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拥有出色记忆力的两大前提
拥有出色记忆力的两大前提
记忆是学习的基石,没有记忆,任何学习都是不可能进行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出色的记忆力,并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充分掌握了记忆方法、条件,拥有坚定的信念,并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下面将增强记忆力的两大前提条件介绍给大家:
一.坚定信念,增强记忆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和南博先生一致认为,记忆的关键是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自信状态影响着一个人记忆力的发挥。自信心是增强记忆的内在动力,信心越强,记忆力效果越好。速读记忆专家研究表明,当人的自信心增强的时候,精神旺盛,情绪乐观,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产生兴奋和激发状态,我们把它称为大脑的新能量。新能量增进脑细胞的活跃状态,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如果老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或者工作时,精神不振,情绪不高,则会造成记忆力的下降。
二.兴趣越高,记得越牢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请寻色彩的意向。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中就有一条,他们都有广博而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例如球迷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他所喜欢球员在任何场次的进球、得分、踢球特点,整个赛季的赛程安排等等资料,这个球迷在学习上可能不是聪慧的好学生,但由于他对球的热爱,使他的记忆力超常发挥了。
一个人记忆的好坏,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记忆的促进剂。所以,要提高记忆能力要先培养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篇:记忆力
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
宝宝的记忆小游戏
游戏1:从哪儿开始
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 ”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2:动物运动会
给每个小动物玩具编号,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训练宝宝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游戏3:看图记忆
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游戏4:打电话
和宝宝同向坐好(同时面向前)。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问宝宝:“喂,你是谁 ”“你家住哪里 ”“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他在哪儿上班 ”„„要求宝宝一一回答。
游戏5:看橱窗
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
游戏6:重复手势
让宝宝认真看着你做的5个手势。要求他在你做时不要跟着做。等你做完后,让他按顺序重复做出来。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回忆5个手势,你可以把手势数量减少到3~4个,以后再增加到5个。
游戏7:回忆姓名
和宝宝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要求他注意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后让宝宝回忆每个人的名字。
贴士:
宝宝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给他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最佳。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专家妙语——
1.孩子的第一需求是玩,而不是认字、学英语。
2.孩子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第一个反抗期,对大人喂的饭开始用手去抓。国外家长的做法是,碗和勺子都换成木头的,让孩子尽情抓饭,摔在地上再捡起来,继续给孩子。
3.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食物营养,但更需要心理营养,缺乏心理营养,心理也会出现畸形、变态。
4.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做人上人,其实只要做人中人就可以了。
受访专家
郑毅,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会亚洲区主席、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
秦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教授
刘靖,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
崔永华,北京安定医院病区主任
打闹、大笑、互相抹巧克力酱美国幼儿园鼓励孩子淘气
“一走进那所幼儿园,现场就吓了我一跳。”
郑毅教授说起曾经去美国的一家幼儿园参观,“孩子们手拿巧克力酱等食品正在打闹,相互乱抹,有点像国内生日会上大家抹蛋糕的场景,孩子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果酱、巧克力酱,但大家很开心、很兴奋,家长们在外边鼓掌,鼓励自家的孩子。游戏结束,孩子们洗澡,换上新衣服,就跟着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而国内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坐在小板凳上,背着手,俨然一个个小大人,淘气的行为是要被老师批评的,吃东西不能洒,衣服不能弄脏。
郑毅教授认为,孩子该动就动,该爬就爬,该打斗就打斗,中国的很多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怕身体受伤、怕被感染,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发育和人格培养。“孩子的第一需求是玩,是和同伴玩耍、交流,而不是认字、背唐诗、学英语。给孩子早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利于其大脑发育,更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育。”
“好多年轻的父母,在要孩子之前就做好了准备,胎教、衣服、奶粉等等。但缺乏心理准备,也就是心理知识的储备。我们要把自己变回婴儿,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和他一起爬,一起闹,正确引导,而不是拿出家长的威严,粗暴地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孩子在两岁左右出现第一个反抗期,对大人喂的饭开始用手去抓,国外家长的做法是,碗和勺子都换成木头的,让孩子尽情抓,摔在地上再捡起来,继续给孩子。而国内往往采取强制的方法,妈妈喂饭,奶奶按住手,结果孩子变得不喂不吃,因为他在吃饭中找不到乐趣,也就厌烦了吃饭。
“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食物营养,但更需要心理营养,人们都知道孩子缺乏食物营养有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出现身体畸形。同样,缺乏心理营养,心理也会出现畸形、变态。”郑毅教授说。
孩子首先要人格健全不做人上人,只做人中人
“这两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追究起来,父母肯定在教育方式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崔永华主任说:“中国有一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心理学界现在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作为从婴儿期就开始的心理卫生的最高宗旨,心理健康最主要就是人格是否健全。”
“很多中国家长有一种误区,孩子乖巧、老实、听话、懂事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选择权,没法表达自己的个性,一直是处于无奈的压抑状态,到了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容易出现叛逆,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崔主任说。
现在有观点认为,孩子能否健康成长,1/3取决于遗传的作用,2/3是环境与教育培养的作用。所以,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可能他所成长的家庭出了问题。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上特长班,每天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个成功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孝顺、有责任心就好,“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做人上人,其实只要做到人中人就可以了。”
宝宝过分淘气也不怕常常给孩子发“小红花”
刘靖主任指出:淘气不等于多动症,主要区别在于,正常的淘气,可能孩子在玩的时候非常疯,但是该专心的时候能够专心;而多动症的孩子,常常不能安静做事或保持注意力集中。
大约5%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很多有学识的家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很可能
走入另一个误区,对两三岁的学龄前宝宝,要求过高,总嚷嚷“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安静下来啊,是不是多动症啊?”其实,这么大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就可以了。
即使是医生,一般也不会对学龄前的孩子轻易下“多动症”的诊断,因为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多动的症状不见得一直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不断改正。
宝宝如果过分淘气,教给家长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就是奖励“小红花”,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代币制”。对于不能安静的孩子,先让他安静三分钟,能做到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孩子养成了习惯,再变成安静五分钟„„
秦炯教授说:“宁可让孩子相对淘一点,也不要让他太蔫。淘气包们敢于探索陌生的世界,这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心理增强免疫力。”
在寒冷的冬天,宝宝应该减少在户外的活动量,避免受凉,也不能剧烈运动,弄得满身汗水,这样更容易感冒。因此,父母们要适当限制宝宝的户外活动,确保他们身体健康。然后,用有趣的家庭亲子游戏来弥补。让宝宝发现,其实冬天的生活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游戏有:
1、厨房(或者餐桌)游戏
冬天的厨房里(或者餐桌上)往往饭菜飘香,暖意浓浓,妈妈在做菜(或者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待在一旁,等妈妈不太忙了,就可与宝宝一起做亲子游戏。游戏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在做饭的时候稍微顾及到与宝宝的交流就可以了。可以做以下的游戏:
尝味游戏(1岁3个月-2岁):用不同味道的汤或水给宝宝品尝,比如糖水、牛奶、米汤等,告诉宝宝名称和味道,让宝宝自己也学会分辨,并说出来。
闻味游戏(1岁6个月-2岁6个月):给宝宝不同的水果闻闻,告诉他水果的名称,然后让宝宝闭上眼睛,妈妈取一个水果让宝宝闻,并说出水果名称。
勺子游戏(0-1岁):在宝宝面前握住一把勺子,并把它放进自己的嘴里,假装说:“好吃,真好吃!”然后在勺子上放一些食物,把它放在宝宝的嘴里,喂宝宝吃,这适合于宝宝开始学习用勺子进食的时候。也可教宝宝如何用勺子在锅里搅拌。
质感游戏:(0-1岁):宝宝在厨房能够看见各种东西,妈妈可以让他们玩玩,比如面条、面团,都可以让宝宝感受食物的质感,并且能培养宝宝创造力。
冬季如何与宝宝做游戏
2、水汽游戏
在家里,对着窗子呼气,当窗子出现雾的时候,给宝宝解释雾的形成原因,并用手指在上面画画,还可以观察结冰下雪等现象。这个游戏适合1岁6个月到3岁的宝宝。
也可以带着宝宝到离家不远的户外,妈妈准备一面小镜子,妈妈先呼出一口气,让宝宝观察。然后让宝宝自己呼气,观察呼出的气,并说说像什么。最后让宝宝对着镜子呼气,观察镜面的变化,并给宝宝解释这种水汽形成的原因。
3、情景游戏
在室内,也可以感觉到冬天的气息,妈妈可与宝宝一起营造冬天的氛围,制造冬天的情景,让宝宝认识冬天,培养宝宝的想象力。游戏也能刺激宝宝的视、听、触觉和培养动手能力。
让宝宝用自己的理解绘画,画出他心里的冬天的特征,画得越多越好,贴在墙上,让宝宝描述他的画。
也可以用塑料泡沫撕碎,做成雪颗粒状或者雪花状。告诉宝宝雪花的样子,一起玩雪花游戏。都会让宝宝觉得,冬天是十分美好的。游戏适合大一点的有动手能力的宝宝。
放一些冬天节日里的音乐,妈妈给宝宝讲冬天的故事。
宝宝冬天的游戏应该是充满温暖和遐想的,除了上面的游戏,妈妈们还可发明很多类似游戏,让冬天在宝宝的心中变得五光十色。
第三篇:让你拥有超常记忆力的30个小习惯
让你拥有超常记忆力的30个小习惯
如果明白了记忆机制,并能够控制记忆力的话,我们大概就能够轻松应付学校的考试。如果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话,或许就能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最新脑科学研究证实,人是通过海马体记忆的,通过针对性的锻炼,能促进海马体的活性,就可以从根本上增强记忆力。此方法来自于一本叫《海马记忆训练》的书,这是日本连续五年销量第一的记忆书。如果把他推荐的方法中的一些变为我们的习惯的话,那么效果将是我们难以想像的。现在把书中介绍的30个小方法摘录下来,试着把这些方法变为你的生活习惯,并长期坚持。也许就能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一.唤醒身体
1.每当桌上满是食物的时候,就闭着眼睛吃饭。2.经常用手指分辨硬币(或象棋子也不错)。3.戴上耳机上下楼梯。4.捏住鼻子喝咖啡。5.放开嗓子大声朗读。6.闻咖啡看鱼的图片。
二.寻求脑刺激
7.到餐馆点没吃过的菜。8.把自己的钱花掉。9.专门绕远路。10.用左手端茶杯。
11.听不同类型的歌曲。12.每天睡觉6小时(23:00前睡觉,5:00起床)。
三.积极锻炼左右脑
13.去陌生的地方散步。14.判断自己是右脑型还是左脑型。15.用直觉作决断。
四.补充脑营养
16.每天吃点甜食。17.吃早餐。18.多咀嚼。
五.越运动脑子越好
19.每天快走20分钟。20.一天十次“手指操”。21.每季度学一项新运动。
六.改善脑活性,激发灵感
22.记住每次成功的感觉。23.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并说:我肯定能行。24.写100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天拿出来看看。
25.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26.一想到就说出来。27.每周给自己半小时的无聊时间。28.每周看一到二次自己没不看的节目。29.每天找个时间专门背一些东西。30.做个好的倾听者。1
第四篇:记忆力教案
记忆有方,学习有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
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策略;
3、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确实了解人的记忆规律。
2、记忆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将记忆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学习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
四、教学方法
小游戏、讨论、问答、讲授法
五、教学用时
总共1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暖身活动 1.记忆大比拼
大家先全神贯注的观察下列6组数字,然后再努力记住它们,看看在两分钟内能记住多少。
3141592653
510383
310918370707 9081726354
05***
491625364964 请同学报告记忆结果,分享记忆方法。
教师总结:虽然大家记忆的结果不同,但是都说出了自己是怎样记忆的,可见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记忆方法。2.记忆大搜索
请大家写出一句广告词的准确内容,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对它记得如此牢?
每卖10罐凉茶,就有7罐是加多宝 万宝龙,非君莫属。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老师可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教师总结:
原因有很多,如经常播出,形象,朗朗上口,感兴趣等。通过上面两个小游戏,大家猜到今天上课的内容了吗?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如何提高记忆效率。
升入高中以后,科目增多,大家普遍觉得课程紧,要记的内容多,脑子整天似乎忙不过来了,而且经常出现“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更快”的现象。许多人抱怨记不过来,或者埋怨脑袋不灵光,但实际的情形却不完全是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记忆和大脑的工作方式和规律,逆规律而行,因此,学点记忆和遗忘方面的知识很重要。下面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些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导入好)
二、打开记忆之门
教师: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数两叠钞票,在数到第二叠一半的时候,有人插进来和你说话,干扰了你的数数,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但却不记得第二叠数到哪里了。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两个数的记忆有差别呢?现代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你把第一叠的钞票数放进了长时记忆,而把第二叠的钞票数只放在短时记忆中。
(先呈现一组数字,让他们记,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回答出来,再呈现一小段话让他们记,然后再倒回去让学生回忆刚才所呈现的数字)1.了解记忆分类
教师:上面出现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概念,这是怎么分的呢?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总结:所以,我们想要牢记所学的知识,就是要想办法将新学到的暂时保存在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转入长时记忆中。
2.了解遗忘
教师:关于遗忘,大家一定深有体会。比如,大家在考试中的暂时遗忘经历,明明知道该填的那句古诗词,但就是想不起来。
干扰说:输入大脑的信息储存以后,受到内外因的干扰而无法提取。例:考试、演讲中的暂时遗忘经历,消退说:暂时神经联系得不到强化而消退所致,记忆痕迹不常被强化、重复,容易随时间而淡薄。
例:你能否想起上周一中午你吃什么饭菜?二年级第一学期同桌姓名?
3、记忆规律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找一两个同学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学习后的第一天往往是遗忘信息最多的一天。
(ppt呈现)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ppt呈现)记忆规律三:
A、遗忘是紧密伴随记忆的 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及时复习可以补偿遗忘掉的记忆痕迹
对策:学习的东西要及时复习。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平时学习做到150%的过度学习程度
(ppt呈现)艾宾浩斯的运用案例:
艾宾浩斯背单词软件,就是运用这个规律去设计开发的。如果英语单词不知道怎么去记的同学,或者遗忘率高的同学,可以去网上下载这个软件,并进行对应的训练,对背英语单词会有所帮助。
教师:其次,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4、记忆规律二:处在中间的材料不易记。
教师:记忆虽有先天成分,但在掌握记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记忆方法的训练,是可以增强记忆力。活动过程
(1)呈现一系列有意义的汉字词组,请同学们凭记忆记住,在呈现最后一个词组后,一起倒数三秒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记住的词组,看哪位同学记得的最多,材料如下:
白云、书柜、苹果、小狗、窗帘、厕所、裙子、鼠标、熊猫、台灯、奶油、蓝莓、音响、键盘、风筝、蓝天、雨伞、肥皂、头发、学生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哪,如何体现中间材料不容易记)(2)统计正确回忆的词组数
(3)让学生观察、讨论这项小游戏中结果中得出的结论、规律,请同学们起来分享讨论结果。
(4)小结:
引出记忆规律二:处在中间的材料不易记。这里揭示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前摄抵制)和近因效应(倒摄抵制)。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即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当你跟A初认识的时候,也即你们第一次相互介绍,A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乐观、爱笑的,而且他请你去吃了顿饭,你会觉得他为人很大方很豪爽。你对A的乐观、爱笑、大方、豪爽,这些评价,就是你对A的第一印象,而这些评价,在日后你们的相处中,会一直影响着你,即你一直都会认为A是乐观、大方的。这就是“首因效应”,它通常用在两个刚认识的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和A的交往越来越深了,有一天你发现A很抠门,叫他请喝奶茶都不拒绝了,你就会对他产生抠门的印象,并且会一直影响着你对A的评价。这就是“近因效应”,它通常发生在两个已经相识并交往很久的两个人之间。对策:重要的知识放在开头或结尾记,也可分段记忆。(记英语单词的应用)
5、记忆规律三:抽象的无意义的不理解的材料容易忘。分别呈现三组材料,总结规律。
第一组
th
eli
ttl
eb
oy
si
tsd own 第二组
he
wa
nts
to stu
dy
eng lish 第三组
please
tell
me
all
about
that 结论: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第三组内容最容易记住。同样,我们发现,政、史、地课本中的内容易忘,相反,小说,影片往往记得很清楚;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和表现同样内容的图画,后者往往更容易记住。
(名字的故事课堂后气氛相对会更好)
三、讨论(重点)
教师:我们了解了遗忘的规律和记忆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针对遗忘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记忆的效率。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结果。
教师总结: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及时复习;尽量把抽象的枯燥的材料赋予意义,增加形象感,使之生动有趣(谐音法 归类记忆 图表图解 联想法 歌谣口诀);尽量消除前摄和倒摄抑制的作用(将课文分成若干小段加以记忆,然后再串起来记忆;晚上睡觉前和早上刚起床时安排较难记忆的材料的学习);不同的内容穿插记忆等等。
四、总结和学以致用: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选用一定的方法记忆下列内容
(这些方法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可以介绍一种方法组块法)先呈现一些数字(十几个)看学生能记住几个
总结:我们人脑短时间内的记忆量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要记住一列长数字并不容易,因为它
是受短时记忆容量的限制。心理学家证明,人脑短时间内的记忆量一般只能记7±2个单位。这就是短时记忆的7±2效应。最少记住五个,最多记住九个
再呈现自己的手机的号码:
看哪些学生能记住(一般学生都能记住)
师:这刚才这串数字有十一个,但大家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这不是违背了记忆的7±2效应了吗?
学生:其实这恰恰是神奇的7±2效应中的另一个奇特的现象。这里的短时记忆的7±2是个7±2组块。一个数字、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组块,而几个数字,几个字母,或者几个字也是一个组块。
比如认知心理学是几个组块?对于不懂心理学的人这是五个组块,对于稍懂心理学的人是两个组块:认知、心理学,而对于专业心理学的学生这五个字就只有一个组块。而不
论你的组块是什么,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例如例如数字 63492005,您可以试着去记住由单独的 8 个数字组成的一串数字,也可以将它分为四“组”来记:63-49-20-05。在将其分成自己熟悉的数组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在这个例子中,将后面的四个数 2005 分为一组时就很容易记忆。
1.【联想法】:联想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
火车、河流、风筝、大炮
奇特联想:火车在河流上奔跑
风筝跟着大炮在飞!
2.【谐音法】谐音法又叫换字法谐音法又叫换字法,是通过相同或相似字的变换,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谐音越形象越新奇越能帮助记忆。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
谐音法: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产阶级打得呜呜直哭 3.【归类记忆法】苹果、马、香蕉、大象、蚂蚁、桔子 4.【歌谣口诀法】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
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俄罗斯、缅甸、蒙古,不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老挝、尼泊尔、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 歌谣口诀法: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三毯(蒙古,不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5、【口诀记忆法】例如:下面的“二十四节气歌”就属此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为
六、廿一,下半年为八,廿三,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五、小结
当然,这仅供同学们参考。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只有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需要大家在不断尝试中善于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短文:(猫号)
财主老乔养了一只猫,自认为非常奇特,对外人称它是“虎猫”。一天,他家里来了一帮人,这帮客人想讨好他,都对他的猫恭维一番。第一个客人说:“虎的确很勇猛,但不如狮,狮是万兽之王。就请改名叫“狮猫”吧”。第二个客人说:“狮虽然比虎强,但只能在地上跑,而龙可以在天空行走,比狮更神奇,不如改名叫“龙猫”吧”。第三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狮更神通,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级吧?不如叫“云猫”。”第四个客人劝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突然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风啊,请改名“风猫”。”第五个客人劝他说:“大风狂起,用墙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
好了。”第六个客人劝说他道:“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啦。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 客人中一位老人不屑的说道:“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干什么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这个故事说明名称应该符合实际,故弄玄虚加上一些称号,反而会失去本来面目。
老师:同学们短文识记1分钟。休息半分钟,回答以下问题。答对一题得10分,满分100分。
①财主称他的猫叫什么? ②为什么那些客人要为猫改名? ③第一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④第二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⑤第三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⑥第四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⑦第五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⑧第六个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⑨客人中一位老人说了什么?
第五篇:教案-记忆力
课题:提高你的记忆力
设计理念:
初中学生的无意识记比较明显,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有意识记将慢慢成为主导。有些学生可能还是用以前的记忆方式,因此要加以引导,交给他们实用的记忆力方法。
通过前一阶段的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一,后排的同学参与度较低,所以需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采用较多的视频进行引导,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遗忘曲线以及增强记忆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进取心。
重点:
使学生了解与记忆力有关的一些知识
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和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总结。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准备:
教学用ppt、教案。
教学过程:
1、导入
用视频:“记忆力测试”导入,学生边看视频边回答问题,看看学生整体的记忆力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假设你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视频例子:过目不忘(射雕英雄传20集黄蓉母亲记九阴真经)假设你获得了过目不忘的能力,你的感想是什么? ······ 教师:“有良好的记忆力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好处,那么接下来,老师要教大家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3、记忆与遗忘
教师:“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明白我们是怎么忘掉东西的······”
讲解遗忘规律,提醒学生要通过不断复习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4、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教师:“大家对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有没有信心呢?”学生大部分会故意回答:没有!教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吧(记忆力强大的猩猩)”······教师:“大家看到了吗,猩猩经过训练都那么厉害,同学们有觉得自己还不如猩猩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训练,我们都能够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大家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一起进行超级记忆力训练吧。”
超级记忆力训练——罗马室记忆法(待定,我先去试试有没有效果)
5、提高记忆力的小贴士
①提高记忆力的小游戏:桥牌、纵横字谜游戏,数独游戏等。像这样的游戏可以刺激大脑,使大脑产生新的神经通路,提高你的心智能力。
②喝紫色葡萄汁(不是白色的),最好是有机的葡萄汁。研究发现,因为葡萄汁有着部分的抗氧化剂,每天饮用八盎司(约227毫升)的葡萄汁能够提高了20%的记忆力。
③迷迭香和鼠尾草可以帮助刺激大脑,提高记忆。迷迭香和鼠尾草通过刺激大脑的记忆中心,提高人们对单词记忆测试成绩。事实上,在古希腊,考试那天学生们戴着迷迭香在他们的头发上。
④跳舞,跑步,或者做任何能让你的心跳加快的事。体力活动把氧气冲到你的大脑,并且在大脑区域中建立新的记忆细胞。
⑤尽可能的话去小睡一下。研究表明一天小睡两次的人对比起不睡得人能够把他们学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压缩记住。
⑥通过练习瑜伽,冥想,或深呼吸来放松自己、当你紧张的时候,大脑会激活一种酶来削弱短期记忆的能力。在你想记住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空腹。在你空腹的时候会分泌激素来使你的记忆能力变得最好。
⑦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喜欢交际多交际的人在记忆测试中比那些宅的更好,因为与人沟通交流能够训练你的大脑能力。
⑧每天吃一点蓝莓。蓝莓含有一种大幅度提升你的记忆力的化学物质,以及半杯就有你一天所需的营养物质
⑨每天左右运动你的眼球30秒能够提升10%的记忆力
6、结尾
教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课程,大家都已经明白我们是怎么忘掉自己想记住的东西了吗?其实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活动和饮食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水平。一些同学刚刚也说过了,如果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该有多好。大家只要有心去坚持,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让人羡慕的注意力的。“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