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头叹奈何

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头叹奈何



第一篇: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头叹奈何

彼岸花开无声落三生石前真身错

彼岸花 开彼岸 花开不见叶 见叶不开花 花叶不相见 生生相错 苦与乐 悲与欢 笑与泪 该了的债 该还的情 三生石前 一笔勾销

彼岸之花 开满彼岸 只见花 不见叶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烂绯红

佛说 那是彼岸花

三生石

三生分别代表 前生 今生 来生 一世岩石出 化作英雄冢 情意无可摧 二世磐石破 摆渡姻缘桥 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 誓守金玉盟 生死永相随

彼岸花 永远在彼岸悠然绽放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烟花事 尽付风雨间 多少尘间梦 尽随水东转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开到荼靡 花事了

留下的记忆 不过是一地花瓣

风吹走了 就没有了 抬头望向蓝天 心头很酸

一种红色的忧郁 飘在空气中 久久不散 大片大片的 鲜红的 如同血液的颜色

倾满大地 复苏前世的记忆 那花与叶的交错 知的人 惋惜 不知的人 依然活得快乐

我不知道 爱一个人 是不是会比时间更长久 等一个人 是不是明知道等不到 也会继续等下去 岁月逝去 命运轮回 我还依然在等你 在时间的尽头

如果这是轮回 我在轮回里等你 如果这是命运 我在命运里等你

或许穿越千年 只为抚平你眉头紧锁的忧伤

如果可以 你我约定

在三生石畔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第二篇:彼岸花开开彼岸 奈何桥前可奈何杂文随笔

九月,我生日的月份。打包自己的心去流浪,试着向阳光温暖的地方靠近,想用一世欢颜,倾谢心中全部疼痛,只因~我想快乐地迎接太阳花开的日子,找到那个曾经丢失掉的笑靥如花容颜,寻找生命中艳阳天的出现。

我从不在你们面前表现多难过,从不在我妈面前告诉她我的日子有多难熬,只因我想把我那可怜的自尊保护起来,在那个满身鲜血的深夜,在那个我控制不了场面的日子,我多想有一个人带我离开这里,永远不再去触碰和想起这个夜晚,如果可以,我应该忘了,我是谁。

突然想起,十年前妈妈离开我的那段日子,只因上一辈的错误我却为此买单,我想起外婆那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的日子,想起半夜十一点因为一句顶撞不让我进门的日子,所以从那以后,我学会忍耐,忍耐应该忍耐和不应该忍耐的,即使心疼的滴血,我也得低头。

不去反抗,不去理论,因为我害怕那种无家可归、无人照料、无枝可依的日子,习惯别人叫我怎样生活的模式,习惯对别人道歉,习惯于看别人的喜怒哀乐做事,这种习惯我一直不曾反思地做了十年。

当自己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日子,我突然间看到自己这些年过的懦弱日子有多可悲,我不过想好好生活,仅此而已,为什么你就不能放我一条生路?妈妈是我的,怎会不心疼她、不考虑她?只是我很想、太想过那种属于自己的日子了,所以,我,注定会放弃很多。

总有一天,我会让家人看到我幸福的日子,让外婆如愿以偿,让妈妈的安排落空,这条路再难,我也得走下去!所以离开,是无赖的选择,只是突然想念:那个熟悉的陌生人。

九月的那一天,“生日快乐”---我会对自己说。欢笑背后肿涨的双眼,就当是岁月涂下的绚丽的眼影,肆意地张扬、微笑着,从容微笑、淡然分离。

第三篇:彼岸花开开彼岸

彼岸花开开彼岸,花开叶落永不见。花叶生生两相错,奈何桥上等千年。

1. 彼岸花开开彼岸,花开叶落永不见。因果注定一生死,三生石上前生缘。花叶生生两相错,奈何桥上等千年。孟婆一碗汤入腹,三途河畔忘情难。

2. 彼岸有花现彼岸,花与叶间了无缘。忘川一河波幽淡,彼与岸间即天堑。火照之路人漫漫,前生今世因果散。愿殇心殇情亦殇。花叶飘零不再见。

3. 黄泉照彼岸,花开一千年。情不为因果,叶落又千年。

4. 彼岸花,忘情之花,花落忘川情彼岸。彼岸花,恶魔之花,情早已殇不愿念。彼岸花,水月镜花,镜中之花影漫漫。彼岸花,紫陌之花,滚滚红尘点不沾。

彼岸花,黄泉之花,碧落虚无叶纤纤。彼岸花,漠尘之花,心与愿违梦之残。彼岸花,轮回之花,生生不息花芊澜。彼岸花,梦殇之花,天心无限花笑颜。

5. 彼岸花,前世的悲哀。奈何桥,今生的纽带。如血,似火,在悲哀中起舞。遗落,淡忘,在绝望中重生。迷茫,看见了前方的火红一片。遗失,瞥见了身边的奈何桥。迷茫,绝望,遗落,重生。我们就这样走着,有生命的流失,有时间的消逝,走着走着,才发觉已到尽头,或灵魂化作那火红中的一片,或遗失了今生的一切,重生。摘下一朵彼岸花,喝下一碗孟婆汤。黑暗的人间,或远离,或重返。彼岸花,彼岸啊,可望而不可及,是多么悲哀 奈何桥,奈何么,再不舍也得遗落,是多么无奈。

蹲下身,抚摸那彼岸花,侧过头,观察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悲哀而绝望的世界,是留恋?是丢弃? 凝望这世间的黑暗,留下一滴冰冷的泪,或牵着一丝不舍的情。这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选择,或者,不能由自己去选择……

6. 传说,有一种花叫彼岸花。是前生的回忆;,亦是来时的见证。走在奈何桥上,幽幽的古灯,破旧的铜镜。她与他的过去,早已刻在三生石上。花妖曼珠,叶妖沙华,最终永世不得相见。那么,他们呢? 喝下一碗孟婆汤,眼前的一切烟消云散。黄泉的路上,如血的花朵在绽放。彼岸花香,唤醒了曾经的记忆。脑海中,迷糊的身影,孤星划过。合起双手,闭上双眼,一起回到从前。当做没改变,三途河畔前,回首间,花叶无言。

7. 彼岸之花 雨露湿青苔,犹有紫陌开。层层石阶上,玉人不曾来。我思明月在,明月隐雾霭。抬首望斜径,忘情穿越来。我情系彼岸,万物入襟怀。花叶永不见,生错两世开。碧落虚无念,三途隔天隘。花碎葬火砺,伴叶入情怀。清幽地,望成空,念念玉人不曾听。隐隐离歌,雨落倾城,花落飞舞染清空,漫漫嫣红蚀路丛。似见得,龙爪花开,三途忘川现南城。独上高楼听雨声,举杯邀影念旧情。酩酊大醉拍铜钟,寥落江湖泪满瞳。也想从容,难再从容,缘起梦里守孤城,无限芳华避众生,如此矫情!

8. 彼岸,永远的对面…… 忘川,前世的牵绊…… 花开,似血的梦幻,复开始不可企及的缠绵。叶落,永远的奢盼,轮回世世最残忍的惘然。为何,永世的期盼,却只能换来遥远的彼岸。前世今生,我与你永远遥不可及的彼岸。水月镜花,只回想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恋。黄泉之上,漠然注视着来去匆匆的魂魄。泪梦红尘,终究抵不过时光无逆的荏苒。时光可以令一切化为飞烟,泯灭众生不过谈笑之间。生命的火焰在一点点熄灭,天地万物不及你我浅谈。花开了,叶落了,心静了,爱你,无怨。铭记着,思念着,回忆着,恋你,永远。彼岸花,情伤花,忘情花,绝望,满天。忘记吗,再来吗,绝情吗,起航,彼岸。世世轮回,我们注定了悲剧。声声叹息,花落忘川情彼岸。放逐记忆,一切都早已远去。轮回开始,只见最后的结局。

荏苒,从指边流逝。爱恋,在心中寂灭。不存痕迹,彼岸,永远的距离。不可企及,再现,曾经的落寞。无法违逆。

9. 彼岸花,地狱花。我们在彼岸花面前许诺,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可是花谢之后,诺言,似风一般。唯。

10. 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

11. 蝶恋花,彼岸花。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 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莫叹人间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怜远!

12. 奈何桥上忆从前,彼岸斯人独忘川。莫道春心托一处,可怜花叶不相全。

13.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14. 繁华尘世,云泥人海,两望鹊桥渡。弹指生死,几轮朝暮,三涂黄昏处。花开叶落,红白两色,痴情难留住。叶落做土,花开几簇,渺渺泪无数。奈何桥头,孟婆劝饮,几生无回顾。哭笑沧桑,黄泉相随,佛禅苦难度。阿鼻魄落,七情魂在,迷津怎醒悟。轮回愁楚,幽冥难醉,独步无归路。

15. 白色曼陀罗华,天界圣花,开一千年,花开叶落。红色曼珠沙华,地狱罪花,谢一千年,叶起花谢。花叶永不相见。“为什么天界里,只有红色的曼珠沙华,没有白色的曼陀罗华?” “……因为天界本就是奈落地狱。”

16. 走过荒凉的河岸 生命的狂喜 在这顷刻 惊讶于彼岸乍放的光芒 我几乎错以为 世界是从这一刻才开始 在生与死的分界前 似火的彼岸花 绵延在 生命的彼岸

17. 叶落无花,花开无叶,相思相爱难相悦。忘川隔岸唤情深,奈何桥上闻幽咽。贫苦吞身,繁华饮血,虚空大梦重重业。轮回此夜问来生,人间花月何时灭。

18. 前世,今生,悲哀而绝望的世界。是留恋,是丢弃,凝望这世间的黑暗,留下一滴冰冷的泪,或牵着一丝不舍的情。这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选择。或者,不能由自己去选择…… 末之彼岸,花开不败。

19. 彼岸花 永远在彼岸悠然绽放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烟花事 尽付风雨间 多少尘间梦 尽随水东转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记忆不过是一地花瓣 风吹走了,就没有了 那一夜梦中相会 你是白色无根莲我是红色彼岸花 你苍白如雪我妖红似血 你落落于天山镜池水沄沄 我寞寞在幽冥黄泉路漫漫

第四篇:张爱玲小说读后感---有缘无份叹奈何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有缘无份叹奈何

编者按:这世上,有情人何其多,然而,真正能终成眷属的又有多少?有缘无份的悲哀,就这样浅浅的晕开„„

两个人走到一起要看缘份,有的时候,月老已经牵起了红线,可是如果有缘无份,那条红线千回百转之后还是到不了你手里,这个时候,也只能徒叹奈何。

《半生缘》的曼桢和世钧就是如此。他们的爱似乎淡淡的,总是和另一个同事叔惠一起3个人吃饭,谁也看不出他们是情侣;世钧带曼桢回家,也没跟家里人说出他们的关系;曼桢不肯早早结婚,因为双方家庭都负担重,她希望世钧先立业后成家。可是命运不由得他们顺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曼桢的姐姐曼璐,早年为维持家庭生计当了舞女,后来嫁的投机商人祝鸿才,不过是把她当玩物,为了拴住祝的心,她竟然设计让祝强奸了曼桢,并把她囚禁起来。曼桢万般悲愤中生下一子。找不到曼桢的世钧,心灰意冷之下娶了嫂子的表妹翠芝。14年后曼桢世钧终于见面,恍若隔世。然而正如曼桢所说的:“我们回不去了。”是啊,时光荏苒,命运错迁,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半生缘份,一声叹息。

从头来看,那些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快乐充实。他们的爱单纯透明,小细节里洋溢着爱的温馨。郊游时曼桢不慎丢了一只手套,世钧连夜帮她找回来;他用半个月薪水给她买了个红宝石戒指,戒指太大了,他用衣服上的一根绒线缠住;她下班之后还去兼职却不觉得累,她这样忙,要等到礼拜六他才有机会跟她说话,一星期对他来说无比漫长。奈何天妒有情人,乱棒打鸳鸯。逃不掉的宿命,硬生生逼得姐妹反目,情人离散,风刀霜剑把花朵似的少女磨成一身沧桑的妇人。她再倔强不屈,她的人生也已注定是无可挽回的悲剧了。然而她给爱人写的信,多年后翻出来,令多少读者潸然泪下:“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隔着悠悠岁月,仿佛她在对着他说话;隔着遥遥时空,那泛黄的信纸新鲜如初,一如她的爱。

反复诵读这封信,反复揣摩这句话,我泪湿书页。不是所有的路都平坦笔直,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修成正果,等待也许只是等待,一辈子的长度,望不到对岸。伸出的那只手,也许从光洁嫩滑到皱纹丛生,永远等不到有人来握。也许在佛前求了五百年,那个人终于出现了,你的心房剧烈地颤抖,你的心花一瓣瓣地绽开,可是最终他只留给你一个背影,而你要把这个背影剪下,刻在心的墓碑之上。纵然有一天,情缘未断又复相见,回不去的已经不仅仅是时间。冥冥之中,仰天长叹:不知谁在操纵我们的命运?!

璀璨,如烟火,静美,如叶落,爱过不问收获。长太息兮泪珠落,有缘无份叹奈何!

第五篇: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选摘

第一章 “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

郭沫若的不少论著和史学观点曾引起学界争论,比如扬李(白)抑杜(甫)、古史分期、《胡笳十八拍》的创作权等,包括名声很大的《甲申三百年祭》。自1944年郭氏写此书到现在,又一个甲申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或用做于“干部必读”,或列为党校教材,久行不辍,对其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也争论不断。不光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大家熟悉,当年国民党也组织文人对这本书进行过口诛笔伐。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也是不多的。

毛泽东盛赞郭老此书,并以之作为延安干部整风的读物,其意当鉴于李自成大军入京后所犯错误,以告诫全党不可忘乎所以,这和他重视黄炎培向他提醒的一句警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亦是同理,只不过郭文更具形象罢了。今天,《甲申三百年祭》一书,还是反腐败研究中被大家经常引用的经典。

我对郭文也颇喜欢,经常翻看。文中这样一段文字颇有意思,这是郭文转引的资料,源于《剿闯小史》:

伪军师宋矮子同制将军李岩私步出长安门外,见先帝柩前有二僧人在旁诵经,我明旧臣选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道经过。

岩谓宋曰:“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

宋曰:“彼等纱帽原是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于若辈也。”

岩曰:“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格之至矣。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不多见也?”

宋曰:“明朝国政,误在重科制,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其新进者盖曰:„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此科制之不得人也。而旧任老臣又曰:„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此地位,大臣非只我一人,我即独死无益。‟此资格不得人也。二者皆谓功名是自家挣来的,所以全无感戴朝廷之意。无怪其弃旧事新,而不相关也。”

其时,李自成大军刚刚入北京城。大将刘宗敏在吴宅搞绑票,逼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丞相”牛金星“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

宋献策(引文中的宋矮子)、李岩是李自成队伍中头脑比较清醒的。战火还没熄灭,已经在思考后人所说的“赶考”问题了。

纱帽(官员)本来是政权的维护者,满朝公卿谁不享受朝廷高爵厚禄,怎么国家有事不为之效力,反而争先恐后地举起白旗呢。不要说对旧主子的感恩,连起码的人情也不顾,崇祯上吊时,只有一个太监在身边。满朝文武都到哪里去了,不但不救驾,“旧臣选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道经过”。先主尸骨未寒,都已争先恐后入新朝拜新主了。

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原因很多。宋献策认为,误在重科举制,循资格。这里涉及了官员选拔制度和官员质量的关系。宋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出不了良吏,只能出劣官、出贪官。

一百多年前,具体说来是1905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这一年的9月2日(阴历八月初四),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等六疆臣给清廷上了道奏折,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清廷诏准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亦即停止。袁世凯是旧式人物,一脑瓜子封建迷信,此时的清廷更是腐朽的像座快要塌了的破庙,怎么会如此大胆创新,把中国千年的老例给改了,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根基,这在现在看来也是大气魄、大手笔。其实,当时这样做是时代潮流使然,大势所趋,是当政者不得不做的事。不过,制度是废了,可是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这延续了1300年的封建社会头号制度,是耶非耶,至今还争论不休。2005年,恰逢废除科举制一百年,学界曾有一次集中的争论。争论的一致结论当然是没有的,在众说纷纭中有一点倒是大家认可的,那就是科举制不仅是一种教育制度,而且是一种政治制度,一种选官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必然与官场体制、官场政治联系在一起,也与中国官场中的历史通病——腐败密不可分。

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隋。隋前的魏晋时期,还是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第观念很深的社会。那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者的官员任“中正”。中正以家世、道德、才能为标准查访评定人才,将他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朝廷用人的依据。这种用人制度最大的弊病是讲门第,即“血统论”。选用人时,家世是第一位的。魏晋后期,随着社会发展,中下层的中小地主成为一股新兴力量,他们有了政治诉求,希望走上政治舞台。统治者从巩固政权角度考虑,也试图淡化社会等级界限,改革用人办法。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择官吏,科举制诞生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平民通往权力中枢的路开通了,科举制使穷酸书生,在一夜间翻身成为了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连的野心在欧洲贵族国家只是欲望,在我们这儿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了。

科举之妙,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站在城楼上,看考生鱼贯而进入考场,捋着胡子,高兴地说出了这句名言。科举制的施行,实现了对士人阶层,并由士人阶层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的有效驾驭。“天下英雄”统统入轨,纳入体制内,别的道路走不通。这是防止知识分子不轨的一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统治者对社会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

科举制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坚实基础上,迎合了士子的个人奋斗愿望。从表面上看,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盼头,赢了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输了是你自己不努力的结果,怨不得谁。“天下英雄”都赶上了这座独木桥,一方面是挤得大部分都掉下河去,另一方面是没有其他路可走,明知通过这座独木桥的可能性很小,也只能往上挤。你想另辟蹊径,只能成为另类,社会不认可。就像现在单位录用人,正规学历是第一条,你说我没上过大学,但本事很大,谁认可你,人家会问,你本事很大,为什么没考上大学?

从表面上看,科考内容主要是经义,是儒家那一套东西。儒家讲的是道德,重在“德育”。十年寒窗,“吾日三省吾身”,保证良好的品行应该没问题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士子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修身,而是功名,为做官,为发财。就像《官场现形记》中方氏家塾的那位先生所说的那样:“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入翰林,好处多着哩!”“入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大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读书,入考,当官,发财,千百年来,中国人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士人学子付诸行动,普通民众的脑子里也是认可这条路是正统,其余的路都是旁门左道。

科举制使中国人当官发财的欲望成为可能,反过来,又加深了中国人的当官发财思想。当官发财,天经地义,中国人老说要统一思想,就当官发财这一点来说,最能统一国人思想,不但尽人皆知,而且占据大脑的最深层。1916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在《新青年》中以犀利笔触写道:

“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人间种种善行,凡不利此目的者,一切牺牲之而无所顾惜;人间种种罪恶,凡有利此目的者,一切奉行之而无所忌惮。”

做官发财思想是万恶之源。陈独秀分析认为:“此等卑劣思维,乃远祖以来历世遗传之缺点(孔门即有干禄之学),与夫社会之恶习,相演而日深”,结果是“无论若何读书明理之青年,发愤维新之志士,一旦与世周旋,做官发财思想之触发,无不与日俱深。浊流滔滔,虽有健者,莫之能御”。“做官发财”这一观念已演化为我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思维定式,成为国民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阻碍我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负面心理因素。芸芸众生往往陷入对“做官发财”既痛恨又羡慕的怪圈——痛恨正在“发财”的贪官污吏,同时又在羡慕中梦想有朝一日,风水轮流转,我也同样发大财。因此,欲塑造现代之国民,必根除这种“做官发财”的传统意识。那么,科举制何以导致升官发财观念?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