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观摩品生(品社)课学习心得体会

观摩品生(品社)课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观摩品生(品社)课学习心得体会

观摩品生(品社)课学习心得体会

10月16日我有幸学习了品生(品社)优质课评选活动,让我收益颇多,课上的很实在,但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这种课也正符合我对上课的理解,我感觉到非常的好,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感想。

首先,就是上了讲台之后老师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一定要符合课的基调,并且尽量做到自然,表演,尤其是夸张的表演成分不要太多。有时,表演给人的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折磨,就像妆化的太浓,必然达不到高层次的美的境界。当然,在讲台上做一番表演就需要一些优秀的老师们下一番苦工夫才能够做到了,而要在讲台上做到收放自如,一举手,一投足间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恐怕就更难了,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而参加这次优质课评选的很多老师就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这正是需要我努力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其次,参加这次优质课评选的课设计的都非常严谨,几乎都能做到层次清晰,逐层推进,整体上给人一种完整而华丽的感觉,可见都是用了一番工夫的。但我觉得有一些课在华丽的背后却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活动看似很热闹,老师、学生说的、做的都很好,但一看就不是学生的真情流露,而是事先教好的。”再比如说:“一些活动资料离学生的生活及实际水平太远,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勉强接受了,恐怕一下课就被抛到脑后了。”

另外,在这次学习中,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评价性语言、自然而有用的过度语、总结语及非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突发事件应激能力等等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让我对他们佩服不已,要

第二篇:品社课观摩心得体会

2017年“秋韵杯”澄江县小学

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

澄江县九村镇东山小学

阮水清

2017年“秋韵杯”澄江县小学品德与社会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2017年9月20日在澄江县凤山小学举行的品德与社会课讲课比赛中,我有幸参加,真是受益匪浅啊。

本次活动在凤山小学举行,由县教科室教研员钱树良老师和县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四位成员担任评委,来自全县六个镇(街道)的六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参加了教学大比武。

讲课的老师们各具风采,有的激情高昂,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有条不紊,有的铿锵有力,有的神采飞扬。她们用热情、认真和耐心演绎每一节课,使听课的人也心潮澎湃。

她们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她们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故事性,学生对内容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所以,教学中他们都能适当把握一个尺度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了。他们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生的学习

趣。

老师们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

虽然只有一天的学习,但是我感受颇深,让我觉得只要下苦功对文本进行解读,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就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受益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向讲课的老师们学习,学习她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她们对教育认真的态度,相信以后我会做得更好,加油!

澄江县九村镇东山小学 阮水清

2017年9月21日

第三篇:品生 品社课的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自从学习了继续教育关于品生,品社的学习,让我明白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上课。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精彩的,更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或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所以,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而非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促使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例如,教《交通安全标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查到的交通标志,讨论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后,利用“儿童交通安全网”,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与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的模拟街道上;利用网上播放的学生过马路、乘公共汽车发生的事故,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过马路和乘坐公共汽车有哪些地方要注意。鲜活的案例无声地告诉学生,不按照交通标志的要求做,会给自己的生活、甚至是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通过案例联系社会生活的教学,学生的感触最深,认识更清,对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反思也更彻底。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别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盲人的活动,如蒙上眼睛走路、写字、打乒乓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因为眼睛看不见而带来的不便,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激发学生对盲人的同情、关爱和尊重,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盲人的意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童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德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应该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亲自试一试,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校园红绿灯》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体验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和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第四篇:品生、品社课标测试(范文模版)

霍市一小教师基本功达标测试 品生与品社新课程标准试题

(2012~2013学第一学期)姓名 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型综合课程 D 生活课程

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A 核心 B 基础 C 前提 D 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A 110 B 122 C 119 D 120 4.《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

A 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B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 C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D 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 5.《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三条主线是:()A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 B 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 C 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 D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6.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A 彝族 B 布依族 C 傣族 D 蒙古族 7.《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A 生活质量提高 B 生活能力提升 C 生活品质提升 D 生活条件改善

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清明节 9.下面表述正确的一句话是()A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B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家庭生活为基础 C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学校生活为基础 D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个人生活为基础

10.《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不包括()A 思想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健康性原则 D 活动性原则

二、填空题(40分)

1.良好品德是()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和()。3.《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的儿童为目标的()型综合课程。

4.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学会();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5.《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出发,提高德育的()。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当以()为主,()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7.《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8.《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是:()、()、()、()。9.《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社会,用自己的心灵()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社会。

10.《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促进()与()。

三、简答题(30分)

1.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老师的角色和作用? 答:

2.请简要介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放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

三、论述题(10分)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丰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应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答:

第五篇:参加省级品生、品社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怎样上好一节课

------观省品生、品社优质课学习心得

2014.12.14--17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河北省小学品社、品生优质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共观摩优质课14节。虽然优质课大赛已落下帷幕,但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与思考。授课教师执教的课形式多样,每节课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有的激情飞扬,有的亲切从容,有的温柔委婉,有的沉稳大气,他们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了我,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让我由衷敬佩。下面谈谈我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次观摩课,几乎每一位上课教师都运用了小组教学,从布置任务到教学提问及回答问题,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本小组的问题讨论和解答。这种方式,学生参与教学的比例高几乎是100%,锻炼了学生学习前期独立探究,后期参与合作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而这种亲历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和以往教师单纯的说教相比较,这种课堂更有活力和激情。

二、老师不要吝啬,要有赞誉的语言和灿烂的微笑,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肯定。

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也适用于学生,学生也需要鼓励、表扬、赏识、激励,即我们所说的激励性评价。课堂上教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等因素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快乐地成长。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肯定,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能保持这一点吗?全省品生、品社优质课观摩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你真棒”、“你的语言表述很明白,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感情,就更好了。”、“今天你的回答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们”。。。等等。老师也时不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给一个学习之星的小卡片、给予一个学习书签、奖一个学习大礼包等。正如人们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努力。老师的不同形式的肯定使得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多,积极性就更高,学生自我实践就越强,从而实现“参与——成功——参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充分的备课是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老师要有扎实渊博的知识,才能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充分的备课,教学就会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四、学生课前预习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这种准备就是“预习”。纵观这次省优质课观摩的课堂,每节课都堂堂精彩,学生的课下预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就是生活、社会中我们应具有的品德,我们不应该单纯的把它放到应试教育中去,我们的教学更应该看重它的教育教化作用,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在其基础上,拓展延伸,现实生活中教学素材很多,如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我们教师平时可多积累素材,这些影像的音乐、解说词更具说服力,感染力,有利于学生进入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让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