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汪承平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张文兵院长在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的讲话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操作指南》,充分认识到参加审核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作为审核性评估试点院校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机遇。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引导特色发展。对于审核性评估工作,外国语学院认为学校要认真领会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研制指标体系、指标内涵和主要观测点,拟定评估操作规程。外国语学院要要需要仔细梳理,认真思考,查找不足,重点加强改革、加强建设;对外国语学院已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对照建设方案,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典型材料;要尽快召开动员大会,营造氛围。
外国语学院通过水平评估以来,一直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自2006年以来,在英语专业建设上,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英语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渗透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做到教师的素养的养成“润物细无声”;全国、片区、省等中小学示范课录像已于2007年开始进入课堂。上述改革措施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英语教育特色专业成效显著,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在近几年在CCTV杯/FTRP杯演讲比赛中,我校每年都获二等奖以上好成绩,2011年还获全国二等奖;在过去两届安徽省师范院校学生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好成绩。
外国语学院自2004年起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先后获得教育部教改立项,省级以及校级教改立项8项。在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估专家认定为特色、亮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22模式于2008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期,我们着力进行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AP和ESP课程。ESP教学把实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提炼出与职业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形成了一个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让大学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校各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此项改革在安徽省范围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我们外国语学院这些年来开展的工作,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但是对照审核性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生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少等。针对即将到来的评估,我们将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做得到的指标,我们要做精、做强。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
我们相信,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并勇于改革创新,突出亮点,我们就能够以“平常心、正常态”(张文兵,2012)迎接此次评估。我们外国语学院对于顺利通过审核性评估,充满信心。
第二篇: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汪承平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张文兵院长在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的讲话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操作指南》,充分认识到参加审核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作为审核性评估试点院校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机遇。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引导特色发展。对于审核性评估工作,外国语学院认为学校要认真领会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研制指标体系、指标内涵和主要观测点,拟定评估操作规程。外国语学院要要需要仔细梳理,认真思考,查找不足,重点加强改革、加强建设;对外国语学院已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对照建设方案,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典型材料;要尽快召开动员大会,营造氛围。
外国语学院通过水平评估以来,一直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自2006年以来,在英语专业建设上,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英语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渗透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做到教师的素养的养成“润物细无声”;全国、片区、省等中小学示范课录像已于2007年开始进入课堂。上述改革措施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英语教育特色专业成效显著,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在近几年在CCTV杯/FTRP杯演讲比赛中,我校每年都获二等奖以上好成绩,2011年还获全国二等奖;在过去两届安徽省师范院校学生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好成绩。
外国语学院自2004年起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先后获得教育部教改立项,省级以及校级教改立项8项。在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估专家认定为特色、亮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22模式于2008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期,我们着力进行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AP和ESP课程。ESP教学把实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提炼出与职业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形成了一个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让大学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校各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此项改革在安徽省范围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我们外国语学院这些年来开展的工作,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但是对照审核性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生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少等。针对即将到来的评估,我们将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做得到的指标,我们要做精、做强。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
我们相信,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并勇于改革创新,突出亮点,我们就能够以“平常心、正常态”(张文兵,2012)迎接此次评估。我们外国语学院对于顺利通过审核性评估,充满信心。
第三篇:保障性住房研讨会发言
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研讨会讨论材料
长武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一、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展及谋划情况
今年,市上下达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950户(包括新增租赁补贴70户、棚户区改造80户)69600平方米,我县计划完成1366户111306.8平方米,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43.8%。目前,廉租房2栋208套10400平方米,工程主体已完工,年底即可投入使用。经济适用房3栋198套16000平方米,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限价商品房6栋264套27720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共租赁房1栋18层468户,总建筑面积32186.8平方米,工程主体已封顶。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28户25000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年底竣工。近期,我们将按照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全力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2012年,我县计划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72户9.3万平方米,总投资2.45亿元。其中,廉租房210套10500平方米,总投资1680万元;经济适用房300套24000平方米,总投资7200万元;限价商品房330套33000平方米,总投资9900万元;公共租赁房432套25920平方米,总投资5700万元。目前,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土地已落实,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标;廉租房正在进行立项审批、编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1-
征地补偿即将结束;公共租赁房已完成前期一切工作,已进入招标程序。2012年我县保障性住房均可在今年9月底至10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
二、主要做法
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政企共赢、服务为先”的原则,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一)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在一、二期廉租房建设中,2008年我县一次性征地21.56亩,到2011年4年共建设廉租房432套,超额完成了各任务。同时,在认真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干部群众现有住房情况及各类人员住房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长武县“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800套,改造棚户区800户,今年一次性征地110亩,计划利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我县干部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
(二)广开渠道,多方筹集房源。按照“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思路,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廉租房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利用中央补助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市级奖励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分建设。公共租赁房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动员驻长企业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引导亭南煤矿、大唐彬长发电厂、100万吨煤基二甲醚、胡家河煤矿、杨家坪煤矿等重点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公共租赁房,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由政府组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的方式建设,按成本价(征地补偿
和地面附属物赔偿)划拨土地,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最低市场价建设房源。棚户区改造由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建房,政府在土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逐步改造县城昭仁镇四关。同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每个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0%的比例建设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政府在土地出让、规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三)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收入标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将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划分为城镇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3类。低收入家庭收入线按全县城镇低保线的1.5倍确定,具体为445元/人/月;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收入线按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确定,具体为12000元/人/年;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线按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线确定,具体为16000元/人/年。在合理确定3类家庭收入线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分类确定保障对象,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对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赁房,包括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对中等收入家庭提供限价商品房,分层次满足各类家庭的住房需求。
(四)严格程序,公平配租。根据省、市保障性住房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三审三公示”的方式确定保障对象。第一步,由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户主持申请书、户口薄、身份证、婚姻证明、收入证明、住房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到所在乡镇(社区)报名,由乡镇(社区)进行一审,一审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第二步,经一审合格并张榜公示无异议的家庭,由乡镇(社
区)报县房管部门进行二审,二审合格的进行二次公示。第三步,经二次审核公示无异议的家庭,由县房管部门报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三审,审核后再次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如有举报投诉的,暂缓待查;公示无异议或举报不成立的家庭,最终确定为保障对象。通过“三审三公示”程序,确保了保障对象的准确无误。
(五)严抓细管,注重质量。树立“保障性住房质量必须高于一般商品房”的理念,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严把“施工关”,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具有建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保障性住房,由县住建局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二是严把“监理关”,实行政府监理和企业监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建设用料、安全、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三是严把“验收关”,由住建局质监站负责,从工程的基础开挖、主体施工到设施安装等各个环节逐项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实行保障性住房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建筑质量承担责任,督促、指导施工单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廉租房实施过程中存在“三难”。首先是收入标准界定难,由个人自主申报的收入状况很难进行核实,缺乏统一标准;其次是管理难,由于廉租房入住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取暖费、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各项费用每年大约在2500元左右,对低收入家庭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物业管理难度较大;第三是退出难,目前尚无明确的退出机制,我县目前对廉租房保障对象实行
信息化管理和“三年一审”,入住后如何有序退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是廉租房、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需矛盾突出。到今年底,我县将建成廉租房432套,但根据摸底、申报、审核结果显示,符合入住条件的不足200户,加之明年的210套建设计划,将有400套左右的廉租房无人居住,造成了廉租房房源多、符合入住条件家庭少的局面。相反,大部分干部群众住房问题欠账较大,根据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我县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达到3000多套,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今年建设的462套和明年计划的630套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量,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征用难度较大。由于国家土地政策严紧,用地审批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加之征地过程中群众要价过高,致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落实比较缓慢,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四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缺口较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大,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县级财政压力较大。据调查,“十二五”期间,我县需建设廉租房240套,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3000多套,县财政每年需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利用3年时间基本缓解各阶层人员住房问题。二是认真研究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尽
快制定相关政策,严肃纪律,严格程序,确保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加强“五项管理”,确保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四是进一步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形成以公共财政为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资格局,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全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干部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第四篇:高校审核性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
创和谐校园,迎本科评估
今天的主题班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地做好迎接审核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2006年,我们皖西学院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顺利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进程。五年之后,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这标志着全国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展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是由省教育厅牵头,对已经通过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校进行的又一轮评估,这在全国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安徽省是受教育部委托的试点省份之一。今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高[2012]3号)中,明确皖西学院与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全省两所审核评估试点院校。
此次评估确定皖西学院作为全省审核评估试点院校,既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与期望,更体现了对我校实现新发展的鞭策与激励,历史又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新跨越、推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坚信,迎接审核性评估,必将再次强力推进皖西学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成为推动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校评估的意义重大,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以下为评估的具体意义。
1.教育部组织的评估是对学校的外部评估,是为了促进学校内 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一套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2.通过外部评估要逐步建立起定期向社会提供高校有关信息的机制,来满足学生或家长选择学校的需要。
3.通过外部评估,学校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也会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4.面对国内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教育市场竞争,学校要不断地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能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
5.通过评估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趋势。
实际来说评估意义相当巨大,对于学校,评估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学校的重视及发展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毕业后找工作时,毕业学校状况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因素,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此次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评估,把迎评促建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提振精神,全力以赴。端正学习态度,为此次评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学校申报性评估表态发言
在2014申报性评估上的表态性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踏雪寻梅春色近,马蹄声声万象新!2014,我们再次相聚一堂,我首先代表华三全体师生给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拜个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马年大吉!
作为学校代表,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的“三感”。
第一,感谢。感谢上级政府、教育局领导及部门同
志对学校的鼓励和鼎力支持;感谢各界人士即2兄弟学校同仁的关心和热情帮助;感谢学校班子和全校师生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
第二,感慨。我们华三自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申报性评估综合优秀奖。这首先得益于迎江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战略,我们这所地处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底子较薄的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较大受益者,所以,学校取得的成果是迎江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这是感慨一。感慨
二、早在2010年,我们就开始了作为一个教育守望者的思考:即要打造一支怎样的教师团队?要培养一群怎样的学生?要成就一所什么样的“华三”?如今,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班子和全校师生的并肩奋斗中,几多期盼、几多汗水、几多付出,换来今天的三度获奖。回顾2013,我校全面建设“数字华三”,人人用班班通,个个建博客,组组有网评,斑斑建主页,教育信息化迈上新高度。大力建设“魅力华三”,建大楼,铺绿地,修车库,美化校容校貌,校园建设谱写新篇章。着力建设“科研华三”,辩论赛,培训会,沙龙展,全员岗位练兵,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新突破。大力建设“人文华三”,征校徽 取班名 定班徽,打造班级名片校园文化赋予新内涵。全力推进“规范华三”,倡廉洁 重道德 评最美,规范办学推出新举措。全面建设“文明华三”,开讲坛,志愿者,送文明,文明创建迈向新起点。全力打造“生命华三”,学陶艺,生态行,圆梦行,交通安全行,特色教育呈现新亮点。推荐安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比(一个区2所学校),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廉洁文化进校园市级示范点,荣获迎江区2+X申报性评估综合优秀奖、基层党组织“优秀”等第,开学视导“优秀”。成功举办市级“生命教育”课题成果展示会,区级3小课题开题沙龙,长三角结对学校现场辩论会,荣获迎江区首届网络辩论赛团体优胜奖等荣誉。学校特色活动被安徽省新闻联播、安庆市天天直播,安庆日报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达32次。
第三赶快。虽然我们与自己相比,发展较快,但与兄弟学校、与省、市优质学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快马加鞭,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围绕课堂抓效率,围绕评价抓改革,围绕课程抓管理,围绕人本抓发展,用“高”的标准促突破,用“细”的措施求效益,用“闯”的气势探路子,用“实”的做法保成功,用“严”的作风正风气,争取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的一年,我们需要很多努力
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洒满阳光。
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享受阳光。
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充满阳光。
我们努力,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