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蒙《不设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设防(15分)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一一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
(1);⑵;
⑶;⑷;(4分)
2.根据第④⑤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4分)
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3分)
答案:
《不设防》
1.(4分)(1)没有设防的必要:(2)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3)我们没有时间;(4)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各1分)
2.(4分)光明磊落(或大道无术等);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各2分)
3.(4分)参考示例: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组成排比,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大气。(指出3种修辞方法3分,表达效果1分)
4.(3分)两种主张都可以。言之有理2分,语言通顺1分。
参考示例l:我赞同不设防。作者倡导的不设防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求,一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参考示例2:我主张还是要设防。因为社会生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设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篇:《不设防》阅读训练及答案
不设防
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做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奇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4,5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起
不设防的核心:(1)______________(2)_______
_______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点评下面句子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1)没有设防的必要:(2)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3)我们没有时间;
(4)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
2. 光明磊落(或“大道无术”等);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3. 参考示例: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组成排比,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大气。4. 两种主张都可以。
参考示例l:我赞同不设防。作者倡导的不设防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求,一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参考示例2:我主张还是要设防。因为社会生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设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篇: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 > 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感谢 3lian12 的投递 时间:2015-09-19 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22题。雨王蒙 ①我喜欢雨,从小。②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③也有 凄风苦雨 秋风秋雨愁煞人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 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⑦ 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 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⑾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⑿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⒀我们常常说 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 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 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⒁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⒂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⒄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⒅ 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⒆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有删改)19.文中说 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20.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21.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22.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答案: 19.雨对我有情 使用了移情的手法: 我 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 我 而下的; 我 特意坐在船头,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 我对雨有意。整句话表达了 我 对雨的喜爱之情。(4分)20.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 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1分)它们叮叮咚咚 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分)21.第②③段引用的诗句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秋风秋雨愁煞人 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⑦段引用姨妈教我的 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⒀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 雨可以让人刚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2.作者喜欢雨,是因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总能勾起其儿时有趣的回忆;因大雨偷的一日闲暇,和爱人一起观影而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在雹雨中策马狂奔,获得心灵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萨克人的亲切接待,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风雨的洗礼可使人变得更加刚强、快活;人和物被大雨冲洗过后,如图画般美丽。(6分)
上一篇: 下一篇:篇二: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11.小说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12.“那手握他的时候,竟比他的健康高贵的手有力得多.”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6分)13.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14.作品心理叙述较多,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1.用从旁叙述的方式,交待了“他”的身份、忙碌的现状和厌烦的心理,丰满了人物形象;(2分)为下文顺便探望患病的下属而得到真诚的感谢作铺垫.(2分)12.“他”握手礼节性的敷衍行为,“那手”却是出于惊喜和感激,发自内心.(2分)用对比手法,点明了人物的不同身份,(2分),暗示不同人物的心理.(2分)13.厌恶现状却忠于职责,对繁忙心有不满但推掉了叙旧新活动,能够接待女同志,处理麻烦事;(2分)老于世故却不乏良知,能够在方便时看望患绝症的下属,后来良心发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14.有助于刻画“他”的形象特征:地位高贵,经历丰富,厌于事务,尚有良知;有助于小说情节的安排和推进;有助于小说主旨的挖掘和升华.篇三: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内容提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雨??王蒙 ?? ?? ?? ①我喜欢雨,从小。?? ?? ??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 ?? ③也有“凄风苦雨” “秋风秋雨愁煞人”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 ?? ④正因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雨??王蒙 ?? ?? ?? ①我喜欢雨,从小。?? ?? ??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 ?? ③也有“凄风苦雨” “秋风秋雨愁煞人”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 ?? 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 ??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 “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 ?? ?? ?? ?? ??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 ??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 ??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 ?? 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 ??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 ?? ⑾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 ?? ⑿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 ?? ⒀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 ?? ⒁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 ?? ⒂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 ?? 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 ?? ?? ⒄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 ?? ?? ?? ?? ⒅“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 ?? ⒆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 ??(有删改)??19.文中说“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 分)20.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分)21.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分)22.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 分)答案:??19.“雨对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 “我”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我”而下的; “我”特意坐在船头,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我对雨有意”。整句话表达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4 分)??20.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 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1 分)“它们叮叮咚咚„„‘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 分)??21.第②③段引用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⑦段引用姨妈教我的“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⒀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 “雨可以让人刚强。”(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2.作者喜欢雨,是因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总能勾起其儿时有趣的回忆;因大雨偷的一日闲暇,和爱人一起观影而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在雹雨中策马狂奔,获得心灵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萨克人的亲切接待,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风雨的洗礼可使人变得更加刚强、快活;人和物被大雨冲洗过后,如图画般美丽。(6 分)??篇四: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⑾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⑿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⒀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⒁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⒂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⒄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⒅“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⒆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有删改)9.文中说“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10.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4分)
11.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12.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 9.“雨对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我”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我”而下的;“我”特意坐在船头,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我对雨有意”。整句话表达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4分)10.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2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1分)“它们叮叮咚咚„„‘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分)
11.第②③段引用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⑦段引用姨妈教我的“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⒀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雨可以让人刚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作者喜欢雨,是因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总能勾起其儿时有趣的回忆;因大雨偷的一日闲暇,和爱人一起观影而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在雹雨中策马狂奔,获得心灵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萨克人的亲切接待,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风雨的洗礼可使人变得更加刚强、快活;人和物被大雨冲洗过后,如图画般美丽。(6分)【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应先分析句子,看关键词、句子特色、手法等,然后再回归语境,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关键词是“有情”“有意”,句中说“雨”对“我”有情,其实是把“我”的感情转嫁到雨的身上,在文中具体指的是“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自然界的雨好像专门为“我”下的,好似有情;第十五节说“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我”的举动好似是对雨“有意”。理解句子含义的时候,要注意句中蕴含的情感。【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典例拓展】《壶口的黄河》第20题,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此题所给的语句是“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句中的重点是“该”和“中国人的自传”。参考答案:“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解题要点:就句子分析语法,抓关键词,如是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就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分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考场答案例析: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所以每一个炎黄子孙有义务为她写传记;黄河是母亲河,她的传记应由她哺育的炎黄子孙来写,且传记本身也应能体现中国人传记的精神。第一个答案只回答了“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的表层意思,故只能得1分;第二个答案既回答了“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的表层意思,也回答了其深层意思,故能得2分。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本题既考查修辞手法,又考查其作用。题干的提问非常明确。江苏卷常考的修辞包括:、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排比等。拿到句子先辨明对象,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一对象的,再与修辞对号入座。“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这段文字是写“暴雨和雷雨”,是属于景物,句中却说其“欢实”“咋咋呼呼地嬉闹”“说”,把人物的动作、情态放在物的身上,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三个连续的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关联,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该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知识链接】、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描绘类——、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张、引用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1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散文中引用的作用。首先明确“引用”的概念,然后到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再结合“引用”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的时候,要注意引用的内容不同,其具体的作用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第②③段引用的是诗句,应结合诗词的特点分析;第⑦段引用的是谜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第⒀引用的是领袖的话,是为了证明观点。【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本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光列套话,应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答题格式: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引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12.【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喜欢雨”,应先到文中找到描写雨以及与雨相关的活动,从中体会作者喜欢雨的原因。第二段说“,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第九段“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第十段“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第十二段“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第十七段“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典例拓展】一篇优秀的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旨。这一考点主要有三种考查形式:①情感变化类。例如,《一朵午荷》(湖南卷)第19题:“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变化”为标志,要涉及“全文”。②情感比较类。例如,《春风》(福建卷)第14题:“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这就形成比较,标志是“是否矛盾”。③情感认定类。例如,《走进腾格里》第15题:“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针挑土》(大纲全国卷)17题:“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这是针对某一段落或全篇设题。把握文章的情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直接表现:抓文中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间接表现:通过文中对人物的刻画、事件的记叙、场景的描摹、物件的勾勒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第四篇:王蒙经典名言
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人有时候需要等待,有时候需要忍耐,有时候需要为顾全大局而保持沉默,有时候一时看不清楚需要再看一看。
2.首先是要找对找到找定自己的优势。虽非大才,必有可取。相对而言,你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切不可离开自己的条件自己的长处而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生活在别处。
3.任何事情,急于求成都是幼稚的幻想,急于求成的结果一定是不成,对此不应该有任何怀疑。
4.没有一定程度的超脱就没有理智,就没有客观,就没有全面,就没有正视,就没有自我调节,就没有发展和进步。而只有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怨自艾、自苦自闹、自说自话、丑表功、气迷心、瞎激动、乱抒情,讨厌的很。
5.真生命真事业真学问真爱情只能属于无所畏惧的人,具有某种“傻子”气质的人。
6.善于等待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真正有信心有能力有头脑有见解的人。
7.一切决定于时机,时候到了石头里也会孵出小鸟,时候不到火焰里也照样透心冰凉。
8.多好的事情都有过去的时候,多坏的事情也有过去的时候。
9.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的力量仍然有可能战胜不让你好好生活的力量,对于不让你好好生活的邪恶力量来说,你能好好地生活就是针锋相对的回答。
10.不要着急。人生一世,最要紧的恰恰是耐心二字。
11.耐心高于智慧,耐心重于道德,耐心战胜了而且必将继续战胜任何对手。
12.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暴跳如雷,从来不泼污水。
13.该玩就玩玩,该放就放放,该赶就赶赶,该等就等等...永不气急败坏,永不声嘶力竭。
14.一个人总是能够用自己的理想来超越自己的成熟和经验,又总能够用自己的成熟和经验来校正和丰富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最好的状态。既是理想的又是实践的,既是成熟的又是天真的。
15.至味无言,至理无文,至情无歌,至性无心。
16.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阴谋不利,对狭隘不利。
17.遗忘帮助我在一些事情上转过脸去,信念帮助我在另一些事情面前点燃起照明的火把。
第五篇:王蒙与其作品
王蒙与其作品
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王蒙主要创作年表
195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1957年:散文诗《新年》、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另有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夜雨》。1963年:发表散文《春满吐鲁番》。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光明》;报告文学《火之歌》等。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第一届1979一1980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铁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海的梦》。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冬雨》。1981年:发表小说《杂色》、《如歌的行板》、《湖光》;短篇小说《深的湖》、《温暖》、《心的光》、《最后的陶》;散文《浮光掠影记西德》、《别衣阿华》、《旅美花絮》等。出版评论集《当你拿起笔》、小说及评论集《“夜的眼”及其他》和《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同年日本出版中篇小说《蝴蝶》日文版。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短篇小说《惶惑》、《春夜》、《听海》;综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散文集《德美两国纪行》和《相见时难》单行本。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英、法文版。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出版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英文版。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逍遥游》、《鹰谷》;短篇小说《爱弥拉姑娘的爱情》、《边城华彩》;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散文集《橘黄色的梦》。牡丹江民族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朝文版。匈牙利欧洲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说客盈门》匈文版。罗马尼亚书籍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罗文版。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诗作《柏林墙》等4首。出版《王蒙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评论集《王蒙谈创作》和《创作是一种燃烧》。墨西哥学院出版社出版《王蒙短篇小说集》西班牙文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见时难》维吾尔文版。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之一《轮下》、之二《海鸥》、之三《卡普琴诺》之四《画家“沙特”诗话》、之五《温柔》;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失去又找到了月光园的故事》;诗作《诗的幽默》(11首)、《纽约诗章》(3首)等32首。翻译并发表德国俳句专家萨比妮·梭模凯普所作《德语俳句十二首》(英译汉)。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报告文学散文集《访苏心潮》、中篇小说集《王蒙集》。出版《王蒙选集》。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来劲》、《庭院深深》;中篇小说《要字8679号——推理小说新作》、《选择的历程》、《虫影》,并发表一批诗作,累计62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评论集《文学的诱惑》。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德文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日文版。瑞士第三世界对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的眼》德文版。意大利米兰赛维勒书局出版长诗单行本《西藏的遐思》意文版。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嚏千娇》、《球星奇遇记》;短篇小说《没情况儿》、《夏天的肖像》、《十字架上》、《组接》;散文《苏州赋》;杂文《诬告有益论》;综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诗作《访日俳句》(14首)、《阳朔行》(18首)等。出版诗集《旋转的秋千》。台湾远景出版实业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王蒙小说集》俄文版。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我又梦见了你》;评论《何必悲观:对一种文学批评逻辑的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刍议———个笔记式的提纲》;发表《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主要内容;发表诗作《游》、《雨天》、《蓬莱》;散文诗《落叶、树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蘑菇、宝玉与“我”的探求》、《时间是多重的吗?》。新疆少年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相见集》、《雪球集》(均为小说集)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英文版。巴黎人道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法文版。韩国中央日报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朝文版。米兰加尔赞蒂书局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意文版。出版新诗集《旋转的秋千》。
1990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现场直播》、《阿眯的故事》、《话、话、话》、《济南》;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搜捡大观园评说》、《贾宝玉论》、《红楼梦二题》、《天情的体验上——宝黛爱情散论》、《变奏与狂想》;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篇〈锦瑟〉解人难》、《再谈(锦瑟〉》、《雨在义山》、《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翻译并发表了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自我矫治》和《恋歌》;德国东方学家萨比妮·梭模凯的爱情组诗《短歌十二章》(俳句,英译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球星奇遇记》。德国波鸿布洛克迈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工蒙小说集》德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 维吾尔文版。
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室内乐三章》、《小说瘤》;中篇小说《蜘蛛》;微型小说《成语新编》系列;散文《海的颜色》、《无花果》、《宰牛》、《我们大队的同事们》、《我爱喝稀粥》等;杂文《作家书简与友谊》、《话说这碗粥》等;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伟大的混沌》;关于李商隐的文章《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锦瑟〉的野狐裨》。翻译并发表了新西兰作家帕·格丽斯的短篇小说《天地之间》、詹·傅瑞姆的短篇小说《天鹅》、伊恩·夏普的短篇小说《白雪公主》和《天赐马》、弗朗西斯·庞德的短篇小说《简明三联画》和《八角形》、詹尼弗·康普顿的短篇小说《费伯镇》。出版关于《红楼梦》的专著《红楼启示录》、文学评论集《风格散记》、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蒙集》、中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我又梦见了你》。
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这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13篇;综论《漫话文艺效果》、《再说文艺效果》、《题材与作家》、《建设与文艺》、《为了民族的生机》、《钗黛合一新论——兼论文学人物的评析角度》。出版随笔集《欲读书结》、中短篇小说集《坚硬的稀粥》、文艺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东京白帝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日文版。ˉ
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1994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500万字)、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长篇小说《暗杀——3322》。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台湾出版《淡灰色的眼珠》中文繁体字版。纽约出版《坚硬的稀粥及其他》英文版。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踌躇的季节》、短篇小说《玫瑰大师及其他》。发表文章《我心目中的丁玲》。
1996年:出版短篇小说《满涨的靓汤》、《短篇小说之谜》;古典文学论集《双飞翼》、《红楼梦评点本》;散文集《宽容的哲学》。1997年:出版中篇小说《春堤六桥》。发表文章《革命·世俗与精英诉求》。1998年:出版意大利文版小说集《不如酸辣汤及其他》、《坚硬的稀粥》。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论文集《王蒙说》。2000年:出版《王蒙旧体诗集》、《王蒙代表作》(该书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制订并通过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出版散文集《王蒙散文》、中篇小说《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演讲集《王蒙讲稿》、新诗集《雨点集》。发表玄思小说《笑而不答》150则。2002年:出版散文系列《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古典文学论集《心有灵犀》。
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700万字),出版《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出版论文演讲集《接纳大千世界》。2004年:出版《青狐》。发表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等。
王蒙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据中新社报道,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共同主席冰凌28日在著名的“一碟盐”中国饭店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的名义提名王蒙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他披露,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已回信表示接受。这也是该会连续第四提名王蒙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该提名委员会顾问林缉光、董鼎山、唐德刚、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杨皓等出席记者会,向六十余位媒体记者和来宾介绍提名情况。
据悉,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三年前开始筹备提名工作。去年初,提名小组曾作调查,王蒙、巴金以百分之九十多的得票率名列前茅。经过一系列规范有序的工作,提名委员会于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将提名王蒙参加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信件和美国八十多位文化界、各界名人和团体支持这一提名的签名信寄往瑞典,并在纽约正式成立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三月十二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来函接受了对王蒙的提名。
提名王蒙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信件中称:“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文学大奖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性文学大奖。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包括他与生俱来永不停止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还包括他通过作品所洋溢出来的联系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之火。他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思辨力、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加上他惊人的毅力和勤奋,还有宽容大度、善于自我调整的文化性格,共同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冰凌说,现在我们在等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进一步的消息。
提名委员会顾问林缉光、董鼎山也在会上讲话。共同主席之一的王海龙正在北京讲学,他在讲学之余将访问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为明年提名作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