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工业设计综合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业设计综合》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 考试性质
在工业设计的课程中学习了多门与设计有关的理论课程,设计理论综合考试不仅要考察考生对于这些理论知识中基本概念与方法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对于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课程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与程序》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和设计(所带用具:钢笔、铅笔HB、B各一支、橡皮、透明胶带纸各一件、三角板(>15cm)一套、圆规一支,彩色铅笔或马克笔一套)
通知:请报考设计艺术学专业,参加《工业设计综合考试》的考生,自备铅笔、直尺、三角尺、圆规、橡皮、透明胶、彩色绘图铅笔或马克笔等绘图工具,并自备干粮等。
2. 考试时间: 6个小时笔试和设计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概论(笔试)20%
人机工程学(笔试)20%
设计部分6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设计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工业设计的概念、领域;
3.设计中的哲学问题;
4.工业设计中的美学概念及美学要素;
5.信息时代的设计;
6.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
7.功能论/系统论设计思想及方法;
8.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
9.人性化的设计观念;
10.设计调查方法;
11.设计评价与方法;
1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学科体系与应用领域;
13.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14.人体感知与运动输出;
15.显示装置设计;
16.操纵装置设计;
17.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
18.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的设计与评价;
1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20.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第二篇:2019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19西医综合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及其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排便反射。
6.小肠内的物质吸收及其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及其测定。
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特点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影响因素。
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7.排尿反射。
(九)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3.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4.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调质和概念,递质共存现象;受体的概念、亚型和调节;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5.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7.躯体和内脏感觉:感觉传入通路和皮层代表区,痛觉。
8.视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色觉及其产生机制;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视觉融合现象和双眼视觉。
9.听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0.平衡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11.脊髓、脑干、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1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3.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情绪生理反应。
14.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5.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十)内分泌
1.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化学分类、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脑-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及其功能,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下丘脑-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的生理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4.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钙三醇的生理作用和生成调节。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一)生殖
1.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卵巢功能的调节;妊娠和分娩。
二、生物化学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其他非编码RNA的分类与功能。
10.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的关系。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能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其影响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理功能。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高血氨。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意义。
24.含硫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及临床意义。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主要合成过程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DNA复制的特征及复制的酶。
2.DNA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损伤(突变),修复及意义。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2.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的合成原料、代谢产物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及临床意义。
8.生物转化的类型及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产物、功能与肿瘤的关系。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病理学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3.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5.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损伤的修复
1.再生的概念和类型,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3.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水肿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和炎症的结局。
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组织结构、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征,转移的概念,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和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5.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分型。
3.宿主抗移植物的概念,肝、肾移植排斥的病理变化。
4.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5.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免疫缺陷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和结局。
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6.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8.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
9.肺硅沉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各期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
10.鼻咽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扩散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1.肺癌的病因、常见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转移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九)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学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大肠息肉和腺癌的概念、病理学特点。
9.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1.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12.胰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3.白血病的病因和分类,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分级及病理变化。
2.子宫颈癌的病因,子宫颈浸润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5.子宫体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
6.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7.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8.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9.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10.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1.乳腺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
(十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十四)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联系。
9.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0.尖锐湿疣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四、内科学
(一)诊断学
1.常见症状学:发热、水肿、咳嗽及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黄疸、血尿、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
4.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常用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窥镜检查)。
5.常用临床操作: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导尿术、心肺复苏。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防。
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分期和分级、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3.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各种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结核病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期、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9.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
10.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11.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包括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
14.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及分型、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
(三)循环系统疾病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5.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8.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9.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0.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1.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3.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14.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2.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镜及组织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治疗。
4.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9.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10.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1.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3.急性中毒的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抢救原则。
14.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五)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包括肾脏的解剖与组织结构,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肾脏疾病检查及临床意义,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2.肾小球肾炎(急性、急进性、慢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IgA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六)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常见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
8.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9.出血性疾病概述:正常止血机制、凝血机制、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出血性疾病分类、诊断和防治。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七)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1.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包括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2.Graves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发病诱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八)风湿性疾病
1.风湿性疾病总论:疾病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
2.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原发性血管炎概论。贝赫切特病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五、外科学
(一)外科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血浆代用品及血液成分制品的种类和应用。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重症监护的内容与应用,常见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
6.疼痛的分类、评估及治疗。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4)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0.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1.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12.肿瘤
(1)肿瘤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常见体表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原则。
13.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14.麻醉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15.外科微创手术:内镜技术及腔镜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胸部外科疾病
1.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2.各类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创伤性窒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4.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5.腐蚀性食管烧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治原则。
6.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7.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8.常见原发纵隔肿瘤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普通外科
1.颈部疾病
(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3)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4)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5)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6)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乳房疾病
(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3)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理。
(4)乳腺常见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处理。
(5)乳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原则。
3.腹外疝
(1)腹股沟区解剖。
(2)疝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类型。
(3)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及应用。
4.腹部损伤
(1)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5.腹腔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原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7.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胃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诊治原则。
(3)胃十二指肠其他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8.小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肠炎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9.阑尾疾病: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因、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0.结肠、直肠与肛管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
(2)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和直肠脱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3)结肠癌、直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11.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肝脏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肝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2.门静脉高压症的解剖概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3.胆道疾病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生理功能、常用的特殊检查诊断方法。
(2)胆道畸形、感染、胆石病、胆道蛔虫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
(3)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4.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分析和处理原则。
15.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
16.胰腺疾病
(1)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胰腺癌、壶腹周围癌及胰腺内分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17.脾切除的适应证、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18.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19.周围血管疾病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2)周围血管损伤、常见周围动脉和静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
1.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检查方法、诊断和处理原则。
2.常见泌尿系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常见各种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常见泌尿系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治疗方法。
6.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五)骨科
1.运动系统畸形
常见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并指和多指、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平足症、足拇外翻、脊柱侧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运动系统损伤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并发症。
(3)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标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5)常见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解剖概要、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断肢(指)再植定义、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原则和术后治疗原则。
(7)脊柱、脊髓损伤和骨盆、髋臼骨折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8)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9)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常见的慢性骨、软骨、肌肉、肌腱、关节囊、滑囊、筋膜等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慢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创伤性骨髓炎和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骨与关节结核
(1)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特点、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治疗。
(2)脊柱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骨肿瘤
(1)骨肿瘤的分类、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和治疗概况。
(2)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常见的良、恶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六、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一)医学职业素养
1.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
(二)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性质。
2.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3.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4.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三)临床伦理
1.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2.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篇: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范文]
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II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 IV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一)计算机发展历程(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4.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GFLOPS、TFLOPS、P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带符号整数的表示。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IEEE754标准。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
三、存储器层次结构(一)存储器的分类(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存储器 2.DRAM存储器 3.只读存储器 4.Flash存储器
(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2.Cach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3.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4.Cache写策略(七)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页式虚拟存储器 3.段式虚拟存储器 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线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成方式。(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 3.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一)I/O系统基本概念(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三)I/O接口(I/O控制器)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端口及其编址(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2.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描述相关算法。
一、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内核态与用户态 2.中断、异常 3.系统调用
(四)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二、进程管理(一)进程与线程 1.进程概念 2.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进程控制 4.进程组织 5.进程通信
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6.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二)处理机调度 1.调度的基本概念 2.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调度的基本准则 4.调度方式 5.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 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三)同步与互斥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3.信号量 4.管程 5.经典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四)死锁 1.死锁的概念 2.死锁处理策略 3.死锁预防 4.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5.死锁检测和解除
三、内存管理(一)内存管理基础 1.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2.交换与覆盖 3.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4.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二)虚拟内存管理 1.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4.页面分配策略 5.工作集 6.抖动
四、文件管理(一)文件系统基础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3.目录结构
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访问类型,访问控制。(二)文件系统实现 1.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目录实现 3.文件实现(三)磁盘组织与管理 1.磁盘的结构 2.磁盘调度算法 3.磁盘的管理
五、输入输出(I/O)管理(一)I/O管理概述 1.I/O控制方式 2.I/O软件层次结构(二)I/O核心子系统 1.I/O调度概念 2.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3.设备分配与回收 4.假脱机技术(SPOOLing)计算机网络 【考查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层(一)通信基础
1.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3.编码与调制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5.数据报与虚电路(二)传输介质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三)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 2.集线器
三、数据链路层(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二)组帧(三)差错控制 1.检错编码 2.纠错编码(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 2.停止-等待协议 3.后退N帧协议(GBN)4.选择重传协议(SR)(五)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随机访问
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3.轮询访问 令牌传递协议(六)局域网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2.以太网与IEEE802.3 3.IEEE802.11 4.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七)广域网
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PPP协议 3.HDLC协议(八)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四、网络层(一)网络层的功能 1.异构网络互连 2.路由与转发 3.拥塞控制(二)路由算法
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4.层次路由(三)IPv4 1.IPv4分组 2.IPv4地址与NAT 3.子网划分、路由聚集、子网掩码与CIDR 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点 2.IPv6地址(五)路由协议 1.自治系统 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RIP路由协议 4.OSPF路由协议 5.BGP路由协议(六)IP组播 1.组播的概念 2.IP组播地址(七)移动IP 1.移动IP的概念 2.移动IP通信过程(八)网络层设备 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五、传输层
(一)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传输层的功能 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二)UDP协议 1.UDP数据报 2.UDP校验(三)TCP协议 1.TCP段 2.TCP连接管理 3.TCP可靠传输
4.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六、应用层(一)网络应用模型 1.客户/服务器模型 2.P2P模型(二)DNS系统 1.层次域名空间 2.域名服务器 3.域名解析过程(三)FTP 1.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四)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 3.SMTP协议与POP3协议(五)WWW 1.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2.HTTP协议
第四篇:201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宋元的社会经济
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明清国家制度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 商办企业 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 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 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 同盟会的建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 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面抗战的爆发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沦陷区与伪政权 侵华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建设的曲折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批林批孔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中日文化交流
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1.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 科学革命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明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的英国改革 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3.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 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瓜分非洲
埃及阿里改革 土耳其坦志麦特 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两大军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共产国际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7.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 甘地主义 凯末尔主义 卡德纳斯改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的建立
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战后的日本
西欧一体化进程 当代科技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
赫鲁晓夫的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五篇:2014考研数学二考试大纲
2014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
考试大纲
数学二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约78%
线性代数 约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sinx1lim1,lim1e xx0xx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x
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弧微分 曲率的概念 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f(x)具有二阶导数.当,会求函数图形f(x)0时,f(x)的图形是凹的;当f(x)0时,f(x)的图形是凸的)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9.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反常(广义)积分 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的平均值.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 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 二阶偏导数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高于二阶的某些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微分方程.
3.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y(n)f(x),yf(x,y)和 yf(y,y).
4.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线性运算 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幂 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矩阵的秩 矩阵的等价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等价向量组 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向量的内积 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5.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五、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六、二次型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 二次型的秩 惯性定理 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要求
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
2.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等概念,了解惯性定理,会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