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问题学生如何教育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大全五篇)

问题学生如何教育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大全五篇)



第一篇:问题学生如何教育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问题学生如何教育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首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沉迷上网,作为沉迷网络的问题学生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强烈的

上网冲动一定伴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孩子在网上究竟获得了哪些满足呢?作为特殊教育以及问题学生教 北京中和教育指出:

第一种满足就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除了自控能力差和网络游戏本身的刺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

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势必有相当一部分

孩子在学校里无法被认可,通过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这 也就难怪许多孩子为了游戏废寝忘食了。

第二种满足是交往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同伴成长和互动的环境,在大

人的关切和监督下长大。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

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teniu.cc

第三种满足是自由发泄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我的地盘我作

主”的感觉。在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束,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对自由的渴望

。网络世界的匿名制给了孩子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

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是各个学校贴吧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

第四种满足是多种需要或丰富生活的满足。家长只关心生活,学校只关心成绩,孩子们觉得学校生活

单调乏味,非常郁闷,而网上生活新奇刺激;家长或老师高高在上,而网上关系自由平等;随着身体的成

长,青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和大人交流或请教,网上只要轻轻点击,想看什么就有

什么;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将来的成就,而网上给你现实的快乐。两相对比之下,网络就对孩子构成了

致命的吸引力,不断地诱惑孩子越陷越深,终于不能自拔。

总之,老师和家长应本着治标不如治本的理念,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密切观察,及时引导,改进教

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诱惑。当然,个别情况严重的 孩子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介入和治疗。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teniu.cc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teniu.cc

第二篇:孩子上网成瘾

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他们渴望能与家长进行平等的对话,而多数家长通常对孩子采用严厉的态度,从而造成了与孩子间沟通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和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说话,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参谋”的位置上。在作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多引导孩子发表看法,家长则以建议的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同时,在引导孩子自我决策时,家长也应设立一个教育底线。比如,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家长的考核;在管理孩子上网时,家长应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跟他们一起聊聊网上的轻松话题,将他们的兴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络信息上来。慢慢与孩子沟通并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目点,这样做就是水到渠成。

2、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

网络生更关注的是眼前快乐与否和得失。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应首先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客观的态度。家长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多数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在网上玩游戏,严格来讲,电脑游戏本身只是一种科技产品,至于是用它来放松身心,还是沉迷其中都在于使用者本身。因此,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应以预防为主。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要急切地逼着孩子迅速扭转,而应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家长应根据与孩子沟通的程度、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及时进行反思。

同时,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对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体游戏的乐趣,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

第三篇: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有过分迷恋游戏荒废学业的;有浏览不健康网站误入歧途的;有陷于虚拟世界而出现自闭的„„一时间,网络成了“电子海洛因”,网吧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了唤回网络沉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包括封存或限制电脑的坚壁清野,甚至包括武力威胁和惩罚。然而,种种措施却都收效甚微,于是教育者在无奈之下发问:怎么办?谁能救救这些网童?怎样让他们迷途知返?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没法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在已成问题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或者更透彻地说,只有先弄清为什么,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怎么办”?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解决。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第二,我们要剖析孩子上网为什么?哪些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最后,才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我们怎么办?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网络成瘾,教育要治标还是治本?

专家分析说,网络成瘾又称网络病态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依据网络活动指向及其满足的需要来划分,网络成瘾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网络游戏成瘾,上网主要是打游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上网主要是聊天和交友;三是网络性成瘾,上网主要是浏览和观看色情信息;四是网络信息成瘾,这类成瘾者沉迷于大量网络信息的下载,不能自拔,并伴随有强迫性症状。而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成瘾都属于前三类情况,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数量最为庞大。

调查发现,容易沉迷网络的学生,就性格特征来说,孤僻,不善交往的孩子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孩子多。就学业成绩来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多,也有部分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短暂的迷失,下滑或不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上网沉迷。就家庭背景来说,单亲或问题家庭的孩子数量较多,也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或疏于沟通等。就年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即初中生的数量最多,跟这阶段的逆反及动荡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了解了孩子上网做什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沉迷上网,强烈的冲动一定伴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孩子在网上究竟获得了哪些满足呢? 第一种满足就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除了自控能力差和网络游戏本身的刺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势必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无法被认可,通过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这也就难怪许多孩子为了游戏废寝忘食了。

第二种满足是交往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同伴成长和互动的环境,在大人的关切和监督下长大。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

第三种满足是自由发泄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束,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对自由的渴望。网络世界的匿名制给了孩子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是各个学校贴吧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

第四种满足是多种需要或丰富生活的满足。家长只关心生活,学校只关心成绩,孩子们觉得学校生活单调乏味,非常郁闷,而网上生活新奇刺激;家长或老师高高在上,而网上关系自由平等;随着身体的成长,青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和大人交流或请教,网上只要轻轻点击,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将来的成就,而网上给你现实的快乐。两相对比之下,网络就对孩子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断地诱惑孩子越陷越深,终于不能自拔。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寻求对策。教育者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最需要的不是无情的指责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一下完全禁止是很难接受的,可以通过逐步限制上网时间,培养意志力,转移孩子注意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成就感等措施来矫正。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现实世界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多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话题内容应该丰富,而不是仅仅谈论学习,语气应该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

总之,老师和家长应本着治标不如治本的理念,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密切观察,及时引导,改进教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诱惑。当然,个别情况严重的孩子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介入和治疗。

第四篇:第九课警惕上网成瘾

第九课警惕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

2.说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

3.了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原因。

4.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重、难点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

研讨式学习。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课件作为辅助手段,教师供相关资料,启发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难理解,若教师一味灌输课本内容,则过于死板,故采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一些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既活跃了气氛又可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网络成瘾综合症。

二、什么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师: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症”,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师:“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师:介绍“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美国IAD评估网瘾的标准(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四、网络成瘾的负面影响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1.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3.影响思想道德观念。

五、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1.好奇心理;

2.补偿心理;

3.逃避心理。

师:专家分析有5类孩子最易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六、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1.控制上网频率,每周一次或两次;

2.控制每次上网时间,尤其是夜晚上网时不可时间过长;

3.明确每次上网内容,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注意多吃胡萝卜、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喝些绿茶;

5.一旦患上IAD,要尽早请医生妥善施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教学小结

1.一定要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2.一旦患上IAD,要尽早请医生妥善施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第五篇:第五课警惕上网成瘾

第五课警惕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

2.说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

3.了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原因。

4.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重、难点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

研讨式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理解,若教师一味灌输课本内容,则过于死板,故采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一些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既活跃了气氛又可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同时引出课题。

二、我的见闻

1、教师提出问题 你经常上网吗?

你听说过小学生上网成瘾的事情吗?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

2、什么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师: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三、探究之旅

(一)教师出示了课本图片 上网成瘾有哪些危害?

1、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2、教师总结

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无心学习逃学玩游戏,荒废学业。饮食不规律,身体状况差。

(二)网络成瘾的负面影响

1、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2、教师总结

a.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

b.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c.影响思想道德观念。

四、如何预防网瘾很重要 教师出示课本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上网、预防网瘾?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教师总结

1.控制上网频率,每周一次或两次;

2.控制每次上网时间,尤其是夜晚上网时不可时间过长;

3.明确每次上网内容,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注意多吃胡萝卜、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喝些绿茶;

5.一旦上瘾,要尽早请医生妥善施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五、我的收获 说说你学习本课的收获

六、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课本的表格

提出问题:请你判断这样上网有什么危险?

七、家校互动

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预防网瘾?”看看家长有什么建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80799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