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千古的旷世经典。它是全世界第一个高举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旗帜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共产党人的纲领。它的许多科学思想不仅为今天的共产党人所掌握,也成为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它直接指导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人类历史上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威力。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分析批判的经典之作。《宣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以及这两大阶级的历史命运,特别论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的变化;第二部分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理论的设想和假设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纲领;第三部分对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批判,尤其关注封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与其他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立场。
《宣言》全面揭示了历史的辩证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法,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及其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和国家消亡的必然趋势;从历史辩证法的科学立场,肯定了资产阶级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历史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及其资产阶级在一定的时期的历史合理性。
笔者通过对《宣言》的通读,将文中所体现中的历史辩证法加以梳理。
一、生产力VS生产关系
恩格斯在1888年的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和由此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构成这个时代的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基础;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是(自原始公共占有制解体时起)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文中所说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就是通常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政治”和“思想”就是后来被称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在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宣言》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决定阶级斗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资产阶级所以能从一个被压迫的等级成长为在政治上独占统治的阶级,是以其在经济上的发展为后盾的,因为它们的生产方式能解放生产力。
接着,《宣言》分析了资产阶级能够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根本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将普遍的分工、交换和自由竞争引入生产领域,不仅为人类第一次保存自己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是为了交换,积累是为了扩大再生产。由于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资产阶级不得不努力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变革生产关系,并为了扩大市场而在全世界到处奔走。正如《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
面对资产阶级的扩张和发展,不甘灭亡的封建阶级也曾千方百计地试图负隅顽抗,为此不惜多次诉诸暴力。但是,即使他们用武器一时能打到资产阶级,但资产阶级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会最终战胜他们。在资产阶级的强大的经济面前,一切反抗都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资本主义的生产迫使乡村屈服于城市,迫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迫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总之,“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推行资产阶级的“文明制度”,把自己“变成资产者”。
2、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依据
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高标准,生产关系能否继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依据。《宣言》指出,尽管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创造了人类从未有过的奇迹,但是它却并没有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神圣的情感淹没在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的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但是,《宣言》并不认为这就是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而是强调,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正是它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来不是用道德来衡量,而是由生产力来决定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无论它在道德上应受到多大的谴责,只要生产力还能在该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范围内以应有的速度发展时,该社会制度是谈不上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
(二)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历史辩证法揭示出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宣言》的第二章的“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中是这样论述的:
1、观念、教育、家庭等上层建筑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
《宣言》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奉为法律的你们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就说明了资产阶级观念、法律是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产物,也就是说观念和法律作为上建筑是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产物并且受经济基础的决定。
接着马克思论述了教育是受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经济关系,即经济基础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的。马克思指出:“难道你们的教育不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是由你们借以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臆造什么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教育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2、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简短些说,人们的意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点难道需要有什么特别的深奥思想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岂不是证明,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的吗?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三)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以后,社会的基本矛盾总是表现为阶级矛盾。因为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总是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集团即阶级,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各种矛盾就会激化,社会就会危机重重。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会深受其害,于是必然会起来反抗,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缓解或解决。因此,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的辩证运动对历史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欧洲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是相当黑暗的,在法国曾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那里教士、国王、封建贵族是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大山。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封建社会的特权等级制度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美洲新航路的发现,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印度、中国、美洲市场的开发,对殖民地的贸易,商品生产的扩大,刺激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这样就使正处在危机中的封建社会内部所产生的革命因素的迅速发展起来。以前的生产方式如行会的工业组织逐渐的不能再满足由于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的需求了。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这样工场手工业就迅速的发展起来而取代了行会组织。封建的行会师傅逐渐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产生了工业革命,现代大工业发展起来并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资产阶级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资本,这样就“越发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了。”
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和交换资料,都是在封建社会里面造成的。在这些生产和交换资料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能再同已经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了。这种关系已经不是促进生产而是阻碍生产了。它们已经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们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和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
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对封建贵族的胜利。《宣言》指出:“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确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揽的政治统治权。现代的国家政权只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者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马克思在《宣言》中用犀利的言辞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指出:“凡是资产阶级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它就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那些使人依附于天然的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在马克思的心目中资产阶级不是一无是处的,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它是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最伟大的阶级之一。
3、资产阶级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内部,这种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比如说经济危机会周期性地爆发。资产阶级越来越不能驾驭这个武器,随着危机的加深,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要求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所以生产力这个本来是它曾经使用对付封建贵族的武器现在却指向自己了。
《宣言》指出:“现在,在我们眼前又发生着类似的运动。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连同它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和交换关系,连同它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曾经像魔术一样造成了极其庞大的生产和交换资料,现在它却像一个魔术士那样不能再对付他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4、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是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中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女工和儿童加入产业工人的队伍中,此外小资产阶级中间的一些人因经不起同大资本家竞争而纷纷破产,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因此,无产阶级就是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无产阶级从它的诞生那天起就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经过了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而斗争的形式则是从最初的组织工会,最后组织政党,以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相结合的手段,直至举行武装起义,最后经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
《宣言》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特点,指出了无产阶级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 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性和道路。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拥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上是一国范围的,在内容上却具有国际性,因此必须坚持国际团结来求得自身解放,这是由资本主义剥削的国际性决定的。无产阶级这些特点决定它必然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因而要肩负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
《宣言》自产生以来,它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前行的道路。历经了一百六十年,它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是在一百多年前发表的,随着历史的巨大变迁,可能个别结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新形势了,但实践证明他的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没有过时的,因为产生它的时代还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仍然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锋利的思想武器。
第二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这些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第三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囿于年龄、阅历等原因,第一次阅读《共产党宣言》,除了几段名言,总感觉懵懵懂懂且漫漶不清。28年后的今天,再次原原本本地研读全书,并且从网上尽可能地搜集与浏览有关 《共产党宣言》解析资料,反复揣摩,情不自禁地发出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共产党宣言》正文连同7篇序言,不过5万字左右,篇幅不长,却被公认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最完整和最系统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像列宁所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一百六十多年来,它已经用11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个版本,发行量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影响世界最长的政治性文献。斯大林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歌中之歌’”。要知道,《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以6种文字同时出版时,马克思还不到30周岁,恩格斯也未满28周岁,而此前两位伟人则已经先后撰写、发表与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哲学的贫困》等经典著作。还要知道,马恩二人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他们首先是职业革命家,所有著述都是在从事与领导繁忙紧张的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之余撰写的。更令人称奇的是,恩格斯这位被马克思毫不吝惜地赞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的最高学历竟然是中学肄业!《共产党宣言》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语言上的汪洋恣肆,内容上博大精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撞,曲折道路与光明前途的纠葛等,无一不需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思索,思索,再思索
第四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就“消灭私有制”的理解
物理学系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形锋
2011112172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是《共产党宣言》1782年德文版序言中的一段话。
确实,我们看待或是理解事物,不能只单纯的看待事物本身,还应把产生该事物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与其结合起来,全面而客观的看待它。
今时不同往日了,对于“私有制”和“消灭私有制”这个问题,也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来分析、理解、《共产党宣言》自1847年11月问世以来,已有160余年了,在此期间,社会在原有基础上又已潜前行、发展了。19世界中后叶的世界较当今社会而言,就如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之于19世界中后叶的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比拟的。故而,今天社会中存在的“私有制”和当时的“私有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我要谈的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搞清楚“消灭私有制”中的私有制的含义,否则进行的讨论将是毫无意义的。
“私有制:也叫所有制,是一种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这是当前社会的私有制的一种说法,那么,160余年前的(或者说19世界中后叶)的“私有制”就是今天的“私有制”吗?《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私有制”与今天的“私有制”性质相比,它们是一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共产党宣言》中的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所有制,“它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的一种标志。
当时的私有制是一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它只存在于少数人——资产阶级手中的。
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的发展,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工人而积累起来的资本也已越来越多;而对于资产阶级的雇佣的工人而言,他们仅仅为增值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们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他们靠自己劳动所得来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命的再生产,甚至还不足以维持了。“消灭私有制”便应运而生。
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就是剥夺利用占有社会产品而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就是改变当时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赤裸裸的剥削状况,就是解放工人,使工人无产阶级掌握权力。
“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共产党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财产。”
这只是资产阶级用来掩盖其通过剥削工人、奴役工人以致自己资本积累增值的一个借口、一个幌子。其实这种所谓的个人挣得的、劳动得来的财产,只是资产阶级累积的私有财产而已。但是,通过生产而累积的财产并不是资产阶级个人的私物,他是工人(或者说社会很多成员)劳动结果,从而,对于这些财产,他应该属于参与生产的所有人,而并非属于那些资产阶级。
同样,如《共产党宣言》所说:
“资本是集体的产物,他只有通过社会许多人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所以,要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把资本从资产阶级手中拿出来,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
消灭私有制是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消灭这种赤裸裸剥削的一种生产关系,并不是消灭真正生产者——雇佣劳动者的个性和自由。只是消灭资产者的个性与自由。而对于真正的生产者——雇佣劳动者而言,是谈不上个性的,更别说自由了。他们的个性仅仅是为资产者增值资本罢了,他们的自由呢?那便是没有自由,而只有被剥削、被奴役、被生产。
“获者不劳,劳者不获”。他们在为资产阶级卖力干活的期间,只是增加了资产者的腰包,而其自己却只是“衣带渐宽”,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以外,毫无所获,更有甚者,就连这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不能解决,也就谈不上其还占有私有财产了,如果说有,那便是其维持他们生命活动的那点微乎甚微的财产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消灭这些雇佣劳动者的那点私产,只是要消灭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雇佣劳动者、被剥削的工人们当然是无产阶级了,为了无产阶级、为了自己的责任使命,共产党人自己的理论——消灭私有制便应运而生。
第五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
自古至今,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资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每一次制度的变革都伴随着血与泪,无数的被压迫的阶级为了生存和自由,推翻了统治者阶级的残暴统治。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在宣言一书中认为无产者和共产主义者是顺势而生,为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和统治。“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得整个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底层民众与上层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一种近乎崩溃的边缘,而共产主义者的出现正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除阶级之间的贫富和地位的差距。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生存和通知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人通过结社而联合起来。资产阶级要想发展自身就要大力发展工业,而工业的发展则会带动无产阶级的联合,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必然的。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要为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我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虽然不需要完全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但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以权谋私。现今,我国的一部分官员虽然是共产党员,但是却仗着自己的职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各种腐败奢靡之风盛行。我觉得我国政府应该改革自己的行政制度,坚决彻底的杜绝腐败,规范给政府官员的行为,维护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我觉得资产阶级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方就是它的赤裸裸的功利,永远都将物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人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人类之所以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物就是因为感情,如果人们的眼中只剩下了物质与金钱,那么人类的生存又有何意义。
《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做了经典性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充分实现。”无产阶级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的发展指的是所有人的发展,它所倡导的自由与平等,人与人之间不再存在剥削与压迫,不再有上层社会与底层民众之间的差别,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教育。
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公平,但是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我们应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