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第一篇: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

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要知政之得失,不但要倾听民声,而且要会听民声。前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听民声不仅仅是和基层的群众一起吃一顿饭年夜饭,也不只是在逢年过节时“风雪叩柴门”,送一些钱物。关键是要时时刻刻心系群众,平时和他们多走动、多谈心,在做决策之前多听多尊重基层和大多数群众的意见。

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都市切实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体察民情,解决了部分干部精神不振、担当不力、为官不为、缺乏改革意愿和工作热情等庸懒散浮拖现象。一环路西二段47号的住户胡阿姨表示,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比起以前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好多了,以往拖了一年半载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最多半个月就能办好了。说话间流露出对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愉悦之情。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会看群众“脸色”办事,群众的“脸色”是真实感情的真情流露,只有学会倾听民声,面对面真诚交流,认真倾听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把群众的“脸色”看清楚,把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的更加真切,才能解群众之所难,排群众之所忧,用真诚和热情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就要容得下“骂”、听得进“骂”、经得起“骂”。在群众中讨得“骂”,才能讨得群众真心对我们的“好”。群众的骂声传来时,往往是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干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这个角度讲,群众的“骂声”是一种监督、一种关心、一种期许。它往往会在党员干部面前形成一面“镜子”,不仅照出工作上的不足和缺陷,而且照出群众的民生要求。如今,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许下的承诺,群众热切等待着“下回分解”。期待“下回分解”是希望整改出真招、取实效,不空喊号子,居民群众最厌倦的就是搞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切忌搞“你送米,我送蛋”的形式主义,真正的亲民应该是一种深存内心的公仆意识,演技再好也不可能到得群众认可。作为基层服务单位的社区,不一定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做好身边小事,不辞辛苦,默默耕耘,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多做排忧解难、扶危救困、雪中送炭的好事,实干苦干才能获得群众点赞,才能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还要有“担当有为,实干为先”的精神,敢于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扎下身子实干。2014年3月,琴台路社区就琴台路5号院居民反映该院楼顶上堆积大量的垃圾给该栋楼房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迅速采取了措施。第一、在听取居民的诉求后,社区第一时间找来专业人员到房顶查看垃圾的堆积量;第二、社区先后与该院党支部、院委会和住户多次沟通商量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并与院落党支部、居民小组一起找到该院落主管单位市建六公司,请市建六公司协助社区解决;第三、根据预定的解决方案,社区于3月5日安排13名工人对楼顶进行了清运,共清运垃圾700袋(重约7吨)。此次清运垃圾的行动充分体现了“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信念。基层组织既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脑入心,又要化作行动,积极践行,盯牢“大事”,盯紧“小事”,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使“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心中下意识动作。

学会倾听民声,知政之得失。但是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会得到群众百分之百的赞同,别怕听到不同的声音,更不要怕这些声音传到上级领导的耳中。只要你心系群众,为民着想,相信最终是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正确评价的。

第二篇:寿光网络平台倾听民声

山东省寿光市环保局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借助“寿光民声”网络平台,主动开门纳谏,积极释疑解惑,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已通过平台受理各类咨询、投诉、建议1600多条,处结率达到了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寿光市环保局成立了“环保民声”办公室,专职配备两名业务扎实、政策水平高的民声员,每个科室还确定一名联络员,严格按照“接收--批示--落实--回复”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对政策法规等咨询类民声问题,由民声员当日进行网上回复;对投诉类民声问题,采取“专人抓靠、按时处结、及时答复”的模式,由局领导带队迅速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并于5个工作日内进行网上公开回复;对市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纳入工作决策。

为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投诉,寿光市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做到主动出击、防控结合。鉴于“寿光民声”反映的大多是工业项目集中区和乡镇点源污染问题,寿光市从加强乡镇环保工作入手,于2009年底就在重点中心镇街成立了5个环保所,建立了节假日巡查、夜查等制度,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目前,环保所共有执法人员25名,车辆13部,实行“垂直管理、队所合一、辖区负责、经费包干、量化考核”的管理办法,环保所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环保民声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解决。严格环境执法,市环保局与公安、供电等9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制度,每年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12次以上。今年以来,各部门已联合开展7次专项行动,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惩处、不留情面,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第三篇: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美德,当倾听者在认真倾听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理解对方上,包括语言和表情传达的信息。这个时候,倾听者内心的评判机制暂停了,不会去思考对方话语哪些对哪些错,而是去思考对方话语有哪些值得我学习。当对方因为倾听者的认真倾听而感觉甚好,这会鼓励他们说出更多“干货”,而且会对倾听者产生一种特别的信任,而倾听者也觉得从对方的谈话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是的,别人没有义务要按照你的喜好给出你喜欢听的建议,只要你能从对方的言论中学到东西,你就应该感谢他的分享。

我们总是期望别人在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之后给出针对性意见,但这样的人非常少,他们的建议总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带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成见。当一个人“暂悬”习以为常的成见和评判之心,开始认真地倾听和观察,他才能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思维、心灵和意志才会真正开放,智慧得以自然流现,产生新的方法。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并不容易!一个善于倾听和观察的人,才能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愿望,从而做到影响对方。

倾听是一种修养,不论讲话者,还是听者,都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作为讲话者,通过倾听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使讲话者的话更有说服力;听者,通过与讲话者沟通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使讲话者得到更多的启示,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处世修养。学会倾听,寻求好的建议,进行科学的决策,不仅需要一定的“水平”,还需要充分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再高超的医术,也不能“望一眼”而对症下药。要充分了解事情的经过,自然从开始就要认真倾听,如果未仔细倾听,那最后会显得很没有水平的。其实,要学会倾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倾听下属心声,提供好的建议,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应尽到的责任。

人们都希望自己说话有人听,自己的观点有人赞同,自己的意志有人执行,使“听我说”的懿旨无人问津吗。作为讲话者往往在各种场合中,常常以自己讲的问题有多重要,有多大分量,总是以我为核心,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讲事情,谈问题,提要求,殊不知,容易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抵触情绪,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倾听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受自己认知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比他人知道得更多。因此,学会了倾听,你便有了第三只眼来看自己和这个世界。?

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都是很难看见自己的背面的,同样我们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观察下是极难暴露的。学会倾听,我们可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倾听是完善自我审视的途径。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摘公司在网络浏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但这也宣告了微软在经营方向上转型的开始。盖茨后来在说起这件事时说道:“我不想在面子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毫无意义的。”“特权确实会让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无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否也能够算做他成功的缘故之一呢?

倾听让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倾听却不能替代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

“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的错误都是相同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坚定地付诸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四篇:20041009以人为镜,知得失

以人为镜,知得失

在识人的问题,也需要以人为镜,知得失。以人为镜,就是学习历史和现实中识人的人,在识人问题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有什么过失值得注意。

前人的识人的经验是自己识人的一面镜子,经常对照,可学前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前人的过失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人讲,欲胜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即指出要想战胜别人,必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想评论别人,必须首先评论自己;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已,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尤其是要看到自己长中之短。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过于自信、自作多情、自我主张,这种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会出现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同时如果过份地鄙低自己,看不起自己,表现为自卑、来自信、自寻烦恼,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不是对自我的一种正确认识。

要做到自知自明,首先不可坐进观天,以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自己认为辛苦劳累一生没有意义,就认为辛勤创业的人过得很没有意思;自己认为做学问没有出息就认为搞学问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其次,不可坐井观天,以独立的主见也难以正确识已识人。再次,不可坐井观天,以别人的观点来评判自己,应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他人为镜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重要的是严于解剖自己,做到自鉴,自省、自重、自励。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长处和短处。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的认识自己。所以,要更好的认识自己,必须认识他人。识人,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唐太宗李世民、魏征、诸葛亮等许多志士仁人都提出过一系列识人的方法,其中基本的思想至今仍对我们颇有参考、借鉴价值。同时,历史上也出现过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的情况,也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晋朝人习凿专门为诸葛亮秉公办事、执法如山写下了这样的名言:“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无私,犹以免谤。”

名言的来历是这样的。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大败魏军。可是负责督运粮草的李平因雨误了行程,便假传刘禅旨意,要诸葛亮退兵,以便掩盖自己的错误。诸葛亮退兵后,李平居然假装糊涂地问:“军粮很充足,为何还要退兵?”为了进一步掩盖罪责,李平又上表刘禅,说诸葛亮退兵是假,目的是把敌人诱进来打。诸葛亮查明了事实真相,毫不客气地上表刘禅将李平革职为民,流放梓潼郡。

长水校尉瘳立,曾被诸葛亮称为和庞统一样的“楚之良才”。但廖立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的才名应为诸葛亮第二,而对自己位在李平等之下常怀不满。他攻击的用人政策是“不任贤达而任俗使”,散布流语蜚语,挑拨群关系,是个乱群羊。诸葛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又上表刘禅将廖立罢了官,流放到汶山郡。

按常理来说,李、廖二人受到诸葛亮的严厉处罚,会对他牢骚满腹,可事实在并非如此。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平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竟发病死去。廖立得知诸葛亮的死讯,也哭泣叹息说:“吾终为左衽矣!”(“左衽”,指衣襟的左边。1 这是当时少数民族有衣服式样。)意思是指诸葛亮一死,自己再也不会被召回朝中,只有老死在边疆这地方了。这既反映了诸葛亮平时“法行不可不用”,“虽亲必罚”,又说明了诸葛亮对“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总是给人以改过的机会,这自然要使李、廖等人受罚而来怨,遭贬而悦服了。为此,晋朝人习凿齿才为此写下了上面提到的名言。

在我们党内,远比诸葛亮做得好的干部很多。但不及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在识人用人上常常感情用事,互为通融,赏不公,罚不严,只讲私情,不讲原则,光认老乡,不认公章,难怪要被群众指着脊梁说闲话了。鉴古察今,以人为镜,在识人的问题上能像诸葛亮那样“水镜无私”,人民群众不齐伸拇指才坚哩!

用将不当会导致全军覆没,用卒不当的后果也不可小看。

春秋鲁宣公二年,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用兵伐宋。双方交战之前,宋军的主帅华元杀羊宴饷手下军官,当时没有顾及他的驭手羊斟,这个驭手就因此心怀不满,待两军交战时,羊斟对华元说:“那天吃羊,是你作主;今日驾车,由我作主”。说罢,便故意把帅车驱入郑军之中,使主帅华元被俘,宋军败绩。

为了一碗羊肉没吃上,就耿耿于怀,图报复、泄私愤,出卖主帅,败国殄民,固然是羊斟的罪过,而华元把这样一个胸狭隘、以私误国的败类放在身边造成如此而惨重的后果,不就是用人不当吗?

如今因为用人不当掉脑袋、打败仗的例子虽不这么典型,但用人不当影响工作造成损失的现象却值得重视。有的不是以德才条件选人,而是凭感情亲疏看人,只要与已不和,即使“千里马”照样弃之不用;有的对人求全责备,明明人才就在眼前也视而不见;有的用人只注意个体素质,不注意整体结构上的排列组合。所有这些者会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给部队建设造成损失。要避免用人不当,希望带兵的朋友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心底无私,任人唯贤。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的彻底解放,遵循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用人问题上,就应该体现这个根本的宗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以事业为重,不从个人好恶出发,任人唯亲。在这方面,祁奚荐贤很能给人以启发。春秋时晋在夫祁奚曾任中军尉,年迈时请求退职。晋悼公让他推荐个有才能的人来继任。他当即荐了解狐。悼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和你有私仇吗?”祁奚说:“你不是让我推荐有才能的人吗?至于私仇,我没考虑。”悼公即任命解狐继任中军尉。但解狐不久就死了,悼公让祁奚再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祁奚推荐了祁午。悼公又惊奇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说:“你不是要推荐合适的人选吗?儿子不儿子,我没考虑。”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至今传为佳话。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用得当,首先要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通过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做出全面的评价,就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所谓“表面”,是指只看人态度如何,而不了解其人内心世界;只论其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其实干能力;只见其对已表忠、好话说尽,而不分析其人动机和本质等,以此用人,往往会出问题。历史上不少人正因看人用人,结果遭到暗算,甚至失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东汉平敌将军庞萌,表面看,其人恭谨谦逊,汉光武帝刘秀对他非常信任,常对人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命他与虎牙在将军盖延攻击海西王董宪。因诏书只颁发给盖延,庞萌陡生疑心而不自安,以为是盖延暗中说他的坏话,于是叛变,倒戈袭击盖延,大破盖延军,延仅得身免。庞萌与董宪联合,自称东平王,驻军于桃乡的北部。刘秀得到消息,气得 几乎疯,亲自统领大军讨伐庞萌,写信给诸将领说:“吾尝以庞萌为社稷这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其各厉兵马,会睢阳!”刘秀会合诸将,连续在败董宪、庞萌。后东汉大司马吴汉攻破朐城,斩董宪、庞萌。

刘秀是个英明的君主,他善于招降纳叛,知人善任,对人能“推赤心于人腹中”,他对庞萌的诚心信任也说明这一点。他引孔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话来评价庞萌,意思是说庞萌忠心耿耿,绝对可靠。可是,他看错了人,宠萌恰恰是个反复的小人。他与盖延进攻董宪时,他叛变了,与敌人勾结在一起,从后突然袭击盖延,盖延全军覆来,只能只身逃脱。

庞萌的叛变,不仅对刘秀是个严重的教训,也给后人有益的鉴诫。“疑人不用,用人不颖”。这话没有错,但是,对人不该疑而疑固然不对,而对人未充分了解前过于信任也会出问题。庞萌本是始政权的将领,后归刘秀,刘秀即帝位,任为待中。本来他归附刘秀的时间仍短,也未见立过什么功劳,刘秀之所以看中他,是因他为人“恭谨谦逊”,也就是说,他在刘秀面前表现很恭敬、谨慎、谦虚、顺从,这种表面功夫有时很能迷人,给人好的印象,因而得到刘秀的充分信任。可是,刘秀为他“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那就没有什么根据,这是评价过高了,信任也就必然过头了,结果是犯了知错人用错人的严重错误。

疑人要有根据,信人也要有根据,不然,就难于知人。

二是明于识人,量人用器。我们经常讲,知人善任。首先是要知人,这是前提,知人才能善任。对一个人的优长、缺陷是什么,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能做出妥善的安排,用得其所。马谡长于谋划,适合在统帅部当参谋,但短于实战,缺少经验。而诸葛亮却让他当指挥官,披坚执锐,统兵陷阵,结果导致街亭失守。

读过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事实: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率先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一举名扬世界。然而,哥德巴赫猜想被攻破的历程却是极不平的,陈景润更是历尽艰辛。陈景润在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就一所重点高中教数学,因为天生性格内向,表情木讷,不善言辞,虽有满腹知识,却不能尽情表达,惹得学生怨,老师嫌,好不狼狈。后来,厦门大学老校长亚南闻听此事,坚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并非弱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罢了,后来王亚南向熊庆来教授力荐陈景润,使陈走了研究岗位。枯木逢春,陈景润如鱼得水,尽情遨游于数学海洋之中,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率先攻破“哥德巴赫猜想”,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

从陈景润的经历中我们可能看出,陈景润当教师不称职在于用才不当;后来陈景润走上适合其特长的道路并攻破“哥德巴赫猜想”在于王亚南慧眼识才,因才施用。试想,如果陈景润现在还呆在中学教室的话,陈氏定理的产生恐怕就成为海市蜃楼了。陈景润的成功启示我们,用人要坚持人事相宜原则。

第五篇:倾听民声 化解矛盾 护航园区建设

倾听民声 化解矛盾 护航园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高生君 通讯员梁志坚 卜志敏)昨日上午,梅县检察院党组相关成员与该院驻畲江镇检察室一行,前往梅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络座谈,就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社会矛盾化解、预防职务犯罪、预防刑事犯罪等进行了交流。

梅县检察院通报了产业园区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安置区建设、过渡性住房补助、“工业新城”规划控制等问题。对当前园区建设过程中易引发群众投诉、易产生社会矛盾、易发生的刑事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就园区建设如何化解干群矛盾、预防职务犯罪、预防刑事犯罪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

梅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以来,梅县检察院派出机构在畲江设立检察室,倾听群众反映问题,化解矛盾,为园区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高新区将认真听取和采纳检察部门的建议,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协调兴宁、梅县人民政府,及时落实解决园区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将通过邀请检察院有关人员为高新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上专题课等形式,共建园区预防职务犯罪和预防刑事犯罪联动机制,推进园区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7943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