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整合设计文献综述

整合设计文献综述



第一篇:整合设计文献综述

整合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在如此飞快的社会进程当中,新兴事物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普通的逻辑思考范围,对于设计行业,已经具有了它独特的属性——强有力的目的性。当然在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设计思想,整合设计作为一种新设计思路,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的设计艺术所具有的时代特点,设计已经不是简简单单要完成一项设计作品,而是要更加注重设计的内涵与设计文化,尤其是要考虑到设计与人文关系的结合度,始终要以“人”为关注的核心对象,怎样使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走可持续环保路线,已经成为当下的的设计热点。

关键词:整合设计 调研 整合整合设计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偶然,在生物届很早的就涉及到“整合“的概念。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那么对于整合设计来说,就是将各个学科的专业结合在一起,让各个专业共同合作协商做出一种具有多学科,科学化的设计方案或者是设计,从而达到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目的。很显然,这种整合设计的闪光点也就是利用了学科的综合性来完成设计目的。我们以手机研发为例子,在制定研发计划之前,整合设计团队首先是需要调研市场,了解目前人们的手机使用情况,这项工作需要市场调研部门完成,他们讲调研的表格进行总结交给数字分析部门,数字分析部门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法,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清晰地图标,然后交给研发部门,通过各项调研参数他们开始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告诉设计师,设计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出既适合人体需求同时也满足当前的设计风格的设计样式,然后就以这种方式他们逐一研发出新的设计项目。对于手机来讲它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然而整合设计并不仅仅适用于研发高端技术的产品,同时它也适用于各种普通的设计,比如室内设计,解决好各种适合人们在居住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平面设计,解决视觉需求和文化内涵的深化问题等等。通常的整合设计会涉及到: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化学生产,工商管理,医药研究,司法顾问等。

对于新的整合设计来讲,设计师借助整合策划理论体系,脱离就设计搞设计的情况,力图与品牌策划和商业形态紧密结合,并利用商业营销策划手法与设计原则相结合,使商业设计更符合项目核心要求,并形成完善的与相关行业交融体系。前设计、中设计和后设计。传统的就艺术说艺术的方法容易造成:①客户群定位偏差。最容易出现定位为设计师自身需求或是投资人需求;②美学争议。把一种商业使用空间变成美学认知的体现空间,而且众口难调,无说服力;③形式和目的分离,商业空间变成艺术创作或实验场。整合设计分为前设计和后设计两个阶段前设计(pre-design)除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设计”部分外,包括:①项目可行性分析空间渗透,②核心理念延展,③客户群定位分析,④客户群行为模式分析和客户群需求行为空间物化,⑤物化过程的数据推理分析过程(设计数据化)。后设计(letter-design)①间内平面设计部分的延展和控制,②搭配实现方法控制系统;③目使用跟踪调整方法,被称为后设计回访,④数据统计,⑤热点分析,⑥数据与销售状况类比分析⑦设计调整商业商数前设计和后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室内设计的商业商数研究理论。整合设计的法宝①5w1h和swot分析。

第二篇:设计文献

[1].王艳忠,黄素萍。新型荧光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化工新型材料.2000-1 1-25.[2].罗静, 江金强, 池春彦, 刘晓亚.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 23(4):413-416.[3].高攀峰, 曾光明, 牛承岗, 汤琳.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39-853.[4].曾庆辉, 张友林, 杜创, 宋凯, 孙雅娟, 刘晓敏, 孔祥贵.CdTe/CdS核壳量子点与蛋白质荧光标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6):1158-1161.[5].欧红叶,生物荧光标记物的新型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ZnS、ZnSe量子点.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18.[6].闾新明,钱鹰;新型超支化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有机化学,2011(01).[7].韩庆鑫 , 石兆华 ,唐晓亮 ,刘伟生.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9].周弟,朱秀林,胡丽华,曾晓君,关海元;荧光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化工程师学;2007-07-25.[9].马晓飞,郭睿威,方道斌;水溶性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广州化工;1999(01).[10]。方道斌,周伟生,王文清.丙烯酰胺类荧光聚合物的合成[J].工业水处理.1999(03)

[11].杨霄,季天骄,刘希曦,魏景艳,聂广军;重要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策略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生物物理学报,2013(08).[12].王运庆,叶超,王晓梅,胡育筑.荧光量子点在纳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01)

[13].陈朵朵, 马璐, 李立家.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01)

第三篇:变速器设计文献综述

变速器设计文献综述

摘 要:车辆的变速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行驶的经济性、动力性、驾乘舒适性,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变速器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变速器设计方法、科学的开发流程等,还根据我国变速器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对变速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变速器,科学开发流程、先进设计方法 一.变速器研究意义

变速器是伴随汽车出现的产物,是组成一辆汽车的必需品,而变速器设计更是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变速器的作用是用来改变传动比,使发动机尽量工作在有利的工况下,满足不同的行驶要求。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要求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扭矩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汽车发动机的特性是转速变化范围较小,扭矩变化范围更不可能满足实际路况需要,而变速器能做到在大范围内改变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和汽车驱动轮上扭矩的大小。因此,变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性能。随着技术进步,变速器在最基本的传动功能之外,也在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实现倒车行驶,用来满足汽车倒退行驶的需要;中断动力传递,在发动机能够怠速运转,汽车换档或需要停车时,中断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实现空档,当离合器接合时,变速箱可以不输出动力。由此可见,研究变速器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变速器使用的现状

在欧洲市场上,原本手动变速器占据的绝大部分的市场,在不断被自动变速器侵占。例如在西欧,2005年生产的装配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占汽车总量的23%。而1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3%。可见自动变速器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在中国市场上,配备自动变速器也已经成为车用变速器的重要趋势。然而,在自动变速器方面,由于其新工艺、新技术和设计原理与传统手动变速器有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国内厂家在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向国外厂商寻求技术帮助,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对国内厂家进行了技术封锁,这导致我国的自动变速器相比国外产品性能低下,需要大量依赖进口。据统计,进口产品占我国自动变速器市场的78%。而在手动变速器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设计原理和生产工艺等都较为成熟,技术难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自主创新,能做到自主生产,基本满足了本土车辆厂商的生产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汽车变速器的市场将以自动变速器为主,发展和掌握高端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是追赶世界变速器制造技术的重要途径。而优先开发手自一体变速器在技术上可以延续我国在手动变速箱上积累的经验,更有利于我国变速器产业的发展。三.国外变速器先进的设计方法

近10年以来,我国变速器产业特别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无论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资金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但在我国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时,几乎所有新产品的开发流程相比国外先进的开发流程都是不完整的,这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通病。而随着我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变速器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逐渐与国外接轨。

一个变速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首先要收集潜在顾客的信息。其次是调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变速器的大致开发方向。第三是根据调查制定相应的制定技术方案。第四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到不断的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设计方案和研究方向,对客户的要求进行科学分析并不断完善设计。利用这种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研发周期,同时节约研发成本。用最小的代价活的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我国的汽车变速器之所以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设计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早早利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例如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这些方法对机械设计产品进行分析设计可以大大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率,既能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还能节省实验费用,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相比之下,我们的设计手段就显得非常落后,我们的设计任然是以经验为主的二维平面设计,一次成功率较低,往往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很大的改动,这大大加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还提高了开发费用。为了改变我国变速器等汽车部件设计周期长,效率低的缺点,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国产变速器高市场竞争力,我认为开发一套适合中国使用的CAD设计软件,或者是对已有的CAD软件进行符合我国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必须的。

机械制造强国例如美国,它的优势就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CAD/CAM集成系统,并且他的CAD技术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最早将CAD应用于汽车设计行业的国家,例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早的通过将CAD技术应用于生产,从而建立起优势,进而抢占国际汽车市场。他们利用CAD、CAPP、CAM、CAE等,并加以集成应用,将结构、强度、刚度等问题的计算、车体造型的三维设计等问题大大简化,在保证产品优秀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做到了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产品竞争力,为他们带来了巨额收益。但这些已经能较好的利用CAD进行汽车部件设计的国外公司,其涉及的试验、标准、技术规范都很保密,不可能向我国汽车公司提供帮助。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也没有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缓慢。虽然目前有一些大中型汽车企业能与一些知名高校合作进行CAD的研究开发,已经在产品的设计改进,设计完成后的计算机绘图和有限元分析等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纵观国内的大多数工厂,依靠经验类比法这些传统方法进行设计的任然占有不小的比例。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引进国外成熟但是相对落后的产品进行分析测绘和仿制,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缩小与国外厂商的技术差距,但是难以在创新上实现突破,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车企降低传统低效的设计方法的比例,大量采用先进高效的现代化设计方法,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实现高端变速器国产化,本土化的重要手段。四.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

变速器是传统石油动力汽车和新型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变速器产业的发展还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近年来自动变速器在汽车产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变速器企业在手动变速器方面依靠经验多年积累的优势已经不再存在,在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下,国内企业实现自主开发先进的自动变速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国内车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如何实现自主开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

我国自动变速器产业之所以受到重重阻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专业化、模块化、机电液气配套产业链,以及数控化加工与检测线的短缺。国内的变速器产业由手动变速器到自动变速器的快速转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在国外企业抢占国内市场之前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研发生产,我国自主的自动变速器产业将有被摧垮的危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在持续高速发展,包括采埃孚、伊顿、艾里逊、博格华纳等在内的许多国际变速器巨头企业纷纷涌入中国抢占国内变速器市场,有的甚至已经完成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打压使得中国变速器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很多国际自动变速器巨头来到中国市场只卖产品、不卖核心技术,使中国的汽车产业对进口变速器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在2014年,中国的自动变速器需求量为877.2万台,其中自主生产的自动变速器仅为400.5万台,进口的自动变速器多达531.4万台,国内大半的自动变速器市场被国外企业瓜分。随着这种局面的加剧,预计未来3到5年我国的变速器行业将面临深度的洗牌和市场整合。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在变速器领域的研发投入,布局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五.应对方案

根据我国汽车变速器企业现有的的研发生产条件和国内变速器市场情况,对于未来10年的中国市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手动变速器在短期内仍将是变速器市场的主流,但受到市场青睐的自动变速器产业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其中,双离合变速器技术存在巨大的潜力。国内外的汽车制造与销售数据显示,人们对汽车驾乘的舒适性越来越重视。在欧美市场,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在不断扩大,占领原本属于手动变速器的市场。可以预见,带有自动功能变速器的汽车是未来市场的主导产品,发展和掌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是追赶世界变速器制造潮流的重要方向。变速器将成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利器以及消费者购车时关注的重点,汽车企业在变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是关系到汽车企业发展竞争的关键,而且还将影响到未来整车竞争的格局。

6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穷二白,钢铁产量仅为15.8万吨,是美国当时钢铁产量的0.2%,大量生产钢铁都困难重重,更别说自主研发生产汽车了。但是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国内手动变速器的研发、生产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汽车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十三五”规划也在制定中。“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仍是强调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提倡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另一方面,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就变速器产业来看,虽然目前自动变速器成为中国变速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但是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汽车产销大国。只要我们继续加大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开发,采取更科学的开发流程,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方法来参与设计研发,中国变速器企业一定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突破,为中国变速器行业新的征程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汽车设计[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8-113 [2]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3]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

[4]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5]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6]吴修义.机械变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要求.轻型汽车技术[J],1998(5):22-27

第四篇:标志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标志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纵观现代设计史,许多有创意的著名标志设计无不在简洁、明了的形式美中蕴含着一个企业、团体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由此可见,标志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标志设计融现代感和信息传送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国际色彩。但也暴露出缺少本民族文化韵味的弊端。在现代设计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应更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中华民族特色设计发展的方向。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是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并与时代观念相结合,这样的设计才能被中国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二:标志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和文字同源,是由原始的符契、图腾发展而来。标志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符号(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时部族的标号,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十一世纪,国际化的公共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国外标志设计的形式总的发展路径是由繁复渐趋单纯、明快;由沉重渐趋清秀、挺拔,表现手法上由绘画处理转向图形格式;由写实图形转向几何图形,其中用文字图形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设计创意上,从具体的形象逐渐变化成以抽象的形式为主流,表达了可视的艺术特征。在组织构成中充分发挥了严谨、鲜明而又强烈的表现力,体现了纯朴、柔和而又完整的形式美,成为现代标志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作为具有东方魅力的形式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各种现代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成功的现代标志设计,都因为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点放在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时代理念之间寻求审美融合,而实现了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艺术创意。三:现代标志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设计师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这些标志不仅具有漂亮优美的形式感,而且设计师赋予它们一定深度的含义,使之更具文化识别性和审美时代性。通过传统图形艺术的渗透和融合,现代标志的设计创新有了更为宽泛的方向。如何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成为现在设计师探索的一个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创作方向。

从设计方法论的视角、用实证的方法寻求传统符号向现代标志演化的途径,通过对传统符号的归纳和阐释,运用现代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演化出具有传统符号特征的现代图形,从而实现诗意般的传统符号的凤凰涅槃。

四、把民族文化融入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意义

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代表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体现出品牌的价值。优秀的标志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本身也具有大众认同的不菲身价,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一些统计资料显示:价值最高的标志是万宝路,值3l亿美元,相当于其年营业额的两倍。可口可乐的标志值24亿美元,高于其年营业额约3倍。凤凰卫视的标志,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已达到了228.32亿元。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曾说.即使一夜之间他的工厂化为灰烬,他可凭借“可口可乐”标志的声誉从银行立即贷款重建工厂恢复生产。可见,对拥有名牌标志的企业来说,标志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依托和保证.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我们在今后的标志设计中,要充分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埭强先生所说:不一定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看出我们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提升民族企业品牌形象。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标志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标志设计不断融入民族文化血脉中已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从源头上培养具有民族情结、国际视野的设计人才。在遭遇世界经济危机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平面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点的更多更好的标志作品,为民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产业升级贡献力量。六:参考文献

[1]白雅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3]闵周植.-3-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4]陈小勤.标志设计的美感特征[N].杭州:美术报.2002年 [5]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6]肖勇.2006国际视觉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4.[7]翁炳峰.论图形设计的传统文化与价值[C].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8]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3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 [9]金琳,赵海频.VI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1]寻胜兰.继承民艺〔J〕.北京:艺术与设计,2002(6).[12]谌德军.现代标志设计中图腾文化的应用[J].北京:装饰.2005-07期.[13]张晓晴.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设计[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2.[14]万昌平.传承文脉 融汇现代[N].杭州:美术报,2001.[15]周平.谈标志设计与图形创意.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

[C].2004.[16]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17]王朝旭.标志与新时代[J].北京:装饰,1994年04期.[18]田伟.标志设计发展新趋势中传统图形的应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7.[19]周灿融.合与互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20]李道园.阐释期待对视觉符号阐释的影响[C].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7.[21]李砚祖主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年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22]李隆华编著.标志设计基础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23]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24]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著.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M].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版.

第五篇:茶社设计文献综述

论茶社装修装饰设计的文献综述

前 言

吃茶品茗始于中国,中国茶社之多,严格地说来,冠于天下。茶社文化丰富,是中华茶文化的首要构成部分。茶社,别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馆等,是以吃茶品茗为中间的综合性活动场合。茶社是跟着吃茶品茗的昌隆而呈现的,是跟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昌隆起来的、从古到今,茶社经历了上千的演变,不但具有各个时期的烙印,也具有较着的地区特点,似的茶社由纯真谋划差说的功效,衍生出了诸多别的功效。现代随着人民生活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多的希望有一个宁静、幽香,没有喧哗的地方让我们静静的品一杯清茶,洗去一身的烦躁。

一、茶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

(一)茶社店面设计的重要性

如果说在西方大都市,咖啡馆是一座座文化驿站的话,中国各大城市的茶社就是中国都市文化的代表,喝茶、品茶、闻茶、聊茶,在中国人看来极其稀松平常。作为茶馆业,曾被成为“绿色产业”,它的性质是直接为顾客提供以品茶为主,集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没有人因为口渴而去茶社饮茶,他们去茶社往往是为了休闲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故此,茶社的设计应该是一种美的文化表现形式。

(二)茶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已经形成一种模式的咖啡文化相比,中国的茶社虽然发展了一千多年,却始终按照休闲茶社、文化茶社的套路经营着,一直没有打的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社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在装修风格上,极近相似,主题不鲜明,环境不突出。茶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饮茶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茶社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轻松或愉悦的氛围。现虽有一部分茶社,如太极茶道、老舍茶馆、钱塘茶人、五福茶艺,已经开始注重特色的塑造,但从严格角度讲,目前有规模且“风格”突出的茶社还不多,有的茶社起了一个有特定风格意义的名称,但实际却名不副实。作为茶社,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凸显所表现其主题,建筑设计与内部装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客人就是通过对茶社的环境装饰来认识其倡导的茶文化的,而进入茶社所得到的享受,除了品茶上的饕餮,多数来自茶社的美妙环境。

茶社应该摒弃传统中比较沉闷的氛围,这种氛围适应于面向老年人消费需求。茶社服务的对象应把年轻人纳入其中,宜用简洁、明快的色调烘托洁净的氛围和明亮的饮茶环境,从中点缀出中式文化底蕴。

合理的布局和方便的通道是茶社布局的首要原则,茶社的店面布局可参考西式咖啡馆的布局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综合考虑饮茶位置、行走通道、洁净清理等。

(三)茶社设计装饰的原则

茶社的经营模式应逐渐趋于现代化,因此,店堂的装修装潢应该力求现代化自然特色,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灯光、材质的选取等手段渲染一种文化氛围。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现代茶楼与传统茶楼之区别在于将茶叶,茶具,茶点,茶人,茶楼的环境、布局等等融入现代的生活,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从风格、氛围和布局上做到合理化和个性化。

二、茶社设计的风格和特点

室内设计的类型有很多种,茶社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现代风格;强调结构和功能本身创造出来的美感,反对过多的装饰,力求艺术和功能的最大结合,这种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受,应用广泛。

传统风格;传统风格是把传统元素运用到室内陈设、门窗、造型、家具中去。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传统中式风格带着它浓郁的古典风味至今对室内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混合风格:近几年,室内成多元化发展,设计师不在完全根据设计流派来创作,而是美观实用的原则,古今中外相互融合,去粗取精。这是一种极其现代的设计手法,只要处理得当,能够产生独居匠心的视觉效果。

自然风格:顾名思义,自然风格崇尚回归自然的理念,倡导艺术与自然相结合。所选取的材料取自于大自然中不加工的,例如木材、石材、藤等等,这种手法有利于平衡现代人浮躁心态,营造出清新、舒畅的生活情趣。

日式风格:像近年流行的日式偶像剧的一个场景。一个空明的房间,铺以实木地板,再配以原木矮桌和舒适的坐垫,墙边所悬挂的书画,桌上所摆放的红木托盘中的全套茶具,显得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在一个和式风格或是现代风格的空间里设计这样淡雅的茶室,感觉十分新鲜。这种风格的茶室大都采用格子图案做装饰,茶桌上铺放的一般为洁净素淡的格子桌布,架上也一般只放一盏简简单单、罩子同为格子花纹的白色纸灯。

三、茶社设计发展对策和具体实施

设计风格的确定:设计风格的确定可以说是塑造了空间的灵魂,它是以目标消费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为标准,以经营内容为设计根本,参考市场分析市场所的出来的结论而进行的。设计风格的表现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感受,还可以呈现出该品牌要传达的主题、品格、精神。

功能区域的划分:功能规划师根据企业的特征和管理要求,以及消费者在空间内的活动规律,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和设置。它关系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和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分为对整体规划的把握和局部区域的设置。

装饰元素的运用:想要做出一个成功的茶社的方案,仅仅把中式元素用到装修上是远远不够的,缺少焦点的设计不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式设计风格的室内中,常用的装饰元素有以下几种:传统图案、装饰品的选用、及简洁硬朗直线条的运用。

色彩设计: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色,色彩营造的整体效果则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色彩不仅能够确定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基调,还能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如何处理好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营造餐厅的整体效果是相当重要。餐厅设计色彩要注意决定颜色之前先决定材料,决定颜色要讲究秩序,使得颜色具有共同性,颜色不宜太多,把鲜艳的颜色作为突出点来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颜色搭配讲究相互呼应,配色要从视觉上舒适的颜色考虑。这样的色彩才具有恰当气氛的用途。

四、茶社设计发展的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根据使用对象的要求创设一个兼具功能性、舒适性、审美性等符合人类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茶社室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日益成为提高生活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室内设计具有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提高室内造型艺术性,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作用,在设计时应该协调好“建筑——人——空间”三者的关系。

总 结

茶社的风格不同于咖啡屋,应该力求体现中式文化和现代气息两方面特征。中式文化显现的是品茶内涵,也是茶社的活力所在;现代气息表明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现代生活节奏、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代要素的和谐融合将彰显茶社的特征。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时代在变化,设计要进步,这种设计的变化多数体现在细节上的,不同的人对设计的感受不同,茶社设计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不同感受,人性化的设计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2]邓雪贤.周艳珉.夏晓国.餐饮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庄荣.吴叶红.家具与陈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朱伟.环境色彩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田原.杨冬丹.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崔冬晖.室内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程瑜怀.室内设计[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8]卢铿.新东方主义艺术观初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9]李文华.室内照明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0] 欧朋文化.黄滢.禅意东方-居住空间[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