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有效转化问题学1
浅谈如何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南岭中心小学 钟乃英
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温床和摇篮,是教师工作的乐土。要为学生建设这样一个好的优秀的集体,我觉得转化问题学生是关键。从四个方面浅谈对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些相应对策。
所谓“问题学生”意指习惯不良或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当前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当为我们的教育之重,但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地转化呢?
一、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树立良好班风
问题学生在整个班集体中常常会制造出一些不和谐的事件而在班上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学生身边的一些同学会慢慢模仿,最终在班级形成不良风气并蔓延,最终致使班风败坏一发不可收拾。我班上有一个被全班被称之为“班吵”的学生,因为受原学校的校风以及班风的影响,导致这个小孩子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上的极大不足,其主要表现:在课间喜欢追逐打跳,上课根本坐不住常常骚扰周边同学特别,极大影响了一个班集体的建设。为了不让这种现象在班级蔓延,我首先私下找到这名“班吵”进行私下教育,并在课间有意无意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班吵”行为对班级和他人的影响,一来是想给其他同学有机会发发牢骚,二来可以在班级的小集体中表明我极度谴责这样行为的态度。然后,我会寻找时机将这种不良现象在班级里面进行大讨论(当然为了顾及问题学生的面子,在班上讨论时只对事不对人),通过其他同学只有发表言论的方式来指责不良行为和现象,达到约束以及杜绝其他同学模仿的目的。
经过长期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中一些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渐渐减少。因此我认为正确的班级舆论对于问题学生的自我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让班级舆论制约不规范的行为,有时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为有效。
二、把一日常规作为转化问题学生的主要阵地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这么一句话“小错不断,大错必犯”,当时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当现在自己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一个人如果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不注意老是犯错,时间长久了必然会放松警惕、错误越犯越大最终铸成大错。为了防止问题学生问题的扩大化,我坚持不懈,把一日常规中一些细小的工作当做我转化问题学生的主要工作来抓。
在班级中特别是刚刚组建的班级中,因为学生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班级里面常常出现一些看似细小但却是违反一日常规的行为。如:作业不做完、作业不带、不佩戴红领巾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并不会因此恼羞成怒训斥学生,而是先找到学生与其交谈找出违反纪律的真实原因,然后就学生所犯的错误给他机会去弥补,作业不做完的在当天抽其休息时间补上;作业不带的或不佩戴红领巾的让其想办法通知家长找时间送。总之,在一日常规的管理当中我灌输孩子的其实就是一种思想——自己的事没做到的或者没做好的,即使重复多次也要把它做到或者做好。
三、尊重学生,建立感情基础,科学帮教
问题学生很多有感情有缺失,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爱、得到温暖,而他们所得到的却往往是冷漠、鄙视、甚至敌视的目光和行为表达方式,他们感觉到亲人、老师和同学们离自己越来越远,从而自己也就越来越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是尊重他们和建立感情基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也是许多优秀班主任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否则,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只能是空谈,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转化。
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就是要注意创设科学帮教方法,特别是与问题学生沟通时尽可能营造一种融洽的环境,消除他们的疑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敌对情绪。
一是找问题学生谈话,尽量避开公众场合,尤其避开同班同学及家长等。这样的秘密谈话,可以消除他们顾忌,便于双方畅所欲言。二是当众表扬过后及时单独、有限度地指出一些缺点错误,他们一般当面能够接受。三是与问题学生谈话,要摸准病根,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如果“新账老账一块算”,往往引起学生的厌烦,会使他们认为这么多问题无法一一解决,而导致一笔帐算也不掉。四是要创设平等、民主、交互式的谈话氛围,给他们有充裕的思考时间,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进行申辩,让他们“自圆其说”。我对问题学生的小问题一般不批评,而是要求他就事论事地把事情说明白。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教育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为班主任工作大大减少了阻力,并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要让家长和学生看到希望 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受各种因素影响,是一个比较让问题学生家长和学生害怕或羞涩的问题,他们常常会感到愧疚或不安。如若此时我们一味采用问责式的教育方法势必会导致学生加深对班主任的敌对情绪以及加重家长对学生的不满心情,这样的沟通不但达不到教育的和转化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与班主任和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不便于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而使问题学生问题的恶化。
在班主任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首先聊一聊孩子近期表现值得肯定的一些具体事件缓解问题学生家长愧疚感,然后班主任肯定孩子是具有潜力的是能学好的以此增强家长对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和决心,最后针对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帮助家长进行形成分析形成原因,并帮助家长找到教育方法。以这样的三部曲与家长沟通,家长不在反感与班主任沟通,对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争取到了家长这么一个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很大作用的力量。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说教、沟通、关爱和激励等等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引导和督促他们的行为,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督促他们的行为,因为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最大的难点就是“反复无常”。所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只有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转化。
第二篇:浅谈有效的后进生转化
浅谈有效的后进生转化方式
-------小组合作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后进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好这些后进生尤为重要。
然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用什么方法最有效呢?小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就是把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他更有利于转化后进生。小组合作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后进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能力。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习程度、性别比例、兴趣爱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一般取前后座四人为一组,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和同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与他人共同参与活动的品质,这对于后进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中提高交往能力,促进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我设置了小组合作学习,我布置下任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看哪个小组里的方法最多,问题一出,小组里人人参与,个个踊跃。原打算用四种方法证明,结果同学们想到了八种方法,并且下课了,同学们还想继续展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调动了中上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拉了后进生一把,更重要的是使这部分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后进生的表达能力。
后进生因为平时没有学习自觉性,读书少,无论是朗读能力还是口头回答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后,也最怕举手发言。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面对的不是老师和全班同学,而是自己熟悉的几个人,所以胆子也大了。我发现每组里的后进学生已一改平时的只做听众的习惯,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他们的发言的内容有些还不是非常正确,但他们那种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却很可取。从他们自身来说,能跟平时不在一个档次的优等生平起平坐,共同探讨和争论问题,就已经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为了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注意题目的梯度,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时我还故意在课间把课上将要讨论的问题透露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这样一来,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为了调动后进生发言的积极性,我还加大了后进生班内展示的加分力度。
三、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后进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对于后进生,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最有效的办法是为每个后进生找个“负责人”。所以四人小组里,我又根据学习成绩把每个组中的好、中、差学生编号为A、B、C、D。A负责C,B负责D。形成“一对一”的模式,这样后进生学习上有问题时,能得到即时的帮助,后进生在违纪时有人提醒他。这样不仅提高后进生成绩,而且也规范了他的行为。
当然,由于后进生的缺点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有时甚至还有反复,对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后进生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有恒心和耐心,以耐心抓反复,在反复中求进步。
第三篇:如何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如何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府东街小学
韩明珍
问题学生是当今学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将问题学生转化,贯彻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切实落实两全方针,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转差工作效率去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查找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
学生成为问题学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们首先及时家访,做好调查,写好观察记录,认真分析研究,然后从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分析,从学生本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多层次考虑,探究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以便今后对症下药。
二、改变对待问题学生观念
在追求升学率的过去,往往注重培养优生,对于问题学生总是放任自流,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对待问题学生要一视同仁。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规,明确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既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更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不歧视一个问题学生,不放弃一个问题学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只有教师不歧视问题学生,才有教育转化的信心和良好的态度。
三、采取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措施
1.“眼中无问题学生,心中有问题学生”。所谓“眼中无问题学生,心中有问题学生”就是我们既要把问题学生当作班集体中共同前进的一员,在生活上学习上使问题学生享受和优等生同样的待遇;然而问题学生又是一个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把问题学生的特殊性放在心上,在言语行为上都要更表现出热情和厚爱。
2.爱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作为教师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问题学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我们应尽可能的爱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肯定问题学生的点滴成绩,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转化。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教师在做转化工作的过程中,要精心观察,善于研究,找出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来加以鼓励,采取多种巩固措施,多表扬,少批评,时间、使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
4.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师意愿成为现实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我们对待问题学生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建好学校家庭联系卡,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使双方共同努力,促进转化的进程。
当然,问题学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也是提高全文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教育内容之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应该把问题学生放在心上,使他们也能与优等生“比翼齐飞”。
第四篇:浅谈学困生转化问题
德育经验材料
浅谈学困生转化工作问题
新林一中:冯志远2009年6月
浅谈学困生转化工作问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然而,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是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因为学困生虽不多,但处理得不好的话,却对班级的建设消极影响极大。学困生成绩差几乎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往往是因为基础差,缺乏信心。平时在学校,他们动不动就受到某些老师的训斥挖苦,还不时的受到同学的嘲笑。在其内心日渐形成与周围对立的情绪,在学习上、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孤僻的性格,这是造成他们学习迟迟不进的重要原因。魏书生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一直本着这样的想法去做,效果很好,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于转化学困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拉进距离,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首先谈一些他们比较感性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有时我会跟他们在一起上网,互发Email。当然,利用体育课和他们一起打球.踢球也是拉进彼此距离,进入他们感情世界的好方法。当取得信任,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都会很主动地谈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有时显得特别无助,往往这时候我才会跟他们分析要害。让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只会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再从侧面了解他们过去的一些情况,了解到他们是因为父母都比较忙,平时学习和生活上都缺少正确的引导,从而慢慢养成学习上的惰性。因此在日后的交流中,我真诚地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学不好,只是方法不当而已,只要改掉原来不好的学习方法,拟订一份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能提高成绩的。然后帮他们指出原来学习方法不足之处,鼓励他们要多问,并告诉他们:我期待着他们下一次前进后的名次。然后请一些科任老师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平时多给予一定帮助和指导。这样一来,这几位同学都感到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关心和期待着他们的进步,所以这一学年以来,他们都再努力的改变着自己,学习态度已很明确,听课和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总之,现在的学生因受到社会、家庭、媒体等多方面的影响,跟他们“说教”经常事倍功半。要帮助他们就得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因此培养感情,取得信任非常重要。
二、发掘优点,树立自信,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你与学困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年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差、迟到、抽烟、打游戏、带手机似乎集中了所有学困生的特点。正当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发现他玩手机好象玩出点水平来。于是我把他和班上几个懂电脑的学生叫在一起,并请他们想办法,把一张班里的合影扫描后转为信息发到我手机上。其实我已了解到这次任务需要的装备很难找,不过这位学生的父亲单位有。正当同学们犯愁,他就说了一句:“让我试一试吧”。正如所料,他做得非常好。利用这次机会我在班上、家长会上对他进行表扬。很多同学对他大有改观,甚至还投来羡慕的眼光。这次表扬促进了他的积极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学习态度也端正多了,我发现他有潜力可发掘,上课就多注意他,课后帮他补习。没多久,他的成绩由倒数几名赶超到中等水平,而且还在不停地进步。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理解信任,鼓励进取,用心灵交流来感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当别人不理解不信任他时,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保护
孩子的自尊,鼓励其上进,应从对孩子的理解与信任做起,特别是那些自信心很弱的后进生,他们更需要理解信任,更需要爱的温暖。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上有个女生,因为口吃,从来不愿说话。这让她觉得自卑,特别是被老师提问或者跟老师说话时非常紧张,没信心。平时我常找些事叫她帮忙,让她当生活委员,找她谈心,平时提问找一些比较适当的问题。渐渐地她的胆子大了,不怯场了,也找到了自己的信心。在学年的评语中,我给她的评语是这样的:“做事认真、为人踏实、关心班级,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有一颗善良的、水晶般的心;你朴实无华,毫不矫揉造作,是老师心中最好的学生,工作上最好的帮手。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而艰难的,但勤奋执着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登上顶峰,相信“是玫瑰总要吐露芬芳,是金子总要闪耀光芒。”衷心地希望你能永远如此,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同时很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当她拿到成绩单,面对这样的评语,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是你让我找到自己”。面对大多数学生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日记的交流发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受益很多,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其实孩子的心是清纯的,老师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舞的手势,一句关心的话语,胜过千叮万嘱。
四、反复提醒,反复激励,以优带差优差共进。
学困生的进步过程是曲折上升的,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反复。教师
不管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为了能使学困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在座位编排调动时,总把较差的学生安排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也许有人问: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优生吗?不会!因为我在安排时,会跟优生说,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请他帮助辅导同学。这对优生就有一个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对于差生来说则效果更是明显。教师不能看到某某老毛病又犯了,又丢三落四的了,认为其无可救药,罢手不管了,这样做往往会前功尽弃。学困生想一下子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自我战胜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也不例外。班主任要有乐观的态度和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五篇:酵母转化问题参考
Ways to Destroy Your Yeast Transformation
by Emily Crow on 27th of July, 2011 in Cell / Tissue Culture
Transforming yeast with DNA is a very similar process to transforming E.coli, but with just enough differences to trip you up if you let your attention slip.Whether you’re doing a yeast two-hybrid screen, or using yeast as a model system, here are a some mistakes to to avoid…
1.Forgetting to add single stranded DNA
While E.coli readily takes up double-stranded DNA, yeast requires the addition of single-stranded “carrier DNA” to enhance uptake of your plasmid or fragment.If you only add your plasmid to the transformation mix, chances are you’ll be confronted with a pristinely sterile plate after three days of incubation.2.Using old PEG
PEG(polyethylene glycol)is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e yeast transformation buffer.Unfortunately, it’s annoying to make and goes bad quickly.The percentage of PEG will make or break the success of your transformation;an old PEG solution has had a chance to evaporate, so that the water to PEG ratio is off.If you can stand it, make new PEG for every transformation.Otherwise, make it in small batches, and seal tightly with parafilm between uses to minimize evaporation.3.Using cells in stationary phase
Cells in log phase, or exponential growth, take up DNA with much better efficiency.This is not to say that cells from a stationary culture can’t be transformed – only that your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rate will be much lower.Your best bet is to use cells that are growing rapidly at the time of transformation.4.Using the wrong selective marker
A stupid mistake, but one that I’ve made more times than I’d like to admit.Double check to save yourself some tears!
5.Cutting corners when heat-shocking
This is a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E.coliand yeast transformations: while E.coli is relatively delicate, and requires a heat-shock of less than a minute to take up DNA, the cell wall makes yeast more hardy and resistant to shock.Thu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yeast are generally heat-shocked for up to 45 minutes.I’ve gotten away with as little as 15 minutes, but any short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s drastically reduced.If you’re not in a hurry, let it go the whole 45 minutes, or you’ll get to experience the joy of doing it all over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