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



第一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孩子,让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你

王海燕

那天早上我刚进教室,我班一学生就急匆匆走上前来跟我说:“王老师,小芳说向你请假三天。”三天,这么长时间,难道生病了?我赶紧问:“她生病了还是„„?”没等我说完,这学生就抢着说:“小芳她妈妈昨晚死了。”说完,她的眼眶就红了。“什么?”我吓了一跳,回忆昨天小芳的情绪好像与平时也没什么两样,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难道她妈妈是出了车祸突然去世的吗?于是我问:“你知道她妈妈为什么去世吗?”小月告诉我,她妈妈是生癌症去世的。哦,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不知她是怎样渡过这漫漫长夜的,今天又不知道怎么样了,心里肯定很难过,我是不是该打个电话去询问一下。我心里这样寻思着,但想想这时她们家肯定忙成一团了,这样打电话过去是不是太冒昧了,我犹豫着。时间到了下午,快放学了,突然走进来一个男的,他看见我就说:“你是王老师吧?我是小芳的叔叔。”我赶紧问:“哦,小芳怎么样了?她心里肯定很难过,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她的叔叔眼眶红了,向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小芳妈妈病是生了一段时间,但这次去得太突然了,小芳心里都没准备,哭得死去活来。我们叫她来上学,反正她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可她死活不肯来上学了。所以我们没办法,想请你老师给她打个电话开导开导她。”“哦,是这样的,我正担心她心理上是不是能接受这个事实,再说她比较内向,比较早熟,心里有什么话不太跟老师来说的,我试试看,看能不能说服她。”我说着,赶紧叫她叔叔拔通她家电话,电话通了,小芳被叫来接了。我说:“小芳,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很难过,更何况你了,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可是这已成为事实,我们活着的人只能选择坚强,知道吗,坚强。所以你一定要挺住。妈妈已经走了,可她最不放心的人肯定是你,所以你一定要让妈妈放心地走,所以你一定要坚强。”电话那头,小芳放声大哭,没有说一句话,我继续说下去,“是的,每个亲人的离去都对我们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你还那么小,多么需要妈妈的呵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兮’,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是好好地面对生活,好好地活下去。小芳,明天你来上学吧,因为你在家也干不了什么事,妈妈出殡那天你再请假好吗?”“好!”孩子抽抽泣泣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我舒了口气。

她叔叔走后,我对全班学生说:“孩子们,我班小芳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她妈妈因为生病突然去世了,她心里很难过,她不想让你们知道这件事,因为她怕你们说她没有妈妈,她现在心里很自卑,所以她不想来上学了,你们说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她,让她重新再回到我们大集体当中来?”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的说给她买点鲜花去安慰一下,有的说给她写封信。我接着说:“我已经劝说过她了,她答应明天来读书,她明天来后,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她面前嘻笑打闹,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就走过去跟她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她更需要同学朋友的关爱,现在每个同学都给她写上几句安慰的话,我把它装在信封里,今天请人带去给她。”于是大家都安静下来,静悄悄地开始写了。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地交上来了。有的写:朋友,人难免会遇到挫折,请你一定要勇敢面对,坚强生活;有的写:我很同情你,但请相信,我们全班同学都会关心你的;有的写:你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生活有时会给人磨难,虽然你失去了母亲,但请伸出你的手,和我们一起紧紧相握,大集体一样欢迎你。看着学生们写的话语,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暖流,平时看他们没心没肺,好像永远也长不大,关键时刻还挺懂事的。我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安慰。我也写了一段话,夹在里面:小芳,你看,同学们多关心你。你不要以为你失去了母亲,同学们会看不起你。不会的,孩子,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都很难过,都想让你早日开心快乐起来。所以他们自发地写了那么多话给你。所以小芳,别难过,生活为你关闭了一扇窗,还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的。同学们都愿意跟你交朋友,因为你是那么乖巧,那么懂事。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什么烦心事,跟老师来说说吧。让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你吧!”第二天,小芳果然来了,但还是闷闷不乐,很憔悴。可怜的孩子,我看看她,心里默默地叹息着。看来,我还得多开导开导她,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孩子,我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谁也不愿意看到,但既然已成事实,也没办法。我们一定要坚强面对这次困难和挫折,学会乐观,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不能老是这么忧郁。下课时,你试着和好朋友跳跳橡皮筋,有烦恼跟老师、同学说说,说不出口就写日记上来,别憋在心里,要憋坏的。你虽然失去了妈妈,但老师愿意当你的妈妈,让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你。”说着,我把她轻轻地拥入怀里,也许是我的话语温暖了她,也许是我的动作温暖了她,这一刻,这孩子温顺地靠在我怀里。许久,才抬起头来,说:“谢谢老师,我一定会坚强的。”说着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几天后,我亲自去了她家作了一次家访,了解了一下她家的情况。她奶奶泪眼婆娑地对我说:“老师真的很谢谢你,我们小芳能顺利渡过这个非常时期,真谢谢你。现在她比以前开朗了,没有太大的影响。”听了这话,我也比较安慰。这一单元学完,她考了93分,与平时成绩相比,并没有太大退步,我又借此机会大力表扬她,说她能在挫折面前勇敢面对,还是认真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要全班同学都向她学习。我看到全班同学都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而小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害羞的微笑。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心想总算帮这孩子渡过了这次难关。但关爱还需持续,因为有时她情绪还会反复。有一次得知她早饭没吃,我忙拿出点心给她吃,并告诉她以后一定要吃了早饭再来上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对她嘘寒问暧,天冷了,我买了围巾手套和帽子给她;给女儿买书时,我也给她带了有关挫折教育方面的书,鼓励她微笑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最近一次考试,试卷上的作文题目是《感谢你,×××》,她这样写道,感谢你老师,当我遇到挫折,是你鼓励我战胜困难,勇敢面对,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你,你像妈妈一样呵护我,再过一年多,我就要离开你,升入初中去了,我真舍不得你啊。我这样回复她:孩子,很高兴又多了你这样一个乖巧的女儿。毕业后你照样可以给我写信或打电话联系我,我愿意一直有你这样一个女儿。

第二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无法体会到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管理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下面就想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个案例。

A某---一个有才气的男孩,但好动、倔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常与同学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上课经常积极举手但也时常废话连篇,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干扰老师上课,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了他谈话,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在又一次他没有写作业后,我终于失去了耐心,给他爸爸打电话,还有在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

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上课能安静听课了但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课间也少了他的欢声笑语。似乎在小心翼翼的扮演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眼神中却流露着明显的消沉和不满。一个虽有缺点但充满自信神采飞扬的男孩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消沉的男孩,看着他的变化我不禁问自己这是我希望的听话的学生吗?

于是我转换其他的方法,我让他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如果他是老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一个学生顶撞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让他懂得作为生活老师每天要管理那么多的学生会多辛苦,难免脾气会躁一些,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只要我们互相体谅,其实就可以相处的很愉快的,经过将近半个多小时的疏导,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并诚恳地向老师道歉。

和他一次很长时间谈话改变了他,不尽变得活跃而且变得守纪律了。他检查我们班的眼保健操,之前,他自己散漫,所以,不那么认真管理同学了,但是,这件事以后,努力地改变自己,当好体育委员。在学习方面也是表现的很好。

班主任生涯让我学到了很多,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第三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学困生转化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四(3)王刚强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沫桥。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德育案例

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王一朵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王一朵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王一朵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王一朵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王一朵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王一朵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王一朵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6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78分的好成绩。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郭沫德育案例

桥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郭沫桥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王一朵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郭沫桥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郭沫桥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德育案例

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

潜山县梅城小学

储永胜

我班有一个学生名叫候宇凡。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最爱画画。但是他却与众不同,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跟其他同学交流。即使是交流他也觉得同学们有恶意。课上他总是爱做小动作,吃零食,有时还会在别人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发出怪声,吓得所有人心里发毛。课下他总是欺负同学,嘴里说脏话,同学们都怕他。最可怕的是还对妈妈说活着很无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并努力去寻找帮他改正缺点的方法。

最初,我找到孩子家长,说明孩子的在校情况,希望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但是家长却说孩子没有病,在家什么事都行,至于这些怪异行为可能是电视、游戏的影响造成的,大了肯定会好的。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我知道要是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家长肯定会跟我急的。不谈吧,可孩子的病不能耽误。于是我继续和家长沟通,让他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家长最后答应带孩子去合肥检查去了。家长在医生的推荐下给孩子用药,孩子的症状明显减轻了。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候宇凡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却没因病情的好转而好转。课堂上总是我行我素。不是弄手指就是翘起腿,有时还自言自语,无视课堂纪律。我利用下课时间找他谈心,告诉他上课时应该要遵守哪些规矩。当时我说的所有他都点头答应以后会改的,可转身到了课堂上他就忘啦。我立刻走到他旁边用目光提醒他集中注意力。有问题时找他回答,以此调动他的积极性,慢慢的他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了,也不自言自语了。课间我带他到同学中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让他慢慢的从孤僻中走出来。

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找一些名人故事让他到讲台上读,让他从中受到启发,改掉自私的行为。

岁月匆匆,一晃我教他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他变了,变得开朗了,懂事了,也能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了。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觉得在对待这类问题孩子时,应该这样做:

一、善于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面带微笑,尊重家长。使家长能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爱孩子的,让家长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让家长认识到你就是一位可以信耐的老师而愿意和你沟通交流,这样你就是成功的。

二、用爱去温暖不健全的心灵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带有色眼镜。对于候宇凡这样特殊孩子我放下架子主动亲近他,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教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改正错误。

三、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要因为孩子们偶尔犯下的一些小错误而去扼杀他们的快乐童年,无论他们是后进生还是学困生我们都要善待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与候宇凡同学从交友到交心,让他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就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源自老师。有老师的呵护,同学的关心,这样才会倍感温暖。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然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这就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成为问题孩子的原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务必给予正确的评价,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期望之种,使每一位问题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神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全班六十多人的精神领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我认为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俱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记得有那么一件事,上课铃一响,我像往常一样向教室走去。到教室门口,听到教室里像炸了锅似的有点不太对劲。心想是不是出事了?我就三步并作两步跨进教室,教室里的喧哗声嘎然而止了,尤其是几个经常爱搞恶作剧得捣蛋鬼坐的端端正正,还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有刘雅亮在嚎啕大哭。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笑了笑说:“同学们,谁又欺负刘雅亮了?”

这时刘雅亮就像遇到了大救星一样哭声变的更大了,且边哭边委屈的说:“刘静、高飞……他们几个说我没有妈妈”。我还没来得及作答,她又拉着哭腔辩解:“我的衣服,还有裤子都是妈妈给我买的,我妈妈前一段时间还给我买了……”整个过程我都一直默不作声。这时,赵军抢着说:“她妈妈是后妈,平时根本就不管她,我妈妈说的。”贼不打自招了。我不加思索的大吼了一声,王朝辉你给我住口,李瑞的哭声也停了。为了安抚了刘雅亮,我稍作停顿,狠狠的批评了那几个捣蛋鬼。刘雅亮可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不仅学习好、懂事,而且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对班上的事情很认真,对这样的学生我不允许受到任何的伤害。

课后,我将刘雅亮叫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水,心平气和的询问刘雅亮家里的情况。

刘雅亮将自己妈妈的故事详细的讲给我听,原来她的妈妈在他生下来不久过后就生病去世了。可自从妈妈去世后,爸爸无心工作,整天喝酒打牌,刘雅亮一日三餐都无法按时吃上。衣服破了没人缝补,手脸脏了没人管。渐渐地小朋友们都和他疏远了,甚至有人骂他是没人疼没人管的野孩子,并拿这件事取笑他。可刘雅亮自己没有放弃,慢慢的,他学会了照顾自己和爸爸,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样样都干。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多么不容易啊!后来爸爸看到刘雅亮的变化,也慢慢的振作起来、、、、、、,听了他的故事,我心情难以平静,多好的一个孩子,我一定要帮他,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上学。

第二天利用少先队活动的时间,我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刘雅亮,当时刘雅亮和和好多同学都哭了。自由活动时,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去向刘雅亮道歉并向他伸出友谊之手,特别是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还流着泪和刘雅亮拥抱,表示以后不再取笑他,要和他做最好的朋友。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几乎在每年接到的新班里都会遇到类似刘雅亮这种组合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会由于各种原因,心理,性格,情感,都会变得特别脆弱。表现出一副很孤僻的样子,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往,谈心。尤其最受不了的是同学们议论他的家事。往往大一点的男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则表现为:性格粗暴、行为不轨,且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女孩子大多会变得性格内向、心理脆弱,受到一点点委屈没处发泄就偷偷哭鼻子。因此每遇到这件事就会让我我深深的感受到: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班主任更不容易。因为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更需要如针般的细心,才能创造出学生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搞好单亲家庭和组合家庭孩子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教育职责。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爱就是关怀,师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所以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低年级时,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就这样,现在下课我不再用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孩子们低年级时不会做值日,我就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来到学校,教他们干活,手把手,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现在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姓名:徐佳佳

工作单位:灌南县田楼乡中心小学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8138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