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第一篇: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

作为综合组的老师,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们在上我们的课的时候,过于活跃、积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成为我们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题。课堂的纪律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堂若缺少了纪律,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甚至会象一匹马驹脱缰而变得无法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济于事。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当然学科与学科之间也有很多不同,如有讲得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课堂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镜头一]:

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进教室,进教室后没有马上坐好,甚至大声喧哗。

[镜头二]:

课堂上,老师正在激情澎湃的讲解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在课上交头接耳、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相互传递小纸条,他们看着、写着还偷笑着,更有甚者还开始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

[镜头三]:

课堂上,人声鼎沸,学生在叽叽呱呱地讨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老师喊“停!停!”但学生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

[镜头四]:

课堂上,老师正极其认真地介绍理论知识,某些学生脸上毫无表情,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等老师提问他时,一脸茫然。

[镜头五]:

有些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己不学,反而总爱看着身边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当老师讲的有滋有味的时候,经常被这些“爱管闲事”的同学所打断:“老师,甲同学把书撕掉了,乙同学在和丙同学在讲话,丁同学随地吐痰„„”,诸如这样的话总是不绝于耳。我想在座每一位老师都对这些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对这些问题都感到很头痛。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用像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综合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如何对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这已成为了学会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想综合学科课堂纪律的管理,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还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我就此情况谈几种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方面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融入到课堂里来了。

二、注重面部表情,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比教师的服饰更为重要。“笑”是人类独有的天赋,也是共有的天赋,笑表示喜欢、接纳、亲和。它是疲倦者的营养、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又是一剂不苦的良药。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心自然也靠拢了,心情愉悦了学习起来就会更投入,投入了思想便不会开小差,思想不开小差,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三、将对学生的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老师们每天面对的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就拿音乐课为例,我们老师最好的帮手就是琴,我在课堂上使用了“琴声代替命令”的方法后,效果不错。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采用手势,如54321,还有拍手掌的方法,让其快速安静,我相信各位在座的应该比我方法多。

四、“对症下药”,采用多种方法。

我们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以下是我搜寻来的几个方法:

【方法一】:树立典型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的音乐课上,××同学表现可好啦!他唱歌时声音响亮、表情丰富,跳舞时动作优美、感情投入,最重要的是没有随便做小动作、不守纪律„„”听到这里,那些不守纪律的小朋友会紧张一下,对照自己的状况,能不能比得上受表扬的同学。

【方法二】:暗中提示

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或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方法三】:找闪光点

无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老师更要通过找闪光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X X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X X同学鼓鼓掌好吗?”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了它。

【方法四】:课前约定

老师在课前可以先和个别经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今天上课时,只要你有好的表现,老师就会在全班表扬你!比如说:你坐端正了,老师会表扬你;你没有随便讲话,老师也会表扬你;你唱歌认真了,老师还会表扬你„„同时请你自己记住了,老师上课时表扬了你几次,下课时你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几颗五角星做奖励!”说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证。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方法五】:适度惩罚

老师们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第一次大声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生可能会立刻安静下来,但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声批评时,学生可能不再那么畏惧,而老师必须拿出更大的气力来提高声音、声调,以停止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如此一来,这种方法就会渐渐失效。因此我认为,应当适度地使用惩罚,过程应有一定的“坡度”。例如,采用在课堂上给小组加星、扣星的方法,我一般设置三种颜色的五角星,分别是代表纪律的红星、代表智慧(回答问题情况)的蓝星、代表表现能力的黄星。当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先说明:“××小组,你们有一个组员不守纪律了,所以整个小组要被扣除一颗红色五角星!”同时用目光提醒那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该同学还是我行我素,依旧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并指出错在哪里。假如该名同学还是不理不睬,老师此时大可不必为批评该生而停下课来,可以放在课后用谈心、鼓励、与家长沟通等方法解决。

五、调整好教师自身的情绪。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小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每周大量的教学课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各种比赛的指导工作和艺术类的辅导工作,因此遇事切忌烦躁,否则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教师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无私地爱学生,切实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应因人而异。

教育不是生产罐头的流水线,不应该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地,面对一个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而是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将遵守纪律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总之,要让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粗暴简单。只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的人格,哪怕是轻微的批评也足以让学生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关键,只要他们得到了尊重和自信,课堂纪律的好转是立杆见影,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二篇: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

培训主题: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

主讲人:王先虎时间:2013年3月15日

目前,学生的个性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情况直接影响课堂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学生不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处理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课堂纪律,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教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课下再给予处理。我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大多的处理办法是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悄悄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最近,我在尝试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使之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小学生对所在小组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别是科任教师所任班级较多,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对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吓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课堂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进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三、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提高自身修养。

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情绪稳定,安全感强,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学艺术性、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不能为了纪律好,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教师还应该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神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靠老师合理的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采用快乐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运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纪律调控自如,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

第三篇:如何管理课堂纪律

如何管理课堂纪律 作为新教师,最怕的就是上课学生纪律不好,他们课堂的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学不到知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课堂效率才有保证;课堂纪律保证不了,讲的再多多数学生也是听得半解不懂,再优美的教学情境,再好的教学设计都起不来作用。最重要的养成坏的风气,自己上课也辛苦。想管理好课堂纪律,要先了解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有哪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天性;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个体,很难使他们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他们有自身独特的意识,注意方式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外界因素说干扰。这就决定了学生上课容易走神,爱做小动作,尽而影响课堂纪律。2,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组织不够恰当,没有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往往都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不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这是我们新教师通常犯得错误。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长时间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上课没意思,听课效率下降。最后变成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3,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每个班级中都有几个特别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而我们管理班级的好坏可能就在这几个人身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蝴蝶效应都是对个别对集体影响之大的最好解释。

面对以上几个方面原因,我不断的学习总结以及向优秀教师的学习,寻求解决之法。现总结了以下

第四篇:如何管理课堂纪律

如何管理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有位学者说得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纪律教育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组织教学必然包含着纪律教育。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可见,课堂纪律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搞好课堂纪律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

一般来讲,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他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和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判。所谓课堂纪律好,就是课堂上学生必须的自由讨论和活动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真正体现,这是我们所提倡的;而有的老师则认为,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就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实施惩罚。但实践证明,过分强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是不正确的。过多的惩罚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只能有表面的效应,但无实际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纪律。实际上,良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的经过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答案的情绪。

二、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特征

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应该是自觉的纪律教育,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第二,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积极的纪律教育为主。第三,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第四,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纪律管理的关键。

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师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因此,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

第五篇:小学课堂纪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深信这句话。新学期第一节课我觉得最重要,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一切都是新的,人说小孩是鬼灵精,老师第一节课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今后的课堂,就是心理学里面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就是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不仅仅这些,你要让你的学生明确的知道你的教学态度,你的原则问题。在你的课堂上什么是不允许的,什么是可以的。做到赏罚分明。这也就牵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问题。明确的告诉学生你怎么给他们记录一个学习的过程,让大家知道在你的课堂上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是一门技术课程在乎的是学习过程个人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一样。一定要注意:说到就要做到,不要第一节课说的严格,以后的执行却是可有可无。这里如果没有执行力,一切的努力都是零。关于这点我一直坚信。

2、注意第一次,持之以恒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 学生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对班级、对学生的管理必须做到耐心对待,持之以恒,学生不断地违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