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原则
机械设计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机械设计作为一种生产活动,与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确定设计课题,使用要求,技术指标,设计与制造工期到拿出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综合效用分析(着眼于实际使用效果的综合分析),盈亏分析直至具体设计,试制,鉴定,产品投放市场后的信息反馈等都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运作的.设计人员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设计才能使产品具有竞争力,能够占领市场,受到用户青睐.(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人类的本领.人类如果不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生产就不能发展,科技就不会进步,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设计只有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循守旧,不敢创新,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机械设计中惯窃创造性原则尤为重要.(3)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简称为”三化”.”三化”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政策,在机械设计中要认真惯窃执行.标准化是指将产品(特别是零部件)的质量,规格,性能,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加以统一规定并作为标准来执行.我国的标准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某些标准正在迅速向国际标准靠拢.常见的标准代号有GB,JB, ISO等等,他们分别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工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系列化是指对同一产品,在同一基本结构或基本条件下规定出若干不同的尺寸系列.通用化是指在不同种类的产品或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中尽量采用同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惯窃”三化”的好处主要是:减轻了设计工作量,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并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了刀具和量具的规格,便于设计与制造,从而降低其成本;便于组织标准件的规模化,专门化,易于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互换性,便于维修;便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以及内,外贸易;便于评价产品质量,解决经济纠纷.(4)整体优化原则设计要惯窃”系统化”和优化的思想.性能最好的机器其内部零件不一定是最好的;性能最好的机器也不一定是效益最好的机器;只要是有利于整体优化,机械部件也可以考虑用电子或其他元器件替代.总之,设计人员要将设计方案放在大系统中去考虑,寻求最优,要从经济,技术,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去分析,计算,权衡利弊,尽量使设计效果达到最佳.(5)联系实际原则所有的设计都不要脱离实际.设计人员特别要考虑当前的原材料供应情况,企业的生产条件,用户的使用条件和要求等.(6)人机工程原则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但也是需要人去操作使用的.如何使机器适应人的操作要求,人机合一后,投入产出比率高,整体效果最好,这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第二篇: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
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服务于不同产业的不同机械,应用不同的工作原理,要求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各产业机械的设计,特别是整体和整系统的机械设计,须依附于各有关的产业技术而难于形成独立的学科。因此出现了农业机械设计、矿山机械设计、纺织机械设计、汽车设计、船舶设计、泵设计、压缩机设计、汽轮机设计、内燃机设计、机床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但是,这许多专业设计又有许多共性技术,例如机构分析和综合、力与能的分析和计算、工程材料学、材料强度学、传动、润滑、密封,以及标准化、可靠性、工艺性、优化等。此外,还有研究设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设计的合理步骤和方法的新兴的设计方法学。将机械设计的共性技术与理性化的设计方法学汇集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机械设计学科是机械工程实践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的工作。
第三篇: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方法学复习思考题
1、功能的基本结构有:串联结构、并联结构、环形结构。P22、设计的基本内涵有哪些?P33、工程设计P34、论述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P65、设计方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P96、功能P247、原理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P498、论述创新性设计的主要作用P519、创新设计P5110、创造的特征为:人为目的性、新颖独特性、社会价值性、探索性。P5111、创造技法P6212、商品化产品P7313、在设计中进行评价和决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9014、决策所依据的原则有那些?
15、评价的意义P9216、评价的内容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P9217、技术评价的步骤P10318、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表现在那些方面p12319、机械结构设计分为:功能设计、质量设计、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 几个方面。P12320、结构设计基本要求是:功能和工作原理明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P12521、提高产品价值可以从:功能分析、性能分析和成本分析三个方面。
22、机器安全包括:零件安全、整机安全、工作安全、环境安全p12623、常见自补偿原理的应用形式有:自增强、自平衡、自保护三种p12824、功能分析的目的P14125、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p14926、降低产品的运行成本应考虑哪些方面。P15327、变型产品系列一般分为纵系列、横系列、跨系列p16
5注:考试时间暂定:第十八周星期四晚上,具体时间、地点以教务处网上公布为准。
第四篇:机械设计
1.问: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答: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
2.问:一般机器的设计程序通常由哪几个基本阶段构成?
答:一部机器的设计程序基本上由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构成。
3.问: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般来说,需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可靠性要求和其它专用要求。
4.问: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
答: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整体折断、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
5.问: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基本要求: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的要求和可靠性要求等。
6.问:机械零件的常用设计准则是什么?
答:大体有以下设计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等。
7.问: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强度设计准则?
答:强度准则就是指零件中的应力不得超过允许的限度。例如,对一次断裂来说,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对疲劳破坏来说,应力不超过零件的疲劳极限;对残余变形来说,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8.问:什么是零件的刚度准则?
答: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小于或等于机器工作性能所允许的极限值即许用变形量,就是符合了刚度设计准则。
9.问: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划分为以下几种:理论设计、经验设计和模型实验设计。
10.问: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有哪些?
答: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
第五篇:机械设计
浅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大部分同学认为本课程内容零散、各章节间无联系,学生的领悟性和实物感性理解能力差,感觉到杂乱无序,无从学起。针对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业务基础知识外,寻找教学规律和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备课本着“博览精取”的原则,上课以知识的“精、少、新”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美化教学结构
讲课结构是保证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不容忽视的。讲课内容根据所教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精心组织,将零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授课结构条例清楚,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设计完成后,再以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方式表达出来。多媒体表达也有其规律性,表达得好坏直接影响授课效果。课件采用动态联接方式,做成层级联接状,看起来很明朗、清楚。并不一定按课本的顺序来讲课,按学生的认知、思维来合适地调整讲课顺序,先讲哪后讲哪。讲课结构是保证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不容忽视的。
二、调整教学内容
这里指 教学内容的完美性,包括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内容深度指的是知识更深层的含义;广度是指开阔学生思维以及知识点的工程实例应用。也即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学过的知识和要讲解的内容一定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当用到原来的知识时,可在每章的概述部分中简单回忆,便于理解新的内容。原来学到的有些概念的含义,是否在这一门课中也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不同,不同点在哪里,指明在专业角度上其含义是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等。总之,内容要具体全面、重点突出、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且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清楚这门课程的内容、学习目的、具体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最好拿一个生活常见的例子来讲解,如教室里的吊扇,它有哪种排列形式、受力方式、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等,让学生感觉到有许多知识含量,并不像想像的那样简单,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画是为了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化。演示效果要好,课件制作要动态模拟,,使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课件制作的主要特点是简单清楚,学生易于理解。如轴系结构设计改错,给一个错误的实例,提问学生,寻找其错误的地方,用红色的椭圆示出,然后给一个正确的图形,图形简单大方得体。又如点蚀破坏,画一个轴承,当轴承转动一定时间后,给出点蚀破坏后的形状,再配以点蚀破坏的照片,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记忆深刻。
2、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教学中,如何提出一个问题,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哪里,而不是培养出只会简单地套用一个固定公式的学生。
自学能力是通过课堂讨论课和做作业的方式培养的,如开展课堂习题讨论。通过习题,一方面培养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注意将问题的思维过程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每一章节列出特定类型的思考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3、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考试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为了全面地、具体地巩固理论知识,把实践作为成绩的一个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机器,并对其中一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现有设备和同类设备的不同,并对现有的设备提出改进。这样学生是主体,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都由他们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