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之一—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之一—举例论证



第一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之一—举例论证

题型解题法

一、题型解题方法1: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事例论证)

二、例题分析:说明文《完善的人格》(文章略。)

问: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点拨解析:此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论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识能力;看文中的事例就能较好的答出举例(事例)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根据解题模式分4小步思考,然后组成答案。

参考答案: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中外名人具有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事例,证明了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三、解题模式:

举例论证(事例):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解题模式:

1、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列举„„(概括事例)

3、证明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定分论点)

4、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1+2+3+

4四、举一反三:说明文:善待挫折(文章略).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1、分析题目,分析是哪种题型,运用哪种解题模式。

2、根据解题模式,联系文章内容,组织答案。

点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认证方法及其作用,此段引用的是名人事例,参照题型解题方法之议论

文阅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中的举例论证作答。

解题模式:

1、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列举„„(概括事例)

3、证明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定分论点)

4、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1+2+3+4)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文中列举了司马迁和贝多芬在挫折中成功的事例,有力

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篇:论证方法及作用[最终版]

(1)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比如: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首先,打比方是说明方法,二楼的搞错了。

议论方法在初中有三种: 摆事实,讲道理,即摆事实有讲道理 摆事实即是举例论证,讲道理即是道理论证。

文章开头并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又何来比喻论证这一说呢?文章开头是在跟你讲道理,提出作者观点。下面的论述,运用事例,使论点更有力。而比喻论证,说白了,其实是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作为论证方法,他叫比喻论证。作用是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这是一些概念问题,多加思考,便会迎刃而解了。

第三篇: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2·列数字:利用数字详细说明文章 3·做比较:用其他例子与说明物体进行比较说明 4·下定义:将事物进行评价 5·打比方:

一、用一种形式表一说明物体 6·作诠释:将说明事物进行解释说明 7·摹状貌:说明事物的形态 8·分类别:将事物进行分类评价 9·画图表:利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更直观的说明 10·引用:引用一些例子说明事物

常用的描写手法:(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第四篇: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案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课型】 单元训练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证思路。2.掌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技巧。【阅读篇目】

1、课文《敬业与乐业》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综合训练卷 》

2、《议论文考点举N反一》P38-P57 【课前准备】

1、课件《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2、学生带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综合训练卷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标相关考点,导入学习目标

议论文是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的文章。学会分析议论文既能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也能提高我们对事理的认识能力。教学大纲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

“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筛选或归纳)文本的观点和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把握议论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能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展示目标,引领课堂 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

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三、落实目标1,初步了解论证方法

教师讲解常考议论文四种常考论证方法,强调每种方法的辨别标志,学生速快阅读《敬业与乐业 》完成资料1-5中有关论证方法题,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述方式,千万别搞混。

教师抽查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四、落实目标2,辨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师总结每种论证方法作用的答题格式,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合作,慧眼识“珠”,判断PPT展示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学生代表发言,补充,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提示:同学们,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还有句话说“熟能生巧”,议论文阅读技巧需要不断锤炼方能得到提高,请结合“链接中考”题中相关习题提高提高吧!学生独立完成链接中考1、2、3、题的检测,五、总结方法

结合语境-----紧扣论点----带关键词

六、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综合训练题6、7、8。小组内交流,找出失分点并改正,将改正后的答题格式展示出来。

七、作业

1.反思自己在议论文论证上常出现的错误,总结常考题型(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技巧。写到积累本上。2.完成《议论文考点举N反一》P38-P57资料6、7、8

第五篇: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