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ind My iPhone 功能设置
想必大家都知道使用寻找 Find My iPhone 功能能够找回丢失/被盗的 iOS 设备。仅限于小偷不懂得关闭 Find My iPhone 功能,或者小偷压根儿玩不转 iOS 设备,找回的几率才比较大。
但是如果偷走你设备的也是一名 iOS 设备用户,相信人家得手之后的第一件事请就是关闭定位服务、再删掉 Find My iPhone 应用,或者修改 Find My iPhone 中的账户甚至直接刷机,你就再也别想找回你的设备了。下面这个方法或许能够帮到你,而且我觉得挺有效的。
第一步:打开「设置——通用——访问限制——启用访问限制」,在这里输入一个四位数字的密码(强烈建议不要和你的锁屏密码一样),然后将「删除应用程序」功能关闭。这一步可以避免小偷得手之后直接删除你的 Find My iPhone 程序。
第二步:继续在「访问限制」中将「位置」服务设定成不允许更改,并确保最下面的「查找我的 iPhone」服务呈”打开”状态。这一步可以让小偷得手之后无法关闭 GPS 定位服务。
第三步:还是在「访问限制」中将「账户」设定成不允许更改,这样可以避免小偷更换 Find My iPhone 账户,让你设备上的这个功能无效。
第四步:给你的 iOS 设备设定一个锁屏密码(请注意不要和「访问限制」中的密码一样)。方法是在「设置——通用——密码锁定」中打开密码,自己设置一个锁屏密码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小偷在第一时间进入设备查看你的数据/内容。
在完成上面几个步骤以后,如果你的手机被偷的话,对方恐怕就只能尝试重新刷机(恢复固件)了,在刷机之前,只要你的设备连上网络,找回来的几率就很大。并且在以正常的手段刷机时仍然会需要密码,只能在 DFU 模式下恢复才可以,虽然不能肯定对方就不会玩 DFU 模式,但至少也给别人增加了一些难度吧。
当然...上面的办法不见得概率有多大,只是给自己找到手机的机会多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心保管好自己的手机!
第二篇:UG个性设置和功能设置
1、把ug标题栏改为自己喜欢的名字
1、到UG的安装目录下面找到UGII这个文件夹里的menus文件夹,打开,然后找ug_main.men这个文件,然后用记事本打开。
2、打开ug_main.men后,找到下面一行
CREATE UG_GATEWAY_MAIN_MENUBAR TITLE()(一般在第三行可以看到,括号内改成自己需要的文字)
2、解决曲面加工时曲面不光顺不光滑的常用设置方法
1是机床
以前老机床在走程序的时候识别R输出就使曲面不顺,在UG里面把运动输出设置里面的(圆弧-垂直于刀轴)设置为(仅线性)
2如果机床能识别圆弧输出就用(圆弧-垂直于刀轴)行了 3在切削参数里面 策略下面(在凸角上延伸)打上√
4在切削参数里面 余量下面把所有公差设置为0.003-0.005之间
5在切削参数里面 更多下面把切削步长的最大步长设置为5%-10%之间
在倾斜下面吧(优化导轨)打上√
3、如何设置高版本UG的变换和UG4.0完全相同操作界面
设定变量UGII_ENABLE_TRANSFORM_LEGACY_OPTIONS=1 重启的UG软件,试试看它是不是跟4.0一样的操作界面了
4、发挥双核性能,提升运行速度。
UGII目录下ugii_env.dat文件,#UGII_SMP_ENABLE = 1前面的#号去掉
5、解决WIN7下UG6.0/7.5/8.0等拖动工具条无响应,死机问题
WINDOWS7下装UG7 UG7.5和UG NX8.0拖动工具条无响应,死机的解决方法 WIN7系统越来越普及,但是有朋友装UG后会发现,拖动工具条软件会无响应,甚至死机,几十秒钟后才可以动,网上查了很多也都无解,经网友指点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把方法告诉给大家。右键点击 计算机---属性--(左边栏的)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新建用户变量---变量名UGII_BACKGROUND_URL;变量值NONE--确定。打开UG,问题解决。这个方法是在网上找到的,好像就是论坛里面,不过具体的忘了,在这里重新发一下;经本人亲身试验UG6.0是完全可以的!
6、提高NX对硬件使用效率
编辑开机启动文件或者在开始运行中输入C:boot.ini,然后确定 [boot loader] timeout=5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nl”/noexecute=optin/fastdetect/3GB
更改用户配置文件ugii_env.dat。用记事本打开UG安装目录(如C:Program FilesUgsNX4.0UGII)下的ugii_env.dat文件,用查找菜单找到并修改下列内容:
(1)功能:调出粗糙度符号菜单UGII_SURFACE_FINISH=ON(将原来的OFF改成ON)。(2)在做好图框 标题栏并保存的前提下,自动调出加载图样PATTERN图框标题栏UGII_PATDIR=F:UGpattern(放置图框文件的目录)注意:必须将此行的前面“#”删除,否则无法 实现 ug 默认公制
ugii_env.dat里面设置。
UGII_DEFAULTS_FILE=${UGII_BASE_DIR}ugiiug_metric.def
ug改单位
1.只是单位变化实际长度不变.a.Unigraphics NX->UG Command Prompt b.Cd UGII
c.Ug_convert_part-in(-mm)XX.prt 2.只是数值不变,单位变化
打开UG part 文件,进入Modeling.Expression->export 产生 XX.exp 文件.UG Command Prompt Cd ugii
Ug_convert_part-in(-mm)XX.prt
Close UG part 文件, 重新打开 UG part 文件。进入Modeling.Expression->Import with option(Replace Existing).进入ugii目录中openUGII_env文件更改UGII_MODELING_DEFAULTS_FILE=${UGII_BASE_DIR}ugiiug_english.def中的ug_english.def为ug_metric.def即可(part用)
moldwizard安装
把附件的 MOLDWIZARD文件夹与解压后的文件放在一起就行了
將moldwizard copy C:EDSUnigraphics NX
系統變數 set UGII_USER_DIR=%MOLDWIZARD_DIR% set MOLDWIZARD_DIR=C:EDSUnigraphics NXmoldwizard 1。旋转: MB2
2。平移: SHIFT+MB2 或者 MB2 + MB3
3。缩放: CTRL +MB2 或者 MB2 + MB1
4。当平移工作坐标系时通过向下按住ALT键,你可以执行精确定位。
5。制图中,你可以在线性尺寸上用SHIFT-拖动来创建狭窄型尺寸。
6。您可以双击在资源条中的导航器或调色板标签,以使它们跳出去并可单独放置。
7。当作草图时,点线显示与其它对象对齐,虚线显示可能的约束。使用 MB2 来锁定所建议的约束。8。在制图中左侧或右侧。走到预设置->用户界面-资源条来改变它。
16。在草图约束,在应用约束之后使用 Ctrl-MB1 以保持选择了的对象。这允许您很容易地应用多个约束,例如:平行和等长度同时使用。
17。在制图中,双击任何尺寸或注释来编辑其内容。您也可以从 MB3 弹出菜单来选择其它操作。
18.通过与最大化的 Unigraphics 一起运行,您可以方便地访问导航器和调色板,只需移动鼠标到屏幕的该侧即可。您也可以在标签上点击来激活它们。现在试一下!
19。在草图,一些约束总是被显示,包括重合、在曲线上的点、中点、相切和同心的。其它的可以通过打开“显示更多约束”来显示。如果相关几何体太小,约束不显示。要看到任何比例的所有约束,关闭设置“动态约束显示”。要关闭所有约束,使用在草图约束工具条上的“不显示约束”的命令。
20。现在当您打开包括图纸的部件时可以选择特定的图片。
21。您可以引导组件如何装配,使其在拖动组件到图形窗时易于与组件匹配。只要在选择装配条件之后使用在装配对话框中的 MB3 弹出菜单即可。
22。在草图中,您可以通过拖动尺寸原点来将其直接地移动到新位置。双击尺寸来编辑其值或名称。尺寸输入字段将显示如所示。表达式可以被键入到该值字段。
23。您知道图纸上的圆视图边界现在具有不同的显示表示吗?
24。当平移工作坐标系时通过向下按住 ALT 键,您可以执行精确定位。
25。屏幕一侧包括导航器和调色板的区域被称为资源条。试一试将鼠标移到它上面看看会发生什么。
26。如果您在设置/用户界面/资源条指定主页的 URL,浏览窗口将在资源条出现,让您容易访问该网
27.Postprocessor for Fanuc system 3-axis cnc milling with machine time, cutter detail and file name.If prefer the machine time, please post with feedrate value.1, edit template_post.dat from:
Unigraphics NXMACHresourcepostprocessor add:
fanuc,${UGII_CAM_POST_DIR}fanuc.tcl,${UGII_CAM_POST_DIR}fanuc.def and save it.2, Copy three of the attached files to:
Unigraphics NXMACHresourcepostprocessor
28.之1 解决莫名其妙的错误
有时不能HOLLOW,或不能将实体加入到引用集中。
解决方法:
存盘后退出,重新起动,加载文件再进行操作。
29.之2 解决不能存盘
选择FILE-> UTILITIES-> PART CLEANUP
选择FILE-> EXPORT-> PART,在新文件中继续工作
删除某些特征:MIRROR FEAURE,GRUOP PATTERN
30.之3 解决跳出系统
重启动UG,选择HELP-> ABOUT UNIGRAPHICS-> SYSTEM INFO...,找到UG LOG FILE的位置及名称及最近的*.syslog文件。
在PLAYBACK MACRO对话框中,打开相应的*.syslog文件及可恢复相应的操作。
31.之4 多视图显示
选择format-> layout-> open
32.之5 使模型半透明
选择Preference-> Visualization,选择对象,单击菜单Object Display,调节透明度至合适
33.之6 正视某平面
在NX 2中,选择平面后按F8(其余以前版本可以选择View-> Orient)
34.之7 解决HOLLOW失败
试试对一些面的交线倒小的圆角
35.之8 改变阵列中个别成员的位置
在特征树中单击该成员,通过Clock Instance改变位置
36.之9 更改阵列方向
阵列的方向只能为当前WCS的方向,所以只能改变WCS的方向来改变阵列方向
37.之10 隐藏/显示特征的父曲线
在Modeling Navigator中,右击某特征,选择Parent Curve Show/Hide
38.之11 在Extrude中慎用Trim to Body
更改前面的参数时,容易造成后续特征更新失败
如何使用选项配置资源条浏览器
选择文件选项卡→首选项→用户界面。
在用户界面首选项对话框中,单击左窗格中的资源条。
在 Web 浏览器选项卡的主页 URL 框中,键入新的 URL。也可以键入目录路径,例如 D:Notes Library。单击确定或应用。
在资源条上,单击 Internet Explorer
设置圆盘工具条
修改推断式工具条中命令的方法,操作步骤:
1.确保你是在应用程序的径向工具栏你想修改。2.右键单击带状区域,并选择“自定义”。3.在“自定义”对话框中,单击“快捷方式”。4.指定要进行自定义的鼠标按钮。
要修改鼠标左键的径向工具栏,选择应用程序的径向1。要修改中鼠标按钮的径向工具栏,选择应用程序的径向2。要修改右键鼠标按钮的径向工具栏,选择应用程序的径向3
修改UG工作区背景图片的方法
打开目录SiemensNX8.0UGIIimages,替换该目录下的文件simple_background.jpg为自己喜欢的图片,重启UG则可以看到UG工作去的背景图片变成了自己的图片!!
第三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麦库姆斯肖
在当代,竞选者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多地通过大众媒体向人们展示自己,而不是直接出现在人们面前。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成为许多人接触政治的唯一途径。包含在新闻、专栏文章、社论中的竞选者的誓言、承诺和高谈阔论,成为人们决定是否投票的依据。人们所知道的事情,大部分是通过大众媒体或其他人获得的第二手或是第三手信息。
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大众媒体能在竞选中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态度,但有一些相当有力的证据显示,选民能从大量可得到的竞选信息中获知情况。当然,人们对大众传媒提供的政治信息的关注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他们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并对政治抱有很大兴趣(包括一些最不可能改变政治信仰的人),积极地搜寻信息,而大多数人是在轻而易举的情况下获得信息的。正如贝雷尔森精辟地指出:“在任何问题上,多数人‘听到’,但几乎没有人‘认真倾听’。”但同时,贝雷尔森还注意到,那些与媒介接触最多的人最有可能知道竞选者在不同问题上的立场。特莱那曼和麦奎尔在对1959年英国大选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事实,选民们确实从大众媒介那里获知情况。
并且很明显,他们直接按照媒介对竞选运动中的问题的强调程度而获知事件。对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格外关注的朗夫妇发现:
“大众传媒迫使受众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它们树立政治人物的形象,它们不断地向大众建议他们所思、所知、所感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也许,柯恩对这一假设的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功能的阐述最为简洁。他指出,报纸“也许多数时候在告诉人们持什么观点方面并不成功,而在告诉人们考虑什么问题方面却惊人地成功”。大众传媒或许对人们态度的方向或强度影响不大,但学者们假设,大众传媒为每一个政治竞选运动设置议题,影响人们对政治问题的重视程度。
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调查在1968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大众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本项研究试图将查佩尔希尔地区选民称之为竞选运动中关键性议题的问题与他们在竞选运动中通过大众媒介获得的实际内容相比较。研究者从查佩尔希尔的五个选区的选民名单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他们在经济、社会和种族背景方面具有代表性。由于将研究限定在一定的社区,因此,其他许多变量如地区差异和各媒介表现的差异均得到了控制。
9月18日至10月6日,我们进行了100次访问。在挑选这100个样本的过程中,我们使用过滤性问题以鉴别出那些还没有明确决定如何投票的人——即那些被推测为最易受竞选信息影响的人。那些尚未完全决定拥戴某个竞选人的选民,才被选出接受访问。此项研究借鉴特莱那曼和麦奎尔的策略,要求调查对象概括出他们认为的主要议题,而不去顾及竞选人当时说了些什么,访员尽可能准确地加以记录。与此同时,我们收集了为这些选民服务的大众媒介的信息内容,并对此进行内容分析。春季进行的预调查发现,在查佩尔希尔社区,几乎所有大众传媒的政治信息均由下列信息源提供:达勒姆地区《先驱者晨报》及《太阳报》、罗勒地区《新闻和观察者》和《时代》、《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以及NBC、CBS晚间新闻。
上述调查对象有关他们视为主要问题的回答,以及9月12日至10月6日期间的样本报纸、杂志、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和社论,被分成犸类,分别代表中心议题及其他类型的竞选运动新闻。媒介新闻的内容也被划分为“主要”与“次要”类别,以便观察媒介在对各议题的强调程度上是否有本质区别。对于印刷媒介而言,这种主要/次要的分类是根据所占版面和所处位置而划分;对于电视,这种分类则是按照节目所处时段和所占时间量而确定的。具体地说,主要新闻/文章是这样定义的: 1.电视:长度为45秒以上(包括45秒)的新闻和/或属于三个显要时段播出的重要新闻中的一条。
2.报纸:任何作为要闻出现在头版或任何一版在三栏标题下并有三分之一(至少五段)内容与政治有关的新闻报道。
3.新闻杂志:篇幅占一栏以上或出现在新闻部分开端的内容提要中的新闻。4.报纸、杂志中的社论版:在社论版中位于头条位置(左上端)的社论或专栏评论,以及任何三分之一(至少五段)内容与政治竞选运动有关的社论或专栏评论。
次要文章指的是,本项研究中包括的以政治为内容但所占篇幅和时间均少于主要文章的文章。
调查结果
表1显示的是,本次研究所选定媒介的主要文章在竞选运动期间对不同话题及竞选人的强调程度。如该表所示,大量的竞选新闻不是关于主要政治议题的讨论,而是对竞选运动本身的分析。这一点,可能使那些认为竞选新闻主要是有关政治议题的人踌躇。有关华莱士的主要新闻中,35%由分析组成(如“他是否有机会获胜?”)。有关汉弗莱和尼克松的主要新闻中,分析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25%。同时,该表也显示了竞选者们言及其竞争对手的相对比重。例如,很明显(在媒介信息内容中),阿格纽攻击汉弗莱的报道比重(占有关阿格纽的主要新阈的22%)多于尼克松攻击汉弗莱的报道比重(占有关尼克松的主要新闻的11%)。总的来说,媒介中的次要文章对这些政治议题与话题的强调程度,与主要文章大致相当。
表2集中显示了媒介中反映出的各党派对议题的强调程度。由此表可,汉弗莱/马斯基比尼克松/阿格纽或华莱士/莱梅更关注外交。然而,对“法律和秩序”这一议题来说,有关华莱士/莱梅的新闻中一半以上内容与此有关,汉弗莱/马斯基的新闻中只有不到1/4的内容与此有关,在尼克松/阿格纽新闻中大约占1/3——工仅次于共和党对外交议题的强调程度。汉弗莱花费大量时间为越战辩护(或评论),尼克松却没有(也不需要)选择这样做。
媒介似乎在选民对竞选中的重要议题的判断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尽管问卷明确要求调查对象在判断时不要考虑竞选者们届时会说些什么)。媒介刊播的主要新闻对重要竞选议题的强调程度,与选民们对于哪些是重要议题所作的独立判断的相关性达到+.967,而次要新闻对重要议题的强调程度与选民的判断之间的相关性为+.979。简言之,这些数据显示了媒介对不同竞选议题的强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竞选者对议题的强调)与选民对各类竞选话题重要性的判断有紧密联系。
但是,也应看到,尽管三位总统候选人对不同议题的强调程度差异很大, 选民们的判断却反映了媒介报道的综合情况。这表明,选民们对所有政治新闻都有所关注,而不考虑它们是否源自或关涉某个自己拥护的候选人。但统计表格反映的是所有调查对象的综合情况,因此也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由于将所有选民归并在一起分析,故无法体现个人在党派偏向及主要关注对自己党派有利的材料的倾向性这两方面的差异。为此,本项研究又对9月至10月期间那些显示出倾向于某位候选人(但不是最终表态)的调查对象的回答另作分析(调查对象中有45人属这种情况,其余均属尚未做出决定者)。表3显示了对这45人所选定的四种媒介进行分析的结果。
由表3可看出,倾向于汉弗莱、尼克松或华莱士的调查对象列举的重要议题的频数,与(a)媒介报道中主要与次要议题的频数,及(b)四种媒介中各媒介针对每个党派报道(以某个党派或竞选人作为主要对象的报道)中的主要与次要议题的频数相关。例如,民主党人士视为重要议题的内容与《纽约时报》所有主要新闻中对这些议题的强调之间的相关程度达.89;民主党人士对这些议题的强调程度与《纽约时报》有关民主党候选人的报道中对这些议题的强调程度的相关性为.79。
如果预测选民对针对自己党派的主要、次要议题更为关注——即有选择地读或看,那么选民与有关其党派的新闻/评论的相关性应为最高,这将成为选择性认知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如果选民不考虑媒介强调哪个竞选人或党派,而是理性地关注所有新闻,那么选民与所有媒介内容的相关性将最高。这就是议题设置功能的证据。关键在于,哪一边的相关性更高。
表3大体显示,在竞选运作的早期不能坚决表态的选民关注所有新闻。就主要新闻而言,选民对重要议题的判断与反映在所有新闻(包括有关他们所倾向的竞选者/政党的新闻)中的议题之间的相关性,高于选民的判断与反映在有关选民所倾向的竞选者/政党的新闻中的议题之间的相关性。次要新闻也是同样。兼顾主要与次要新闻,24项可能的比较中,有18项显示选民与所有新闻而非仅仅有关他们所倾向的竞选者/政党的新闻一致。对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作用的解释,比选择性认知更为有力。
表3的数据大体显示了选民与媒介对1968年重要议题的评价高度一致,但这种高相关性并非对所有媒介与所有选民都完全相同。表4清楚地披露了媒介间的差异。该表中所列出的,是全体调查对象而非仅包括那些在调查时已倾向于某位竞选者的调查对象。有关竞选运动的重要议题,各媒介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并不是完全的一致。我们将媒介视为选民和实际政治环境的中看,由此可以将表5中的相关性解释为可靠性,它显示了各媒体对哪些是重要政治事件的意见的一致程度。这些系数不是绝对的,同样,媒介中的虚拟环境也不是对1968年大选的准确描述。
至少有两组因素降低了新闻媒介之间的一致性。首先,报纸、电视、新闻杂志的基本特性各异。报纸每天发行并拥有大量版面;电视节目虽每日播放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新闻杂志每周出版,因而新闻时效性较弱。表5显示,同类媒介间的相关性最高,而不同媒介间相关性最低。
其次,新闻媒介确有观点,时而抱有极端的偏见。然而,表5所显示(尤其是同类媒介间)的高度相关性表明,媒介对新闻价值,尤其是主要新闻的意见相当一致。虽然,新闻界对新闻没有明确的、达成共识的定义,但关于每天的重要新闻,新闻界还是有专业标准的。新闻机构——尤其是报纸和电视——在大部分政治信息方面广泛使用主要的通讯社,这一点无疑极大地影响了重要新闻的衡量标准。但是,当我们将视线从竞选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关于它们几乎人人意见一致)移开时,发现个别解释的余地较大。如表5所示,这反映在各媒介对次要新闻的一致性相对较低。以报纸为例,由于一家报纸只使用其当天手头资料的15%,因而对次要新闻的选择余地很大。
总之,各新闻媒介分别不完整地重塑政治世界。然而,本项研究表明,选民倾向于分享媒介对何谓重要议题的总体定义,这一证据有力地体现了大众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
讨论
诚然,以上报告的相关性尚不足以证实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功能的存在,但这些证据符合产生大众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的必要条件。本项研究比较了两种聚合单元,即查佩尔希尔地区选民群体与若干大众媒介的总体表现。作为对议题设置假设的第一次验证,是令人满意的,但今后的研究必须由广泛的社会层次转向社会心理层次,将个人态度与个人对媒介的使用相比较。目前,我们正在几个方面努力,促使这些证据更为精确。研究者尝试将调查对象的态度仅与查佩尔希尔地区选民实际使用的媒介(的态度)相比较。
另外,该研究还包含了议题设置的假设与选择性感知的假设,对这些相关性的比较,也证实了议题设置的假设。
将本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解释为显示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似乎比其他解释更合理。任何认为媒介与选民对议题的强调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的论证不合逻辑的论点(即认为媒介与选民仅仅是对同样的事件做出反应而并非以某种方式互相影响)都假定,选民有各种途径观察政治环境的日常变化。这一假定似乎不合理: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总统竞选活动,而亲眼见到竞选者本人的人则更少,因此,通过人际渠道传播的信息,主要是转述大众传媒的报道,并以后者为主要依据。媒介是全国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大多数人而言,大众媒介提供了最佳的——也是惟一的——易于获得的、接近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的信息。
也许有人认为,高相关性表明媒介仅仅成功地使信息迎合受众口味。然而,既然大量研究显示了职业记者与受众在新闻价值方面的明显差异,则上述情况恐怕是值得注意的。媒介在政治这一主要新闻报道领域中占据了优势(压倒其他信息来源),这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尽管首先这是一个有关政治和大众传播的社会学研究,但是一些关于选民个人认知的代表性问题的心理学数据也被手机起来。施洛格指出优秀的评价维度不是属性的罗列,而是认知不同的基本特征。所以根据那些影响选民对总统候选人和有关问题的开放式问卷的回答,对这些受访者进行分析区分。一些选民非常情绪化的阐述他们对于那些问题和候选人的看法。另一些人就更加看重事实。每一个受访者的回答都通过“完全情绪化”、“情绪化主导”、“稍情绪化不主导”、“完全非情绪化”四种进行分类。关于每一位选民影响程度作为其收集政治信息的认知行为,本研究假设认知形式也影响信息收集的模式。
这个假说避开因果关系来谈,就是影响程度表现在选民传播行为中定位的不同。但是许多非常高效的选民传播行为的定位变量已经被记录着研究报告中。总的来说,他们是接受正规教育的水平和对政治的兴趣程度。然而,从美国选民的时间拓展漏斗模型来看,考虑到具体的选举中,教育水平和政治兴趣程度的定位还是不够准确。认知形式更接近漏斗模型的结尾,更接近实际参与选举的时间。它也似乎在与选民行为更多功能性的关联中占有优势。
对于影响程度和传统定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政治兴趣和影响程度对于媒体使用的独立效果显示在表6中。并且,作为媒体使用的定位或预测的影响程度的效度也被显示出来,尤其是在对政治高度感兴趣的人之间。
表6中影响程度和媒体使用都是基于受访者个人表示的对于他们最重要的问题的回答。影响的程度是以他们认为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来度量的。媒体的使用时基于在过去24小时内受访者是否看见或听说该媒体对于某个问题的报道。
影响程度高就会限制传播媒介要求更多关于非常重要个人问题的信息的使用。至少,调查的影响程度高的受访者没有要求近期的信息。这一结果对于政治兴趣度高的人和政治兴趣度低的人都适用。尤其是在兴趣度高的人群中间。例如,在政治兴趣度高、影响程度高的受访者中仅36%的报告称近期在报纸上读过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的相关信息。但在政治兴趣度高、影响程度低的受访者中这个比例约为六成。所有的传播媒介都有相似的模式。
关于传播行为和政治议程设置的进一步研究必须考虑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变量。这两者的知识对于建立合理的理论构想是至关重要的。以传播概念的水平来考虑,议程设置似乎对研究政治共识的进程很有帮助。
第四篇:新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功能设置
南水北调新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功能设置
现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及焦煤玉泉南区共有居民4000多户,根据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要达到按社区居民每户不低于0.4平方米的标准(1600m2),按照“统一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完善党员服务、民主监督、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为民服务、卫生医疗、文体娱乐和综合管理八个方面服务功能。根据河南省示范社区标准统一规划,南水北调新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内部划分为“二厅、九室、二中心、一市、一校、一场所。”
一、“两厅”:社区综合服务办公大厅(200m2)、多功能厅(200m2)(远程教育室、党建活动室、大会议室);
二、“九室”:社区文体活动室(120m2)、图书阅览室(100m2)、综治调解室(60m2)、计生服务室(120m2)、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办公室(60m2)、居民议事室(100m2)、残疾人康复室(100m2)档案室(80m2);
三、“二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100m2)(协会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活动中心(160m2);
四、“一市”:爱心超市、社区捐助点(100m2)。
五、一校:市民学校(100m2);
第五篇:议程设置功能的缺失之处
议程设置功能的缺失之处
――浅谈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议程认知”之间的差异。
2004级传播学研究生李明学号:2004614500071
研究问题:“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其探讨的主要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较大影响,导致媒体的“议程设置”与受众的“议程认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限制了传播效果。研究方法:定性研究
说明:本文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背景展开讨论,虽然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局限性,缺乏普遍性,但就理论研究而言,普遍性总是蕴涵在特殊性中。
[正文]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消费者报》联合开展的“2004年十大消费新闻”、“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消费者报》于2004年12月31日在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此消息,并在二版作了整版的专题报道。该报道称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国消费者报》特邀中国消费者协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相关咨询机构、新闻媒体的人员组成专家评定委员会,结合广大消费者的投票与意见进行综合审议,评选出“2004年十大消费新闻”和“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
本文将根据“十大消费新闻”和“十大热点问题”的差异,讨论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议程认知”之间存在的差异。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其探讨的主要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强调传播媒介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建构”,制定出传播的取舍、轻重、和频度,以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和意图。“议程设置功能”假说强调的是认知层面的效果,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把受众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①。
“议程设置功能”主要通过三种作用机制来考察传播效果。这三种机制分别称为“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知觉模式”指: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显著性模式”指: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优先顺序模式”指: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②。可见,媒体的报道应该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上述三种模式。“2004年十大消费新闻”作为媒①
② 参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版,p214—215。参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版,p216。
体新闻报道的一种“议程”,它与“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仅在“知觉模式”上满足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在“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两方面却表现得不够充分――“十大消费新闻”中的突出“议题”在“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中不一定引起突出重视;“十大消费新闻”中对“议题”的排序也未对“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的顺序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对“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一种挑战。
下面先简要介绍“2004年十大消费新闻”与“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的评选结果:
-------“2004年十大消费新闻”排名如下:
1、银行九年来首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标志着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到位,并对全球股市,债市、期市以及整个外汇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安徽阜阳部分地区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催”出大头娃,该事件涉及40多家企业,31人被捕,3名领导干部被责令辞职,食品安全引起全社会关注。
3、山东众旺“消费储值”陷阱被揭露:消费者在加盟商处购买运营公司“消费储值卡”,售卡方通过消费积分,返还现金等方式误导消费。山东众旺公司推出的消费储值营销模式,潜藏极大的商业风险并涉嫌商业欺诈和误导消费,被各地工商机关查处。
4、杜邦特富龙不粘锅涂层**:杜邦特富龙不粘锅涂层是否含有致癌物质全氟辛酸氨,不粘锅是否有使用条件的限制,这两个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检测结论是杜邦特富龙不粘锅涂层不含致癌物质全氟辛酸氨。不粘锅使用温度应限制在250摄氏度以下,不粘锅不能制作酸性食物。
5、中国消费者协会点评霸王条款:到2004年底,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对电信、房地产、银行、汽车、旅游、保健等行业共39项霸王条款进行了公开点评,抨击和修正了霸王条款。
6、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7、《消法》实施10周年,中国消保运动20周年:《消法》和消保运动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银行卡收年费引发各方关注:2004年3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对金穗借记卡收取年费,遭到有关方面及持卡人的反对,中消协称之为有损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都在12月份对银行卡收取年费,引发众多争议。
9、社会公众人物医药广告惹争议:不少商家在广告中制造所谓的名人效应,甚至作出虚假或夸大的广告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为了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严禁任何人(包括社会公众人物)在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广告中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虚假和夸大的广告宣传。
10、包头空难引发民航赔付方案争议:部分遇难家属对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公布的包头空难遇难乘客赔付方案表示不满。该赔付方案称,根据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第132号令,以及1996年国家民航总局颁布的第49号令,同时考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变动因素分别上浮100%,加上抚慰金,每位空难乘客赔付总计为21.1万元。由此引发民航赔付制度应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思考。
------“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排名如下:
1、食品安全
2、霸王条款
3、物价上涨
4、负利率时代
5、拉闸限电
6、房价上涨
7、汽车降价
8、洋保险、洋银行大举进入
9、油价上涨
10、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
由以上“十大消费新闻”和“十大关注热点”可以看出,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与受众的“议程认知”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缺乏高度相关性。“议程设置功能”通过告诉人们“想什么”,把受众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因此,“十大消费新闻”既是媒体关注的问题,也是媒体希望受众关注的问题。关注点的聚焦是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了媒体的编辑方针和新闻价值观念。“十大消费新闻”正是媒体以一种社会公器的角色发布“权威的声音”,通过告诉人们“想什么”,促使受众对新闻重要性的认知和关心程度与媒体产生共鸣并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受众也会根据自己对消费环境的感知和自身的消费经验来关注媒体的意见。经过媒体与受众双方力量的较量,受众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接受并赞同媒体的“议程设置”;质疑或反对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媒体的“议程设置”部分接受部分反对。因此,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时并不能控制受众的观点,受众有其自身特定的“议程设置”和“议程认知”。下文将简要分析“十大消费新闻”与“消费者十大关注热点”的差异,从而探讨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议程认知”的差异,以揭示“议程设置功能”在具体操作时的缺失之处。
在“十大消费新闻”中,“银行九年来首次加息”位居第一。该新闻报道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此举措对股市、债市、期市以及整个外汇市场的重要影响。从新闻价值观点来看,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这一永恒的价值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组成部分,它的举措是国家级的政策性问题,因此受到媒体的首要关注。然而,在“消费者十大关注热点”中,有关银行利率的问题排位第四,并且与媒体有不同的侧重点。消费者关注的是“负利率”问题,认为银行加息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一个必然趋势,媒体的报道更象是对受众需求的反映,而不是媒体“议程”对受众“认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看,不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影响了受众的认知,而是受众的意见促使了媒体作出“议程协调”,与受众达成一致。
“十大消费新闻”中分别排位第二和第四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和“杜邦特富龙不粘锅涂层**”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以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见,媒体的“议程设置”总是通过展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关怀来满足某种政治需求,因此,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是最重要的“议程设置”之一。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媒体与消费者步调基本一致。
在“十大消费新闻”中排位第三的是“山东众旺‘消费储值’陷阱被揭露”。该报道作为媒体的“重要议程”,却没有出现在消费者的“十大关注热点”中。有两方面的原因:媒体的报道力度不够;受众的关心程度不够。可见,媒体有时并不能有效地告诉人们“想什么”,受众有时也并没有如媒体所期望的那样关注某个事件,或者受众关注的角度与媒体设置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议程设置”与“议程认知”之间的鸿沟。需要强调的是,媒体的议程设置时常呈现官方色彩,即在报道事实的同时,重点强调工、检、法部门的重要作用。这表现了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所具有的舆论导向性,这种性质在“十大消费新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十大消费新闻”中排位第五的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点评霸王条款”,与排位第八的“银行卡收年费引发各方关注”同样是有关“霸王条款”的问题,此类问题在消费者的“十大关注热点”中排第二位。由此可见,媒体议程中的相对次要问题有时是受众认为相对重要的问题,这说明媒体在告诉受众“想什么”的同时,不能控制受众“想的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十大消费新闻”中排名第六位到第十位的五条新闻都不包括在消费者“十大关注热点”中。其中,第六位的“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带有较浓厚的政策宣传特点,体现着媒体的官方色彩和政治导向。同样是对汽车问题的关注,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汽车降价问题。对同一个问题的关注角度大相径庭,这种错位是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议程认知”的错位。第七位的“《消法》
实施10周年,中国消保运动20周年”同样是具有官方色彩的宣传性报道。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国家和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此报道的侧重点在于宣传和告知,而公众却更多地关注实际的切身利益。同是对一个问题的关注,媒体与受众之间总有不同的侧重。从“议程设置功能”来看,第八位的“银行卡收年费引发各方关注”,可以说是一条经过精心考虑的报道:该报道牵涉到霸王条款的问题,“批判”的对象是中国农业银行这样的“国”字头单位,媒体的报道似乎与公众“同仇敌忾”,力求在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同时获得受众对媒体的认同,既能体现媒体对消费者的保护,又能体现舆论监督的力量和作用。同样是关注“霸王条款”的问题,受众的关注在“十大关注热点”中排第二位,从排位的对比来看,又出现较大的错位。“十大消费新闻”的第九位是“社会公众人物医药广告惹争议”。这确实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帮助消费者辨明事实、纠正广告不正之风、体现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报道,该报道作为一项重要的“议程”,有其重要意义。但是它没有出现在“十大关注热点”中,也许媒体应该反省一下报道角度的问题,受众可能更想知道的是“为何此类广告屡禁不止?”。“十大消费新闻”的第十位是“包头空难引发民航赔付方案争议”。该报道同样是媒体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其“议程设置”的初衷是将事情的进展情况告知受众,然而广大受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也许是“如何避免此类灾难?”,或者“谁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在“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中,“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汽车降价”、“油价上涨”、“拉闸限电”、“洋保险、洋银行大举进入”、“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这几类问题没有出现在“十大消费新闻”之列。并不是说媒体不关注这些问题,而是在重要性上总有特定的排序,媒体对报道“议程”的取舍有太多政治因素的斟酌和考虑。
[结论]
通过对“十大消费新闻”和“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简要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常常体现政治力量的操纵,从而呈现官方的宣传色彩。媒体力求在政治力量和宣传工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以受众为轴心,寻找媒体利益与受众利益的交叉点。因此,媒体在建构这种平衡时,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一方的利益,“议程设置功能”也就难免有所缺失,“议程设置”与“议程认知”之间就会出现较大差异。
受众心中有自己的“议程”,接受媒体“议程”时有所取舍。从分析中也可看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只强调了“设置”和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面。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议程认知”之间的鸿沟有待进一步弥合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