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译注
《论语译注》读后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深刻的句子,至今令我不能忘怀。还记得初一那时,第一篇接触的课文就是《论语十则》,认识了孔子这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着他传授给后人弟子的做人道理。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虽然孔子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但也为我们列举了许多圣贤作为学习的榜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的子产;“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晏平仲;“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伯夷叔齐;“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尧舜;“毋意,毋必,毋固,毋
我”的孔子本人。书中圣贤数不胜数,所具品质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一样,它应是常读常新的.我想,我只要记住其中哪怕是一句话,并依言而行,始终如一的话,就足够受用一生的了.
第二篇:论语译注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传承了五千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论语》经过了五千年更是成了我们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学习和阅读《论语》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阅读《论语》对我们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由浅入深的将先圣孔子的思想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明白《论语》的博大精深,仔细研读定能发现其中奥妙,读后如醍醐灌顶一般。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从“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再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字一句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完全可以作为人生最高行为准则。难怪可以流传千古,经久不衰,为世人所传诵。
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而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这就是孔子。一句话便可阐述如此之深的人生哲理,不愧文圣之名。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教授三千子弟,其中贤者七十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创造了儒家学说,以仁道为主旨,成为了我国延续几千年的思想正统学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论语》,仿佛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对话。宰我,子由,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他们的学说和主张。明白孔子及其弟子的喜怒哀乐。仿佛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与他们交流对话。领悟一句句深入人心的哲理名言。让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不染纤尘。这就是论语,一部精神圣经
遥想孔子当年,带三千子弟周游列国,先见卫灵公不被赏识,被迫离开前往陈国。路经匡城时竟被困住五日,险些饿死,后又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又被困住,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险些身亡。当时孔子已经年迈,却仍有这么大的毅力完成这么伟大的创举。这种精神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当孔子逝世时,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他这一生都自己的理想和主张奋斗着。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孔子就是这样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阅读《论语译注》就是在阅读先圣孔子的一生,就是在阅读先圣孔子的思想。就是在跨越无尽时间长河与孔子进行沟通对话。了解其思想明白其精神内涵。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提高。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论语》上的做,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幸福。
杨鹏
第三篇:论语译注
论语译著
星火图文
孔子是哪个时代的圣人? A.商朝B.春秋C.战国 B
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法家B.杂家C.儒家 C
孔子那个学派中除了孔子外还有一位代表是谁? A.孟子B.老子C.墨子 A 孔子,字仲尼,仲在辈分排行中是第几位? 第一 第二 第三 B
孔子编修的“六经”中,除了史、书、礼、乐、春秋外还有哪部? 左传易经 论语 B
论语一共多少篇? 20 15 30 A
论语第一篇为_________? 学而篇里仁篇 述而篇 A
孔子学生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子”,下列不可以称“子”的是谁? 曾参有若 卜商 C
孔子的头号高足是谁?曾参 有若 颜渊 A
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礼孝 仁 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这么解释? 知道 理解 知识 B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道”为何意? 治理 道理 知道 A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乘” 为何意? 上好 四匹马拉的车 两匹马拉的车 B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中,弟子这么解释? 年纪幼小的人 学生 士大夫 C
“节用而爱人”中“人”指那一类人? 泛指一切人群 士大夫以上的阶层 奴隶 B
子夏曰“贤贤易色”中“易”为何意? 容易 交易 看重 C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咸,学则不固,主忠信”中体现的品德中没有下面哪一项? 忠诚 信义 崇德 C
孔子学而篇总共有几章? 二十章 十六章 十五章 B
孔子学而篇一共提及了几位孔子的学生? 四 三位 五位 C
孔子一生总共收了多少位弟子? 二千多 三千多四千多 B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仁 道 无为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什么思想? 忠 恕 仁 B
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下列哪位没有做过孔子的老师? 老聃 苌弘 墨子 C
下列哪一位不是孔子的学生? 子夏 子禽 子贡 B
子曰:“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行在这句话中怎么注音? hang xingxu B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指的是? 一个人的仁 有权势人的仁统治者的仁 C 在论语一书中,“仁”总共出现过几次? 101 109 106 B
孔子“四治”思想中,没有哪一治? 仁治 礼治法治 C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中“远”怎么解释? 距离 疏远 怨恨 B
子贡曰:“《诗》云:‘如切入蹉,如琢如琢’。”子曰:“赐也”。赐指的是谁? 子贡 子夏颜渊 A
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己知”在语法上是用的什么修辞? 比喻 倒装 引用 B
论语共二十篇,以下列出的篇名选取原则中,那一个是正确的? 第一章的开头两个字所有章节的主题概括 随机抽取 A
子贡曰:“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中“陷”字怎么解释? 陷害 奉承 陷阱 B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指什么? 天球北极 地球北
极 北极星 C
为政篇总共有多少章节?二十章 二十二
章 二十四章 C
为政篇第三章,孔子的思想与百家思想中的哪一家是相对的?墨家 法家 道家 B
孔子曰:“三十而立”中,立字何意? 站立 站得住 都有把握 C
孔子曰:“四十不惑”,中“惑”字何意? 迷惑 掌握知识 一种虚指 B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字怎么解释? 思想 思考 孔
子的断章取义 C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百家中哪家的思想? 儒家 法家 墨家 B
春秋鲁国著名的“三家”,“三家”属于那一个等级? 诸侯 大夫 士 B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字怎么注音? yang仄声 yang 去声 shangB
下列那一句与其余两句表达的意境不同?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仁远乎哉?我欲
仁,斯仁致也 若圣与仁,则吾已敢 C
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谓四书的是那一个学者? 孔子 朱熹
陈熙 B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句出自谁之口? 孔子 孟子 韩非 A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此句中“适”和“莫”从词汇的意义上讲是什么关系? 反义 同义近义 B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中“放”怎么解释? 依据 放逐 同仿,模仿 A
子曰:“事父母几谏„„ ”。“几”字怎么解释? 几乎 轻微 多次 A
论语《公治长篇》的前两篇都涉及同义主题,是什么? 嫁女 发丧 晋升 A
“吾斯之未能信”采用哪一种语法? 比喻 倒装 否定 B
孔子说“你”,一般用的哪一个词? 女 汝 你 A
子曰:“臧文仲居蔡”,蔡字怎么解释? 姓氏 地名 大乌龟 C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其中的“与”字怎么解释? 和 同意 给予 B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再”怎么解释? 再次 副词,没有实
际意义 再见 B
子曰:“雍也可佐南面。”这里的南面怎么理解? 一个方位 做官 面向南 B
孔子弟子中哪一个最好学? 子贡 颜回 子路 B
“君子周急不继富”中,周字何意? 周朝 救济 孔子的学生 B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字怎么解释? 记住 标
识 认识 A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申申与天天在词义上是什么关系? 同义 反义
近义 C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热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茶 汤 饮 B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冷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水 汤 茶 A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肱指什么? 胳膊 大腿 小腿 A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字怎么注音? she ye yi A
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下列哪一种不是? 文 行 恕 C
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中“次”一共用了多少次?8 9 B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文指什么? 文献 文学 文章 C
子曰:“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怎么解释? 小偷 偷窃 淡薄 C
在论语第八篇,有五章都是记载孔子其中一位学生的言论的,这个学生是谁? 曾参
颜渊 子路 A
孔子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什么? 诗 礼 乐 C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列关于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 反映孔子思想的缺陷,其是未统治阶级服务的 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民不应该深究其理。民指孔子的弟子,这句话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A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谷”在这里怎么解释? 谷物 工资 做
官 C
古代“始”是乐的开端,乐的结束用哪个字表示? 止 乱 终 B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乱臣指什么? 叛乱的臣子 治
理天下的大臣 捣乱的大臣 B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谁之口? 孔子 孟子 曾参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哪一篇? 学而篇述而篇 里仁篇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哪一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C
子曰:“吾自魏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自魏反鲁怎么解释? 自己组
织起来反对鲁国 从魏国返回鲁国 自己迫于压力反抗鲁国 B
在论语中孔子表扬最多的是哪一位学生? 颜回 有若 子路 A
论语中,有一篇是记述孔子行为的,没有记载孔子及弟子的言论。是哪一篇? 学而篇
乡党篇 先进篇 B
论语中,有一篇的很多章节都是孔子评论自己学生的。是哪一篇? 先进篇 颜渊篇 学
而篇 A
论语中最长的一章出现的哪一篇中? 先进篇 颜渊篇 学而篇 A
颜渊篇第一章,颜渊向孔子讨教的是什么问题? 仁 恕 礼 A
孔子以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粮食、军备、百姓中最容易舍掉的是什么? 粮食 军
备 百姓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应对哪一位君主问政的答案? 鲁哀公 齐景公 楚
庄王 B
在颜渊篇中,孔子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仁 礼 政 C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倦字何意? 疲倦 偷懒 懈
怠 C
子适卫,冉有仆。仆字何意? 伺候 随从 驾车 C
子曰:“咏《诗》三百,授之以政”诗之什么? 诗经 泛指诗词 小雅 A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指什么? 满月 一年 等
待一个月 B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退朝指什么? 下班 从朝堂回来 隐居 A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宴”指什么? 宴会 晚 古时人名 B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路篇 泰伯篇 为政篇 A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在这里“讨论”是什么意思? 多人在一起
议论 一个人研究后提出意见 争论 B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路篇 宪问篇 为政篇 B
子曰:“君子道者三”,下面哪一个不是孔子认为的“道”。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恕
者不惧 C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陈字做何解释? 陈国的事情 军队列阵的方法 陈是一个人名
B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而治是谁的思想? 孔子 老子 孟子 B
论语中哪一篇有很多章节是讲述君子之事的? 卫灵公篇 宪问篇 为政篇 A
子曰:“有教无类。”“类”字怎么解释? 区别 类别 分类 A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在此何意? 道理 道路 主张 C
论语第十七篇是什么? 宪问篇 阳货篇 微子篇 B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句与哪一部古籍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三字经 左
传 诗经 A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用孔子的一句话是?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 c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
焉 君子诚以为贵。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的意思是: b 每天三次 每天多次 三天一
次
《论语》是一部的书。b 论述语言文字的书 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记载孔子身世的书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面的“知”的意思是: c 知道 知识 聪明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意思是: a 高兴、愉快 说服 学说
曾子说的“三省吾身”,下面哪件事不是曾子要反省的: a 对君主是否忠心 与朋友
往来是否诚实?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悌”的读音是: b dì tì dǐ
孔子认为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的态度是 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之用,和为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b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哪句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 a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君子代表仁义,小人代表私利 君子看重的是信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人们常把三十岁称作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作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作: b 耳顺之年
知天命之年 古稀之年
孔子同弟子一起谈论各自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无伐善,无施劳。
下面句子中不含有名词作动词的句子是: c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君子不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语法是: b 叙述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毋友不如己者”解释为: c 我的朋友都不如我(我)没有不如我的朋友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中的“讲”应解释为: b 讲究 研究 教授 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其中的“愤”应解释为: a 憋闷 愤怒 怨恨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行”的意思是: a 率领 行走 离开
子之所慎:齐、战、疾。其中“齐”指: a 斋戒 服饰整齐 与君主同心
孔子自述自己的心态是: b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君子坦荡荡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谁说的:a 曾参 孔子 颜渊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其中“亡”的意思是: C 灭亡 死亡 没有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试”的意思是: a 利用 尝试 检验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道德思想? a 忠和孝 忠和义 忠和仁
下列加黑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敏而好学,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择其善者(好的人)而从之。温故而知新(新的体会)。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由,诲女知之乎?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敏于事而慎于言——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曾子认为“士不可不弘毅”的原因是: a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论语》中关于儒家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恂”的意思是: c 心里不安的样子 慌张的样子 恭顺的样子
民无信不立。可翻译成: b 百姓之间互相没有诚信,国家是站立不起来的。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立不起来的。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两个“君”分别是: a 名词和动词 动词和名词 名词和名词
孔子说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叫: a 失人 失言 失信
孔子说的“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叫: b 失人 失言 失信
孔子提倡的处世方法是: c 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以怨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相处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的学生子张要学习干禄,“干禄”指: c 做生意 种地 做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的意思是: b 叶公向孔子问子路为人怎么样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 叶公向孔子和子路询问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 c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指的是哪三种? a 正直的、诚实的和见闻广博的 正直的、诚实的和有仁爱之心的 正直的、善良的和见闻广博的孔子说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指的是哪三种? a 谄媚逢迎的、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夸夸其谈的 谄媚逢迎的、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不诚实的 性情暴躁的、优柔寡断的、夸夸其谈的孔子说君子有三戒,这“三戒”指: b 少年戒斗,壮年戒色,老年戒得。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少年戒色,壮年戒惑,老年戒斗。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这段话中的“庶”应解释为: b 富有 人多 庶民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的意思是: a 偷 除杀 喂养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证”的意思是: c 证明 验证 告发 下学而上达。a 学习习近平常知识而懂得高深的道理。在下面多学习就能飞黄腾达。只有在底层努力学习,才能进入上流社会。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意思是: b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陈国的事。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陈列之法。卫灵公向陈询问孔子的事。
“修己以敬”的意思是: b 修养自己来使别人尊敬 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来恭恭敬敬地对待别人。
“君子贞而不谅。”的意思是: a 君子讲大信,而不讲小信。君子对君主忠贞不渝没有二心。君子坚贞而不动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解释为: b 阳货想要拜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他就送给孔子一个蒸熟的小猪。阳货想要孔子来拜见他,孔子不去,他就送给孔子一个蒸熟的小猪。阳货想要拜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他就送给孔子一个小海豚。“阳货欲见孔子„„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中“亡”的意思是: c 死了 逃跑 不在家
第四篇:论语译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论语译著孔子是哪个时代的圣人? A.商朝B.春秋C.战国 B 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法家B.杂家C.儒家 C 孔子那个学派中除了孔子外还有一位代表是谁? A.孟子B.老子C.墨子 A 孔子,字仲尼,仲在辈分排行中是第几位? 第一 第二 第三 B 孔子编修的“六经”中,除了史、书、礼、乐、春秋外还有哪部? 左传易经 论语 B 论语一共多少篇? 20 15 30 A 论语第一篇为_________? 学而篇里仁篇 述而篇 A 孔子学生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子”,下列不可以称“子”的是谁? 曾参有若 卜商 C 孔子的头号高足是谁?曾参 有若 颜渊 A 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礼孝 仁 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这么解释? 知道 理解 知识 B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道”为何意? 治理 道理 知道 A “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乘” 为何意? 上好 四匹马拉的车 两匹马拉的车 B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中,弟子这么解释? 年纪幼小的人 学生 士大夫 C “节用而爱人”中“人”指那一类人? 泛指一切人群 士大夫以上的阶层 奴隶 B 子夏曰“贤贤易色”中“易”为何意? 容易 交易 看重 C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咸,学则不固,主忠信”中体现的品德中没有下面哪一项? 忠诚 信义 崇德 C 孔子学而篇总共有几章? 二十章 十六章 十五章 B 孔子学而篇一共提及了几位孔子的学生? 四 三位 五位 C 孔子一生总共收了多少位弟子? 二千多 三千多四千多 B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仁 道 无为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什么思想? 忠 恕 仁 B 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下列哪位没有做过孔子的老师? 老聃 苌弘 墨子 C 下列哪一位不是孔子的学生? 子夏 子禽 子贡 B 子曰:“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行在这句话中怎么注音? hang xingxu B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指的是? 一个人的仁 有权势人的仁统治者的仁 C 在论语一书中,“仁”总共出现过几次? 101 109 106 B 孔子“四治”思想中,没有哪一治? 仁治 礼治法治 C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中“远”怎么解释? 距离 疏远 怨恨 B 子贡曰:“《诗》云:‘如切入蹉,如琢如琢’。”子曰:“赐也”。赐指的是谁? 子贡 子夏颜渊 A 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己知”在语法上是用的什么修辞? 比喻 倒装 引用 B 论语共二十篇,以下列出的篇名选取原则中,那一个是正确的? 第一章的开头两1
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个字所有章节的主题概括 随机抽取 A 子贡曰:“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中“陷”字怎么解释? 陷害 奉承 陷阱 B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指什么? 天球北极 地球北极 北极星 C 为政篇总共有多少章节?二十章 二十二章 二十四章 C 为政篇第三章,孔子的思想与百家思想中的哪一家是相对的?墨家 法家 道家 B 孔子曰:“三十而立”中,立字何意? 站立 站得住 都有把握 C 孔子曰:“四十不惑”,中“惑”字何意? 迷惑 掌握知识 一种虚指 B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字怎么解释? 思想 思考 孔子的断章取义 C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百家中哪家的思想? 儒家 法家 墨家 B 春秋鲁国著名的“三家”,“三家”属于那一个等级? 诸侯 大夫 士 B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字怎么注音? yang仄声 yang 去声 shangB 下列那一句与其余两句表达的意境不同?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致也 若圣与仁,则吾已敢 C 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谓四书的是那一个学者? 孔子 朱熹 陈熙 B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句出自谁之口? 孔子 孟子 韩非 A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此句中“适”和“莫”从词汇的意义上讲是什么关系? 反义 同义近义 B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中“放”怎么解释? 依据 放逐 同仿,模仿 A 子曰:“事父母几谏„„ ”。“几”字怎么解释? 几乎 轻微 多次 A 论语《公治长篇》的前两篇都涉及同义主题,是什么? 嫁女 发丧 晋升 A “吾斯之未能信”采用哪一种语法? 比喻 倒装 否定 B 孔子说“你”,一般用的哪一个词? 女 汝 你 A 子曰:“臧文仲居蔡”,蔡字怎么解释? 姓氏 地名 大乌龟 C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其中的“与”字怎么解释? 和 同意 给予 B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再”怎么解释? 再次 副词,没有实际意义 再见 B 子曰:“雍也可佐南面。”这里的南面怎么理解? 一个方位 做官 面向南 B 孔子弟子中哪一个最好学? 子贡 颜回 子路 B “君子周急不继富”中,周字何意? 周朝 救济 孔子的学生 B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字怎么解释? 记住 标识 认识 A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申申与天天在词义上是什么关系? 同义 反义近义 C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热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茶 汤 饮 B 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冷水用的是哪一个词? 水 汤 茶 A
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肱指什么? 胳膊 大腿 小腿 A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字怎么注音? she ye yi A 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下列哪一种不是? 文 行 恕 C 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中“次”一共用了多少次? 7 8 9 B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文指什么? 文献 文学 文章 C 子曰:“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怎么解释? 小偷 偷窃 淡薄 C 在论语第八篇,有五章都是记载孔子其中一位学生的言论的,这个学生是谁? 曾参 颜渊 子路 A 孔子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什么? 诗 礼 乐 C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列关于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 反映孔子思想的缺陷,其是未统治阶级服务的 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民不应该深究其理。民指孔子的弟子,这句话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A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谷”在这里怎么解释? 谷物 工资 做官 C 古代“始”是乐的开端,乐的结束用哪个字表示? 止 乱 终 B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乱臣指什么? 叛乱的臣子 治理天下的大臣 捣乱的大臣 B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谁之口? 孔子 孟子 曾参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哪一篇? 学而篇述而篇 里仁篇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哪一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C 子曰:“吾自魏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自魏反鲁怎么解释? 自己组织起来反对鲁国 从魏国返回鲁国 自己迫于压力反抗鲁国 B 在论语中孔子表扬最多的是哪一位学生? 颜回 有若 子路 A 论语中,有一篇是记述孔子行为的,没有记载孔子及弟子的言论。是哪一篇? 学而篇乡党篇 先进篇 B 论语中,有一篇的很多章节都是孔子评论自己学生的。是哪一篇? 先进篇 颜渊篇 学而篇 A 论语中最长的一章出现的哪一篇中? 先进篇 颜渊篇 学而篇 A 颜渊篇第一章,颜渊向孔子讨教的是什么问题? 仁 恕 礼 A 孔子以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粮食、军备、百姓中最容易舍掉的是什么? 粮食 军备 百姓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应对哪一位君主问政的答案? 鲁哀公 齐景公 楚庄王 B 在颜渊篇中,孔子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仁 礼 政 C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倦字何意? 疲倦 偷懒 懈怠 C 子适卫,冉有仆。仆字何意? 伺候 随从 驾车 C 子曰:“咏《诗》三百,授之以政”诗之什么? 诗经 泛指诗词 小雅 A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指什么? 满月 一年 等待一个月 B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退朝指什么? 下班 从朝堂回来 隐居 A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宴也?”“宴”指什么? 宴会 晚 古时人名 B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路篇 泰伯篇 为政篇 A
94.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在这里“讨论”是什么意思? 多人在一起议论 一个人研究后提出意见 争论 B
9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路篇 宪问篇 为政篇 B
96.子曰:“君子道者三”,下面哪一个不是孔子认为的“道”。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恕者不惧 C
97.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陈字做何解释? 陈国的事情 军队列阵的方法 陈是一个人
名 B
98.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而治是谁的思想? 孔子 老子 孟子
B
99.论语中哪一篇有很多章节是讲述君子之事的? 卫灵公篇 宪问篇 为政篇 A 100.子曰:“有教无类。”“类”字怎么解释? 区别 类别 分类 A 10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在此何意? 道理 道路 主张 C 102.论语第十七篇是什么? 宪问篇 阳货篇 微子篇 B
10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句与哪一部古籍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三字经
左传 诗经 A
第五篇:《论语译注》读书笔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受到了《论语》的熏陶,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其实,《论语》的道理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做人,如何增强幸福感,感悟人生的真谛。尽管我对《论语》仍是一知半解,但读《论语译注》后,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心态决定一切。孔子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遗憾,不能纠缠在里面,否则只能加重我们的苦痛;我们要尽可能地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来弥补这个遗憾。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内心的世界变得更加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孔子在治学态度上,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治学方式上要求我们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他本人没有呆在家里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周游列国,四处讲学。他还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读过了千万本书后,悟出人世间的道理,写出了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六本书:《诗》、《书》、《礼》、《乐》、《易经》和《春秋》。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勤奋学习,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再者要学以致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我们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丰富的养分。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要想在本职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就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思,以我们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孔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而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看出去,无限宽广地拓展外部世界;另一个是向内看过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世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
多,看心灵太少。
你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你认为贫穷是可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困。生命本来已经很短暂,何苦还要自寻烦恼?我们要学会选择,学会舍弃;人生有进有退,有加有减,进退自如,加减适当;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论语》这本书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于《论语》的感悟每个人理解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但一本好书,可以慧智;一本好书,可以明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绿化精神荒园的绿草,是陶冶人格情操的花香。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健康向上的书籍能让我们明辨是非,懂得礼仪廉耻,在好书的引导下调整我们奋进的方向,用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信条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用事迹来引导我们的思想,在精神的世界里为自己建造一座无与伦比的心灵花园。这样,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的困惑而担心,你将获得的是享受、是信心、是勇气、是成功。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就相当于我们长了一双飞向成功圣地的翅膀,防止我们的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