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21条诀窍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21条诀窍



第一篇: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21条诀窍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21条诀窍

来源:《世界经理人》日期:2010-11-12

激励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表示某种动机产生的原因。当人的动机系数被激发后,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对行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为期望和目标而努力。在管理学中,激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指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并且指引行为导向目标。简而言之,激励是将人们的理想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连接手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体现着对员工的尊重,只有尊重才可能使员工产生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相应的责任感、使命感。员工处在激励情感下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与被奴役或被驱使情感下的状态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自觉、自愿、主动,后者是强迫、违心、被动。因此,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能从组织全局出发,根据组织内部各经营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来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以此评价员工的业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果组织不能有效运用激励机制使自己在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就会发生一系列激励缺位、激励错位、激励失当、激励失措、激励失误等问题,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引致组织内部的动力损失,管理成本加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行为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通过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他发现,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仅发挥了20%~30%;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则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收到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对于激励前的3~4倍。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其技术、特长和潜能,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工作效率的提高,自然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达成。此外,激励也是形成积极向上的品牌文化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日本人是“只知工作的蜜蜂”,“住在兔子窝里像发疯一样工作”,是“工作中毒”,这种高昂的工作热情与日本企业中的激励机制密切相关。

松下幸之助在总结一生的管理经验时,提出了激励员工的21条诀窍: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地位,定期和他们讨论工作表现;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2、给予与成就相当的奖赏;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3、如有某种改变,应事先通知员工;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4、让员工参与同他们切身相关的决策和计划;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5、信任员工,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信赖;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6、实地接触员工,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和敏感的事物;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7、聆听下属的建议;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8、如果有人举止怪异,应该了解清楚原因;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9、尽可能委婉地让大家知道你的想法;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0、解释“为什么”要做某事,这样员工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1、万一你犯了过错,立刻承认,并表示歉意;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2、告知员工他们所担负职务的重要性,让他们有安全感;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3、提出批评要有理由,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4、在责备某人之前,先指出他的优点,表示你只是想帮助他;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5、以身作则;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6、言行一致;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7、把握每一个机会,表明你以员工为骄傲,这样能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8、假如有人发牢骚,要尽快找出他不满的原因;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19、尽最大可能安抚不满的情绪,否则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20、制定长短期目标,以便人们据以衡量自己的进步;松下幸之助激励员工的诀窍

21、支持你的员工,应有的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许多企业采取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策略,把奖金封在红包里,数额不等,使获奖者产生潜在的荣誉感,并微妙地使它转化为彼此心照不宣的竞争力量。在公开场合,企业经营者也特别懂得如何去打动员工的感情,每逢员工红白喜事,都要登门祝贺或家访慰问,还有祝贺生日、野餐会,富有人情味。丰田公司对自己的员工优惠出售汽车、住房,提供无息贷款,组织各种同乡会、同期会、同窗会,培养“丰田人爱丰田”、“以丰田为荣”的集体荣誉感。

第二篇: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等世界营销大师的过人之处 2007-11-19作者:编辑:董超斌点击进入论坛

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对于拥有良好素质的营销人来说,他们始终相信的是: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一个从小口吃、胆怯、害羞的孩子,一个穷得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的男人,一个35岁之前换过40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但是他依然执着地相信:每个人天生都有做营销的潜质,而他终有一天会凭着他的营销潜质成为亿万富翁。

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被这个不可思议的人实现了——他就是世界头号营销大师乔吉拉德。

作为一名受过生活最残酷磨练的人,乔吉拉德对如何从零起步、成长为一名优秀营销人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相信每一个人天生都做营销的潜质,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而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发现自己的营销潜质、激发这种潜质、发挥这种潜质。

营销素质是否与生俱来,我们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当我们回顾许多伟大的成功者的人生历程时会发现:每一名成功者都是天生的营销大师,无论他们从事何种工作、无论他们的生命起点是如何之低,出色的营销才能帮助他们的事业腾飞发展——松下幸之助向世界成功推销了日本产品的新形象、比尔盖茨向世界推销了一个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的梦想。

从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乔吉拉德,再到其他成功的营销大师,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天时地利,离不开时代赋予的种种机遇,但在他们生命底色中,有某些素质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作为一名优秀营销人的四大优秀素质。正是这四大素质使得他们在历经艰难挫折之后,最终成就辉煌事业。

素质一:自我认知力

对于一名追求成功的营销人来说,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能深刻地认知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就有了获得成功的可能。

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许多出色的营销人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营销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华人首富李嘉诚早年生活艰苦,经历过无数磨难。少年他曾在香港的茶楼里做侍应生。虽然身为侍应生,但李嘉诚有种强烈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

自小早熟的李嘉诚对自我有强大的认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销售员的潜质,而且做销售员可以为自己更快积累资本成就实业家的梦想——在这种强烈自我认知引导下,17岁的李嘉诚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辞掉了茶楼里的安稳的工作,成为一家塑胶厂的推销员。在辛苦的推销生涯中,尽管经历种种艰苦困厄,但李嘉诚毫不退缩,因为从17岁那一年他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与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凭着自己的潜质终会成就一番惊人事业。

李嘉诚的成功,虽然有机遇的垂青,更多则是他强烈的自我认知以及不懈的努力的结果。自我认知的能力对营销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它让每一名营销人冷静地判断、分析自己职业发展前途,从而制定切实的发展方案,而不是成天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欺骗自我最终一事无成。自我认知也是一种成功的暗示,可以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营销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时,依然能看到远方摇曳着的希望之灯,鼓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

素质二:激励力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激励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比口才更重要的素质:口才不好可能会让你丢掉某个客户,而不懂得如何激励自己则会让自己的营销生涯提前终结。

日本保险界最成功的推销员原一平,小时候因为家境富裕,他从小就象个标准的小太保,叛逆顽劣的个性使他恶名昭彰而无法立足于家乡,后来家境中落,他在23岁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孤身到东京打天下。

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毫无经验,不仅言辞笨拙经常得罪客户,而且由于他身材矮小,而饱受讥笑,作为一名曾经家境辉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来。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贫富两重天的生活变化令他明白激励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内内心,他时刻为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激励着他愈挫愈勇。

27岁时,原一平的业绩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岁时,原一平又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几十年。最后因他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

原一平辉煌的营销生涯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的成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过程。

激励力是自信心与意志力的综合体。作为营销人,最常遇到不会是客户的笑脸与鲜花,而是无穷无尽的压力与挑战。所以,对于追求成功的营销人来说,拥有强大自我激励力是如此重要——他们不再害怕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不会有辉煌成就;他们不惧挫折,因为生命的乐趣就蕴含在挑战与克服中。在营销生涯中,压力与挫折是磨炼意志的垫脚石,激励力则是协助营销人攀上成功顶峰的助推剂。

素质三:判断力

判断力有多重要?

在IBM的大型主机还主宰着商业社会时,比尔盖茨就预见到个人电脑必然会普及:“让每一个家庭的每台桌子都运行着一部电脑,每部电脑里面都运行着微软的软件。”正是这种对行业发展趋势、对市场发展的深刻判断能力让盖茨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判断能力就是大海航行时的方向标:在茫茫人海中,你必须能够判断出哪里有营销的机会,哪一些会是潜在的客户。

奥姆是美国赫赫有名营销“教父”,他最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说服能力或推销技巧取,而在于他的独具慧眼,总能发现一般营销人员无法发现的商机。

当奥姆还是保险公司一名小小推销员时,有一次他偶然经过一间小公司,从外面可以看到这个公司里有十几个人正在忙忙碌碌、跑来跑去地组装个人电脑,办公室的桌子上堆满了线路板和各种机箱。办公室虽然简陋而且狭小,但是在奥姆看来,这家公司充满了勃勃生机,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虽然奥姆服务的客户都是大公司,但这一次,他提出要见主管。有人把奥姆带到了一个20岁的年轻人面前,这个年轻人当时正在一张黑色的桌子前工作。奥姆与这位年轻人仔细详谈之后,预感到这个年轻人构想出的公司会有一番大作为,奥姆说服了年轻人接受他们的保单。

但是,奥姆所在的保险公司在政策上不接纳雇员少于50人的公司作为投保对象,而这位年轻的PC领军人物只有16个雇员,奥姆决心挑战这个屏障,因为他预感这家小公司一定会有所发展。

奥姆找到自己的经理和有关组织部门,找了他能找的所有人,试图破除这个政策上的限制,经历多次挫折与失败,奥姆甚至签下了军令状,他终于使公司调整了原先的政策,接纳了这家小公司的保单。不出一年的时间,这家小企业就从16名员工发展到了拥有500名员工的大企业!而当时站在桌子前工作的那个年轻人就是迈克尔?戴尔。

像奥姆一样,出色的判断能力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往往是成功的起步。判断能力来自于直觉与经验的混合。如果说直觉是源自于个人主观的感受,那么经验则是不断学习与磨练的结果。任何一名成功的营销人,都必然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练就准确的商业与社会判断力。素质四:学习力

时代不断在变化,客户不断地成长。在这个倍速发展的时代,除了变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而学习则是让营销人了解外部世界、跟上客户步伐的最有效径途。

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然是擅长学习者。纵使如李嘉诚这类商业巨子,在年逾七旬之时,他依然强迫自己每周读完三本书、几本杂志,让自己时时能了解社会最新知识。而对于身处瞬息万变的营销行业对营销人来说,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行业、客户最新情况是一种工作必须。

对于顶级营销人来说,学习力是指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快速地汲取最新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后记

对于许多营销人来说,营销生涯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不间断的、让人无喘息余地的追逐。在一次次胜利中间夹杂着许多次失败和拒绝,在喜悦、期待、得意与兴奋之中往往夹杂着恐惧、拒绝和失望。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对于顶级营销人来说,他们拥有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始终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如果你秉持这一观点,如果你一直为此努力不懈,恭喜你!因为,下一个乔吉拉德就是你。

第三篇:松下幸之助经典语录

松下幸之助经典语录

1、我们把一流的人才留下来经商,让二流人才到政界去发展。

2、智慧、时间、诚意都是企业的另一种投资。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公司从业员。

3、如果你坚持要上二楼,就会想到搬扶梯;你只想试一试,那就什么都想不到。

4、生产大众化的产品时,不但要推出更优良的品质,售价也要便宜至少三成以上。

5、永不绝望的诚恳和毅力,会改变既定的事实,化解人的坚定意志。

6、不管别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坚持到底,换来的就是别人的羡慕。

7、非常时期就必须有非常的想法和行动,不要受外界价值观干扰。

8、顺应社会的潮流和事物的关系,才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方式。

9、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始能活用人才、技术、资金、销售等各方面的制度。

10、以人性为出发点,因此而建立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必然正确且强而有力。

11、经营者除了具备学识、品德外,还要全心投入,随时反省,才能领悟经营要诀,结出美好的果实。

12、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

13、不应该借巧妙的讨价还价赚钱,必须一开始就制定合理的价格。即使对方要求减价也不同意,而是相反,去说服顾客接受这个价格。依我的看法,采取这种方法最成功。

14、人们对于进退事情,往往不容易看得开,但有时间为情况需要,却不要不有所决定。或者,即使并无情势逼迫,也必须决定自己的进退事宜。

15、与和自己有往来的公司共存共荣,是企业维持长久发展的唯一道路。

16、不论处在任何状况,都要有发现光明之路的能力,有视祸为福的坚毅决心。

17、任何东西本身皆具有说服力,要善用物品的说服力,但不可用来贿赂。

18、充分了解人情的微妙而善加利用,即使是“坏消息”,也可使人觉得合情合理。

19、以经济合理的标准,美化产品造型,(teniu.cc www.teniu.cc)才能达到促销的目的,并形成一种美的文化。

20、说服的方式因时因地有所不同,预先察知什么情况适合哪一种说服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掌握对方的性格、情绪、不存说服之心地去说服,才有成功的可能。

21、脑筋转个不停,不但使计划更周详,别人也会受感染而愿全力配合。

22、把握任何时刻与机会,以谦虚有礼的态度,服务顾客。

23、一开始就坚持名副其实的信用,等于是自己储备了庞大的资金。

24、做生意,要有洞察先机、先发制人的能力、因为这是真刀真枪的决斗,只许赢,不许输。

25、为了不让外资入侵,即使是一团泥块,也要将它从水中挽救起来,更何况是被土覆住的金块。

26、虽然起步迟,只要不畏挫折,坚持到底,照样能超越他人。

27、不论是多么贤明的人,毕竟只是一个人的智慧;不论是多么热心的人,也仅能奉献一个人的力量。

28、经营者必须对任何事的成败负责。所以,他既要充分授权,又要随时听到报告,给予适当指导。

29、敢于要求部上,才是负责任的经营者,也才能突破经营瓶颈

30、主管要在工作上,不断地提出他的想法和要求。

31、辛劳被肯定后,所流露的感激,是无以伦比的喜悦。

32、朝会、唱社歌、朗诵七大精神,是松下电器的传统,必须遵照执行,惯彻到底。事情一旦决定之后,必须坚持到底,不得自己迷失方向,或被他人言行迷惑,否则不会成功。做生意也是一样,必须惯彻志向。

33、不论经营理念或使命感多么高明,在物质方面若无法满足人的需求,那么即使再强调使命感,也没有人会听得进去。

34、唯有懂得欣赏别人长处,才能领导更多的人。

35、一个领导者应该承认,个人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一个人若做能力以上或以下的工作,都容易遭到失败。为了避免能力发挥上的缺点,更应该分层负责,这才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科学的方法。

36、吸引人才的手段,不是高薪,而是企业所树立的经营形象。要求职者有诚心,肯苦干,不一定非用有经验的人。公司应招募适用的人才,程度过高,不见得就合用。

37、名刀是由名匠不断锻炼而成的,同样的,人才的培养,也要经过千锤百炼。注重新进人员的训练和指导,因为他们的成长会带动公司的进步。训练人才应以人性为管教的模式,并确立赏罚分明的制度。

38、没有研究心的人不会进步。所以,中央研究的成立,就是要以电器的研究,来促进人类繁荣与同业的发展,就如同开发新药一样,不断研究新电器供应世人。

39、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惟有顺其自然,不凭自己的好恶用人,容忍与自己个性不合的人,并尽量发挥其优点,才能造就人才。提拔年青人时,不可只提升他的职位,还应该给予支持,帮他建立威信。

40、经营者要善用人才,并创造一个让员工能发挥所长的环境。学历就好比商品上的标签,论才用人要看品质,不要只注重标签价码。

第四篇:《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读了《松下幸之助》真本书,我觉得松下的成功是由于他把企业当做一个人,如何让做人,就如何做企业。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后来对电器感兴趣。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小学学历是人,成为了众望攸归的“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对员工如同对待家人,让员工在工厂时有家的温暖和依靠。这加强连企业与员工这件的关系,让员工有归宿感,从而产生了强大凝聚力。然,在工作中有些问题是需要经常提点和整顿。朝会、夕会就是这样的机制。晨起之时而计划,夕寝之时而反省,必能日新月异。如今,朝会、夕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行业,每天工作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情讲给自己听,使自己心里有所警觉,更加提高了工作效率。

松下觉得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二战时期,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这是一家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所拥有的责任。现今许多企业总是在抱怨国家政策不够好,福利不够多,但在国家陷入危机时,是否也能够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否还记得国家在经济危机时给予他们的帮助,避免他们破产的危机?国家是企业的保护伞,是企业的城墙。同样的,和平的社会体系才能让商人们更方心的经营。

对于产品定价,松下认为:“不应该借巧妙的讨价还价赚钱,必须一开始就制定合理的价格。即使对方要求减价也不同意,而是相反,去说服顾客接受这个价格。依我的看法,采取这种方法最成功。”以高质量的产品巩固自己,不已高价谋取利润,而是以合适的价位去挑选客户,这就骄傲的松下。像文人般的风骨,吸引着战后彷徨的商家们,使之趋之若鹜。而松下公司就在这样的坚持下慢慢壮大,稳若磐石。

我认为松下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建立了信任。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国家对公司的信任。信任就像宗教信仰一样感染着被松下吸引的人,松下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二战的废墟中涅槃重生,翩然起舞。

第五篇: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读《松下幸之助》有感

《松下幸之助》是松下先生的自传,讲述了他的从小的历练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他的电器王国。拜读完让人深感不管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须先确立明确的的目标,拥有坚定的意志力,然后一步步踏踏实实向前走去。

首先,松下小的时候不幸遇到家道中落,他在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从火盆店店到自行车店再到后来的电器公司,最终辞职创业。他总是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之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不断寻找机会学习前进,积极进取,不管在哪个行业都能脱颖而出。当然他能准确判断日后市场的走向,不安于现状,凭借自身的长远眼光在电器行业闯出名堂。这点我觉得很重要,做人要及时加强自我认识,寻找自我方向,要确立了目标才有动力向前拼搏。

再者,松下在制造插座失败合伙人都纷纷退出的时候他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坚持到了底盘生意的订单。虽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但是也有意外的收获。松下说:“做事一定要有强烈‘执着’,绝不可以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绝对不可‘执迷’,要有灵活应变的头脑。拿销售这个行业来说吧,像房子、车子这类大件商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销售出去的,我们应该尽最大能力去让顾客了解我们商品的特性及优势,然后一般是要留出时间给顾客去考虑,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有耐心的、适当的努力去增加顾客的购买意愿这样才能提高成交率。但是如果对于对于我们商品实在接受不来的客户,该放弃时也不应执迷不悟。

而对于松下公司,我觉得他们成功的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以人为本。在很多难关面前松下挺过来,因为他们的员工上下一心,利用超强的凝聚力克服困境。这也归功于松下先生对待员工的态度,对于员工,松下先生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在困境中也毫不犹豫的给予重任,任他们拼搏去打破逆境,获得刻苦奋斗的经验,也让他们感到了自我价值,从而更加有信心有激情的去为公司奋斗。第二个方面就是严格把控商品质量,当时小的电器厂基本经营得很差,远远赶不及东京的大牌子。但是松下却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国际品牌靠近,靠的是过硬的质量积攒出良好的口碑。然后扩大工厂,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令售价降低打开市场。当然事业要成功,也得靠制造和销售的配合,两者相辅相成。所以第三个方面就是销售的方式,拥有优良制品的人也应该客观判断商品价值,充分考虑当时业界的情况,顾及社会的情势,加入自己的人生观后制定出销售策略才能为业界所接受,并让产品成为畅销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