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考试
考试地点:1217 考试时间:12月23日上午8:10~9:50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重点:
1.有机、绿色及无公害食品的定义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绿色食品一般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只是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它着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公害”的问题,即“吃了不倒”。
2.决定食品安全与否的因素
评价一种食品或者成分是否安全,不能单纯地看它内在固有的“毒性”,更要紧的是看它是否造成实际危害。
绝对安全或不存在丝毫的危险是很难做到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食品的安全性常常是相对的。
3.“生物放大”作用
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4.酸雨的定义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
5.食品包装的特点
不可食用;
对食品的保护;
对食品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食品的感官特征的影响(如白酒在陶瓷缸、葡萄酒在橡木罐内酿造风味最佳、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罐头食品有不良的异味金属味等);
对食品的理化性能有影响(保持食品最佳的理化性能.防水、防潮、防震、防氧化、透气、透氧、隔热、保温、抗辐射等);
对食品的卫生状态的影响(避免一切可能性出现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浸出量而对食品的内在质量造成不良反应)。
6.纸制食品包装主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
1.使用荧光增白剂;
2.废品纸的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 3.浸蜡包装纸中多环芳烃; 4.彩色或印刷图案油墨的污染
7.河豚毒素
来源:存在于河豚鱼等体内,是一种生物碱 类天然毒素。
卵巢、肝、肠中含量最高,皮肤中只有少量,肌肉基本不含毒。
中毒机制:
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阻止肌肉、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河豚毒素毒性极强,它的LD50为10±0.5μg/kg,相当于氰化钾的1250倍。将河豚毒素注入小鼠腹腔,只需要0.22微克,10分钟左右就能致死。对于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只需要300微克,就能使之中毒致死。
中毒表现:嘴唇、舌头麻痹、运动神经麻痹、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惊厥、心律失常死亡 死亡一般在4-6h 8.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定义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9.在食品物流领域中,如何把好采购关
(一)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农产品。(二)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
(四)食品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10.食品污染的定义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11.食品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12.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比较?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WHO的界定:
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定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被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必要条件和措施。
13.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14.食品安全的现代问题六大问题?
营养失控
微生物致病
自然毒素
环境污染物
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
其他不确定因素
15.环境污染的种类?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
1.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2.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4.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等;
5.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从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通常天然动物、植物原材料含有的有害物质很少,但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累积在动、植物中,而影响食品安全。
16.原生环境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举例?
17.中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实验(包括致癌试验)。
18.水俣病、骨痛病
水俣病: 人因食用富集了甲基汞的食物而导致的中枢神经中毒症
骨痛病:
因受镉污染危害而产生的人体病症,主要表现为镉对骨中钙的置换使骨质软化、发生骨折,患者全身骨节疼痛难忍
19.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划分?
A类:(1)毒理学资料清楚,已经制定出ADI值或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者;(2)已经暂定ADI值,毒理学资料不完善,暂时许可用于食品者。
• B类:(1)JECFA进行过安全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2)未进行安全性评价者。
• C类:(1)JEC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或(2)JECFA认为应该严格限定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应用者。
20.化学农药的种类(简单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等。
按化学结构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
虫菊酯农药等。
21.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残留量(mg/Kg样本)
22.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概念?
最后一次用药期和收获期之间相隔的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或安全等待期。安全间隔期的长短,是与药剂的种类、作物种类、地区条件、季节、施药次数、施药方法等因素有关。
23.反式脂肪的危害
1.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2.提高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坏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脂蛋白”,促进动脉硬化;3.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4.对婴幼儿来说,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4.日允许摄入量的概念?
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农药慢性毒性的一项指标,指人体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农药,对健康不引起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也称日容许摄入量。ADI是制定食物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毒理学依据。
仅仅用急性毒性指标不能表示农药的全部毒性,还有慢性中毒,有的农药还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因此新农药开发时,必须测定其ADI。ADI=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
25.兽药休药期
指从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允许其产品(蛋、乳)上市的间隔时间。药物进入动物机体后,要经过吸收、转运、转化和排泄过程,每种药物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内的周期都是不一样的,规定休药期可避免畜禽产品中药物的超量残留而危害人类健康。
26.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1毒理作用
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
“三致”作用
激素作用
27.了解常见致病菌的特点?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淋病奈瑟球菌
28.什么是朊病毒?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29.病毒的种类?
轮状病毒
星状病毒
杯状病毒
腺病毒
肝炎病毒
30.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姜片吸虫病
绦虫病:猪肉绦虫病、牛肉绦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 线虫病:旋毛形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
原虫病:弓形虫病
31.氯丙醇、丙烯酰胺污染的主要食品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是由于马铃薯和谷类等食品原料中的主要氨基酸之一天冬酰胺(Asparagine),通过美拉德反应在经过高温(>121℃)烹调后生成丙烯酰胺。* 还原糖数量、游离氨基酸数量和加热条件是生成丙烯酰胺的三大主要因素。*
第二篇:食品安全
1.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
经过:2003年底,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因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伊鹿”牌奶粉后生命垂危,愤而走上了维权之路。他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2004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的情况,立刻震惊全国。在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案件很快查明:问题由不法厂家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奶粉引起,劣质奶粉共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
危害:共有数十名被告人获刑。阜阳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16名大小官员被追究责任,全国有数以百计的官员受到处分。54家劣质奶粉企业被勒令停产。随后,我国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标签,要求必须标注“母乳最理想”等内容。此案发生后,要求《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
2.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
经过:2004年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太和镇发现外地不法商人利用非法地下作坊用工业酒精勾兑有毒散装米酒,流入市场,现已造成4人死亡,目前有12名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5月11日晚,58岁的白云区钟落潭镇梅田村村民段某,喝了老伴从钟落潭钟生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白酒后不治身亡。同一天晚上,一名湖南籍外来务工人员也因饮用劣质散装白酒而死亡。12日,白云区太和镇又有两人因饮用白酒而死亡。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
危害:经广州市政府证实,广州市白云区已有4人因饮用有毒散装白酒致死,8例疑似甲醛中毒病人入院。截至13日晚,广州市已检查店铺、酒楼、超市、农贸市场、小作坊、小酒厂等10467间,查封、没收散装白酒94.718吨,取缔无证照配制米酒加工点5个。
3.“陈化粮”事件
经过:7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工商执法人员查获一批多达80吨的违规流入市场的陈化粮。此事引起了国家高层的关注,各地政府部门随即刮起一股地毯式搜查陈化粮的风暴。据媒体报道,全国十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均发现有陈化粮销售。多年沉淀的陈化粮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危害:陈化粮,是指长期储藏后已发霉变质,不能直接作为口粮的粮食,其中含有能让人在24周内迅速致癌的黄曲霉素(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但经常有不法商贩对其进行漂洗、磨光后或者掺杂在好大米里销售到工地、学校等场所,更有商贩称之为“民工粮”。
4.“苏丹红事件”
经过: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而同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责令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359个被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的品牌食品。
实际上,早在1996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就明令禁止使用苏丹红。但由于缺少检测技术和统一安全标准,无法解决宏观的评估问题。
危害: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部门参考国外标准,研究适应中国食品实际情况的苏丹红检测方法。2005年3月20日,批准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
在对苏丹红源头的追溯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凸显。当时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但该规章规定的追回与国际通行的召回有所不同,追回程序及如何补偿消费者等细节也没有相应的规定。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漏洞,一些地方开始建立和完善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同年,北京市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作为重点项目列入立法计划。
5.“孔雀石绿事件”
经过:2005年6月30日,《河南商报》发表一篇题为《食品安全再拉警报 孔雀石绿毒浸鲜鱼》的报道,用于水产品养殖、可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制剂——孔雀石绿被发现污染水产品。
而同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名为“孔雀石绿”的成分。事实上,早在该年3月,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检疫队就曾在渝中区西三街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致癌药物孔雀石绿的甲鱼。
危害: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它既是杀真菌剂,又是染料,溶液呈蓝绿色。为延长鱼生存时间,一些商贩运输前都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车厢进行消毒,不少储放活鱼的鱼池也采用这种消毒方式。水产品违禁使用“孔雀石绿”,直接危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经过:2006年7月,《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5家蜂蜜生产厂家的7品牌蜂蜜产品,这些蜂蜜不但价格与白糖相差无几,有的甚至伪造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进入各大超市“特价”销售。据报道,现在蜂蜜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是用白糖加水加硫酸进行熬制;有的直接用饴糖、糖浆来冒充蜂蜜;有的利用粮食作物加工成糖浆(也叫果葡糖浆)充当蜂蜜。
危害: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假蜂蜜几乎没有营养价值可言,而且糖尿病、龋齿、心血管病患者喝了还可能加重病情。
7.“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经过: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
8.人造“新鲜红枣”事件
经过:乌鲁木齐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说,最近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在辖区内就查获一起人造“新鲜红枣”的黑窝点,现场查获10吨原料及成品,同时还发现14袋甜蜜素、11袋糖精钠以及一袋明矾。乌鲁木齐头区卫生监督所当即对这些物品取缔没收,并将这些人造“新鲜红枣”送往垃圾场填埋销毁。
危害: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造假者没有工商执照、食品加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加工工艺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同时,过量食用甜蜜素和糖精钠将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尤其是糖精钠短
时间内过量食用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
9.“染色馒头事件”
经过:11年4月11日,媒体曝光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违规加工生产馒头产品,并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的情况。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
10.“宜昌毒生姜事件”
经过: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危害: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如果渗入到食物中被人食用后,轻度的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全身乏力等症状。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贩熏生姜用的硫磺来路不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11.“瘦肉精火腿肠事件”
经过: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曝光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3月16日,双汇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公开声明,承认“瘦肉精”事件属实,表示道歉。随后,农业部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派出督查组赴河南进行调查。3月31日,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
危害: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若长期食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12.“毒胶囊”事件
经过: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90倍。“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
第三篇: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三聚氰胺奶粉”“转基因食品”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就已经发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六起食品安全事件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一、三聚氰胺奶粉之祸
2008年09月11日记者简光洲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至今已近两年多,三聚氰胺的阴影依旧不散。2010年7月,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二、地沟油上餐桌不是一两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三、造假葡萄酒不含葡萄汁?
2010年12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周边葡萄酒厂家一条龙造假内幕。在这些造假葡萄酒厂,用水、色素、酒精和香精,便勾兑出“葡萄酒”。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这些假葡萄酒因为有有害物质会进入并污染饮品,轻则会引起肠胃疾病,重则会对人体肝肾造成损害,有的甚至不含一点葡萄原汁。
四、双汇瘦肉精猪肉
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双汇”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双汇上演“滑特卢”市值5天蒸发170亿。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五、万能牛肉膏
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六、红薯粉条用墨汁做
4月22日新华网报道,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
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批发市场。制作1吨“墨汁粉条”的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为5000多元,无良厂家利欲熏心。这家作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一边是墨汁粉条,一边是三证齐全,监管缺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节”。
第四篇:食品安全 文档
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了解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二、教学形式:
以问答竞赛游戏为形式,分竞赛小组为单位。
三、教学前准备: 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黑板上书写“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八个美术字。
四、活动过程:(一)宣布“食品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下面开始第一回合的比赛。这个回合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看来战况还满激烈喔!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分。„„
(三)抢答题
这一轮的比赛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回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四)辩论题
小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说得最好的小组加3分,第二名加2分。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五)《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六)老师小结
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五篇:食品安全
评论:食品安全应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来源: 中国商报关键字:惩罚性赔偿;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问题;惩罚性赔偿金;价款作者:蒋悦
音2011-05-10 14:0
3近期国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一旦发现非法添加,要快查快处,第一时间查封问题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并给予严厉经济处罚。对故意添加的,一律吊销证照、罚没设备,企业负责人不得再从事相关食品行业。笔者以为,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乎国家的经济和国际声誉,从毒大米、地沟油、毛发酱油,到瘦肉精、石蜡火锅底料、苏丹红,再到福寿螺、药鱼、麻辣小龙虾,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门”在让人感觉愤怒的同时,实际也意味着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来破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司法和社会进步选项。
道德审判的约束力总归是有限的,而刑法的严惩似乎也没有阻挡住追求暴利的铤而走险,利用惩罚性赔偿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国际上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利益制衡维护市场秩序的一个成熟经验。
发生在美国的“麦当劳咖啡烫伤案”曾在全球轰动一时,1992年美国一个退休女收银员花49美分在麦当劳买了一杯咖啡,其在车上加奶和糖时发生泼洒,导致皮肤烫伤,经历了住院和植皮手术之后,其家属以咖啡过烫为由要求麦当劳赔偿医疗费、照顾病号的误工费等共计两万美元,但麦当劳仅同意支付八百美元“安慰费”,该案件最终诉诸法律之后,麦当劳公司以付出286万美元的巨额责任赔偿而收场。该惩罚性赔偿的后果之一,就是麦当劳开始在咖啡杯醒目处标注“小心烫伤”等警示语,并将咖啡温度降到了同行业普遍的70℃~72℃。一次惩罚性赔偿判决之后,出现的是自觉性的“补漏”,这样的社会进步成本实际是极低的。
但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对于惩罚性赔偿的作用并不重视,因此诸多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并不支持惩罚性赔偿案例的出现,这种不利于消费者维权的现象亟待变革。例如1993年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然有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雏形,但“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额度明显过低,不具备惩罚性特征。《食品安全法》中虽然有了“十倍价款”的规定,但是依旧只是“价款”的范围依旧不具备实际惩罚性,以上述美国老太的热咖啡烫伤案为例,如果按照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来处理,那么她基本的2万美元医疗费和误工费都不可能拿全,更不用说惩罚性的近300万美元了。
面对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和一些肇事者“不怕轻刑、不怕轻罚、不用赔”的嚣张气焰,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蒋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