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育叙事:鼓励的魔力

教育叙事:鼓励的魔力



第一篇:教育叙事:鼓励的魔力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育叙事

鼓励的魔力

乐咏梅

在我刚踏入教师这一行业的那天,我就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班主任论坛》,在讼坛中两位老师讲话中提到,真正会爱孩子的教师才说得上是位称职的老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陈同学,个头不高,一双惊恐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上课提问时,也很少举手回答,最让我惊讶的是一次他上课玩东西,下课后我将他叫到我面前批评了他两句,这孩子竟然当着我和英语丁老师的面打自己的耳光,口中念道:“我下次再也不会了”。这孩子的这一举动让我俩震惊。通过交谈和观察他一段时间后,原来这孩子在家老挨家长打,因此对自己毫无信心,他心里有着尚未解开的结,我下决心改变他因为。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并有意识地为他提供机会。一次语文课,我提了一个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挺有难度的问题:如果父母都不在家时,你一个人该怎么办呢?在我的眼神再三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他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老师,我„„我会把门锁„„锁好„„不爬窗子„„等他们回来„„” 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安全意识,看来,我平时的安全教育还是挺有成效的嘛。我欣喜过望,同学们也楞了。机会不容错过,我在班上表扬她说:“你看人家多能干啊,懂得保护好自己,比原先进步多了,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大家表扬他!” 他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从那以后,他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

除了锻炼他回答问题的胆量,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说话”能力。一次,说话训练的内容是问路:兰兰要到荔枝公园去,但不知路该怎样走,他该如何向老爷爷问路?思考之后,他举起了手,但又担心自己说不好。我说:“万事开头难,这次说不好还有下次。再说,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呢,老师相信你。”我让大方的王馨同学与他配合,模仿文中的主人公以对话形式进行表演,他们表演得很成功很出色,没有一点难为遮掩的痕迹。有了第一次,不愁第二次,这个孩子后半学期奇迹般的发生了变化,变得积极了,主动了,可爱极了。我想,不要小瞧一句普通的话语,它有时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一切。鼓励的话有着神奇的力量。

还有一次,我发现班里的纪律比较松散,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组长已起不到带头作用。为了既能改选出的新组长,又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通过竞争,从全体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当组长。宣传鼓动之后,学生们纷纷登台“演讲”。很快,3名组长尘埃落定。忽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当组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素有“小霸王”之称的李同学。他在幼儿园就是出了名的淘气包,有点不讲道理的他也想当组长?“他能胜任吗?”我质问自己。可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同学进步的正当要求。我望着他,他也望着我,学生的眼神告诉我:“我能行,老师,相信我吧!”我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你能做好的,是吧?”说来也怪,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积极,工作认真负责,开始学会谦让与宽容了。看着学生的变化,我想: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脱胎换骨呢?这就是相信,这就是鼓励。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中不能缺少鼓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

第二篇:教育叙事:小手册 大魔力

教育叙事:小手册 大魔力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得分高评价就好,得分低评价就不好,就是所谓的“差生”。这样的评价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能力及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而我们的素质手册却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比较单一的评价变成了多元化评价。为了更好发挥手册的作用,我严格按照上面提供的评价要素去评价,使素质手册发挥了巨大的魔力。

在未改革之前,我写综合手册时只是几大条,把学习不好的学生写得一无是处,恨不得一棒将起打死。学生看后,自信心没有了,自尊心也不存在了,对学习对生活失去勇气。改革后,我写综合手册时,抓住学生的亮点去写,鼓励学生去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如给一个学生写评语时,抓住他爱劳动的亮点,进行指导鼓励,可以这样说:“你是那样的勤劳,每次劳动时你总是冲在前面,脏活累活抢着干,每一个角落你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你在平时生活中也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奥秘。如果你对学习也是那样勤勤恳恳,你的成绩会越来越好,你会成为我班最优秀的学生,老师相信你,期待你的进步,你一定会成功!”简单的几句评语,让学生既知自己的不足,又知道了怎样去做,还有了奋斗目标。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它而已。倘若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学生的评语中多用人性化的语言、鼓励和赞赏的口吻表扬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闪光点”,他们一定会十二分地高兴,进而建立起不甘落后的自信心。

我们班的高xx同学,学习特别好,可是性格特别内向。总喜欢自己安静的看书,不喜欢与同学玩耍。上课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而且也不主动举手。总是我点她,她才回答,但是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都不太爱接近她。我找她谈了几次话,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在上学期期末填手册时,有的同学在合作与交流这一栏给她打的“待合格”,当她看到这一栏填着“待合格”而其它都是“优”时,她的眼里含着眼泪。第二天早上,我刚来到班里,就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封信。原来是高xx妈妈写的,说:“昨天回家孩子哭了好长时间,怎们劝都不行,还说是学生们嫉妒她学习好,才这样做的,我们不知道该怎们办?”我把高xx叫到了办公室,说:“既然同学们给你打“待合格”,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不要以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你的所作所为,同学们都看在眼里,你是不是这方面需要改一改。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的!”

没想到自从这件事后,高xx上课开始主动的去回答问题了;当别人有不懂的问题她主动去当小老师;下课和学生们在一起游戏;她的变化之大令我感到惊讶!是什么原因是她变化如此之大?在一次作文课上,谜底揭晓了。我让学生写“我想对——说”,她写到:“我想对那些给我打‘待合格’的同学说,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只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阳光学生。”看到她的变化,我开心的笑了。想不到小手册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的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在作文评价改革中,批改作文是写好恰当的评语,再留给学生一个写评语得空间,学生在作文本发回以后,对照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写出自己的评语。这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之中,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自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素质评价手册是教师、家长和学生手中的法宝!真是有它在手,了解自己没忧愁!有它在手,教育孩子没忧愁!

第三篇:鼓励的魔力

鼓励的魔力

有人说:鼓励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当一颗充满斗志的心被它轻轻的一点,这颗心将会更加意志饱满;当一颗沮丧的心被它轻轻一点,这颗心将撕开沮丧的帷幕;亮起希望的火光。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在我的工作中,我就常常以微笑或掌声鼓励我的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自己家乡任教。我倍感荣幸,满腔热情地扑在教育战线上,光阴荏苒,我已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十一年。在这十一年的工作中,有苦也有甜。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个聪明但又懒惰、调皮、成绩较差的孩子,在我的鼓励下,慢慢进步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甜蜜。

小林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是我送走一个六年级下来接到的一个班上的孩子。说实在的,在我还没有教到他的时候,他的名字就已经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里了。因为他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稳、不做作业、下课捡学生丢的零食吃。因此常常在办公室被老师教育。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教二年级的数学,担任班主任,刚好他因为基础太薄弱降到我班上。我发现有不少的孩子都说他是降过级的,让他很不自在,他自己就一个人躲在一边玩,我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怎样才能消除他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呢?上课时我更是有所领教。他纯粹是一个坐不稳的孩子,前半分钟可能在听你讲课,后半分钟就开始做小动作,有时甚至蹲在地上自己玩自己的,完全把上课的这件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哎!这样的孩子怎么教啊!放弃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允许,不放弃吧,这又从何教起啊!下午放学后我把他留了下来,让他说刚学过的乘法口决,我发现他并不是我想象的“朽木不可雕”也,只是不好的习惯较多而已。找到了原因,我开始对症下药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我先请其他的同学回答,然后在请他回答,只要他答对了,我便送他一个温暖的微笑,并夸张的表扬他,让同学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发现他脸上的表情特别生动:有惊讶,有喜悦,还有一点不好意思。有时,我请他回答问题,他声音很小,我就鼓励他说:“没有关系,我相信你会回答得很好,因为你是勇敢的男子汉。”听了我的鼓励,他又说了一遍,声音明显大了许多,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送给他热烈的掌声,只见他身子一挺,站得很直,感到无比自豪。慢慢地,我发现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同学们也不在说他降过班了。

小林还有个缺点就是不爱完成家庭作业,但是书写却比较工整。对于这点,我先是单独给他布置少一点作业,让他在学校里做完才回家,第二天检查作业时,我再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还把他的本子在全班展览。慢慢的我发现他能够独立的完成作业了。身边的小伙伴也多了。二年级结束时他的数学得了94分,语文92分,他看到自己的成绩,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就是鼓励的魔力。

人生旅程上是多么需要及时的鼓励。尤其是孩子,一个小小的鼓励就会使他们的人生展开一页新的篇章。

第四篇:教育叙事--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

教育叙事

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

西水地小学

毕莹

刚刚开始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发现班上的孙溢涵不爱说话,即使说话声音也非常小。我很在意这事,时时留心这个孩子。一双探知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班里的活动,她从不主动参加。上课提问时,也很少举手回答。观察之后,我下决心改变她--因为,我发现,她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她不能够做到主动,她需要外界的鼓励。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孙溢涵谈话,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并有意识地为她提供机会。一次语文课,我提了一个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挺有难度的问题,在我的再三眼神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她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我鼓励她大点声,她回答得非常正确,我马上对她回答的问题予以了肯定,对她进行了表扬,简单的一句话:“孙溢涵回答得真好,我们为她鼓鼓掌。”带领着全班孩子,为她打气。而她,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嘴角微微向上扬起,露出了笑容。在一次跟孙溢涵妈妈的电话沟通中,溢涵妈妈也流露出了对女儿内向性格的担忧:“孙溢涵学习怎么样?这个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比较胆小,让老师费心了。”我对溢涵妈妈的话已有感触,在电话里,我首先肯定了孙溢涵是一个好孩子,同时,希望孙妈妈在家里能配合老师,多多对孙溢涵进行鼓励、表扬,鼓励孙溢涵大胆起来,并且表达了对孙溢涵的喜爱。第二天下课的时候,这个怯怯的小姑娘悄悄走到讲台边上看着我,我发现了她,问道:“孙溢涵,有什么事情吗?”她看着我,问道:“老师,我妈妈说你喜欢我,是吗?”一边说,一边避开我的目光,用手抠着桌边。看着努力鼓起勇气的她,我猫下腰,用力地点点头,回答道:“是啊,妈妈说的对,老师很喜欢孙溢涵。”听到我的回答,她开心的笑了。

接下来的几天,孙溢涵有了改变,举手的次数变多了,跟同学们也能玩到一起了。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们一起跳跳绳,一起丢手绢,她变得活泼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此可见,学生的变化源于鼓励,教学中和生活中都不能缺少鼓励。人的思维能力若面团,鼓励犹如酵母。离开了鼓励的思维如死水一潭,思维中加入鼓励成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虽然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不管个性如何复杂,鼓励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终究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五篇:教育叙事 请多鼓励孩子

教育叙事

请多鼓励孩子

作者:孙应芳

利辛县直幼儿园

请多鼓励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之中。

一位种地的母亲说: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啥长啥,那么,幼儿教师就是这片地上的育花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把教室环境打扮的整洁美丽,更重要的是去装扮幼儿美好的心灵,一个充满鼓励的环境,一个宽容个性的环境,就是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春天。在中班的一次美术课上,为了激励孩子,我把孩子们画得好的画儿贴在“好孩子”园地里,当时我正贴画听到几个小朋友在叽叽喳喳的说:“嘻嘻!她画的是什么呀,也想贴墙上去。”“唉呀!难看死了,怎么能贴墙上呢?”我回过头看见“小雨”正拿着画挤在角落里,她手里的画确实不怎么样,只涂了几个小黑点。我知道小雨智力一直不太好,平时胆子比较小,上课从不举手,这次她能画上几个小圆点并勇敢的站在孩子们中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能让她在小朋友鄙视的目光中丧失她那仅有的那点自尊自信吗?不,不能,我连忙走向她,这时小雨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画,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俯下身轻轻擦去她 脸上的泪水,柔声说“小雨,你虽然没有其他小朋友画得好,但比你上次画得好多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画得更好,来,老师帮你贴上去。”小雨看到自己的画贴上了墙,不好意思的笑了。从此我更多地关注着小雨,给她以更多的鼓励,小雨现在不但画画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老师耐心的帮助,巧妙的引导,鼓励的话语会带给孩子们神奇的效应,小的方面来说,也许你的一声鼓励会使孩子一天都兴奋不已,大的方面来说,也许你一句鼓励的话语会使一个小朋友终身受益,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鼓励孩子的方式有许多,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教育活动中。来园接待孩子时我常常用搂一搂、抱一抱孩子给他们一亲切感,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常常给她以拥抱,这种亲切的举动常常胜过千言万语。班里有个小男孩,父母离异,从来不与别的孩子相处,也不多说话,有一天我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地与他交流,开始说什么他也不吭声,后来他才勉强说了句“我妈妈不要我了,因为我笨。”从他那凄凉的话语中我觉出这个孩子多么需要温暖,需要鼓励啊!我紧紧地把他搂在了怀里。从此以后,我每天故意找他,没事就拉一拉他的手,抱一抱他,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好像改变了模样,变得愉快而友好。从此以后我对拥抱的魔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在想,这样的鼓励就像春天里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幼苗,直到它们长出了新叶开出了小花。老师们,家长们,拥抱孩子 吧,用这种无声的鼓励去感化孩子那稚嫩的心田,让每一朵花儿都开得最美!

反思:

做为一名普通平凡的幼儿教师,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呢?我们只能把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声鼓励的话语,播洒进孩子的心田。本文记录了我工作中的两件平凡的小事,阐述了“语言的鼓励”和“拥抱的鼓励”给孩子们带来的神奇效应,从而呼吁老师、家长们不要吝啬自己鼓励的语言,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哪怕你看见的效应只是一点点芽苞苞,但在你的关注下它会长成万紫千红的春天。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