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怎样学英语
留守儿童怎样学英语
玉山县紫湖小学
廖云梅
英语从十几年前的一项特长,转变为现在必备的一项知识,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受到学习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在英语这一模块中,欠缺的太多,必须要采取措施改善这种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在城市里小孩子的启蒙教育早,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小孩子三、四岁就接触到了英语;但农村的孩子不一样,在农村的一些地区,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就算是开设英语这门课程,也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来教。因此,在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对英语的认知程度普遍达不到要求。
2、教学主体错位。中国的教育主体始终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以教师为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应该占主导地位,要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高喊“我要学习”。
3、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乏一些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更存在着只要认些字就行,又不出国,学英语没有用的错误观念,要知道,现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找工作的重要砝码,对英语学习怎能不重视。还有我们的很多孩子在学习英语上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比如不敢主动说,大声说等,学习的自卑、懈怠、消极的心理相对严重。
4、学生流动性大。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流动性。在英语教学的连续性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往往英语学习刚起了个良好的开头,由于家长工作环境的变动,学生就又转学了,他们的学习无法保持流畅,又如何提高成绩呢?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多尝试与创新。首先,寓教于爱,积极营造语言环境。在课上、课下多和学生使用英语交流,让他们大声的用英语朗读、背诵,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心里障碍,建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
次之,寓教于乐,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联系我们实际,比如教孩子们学唱英文歌曲,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寓教于严,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我们在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同时,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作业,考试上一丝不苟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做对、做好。
二、英语课堂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从哪里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是口语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考试时的成绩。
1、学生口语水平的培养
首先,鼓励学生把英语大声的说出来。众所周知,李阳的疯狂英语是何等成功,不要害怕说错,大声喊出来,Just try,Don’t be shy!从起码的单词开始,再到一句话,一篇文章,只要能持之以恒,就会受益匪浅。
其次,课前或课后组织英语演讲。类似于这种让学生轮流到讲台进行课前或课后演讲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个方法必须要保留传承下去,从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开始,到描述天气、介绍朋友、家人等,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学生会说英语,敢说英语,爱说英语,要说英语。
最后,多组织英语小戏剧表演,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因为英语本身就是比较灵活的一门学科,所以英语教学一定要和社会的流行趋势相结合,这样学生学着才有兴趣,比如现在一些火热的英语动画片,老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一起看,然后分组演最喜欢的一段,还可以改编等等,只要能让学生有机会说英语,那就是好的。
2、如何通过英语课堂教育提高考试成绩
尽管我们高喊素质教育口号已久,但是我们对考试成绩依旧重视。考试成绩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好坏的一个方面。英语考试无非是对单词和语法的考察。a.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分班上课,分层次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英语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情绪,又不会有心里压力。b.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前面提到过,每个学生对英语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对于英语的某一部分的喜好程度也不同。比如说有的同学背单词,背得牢,记得准,可就是语法不通;而有的同学语法学得非常好,可是背单词的方法不得当。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成果。c.课堂学习、复习一帮一。
学生阶段都是有样学样的,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不一定要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可以是我口语好,你语法好,大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进步。英语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总之,世上只有不用心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或许心理上比其他学生更脆弱,老师要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和爱心去教导这些孩子,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第二篇:怎样对待留守儿童
用爱点亮一片蓝天
对待班里的“厌学生”,起初我充满热情,积极引导,满心期待着他们彻彻底底地“洗心革面”。可是,教育学生是一个艰苦而耐心的工作,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班主任和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热情。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加强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每周利用一个晚集时间的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把思想教育融于各种活动中: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以宣传栏、校园广播和团队活动为载体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解决学生集体荣誉感弱、道德品行低、学习成绩差等问题。建立家校联系卡。整理好学生详细信息并建成家校联系卡,代理监护人和学校各持一份,定期电话联系和家访,把“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反馈给代理监护人。这样,跟踪思想教育,共同管理好留守生。
定期与不定期和家长沟通。做到经常与代理监护人、家长的沟通联系。配合学校严格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密切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厘定优势和不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看其是否偏离发展目标。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不断总结工作的成败得失,积极思考,不断创新。通过开展这些教育活动,我班的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了明显进步。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要用爱为留守学生点亮一片蓝天。
第三篇:怎样帮助留守儿童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祖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村中的农民工也随着潮流,打工队伍不断扩大,农村校园出现一批特殊的孩子——留守生。孩子成长环境和发展环境引起了整个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用心了解留守生,给他们久违的亲情。
由于孩子的父母经常外出,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或两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一次,导致学生几年不见父母面,有的连父母什么样子也记不清,整个生活在爷奶的宠爱中,从孩子的个性变得任性、郁闷孤独、胆怯、不安等,因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目中无老师,性格倔强,动不动就发脾气,或大哭大闹,在班级不合群,不与老师、同学和平相处,由于农村经济原因造成,孩子与父母感到生疏,缺少交流,缺少母爱,他们常在困难中无人求助,这样对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他们走向极端,因此,每逢他在学习上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给予鼓励,或“你今天写这么好啊!就像这样做,你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每当听到我的鼓励后他笑了,笑得那么甜,笑得是那么天真!这样他从一个不动笔的学生变为能交作业而且经常这样做了。每当他在发呆时,我轻轻来到他的身边,低声说:想爸妈了吗?于是他看看我,并没有批评的意图,就点点头,这时,便顺手摸摸他的头,拍拍背,他终于感到学校的温暖,并对同学说:“老师像妈妈。”
二、正确对待留守学生,用爱心去唤醒他。
作为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心去激起留守生的感情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特别是信任。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留守生的心灵创伤,用精神的泉水去洗涤精神的污垢,用爱心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走光明之道,如这个班有一名成绩本来不错的学生,不知为什么原因上课不认真听讲,精力老开小差,成绩逐渐下降,经细心观察,发现他干起了万人唾弃的小偷行为,班上几十名学生都不愿靠近他,得知这种情况后,作为班主任,我认为他毕竟是一名6岁的孩童,是一个不知事务的“小毛虫”,于是私下找她,先说明我的看法,老师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在班级中受到同学的唾弃,在校园里不愿受到大家的指责,将来出校园不成为社会的垃圾,最终危害社会。当然作为每一个人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坏人,只要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立即改正,还是一个好孩子,学校、家庭、社会一定会高兴的。她听后很难过的说,因为我爸、妈在外打工,每次回家要用笔呀、本子呀,爷奶又不给买,于是我就在校拿同学的,老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干了。我听了孩子的倾诉后,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知是哪种滋味,忙说:别操心,没笔各本子找老师,她定会解决你的实际困难的,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上述行为,并且拾到东西主动交公,还戴上了小红花,成绩也明显有了进步,虽以情感人是不能代替以理服人,但对一名留守生来讲,先必须采用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留守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三、要培养留守生的学习兴趣。
留守生因缺少多种的爱,造成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人在学校心在外,特别是父母来看孩子时,他无意识地想起自己的父母,他那眼神是多么的羡慕,这时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他的精力吸引学习上来,先激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然后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要为他们补课、指导其学习方法,使他们听懂,会做,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爱学习的信心。
总之,做留守生的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我们只要用爱心去耕耘,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留守儿童(英语作文)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我是一名中学生)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aroud us.(我现在要写信告诉你我身边的一些事情)Nowadays, there are many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ork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现在这有许多父母因工作而离开家乡的留守孩)Most of them are from the coutryside, you know,(你知道,他们大多自农村)they have many problems.(他们有很多问题)They are always lonely and stressed out because they are short of their parents' love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even do some thing against the laws, because they're short of their families' care.(同是,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我是一个中学生。(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写信告诉你我身边。(我现在要写信告诉你我身边的一些事情)如今,有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工作远离家乡。(现在这有许多父母因工作而离开家乡的留守孩)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你知道,(你知道,他们大多自农村)他们有很多问题。(他们有很多问题)他们总是孤独和压力重重,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爱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在同一时间,他们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对法律做的事,因为他们缺乏家庭的照顾。(同是,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How to solve their problems?(怎样解决他们的问题呢)In my eyes, the government can set up a parents school for these children on holidays,(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you can organize“ hand-in-hand” activity to call on more people to help them.(你能够组织”手拉手”活动来帮助他们)You can also raise money to donate to these children.(你也可以为这些孩子募集钱)As the song says:“If everyone gives their love,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就你一首歌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上一片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children if we wa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注这些孩子是很重要的)
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怎样解决他们的问题呢)在我的眼里,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家长学校为这些孩子在假期里,(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你可以组织“牵手”活动,号召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你能够组织”手拉手”活动来帮助他们)你也可以筹集捐款给这些孩子们。(你也可以为这些孩子募集钱)如歌说:“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世界将会更美好。”(就你一首歌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上一片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注这些孩子,如果我们想要的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注这些孩子是很重要的)
第五篇: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汤勇 廖德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于今年2月发布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本期刊发两篇文章进行评析。
最好的关爱是爱的教育
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不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引导扶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专业服务等举措,虽然能对关爱留守儿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还仅仅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较之物质及其他方面,爱的缺乏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现在的留守儿童,有家庭经济的好转,有国家资助政策的保障,还有精准扶贫的推进,在生活及温饱上大多不成问题,他们最缺少的是爱。
这种爱的源泉首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既然打工是中西部地区众多为人父母者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甚至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那么我们的乡村学校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爱”的责任。虽然这个担子很沉,但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然,而且挑与不挑大不一样。
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自身学习条件也不优越,他们来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这里生活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更需要得到饮食起居的照料、师情友情的慰藉、亲情父母情的补偿。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应有的分数和成绩,更需要得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留守儿童的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给留守儿童多一些阳光雨露,多一些爱的滋润,多一些心的呵护,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照。比如,尽力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员队伍,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接受心理辅导;建好乡村少年宫,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既迸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又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变得阳光与自信,都能在校园里抬起头来;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与交流,让每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对留守儿童还要经常家访,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他们的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教方法,让这些父母没在身边的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收到与学校教育同步的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上天给笨孩子一个矮树枝”,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枝可依,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跟上节奏,让每个留守儿童不掉队,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春天里绽放如花笑靥。
(汤勇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精准关爱”要有可操作性
儿童留守现象本身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应当说,许多地方在落实《意见》上采取的措施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基本上涵盖了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教育环境、心理辅导、生活关爱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宽泛的提法多了一些,而且许多提法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政策措施的落地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比如,务工人员将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区)和子女就读学校(园),用工企业、单位要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等规定,看起来已经细化到了最基层单位,但是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收到基本信息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基本信息的使用应当有怎样的规范,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则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企业提醒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政策是父母能否带上孩子外出务工的关键,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不是他们不负家庭监护责任,而正是为了尽家庭的责任,为了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家庭经济环境。既然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提醒、督促”就是一种无效的规范。
在我看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措施办法,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以目标来落实目标,而不是以具体办法来落实目标,最终只会沦为口号式落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以用工企业、单位的责任为例,与其让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还不如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实际行动,比如提供相应比例的夫妻房、家庭房,为务工人员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条件。也许这种针对企业的责任要求在目前只能起到倡议的作用,但总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方向,在“治本”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与空泛的“提醒、督促”相比好了太多。
其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各地的措施办法应当把落脚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要求上。特别是不能给务工人员施加强制性要求。儿童留守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
许多地方在“治本”的措施办法上,多是着眼于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当然也有一定的创业政策支撑。但是,支撑创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空间,而开发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将愈加成为常态,把人“留在老家”的思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也不可能有明显的成效。
完善影响儿童留守现象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责任在务工人员流入地。流入地本身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并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考量。要达成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必须正视并解决流入地公共平权政策这个根本性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制定措施办法,固然有着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利益平衡的难度,但却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向。
(廖德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