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设计
资料1:
毕业设计指导书(供参考)题目:某二
(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
目的和意义:毕业设计是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学生在大学几年所学知识的全面调查。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如何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公路施工图设计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施工图设计文件所包括的内容及文件的编制办法等,为今后从事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毕业设计,既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一、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工作:
1、确定路线的具体位置(包括平、纵、横)。
2、计算路基超高、加宽、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确定取土弃土的位置。
3、排水系统设计(包括结构类型及尺寸)。
4、防护工程设计(包括坡面防护、支挡工程等的结构类型及尺寸)。
5、路面结构设计。
6、小桥涵结构设计及布置。
7、交叉口设计(包括形式选择,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布置图)。
8、沿线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设计。
9、料场调查。
10、各项工程数量计算及统计、征地、拆迁数量计算。
11、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施工图预算。
二、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办法:
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通常由十三篇组成,本设计只完成其中主要的八篇。
第一篇总说明书
包括任务的依据及侧设经过,路线起终点位置及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的描述。对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手段以及材料、设备、工艺等说明其理由。此外还包括平纵面缩图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
第三篇路线
包括路线设计说明、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土、直线曲线转角表、用地图、用地及青苗补偿表、拆迁建筑物表、拆迁电力、电讯及其它管线设施表、砍树挖根数量表、排水清淤及耕地填前夯实数量表、水准点表等。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包括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排水系统布置图及排水一般结构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路面结构设计图、路基设计表、断面高程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面工程数量表、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数量表等。
第五篇桥梁、涵洞
包括桥涵设计说明、桥型布置图、结构设计图(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及其它细部结构)、涵洞布置图、涵洞结构图、涵洞工程一览表及工程数量一览表等。
第七篇路线交叉
包括交叉设计说明、平面交叉工程数量表、平面交叉设计图、人行天桥工程数量表、人行天桥设计图、通道工程数量表、通道设计图等。
第八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包括设计说明、安全设施数量表、服务设施数量表、管理设施数量表以及各项设施的设计图等。
第十二篇施工组织计划
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说明、工程进度图、主要材料、施工机具、设备计划表等。
第十三篇施工图预算
按《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制。
以上八篇前六篇必做,后两篇选做。
三、技术指标及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按山岭重丘区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
起、终点坐标:由指导老师确定。
四、设计步骤和方法:
1、将所发地形图拼接起来。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找出起点、终点以及中间控制点。
2、根据路线起点、终点以及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中线的位置。
3、在选定的公路上,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
4、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面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要素、公路里程等。
5、按照20米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柱的位置,读出其地面高程,依此点绘纵断面地面线。
6、纵断面图设计。(比例:里程1:2000高程1:200)
7、编制《路基设计表》。
8、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9、路基设计表计算与调配。
10、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
11、绘制涵洞布置图并计算其工程数量。
12、挡土墙布置图并计算其工程数量。
13、绘制交叉设计图并计算其工程数量。
14、绘制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图并计算其工程数量。
15、绘制工程进度图。
五、毕业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和图表(或设计图纸):
(一)计算说明部分:
1、平面计算(坐标、偏角、平曲线、交点间距等)。
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等)。
3、路基设计表计算。
4、土石方数量计算。
5、其它工程数量的计算。
6、各种工程数量的汇总计算。
7、各篇的说明。
(二)图纸部分:
1、平面设计图(含用地图)。
2、纵断面设计图。
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路基横断面图。
5、挡土墙标准断面设计图。
6、挡土墙布置图。
7、路面结构设计图。
8、涵洞标准图。
9、涵洞布置图。
10、路线平面交叉设计图。
11、工程进度图。
六、图表格式及文件装定:
1、所有图纸、所用汉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自找同学复核,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复核人签名。
2、图框按照3号图纸和3号图纸加长。具体尺寸为外框
420×297mm,内框为(420—30—10)*(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路名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等均为(15+20)mm。
七、主要参考书:
《公路工程技术指标》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路线》设计手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勘测设计》
《路基路面》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等。
第二篇:公路“设计回头看”
“设计回头看”活动汇报材料
我方为盛宁线改道工程施工单位中铁十九局二公司,现将“设计回头看”我单位针对盛宁线改道工程施工针对设计工作汇报如下:
截止目前盛宁线完成产值60%,即盛宁线施工走过一大半历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路基工程:
1、一般路段上路床填筑,填塘、沿塘、填沟路堤,低、零填及浅挖路基,桥头、盖板涵背路基等采用清宕渣,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清宕渣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2、挡墙等防护工程结合现场地形、地貌有效地顺接。
二、桥梁工程:
1、墩柱、盖梁等基本采用同一种型号,保证了现场钢模可周转,工艺熟练,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并在工艺成熟的基础上提高了工程的优良率。
2、梁板基本采用空心板梁桥,施工快,造价低,架梁便利有效提高了制梁速度,并节约投资。
三、隧道工程:
1、进洞采用管棚超前支护进洞,确保了大跨径、浅埋段进洞安全,顺利掘进。
2、隧道设计采用普遍的双洞分离式结构,在单洞本身三车道大跨径的基础上,两洞距离较远,开挖对彼此影响较小。并结合隧道新奥法施工的原理,更能保证围岩的自承能力体现。
3、隧道掘进过程中,结合监控量测和现场地质情况,设计进行了动态设计,对断面的开挖步骤及顺序、支护参数等进行了合理调整,保证了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施工质量和支护结构的经济性。
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公路设计在征地拆迁逐渐展开的基础上存在了诸如管涵增加,机耕路增加等问题。在今后的施工中我单位全力配合上级领导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盛宁线宁波段宁海力洋至城区段改道BT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4/9/15
第三篇:公路设计封面
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全长公里)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时间
第四篇:公路设计文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高等级公路的绿化、美化技术成为新时期园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来,高速公路绿化技术随着道路里程的增加,经过了模仿、探索、改进、发展、总结、再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同时,在总体风格的形成方面,也能根据我国传统的园林审美情趣,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园林、艺术景观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风景专业设计人员的介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景观设计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体现到道路本身的勘察设计与公路景观设计不能同步,表现在实际情况中,就是道路建设一段,绿化、美化一段,进而影响到一条整体道路的景观效果。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作好公路景观的设计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一、规划的依据
1.国家有关城市建设中绿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法规;
3.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方案;
4.国内外城市绿地及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经验;
5.由招标办公室或甲方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
二、规划的目的1.明确道路建设的目的,如是属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还是旅游点之间的高速公路,其要求各不相同;
2.根据不同的道路,制订不同的相适应的公路景观基本结构、要素构成、用地布局、用地规模和边界、断面形式;
3.近期和远期的预想效果;
三、地域概况
1.自然条件:了解公路所跨区域的地貌情况及地貌景观特点、走向、海拔高度、水文气象等资料;
2.历史文脉:不论是城市间还是旅游点之间,两点及线之间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凡有助于挖掘人文景观的、有价值的线索都可作为设计的题材加以处理;
3.景点颁:了解沿线其它景点的颁状态,有利于公路景观布置的宏观控制和统筹安排,不至于使各景点之间服务半径过小;
四、设计原则的确定
高等级公路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而规划建设的国家乃至地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在工程立项、报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道路的性质、功能以及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道路所处的地域范围、地形地貌、立地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地域特色、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一般情况下要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为前提
强化结合利用现状地形、设计地形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这是符合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这一基本设计思想的。
2.环境保护为基础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患。
3.美学理论为指导
公路景观的形成不能脱离社会审美观的要求而独立存在。由于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公路景观个可能凌驾于交通功能之上而成为首先考虑的方向,必须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
4.风格鲜明为特点
高等级公路一般位于城市之间(也有旅游点之间的),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风格的道路景观。
5.兼顾效益为目的高速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言而喻。但在建成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效益,则是贯穿了工程项目从可行性分析、报批立项、勘察设计、施工过程、后期养护管理等全过程,需要认真对待、全面调查、仔细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景观结构
高速公路景观结构由以下部分组成。
1、隔离带景观
隔离带是高速公路景度一般在3-5米之间,高大乔木进行布置,高度控制在1.3—1.5米,后期需精心的养护管理理。
2.立交景观
从功能上看,立交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也是与其它道路交叉行驶时的出入口。
从景观构成的角度看,它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院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公路景观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往往与入口的管理区连在一起统一考虑、整体布局。
小冠植物进行栽植,不能采用
后期需要精心的养护管
3.两侧带状景现
在高速公路与城区连接的部分,两侧的带状景观同时具有防扩的功能;而道路沿线的两侧绿化带的设置,与道路中央隔离带一起构成“二板三带”基本结构的形式。
4.边坡地被景观
边坡地被具有很强的护坡功能,它能够使道路的边坡免遭雨水的冲蚀而形成部分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路基的塌陷;而从造景意义上来看,就好象道路漂浮在绿色的植被之上,因此这一景观具有强烈的双重作用,同时又不象中央隔离带那样要求严格,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5.休息站景现
高速公路的长度在100公里以上时要设置休息站,一般为每5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供司机和乘客停车休息,休息站还包括减速车道、加速车道、停车场、加油站、汽车修理设施、餐厅、小卖、厕所等服务设施。景观设计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较强。
六、景观设计
1.景观序列构成公路景观虽然是由公路特定的线条骨架来构成的,但与其它园林景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景观序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试比较以下序列形式。
园林景观序列两段式:起景(入口)——高潮(主景);
空间形式:合(小空间)——开(大空间);
三段式:起景(入口)„„引申(过度、前奏)——高潮
多段式:起景—前奏—过度—高潮—结束;
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一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
道路景观序列:开始(立交)——引导(道路樗)——延伸(节奏、韵律、隔透、连续)——结束。下一个立交预示新的开始。
道路景观序列:开始(立交)一引导(道路标志)—延伸(节奏、韵律、隔透、连续)—结束——个立交预示着新的开始。
空间形式:开敞半开敞(入口)—开敞为加少量封闭(沉降路段)。一一结束(下一个入口)了解以上序列结构有助于我们在道路全线景观设计,处理点与一般的关系。以下将进行分述;
2、功能性贯穿全线的隔离带设计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最限度地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同样具有定的观赏美的效果。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主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3.两侧绿化带设计
分为与城区接壤部分和主线部分
(1)与城区接壤的绿带设计
前文讲过,这一绿带景观具有与防护功能结合的双重性,以设计时其结构应参照一定的技术参数。根据有关部门和国外有资料显示如下:
《1》林带宽度:市内以6—15米,市区以15—30米为宜;
《2》林带高度:10米以上;
《3》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是受声区;
《4》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绿篱防噪音效果最好;
《5》根据日本近年调查,40米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 10——15分贝;
《6》在美国这一宽度为45—100米,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乔木,其林型由低到高,既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车视线?上述数据表明,这一区域的绿地景观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宽越好,但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减少建设费用的角度来看,合理地规林带宽度和高度,尤其是宽度的划定是影响该带状景双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可以确定绿化的林带结构为封闭式结合部分半通透式:至于半透式出现的部位,应以城市景观相结合,遵循:“佳期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充分体现城市景观与道路景观在这一生态区域的有两间融合:
(2)主线部分设计
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设计‘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到条件及颁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
《2》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吕种。
《3》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收费站等道路两侧500—1000米的范围属于重点处理部位。
4、立交部分设计
高速公路立交区的景观设计,是道路景观构成的重要区域,也是道路的樗性景观,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道路景观总体。
(1)立交的平面构成立交的平面构成是由其交通功能所决定的,规模的大小爱交通量的制约。道路本身的线形是由直线和流线两面三刀种组成,直线是交叉干道的主线形,一般位于立交的底部,流线是两条或多条
分流路线的连接道路,具有与其它干道相适应的立体特点。
(2)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的立交绿化景观设计院有一个明显的发民过程,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从完全图案式的布置到拟自然与图案的结合,再走向以自然为主、部分地结合功能方面军的要求少量地运用规则式的布局,无不反映出这一变化与民族的审美情趣一致性的特点。立体交叉道路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或城郊人工景观,采用哪种形式的布局,是由其规模大小和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如何运用绿化的手段使这一景观发挥最大的效应,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
《1》规则式设计
运用规则的布局形式进行设计,首先反映在其观赏平面和立面上是以“图案”设计为主的,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组成具有一定设计意义的图案,按照环境的比例关系布置其间,形成构图的中心。虽然图案所表现的意义比较明确,内涵也许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的具象外形等,但是,由于使用的材料都是选用低矮的植物,在立面和季相上缺乏丰宙的变化答因素,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又由于大部分的立文规模不是太大,往往形成对称的绿化区域,图案布置也出现对称,在总体构图土显得呆板而不久有活力,而且对后期的养扩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与中国园林的基本格调和民族的总体审美观念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这一形式目前有原则性淘汰的趋势。
《2》自然式设计
自然式的设计形式,一般适应于大型立交地段。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交通功能的要求,不能因为设计的需要忽视道路功能的要求而本末倒置。其次才考虑设计本身的特点。具体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构图骨架的形成:由于立交绿化区与纯粹的园林绿化景观在功能上的要求不同,所以也不可能象后者一样,具有植物搭配构图骨架的同样密度,换句话说,就是不具备园林中连续的高低错落的林冠线及林缘线布局。因此,骨干树种的选择和在数量上确定要适应这一特点的要求,但也要形成高度之间的不同搭配。一般选用常绿乔木如雪松、白皮松等树冠紧凑、树形优美的树种来完成这一任务,位置选择一定要注意主干道路的走向和次干道的关系。
B.搭配植物的运用:搭配树种可选用一些季相变化丰富的色叶树,并考虑与骨干树种所形成的前景与背景的构图关系,比例尺度,自然栽方式等到内容。
C.基色调的选择:花灌木的色彩配置构成了立交的基色情调。首先要了解立交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如与城区连接的立交,色调可以布置的五彩缤纷一些,过离城市的立交可布置的稍微淡雅一些。其次,花灌木的配置,根据绿化窨的颁情况,遇面则面、遇角则角,自由布置,不拘一格。
D.平面背景的处理:护坡植被利用固土性能强的植物如小冠花、狗牙跟、迎春等,有利于对路基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建成以后的养护管理。
《3》混合式设计
对于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市区内的立交,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只是在运用时有所不同侧重罢了。前者以自然为主,后者以规则为主。设计时在分清道路主次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具体布局的关系。对于前者来说,一般比较大,考虑在主干道的入口处绿化窨中以规则式设计布局,而其它大部分绿地仍以自然为主:对于后者,由于地处闹市区,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较大,所以还是以低矮的规则式图案布局为好,只是在不影响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局部耐成自然的形式,更能提示性表现回归自然界的趋势。
第五篇:林区公路设计
水准面: 地球的表面就形成了一个较地球自然表面规则而光滑的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绝对高程: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不等高档内,通过导线悬挂点的两个水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两个方向线铅垂面所构成的夹角。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直线定线:在距离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必须是直线距离,若用钢尺丈量距离,丈量的距离一般都比整尺要长,一次不能量完,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一些点。
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基本方向的角度关系
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地物:指的是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地物特征点:是反映地物类型或区域地理分布特征的点。
地貌特征点:是反映地貌类型或区域地理分布特征的点。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地形线:地形测图时表示地形坡面变化的特征线。
地面某点的经度:地球地面上某一个地点离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
地面某点的经度: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公路选线: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平曲线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
平曲线超高: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超高。
中线测量:沿设计线路在实地测设中线的测量工作。
基平测量:是建立路线的高程控制,作为中平测量和日后施工测量的依据。
抄平:就是看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即标高相同。
竖曲线: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纵坡折减:是对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
1、点的坐标有 地理 坐标和平面直角 坐标两种形式。
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 距离 角度 高差 的测量
3、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用 水平视线,通过读取坚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 高差,从而由 已知点高程 推算 未知点高程。
4、经纬仪安置的步骤是:垂球对中、整平、光学对中、整平。
5、比例尺有 数字 比例尺和 图示 比例尺两种形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小。
6、地形图上地物的符号有三类,即 比例 符号,非比例 符号和 半比例 符号。
7、地物的测绘,是先测定 地物特征点 位置后,描绘地物;而地貌的测绘,是先测定地貌点的位置和高程,然后连接 地性线,求其上各等高线的通过点后
再描绘等高线表示地貌。
8、平面图仅表示 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既表示 地物的平面位置 又表示 地貌的高低起伏。
9、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 整体 到 局部,由 高精度 到 低精度,先 控制 后 碎部。”
10、微倾水准仪的水准器包括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其中圆水准器用于仪器的 粗略整平仪器,管水准器用于仪器的 精确整平仪器。
11、进行水准测量成果检核时,如果是等外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H容=±40*(L的开方)毫米,或fh容=±l2*(n的开方)毫米。
12、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两种,即梯开分幅法和 正方形 分幅法。
13、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越大,坡度越 半缓,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 陡。
14、地形图上某点的通用坐标为x=2145.125 km,y=21652.467km,则该点距赤道的距离为 2145.125 km。该点在第 21 投影带内,距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为 152.467 km。
15、测量学的任务概括地讲,一是“测绘”,二是“测设”。
16、罗盘仪的主要作用是测直线竖磁方位角,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测地在面两点的高差,经纬仪的主要作用是测 两直线间的水夹角。
17、乙类地区的林区公路按 年运材量 不同,可分为 林区一级、林区二级、林区三级、林区便道 四个等级。
18、在平面组合设计时,不要在长直线段的末端设置 小半径 曲线;若设置复曲线,两相连的圆曲线半径相差不能过大,大半径不能超过小半径 1.5 倍:
若设置反向曲线,中间一定要留够足够长的 直线缓和段 ;同向曲线应避免设置 断背 曲线。
1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250 米时,应进行弯道加宽,半径越小,加宽值越 大 ;同时还要在曲线的两端设置 加宽缓和线。
20、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一定值时,应设置弯道超高,即设置弯道 外侧 抬高的单向坡道,以获得 内测 的横向分力,克服转弯产生的 离心 力:超高可采用绕
外边 轴或绕 中 轴超高两种方式。
21、公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 停车 视距和会车 视距。
22、公路勘测部分的主要工作有 选线、中线测量、纵断面水准测量、横段面测量 和 水文、地质 调查等。
23、选线工作初步结束后便可进行中线测量,即测设道路中线在地面上的位置其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各交点处的 转角、钉离程桩和加桩 测设 水平曲线 等。
24、中线测量时,根据右角计算转角的规律是:当右角B<180时,为 右转角 a右=180度十B右);当右右角B>180度时,为 左转角 :a左=a右-108度。
25、纵断面水准测量又称路线水准测量。其任务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然后根据 测得的高程,和 相应桩号的里程 绘制纵断面图以供.....26、《规程》规定: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变更处的两相邻坡度代数差(即变坡角w),(大于或等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有 凹曲线)和 凸曲线 两种形式。
27、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竖曲线与平曲线发生重叠),不宜在平曲线始终点变坡。在回头曲线地段拉坡,应先确定 曲线上的坡度,然后向(两端部)
定直线来缓和。竖曲线通常采用圆形竖曲线.28、路基作为公路的基本结构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29、路基横断面是由行车部分、(路肩)(边坡)(边沟)或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等组成。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按地形的变化和填挖高度的不同,路基横断面可分为(路堤)(填方路基)。(路堑)(挖方路基)(半填半挖式路基)和不填不挖四种基本类型。
30、路基宽度等于或小于5米时为单车道。当采用单车道路基时,应在适当距离内甲类地区不宜超过 500 米),乙类地区不超过 300米)设置错车道。
31、边沟设在路基边缘,它的作用主要是(汇集、排除由路表面和边坡上流下来的水流)。凡是在填挖交界的零断面处、挖方路段和一般填土高度小于
(0.5m)的路堤两侧(当地面有横坡时,只设在上坡一侧)均须设置边沟。边沟的断面形式有(三角形)、(梯形)和(矩形)
32、石砌挡土墙一般是由<墙身)(基础)(沉降缝与伸缩缝)排水设备等部分组成。
1.简述当两点高差不大,距离不远时,用微倾水准仪测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步骤。答:
1、在两测点之问(最好是等距离的地方)安置水准仪,在两测点A、B上立水准尺。
2、粗平仪器,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瞄准已知高程A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出后视数a。
4、瞄准未知高程B上水准尺,精平,读出前视数b。
5、计算两点高差Hab=a-b。
2.简述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答:
1、安置经纬仪于所测角的顶点上。
2、盘左观测:将仪器调至盘左位置(竖直度盘处在视线的左侧);瞄准左边目标A,读出水平度盘读数a1;顺时针准动照准部,瞄准右边目标B,读出水平度盘读数b1。计算盘左观测的水平角 B左=b1-a1。
3、盘右观测:将仪器调至盘右位置(竖直度盘处在视线的右侧);瞄准右边目标B,读出水平度盘读数b2。逆时针准动照准部,瞄准右边目标A,读出水平度盘读数a2。计算盘右观测的水平角 B右=b2-a2。
4、计算检查:当盘左、盘右观测的水平角B左、B右的误差不超过40分时,取平均什为观测结果。即:B=(B左+B右)/
23.简述罗盘仪测定地面直线AB磁方位角的方法步骤(1:安置罗盘仪于A点上,包括对中和 2:瞄准目标。包括粗略瞄准²对光²精确瞄准。3:读数视线与磁针轴线一致,从小到大读出刻度盘上的读数。读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先判断南北针:
有铜线的一端是“S”,另一端是“N”。判断用那一端读数:望远镜“物镜”与“零度”在同一端,用N针读数,与180°在同一端时用S针读数。
读数一定要等磁北针自由静止后,且视线与磁针方向一致时,从小到大读出刻度盘上的读数。)
4.中线测量观测计算完成后,简述ZY`QZ`YZ三个桩的设置方法。(ZY3——从交点JD3起,沿后视方向量取切线长,测得曲线起点ZY3位置,写桩,打桩:YZ3——从交点JD3起,沿前视方向量取切线长,测得曲线YZ3位置,写桩,打桩:QZ3——从交点JD3起,沿分角线方向量取切线长,测得曲线起点YZ3位置,写桩,打桩。)
5.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提示:(1)准备工作:绘制纵断面地面线,领会该路设计要求,熟悉全线的有关设计和勘测资料(2)标出高程控制点(3)试定纵坡
(4)调整设计线(5)与横断面进行核对(6)确定纵坡度经调整无问题后,即可确定设计坡度和坡长(7)计算设计标高(8)确定与计算竖曲线(9)计算填挖高度6.简述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提示:一般情况下路基设计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确定路基横断面,其中包括路基宽度,最小土高度及边坡度,必要时对高路堤、深路堑及其他特殊路基进行个别设计,与稳定性验算。(2)路基排水设计,包括设计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址水设备和设计排水系统。
(3)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包括坡面防护.堤岸防护与支挡建筑。(4)路基附属工程的设置,其中包括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等。(6)施工组织设计。(6)编制施工概算与有关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