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电厂一次部分设计总结
结合现有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屋内屋外配电装置的布局、发电机、主变压器和母线的主要保护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研究。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论文,让我将电气工程基础书上的部分知识得到拓展和延生,并且在论文的设计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次设计也是理论和实际的一次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都是理论,都是忽略了一些因素的理想情况,而这次设计不同,不但要熟悉相关知识,还要放到实际中考虑,既要了解电力工程的理论规程,还要考虑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所指址的地理气象等实际情况。设计论文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通过和同学的讨论和研究,解决问题也是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一个很大收获。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供配电方面,比如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设备的选型和校验等,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有时甚至要到网络上去搜集,这就提高了我的查阅资料的能力。设计画图的环节中,有效加强了计算机绘图的水平,尤其是CAD画图。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为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有很多遗憾,由于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大型设计,并且时间短、任务多、要求高,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选择短路点计算短路电流,选择最合适的电器设备;配电装置如何规划等。尽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之后,大 部分的问题都被解决了,不过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设计成果并不是太理想和完善,比如只做了简单的主变压器保护,防雷保护的设计也不是很完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第二篇:有关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有关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的电力事业也随着发展起来。直到今天,电力事业在中国已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居民都离不开用电。建立大型电站是发展电力事业必经之路。当今社会不少企业正在筹备220KV大型变电站的建设工作。本次设计也离不开这个话题。设计的课题是某一工业城市的220kV一次变电所,主要供给工业负荷。它主要包括变电所接线方案的设计、负荷计算、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配置、避雷器的选择和支柱及绝缘子选择等。
在设计过程中让我很好的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特别是短路电流的计算,开始还对它有所畏惧,经过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地了解熟悉资料,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突破重重难关,解决了这一难题。当然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配置也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点,这在电力系统中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面对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巩固“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变电站电气部分和防雷保护设计的基本方法,体验和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务求使我们更加熟悉电气主接线,电力系统的潮流及短路计算以及各种电力手册及其电力专业工具书的使用,掌握变电站电气部分和防雷保护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在设计中增新、拓宽。提高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第三篇: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题目
发电厂主接线设计题目
题目1:200MW地区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1)某地区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拟在该地区新建一座装机容量为200MW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发电厂安装2台50MW机组,1台100MW机组,发电机端电压为10.5KV,电厂建成後以10KV电压供给本地区负荷,其中有机械厂、钢厂、棉纺厂等,最大负荷48MW,最小负荷为24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200小时,全部用电缆供电,每回负荷不等,但平均在4MW左右,送电距离为3-6KM,并以110KV电压供给附近的化肥厂和煤矿用电,其最大负荷为58MW,最小负荷为32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500小时,要求剩余功率全部送入220KV系统,负荷中Ⅰ类负荷比例为30%,Ⅱ类负荷为40%,Ⅲ类负荷为30%。2)计划安装两台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型号为QFQ-50-2,功率因数为0.8,安装顺序为#
1、#2机;安装一台100MW的起轮发电机组,型号为TQN-100-2,功率因数为0.85,安装顺序为#3机;厂用电率为6%,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5800。1)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2)短路电流计算; 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题目2 原始资料:某电厂(水电)装机SFW-3*30MW Vn=10.5KV COS§=0.8(功率因数角),设年利用小时数4100h/a.电站以两回11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送入80KM外系统(无近区负荷)试设计电气主接线。
题目3 1)解放村水库电站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季节性电站,冬、春季有三个多月因水库不放水或放水量少,电站停止运行不发电。电站设计容量为三台立式机组,总装机 2000KW(2 × 800KW+1 × 400KW),装机年利用小时为 3760h,多年平均发电量为 752 万 KW.h。根据金塔县的用电负荷情况,该电站距城南变电所较近,因此,除厂用电外全部电能就近送至城南 35KV 变电所联入系统。
(2)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为电站出两回 35KV 线路接到现有的“鸳城”线上。导线型号 LGJ-50,两回线路分别长 0.5KM。接线图见示意图一。
(3)电力系统在电站 6.3KV 母线上的短路容量按照接入系统设计为 38.33MVA ;在电站 35KV 母线上短路容量为 71.37MVA.(5)气象资料:根据金塔县气象台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 6 ℃。年最高气温 38.6 ℃,最低气温-29 ℃,多年平均降水量 59.9mm,最大冻土深度为 141cm。
题目4 某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升压变压器为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其相关数据如下:额定容量为240/240/120MVA,额定电压为242/121/15.75kV,额定短路损耗为p1-2420kW、p1-3345kW、p2-3350kW,额定空载损耗为p0130kW。
计算各绕组在以下2种运行方式中的负荷(设各侧负荷功率因数相等)① 110kV侧断开,发电机向22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② 220kV侧断开,发电机向11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题目5某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升压变压器为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其相关数据如下:额定容量为240/240/120MVA,额定电压为242/121/15.75kV,额定短路损耗为p1-Wp1-3345kW、2420k、p2-3350kW,额定空载损耗为p0130kW。
计算各绕组在以下2种运行方式中的负荷(设各侧负荷功率因数相等)③
发电机和110kV系统各向22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④ 发电机和220kV系统各向11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题目6 设计一110/35/10KV中心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
题目7 试设计某工厂35KV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工厂附有6个车间,其中一车间P=520KW,Q=248KVAR,二车间P=400KW,Q=150KVAR,三车间P=688KW,Q=248KVAR,四车间P=630KW,Q=300KVAR,五车间P=426KW,Q=129KVAR,六车间P=680KW,Q=198KVAR,其中四、六车间为二级负荷,其余车间为3级负荷。
题目8:某地区新建一座火电厂,有3台50MW的发电机,功率因素为0.8,发电机电压10.5KV侧有20回电缆馈线,其最大综合负荷为52MW,最小为38MW,厂用电率为10%,高压侧为110KV有4回与电力系统相连。试确定发电厂的主接线图并选择电气设备。
题目9:某地区220KV的变电站,装有2台120MW的主变压器,220KV侧有6回进线,110KV侧有12回出线。10KV有20回出线,均为重要用户,不允许停电检修本所断路器,试确定主接线图并选择电气设备。
题目10:
某地区拟建一座装机容量为4*50MW的凝气式火电厂,U=10KV,功率因素为0.8,电厂建成后10KV电压供给本地区负荷,其中机械厂、钢厂、棉纺厂等、最大负荷为58MW,最小负荷为38MW,并以35KV电压供给附近的化肥厂和煤矿,其中最大负荷为28MW,最小负荷为19MW。要求剩余负荷全部送入110KV系统,负荷中类负荷比例为30%,Ⅱ类负荷比例为40%,Ⅲ类负荷比例为30%,发电厂近期安装2台50MW,远期再扩建2台50MW,试确定主接线图并选择电气设备。
第四篇: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进入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新课程。在蔡老师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相关知识。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发电厂电气部分》教科书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我们学习的教材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与现代的电厂发展联系很近,足以可以看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发电厂电气部分》包含有绪论,能源与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及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等十个内容。下面对学习的主要内容作总结:
一、绪论。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简况和电力发展前景,让我对国家的电力发展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到我国在发电领域的进步之神速,还有对未来发电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有了了解。
二、能源与发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能源进行分类,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而电能是有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成的;二次能源。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
三、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此部分我学习了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电气设备的分类以及有这些设备组成的电气接线和配电装置; 300、600、1000MW发电机组的电气主接形式和主要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还有高压交流输电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缺点。
四、电气主接线及设计。我学习了电气主接线和设计的知识;主要有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典型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主要设备的作用与配置原则,变压器的选择、限制短路的电流方法。同时,还学习了各种类型发电或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特点和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步骤。
五、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学习了厂用电率、厂用电负荷分类以及对厂用电接线的基本要去和厂用电接线设计原则;详细的学习了对厂用变压器和厂用电动机的选着和自启动校验,还学习了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及特点和厂用电源的切换。
六、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这部分知识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我学习了导体和电气设备的一般选择条件和校验条件,接着学习了载流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原理及选择条件和方法。
七、配电装置。本章老师重点带领我们学习了屋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以及屋内配电装置、屋外配电装置、成套配电装置和封闭母线的结构和特点。学习了封闭母线的特点、作用、电气接线、发热与散热平衡以及电动力的计算。
以上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石。
热动1002班 苏才忠 学号2010
第五篇:发电厂动力部分
第一章
热机:凡是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电机,简称热机
工质: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一种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来实现的,这种媒介物质成为工质
系统:热力系或热力学系统是一个可识别的物质集团。系统总是由边界包围的,包围系统的边界叫做界面,界面之外就是外界
状态参数:温度T(开尔文K),压力P(帕斯卡Pa),比体积v(m3/kg),熵s(kJ/kg·K),热力学能Q(J或J/kg),焓H(J或J/kg)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产生与之数量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必定会出现应数量的热(二)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输入系统的能量减去输出系统的能量,等于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
Q-W=△Edq=dw+deq=ω+△e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二)只冷却一个热源,而连续做功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功的卡诺循环:1-2定温吸热过程;2-3绝热膨胀做功过程;3-4定温放热过程;4-1绝热压缩耗功过程 热效率η=1-T2/T1,提高T1,降低T2可提高η
第二章
干度:湿蒸汽中,纯饱和蒸汽的质量百分数称为湿蒸汽的干度x
五态:过冷水,饱和水,湿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水的临界:Pc=22.129MPa,tc=374.15℃,vc=0.00326 m3/kg 喷管:是一种使流体速度得以提高的热力设备
喷管的选择:喷管出口截面以外的背压Pb,Pb>Pc,渐缩喷管,亚音速;Pb=Pc,渐缩喷管,音速;Pb
绝热节流:阀门,孔板处的局部阻力使工质压力明显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因节流进行得很快,过程中工质来不及对外散热,一般认为节流是绝热节流
朗肯循环:1-2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的可逆绝热膨胀做功过程;2-3乏汽向凝汽器的可逆定压放热的完全凝结过程;3-4凝结水通过水泵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4-5,5-6,6-1高压水在锅炉内经定压预热,汽化,过热而成为过热蒸汽的可逆吸热过程
不同之处:1水在锅炉内的吸热过程是非定温的2汽轮机进口处的蒸汽是过热蒸汽,而不是干饱和蒸汽3乏汽的凝结是完全的,而不是在两相区
第三章
导热:当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的过程成为导热或热传导
对流换热:流动着的流体与其相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影响因素:1流动的起因2流体的流态3流体的物理性质4几何因素影响5流体有无相变
辐射换热:物体之间通过热辐射方式交换热量的过程 黑体:吸收率A=1,即落到物体表面的辐射能被物体全部吸收,这种物体称为黑体。R=1是白体,D=1是透热体 有效辐射Eef:本身辐射E和反射辐射Er的总和 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逆流传热效果好,顺流运行安全:逆流布置时因两种流体的最高温度集中在换热器的同一端面上,容易造成该端面的金属壁过热超温而导致毁坏
强化传热:Q=KS△t
第五章
五大系统:制粉,燃烧,汽水,烟气排放,除灰除渣
最大连续蒸发量:锅炉的容量用蒸发量表示,一般是指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时,每小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De(t/h)锅炉的分类:①按蒸汽压力:低压(p<2.45Mpa),中压(2.94-4.90),高压(7.8-10.8),超高压(11.8-14.7),亚临界压力(15.7-19.6),超临界压力(>22.2),超超临界压力(>27)②按水冷壁内工质的流动动力: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③燃煤炉按燃烧方式不同:煤粉炉,层燃炉,旋风炉,流化床锅炉
元素分析: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分析
工业分析:在一定实验室条件下的煤样,分析得出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发热量:每千克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kJ/kg)
定压低位发热量Qar.net.p:扣除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
标准煤:Qar.net.p=29308kJ/kg的煤
煤粉细度:Rx=a/(a+b)*100%通常是将煤粉试样在70号标准筛子上的剩余量占总量的百分数,以R90表示 制粉系统:对锅炉的供粉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系统
制粉设备:低速磨(15-25r/min),中速磨(50-300),高速磨(750-1500)
过量空气系数α:实际空气量Vr与理论空气量Vo的比值 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使锅炉总损失最小时的α值 燃烧器:按其出口气流流态分类,可分为旋流式和直流式 旋流式:一般分多层,布置在炉膛的前墙或前、后墙上,其出口的一、二次风或单独二次风呈不同程度的旋转,可造成燃烧器出口处的热烟气回流,从而使煤粉气流得到迅速加热,满足稳定着火的需求
自然循环锅炉:利用工质的密度差所产生的推动力,使水及汽水混合物在水循环回路中不断流动,称为自然水循环,这种锅炉称为自然循环锅炉
第六章
热平衡方程:Qr=Q1+Q2+Q3+Q4+Q5+Q6,1=q1+q2+q3+q4+q5+q6Qr:1kg燃料输入锅炉的热量,Q1锅炉的有效利用热,Q2排烟热损失,Q3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5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 最佳过量空气系数:在炉膛出口处,取q2+q3+q4之和最小为原则,此时的α1’’为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蒸汽温度调节方法:蒸汽侧-喷水减温法,烟气侧-改变火焰中心位置,改变烟气挡板开度,使烟气再循环 虚假水位:汽包的不真实水位 三冲量调节:该调节系统以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和汽包水位作为信号参量。这种系统不仅综合考虑了蒸汽流量与给水流量平衡的原则,还考虑了汽包水位偏差的大小,既能纠正虚假水位的影响,又能补偿给水流量的扰动 第七章 级:喷嘴叶栅和与其相配的动叶栅组成汽轮机中的最基本工作单元 冲动式汽轮机:主要由冲动级组成,在级中蒸汽基本上在喷嘴栅中膨胀,在动叶栅中只有少量膨胀 反动式汽轮机:主要由反动级组成,蒸汽在汽轮机的静叶栅和动叶栅中都有相当程度的膨胀 铭牌:△XX-XX-X汽轮机的类型(N凝气式),额定功率MW,蒸汽参数,类型设计次序 反动度Ω:蒸汽在动叶汽道内的膨胀程度的大小,等于蒸汽在动叶汽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hb和整个级的滞止理想焓降△ht*之比 纯冲动级:反动度Ω=0时级内蒸汽的焓降全落在喷嘴中,蒸汽在动叶流道内流动仅改变方向而不膨胀加速,动叶受到的作用力仅为冲动力,这种级称为纯冲动级 冲动级:级内的大部分焓降发生在喷嘴中,只有一小部分降落在动叶流道内,这种级称为带有一定反动度的冲动级,习惯上简称冲动级 能量转换:(喷嘴内)使蒸汽具有的热能部分地转化为动能,并使出口气流具有一定的方向;(动叶道内)在其内气流的动能部分地转变为机械能 级内损失:喷嘴损失δhn,动叶损失δhb,余速损失δhc2,叶高损失δh1,扇形损失δhθ,叶轮摩擦损失δhf,漏气损失δhδ,部分进汽损失δhe,湿汽损失δhx 汽轮机的主要辅助设备:凝汽设备,回热加热设备,除氧器,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 凝气设备:一,建立和保持汽轮机的排气口的高度真空,以使蒸汽在汽轮机中有较大的理想焓降;二,回收乏汽的凝结水,作为锅炉给水循环使用 第九章 原则性热力系统:只表示热力设备之间的本质联系,相同设备只表示一个,备用设备不表示,设备之间的联系以单线表示,管道附件一般也不表示,按照这样一种原则所绘制的热力系统称为原则性热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