第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得利寺镇中心小学马婷
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冬季,同学们最喜欢冬季的什么天气?(学生答:下雪天)为什么喜欢下雪天啊?(学生自由答)同学们在雪天里玩的可真开心。那你想知道小动物们在下雪天都干什么了吗?(学生答:想)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17、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可边读边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
1、教师范读。
2、自主读书,读准字音,圈画生字。
3、对课文质疑,师生合作解决。
识字:
1、课件带拼音出示需要认读的生字,指名检查读。
2、学生练习拼读。
3、自主识字。
⑴ 学生小组内练习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⑵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比一比那个小组的识字方法最多,最好记。
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4、巩固识字
⑴ 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练读,在读中与生字反
复见面。
⑵ 检查读:开火车读、扩词、识字卡片认读。
律动环节:歌曲《铃儿响叮当》
朗读:
1、默读课文,找出韵文有几句话。
2、指名读一、二句,再读,赛读。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
候,看到地上一片洁白,你们的心情怎样?会到雪地上做什么?由此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生展示读第三句。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
们兴奋的心情,生动活泼的作画场面,“几步就成”的自豪感。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4、在熟读的基础上用欢快乐曲创造气氛,进行配乐朗读。选出“朗
读小状元”。
写字:
学写“几”字。
1、观察,说说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评。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了很多方法识字,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思想家”,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识字,要鼓励孩子用多种
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局限在局部的范围之内。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意思、缘由、历史来帮助孩子们识字,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又能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又一个关键,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上老师强调了朗读的语气,但学生们练习的还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放开、完全融入到读书的快乐当中去。应该再放手,再引导,让学生每学一句、一课都读通、读熟、读到位。
写字环节是低年级教学的长期任务,要让学生先观察再临描,掌握字的大体形状,指导孩子该注意的地方,易写错的地方,把写字环节落实到实实在在的笔头上,不能华而不实。
课堂上的问题很多,但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改正并逐步提高!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偏旁:虫心情: 快乐兴奋
目
第二篇: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3个生字。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猫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动物卡片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指着课文,可以轻声跟读。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认读。
4、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5、说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指名分别朗读。齐读。
三.精读品味入境
读中感悟体验
1.课件展示下雪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下雪吗?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2.出示雪地里走来一群“小画家”的情景(1)理解什么叫“一群”?
(2)小画家分别是谁?用直线在书中画出。他们分别画了什么?用曲线在书中画出。
(3)学生汇报。
2.指名上台贴图(将小画家和他的作品对上号)3. 完成书上的连线题。
4.边看课件“小画家”们画画的情景,说说他们用什么画画?夸一夸他们。5.拓展练习:我会说
6.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的?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还有哪些小动物像青蛙一样冬眠?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课件,指导背诵。
2.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的收获。3.唱一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五.巩固自主识字
加强写字指导 1、认写3个生字。2、(1)
学生观察课后“我会写”的生字,读一读,在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提醒学生“几”、“鱼”在书写上的不同点,重点指导练写“鱼”字。
(3)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摹3个生字,教师巡视及时加以指导。
(4)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再各自练写。
教学反思:
教师在范读指导中,巧妙地利用了探究性的阅读方式。在范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时,教师通过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感悟,说说自己听出了什么?学生的感悟真实、自然地流淌出来,而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他们先后听出了:老师朗读这句话时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高兴。学生们在教师的朗读示范中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探究,老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教师范读的第一个作用就要是让学生“知其然”。
学生不是被动吸收的“机器人”,也不是咿呀学舌的“小鹦鹉”,在探究出教师是怎样朗读好这句话后,他们接着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这句话。经过他们的讨论、领悟,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又是带有个性化的。学生们心领神会了,朗读好这句话就不难了。教师范读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不应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落地有声,引起学生探究和领悟,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第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教学设计说明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著名儿童文学家程宏明写的经典童谣,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自 1985 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 30 年了。其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十分贴近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节奏,很容易激发儿童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当然,进入教材后,本文除了文本的原生价值,更被赋予了语文的教学价值。孩子们在这首儿歌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文本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本是怎样写的”、“文本是怎样读的”、“生字该如何书写”等语文教学价值。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及阅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为本课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等 11 个生字,认识偏旁“虫、目”。正确、端正书写“几”。2.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3.在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儿童立场,以学为本,追寻语文的学科逻辑和儿童学习心理契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努力贴近儿童的真实学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去进行教学。”
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但作为母语教学,学生各有各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特别是生字教学,孩子不可能是零起点的。因此高质量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前,我对我校一(3)班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字前测,该班共 44 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几、加、为、啦”因为是高频字,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能正确认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具体展开,而是通过读儿歌提供复现即可。而“用、参、洞、睡、蛙、成”等字则成为真正的生字,陌生率均在 50% 以上,如“睡”“参”这两个字,有 77.3% 的学生不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这些字集中进行教学,先让认识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再有重点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识记,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元认识,承认差异的存在,又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而陌生率最高的“用”因为是本课要书写的生字,因此在集中识字环节不做重点指导。
二、聚焦低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识字、朗读、写字”是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个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学段性特点,这是符合孩子语文学习敏感期的,教学就应该顺势而为。本课深谙其里,无论是设计还是现场执教都努力体现这方面的思考,以期为学生的语文生命奠基。创设情境朗读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如一开始,我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再有童谣最后两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教师则采用和学生情境问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读好问句这一具体朗读目标。写字教学一直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时间上有足够的保证,其次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本课“几”的书写难点在于“横折弯钩”,要把横折弯钩写圆润、舒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特点,指导时,采用添加辅助图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努力打造愉悦自由的课堂环境
低段的教学首选应该是愉悦的教学,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安全感。唯有这样的状态,孩子才是最智慧的。本课教学重在情境创设,力求无痕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尤其是本课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的设计,更是游戏精神在课堂中的很好体现。
如在学习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句后,教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对上面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课中操结束安静下来后,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让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接着引出下句的朗读训练:“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整个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解放身体,适时休息,更是在整堂课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想一堂课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位低段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天使,让孩子在安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熏陶、享受童谣带来的美和力量。
教学实践反思
一、识字教学基于学情,体现差异化教学
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说。为此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引导识字途径,激发孩子日常识字兴趣十分重要。经过对本课生字的前测,我确定了本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为“参、洞、睡、蛙、成”。在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齐读。事实上,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是“识字先进户”,这个环节就是他们的展示平台,通过“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达到“同伴教学”的目的。
但是,学生认识一个字,并不代表掌握这个汉字,因此教师需要有侧重地进行引导。在这过程中,不仅引导孩子读准字音,还进行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参”时,我重在读音,让学生在“我参加过什么活动”的说话训练中,巩固正确读音;教学“洞”时,我采用扩词的方法,通过相应图片的出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于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了;教学“睡”时,则通过欣赏“睡”的小篆体,了解“睡”的本义,感知“睡”的会意构字法,重在感受中国的汉字文化;教学“蛙”时,重点在字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识记。根据学情和字的特点,所采用的差异化教学,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的增量明显,个人觉得这是课的一个亮点。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也体现了较强的课堂生成意识。如学生在给“成”组词时,说出了“沉睡”一词。这时,我将“沉”写在了黑板上,并告诉孩子,这个字读前鼻音。继而告诉孩子,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似或相同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进而进行“成”的读音的巩固。
二、朗读指导注重情境创设,实现了整体无痕教学
创设情境朗读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如一开始,我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如感叹号的教学,也创设了相应的朗读情境,使学生对感叹语气的朗读十分到位。再有如朗读最后两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教师则采用和学生情境问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读好问句这一具体朗读目标,并通过童谣创编,强化了这种童谣句式的朗读节奏。
本课比较遗憾的是文本的整体朗读较少,若能继续创设情境进行数次整体朗读,教学的整体感会更强。
三、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实施,充分体现教学的游戏精神
基于文本的课中操设计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本课的课中操设计基于文本内容,学习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句后,教师说:“小朋友,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画多有趣呀,让我们也学小动物到雪地上去玩一玩吧!”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前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小结。而后,教师的一句“大家快坐下来吧,再跳下去,雪地上的画就乱了。”让学生从玩闹中迅速安静,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使得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接着引出下句的朗读训练:“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课中操在这里不仅仅起到放松学生身体的作用,它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玩中进行学习。我想,只有当孩子意识不到的学习才是孩子喜欢的学习吧。
四、写字教学严格要求,力求形象化指导
本课书写的生字“几”,字形简单,写正确不成问题。在分析试教中学生“几”的书写情况时,我发现学生将这个字写端正,写美观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书写时“竖撇”不够直,字的落脚处不够平,从而导致整个字不够端正。第二,“横折弯钩”弯钩的转弯处不够圆润,不够舒展。根据低年级形象化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指导书写时,主要借助画辅助线和辅助图的方式来突破上面的难点,(如下图)在随后的书写评价时,我也紧紧围绕“竖撇写直”“两脚平放”“横折弯钩舒展”进行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第一次展示的学生,在指导后,再进行投影仪展示评议,这样的教学价值会更大。
第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郝桂芹
一、确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
识字15个,写字7个,学习笔画“横折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 :
1、课前观察,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现在是冬天,你见过下雪吗?下雪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1)下雪时,我看见天上有一些白呼呼的东西,那就是雪花,还漫天飞舞。
(2)下雪时,我看见地上有一层厚厚的雪。
(3)下雪时,大树都白了,很好看。
(4)下雪时,房子上也白了。
问:下雪时,地上有一层厚厚的雪,你高兴吗?为什么?
(1)因为可以堆雪人。
(2)可以滑冰。
(3)可以滑雪。
(4)可以打雪仗。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下雪,那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雪地图)学生欣赏。?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师:不仅仅我们很喜欢下雪,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很喜欢下雪,你看,(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
5问:谁来啦?
生:雪地上有小狗、小鸡、小鸭、小马。
师板书:小狗、小鸡、小鸭、小马(学生齐读)
师:它们来干什么呀?
生:它们到雪地里来画画。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看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感知课文 :
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下,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它们都画了什么?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板书: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问:这些是它们画的画吗?真的画吗?
那是什么?
生:那是它们的脚印。
师:它们的脚印为什么说是它们画的画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小鸡及其脚印)?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小鸡的脚印像什么?(竹叶)拿出竹叶来。(出示竹叶)
师:因为小鸡的脚印很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
(出示小狗及它的脚印图)?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小狗的脚印像什么?(梅花)所以说——小狗画梅花
(出示小鸭、小马和它们的脚印,学生齐说。)?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小结: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大,不用颜料不用笔,靠自己的小脚就能画出那么美丽的画,所以把它们称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出示
课题)?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你喜欢这些小画家吗?(喜欢)那就让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来!(课件展示连线)?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
3、魔术激趣,识字写字 :
识字写字都较为枯燥,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是,识字写字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怎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和“字形小魔术”来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效果不错。
4、发散教学,突出重点 :
针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可启发学生: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学练结合,落实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利用“字形小魔术”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加”字、“为”字的学习,同学们,我们来变个魔术“力”字加两笔,变成什么字?(为),加“口”字,变成什么字?(加);再如:“风”、“每”加上“木”字旁,变成什么字?等(结合《语文天地》“字形小魔术”进行学习)。
2、句子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要读出感情。(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
3、理解课文: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以及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from=rec&pos=0&weight=69&lastweight=34&count=54、朗读练习:这是一篇幅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带着童趣读出趣味,可以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一群自豪的小画家,还学习了儿歌、生字宝宝,其实,雪地里的小画家可不止这么几个,回去之后我们也去编一首儿歌,好不好?
第五篇: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屋檐下,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燕子妈妈说:“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去了,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日月明课本原文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菜园里》课本原文茄子 辣椒 黄瓜
豆角 萝卜 南瓜
白菜 卷心菜 西红柿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音序表Aɑ
Bb Cc Dd Ee Ff Gɡ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44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找春天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葡萄沟》电子课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 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难忘的泼水节》电子课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珍珠泉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乡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小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鸟的天堂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别一个朋友说是两侏。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一那只,另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1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炮的波纹。当水鸟站在电脑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2 天旱的时候,这条小溪就会干涸。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舞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3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4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5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6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