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曹秋生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过程乱象横生,研究结果不尽人意。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层次较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就全国来看,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引用一个或者几个具体案例,并对此案例进行“问题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措施”。大多案例分析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案例研究,缺少自己的独到见解,很多的案例研究毫无理论高度可言。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工作的第一线老师,反而缺少德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导致研究者本身的理论积淀不够,甚至现学现卖,以致于无法从更高的高度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更形不成系统的理论。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大多与心理学结合。
早在1894年,英国的巴恩斯、美国的夏伦勃格就分别在英国的《教育论丛》杂志上发表《儿童心目中的惩罚》和《儿童的公正观念》两篇论文,标志着心理学家开始涉足德育学领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心理学家。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出现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德育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学和德育学的相关性已在心理学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我国的德育案例研究者按照这一思路,把案例分析研究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认识在不少研究者那里还处于自发阶段,有待于理性提升,从而达到自觉阶段。
对德育个案的研究,结构模式比较单一,对现实问题指导性不强。
德育个案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研究结构模式几乎固定,先列出个案事例,后面紧跟分析研究,有些再追加对策措施。几乎所有案例研究都遵循这一模式,大同小异,少有变化。
从单个德育案例的分析研究来看,分析的比较全面透彻,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有个清晰的交代,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也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但遇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如果直接拿过来照搬照抄,会发现有些无从下手。大部分案例分析,只适合作者书本上的那个案例,现实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细微差别,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差。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因为德育案例研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德育工作一线的老师们,加强德育理论学习,深化德育理论研究,由自发变为自觉,把德育案例研究这项艰巨的工作继续下去。
第二篇:国内外德育研究现状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来。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共组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等的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内容中也得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结果。但是仍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单
一、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等。
第三篇:国内外现状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已成为当前社会高素 质劳动力的主要培养者和提供者,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却常常受到就业单位的怀 疑,就业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充足的知识,但是缺乏合适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 验。由于以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保证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 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国外就业能力研究对象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机构和大学 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胡尊利在《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中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大学 生就业能力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就业能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框架的研究上与发 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到的差距[3]。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三个基 本要素:(1)沟通、管理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2)负责、适应性、安全工作 等管理技能;(3)参与项目任务的团体技能。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 素包括 6 个类别:(1)基本技能;(2)沟通技能;(3)适应能力;(4)自我发展技能;(5)个体交往技能;(6)影响能力。罗纳尔德和科林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 6 个方面内 容:(1)本质属性;(2)个人品质;(3)基本可转换技能;(4)关键的可转换技能;(5)高水平的可转换技能;(6)资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
朱新秤在《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中指出:对于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 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就业能力可分为三种:核心定义、宽泛定义和全包的 定义。核心定义指个体在特定的劳动力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潜力。宽泛定义把在各种工作 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及意愿整合起来。在全包的定义中,就业能力除包括前二种定义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对个人就业能力实现的因素。(2)从社会角度看,就业能力是就业的一 个指标;从组织角度看,就业能力是供需之间匹配可能性的指标;从个体的角度看,就 业能力是个人职业指标。(3)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 能保持工作岗位以及重新获取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Law、Wong和Mobley认为就业能力 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职 业风险容忍和高学习动机;第二,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包括主动的职业导向、求职自我效能、人力资本;第三,职业身份的风格与身份自我[4]。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M·L·戈德斯密德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 得职业成功的 5 个要素:(1)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技巧,包括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包括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 元文化的教育背景等;(4)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 划运筹能力等;(5)广阔的视野,包括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多向思维方式分
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等。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然而大量的研究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英国教育部鼓励多种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和制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目前英国多数大学均已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就业能力政策和措施,并将就业能力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在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之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专家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有以下 2 种提法:一是可雇佣性、职业指导所面临的选择不可能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提高人的可雇佣性;二是就业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要增强人们的求学能力、求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四篇:国内外现状[定稿]
3.1国内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冠军。它以自身的特色:运动员负荷容易调节以及只需少数人参与的优越性,同时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上手快,安全性高,活动时间灵活,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正是以自身特有的优势吸引了各阶层的人群,由于羽毛球运动它不仅能较大的调动广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与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全国正在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社会,机关单位,还是在学校甚至农村都可以看到许多体育锻炼者。
3.2国外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其初衷是为了游戏和娱乐,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竞技羽毛球和大众健身羽毛球成为羽毛球运动的两大表现形式。现羽毛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丹麦、英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在世界体坛,国际性的羽毛球大赛有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汤姆斯杯”、“尤伯杯”、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等,另外还有一些大奖赛,比赛地点遍及世界。世界赛事不断增加,使得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其初衷是为了游戏和娱乐,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竞技羽毛球和大众健身羽毛球成为羽毛球运动的两大表现形式。现羽毛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丹麦、英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德国学者认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在短期内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荷兰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经常参加 羽毛球运动可以放松心情。1988年,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发表论文认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肺活量和跑跳能力。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促进羽毛球运动刚要》指出羽毛球运动的益处:1)短期内的益处——使人赢得自信心;2)长期益处——促进团结、建立友谊、促进交往。目前,我国正在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社会,机关单位,还是在学校甚至农村都可以看到许多体育锻炼者。傅小惠等学者的《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对群众对羽毛球的喜爱程度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研究显示: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占大多数,达81.8%。羽毛球教练员对于羽毛球受群众喜爱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共占87.5%。但是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仍有许多弊端,比如:参与人群年龄段相对集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人数相对较多;受场馆设施影响比较大等。夏萍学者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辽宁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主要针对羽毛球运动人口特征做了详细的调查,调查显示,(1)辽宁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与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规模密切相关。(2)辽宁省羽毛球爱好者以31--50岁的中、壮年男性为主体,这部分人正处于工作和事业的顶峰, 因健康的需要, 他们比其他群体更需要体育锻炼。(3)从职业分布特征来看,辽宁省羽毛球爱好者有近六成的人来自于国家各类工作人员及机关干部。这部分人主观上爱好体育、需要健康、经济上有保障,客观上时间相对宽松,羽毛球的运动形式、运动量和运动环境适合这些人。(4)目前,辽宁省各家羽毛球场馆的经营形式,均是以个人承包公家的场馆并向社会有偿开放的个体化经营。
扣杀需要力量;在双方对拉回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主动需要有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扑救球时(多半是被动情况)又需要有很好的灵敏和柔韧;双打中又需要极快的反应与判断能力。
第五篇:玻璃纤维国内外现状
玻璃纤维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玻纤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玻纤的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从2000年不到10%提高到2010年的54%,成为世界头号玻纤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上游产业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产业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应用领域外,玻璃纤维在特殊领域的运用也是很广泛的。新型玻纤制品主要有:特种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纱、玻璃纤维浸渍纱。同时,玻璃纤维也被用作过滤材料和催化剂载体材料。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发展。为了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新型优质的过滤材料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开发的热点。经试验发现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优质的高温、防腐过滤材料。因此, 以玻璃纤维原料为主抄造而成的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玻纤空气过滤纸是以玻璃纤维原料为主掺配其它纤维或丝,使用化工原材料赋予特殊性能, 利用传统的造纸技术抄造成, 作为过滤介质使用的多孔性纸、厚纸乃至纸板。它主要作为过滤材料, 其作用相当于三滤纸中的空滤纸, 只不过性能更优, 用途更广。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用途广泛,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体、液体的净化滤纸。玻纤空气过滤纸能够从气体中除去有害粉尘、烟雾、毒雾等,还能阻隔细菌, 微生物和病毒, 这对国防装备的改进, 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 机械设备的保养, 精细加工产品及电子产品的保证是必不可少的,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前沿的。日本已经有多个公司成功研发出不同种类的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可用于净化空气、过滤粉尘等。美国一公司也开发成功一种玻璃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这种玻璃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滤除粉尘和固体微料的过滤效率
很高。
玻璃纤维纸目前主要是用于过滤材料的制备。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玻璃纤维过滤纸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即容尘量低, 使用寿命短, 高效滤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 年, 半年, 短的只有几个月, 甚至十多天就得更换, 而这些滤器的更换程序很麻烦, 且价格也贵。有时我们可以在高效滤器前装上一个中效或初效滤器, 以延长高效滤器使用寿命, 但是仍然存在装拆更换麻烦, 占地面积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今后玻璃纤维过滤纸的发展,应该做好如下的研制工作 :(1)研制容尘能力较大的高效过滤纸。(2)研制高容尘量的中效过滤纸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空调系统中的使用。(3)研制具有瓦楞形的波高的无隔板滤纸。(4)研制特种滤纸如灭菌滤纸等满足特殊环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