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I写作
从2002年起《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被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列为来源期刊。由于EI建立了INSPEC平台,至2004年3月,已有l12篇刊登在《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的论文能够通过EI被检索到,其中2002年仅4篇没有被检索,2003年第1,2期100 被检索,第3期没有数据,第4期已有4篇能检索到。这是令人高兴的消息,但紧接着又给作者和编辑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让EI的核心库收录我们学报的论文。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有幸与EI的钟似璇先生以学报2004年第1期为例进行了讨论。题名要精练准确地表达最核心的内容
题名、摘要、论文这3项,首先是论文要好,学术质量要高,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论文好而不被收录,这也屡见不鲜。2002年没被检索的4篇学报论文中,有3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从专家评审意见看,学术质量是高的;2004年第1期的第1篇文章《基于整形小波变换的零树编码算法的改进》,也是学术水平很高的,但钟先生第1眼看到“?? 的改进”这一题名,就马上反映:学术水平不高,不会收录。当作为计算机专家的钟先生仔细阅读了全文后,却认为它是前3篇最好的,并提议将题名改为《用整形小波变换简化零树编码算法》。经与作者沟通,也认为改后的题名,能够更加精练准确地表达文章最核心的内容,更加吸引人,改得好。此外,钟先生还指出,2O篇论文题名中,有2篇为“? ? 的研究”,4篇为“?? 的应用”。这些论文的题名,往往不会引起EI收录人员的兴趣。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论文题名是题名、摘要、论文这3项的重中之重,被读者看到的机会最多,可称为画龙点睛之笔,决定整篇论文的命运:这一笔写得有神,可吸引读者进一步读下去,收录利用和引用其成果;否则就再没有被光顾利用的机会。摘要中4项内容都不能缺
摘要的4项是指: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结论。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个独立的短文,即不阅读文献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中要突出创新点,把创新点写清楚了,其引用率必然会高。钟先生指出,第1期2O篇论文摘要中,半数以上没有写目的,有的没有写明方法和过程,有的没有写结果和结论,或结果只有形容词的叙述而没有量化。有的中文摘要虽写了出来,但英文没有翻译,还等于没写。例如,第1篇论文,中文摘要虽写明了研究目的,但英文没有翻译出来;其结果“使零树编码在整形小波中得到高效应用”中的“高效”没有量化。这些残缺不全的摘要,不能清楚、准确地把文章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尽管一些文章内容很好,但由于英文摘要没有认真写好,将没有机会被EI收录,这是很可惜、很遗憾的。所以作者在完成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的同时,下大力气写好中英文摘要,一点也不为过。用钟先生的话说,英文摘要应该是:可读通俗、精练准确、清晰紧凑、客观完整,语言有逻辑性,不要太专业化。能用最少的词,清楚、准确地把最核心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有最新的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
文后是否有与该文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最新的和标注准确的期刊论文作参考文献,往往被看作是衡量作者吸纳这一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能力的大小,研究学问的态度是否科学严谨和该论文是否有创新性的标志,不容忽视。在学报的审稿过程中发现,有的看起来不错,但评审意见认为没有创新性的论文,往往都是文后参考文献偏少、不新,或多为教科书。在某一层面反映了作者对新的学术成果没有研究和吸纳,对旧的东西没有比较,其论文的创新性自然也不会凸现出来。据统计,国际期刊篇均引文数为28条.国内期刊则仅为6.99~14条。学报第1期篇均引文数为8.45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刊物的影响因子,被引用频次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统计得到的,因此参考文献的正确标引,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一篇论文,一个刊物的学术水平,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要想被EI核心库收录,学报的作者和编辑一定要重视学报论文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严格遵循“著录直接引用文献,最必要、最主要、最新的文献和正式出版的文献”的著录原则,并把中文和其他非英文的参考文献,准确地翻译成英文(EI对非英文参考文献超过5O 的论文不予收录),让中外读者和文献统计调查人员能够通过对学报论文后参考文献的检索,方便地进入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否则将有损于学报及作者本人的声誉。用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提纲挈领,摘要写好了,写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目前世界广泛采用的IMRAD(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构包括:Introduction,阐述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Methods,描述研究的方法,试验手段和材料;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这3部分就分别对应摘要中的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与文学作品及政治论述不同,科学论文要使用准确的语言来论述,文风要简洁、结果要量化,自己的工作和成果要说清楚。即“要有创新性”,不能把已有的成果与自己的混为一谈,否则有侵犯他人著作权之嫌。
第二篇:SCI、EI论文写作指南
SCI、EI论文写作指南
1、论文进入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
1)加大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
2)引起期刊重视,提高作者论文的采用率;
3)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
4)促进论文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与国际文献接轨;
5)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6)提高作者、期刊、工作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由于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主要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核心期刊上收录论文的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EI page one 数据库只收录论文的题录、作者信息和原发表期刊的信息)。所以,论文能否被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以下三个方面尤其重要:
1)论文发表期刊是否是检索机构的源期刊(SCI、EI收录的中文期刊名单附后);
2)论文的英文摘要是否规范;
3)参考文献的构成情况及是否规范。
2、写作基本要求
2.1 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规范写作
1)摘要的要素
简洁、具体的摘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
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设备、手段、程序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性能、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是结果的总结,显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被检索的窗口。
2)摘要的写法
写摘要首先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认真地进行主题分析,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找出论文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运用的具体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而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以上述四要素为依托,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主题概念词,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摘要,再以表现论文的主题内容为主旨,以主题词为工具,经过耐心地推敲、简化,力求使摘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构完整。
摘要的四要素固然重要,但选择论文的主题概念词是写好摘要的关键,因为主题概念词包罗了论文所有的主题概念,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精练。主题概念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毫无约束,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否则影响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合格的摘要不仅仅内容全面,要素齐全,简明扼要,而且要尽量融入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以扩大论文的被检频次。
3)中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总结国内外各大著名检索系统对摘要写作要求及同行期刊制订的摘要写作规范,一般中文摘要写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
②摘要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每篇摘要都与题目连排的,题目是文摘的第一句话;
③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 ④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⑤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⑥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
⑦用第三人称写,连续写成,不分段落;
4)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英文摘要的写法除了具有中、英文摘要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般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①尽量用简、短的句子,避免句形单调,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②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所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得出的结果、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③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④注意冠词的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⑤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语为修饰名词,可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
⑥不使用俚词外语表达概念,慎用行话和俗语,应用标准英语;
⑦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缩略语,应在题目、文摘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
5)英文题目的写作要求
英文题目为求简短、明了,直接反应论文的主题,而且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①英文题目开头第一字不得用The、And、An和A;
②英文题目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下列情况除外: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首字母缩略词全大写,德语名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句号后任何首写字母均大写;
③主副标题(题目)必须用句号分开,不得用分号或破折号;
④题目中不要用缩略词,不用特殊字符,即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
3.论文参考文献的构成和著录要求
一切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图书、论文、规范、专利等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和论文的前言(引言)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一项科研工作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文献的检索工作,通过检索工作,查询他人在此方面都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进而了解他人工作的进展和进度,以及他人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哪些局限性。所以在写作论文时,在前言中应概述他人的工作,并指出他人工作与本论文工作有哪些联系和不同,以及本论文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其中提到他人的工作时,一定要给出参考文献,做到言之有据,所以文后的参考文献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占有资料的情况,进而反映出该论文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国内已出版很久的教材和图书,说明作者占有的都是一些很旧的文献,作者的知识陈旧,所写出的论文就很难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作者通过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到的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则说明作者占有大量的最新文献,作者的研究工作处于该领域的最新前沿,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作者在查询文献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国内外一些著名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并作为参考文献。
4、论文编写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SCI、EI有关规定
1)基本要求:必须满足国际检索系统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英文):论文题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工作单位、论文摘要、文献出处、参考文献。
2)论文题名
题名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太笼统。英文题名可以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the、a、an等。题名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3)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应按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建议: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如:林皋LIN Gao, 钟万勰ZHONG Wan-xie, 欧阳华江 OUYANG Hua-jiang。请勿将姓氏写在名字后: Ming-sheng WANG, Mingsheng Wang;请勿将名字缩写:WANG M.S., M.S.WANG。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LIN Gao , ZHONG Wan-xie , OUYANG Hua-jiang。
4)工作单位要规范、统一、稳定,英文译名结尾处应加“China”。如:(上海电力学院,上海 200090)(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 Shanghai 200090, China)。对于多作者、多工作单位,应用逗号隔开。
5)英文摘要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摘要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它包括:摘要内容、格式、语句的时态和用词的准确性。
--摘要的内容: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摘要的长度:100~150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6)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要精选,应规范
--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因为它可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书,SCI是不会收录这篇论文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应遵循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把文后参考文献编写好。
--SCI则特别要求把文后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
7)加注论文来源
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论文,不要忘记在篇首页地脚注明标准的资助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写出批准号,以证明论文价值。因为这类论文,其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论证后批准的课题,受到国内外检索系统的重视。
5、投稿途径
论文被SCI、EI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
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ISI、EI收录。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投稿:
1)充分利用已有渠道
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收录过,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人头熟,对刊物编排格式适应。
2)投向国内期刊
稿件多,要分流;不能全在本校学报发表,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注意:
--SCI的来源期刊名单每年都在我国许多报刊上刊登。
--还应注意:①有些高校学报不接收来自校外的稿件;②要向核心期刊投稿;③可向选做期刊中收录篇数较多的期刊投稿。
3)投向国际期刊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采用英语的国际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进入SCI、EI,但其学术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国期刊高。中国期刊进入SCI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较大。应把部分稿件向国际分流。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对SCI、EI的刊源表进行研究,并加整理;
4)争取使您的论文进入国际会议论文集
SCI、EI 都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应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果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少或经费困难,应争取参加在国内,特别是在校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投稿。
第三篇:EI(精选)
EI有什么范文,格式都不一样~~,很多IEEE会议被EI收录,你随便下一个篇就可以了,不
知道下面的这个东西对你有没有用~~~
如何识别Compendex(核心)数据和 page One(非核心)数据
发布时间:2002/02/10
1. Compendex 数据:数据的内容全面,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
hors);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英文文摘(Abstract);论文所
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分类码
(Ei classification co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trolled terms)等等。其中: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
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
trolled terms)需要专业人员单独给出。
2. page One 数据:数据内容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hors);论
文所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部
分数据带有英文文摘和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不需要任何专业人
员再做工作。Compendex 数据和page One 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中是否有分类码
(Ei classification codes)和主题词(Ei main heading);有这两项内容的数据是Co
mpendex 数据,反之是 page One 数据。
第四篇:EI
EI有什么范文,格式都不一样~~,很多IEEE会议被EI收录,你随便下一个篇就可以了,不知道下面的这个东西对你有没有用~~~如何识别Compendex(核心)数据和 page One(非核心)数据发布时间:2002/02/10 1. Compendex 数据:数据的内容全面,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hors);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英文文摘(Abstract);论文所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trolled terms)等等。其中: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trolled terms)需要专业人员单独给出。2. page One 数据:数据内容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hors);论文所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部分数据带有英文文摘和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不需要任何专业人员再做工作。Compendex 数据和page One 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中是否有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和主题词(Ei main heading);有这两项内容的数据是Compendex 数据,反之是 page One 数据。
第五篇:科技论文写作-EI和SCI投稿技巧
EI和SCI投稿技巧
随着学校对科技论文质量与档次的要求提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欲向 SCI、EI 投稿,由于对投稿要求与方式不太清楚,使本来质量较高的论文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读者能顺利进入 SCI、EI 刊源 , 我们综合专家、有关权威机构的评价标准及各项要求给您如下投稿要求与技巧,也许会对你投稿有所帮助。
一 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
(1)SC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主要收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理论价值高并具有创新的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 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 如 :
--工程管理;
--矿业与冶金、材料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制造技术;
--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
--化学与化工、生物技术、轻工纺织与食品工业;
--土木建筑工程、海洋与水利工程、船舶工程;
EI 一般不收录数理化、生物学、医药、农林等学术理论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 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
二 投稿技巧
(1)专家指出投稿首先文章题目要准确,切记题不对文。中文文章标题常用的 xxx 研究(Study on … or Stydies on…)要尽量少用。实验方法要清晰,达到让同行能明白、能重复的水平。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尽量用国际上承认和通用的,少用别人找不到的仪器和试剂。
(2)实验结果部分仅写实验结果,讨论和评论的话一句也不要说,适当多用图、表或照片描述实验结果,图、表或照片要清晰、图标要简单明了。
(3)讨论部分最重要,中文文章中讨论的内容太少,英文文章要求将实验的意义、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分析、某些结果引申的意义和问题、甚至下一步的设想都包括在讨论的范畴内。
(4)另外,论文的书写格式要符合所投寄杂志的要求。在杂志
2的最前面或最后面都有对书写格式的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篇将要投寄的杂志上的文章,按照该文章的格式书写。
三 投稿捷径
论文被SCI、EI 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 ISI、EI 收录。所以推荐以下几种投稿方式:
(1)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 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
(2)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 收录过,应多向这些杂志投稿。
(3)投向国际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进入SCI、EI,但其学术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国期刊高。中国期刊进入 SCI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较大。应把部分稿件(英文)向国际分流。如果您在向国外期刊投稿时,需要了解哪些刊物是被SCI索引源收录,以及其影响因子、或编辑部的地址以及它们的投稿方式,请利用图书馆最新制作的试用数据库 《SCI期刊信息库》,利用刊名检索就可得到所需信息。
(4)SCI、EI都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应积极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果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少或经费困难,应争取参加在国内或者校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投稿。SCI、EI对这种国际会议论文集是很有兴趣的。如 “Polymer Preprints”收录率较高。3
四 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要精选,应规范。
(1)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因为它可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如果引用文献大部分是教科书,SCI、EI 是不收录的。
(2)参考文献的编写,应遵循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把参考文献编写好。
(3)SCI、EI 要求把文后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
(4)加注论文来源
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 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论文,不要忘记在篇首页地脚注明标准的资助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写出批准号,以证明论文价值。因为这类论文,其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论证后批准的课题,受到国内外检索系统的重视。
五 英文摘要的要求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摘要时,主要是看英文文摘。所以英文摘要编写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它包括:
4摘要内容、格式、语句的时态和用词的准确性。
(1)摘要的内容: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四个要素。
(2)摘要的长度: 100-150 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