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校园管理组织领导责任网络示意图
平安校园管理组织领导责任网络示意图
司前中心小学
校长(张雄伟)
教学安全
())()
1112、教学设施安全()
2、消防安全及教育
2、寄宿生管理安全
3、网络设施安全()
3、食品卫生安全及教育
3、学生安全教育
4、校舍使用安全
4、学校安保
5、财产保管安全
6、三防设施安全
第二篇:“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011.11
“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搞好我校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增强主抓“平安”创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根据州、市《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州、市、县的“平安”创建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了本制度:
一、二、学校成立“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一名领导为“平安”创建工作责任人,实行任期管理责任制,组织领导本单位的“平安”创建工作。
三、各创建工作搞好安排,切实解决好本学校“平安”创建工作中需要主要领导认真分析本学校的治安状况,对“平安”解决的问题。
四、各主要领导必须根据总结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并经常开展督促和检查,对检查的治安防范漏洞,要及时安排“补漏”措施。
五、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本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防范意识教育、搞好矛盾纠纷的排查的调处。
六、加强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抽查、考核、评比和奖惩,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要认真落实好整改措施。
七、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的管理,签订好治安责任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把“平安”创建完成情况与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相挂钩,对治安责任人提出的提职、提薪、评优、评先、授奖决定之前,应听“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
八、各主要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综治工作导致本校治安秩序混乱,学校、集体、个人的财产损失较大,公民的生命安全无保障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九、其它有关要求,按《尉犁县第五小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的意见》执行。
尉犁县第五小学
“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第三篇:校园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校园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来源:egkc
一﹑校园网络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的大中专院校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接入方式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无形中把一个充满着智慧和诱惑的世界在师生们的面前伸展开了。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互联网上有许多宣传反动言论、色情、恐怖暴力以及封建迷信的站点。由于利益的驱动许多极易毒害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思想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大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不但不能带来文明和进步,反而会带来丑恶和败落。由于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加上判断力的缺乏,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因为没有做好上网的历史记录而无法追查下去,给学校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上网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上班时间是在网上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包括网络在线游戏、网上炒股、网上看球赛和各种各样的网上沙龙。现实中的许多娱乐是要付费的,而在网络上大量流传免费的游戏和歌曲影视等,缺乏自制的青少年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之中而无法自拔,日益普遍的“网络成瘾症”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些行为将导致工作与学习效率低下,是与校园上网的初衷相违背的。
最后,大多数校园还无法提供能够满足全部师生上网需要的带宽资源。举例来说,少数高校的宿舍提供了10兆乃至100兆的外部网络接口,大多数学校则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目前,BT等下载工具在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中广泛流传,一个局域网如果只有10兆的带宽,同时有5个人进行BT下载,其他人基本上连打开页面都会很困难。这对于许多师生来说不仅仅是不公平,更主要的是浪费了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互联网作为新文化,它给人们带来了资源和便利,也带来了糟粕和荒废时间的工具。在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同时,应该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因素,使师生都能放心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园网络行为管理解决方案
1.受各类有害信息影响的解决方案
聚生网管具有以下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www.teniu.ccet以及eMule(电骡)、edonkey(电驴)、百度下吧、PP点点通、卡盟等下载都无法逃脱聚生网管的监控与管理。
三、针对校园网络管理,聚生网管的其他优点
在第二小节里我们已经了解到校园网络的结构以及特点,最主要的就是网络类型、接入类型都非常复杂,接入用户类型也非常复杂,针对这些特点,聚生网管具有以下优点:
1.单机安装,全网监控网管系统只需要安装在局域网的任意一台电脑上就可以控制整个局域网的所有主机,不必在客户端进行安装,这样可以避免抵触情绪的产生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麻烦。
主流监控软件必须通过代理服务器、智能交换机或者加装HUB进行旁路设置才能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而网管软件对网络环境没有任何要求,安装部署软件时不需要对原有环境做任何改动,不需要购买任何软硬件设备,极大降低了进行网络结构改动的不确定性和花费。
2.任意主机的流量控制功能。
网管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局域网内任意主机的公网流量,包括数值和柱状图两种显示方式,从而能够使得管理员能够很明了的查看局域网任意主机的流量,管理员可以对每个主机分配相同的流量,又可以为单个主机设置不同的流量,系统还可以对新加入的主机自动启用通用的主机流量大小。
流量日志分为静态日志和动态日志。静态日志可以查询某一时刻某个主机或全部主机的流量大小,每个月、每个主机的流量大小(包括数值和图表);可以实时显示所有主机的流量大小(包括图表和数值);可以实时显示某个主机或者任意主机的流速大小(包括图表和数值);可以实时显示任意主机或者全部主机的流量大小,包括某个主机日流量大小、月流量大小、月流量走势图、所有主机日流量大小(包括数值和图表)。通过翔实的流量查询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局域网所有主机公网流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控制,为后续的管理积累丰富的历史数据。
第四篇:校园网络规划和管理
1、实验条件
准备以下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
(1)软件清单
OS:Windows 2000 Server/Red Hat Linuxwww.teniu.cc,xyz@test.com,admin@test.com,用来测试内部邮件的收发。
2.要求在外部网络构建MAIL 服务器,支持SMTP和
POP3收发电子邮件,并要求建立二个邮件帐号:
zhangsan@test4.com,lisi@test4.com 用来测试内部邮件系统和外部邮件系统之间的邮件收发。
五、DNS服务
在内部网络设置DNS服务功能,支持内部网络系统名字的正向和反向域名解析服务。
六、交换机
1.通过串口和telnet对名称、密码、网管参数进行设置;
2.按照实验网络拓扑图的要求,通过远程登录到交换机上,对交换机进行VLAN划分。
七、路由器
1.通过串口和telnet对名称、密码、接口参数、网管参数进行设置;
2.按照网络拓扑图的要求,通过远程登录到路由器上,对路由器进行路由设置。
八、实验测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每一项实验内容,进行验证测试。
第五篇:校园网络管理规定
我校计算机网络,属我校重要设施。现已基本实现校园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并与互联网(internet)相连。其服务对象为本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保证校园网的安全运行,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校园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自觉维护校园网的安全运行。
二、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伤风败俗的信息。
三、校园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配合学校的监督检查学校有权对校园网内的所有用户进行运行监督,并不定期检查所有用户的使用状况。
四、学校负责对学校主干网和网络资源进行管理;
五、严禁任何用户擅自接入校园网。未经学校许可,擅自接入校园网的用户,学校有权不予提供连接。
六、学校负责并及时检查和监控校园网,由专人负责检查上网信息,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七、学校上网信息由学校组织审查,并指定专人录入和制作,并对提供的信息负责。
八、校园网用户在网上发现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有义务及时上报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以防造成更大的影响。
九、学校设专(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并定期对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
十、网络客户端设专人负责维护;网络终端用户应遵守网络使用公德,不得随意更改网络配置,由于非法使用网络所造成的后果由用户承担。
十一、任何人都有爱护校园网网络设备的责任和义务,禁止任何破坏网络设备的行为;未经学校的批准,不得更换、修理网络设备;由于客户端不正当使用网络及其资源所造成的设备破坏,由客户端维护人和使用人根据破坏程度予以赔偿。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
十二、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学校将对其提出警告,停止其网络使用;情节严重者,提交有关行政部门或有关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领导;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盗用他人帐号进行非法通讯;私设或非法使用他人 ip 地址参与网络活动。、私自转借、转让用户帐号造成危害。、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浏览、篡改、删除、复制信息资料。、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擅自接纳网络用户,私自架设和连接。、上网信息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