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中考语文议论文梳理
梦想从此起飞,母校为你加油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
最后十五天复习建议
一、考点梳理
二、回归基础
三、固化阅读
四、回顾作文素材
五、劳逸结合,不可太放松,每天做一套试题,基础和文言一定要动笔手写,“三天不写手生”。
临中嘱托:议论文梳理
【历年中考】
2006年《小议慎独》(宝典二P105)
2007年《创新不言败》(宝典二P107)
2008年《人的资本》(宝典二P108)
2009年《俯而学 仰而思》(宝典二P113)
20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宝典二P105)
2011年《君子之交淡如水》(宝典二P121)
2012年《微公益》(宝典二P114)
2013年《说话三趣》(宝典二P123)
【常见题型】
一、论点:指出或解释论点
二、论据:完成论据;分析材料作用;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三、论证过程
一、论点
2006年《小议慎独》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第②段总结句)
2008年?《人的资本》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1分)(第①段总结句)
2012年《微公益》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答案: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
(第⑤段总结句)
19.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答:
答案:“俯而学”指的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仰而思”指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
论联系实际。
(两个分论点)
20.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①(不超过10字);“有理
趣”是指②(不超过20字);“有情趣”是
指③(不超过15字)。(3分)
20. 答案示例:①有中心,有意义②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③有情调趣味并使人回味
无穷
(中间三段,三个分论点)
二、论据
(一)完成论据
2008年《人的资本》20.阅读第②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洽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
【丙】处。(3分)
【甲】处应填(从容 敏锐)
【乙】处应填(大方 大度)
【丙】处应填(骨气 气势)
20.答案:【甲】从容【乙】大度 【丙】 骨气
20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段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
号)(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
乐。”
【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
20.答案: 【甲】②【乙】③【丙】①
提示:这种题类似选择中的连贯题,首先明确所填词语或句子的区别,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范围,在原文中找出对应点,得出答案。做题时要找出证据进行判断,决不能凭自己的感性判断。
(二)分析材料作用
2009年《俯而学 仰而思》20.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答案示例:列举赵括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仰而思”就不能获得成功;列举司马迁的例子证明只
有做到“仰而思”才能有所成就。
20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25个字)(2分)
18.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1年《君子之交淡如水》20.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揭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引出作者的观点。
【方法提示】
分析材料的作用:
1.阐明了(论题)的含义、意义、原因等。
2.引出了“------”的中心论点。
3.引出下文对(论点或论题)的分析论证(论述)。
4.用-----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从-----角度证明-----观点,或形象(有
力)证明-----观点。
(三)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2011年《君子之交淡如水》2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3分)
答:
22.答案示例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形式似“淡”,实则志同道合,友
情深厚。鲁迅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
相照。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案示例二:鲁迅和瞿秋白以前未曾谋面,平日相交只是书信往来,两人的交往看似平淡,但当危难
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表现出君子间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所以,这个例子证明
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2012年《微公益》22.请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的话之间的联系。(2
分)
答:22.答案示例一:人人皆可为,关键在于有无此心。
答案示例二: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看你做不做。
2013年《说话三趣》22.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2分)
答:22.答案示例: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
【解析】补写材料和论点之间关系题:根据第②③段中的解说句仿写。
提示:如何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答法:首先要明确论点的各要素间的关系,然后找出论据与论点各要素间的联系,组织语言,完成答案,常用句式:
(1)之所以„„是因为„„(原因分析法)
(2)如果没有„„,也就不会有„„(假没分析法)
三、论证过程
2006年《小议慎独》3.阅读选文⑥—⑨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2007年《创新不言败》22.请你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2.答案: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然后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接着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
2008年《人的资本》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1.答案示例: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接着,列举中外名人的事例来印证这一点。然后进一步阐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代表,而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以此论证了这些人能够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原因。(共3分。共三个要点,“观点”l分,“事例”1分,“分析”l分)
2012年《微公益》21.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其次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字),然后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8字)。
21.答案示例:(首先)明确“微公益”的概念
(其次)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
(然后)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2013年《说话三趣》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答:
答案示例:首先,第①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其次,第②③④段分别举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⑤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提示:这种题是中考的常规考题,考查总结“论据”“论证方法”“所论述的观点”的能力,一般的答题格式为: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用了***论据,***论证方法,论述了****;接着用了***论据,***论证方法,论述了***,„„最后论证了***的观点。
补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2013海淀期末《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2分)
实质:分析引论部分的层次,概括相应内容。理清引出论点过程。
答法:首先根据引论部分的构成理清层次。然后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最后按先后顺序形成表述。
示例:先举出(事例、典故、名言、新闻事件等),②然后阐明了(论题)的含义(重要意义、原因等),③从而引出了“”的中心论点。
第二篇:2012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3
2012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3
1、字音、字形
袅袅(niǎo)祝祷(zhù dǎo)温馨(xīn)休憩(qì)摇曳(yâ)吮吸(shǔn)采撷(xiã)废墟(xū)轮廓(kuî)干皱(zhîu)甲胄(zhîu)远瀛观(yíng)雕镂(lîu)怅然(chàng)嗫嚅(niâ rú)迤逦(yǐ lǐ)绮辉(qǐ)窸窣(xīsū)污垢(gîu)安谧(mì)潸然泪下(shān)凄凄切切(qī)míng(冥)想 困厄(â)â(扼)制 xī(犀)利 贫jí(瘠)宗pú(璞)dài(黛)青 浩hàn(瀚)piē(撇)开 qián(虔)诚 芳草qī(萋)萋
2、词义
沉思冥想:深沉地思索。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比喻生来带来,死不带去,世上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赤条条,光着身子,一丝不挂。
举目无亲:一个亲人也没有。
倦鸟思巢:疲倦的鸟儿愿回巢,常比喻游子思乡。
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木节交错。比喻事物复杂,不易解决。潸然泪下:形容因有所触动而流泪。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怅然凝望:若有所失地凝神观望。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然而充满正气。遮人耳目:遮挡别人的视线,阻隔别人的听力。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顶礼,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3、文学常识(1)《家》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作者周国平,当代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等。(2)《石缝间的生间》作者林希。其诗集《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它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出作者对石缝间的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3)《废墟的召唤》作者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作品有小说《红豆》《三生石》。(4)《更浩瀚的海洋》这篇寓言式的散文选自《纪伯伦全集》,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小说家。
第二单元
1、字音、字形
稍逊风骚(xùn)喇叭声咽(yâ)成吉思汗(hán)红装素裹(guǒ)分外(fân)今朝(zhāo)长篙(gāo)青荇(xìng)榆阴(yú)河畔(pàn)笙箫(shēng)沉淀(diàn)骤然(zhîu)窗棂(líng)绷紧(bēng)岔道(chà)伫立(zhù)绿草茸茸(rïng)qìn(沁)园春 妖ráo(娆)雄关màn(漫)道 原chí(驰)蜡象 笙xiāo(箫)斑lán(斓)漫sù(溯)点zhuì(缀)chě(扯)断 shùn(瞬)息 遗hàn(憾)jiàn(践)踏
2、词义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骄纵宠爱的人。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斑斓:灿烂多彩。
用心
爱心
专心
放歌:放声歌唱,纵情高歌。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茸茸:(草)又短又软又密。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3、文学常识(1)《忆秦娥·娄山关》表现了红军不怕任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沁园春·雪》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作者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有诗集《志摩的诗》,散文集《落叶》等。(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食指。本名郭路生,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著有诗集《相信未来》等。(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一条未走的路》中的“路”象征着人生之路,本诗告诉我们:你所作的选择,会决定你的一生。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第三单元
1、字音、字形
序跋(bá)扉页(fēi)诅骂(zǔ zhîu)累赘(lãi zhuì)爱憎(zēng)魔爪(zhǎo)
堂吉诃德(hē)颇能(pō)秾丽(nïng)啜泣(chuî)长髯(rán)沉甸甸(dàin)阴霾(mái)呵斥(hē)蹩脚(biã)目睹(dǔ)苔衣(tái)阐述(chǎn)颤动(chàn)歧路(qí)相似(sì)筛选(shāi)梵高(fàn)糟粕(pî)埋没(mî)绊脚石(bàn)向隅(yú)结晶(jīng)奠定(diàn)tuǒ(妥)当 zhì(稚)嫩 cuī(摧)残 qiáo cuì(憔悴)静mù(穆)shì(待)从 chān(搀)杂 zāo(糟)粕 chán(婵)娟 咏sîng(诵)fú(辐)射 依lài(赖)líng(绫)罗
2、词义
倾倒:十分佩服或爱慕。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相安无事:平安相处,没有什么冲突发生。向隅:即“向隅而泣”,面向着墙角哭泣。后多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用心
爱心
专心
3、文学常识。(1)《<家>的序和跋》作者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读<堂吉诃德>》是德国诗人海涅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所作的序。这篇文章的译者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3)《永远新生》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4)《科学与艺术》这篇序是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写。
第四单元
1、字音、字形
阴晦(huì)弶(jiàng)脚踝(huái)髀(bì)瑟索(sâ)折本(shã)
惘然(wǎng)恣睢(zìsuī)油渍(zì)胸脯(pú)闷热(mēn)撂下(liào)讷讷(nâ)忸怩(niǔní)憨憨(hān)执拗(niù)尴尬(gān gà)讪讪(shān)磕磕绊绊(kē)鹿砦(zhài)虔诚(qián)瘸腿(quã)唬(hǔ)舷窗(xián)狡黠(xiá)挑衅(tiǎo xìn)钦佩(qīn)潮xùn(汛)â(愕)然 chī(嗤)笑 挠yǎng(痒)rú(濡)湿 piǎo(瞟)一眼 mǐn(抿)着嘴 张háung(皇)mù(募)捐
2、词义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恣睢:放纵,凶暴。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象水晶那样明净。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露出马脚:比喻隐藏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多用作“露马脚”。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文学常识(1)《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写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作者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小男孩》选自小说集《我以为你不在乎》,作者是魏志远,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
用心
爱心
专心
(3)《百合花》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作者茹志鹃,当代女作家。(4)《奥伊达的理想》作者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
第五单元
1、字音、字形
骨骼(gâ)神采奕奕(yì)笨拙(zhuō)惬意(qiâ)滑稽(jī)花苑(yuàn)嫣然(yān)红缯(zēng)紫绡(xiāo)醴酪(lǐlào)绛囊(jiàng)渣滓(zǐ)龟裂(jūn)萌蘖(niâ)吞噬(shì)蛰伏(zhã)石堰(yàn)蠕动(rú)铁锨(xiān)镐头(gǎo)打钎(qiān)侵蚀(qīn shí)韬光养晦(tāo)打工仔(zǎi)笑容可jū(掬)dàn(啖)荔枝 fú(幅)员 吹嘘(xū)遗hái(骸)锤liàn(炼)糟jiàn(践)紧qiào(俏)陡qiào(峭)韬光养huì(晦)商fàn(贩)púfú(匍匐)
2、词义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不了了之:指把没办完的事情或需要解决人的问题,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养晦,隐居待时。
3、文学常识(1)《笑》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现代著名科普作家。(2)《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小品)。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3)《善待家园》节选自《啄木鸟》,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吴岗,是《国土资源报》的记者。(4)《龙永图趣说WTO》作者甘远志,记者。“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G20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汉语拼音是中考语文命题必须关注的一个考点。汉语拼音不仅是一个人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更是一个人识字认字的一项基本技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后同)对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语文教材也相应地作了具体安排。从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对汉语拼音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①能给词语、成语或句子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②能根据词语、成语或句子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③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④能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错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和多音字,试题载体则不限于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词语、句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题型分析:
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语音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或选出所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②填写题:或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在语段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③改错题:改正所列词语中不正确的读音。
解题方略:
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按照课标要求,掌握常用的3500个汉字,尤其是所学教材中的注音字、多音字。典型例题透视:
例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hàn()了整个中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去,一座座美丽的城市顷刻变成废xū()。但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ǔ()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钢铁精神。(2008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
答案:撼 墟 谱
透视:这是一道填写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语段具体语境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的能力。试题材料选自课外。汶川大地震是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抗震救灾,考生对此情境应该很熟悉;撼、墟、谱三个汉字是考生课内所学,又是2008年5月以来各大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字,考生对此自然也是耳熟能详。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试题读一遍,弄清试题要求;其次是要与平时对汶川大地震中的有关事件及报道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填写与拼音相对应的汉字。常见失误分析:
例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攒(zuǎn)动 称(chèn)职愧怍(zuò)随声附和(hè)
B.憎恶(wù)骊(lí)歌 襁(qiáng)褓强聒(guō)不舍
C.倔(jué)强 峰峦(luán)荫(yìn)庇忍俊不禁(jīn)
D.哂(shǔn)笑 荣膺(yīng)干涸(hé)踉踉跄(qiàng)跄(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为C。考核的16个词语均选自考生所学教材,都是教材注释或“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干扰项每项都有一个词语注音有误。A项“攒动”的“攒”正确读音为cuán,有两处错误:一是将声母c错成z,二是声调阳
平错成了上声;B项“襁褓”中的“襁”正确读音为qiǎng,声调上声错成了阳平;D项“哂笑”中的“哂”正确读音为shěn,误将韵母en错成了un。大多数考生错把B项作为正确选项,而把C项看成了干扰项。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将“襁”字的正确读音与变读规则混淆,认为“襁”字的注音是阳平,“荫”读作去声是错的。解误方略是熟记课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字和课后词语中容易读错的字。能力提升练习:
Ⅰ中考试题精编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A.扒窃(pá)取缔(tì)
迥乎不同(jiǒnɡ)
B.嗤笑(chī)呵责(hē)
寻章摘句(zāi)
C.窥伺(cì)迸射(bènɡ)顶礼膜拜(mó)
D.瘠薄(jí)推崇(chónɡ)风雪载途(zài)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琴弦(xuán)锐不可当(dāng)鞠躬尽瘁(cuì)
B.诘责(jié)阔绰(chuò)功亏一篑(kuì)锲而不舍(qì)
C.攒动(cuán)颓唐(tuí)叱咤风云(zhà)相形见绌(chù)
D.慰藉(jiè)鸟瞰(kàn)蓦然回首(mù)广袤无垠(mào)
(2008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3.选出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炫耀 中流底柱 卖弄(lòng)惟妙惟肖(xiào)
B.执拗 未雨绸缪 拮据(jū)鲜为人知(xiǎn)C.凛洌 获益匪浅 奔丧(sāng)苦心孤诣(yì)D.归省 锲而不舍 娴熟(xián)怒不可遏(hè)(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
A.咫尺(zhǐ)炽痛(zhì)抽噎(yì)囊萤映雪(náng)
B.讪笑(xiān)绯红(fēi)造旨(yì)颔首低眉(hàn)
C.禀告(bǐng)璀璨(cuǐ)煞白(shà)迥乎不同(jiǒng)
D.缄默(xián)收敛(jiǎn)祈祷(qí)不言而瑜(yù)
(2008年广东深圳市中考试题)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塑造/追溯 教诲/悔恨 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B.泛滥/门槛 云霄/元宵 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C.绮丽/畸形 粗犷/空旷 随声附和/心平气和
D.取缔/真谛 急躁/燥热鞠躬尽瘁/出类拔萃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6.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大自然是多情的。南归的燕子带来春的柔情,翻滚的麦浪携()来夏的炽烈,飒飒的清风送来秋的爽朗,纷飞的白雪飘来冬的欢畅。于是,草长()莺飞间,鸟啼虫鸣间,山luán()苍松间,我们用心聆听天lài()。
A.xícháng 栾 籁
B.xiézhǎng 峦 籁
C.xícháng 峦 赖
D.xiézhǎng 栾 赖
(2008年云南省中考试题)
7.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注音和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juān()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yù()。
A.qiàn 镌 huī郁 B.qiàn 隽 huī郁
C.jiàn 镌 fěi 郁 D.jiàn 隽 fěi 郁
(200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试题)
8.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美味佳肴(yáo)寻觅(mì)迸(bèng)溅
B.小心翼翼(yì)和煦(xù)心扉(fēi)
C.棱(léng)角分明 蹒(mǎn)跚 堕(zhuì)落
D.骇(hài)人听闻 孕(yùn)育 凛冽(liè)
(2008年福建福州市中考试题)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纤细的游丝拂(fú)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令画家消魂。
B.池沼(zhǎo)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曲直任其自然。
C.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gù)见石更清冽了。
D.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xiá)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wùwù)穷年,沥尽心血。B.北燕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uò)迹。C.我听见有人啜(chuò)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D.愿你撷(xié)取一片绿意,让那盎然的春意永驻心田。
(2008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1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陶
(yě)②
(yùn)育③异
(qǔ)同工 ④闲情逸
(zhì)(2008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
12.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两个划线的“落”字分别注音。
只顾低头采撷落(1)叶的人,脚步就会落(2)在季节的后面。(1)
(2)
(2008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试题)
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地鸡鸣,人类的(chuī)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
(péng)勃,土地丰(rá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
(dǎo):大地,早上好!(2008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试题)
1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用阳光取火的方式成功点rán
①,源于太阳神的奥运圣火寄托着对光明和温暖的向往,níng
②聚着无畏的奋争的力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dàn
③生以来,奥运圣火一次又一次地唤起各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2008年浙江湖州市中考试题)
15.读下面文段括号中的拼音,然后在括号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chāi)使也交卸了,正是(hu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
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sānɡ)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2008年广东梅州市中考试题)
()
16.请将下面诗句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分别写在后边的横线上。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zhuó你的自私心。
(2)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jiè的幻梦。
(1)zhuó
(2)jiè
(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试题)
17.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括号内。
圣火传递,汶川地震,震hàn着世界,也猛烈撞击着青年人的灵魂。中国以国家之大、fú员之广,在发展和jué起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重要的guǎi点。这些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感情、国家尊严或外交关系,使年轻人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身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gé局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摘自《参考消息·汶川,世界和你在一起》2008年5月27日)(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
()
18.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sāng
,饱受mónàn,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éshǒ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19.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yǎn
(1)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辉煌才更令人敬yǎng
(2)、向往和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shè
(3)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diān
(4)。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2008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
20.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满载(zài)而归 排忧解难(nàn)人迹罕(hǎn)至
惟妙惟肖(xiào)中流砥(dǐ)柱 好(hào)事多磨
锲(qì)而不舍 赏(shǎng)心悦目不屈不挠(náo)赤(chì)子之心
改为
改为
(2008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栖息(qī)奢侈(chǐ)惩戒(chéng)谆谆教导(zhēn)
B.瞠目结舌(táng)驰骋(chěng)鞭笞(chī)伺候(cì)
C.璀璨(chuǐ)刹那(chà)哺育(bǔ)迸发(bèng)
D.濒临(bīn)忖度(cǔn)炽热(chì)踱步(duó)
2.找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A.聒噪(guō)豁达(huò)和稀泥(huò)污秽(huì)
B.凄怆(chuàng)差遣(chāi)徜徉(cháng)提防(dī)
C.同仇敌忾(qì)龟裂(jūn)咀嚼(jué)蛊惑(gǔ)
D.皈依(guī)桎梏(gù)粗犷(guǎng)瑰丽(guī)
3.下面划线字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一项是()
A.草菅人命(jiān)青云(yuén)
B.角斗(jué)猖獗(júe)C.缄默(jiān)阔绰(chuò)D.赘言(zhuèi)寂寥(liáo)
4.下列形近字中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聘请/驰骋 无垠/限制 炙烤/针灸 增添/舔嘴
B.狼藉/籍贯 遗憾/撼动 和蔼/暮霭 雕像/凋谢
C.阔绰/悼念 通缉/作揖 暴躁/洗澡 炫耀/眩目
D.骚动/搔痒 笨拙/相形见绌 沙滩/摊开更迭/跌落
5.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静谧()扪()心自问 寂寥()趔趄()
6.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án不知耻()一pù十寒()
断瓦残yuán()shì犊之情()
7.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宁死不屈(níng)蒙头转向(mēng)丢三落四(là)
长吁短叹(yū)潸然泪下(shān)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8.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当我们享受一缕清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大自然(fù)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旭日东升,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cuò)折的勇气……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一起来感谢自然,感谢时光,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吧!
缕()fù()旭()泞()cuò()
9.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yùn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hè()着。(拟题/牟亚鸣)参考答案:
Ⅰ中考试题精编
1.D2.C3.B4.C5.D6.B7.A8.C9.C10.B11.①冶②孕 ③曲 ④致 12.(1)luò(2)là13.炊蓬饶祷 14.①燃②凝 ③诞 15.差 祸 丧 藉 16.(1)濯(2)藉17.撼幅崛拐格 18.沧桑 磨难 携手 19.(1)掩(2)仰(3)涉(4)巅 20.hào改为hǎo qì改为qiè
Ⅱ专项模拟训练
1.D2.C3.C4.B5.mìménliáolièqie6.恬 曝 垣舐 7.níng改为nìngyū改为xū8.lǚ赋 xùnìng挫 9.酝酿màinongwǎnzhuǎn和
第四篇: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本站推荐)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通俗地讲,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二、论点
1、概念: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般都是陈述的语气。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归纳论点的方法: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如《谈读书》、《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论题是文章议论的范围,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三、论据
1、概念: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2、论据的形式及作用: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论证
1、概念: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2、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 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作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五、议论文的结构:
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
第二种分法: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
六、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推理,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七、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问句),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5.对论证材料的概括。
6.对散文式的议论文,语言的隐含性强,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义。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化难为易。
7.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8.某些段落能调换位置a:古今中外b:逻辑、递进、转折、因果 9.用词准确、严谨,逻辑性强。
10.遇到其他的主观题要根据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题的意图。
11.读文章的一般步骤:从问题中知其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做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步骤:篇二:议论文文体知识及相关的答题技巧
议论文文体知识及相关的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证明)、论证(怎样证明)。
议论文即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论点:作者对论题所持有的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包括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内容。
议论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论点
(一)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来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我们能够从标题、开头、结尾、关键句或者自己根据文章内容来自己归纳总结。在找中心论点的时候,要和其分论点进行区分,不能将分论点当成了中心论点来看待。】
(二)找中心论点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常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可按照上面给出的方法进行寻找或归纳)
2、某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考察对分论点的概括)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如:本文的论点是_。3段主要论述了_。【黄浦区一模18】 第○
1○2段以旅行见闻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_。本文第○
三、论据
常见的论据种类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是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有典型意义的故事;
道理论据是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
题型:选择,简答 5段分论点的一项是_。【金山区一模20】 如:下列事实论据中适合论证第○
在一次主题班会中,李明准备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材料,但有一则不合适,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谚语等来证明论点。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常见题型:填空,简答。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_。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_。
3段划线内容采用了_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_。如:第○【松江区一模17】 4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_。第○【闸北区一模17】 5○6段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第○【杨浦区一模19】
五、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六、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七、议论文的语言:
(一)“准确严密”特点品析角度。
1、从限制性词语(状语、定语)的使用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2、利用关联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增强语言 的逻辑性,内在联系密切,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
3、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4、明确代词的指代范围,正确理解代词的指代作用。
(二)“鲜明生动”特点品析角度。
1、从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生动性特点。
2、从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品析。
3、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角度品析语言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三)语言“概括简洁”的角度。
从叙述事实不细致,较笼统,品析语言简练扼要。
题型:简答
3段方括号中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如:第○
八、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注:要能很好地区分不同的结构层次)
常见题型:选择、简单、填空。
两段内容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两段不易颠倒,请说明理由?
3○4两段的顺序不易颠倒,理由是:_。如:选文第○【松江区一模18】
2—○5段属_。全文围绕_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论证结构看,本文第○
九、某个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某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
题型:选择,填空。
马晓灵篇三: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通俗地讲,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二、论点
1、概念: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般都是陈述的语气。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归纳论点的方法: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俭以养德》、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如《谈读书》、《怀疑与学问》、《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论题是文章议论的范围,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
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三、论据
1、概念: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2、论据的形式及作用: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论证
1、概念: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2、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
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作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五、议论文的结构:
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
第二种分法: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
六、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推理,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七、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问句),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第五篇:中考议论文
谈人生的遗憾
刘斯琪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美妙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短暂与唯一,可能是宇宙间最大的遗憾。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尝试,尝试着去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追求。当必然的遗憾终于降临时,能坦然地画上自己生命之歌的休止符。正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把,去照亮自己有限的年华,于是,寻常的生命便有了些许的美丽。
③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不愿再去试图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我却领悟到了生命中非凡的含义,那就是挫折之后的奋起,重创之后的屹立。
④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因为浸润了泪水与哀愁,这美丽便多了几分慑人的魅力。
⑤陆游的爱情悲剧造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如果没有冰海沉船的情节,那么它承载的爱情诗章会如此凄婉动人嘛?也许遗憾才是这最好的归属吧,虽然这遗憾到今天仍令人心痛。
⑥我常常仰望星空,幻想着在天际款款走动,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块石头或一粒尘岩,随着庞大的团队在无限的空间遨游。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因为这份灿烂,哈雷慧星寒冷寂寞的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
⑦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驾驭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痛楚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去纺织出庄严夺目的彩虹,彰显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理智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选自新浪博客《阳光总在风雨后》(原文有改动)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4.请简述第④-⑥段的论证过程。(3分)
15.下面是本文在网络上另一种版本中的两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论据。(2分)
我轻轻地叩问历史,怀着几分敬畏。
书生张继如果没有落第之痛,就吟不出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美妙的诗句;
16.前人有副对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感叹人生遗憾之多。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遗憾。(3分)
参考答案:
12、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或“遗憾也美丽”)(1分)
13、举例论证;列举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遗憾也美丽”的中心论点。(2分)
14、首先提出“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的论点;然后以陆游的爱情悲剧、李煜的亡国之痛使他们完成诗作,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承载了凄婉动人的故事为例证明了观点;最后以哈雷慧星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为例,再次论证了观点。(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示例:苏东坡如果当初没有未能与弟弟团聚的遗憾,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司马迁如果没有经历人生残酷的遭遇,又怎能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例子要结合论点,顺畅表达,2分)
16、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意思对即可,3分)
(二)读书
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 的堆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2005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题)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人为善 ①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②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③在庆功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他,你是否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与人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④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⑤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
⑥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⑦道家的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⑧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⑨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
⑩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
1.文中用奥尔德林以善念化解人们的不平和尴尬的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分论点;在论证“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这个分论点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文中说:“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请为这一观点补出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①—⑦段似乎已经较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但作者还写了⑧、⑨两段。你认为写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相信你对“与人为善”有了新的感受,请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2.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3.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4.此题为开放题。5.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伸头脑清醒和灵活);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6.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1.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一种即可)2.只要补出的事例能证明分论点即可。如:蔺相如用与人为善的做法对待廉颇的不满,感化廉颇负荆请罪,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3.作用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使人明白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使论证更深入、严密。4.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与人为善”谈出感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