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长避短,让电教手段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血液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扬长避短,让电教手段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血液
仙台镇崔王学校谷春浩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能掌握2500——3000个汉字(能写2500字,能认识3000字),能够在计算机上用规范输入法输入汉字,并用电脑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识字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识字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自选商场。”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自主识字,渗透学法。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
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毛”字时,就有孩子说出了:小手不小心被扭弯了;“本”字就说木头的根露出来了。再者,我还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竹子下面长了毛”(笔字)等。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如:“乃”与“奶”、“扬”与“场”、“迟”与“尺”„„还有编儿歌,组词造句等等。对学生说出的识字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三)游戏巩固,说话练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然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课文里的商品名称,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拼音读词语。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单个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借助下,他们很快就准确地读出了词语。于是我又设计了给商品贴商标的游戏:我随机出示相关的商品实物,然后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商品名称,举对了就代表你买到了那个商品,学生就说:我买到了„„。或者有的同学说:“我想买„„。”跟同位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拓展阅读,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识字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一个课文的要求认识的10多字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然后再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让这些补充的资源能有效地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在巩固识字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言,新的文化。这样学生的识字量扩大了,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五)打写表达,实践运用。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识字量,提早阅读进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还可以在自选商场里添加什么物品,让人们购物更方便?”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对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第二篇: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四方面阐述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电教手段在形、色、声、动等方面的优势。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体现电教手段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进行阐述。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以《小白兔搬南瓜》《可爱的小动物》阐明观点。
关键词:电教手段
激发兴趣
再现历史
培养想象力
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易为小学生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就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
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纷纷举手发言,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做了铺垫。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像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他们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一定能写好。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现代教育技术》
第三篇:让电教手段成为古诗教学的新途径
让电教手段成为古诗教学的新途径
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诗是很多幼儿园教学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幼儿来说,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古诗有一定困难。怎样提高古诗教学效果呢?我在古诗教学中,尝试运用电教手段作为古诗教学的新途经,做到形象、直观、易于想象,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意境,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途径
一、展现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也就是指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豁达…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为幼儿提供所学的古诗有关背景材料,从而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例《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写夜间停船枫桥的凄寒、幽静的环境,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如何让幼儿来领会作者所描绘的这凄寒、幽美的秋夜美景,感受到作者那轻柔、飘渺、幽寂寥落的羁旅愁思呢?我在教学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于教学开始时就向幼儿展示了一幅苏州水乡图。图上月色朦胧,诗人半卧于小船上,眺望着远处,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身后的枫桥隐约可见,远处的渔火忽暗忽明,岸边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几声叫声……置身于这样的画面中,再轻声读上几遍诗,幼儿虽然还不能完全领悟其意境,却已经感受到了那一丝淡淡的忧伤,对全诗有了简单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姚凹小学王亚
2010年3月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河南伊川县彭婆中心校范云鹏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VCD、DVD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让抽象的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由接受信息到思维加工,形成心智技能,主动地完成知识点的挖掘学习。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VCD、DVD等电教手段应用的意义,作以简要介绍。
突出具体形象,加深课文理解。文字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学习推理;图像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两者结合,能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协调地发展起来,形成一种能力上的互补。如在进行《题西林壁》一文的教学时,先播放有关庐山风光的VCD,教师再适时提示,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其懂得“对比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调查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事物”。创设意境、营造氛围。中学语文课文中,许多文章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文字符号,只有正确地理解范文中的每一个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才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尤其对教材中的一些抒情性很强的散文,VCD、DVD电教媒体所产生的作用更是妙趣横生。
寻找自热美、表达现实美。电视解说词《从宜宾到重庆》说明了宜宾、泸州、重庆的特点,电视片在介绍地理知识时,插入有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在说明重庆、宜宾的特点时,采用了拟人、抒情等手法,让学生兴味盎然,看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分析人物性格。在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的章节,知道《杨修之死》是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节,体裁是小说。知道本文运用插叙来组织材料,开篇写杨修被斩,把故事推向高潮,然后运用插叙揭示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发生的过程,展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从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过程,得出曹操与杨修二人的性格。调动思维积极性。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出其丰富的想象,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诗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可以通过播放《董存瑞》《大决战》等VCD、DVD革命影片的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感人情节中,再联想“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无坚不摧的气概时,就很自然地领会了“黄河颂”的真正内涵。
学习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选择一些VCD、DVD为模板,可以让学生在立意与选材、线索与顺序、刻画与描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如影视故事片有利于学生的写人记事训练,风光片便于写景抒情,时事片有利于议论说理,科教片便于说明文的训练。这样的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VCD、DVD等电教手段,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益。
第五篇:加强电教手段应用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加强电教手段应用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罗家镇岗下小学 高玉梅
摘要:电教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利用现代电教技术手段,创新小学体育教学,除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现代电教优势外,还应重视开展创新性研究,在优化教学过程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电教 应用 创新 小学体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电教手段应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成为摆在广大小学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难题,也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是一门锻炼性、交际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室外活动为主,电化教学难以开展,技术手段难以应用。因此,必须要将技术手段与教育规律结来进行研究,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一、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发挥现代电教优势。
1、认识小学体育教学规律是电化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小学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作为电化教学的主体,我们只有深入认识小学体育,把握教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将电教手段应用其中,从而发挥现代电教优势,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动作难度、强度不高,在内容上存在较多需要清晰、形象展示的部分,如:体育知识、发展历史、动作图像等等;从教学对象上来说,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难以持久等特点。因此,从对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来看,电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上课的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可以使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拓宽知识面。
2、掌握现代电教技术是开展小学体育电化教学的前提。现代电教技术包罗较多,既有音乐、图像等技术的单独应用,也有包括多种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工作者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等电教技术,自觉更新知识储备,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大力开展电化教学。
3、深化小学体育电教研究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电化教学具有很多优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改变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电教手段的应用,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电教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更加清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体育教学创新研究,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过程。
1、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电教技术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电化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电教手段应用时机,强化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直观性特点,采用图形、图像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更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我们可以选用音乐、摄像、录象、投影、课件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电教手段在应用中关键是要找准其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3、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的知识、动作的重、难点重复演示、示范困难,这些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抽象的,难以解答的问题,这对直观感收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突破,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引入电教技术进入教学过程,就能及时调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电教技术可以变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体育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空中动作的技术环节采用动画或影像的慢放、暂停、重放等教学手段配合语言的讲解示范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看清楚每一个空中分解动作的技术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加强电教手段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把握,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必能创新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张腾飞
2、小学体育电教论文-刍议多媒体教学进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