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Adobe Photoshop软件的打印设置

Adobe Photoshop软件的打印设置



第一篇:Adobe Photoshop软件的打印设置

Adobe Photoshop软件的打印设置

(1)Adobe Photoshop打印设置的界面

Adobe Photoshop打印设置的界面有很多选项,我们把他们一一编号,其中1-9号是最常用也比较简单的,10-16号中的很多选项适合专业用户。

CS3打印设置界面

(2)一般的打印设置

一般的打印设置就是指常用的也比较简单的打印设置。

A、图片的幅面尺寸等于或者小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

所要打印的图片幅面尺寸比较小,比如等于或者小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在打印中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按照图片原始尺寸的打印

按照图片原始尺寸的打印就是不改变图片的大小,图片是多大尺寸就打印出多大尺寸,比如扫描的身份证。

下面来我们介绍一下按照图片原始尺寸打印的设置。

“打印机”打印设置中的“打印机”指的是你准备选用哪台打印机来打印,如果只有一台那就无须选择,如果是多台,就要点下拉菜单,从下拉菜单中的多台打印机内选出你准备使用的打印机型号。

“份数”指需要打印多少份,需要多少就填多少。

“页面设置”指的是打印机驱动中的设置。

“位置”指所打印的图片位于所打印的纸张上哪个位置。

打印设置提供的第一个选项就是“图像居中”,只要选择了它,图像打印出来就会居于纸张的中央。

打印设置提供的第二个选项就是可以设置距离顶部和左面的距离,界面上用了两个字,一个是“顶”,一个是“左”,我们就可以在这两个设置框中填写数字,通过图片的移动确定出图像打印位置。比如我们想把图像打印在左上角,就可以把“顶”右面的数字填写为0,“左”右面的数字也填写为0,就可以让图像打印在左上角。

“显示定界框”选择了“显示定界框”后,图片四周出现了一个矩形的定界框,这样就可以用鼠标来移动图像在纸张上的打印位置,比起前面的“位置”来,设置就显得更简单。

第二种情况是不按照图片原始尺寸的打印

按照图片原始尺寸的打印,无非就是调整图像在纸张上的位置,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按照图片原始尺寸的打印,可分为放大打印和缩小打印。

我们介绍的放大打印和缩小打印的前提都是“图片的幅面尺寸等于或者小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

放大打印指打印后的图片尺寸大于了图片本身的尺寸,比如人的指纹或者一个硬币,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到细节,一般可以采用放大打印的办法。而缩小打印指打印后的图片尺寸小于了图片本身的尺寸。“缩放后的打印尺寸”提供了图片放大打印和缩小打印的设置。

用的最多的就是“缩放以适合介质”,只要选中的话,图片就去适合纸张,尽量能打印最大的图片。

但是有的图片长宽比例并不是与所要使用的纸张的长宽比例一样,这样就造成了要么是长边要么是短边会出现空白,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可以通过图像制作中把长边或者短边裁切一点来适应纸张的长宽比例。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费事,直接通过打印设置中的“缩放”选项中填写缩放比例来达到裁切图片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高度”、“宽度”中的数字填写,达到缩放甚至裁切的目的。

放大打印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裁切掉的是不是重点,如果是不能裁切的重要信息就不要使用“高度”、“宽度”中的数字

填写,直接用“缩放以适合介质”即可。

B、图片的幅面尺寸大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

图片的幅面尺寸大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如果要打印出来,那么就是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缩小打印,因为只有缩小打印才能把原图完整的打印出来;另一种就是打印原图的某一部分,因为原图的幅面尺寸大于打印介质的幅面,也就是说纸张没有那么大,而图片不缩小的话就只能打印原图的某一部分,下面我们来

分别介绍一下:

第一种情况是缩小原图来打印

缩小原图来打印就是原始图片缩小来将就所要打印的纸张,这是日常使用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设置。

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的幅面尺寸大于打印介质的幅面尺寸

从上图我们看到这张拍摄的照片宽137.16厘米,高91.44厘米。假设我们要用R290喷墨打印机把图片打印出来,那么只能把图片缩小才可以打印出全图。

在“缩放后的打印尺寸”中,用户可以有多种选择:

“缩放以适应介质”。选择“缩放以适应介质”后,我们看到这张横向的照片就位于了纵向纸张的中央,图片的左右已经顶满;如果我们把照片下面的纸张方向选为横向,照片就可以充满整个纸张。由于照片的长宽比例与纸张的长宽比例不一样,所以在照片的上下出现了白边。

缩放以适应介质和介质方向调整

“缩放”、“高度”、“宽度”。不管是选“缩放”还是“高度”或者“宽度”,都可以设定图片缩小到什么程度打印。

“缩放”一般用的比较少,因为比例的设定比较难,所以常用“高度”或者“宽度”来设定。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了“高度”,那么“宽度”就会按比例自动跟进,反过来,设置了“宽度” 那么“高度”也会按

比例自动跟进。

如果需要把图片打印来与纸张大小一致而几乎不留白边,就要设置有空白边的尺寸为纸张尺寸,比如下面的图片中,我们使用A4纸张来打印照片,就可以把“高度”设置为21厘米(A4纸张的宽度就是21厘米),这样设置后,原来图片上下的白边就没有了。

设置有空白边的尺寸为纸张尺寸

第二种情况是不缩小原图而只打印原图的一部分

如果不缩小原图那么只能打印原图的一部分,问题是需要打印的那个部分如何去设置呢?

当我们选打印的时候,在“位置”选项中一般会默认 “图像居中”。

把默认的图像居中选项的V去掉

当我们把“图像居中”选框中的“V”去掉就可以看到“顶”和“左”里面出现了数字,改变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到图片位置也在变化。

改变数字就可以看到图片位置也在变化

(3)、打印设置界面右面“色彩管理”的一些设置

A、输出/色彩管理

在这个选项中,照片打印通常就选“色彩管理”; 如果打印矢量数据,比如图像包含矢量图形(如形状和文字),就选“输出”。

选择输出或者色彩管理后的界面

B、文档/校样

在“输出/色彩管理”这个选项下面是“文档/校样” 选项。选择“文档”或者 “校样”以后,下面的一些选项就相应的有所调整,“校样”的设置日常用的很少,所以照片打印在这里就应当选“文档”。

照片打印应当选文档

C、颜色处理

在“颜色处理”菜单中,有多个选项,这些选项是:“打印机管理颜色”、“Photoshop 管理颜色”、“无色彩管理”这样三个选项。

颜色处理菜单

“打印机管理颜色”如果用户没有针对打印机和纸张类型做自定配置文件,那么可以让打印机驱动程序来处理颜色转换。如果选择了“打印机管理颜色”,那么下面“渲染方法”菜单中一般就选“可感知”渲染方法。

“Photoshop 管理颜色”如果有针对特定打印机、墨水和纸张组合的自定颜色配置文件,与让打印机管理颜色相比,让 Photoshop 管理颜色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当选择“Photoshop 管理颜色”后,下面的“打印机配置文件”和“黑场补偿”被激活。“打印机配置文件” 选择所用打印机和纸张类型最匹配的配置文件。如果有与当前打印机相关联的配置文件,则这些配置文件将出现在菜单顶部(默认配置文件被选中)。

“无色彩管理”也就是关闭打印机的色彩管理,以便打印机专心专意按照用户提供的配置文件设置,这在有定制的ICC文件后就要选“无色彩管理”。“无色彩管理” 选了以后,下面的选项全部为灰色,也就是全部都处于屏蔽状态。

D、打印机配置文件

“打印机配置文件”只有在选择了“Photoshop 管理颜色”以后,“打印机配置文件”选项才能被激活。选择“打印机管理颜色”和“无色彩管理”后“打印机配置文件”会处于屏蔽状态。

E、渲染方法

“渲染方法”与 “打印机配置文件”一样,也是只有在选择了“Photoshop 管理颜色”以后,“渲染方法”选项才能被激活。选择“打印机管理颜色”和“无色彩管理”后“渲染方法”会处于屏蔽状态。

“渲染方法”是指定Photoshop 如何将颜色转换为目标色彩空间,“渲染方法”的菜单中有 4个选项,分别是:可感知、饱和度、相对比色、绝对比色。通过这些选项来确定色彩管理系统如何处理两个色彩空间之间的颜色转换,不同的渲染方法使用不同的规则来决定如何调整。

可感知:为在保留颜色之间的视觉关系,使人眼看起来感觉自然,适合存在大量超出色域外颜色的摄影图像。

饱和度:在牺牲颜色准确性的情况下生成逼真的颜色,适合商业图形,因为这个时候明亮饱和的色彩比颜色之间的确切关系更为重要。

相对比色:比较源色彩空间与目标色彩空间的最大高光部分并相应地改变所有颜色。超出色域外的颜色会转换为目标色彩空间内可重现的最相似的颜色,所以会保留图像原始颜色更多。

绝对比色:不改变位于目标色域内的颜色,在色域之外的颜色将被剪切掉,本方法目的是保留颜色间关系的情况下保持颜色的准确性,适合模拟特定设备输出的校样。

F、黑场补偿

“黑场补偿”指通过模拟输出设备的全部动态范围来保留图像中的阴影细节,所以一般都会选择。

(4)打印设置界面右面 “输出”的一些设置

前面介绍了选择“色彩管理”后的一些设置,那么如果选择“输出”后,界面情况又是如何呢?

当我们在选择“打印”以后,在界面右上角点下拉菜单,就可以看到有“输出”和“色彩管理”两个选项。打印矢量数据,比如图像包含矢量图形(如形状和文字)就选“输出”。如果选择了“输出”,则下面的选项就会与选“色彩管理”完全不一样,由于照片打印都选“色彩管理”,所以选择“输出”后的打印设置我们只做一下简

要介绍。

选为输出后的界面

A、校准条

打印11级灰度,即一种按10%的增量从0到100%的浓度过渡效果。使用CMYK分色,将会在每个CMYK印版的左边打印一个校准色条,并在右边打印一个连续颜色色条(只有当纸张比打印图像大时,才会打印校准栏、套准标记、裁切标记和标签)。

B、套准标记

在图像上打印套准标记(包括靶心和星形靶)。这些标记主要用于对齐分色。

C、角裁切标记

在要裁切页面的位置打印裁切标记。可以在角上打印裁切标记。在PostScript打印机上,选择此选项也将打印星形色靶

D、中心打印裁切标记

在要裁切页面的位置打印裁切标记,甚至可以在每个边的中心打印裁切标记。

E、说明

打印在“文件简介”对话框红输入的任何说明文本(最多约300个字符),将始终采用9号Helvetica无格式字体打印说明文本。

F、标签

在图像上方打印文件名,如果打印分色,则将分色名称作为标签的一部分打印。

G、药膜朝下

药膜朝下使文字在药膜朝下(即胶片或像纸上的感光层背对着你)时可读。正常情况下,打印在纸上的图像是药膜朝上打印的,感光层正对着您时文字可读。打印在胶片上的图像通常采用药膜朝下的方式打印。

H、负片

打印整个输出(包括所有蒙版和任何背景色)的反相版本,与“图像”菜单中的“反相”命令不同,“负片”选项将输出(而非屏幕上的图像)转换为负片。尽管正片胶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普遍,但是如果将分色直接打印到胶片,那就可能需要负片。与印刷商核实,确定需要哪一种方式。若要确定药膜的朝向,请在冲洗胶片后于亮光下检查胶片。暗面是药膜,亮面是基面。与印刷商核实,看是要求胶片正片药膜朝上、负片药膜朝上、正片药膜朝下还是负片药膜朝下。

I、背景

背景选择就是要在页面上的图像区域外打印的背景色。例如,对于打印到胶片记录的幻灯片,黑色或彩色背景可能很理想。要使用该选项,请单击“背景”,然后从抬色器中选择一种颜色。这仅是一个打印选项,它不影响图像本身。

J、边界

在图像周围打印一个黑色边框,键入一个数字并选取单位值,指定边框的宽度。

K、出血

在图像内而不是在图像外打印裁切标记。使用此选项可在图形内裁切图像,键入一个数字并选取单位值,指定出血的宽度。

L、网屏

为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每个网屏设置网频和网点形状(仅限于PostScript打印机)。

M、传递

调整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传统上用于补偿将图像传递到胶片时出现的网点补正或网点丢失情况。只有通过PostScript打印机进行打印时,才识别此选项。通常,最好使用“CMYK设置”对话框中的设置来调整网点补正。但是,当针对没有正确校准的输出设备进行补偿时,传递函数十分有用。

N、插值

通过在打印时自动重新取样,从而减少低分辨率的锯齿状外观(仅限PostScript打印机)。但是,重新取样可能降低图像品质的锐化程度。

第二篇:AM软件安装设置简要说明

AM软件安装设置简要说明

软件安装程序的位置和下载:

打开文件服务器:FTP://10.1.9.5,双击打开“软件下载”文件夹,双击打开“网络办公”文件夹,选中“AM.exe”文件图标,在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复制到文件夹”,在“浏览文件夹”窗口中选择“桌面”,鼠标左键点击“确定”。

软件的安装:

在桌面上找到“AM.exe”的文件图标,双击打开。

依次点击“下一步”、“同意”、“下一步”“完成”。

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上的图标“ActiveMessenger”,出现软件登录窗口。

软件登录:

在上面的登录窗口中首先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10.1.9.15 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就可以了。

软件的使用:

自己跟着感觉慢慢摸索吧!

申请软件的用户名和密码:

①首先想好登录的用户名:字母数字均可

②然后想好自己是谁,在那个学科组,那个年部 ③密码不用想,默认为000000 ④编辑以上信息为一个文本文件或excel电子表

(若学科组群体申请,文件中仅包含用户名和本人姓名即可,文件名命名为年部和学科组)⑤给文件用一个好听的名字

⑥以test登录学校FTP,密码同样test ⑦上传编辑好的文件到“申请AM用户”文件夹(文件夹内有参考模板)⑧如果你懒得搞这些操作,或已经操作完成,请拿起内线电话联系3643。⑨找我。

教务处●网控中心 崔云钢 2009-12-1

第三篇:金蝶软件如何设置自动备份

金蝶软件如何设置自动备份

1,进入帐套管理:电脑桌面左下角开始—所有程序—金蝶KIS专业版—工具—帐套管理 打开登陆进去

2,点击备份旁边的小倒三角选择自动备份

备份路径:在自己电脑里面新建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专门存放自动备份的文件

发生于每:是指设置多久软件自动备份一次,推荐填写1 表示软件每1天自动备份一次,后面是备份时间指每天软件自动备份的时间,推荐时间填写每天公司下班时间!因为下班后电脑关机以后软件自动备份没办法执行,自动备份功能必须在电脑开机状态下进行 删除早于此时间的文件: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每天备份文件的数据量日积月累下来数据量可能会过大,但是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包含了以前所有期间的数据!所以软件提供了自动删除以前备份数据的功能以便节省磁盘空间。这里推荐填写7-15天,意思就是说软件自动删除7-15天以前的备份只保留最近7-15天的备份文件 注意:当设置完成以后软件提示

这里一点要点“是”这样也就是重新启动金蝶软件加密服务器

同时在软件的服务器端要检查一下SQL服务里面SQL Server Agent 这个服务是否启动

注:SQL Server Agent服务必须启动

更多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访问:http://www.teniu.cc/col.jsp?id=137

第四篇:用友软件利润表公式设置

用友软件利润表公式设置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对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的会计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说明利润表上反映的净利润的分配去向。利润分配表包括在会计报表中,是利润表的附表。通过利润分配表,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情况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了解利润分配的构成,以及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据。

本月:=C18-C19

累计:=?C20+Select(?D20,年@=年and月@=月+1)

第五篇:CarSim软件设置输入变量汇总

CarSim8.02(扭转刚性)

车辆悬挂装置:I_I

于2010年3月4日产生了VehicleSim

Lisp语言

该文件列出并定义了可从进口354变数

Simulink中或其他外部代码。

IMP_AUX1(-);辅助输入#1

IMP_AUX10(-);辅助输入#10

IMP_AUX11(-);辅助输入#11

IMP_AUX12(-);辅助输入#12

IMP_AUX13(-);辅助输入#13

IMP_AUX14(-);辅助输入#14

IMP_AUX15(-);辅助输入#15

IMP_AUX16(-);辅助输入#16

IMP_AUX17(-);辅助输入#17

IMP_AUX18(-);辅助输入#18

IMP_AUX19(-);辅助输入#19

IMP_AUX2(-);辅助输入#2

IMP_AUX20(-);辅助输入#20

IMP_AUX3(-);辅助输入#3

IMP_AUX4(-);辅助输入#4

IMP_AUX5(-);辅助输入#5

IMP_AUX6(-);辅助输入#6

IMP_AUX7(-);辅助输入#7

IMP_AUX8(-);辅助输入#8

IMP_AUX9(-);辅助输入#9

IMP_AV_D3_F(rpm);前置的分动器输出轴转速

IMP_AV_D3_R(rpm);的分动器后置输出轴转速

IMP_AV_ENG(rpm);发动机转速(发动机外部专用)

IMP_AV_TC(rpm);液力变矩器的速度(外部传输只)

IMP_AV_TRANS数(rpm);变速器输出速度(对外转让的情况下,或

外部差分只)

IMP_BK_BOOST(毫米);制动助力器输入位移

IMP_BK_STAT(-);刹车应用状态

IMP_CAM_CON_L1(度);直接控制车轮的L1外倾角

IMP_CAM_CON_L2(度);直接控制车轮L2外倾角

IMP_CAM_CON_R1(度);直接控制车轮R1外倾角

IMP_CAM_CON_R2(度);直接控制车轮R2外倾角

IMP_CLT_D1_2(-);离合器控制的前差速器(第二离合器)

IMP_CLT_D2_2(-);离合器控制后差速器(第二离合器)

IMP_CLT_D3_2(-);离合器控制的分动器(第二离合器)

IMP_CLUTCH(-);离合器的控制传输

IMP_CLUTCH_D1(-);离合器控制的前差速器

IMP_CLUTCH_D2(-);离合器控制后差速器

IMP_CLUTCH_D3(-);离合器控制的分动器

IMP_CLUTCH_L1(-);在左前轮双离合器的控制

IMP_CLUTCH_L2(-);在左后轮双离合器的控制

IMP_CLUTCH_R1(-);对于右前轮双离合器的控制

IMP_CLUTCH_R2(-);在右后轮双离合器的控制

IMP_DCAM_CON_L1(度/秒);直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导数L1

IMP_DCAM_CON_L2(度/秒);直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导数L2

IMP_DCAM_CON_R1(度/秒);直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导数R1

IMP_DCAM_CON_R2(度/秒);直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导数R

2轮

IMP_DSTEER_CON_L1(度/秒);转向齿轮控制L1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CON_L2(度/秒);转向齿轮控制的L2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CON_R1(度/秒);转向齿轮控制,R1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CON_R2(度/秒);转向齿轮控制R2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L1(度/秒);直接控制车轮的转向齿轮的导数

L1

IMP_DSTEER_L2(度/秒);直接控制车轮的转向的导数

L2

IMP_DSTEER_R1(度/秒);直接控制车轮的转向的导数

R1

IMP_DSTEER_R2(度/秒);直接控制车轮的转向的导数

R2

IMP_DSTEER_RACK_CON_L1(毫米/秒);转向齿条控制L1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RACK_CON_L2(毫米/秒);转向齿条控制L2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RACK_CON_R1(毫米/秒);转向齿条控制R1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RACK_CON_R2(毫米/秒);转向齿条控制R2的导数

轮(输入到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IMP_DSTEER_SW(度/秒);方向盘角速度

IMP_DVBK_L1(3

/秒);

L1卡尺流量

IMP_DVBK_L2(3

/秒);L2卡尺流量

IMP_DVBK_R1(3

/秒);

R1卡钳流量

IMP_DVBK_R2(3

/秒);

R2卡尺流量

IMP_DXEXT_1(1/

S);外部状态Xext_1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10(1/

S);外部状态Xext_10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2(1/

S);外部状态Xext_2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3(1/

S);外部状态Xext_3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4(1/

S);外部状态Xext_4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5(1/

S);外部状态Xext_5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6(1/

S);外部状态Xext_6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7(1/

S);外部状态Xext_7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8(1/

S);外部状态Xext_8的时间导数

IMP_DXEXT_9(1/

S);外部状态Xext_9的时间导数

IMP_DZDX_L1(-);地面的轮胎L1

X方向的斜坡

IMP_DZDX_L2(-);地面的轮胎L2

X方向的斜坡

IMP_DZDX_R1(-);地面的轮胎,R1

X方向的斜坡

IMP_DZDX_R2(-);地面的轮胎R2的X方向的斜坡

IMP_DZDY_L1(-);地面的轮胎L1

Y方向的斜率

IMP_DZDY_L2(-);地面的轮胎L2

Y方向的斜率

IMP_DZDY_R1(-);地面的轮胎,R1

Y方向的斜率

IMP_DZDY_R2(-);地面的轮胎R2的Y方向的斜率

IMP_FBK_BSTIN(N);制动助力器的输入力

IMP_FBK_PDL(N);制动踏板力

IMP_FD_L1(N);阻尼力,L侧,轴1

IMP_FD_L2(N);阻尼力,L侧,轴2

IMP_FD_R1(N);阻尼力,R侧,轴1

IMP_FD_R2(N);阻尼力,R侧,轴2

IMP_FS_L1(N);弹簧力,L侧,轴1

IMP_FS_L2(N);弹簧力,L侧,轴2

IMP_FS_R1(N);弹簧力,R侧,轴1

IMP_FS_R2(N);弹簧力,R侧,轴2

IMP_FUEL_RT(-);燃油率

IMP_FX0_L1(N);纵向力在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IMP_FX0_L2(N);纵向力在车轮中心L2,从轮胎(S)

IMP_FX0_R1(N);纵向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1轮胎(S)

IMP_FX0_R2(N);纵向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2的轮胎(S)

IMP_FXGEXT_1(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10(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2(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3(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4(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5(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6(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7(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8(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EXT_9(N);用户自定义[NX]力参考。

PT。

IMP_FXGL1(N);在L1悬架用户定义的X部队

IMP_FXGL2(N);在L2悬架用户定义的X部队

IMP_FXGR1(N);在R1悬架用户定义的X部队

IMP_FXGR2(N);在R2的悬架用户自定义X部队

IMP_FX_AERO(N);的空气动力汽车的X分量

112

IMP_FX_EXT_1(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3

IMP_FX_EXT_10(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4

IMP_FX_EXT_2(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5

IMP_FX_EXT_3(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6

IMP_FX_EXT_4(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7

IMP_FX_EXT_5(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8

IMP_FX_EXT_6(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19

IMP_FX_EXT_7(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20

IMP_FX_EXT_8(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21

IMP_FX_EXT_9(N);用户自定义[SX]力参考。

PT。

122

IMP_FX_L1(N);纵向力轮胎L1

123

IMP_FX_L2(N);纵向力轮胎L2

124

IMP_FX_R1(N);纵向力的轮胎,R1

125

IMP_FX_R2(N);纵向力轮胎R2

126

IMP_FY0_L1(N);侧向力在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127

IMP_FY0_L2(N);侧向力在车轮中心L2,从轮胎(S)

128

IMP_FY0_R1(N);侧向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1轮胎(S)

129

IMP_FY0_R2(N);侧向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2的轮胎(S)

130

IMP_FYGEXT_1(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1

IMP_FYGEXT_10(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2

IMP_FYGEXT_2(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3

IMP_FYGEXT_3(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4

IMP_FYGEXT_4(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5

IMP_FYGEXT_5(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6

IMP_FYGEXT_6(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7

IMP_FYGEXT_7(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8

IMP_FYGEXT_8(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39

IMP_FYGEXT_9(N);用户自定义[纽约]力参考。

PT。

140

IMP_FYGL1(N);在L1悬架用户定义的ÿ力

141

IMP_FYGL2(N);在L2悬架用户定义的ÿ力

142

IMP_FYGR1(N);在R1悬架用户定义的ÿ力

143

IMP_FYGR2(N);在R2的悬架用户自定义ÿ力

144

IMP_FY_AERO(N);空气动力汽车Y分量

145

IMP_FY_EXT_1(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46

IMP_FY_EXT_10(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47

IMP_FY_EXT_2(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48

IMP_FY_EXT_3(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49

IMP_FY_EXT_4(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0

IMP_FY_EXT_5(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1

IMP_FY_EXT_6(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2

IMP_FY_EXT_7(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3

IMP_FY_EXT_8(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4

IMP_FY_EXT_9(N);用户自定义[SY]力参考。

PT。

155

IMP_FY_L1(N);侧向力轮胎L1

156

IMP_FY_L2(N);侧向力轮胎L2

157

IMP_FY_R1(N);侧向力轮胎R1

158

IMP_FY_R2(N);侧向力轮胎R2

159

IMP_FZ0_L1(N);垂直力在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160

IMP_FZ0_L2(N);垂直力在车轮中心L2,从轮胎(S)

161

IMP_FZ0_R1(N);垂直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1轮胎(S)

162

IMP_FZ0_R2(N);垂直力在车轮中心的距离R2的轮胎(S)

163

IMP_FZGEXT_1(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4

IMP_FZGEXT_10(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5

IMP_FZGEXT_2(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6

IMP_FZGEXT_3(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7

IMP_FZGEXT_4(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8

IMP_FZGEXT_5(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69

IMP_FZGEXT_6(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70

IMP_FZGEXT_7(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71

IMP_FZGEXT_8(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72

IMP_FZGEXT_9(N);用户自定义[NZ]力参考。

PT。

173

IMP_FZGL1(N);在L1悬架用户自定义Ž力

174

IMP_FZGL2(N);在L2悬架用户自定义Ž力

175

IMP_FZGR1(N);在R1悬架用户自定义Ž力

176

IMP_FZGR2(N);在R2的悬架用户自定义Ž力

177

IMP_FZ_AERO(N);空气动力汽车Z分量

178

IMP_FZ_EXT_1(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79

IMP_FZ_EXT_10(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0

IMP_FZ_EXT_2(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1

IMP_FZ_EXT_3(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2

IMP_FZ_EXT_4(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3

IMP_FZ_EXT_5(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4

IMP_FZ_EXT_6(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5

IMP_FZ_EXT_7(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6

IMP_FZ_EXT_8(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7

IMP_FZ_EXT_9(N);用户自定义[SZ]力参考。

PT。

188

IMP_FZ_L1(N);垂直力轮胎L1

189

IMP_FZ_L2(N);垂直力轮胎L2

190

IMP_FZ_R1(N);垂直力轮胎R1

191

IMP_FZ_R2(N);垂直力轮胎R2

192

IMP_F_BOOST_1(N);转向齿条助推力

193

IMP_F_BOOST_2(N);转向齿条助推力

194

IMP_F_JNC_STOP_L1(N);

L1悬架振动停止力

195

IMP_F_JNC_STOP_L2(N);L2悬架振动停止力

196

IMP_F_JNC_STOP_R1(N);

R1悬架振动停止力

197

IMP_F_JNC_STOP_R2(N);

R2悬架振动停止力

198

IMP_F_REB_STOP_L1(N);

L1悬架停止反弹​​力

199

IMP_F_REB_STOP_L2(N);L2悬架反弹停止的力量

200

IMP_F_REB_STOP_R1(N);

R1悬架停止反弹​​力

201

IMP_F_REB_STOP_R2(N);

R2悬架反弹停止武力

202

IMP_GEAR_STATUS(-);当前档位状态时分。动力总成选中。

203

IMP_GEAR_TRANS(-);传动齿轮

204

IMP_IENG(KG-M2);发动机曲轴和扭矩的联合旋转惯性

转换器的输入轴

205

IMP_INERTIA_TR(KG-M2);在输出轴传动惯量(不

包括液力变矩器)

206

IMP_INV_CAP_TC(Kinv);扭矩转换器的逆容量

207

IMP_LX_SEN_1(米);以驾驶员预瞄点#1领先距离

208

IMP_LX_SEN_2(米);以驾驶员预瞄点#2领先距离

209

IMP_LX_SEN_3(米);以驾驶员预瞄点#3领先距离

210

IMP_LX_SEN_4(米);以驾驶员预瞄点#4领先距离

211

IMP_LX_SEN_5(米);以驾驶员预瞄点#5领先距离

212

IMP_MENGINE(N-M);发动机扭矩施加于曲轴的活塞

213

IMP_MENG_REACT(N-M);从扭矩的输入轴的反作用扭矩

转换到发动机。

214

IMP_MODE_TRANS(-);传动方式:-1

>反向,0

>中性,1

手动档位选择,2

>自动模式的限制(最大齿轮

可用)

215

IMP_MUX_L1(-);轮胎L1接地纵向摩擦力

216

IMP_MUX_L2(-);轮胎L2地面纵向摩擦

217

IMP_MUX_R1(-);轮胎R1地面纵向摩擦

218

IMP_MUX_R2(-);轮胎R2的地面纵向摩擦

219

IMP_MUY_L1(-);轮胎L1接地侧摩阻力

220

IMP_MUY_L2(-);轮胎L2地侧摩阻力

221

IMP_MUY_R1(-);轮胎R1接地侧摩阻力

222

IMP_MUY_R2(-);轮胎R2接地侧摩阻力

223

IMP_MX0_L1(N-M);侧倾力矩在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224

IMP_MX0_L2(N-M);侧倾力矩在车轮中心L2,从轮胎(S)

225

IMP_MX0_R1(N-M);侧倾力矩在车轮中心,R1从轮胎(S)

226

IMP_MX0_R2(N-M);侧倾力矩在车轮中心R2从轮胎(S)

227

IMP_MXGEXT(N-M);用户自定义[NX]上簧载质量矩

228

IMP_MXGL1(N);用户定义的点¯x瞬间L1悬架

229

IMP_MXGL2(N);用户定义的点¯x瞬间L2悬架

230

IMP_MXGR1(N);用户定义的点¯x瞬间,R1悬架

231

IMP_MXGR2(N);用户定义的点¯x瞬间R2的悬架

232

IMP_MX_A1(N-M);轴1的辅助侧倾力矩

233

IMP_MX_A2(N-M);轴2的辅助侧倾力矩

234

IMP_MX_AERO(N-M);车辆空气动力力矩的X组成部分

235

IMP_MX_EXT(N-M);在簧载质量用户定义[SX]瞬间

236

IMP_MX_L1(N-M);侧倾力矩轮胎L1

237

IMP_MX_L2(N-M);侧倾力矩轮胎L2

238

IMP_MX_R1(N-M);侧倾力矩轮胎R1

239

IMP_MX_R2(N-M);侧倾力矩轮胎R2

240

IMP_MY0_L1(N-M);自旋力矩在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241

IMP_MY0_L2(N-M);自旋力矩在车轮中心的L2从轮胎(S)

242

IMP_MY0_R1(N-M);自旋力矩在车轮中心,R1从轮胎(S)

243

IMP_MY0_R2(N-M);自旋力矩在车轮中心R2从轮胎(S)

244

IMP_MYBK_L1(N-M);

L1制动力矩

245

IMP_MYBK_L2(N-M);L2制动力矩

246

IMP_MYBK_R1(N-M);

R1制动力矩

247

IMP_MYBK_R2(N-M);

R2的制动力矩

248

IMP_MYGEXT(N-M);在簧载质量用户定义[纽约]瞬间

249

IMP_MYGL1(N);用户定义的ÿ瞬间L1悬架

250

IMP_MYGL2(N);用户定义的ÿ瞬间L2悬架

251

IMP_MYGR1(N);用户定义的ÿ瞬间,R1悬架

252

IMP_MYGR2(N);用户定义的ÿ瞬间R2的悬架

253

IMP_MYSM_L1(N-M);

L1转。瞬间施加到车轮的悬挂质量

254

IMP_MYSM_L2(N-M);L2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的悬挂质量

255

IMP_MYSM_R1(N-M);

R1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的悬挂质量

256

IMP_MYSM_R2(N-M);

R2的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的悬挂质量

257

IMP_MYUSM_L1(N-M);

L1转。瞬间施加到车轮从簧下质量

258

IMP_MYUSM_L2(N-M);L2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从簧下质量

259

IMP_MYUSM_R1(N-M);

R1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从簧下质量

260

IMP_MYUSM_R2(N-M);

R2的分机。瞬间施加到车轮从簧下质量

261

IMP_MY_AERO(N-M);气动力矩车辆Y分量

262

IMP_MY_EXT(N-M);在簧载质量用户自定义[SY]瞬间

263

IMP_MY_L1(N-M);滚动阻力矩轮胎L1

264

IMP_MY_L2(N-M);滚动阻力矩轮胎L2

265

IMP_MY_OUT_D1_L(N-M);前差速器的左输出轴扭矩

266

IMP_MY_OUT_D1_R(N-M);前差速器的右输出轴扭矩

267

IMP_MY_OUT_D2_L(N-M);后差速器的左输出轴扭矩

268

IMP_MY_OUT_D2_R(N-M);后差速器的右输出轴扭矩

269

IMP_MY_R1(N-M);滚动阻力矩轮胎R1

270

IMP_MY_R2(N-M);滚动阻力矩轮胎R2

271

IMP_MZ0_L1(N-M);横摆力矩的车轮中心的L1从轮胎(S)

272

IMP_MZ0_L2(N-M);横摆力矩的车轮中心L2,从轮胎(S)

273

IMP_MZ0_R1(N-M);横摆力矩的车轮中心,R1从轮胎(S)

274

IMP_MZ0_R2(N-M);横摆力矩的车轮中心R2从轮胎(S)

275

IMP_MZGEXT(N-M);用户自定义[NZ]在簧载质量矩

276

IMP_MZGL1(N);用户自定义ž瞬间L1悬架

277

IMP_MZGL2(N);用户自定义ž瞬间L2悬架

278

IMP_MZGR1(N);用户自定义ž瞬间,R1悬架

279

IMP_MZGR2(N);用户自定义ž瞬间R2的悬架

280

IMP_MZ_AERO(N-M);气动力矩车辆Z分量

281

IMP_MZ_EXT(N-M);在簧载质量用户定义[SZ]瞬间

282

IMP_MZ_L1(N-M);调整轮胎L1的时刻

283

IMP_MZ_L2(N-M);调整轮胎L2的时刻

284

IMP_MZ_R1(N-M);调整轮胎R1的时刻

285

IMP_MZ_R2(N-M);调整轮胎R2的时刻

286

IMP_M_BOOST_1(N-M);转向齿轮助力矩

287

IMP_M_BOOST_2(N-M);转向齿轮助力矩

288

IMP_M_DIFF_D1(N-M);前差速器的扭矩差

289

IMP_M_DIFF_D2(N-M);后差速器的扭矩差

290

IMP_M_DIFF_D3(N-M);的分动器扭矩差

291

IMP_M_KP_L1(N-M);在簧载质量的中主销扭矩反应

292

IMP_M_KP_L2(N-M);在簧载质量的中主销扭矩反应

293

IMP_M_KP_R1(N-M);在簧载质量的中主销扭矩反应

294

IMP_M_KP_R2(N-M);在簧载质量的中主销扭矩反应

295

IMP_M_LOCKUP_CLUTCH_CAP(N-M);转矩的最大转矩容量

变矩器锁止离合器

296

IMP_M_OUT_D3_F(N-M);的分动器前置输出轴扭矩

297

IMP_M_OUT_D3_R(N-M);的分动器后置输出轴扭矩

298

IMP_M_OUT_TC(N-M);扭矩转换器的输出轴扭矩

299

IMP_M_OUT_TR(N-M);变速器输出轴扭矩

300

IMP_PBK_L1(兆帕);

L1制动轮缸(室)的压力

301

IMP_PBK_L2(兆帕);L2制动轮缸(室)的压力

302

IMP_PBK_R1(兆帕);

R1制动轮缸(室)的压力

303

IMP_PBK_R2(兆帕);

R2的制动轮缸(室)的压力

304

IMP_PCON_BK(兆帕);制动主缸压力

305

IMP_PDEL_L1(兆帕);比例阀后的L1制动器的输送压力。

只有B型

306

IMP_PDEL_L2(兆帕);比例阀后L2制动器的输送压力。

只有B型

307

IMP_PDEL_R1(兆帕);比例阀后,R1制动器的输送压力。

只有B型

308

IMP_PDEL_R2(兆帕);比例阀后R2制动器的输送压力。

只有B型

309

IMP_PLIN_L1(兆帕);

L1制动管路压力比例。只有A型

310

IMP_PLIN_L2(兆帕);L2制动管路压力比例。只有A型

311

IMP_PLIN_R1(兆帕);

R1制动管路压力比例。只有A型

312

IMP_PLIN_R2(兆帕);

R2的制动管路压力比例。只有A型

313

IMP_PWR_EXT_ENGING_AV功率(kW);发动机外部的可用功率,所需的闭环速度控制

314

IMP_RM_TC(-);扭矩比:液力变矩器输出/输入

315

IMP_ROT_D3_F(转);的分动器前置输出轴转速

316

IMP_ROT_D3_R(转);的分动器后置输出轴转动

317

IMP_ROT_ENG(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外部专用)

318

IMP_ROT_TC(转);液力变矩器的旋转(外部传输只)

319

IMP_ROT_TRANS(转);变速器输出转速(对外转让情况

或外部差分只)

320

IMP_RTEMP_L1(C);

L1制动转子温度

321

IMP_RTEMP_L2(C);L2制动转子温度

322

IMP_RTEMP_R1(C);

R1制动转子温度

323

IMP_RTEMP_R2(C);

R2的制动转子温度

324

IMP_R_EFF_D1(-);前差速器的效率

325

IMP_R_EFF_D2(-);后差速器的效率

326

IMP_R_EFF_D3(-);传输效率的情况下,327

IMP_R_EFF_TR(-);传输效率

328

IMP_R_GEAR_D1(-);前差速器的齿轮比

329

IMP_R_GEAR_D2(-);后差速器的齿轮比

330

IMP_R_GEAR_D3(-);的分动器齿轮比

331

IMP_R_GEAR_TR(-);变速器齿轮比

332

IMP_R_REAR_BIAS_D3(-);分数:在后分动器扭矩

驱动轴

333

IMP_SPEED(公里/小时);进口的目标速度为速度控制器

334

IMP_STEER_CON_L1(度);L1轮转向齿轮控制(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35

IMP_STEER_CON_L2(度);转向齿轮控制L2轮(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36

IMP_STEER_CON_R1(度);转向齿轮控制,R1轮(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37

IMP_STEER_CON_R2(度);转向齿轮控制R2轮(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38

IMP_STEER_L1(度);直接控制L1车轮的转向

339

IMP_STEER_L2(度);直接控制车轮转向L2的340

IMP_STEER_R1(度);直接控制车轮转向,R1的341

IMP_STEER_R2(度);直接控制车轮转向R2的342

IMP_STEER_RACK_CON_L1(毫米);对于L1车轮转向齿条控制(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43

IMP_STEER_RACK_CON_L2(毫米);对于L2车轮转向齿条控制(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44

IMP_STEER_RACK_CON_R1(毫米);为R1车轮转向齿条控制(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45

IMP_STEER_RACK_CON_R2(毫米);

R2的车轮转向齿条控制(输入

非线性转向运动学表)

346

IMP_STEER_SW(度);方向盘角度

347

IMP_STEER_T_IN(N-M);转向输入扭矩

348

IMP_THROTTLE_ENGINE(-);开环控制油门

349

IMP_WIND_HEADING(度);标题相对于地面风(偏航)角度:

当车辆的偏航为零,则0度

>顺风,90度

>右,180度

>逆风

350

IMP_WIND_SPEED(公里/小时);风速相对于地

351

IMP_ZGND_L1(米);

Z坐标的地面轮胎L1

352

IMP_ZGND_L2(米);

Z坐标的地面轮胎的L2

353

IMP_ZGND_R1(米);

Z坐标的地面轮胎R1

354

IMP_ZGND_R2(米);

Z坐标的地面轮胎R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