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莫比狄克Moby Dick

莫比狄克Moby Dick



第一篇:莫比狄克Moby Dick

莫比狄克是梅尔维尔小说中的著名鲸鱼,这个纪录片从如今的捕鲸活动开始深入探讨梅尔维尔所描绘的那片神奇的南太平洋,那里蕴涵着太多的传奇和神话。之后,也将去探访梅尔维尔的家乡,回到他的生活轨迹。

影片评价

这是德国著名的ZDF电视台在2000年通过peppermint(薄荷)制作机构制作的一部关于追寻神奇鲸鱼莫比狄克的纪录片。

《莫比狄克》或说大家更熟悉的《白鲸记》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于1851年创作的著名小说。全书的焦点集中于南太平洋一条名叫莫比敌的白鲸,以及捕鲸船皮廓德(Pequod)号的船长阿哈(Ahab)如何对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阿哈在一次航行中被莫比敌咬掉一条腿,立志报仇,指挥皮廓德号环航全球追踪,终于发现了它。经过三天放下小艇紧追。虽然刺中了这条白鲸,但它十分顽强狡猾,咬碎了小艇,也撞沉了大船。它拖着捕鲸船游开时,绳子套住阿哈,把他绞死了。全船人尽皆灭顶。只有一个水手借着由棺材改制的救生浮子而逃得性命。整个故事以这个水手伊希梅尔(Ishmael)自述的方式展开。

在《白鲸》中,他选择了一次乘捕鲸船到南太平洋的航行为背景。这次他把焦点始终放在船上,而不是遨游於真的或假想的岛屿之间,这样,他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坚实的社会与职业构架。有了现实的根据,他可以任由他的想像驰骋。哲学上的玄想出自实际情况(不像霍桑那样把本末颠倒)。《白鲸》的初稿,很可能在处理上过於偏重记录──有些章节,现在还是这样──模仿的是欧文·蔡斯的著作。在定稿里,把捕鲸的事集中在一条鲸身上──白鲸莫比·狄克和船长埃哈伯对於莫比·狄克的著了迷似的仇恨上面。小说具有极大的力量。它气势磅礴地周旋于刺激与平静之间,在追逐白鲸的三天里,场面达到了几乎难以忍受的紧张程度,最後出现不可避免的灾难──白鲸杀死了埃哈伯,然後像欧文·蔡斯的艾塞文斯被撞毁那样,“佩阔德”号捕鲸船也被白鲸撞毁了。关于动作的描写没人可以超过他,梅尔维尔的功力彷佛在这里找到了适当的表现。他笔下的航程、水手、捕鲸船、船长、那条鲸,都写得栩栩如生∶它们都有分量、幅度和色彩。此外再加上丰富的内蕴,这可不像《玛地》里古怪的说教和牵强的探索人生的意义。比如说,伊希梅尔、伊莱贾、加布里埃尔、埃哈伯等小说中人物,都起了圣经上的名字,可是一点都不牵强,这在书中所讲的新英格兰,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像古德曼·布朗的妻子名叫“信仰”一样自然),这样一来,梅尔维尔就可叫顺理成章地到圣经中去找类似的人物了。《白鲸》是世界上一部伟大的小说,越读越觉得它有味道。它的一些小毛病,使我们想到梅尔维尔多产时代的作品。

白鲸记故事结构简单,是一部以捕鲸生涯为题材的小说,一位名叫亚哈(Ahab)的“裴庞德号”(Pequod)捕鲸船船长带领全体船员,追捕一条叫做“莫比·迪克”的大白鲸的历险过程。亚哈是一名意志坚定的船长,聪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每天吃腌菜过日子,他说:“不要对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阳得罪我,我也会出手痛击。”“佩科特号”途中收留了来自纽约的以实玛利(Ishmael)和科科伏柯岛(南太平洋岛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决定到海上冒险,在旅店中,认识了标枪手魁魁格,两人一见如故,以实玛利说:“宁愿与一个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与一个酗酒的基督徒交往。”,一起登上捕鲸船,整个故事几乎是用以实玛利为第一人称来描述,本书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实玛利(Call me Ishmael)。”。裴庞德号从美国东岸楠塔基特(Nantucket)出发,从南大西洋经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杀了几头鲸鱼,该船先后与“信天翁号”、“处女号”、“玫瑰蕊号”、“拉吉号”等好几艘船相遇,拉吉号的船长布默劝说亚哈不要对莫比·迪克进行报复,拉吉号船刚刚和莫比·迪克交过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鲸小艇,船长加迪纳的儿子不知去向。尽管“裴庞德号”在海上大有收获,但亚哈船长满脑子里都是报仇,船长因被大白鲸咬断左腿,一意要追杀大白鲸,他向水手们承诺,谁最先发现那只白鲸,就奖励一枚金币。他们和白鲸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储存鲸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拼命补救,结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个黑色棺材,魁魁格却奇迹似的生还。经过三场血战,最后船长奋身刺杀白鲸,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鲸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员以实玛利生还,他在海里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预备棺材,被“拉吉号”救起。他后来以回忆方式叙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险。这部小说充满隐喻象征与探求未知的勇气,曾被好莱坞电影不断地改编拍摄。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写捕鲸业的习俗,与鲸鱼有关的文学、艺术,鲸鱼的生理构造,例如鲸鱼最大的弱点是无法止血,鲸鱼的喷水有灼热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鲸类获取鲸油、龙涎香,蓝鲸在《白鲸记》中被称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为硅藻附着在蓝鲸的皮肤上,使得它们的下侧呈现橘棕色或淡黄色。《白鲸记》可以算是一部捕鲸的百科全书。

第二篇:狄利克雷

狄利克雷

Dirichlet, Peter Gustav Lejeune

(1805~1859)

狄利克雷(Dirichlet, Peter Gustav Lejeune)德国数学家,1805年2月13日生于德国迪伦;1859年5月5日卒于格丁根。

狄利克雷生活的时代,德国的数学正经历着以C.F.高斯(Gauss)为前导的、由落后逐渐转为兴旺发达的时期。狄利克雷以其出色的数学教学才能,以及在数论、分析和数学物理等领域的杰出成果,成为高斯之后与C.G.J.雅强比(Jacobi)齐名的德国数学界的一位核心人物。

狄利克雷出身于行政官员家庭,他父亲是一名邮政局长。狄利克雷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据说他在12岁前就自攒零钱购买数学图书。1817年入波恩的一所中学,除数学外,他对近代史有特殊爱好;人们称道他是个能专心致志又品行优良的学生。两年后,他遵照父母的意愿转学到科隆的一所教会学校,在那里曾从师物理学家G.欧姆(Ohm),学到了必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

16岁通过中学毕业考试后,父母希望他攻读法律,但狄利克雷已选定数学为其终身职业。当时的德国数学界,除高斯一人名噪欧洲外,普遍水平较低;又因高斯不喜好教学,于是狄利克雷决定到数学中心巴黎上大学,那里有一批灿如时星的数学家,诸如P.S.拉普拉斯、A.勒让德等。

1822年5月,狄利克雷到达巴黎,选定在法兰西学院和巴黎理学院攻读。1825年,狄利克雷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题为“某些五次不定方程的不可解”。他利用代数数论方法讨论形如x5

当nyz y5A.z5的方程。几周后,勒让德利用该文中的方法证明了x5时无整数解;狄利克雷本人不久也独立证明了同一结论。

1825年11月,法伊将军去。1826年,狄利克雷在为振兴德国自然科学研究而奔走的A.洪堡的影响下,返回德国,在布雷斯劳大学获讲师资格,后升任编外教授(介于正式教授和讲师之间的职称)。

1828年,狄利克雷又经洪堡的帮助来到学术空气较浓厚的柏林,任教于柏林军事学院。同年,他又被聘为柏林大学编外教授(后升为正式教授),开始了他在柏林长达27年的教学与研究生涯。由于他讲课清晰,思想深邃,为人谦逊,谆谆善诱,培养了一批优秀数学家,对德国在19世纪后期成为国际上又一个数学中心产生了巨大影响。1831年,狄利克雷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

1855年高斯去世,狄利克雷被选定作为高斯的继续任到格丁根大学任教。与在柏林繁重的教学任务相比,他很欣赏在格丁根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研究。可惜美景不长,1858年夏他去世瑞士蒙特勒开会,作纪念高斯的演讲,在那里突发心脏病。狄利克雷虽平安返回了格丁根,但在病中遭夫人中风身亡的打击,病情加重,于1859年春与世长辞。

第三篇:史生狄克式胎内教育法

史生狄克式胎内教育法

多年以前在美国,一对美、日联姻的夫妇的4名女儿智商都很高,达到160以上,他们将这样的结果归功于胎教。他们总结了自己的胎教方法,并且编辑成书,推广他们的胎教方法与心得,这就是著名的「史生狄克式胎内教育法」。

史生狄克夫妇所生下的4名女儿在新生儿时期,就会说一些单字;到了3个月时,就能使用第二种语言;7个月时,就能识字;在8个月时,已经开始学走路了。

「史生狄克式胎内教育法」将怀孕十个月分为前期和后期。从受精至怀孕4个月是前期,怀孕5个月至生产是后期。

1.前期:受精至怀孕4个月的胎内教育,简单的总结如下: ˙多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經常唱快乐的歌给胎儿听。˙朗读童话书或说故事给胎儿听。

˙经常到屋外散步,多与大自然或人群接触,以便思考更多的事情。˙父亲与胎儿对话。

2.后期:怀孕5個月至生产的胎内教育,简单的总结如下: ˙利用「教学卡片」进行语言及文字的学习。

˙利用身边的实例来进行数字、算数及图形、色彩的学习,例如教导数学时,告诉胎儿1加1等于2,不妨说妈妈有一个橘子,如果爸爸也给我一个橘子,那么我们就有两个橘子了。˙将日常规律的居家生活反复的说给胎儿听。

˙利用散步时间,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说给胎儿听。散步时,无论是看到什么,如车辆、商品、行人、植物,都可以将他们变成有趣的话题,详细的描绘给胎儿听。选择快乐的童话故事说给胎儿听。˙父亲与胎儿对话。

前期──受精至怀孕4个月的生活作息表与胎教的内容:

6:00 起床 〈早安、听音乐、唱歌 〉

7:00 吃早餐〈朗读创作故事书或儿童图画书给胎儿听 〉 8:00 居家打扫

10:00 与胎儿对话,说故事 11:00 吃午餐、午休

13:00 编织衣服、烫衣服、做家务〈以对话的方式和胎儿沟通〉 下午

15:00 散步、购物 〈学习自然科学、听音乐 〉 17:00 休息、准备晚餐

18:00 吃晚餐、饭后整理 〈 胎儿的父亲以社会、科学为主的题材和胎儿对话时间〉 19:30 洗澡

晚上

20:00 夫妻间的对话

21:00 父亲与胎儿对话 晚安 22:00 看书、就寢

后期──怀孕5个月至生产的生活作息表与胎教的内容:

6:00 起床 〈 早安、听音乐、唱歌 〉

7:00 吃早餐 〈將有关居家生活的行为、动作及餐点的內容对胎儿说明〉 8:00 居家打扫

10:00与胎儿对话,说故事

11:00 吃午餐、午休 〈朗读创作故事书或儿童图画书给胎儿听〉

13:00编织衣服、烫衣服、做家务〈数字及加法、减法与文字的拼法及念法〉

下午

15:00 散步、购物 〈学习自然科学、听音乐 〉 17:00 休息、准备晚餐

18:00 吃晚餐、饭后整理 〈胎儿的父亲以社会、科学为主的题材和胎儿对话时间〉 19:30 洗澡

晚上

20:00 夫妻间的对话

21:00 父亲与胎儿对话 晚安 22:00 看书、就寢

看了「史生狄克式胎内教育法」你是否觉得胎教是在「柴、米、油、盐」当中就可以进行的。是的,只要你肯花点心思稍微设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身教对胎儿的影响,你就可以把胎教做得很好,身心也会更加安心且踏实的。

第四篇:莫比乌斯环

对一则微信故事作出的解释

(一)引入——选自微信内容的故事: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纸回来。”

青年略一沉吟,掏出一个麦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只有一面。

(二)正文——

1.对莫比乌斯环的解释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可以用参数方程式创造出立体莫比乌斯带:

这个方程组可以创造一个边长为1半径为1的莫比乌斯带,所处位置为x-y面,中心为(0,0,0)。参数u在v从一个边移动到另一边的时候环绕整个带子。

从拓扑学上来讲,莫比乌斯带可以定义为矩阵[0,1]×[0,1],边由在0≤x≤1的时候(x,0)~(1-x,1)决定。

2.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莫比乌斯带本身具有很多奇妙的性质。如果从中间剪开一个莫比乌斯带,不会得到两个窄的带子,而是会形成一个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两次再结合的环(并不是梅比斯环),再把刚刚做出那个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两次再结合的环从中间剪开,则变成两个环。如果你把带子的宽度分为三分,并沿着分割线剪开的话,会得到两个环,一个是窄一些的莫比乌斯带,另一个则是一个旋转了两次再结合的环。另外一个有趣的特性是将纸带旋转多次再粘贴末端而产生的。比如旋转三个半圈的带子再剪开后会形成一个三叶结。

3.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可以磨损的面积就变大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它还能平坦的嵌入四维空间。

第五篇:台风莫拉克作文400字(本站推荐)

台风莫拉克作文400字

8月8号,台湾南部遭受到“莫拉克”台风的袭击,“呼呼”的风仿佛要吹走大地上的一切。雨也越下越大,它不像春雨般那样的温柔,也不像秋雨般那样的缠绵,更不像冬雨般那样的凛冽,它一点点地吞噬着所有的东西。霎时间,房屋全部坍塌,人们都淹没在洪水之中,大家死的死,伤的伤,失踪的失踪,还有少数村民能够幸存活下来。当远方的亲人得知消息,都第一时间赶回来看看自己的亲人是否还活着,还不知道自己亲人的下落,自己只能对受灾的小林村痛哭流涕或默默的祈祷。

一场台风,就让这么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但是,你们不要怕,还有我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的团结是有一堵城墙,无法击破,不会因灾难毁灭,我们的爱心跨越两岸,不会因距离阻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7997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