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小学作文:一个对孩子有耐心的人

小学作文:一个对孩子有耐心的人



第一篇:小学作文:一个对孩子有耐心的人

一个对孩子有耐心的人

家庭是每个人快乐的城堡.走进家的港湾,来到快乐城堡,温馨扑面而来,亲情无处不在.

在我5,6岁的时候,常常不爱吃饭,妈妈就耐心地喂我吃.

一天,妈妈炒好了饭菜,对我说:"丹丹,好吃饭了."而我却做在那儿看电视,一动不动.没办法,妈妈只好喂我."来,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喂你吃饭了."妈妈着饭碗,心平气和地说.我走到妈妈膝盖前,妈妈舀了一勺饭,轻轻地吹了吹,顿时,我看见一股热气直扑他*的脸上,但妈妈似乎全然不顾,她慢慢地把饭喂进我嘴里.后来,我"吃饱"了,不管妈妈多少次把饭送到我嘴边,我都把头斜到一边.接着,我开始躲避他*的喂饭,本以为妈妈会就此罢休,可她却紧跟其后地追我,直到身上渗出汗水.此时,妈妈开始生气了,她皱起了眉头,但又耐心地哄我吃饭,她做在椅子上,向前俯着身子,左手端碗,右手用小勺耐心地喂给我吃,还不时地哄骗我,几分钟,十几分钟,可妈妈却好像一点也不觉得累,直到我把一碗饭吃完为止.这时,妈妈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美滋滋的.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心中的冬色,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她的耐心与宽容使我健康成长.

第二篇:对孩子没耐心的严重后果

对孩子没耐心的严重后果

一、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没耐心的你厌烦的表情,烦掉了他的好奇心;

二、当孩子慢腾腾穿衣系鞋时,没耐心的你上前帮代劳,帮掉了他的独立性;

三、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时,没耐心的你忙着自己事,忙出了他的孤独感;

四、当孩子正向你诉说苦恼时,没耐心的你打断了话语,打跑了他的亲和力;

五、当孩子汇报不合格成绩时,没耐心的你来一顿责骂,骂掉了他的自信心;

六、当孩子因怕挨打而说谎时,没耐心的你真给一顿打,打掉了他的诚实观;

七、当孩子要你再讲个故事时,没耐心的你找借口推脱,推掉了他的求知欲。

给尚不识字的幼儿讲故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关。幼儿要求母亲每晚讲故事给他听,有的甚至要求一个故事反复讲。

然而不少母亲要么嫌麻烦不想多讲,要么因忙于家务事又推脱掉一晚,或者不能坚持给孩子天天讲。不就是一个故事吗?等他自己会看书识字了自己看也不晚。

放弃讲故事就是放弃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机会,放弃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她能把讲故事和积累词汇、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将来的阅读习惯联系起来,您恐怕就不会没有耐心了。

倾听是保持良好沟通及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渠道,是呵护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本手段。

然而不少家长总爱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为什么不能专心听、认真听呢?

有的认为孩子的话毕竟是孩子的话,没多大意义,懒得听;有的刚好遇上自己情绪不佳,没心思听;有的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听。

比如,有的孩子好奇心极强,爱对某一问题刨根问底,家长问得不耐烦的时候便将话题打断,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泯灭了孩子的探索心和进取心。又比如孩子在津津乐道于他的足球赛,而家长却这一没爱好,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两代人的距离便拉开了,代沟产生了。家长一方面在埋怨孩子大了,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如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一方面又不愿耐着性子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不愿“迁就”于孩子的爱好。

每当孩子找我说话时,我总是微笑着认真倾听他诉说,听他讲天文地理、科学常识等等,遇上听不懂的也装做听得懂的样子,表现出兴趣盎然,并随声附和;耐心地听他陈述芝麻绿豆之事,并及时引发相关话题和他一起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孩子的说的事也许我们看来是小事,然而对他来说却是大事,值得一说的事。如果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每一个声音,都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还愁父(母)子关系不能改善吗? 《培养孩子成功心态》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需要具有成功的心态,如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挫折保持乐观,遇到机遇牢牢抓住,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朴实而真挚的追求。如何使孩子能够具备这样的心态呢?

第三篇:10种方法培养有耐心的孩子

 辣妈教室:

【10种方法培养有耐心的孩子】1.用眼睛注视孩子,认真倾听。2.尊重有耐心不打断孩子。3.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兴趣。4.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5.增加孩子的安全感。6.各自聊聊趣闻逸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7.在生活中做不抱怨的典范。8.创造机会,陪孩子等待。9.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第四篇:如何使孩子从小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

如何使孩子从小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这让不少的家长操碎了心,不少老师无比的困惑,众多媒体、专家以及各类社会人士对此忧虑万分。为此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

我认为我们的家长、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以下是我对学生上网所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学生开发的,其中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全国第三届电脑制作活动中来自广东南海的卢信是14岁的初二学生。他的作品《越算越快-人类计数的发展》获得了此次比赛初中组电脑动画一等奖。这件作品就是采用游戏过关的新颖表现形式从而脱颖而出的。正如卢信所说:“电脑游戏给了我许多启迪,每次找到过关的窍门后,我就试着从游戏中去研究它的程序设计,再按照原来的程序编出更完美的游戏程序。”

二、小心谨慎网上交友

现在网上聊天交友已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是,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编你”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三、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四、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挟持同学”做违背自己主观愿望的事。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投票评选”,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除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五、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OIC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从成都电子科大制作网络虚拟主持人“江灵儿”的创意得到启示,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OIC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六、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等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总之,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五篇:学会了有耐心心情随笔

三下乡之行早已经结束了,虽然行程很短,但就在这短短的下乡生活中我成长了许多。从行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次下乡活动将带给我许多奇迹、惊喜和考验。从一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不舍,我觉得不但跟自己的付出有关,而且还与我们队的每一位成员息息相关。在这三下乡活动中,感谢队友们的照顾,让我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并且做好每一项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也感谢他们教会了我如何跟人相处,如何跟学生相处,如何跟学生们的家长相处。教会了我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团结的魅力所在。

每一位队员都那么的平易近人。即使在不太好的环境下,比较艰苦的条件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老师,也让自己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听到学生叫一句老师好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也知道自己该向这个目标奋斗。这10天里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了更加有耐心,学会了很对很对,让我真的受益匪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