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二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141171
期末测试
(二)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
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5=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 1 B. ﹣1
C. 9
D. ﹣9 2.服装店销售某款服装,一件服装的标价为300元,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仍可获利60元,则这款服装每件的标价比进价多()A. 180元
3.如图,10块相同的长方形墙砖拼成一个矩形,设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分别为x厘米和y厘米,则依题意列方程组正确的是()B. 120元
C. 80元
D. 60元
A. B.
C.
D.
4.为安置100名中考女生入住,需要同时租用6人间和4人间两种客房,若每个房间都住满,则租房方案共有()A. 8种 B. 9种
C. 16种
D. 17种
5.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体育委员小强到体育用品商店购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若购1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共需50元,小强一共用320元购买了6副同样的羽毛球拍和10副同样的乒乓球拍,若设每副羽毛球拍为x元,每副乒乓球拍为y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A.
B.
C. D.
6.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A. 10° B. 20°
C. 30°
D. 80°
6题 8题
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2 B. 4
C. 6
D. 8 8.如图,已知AB∥CD,∠EBA=45°,∠E+∠D的度数为()A. 30° B. 60°
C. 90°
D. 45°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3分)
9.某品牌手机降价20%后,又降低了100元,此时售价为1100元,则该手机的原价为 _________ 元. 10.购买一本书,打八折比打九折少花2元钱,那么这本书的原价是 _________ 元. 11. 4xa+2b﹣5﹣2y3a﹣b﹣3=8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a﹣b= _________ .
12.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 _________ .
12题
13题 14题
13.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 _________ .
14.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5.(6分)某寄宿制学校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学生宿舍共50间,大宿舍每间可住8人,小宿舍每间可住6人,该校360名住宿生恰好住满这50间宿舍.求大、小宿舍各有多少间?
16(6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17.(6分)如图,∠B=60°,∠BAC=80°,AD⊥BC,AE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的解满足x>0,y>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8分)一件外衣的进价为200元,按标价的8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0%,求这件外衣的标价为多少元?(注:
19.(8分)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水费:用水量如果不超过6吨,按每吨1.2元收费;如果超过6吨,未超过的部分仍按每吨1.2元收取,而超过部分则按每吨2元收费.如果某用户5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1.4元,那么该用户5月份应交水费多少元?)
20.(8分)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1.(8分)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
22(8分)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求证:BD=DE.
23.(10分)阅读材料:
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1)类比与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定值).(2)理解与应用
△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 _________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1+r2=h(定值).
24.(10分)上海某宾馆客房部有三人普通间和二人普通间,每间收费标准如表所示. 客房 三人间 二人间 普通间(元/天)240 200 世博会期间,一个由50名女工组成的旅游团人住该宾馆,她们都选择了三人普通间和二人普通间,且每间正好都住满.设该旅游团人住三人普通间有x间.
(1)该旅游团人住的二人普通间有 _________ 间(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该旅游团要求一天的住宿费必须少于4500元,且入住的三人普通间不多于二人普通间.若客房部能满足该旅游团的要求,那么该客房部有哪几种安排方案?
新华师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
(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5=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 1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2代入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 解答: 解:将x=﹣2代入方程得:﹣4﹣a﹣5=0,解得:a=﹣9.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服装店销售某款服装,一件服装的标价为300元,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仍可获利60元,则这款服装每件的标价比进价多()A. 180元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设这款服装的进价为x元,就可以根据题意建立方程300×0.8﹣x=60,就可以求出进价,再用标价减去进价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设这款服装的进价为x元,由题意,得 300×0.8﹣x=60,解得:x=180. 300﹣180=120,∴这款服装每件的标价比进价多120元. 故选B.
点评: 本题时一道销售问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利润=售价﹣进价的运用,解答时根据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B. ﹣1 C. 9 D. ﹣9 B. 120元 C. 80元 D. 60元
3.如图,10块相同的长方形墙砖拼成一个矩形,设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分别为x厘米和y厘米,则依题意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 根据图示可得:长方形的长可以表示为x+2y,长又是75厘米,故x+2y=75,长方形的宽可以表示为2x,或x+3y,故2x=3y+x,整理得x=3y,联立两个方程即可. 解答: 解:根据图示可得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看懂图示,分别表示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4.为安置100名中考女生入住,需要同时租用6人间和4人间两种客房,若每个房间都住满,则租房方案共有()A. 8种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设需要租住6人间客房x间,则租用4人间客房y间,且x、y为非负整数,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
解答: 解:设需要租住6人间客房x间,则租用4人间客房y间,且x、y为非负整数,由题意,得 6x+4y=100,x=. B. 9种
C. 16种
D. 17种,B.
C.
D.
∵x≥0,y≥0. ∴≥0,∴y≤25,∴0≤y≤25. ∵x≥0的整数,∴50﹣2y是3的倍数,∵50是偶数,2y是偶数,∴50﹣2y是偶数
∴50以内是3的倍数又是偶数的有:0,6,12,18,24,30,36,42,48,∴x=0,2,4,6,8,10,12,14,16. ∵x=0不符合题意,要求是同时租用,∴共有8中方案.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的不定方程.考查了运用不定方程在实际问题的方法,解答中合理运用未知数的隐含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体育委员小强到体育用品商店购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若购1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共需50元,小强一共用320元购买了6副同样的羽毛球拍和10副同样的乒乓球拍,若设每副羽毛球拍为x元,每副乒乓球拍为y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A.
B.
C. D.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分别根据等量关系:购1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共需50元,用320元购买了6副同样的羽毛球拍和10副同样的乒乓球拍,可得出方程,联立可得出方程组. 解答: 解:由题意得,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仔细审题得出两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
.
6.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
A. 10°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1=100°,∠C=70°,∴∠A=∠1﹣∠C=100°﹣70°=3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2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
解答: 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2<x<4+2,即2<x<6. 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2<x<6,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 2,6,8都不符合不等式2<x<6,只有4符合不等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8.如图,已知AB∥CD,∠EBA=45°,∠E+∠D的度数为()B. 4
C. 6
D. 8 B. 20°
C. 30°
D. 80°
A. 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FE=4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E+∠D=∠CFE. 解答: 解:∵AB∥CD,∴∠ABE=∠CFE,∵∠EBA=45°,∴∠CFE=45°,∴∠E+∠D=∠CFE=45°,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某品牌手机降价20%后,又降低了100元,此时售价为1100元,则该手机的原价为 1500 元.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首先假设原价为x元,根据降价20%后应为(1﹣20%)x,再根据又降低了100元,此时售价为11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
解答: 解:设原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出:(1﹣20%)x﹣100=1100 解得:x=1500. 故答案为:150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得到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购买一本书,打八折比打九折少花2元钱,那么这本书的原价是 20 元. B. 60° C. 90° D. 45°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经济问题.
分析: 等量关系为:打九折的售价﹣打八折的售价=2.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再求解. 解答: 解:设原价为x元,由题意得:0.9x﹣0.8x=2 解得x=20.
点评: 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1.4x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到x、y的次数都是1,则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求得a,b的值,则代数式的值即可求得.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a+2b﹣5﹣2y3a﹣b﹣3=8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a﹣b= 0 .
解得:.
则a﹣b=0. 故答案是:0.
点评: 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要求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及其特点:含有2个未知数,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
12.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 7 .
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连接AB1,BC1,CA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ABB1,△A1AB1的面积,从而求出△A1BB1的面积,同理可求△B1CC1的面积,△A1AC1的面积,然后相加即可得解. 解答: 解:如图,连接AB1,BC1,CA1,∵A、B分别是线段A1B,B1C的中点,∴S△ABB1=S△ABC=1,S△A1AB1=S△ABB1=1,∴S△A1BB1=S△A1AB1+S△ABB1=1+1=2,同理:S△B1CC1=2,S△A1AC1=2,∴△A1B1C1的面积=S△A1BB1+S△B1CC1+S△A1AC1+S△ABC=2+2+2+1=7. 故答案为:7.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作辅助线把三角形进行分割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
.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 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D的长,再根据折叠可得AD=A′D=5,进而得到A′B的长,再设AE=x,则A′E=x,BE=12﹣x,再在Rt△A′E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12﹣x)=x+8,解出x的值,可得答案.
解答: 解:∵AB=12,BC=5,∴AD=5,BD==13,2
22根据折叠可得:AD=A′D=5,∴A′B=13﹣5=8,设AE=x,则A′E=x,BE=12﹣x,在Rt△A′EB中:(12﹣x)=x+8,解得:x=故答案为:,. 22
2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14.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95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MF、∠BNF,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MN和∠BN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MF∥AD,FN∥DC,∴∠BMF=∠A=100°,∠BNF=∠C=70°,∵△BMN沿MN翻折得△FMN,∴∠BMN=∠BMF=×100°=50°,14 ∠BNM=∠BNF=×70°=35°,在△BMN中,∠B=180°﹣(∠BMN+∠BNM)=180°﹣(50°+35°)=180°﹣85°=95°. 故答案为:95.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5.某寄宿制学校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学生宿舍共50间,大宿舍每间可住8人,小宿舍每间可住6人,该校360名住宿生恰好住满这50间宿舍.求大、小宿舍各有多少间?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设大宿舍有x间,小宿舍有y间,由两种房间总数和为50及大宿舍住的学生数+小宿舍住的学生数=学生总数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 解:设大宿舍有x间,小宿舍有y间,由题意,得,解得:.
答:大宿舍有30间,小宿舍有20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找到反应全题等量关系的两个方程是关键.
1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x、y,然后列出不等式组,再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公共部分即可. 解答: 解:①×3得,15x+6y=33a+54③,的解满足x>0,y>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②×2得,4x﹣6y=24a﹣16④,③+④得,19x=57a+38,解得x=3a+2,把x=3a+2代入①得,5(3a+2)+2y=11a+18,解得y=﹣2a+4,所以,方程组的解是∵x>0,y>0,∴,由①得,a>﹣,由②得,a<2,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2.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较小时可用代入法,当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
17.如图,∠B=60°,∠BAC=80°,AD⊥BC,AE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BAC,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DE=9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表示出∠AEC即可得解. 解答: 解:∵AE平分∠BAC,∴∠BAE=∠BAC=×80°=40°,∵AD⊥BC,∴∠ADE=90°,∴∠AEC=∠ADE+∠DAE=∠B+∠BAE,即90°+∠DAE=60°+40°,解得∠DAE=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8.一件外衣的进价为200元,按标价的8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0%,求这件外衣的标价为多少元?(注:)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设这件外衣的标价为x元,就可以表示出售价为0.8x元,根据利润的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 解:设这件外衣的标价为x元,依题意得 0.8x﹣200=200×10%. 0.8x=20+200. 0.8x=220.
x=275. 答:这件外衣的标价为275元.
点评: 本题考查了销售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根据)建立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水费:用水量如果不超过6吨,按每吨1.2元收费;如果超过6吨,未超过的部分仍按每吨1.2元收取,而超过部分则按每吨2元收费.如果某用户5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1.4元,那么该用户5月份应交水费多少元?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经济问题;压轴题.
分析: 水费平均为每吨1.4元大于1.2,说明本月用水超过了6吨,那么标准内的水费加上超出部分就是实际水费.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 解:设该用户5月份用水x吨,则1.2×6+(x﹣6)×2=1.4x,7.2+2x﹣12=1.4x,0.6x=4.8,x=8,∴1.4×8=11.2(元),答:该用户5月份应交水费11.2元.
点评: 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20.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首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大小小大取中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解答: 解:由①得:x≥﹣1,由②得:x<3,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键是正确解出两个不等式,掌握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21.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 根据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就可以得到不等关系:小明的得分>90分,设应答对x道,则根据不等关系就可以列出不等式求解.
解答: 解:设应答对x道,则:10x﹣5(20﹣x)>90,解得x>12,∵x取整数,∴x最小为:13,答:他至少要答对13道题.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符合题意的不等关系式,正确表示出小明的得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求证:BD=DE.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欲证BD=DE,只需证∠DBE=∠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等量关系可证明∠DBE=∠E=30°. 解答: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的中线,∴BD⊥AC,BD平分∠ABC,∠DBE=∠ABC=30°. ∵CD=CE,∴∠CDE=∠E.
∵∠ACB=60°,且∠ACB为△CDE的外角,∴∠CDE+∠E=60°. ∴∠CDE=∠E=30°,∴∠DBE=∠DEB=30°,∴BD=DE.
点评: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等知识.此类已知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求角的度数的题,一般是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角的度数,进而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23.阅读材料:
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1)类比与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定值).(2)理解与应用
△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 2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r1+r2=h(定值).
由.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连接AP,BP,CP.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证明;(2)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进行求作. 解答: 证明:(1)连接AP,BP,CP.(2分)则S△ABP+S△BCP+S△ACP=S△ABC,(4分)即∵△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r1+r2+r3=h(定值);(8分),(6分)(2)存在.(10分)r=2.(12分)
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
24.上海某宾馆客房部有三人普通间和二人普通间,每间收费标准如表所示. 客房 三人间 二人间 普通间(元/天)240 200 世博会期间,一个由50名女工组成的旅游团人住该宾馆,她们都选择了三人普通间和二人普通间,且每间正好都住满.设该旅游团人住三人普通间有x间.(1)该旅游团人住的二人普通间有
间(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该旅游团要求一天的住宿费必须少于4500元,且入住的三人普通间不多于二人普通间.若客房部能满足该旅游团的要求,那么该客房部有哪几种安排方案?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图表型.
分析:(1)求出住在二人间的人数,然后即可得出二人间的个数;
(2)根据要求一天的住宿费必须少于4500元,及入住的三人普通间不多于二人普通间,分别列出不等式,联立求解即可.
解答: 解:(1)由题意可得,住在二人间的人数为:(50﹣3x),又∵二人间也正好住满,故可得二人间有:;
(2)依题意得:,解得8<x≤l0,∵x为整数,∴x=9或x=10,当x=9时,当x=10时,=(不为整数,舍去);
=10.
答:客房部只有一种安排方案:三人普通间10间,二人普通间10间.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难度一般,注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兴东中学74、75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单卫华2013/2/2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
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74班本学期共78人,其中男29人,女生4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
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
高。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
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
发和进一步的发展。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
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
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
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
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
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华东师 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羊凤小学刘周贤
一、指导思想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
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
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46人,其中男23人(食学生16人,通学生7人),女生23人(食学生
15人,通学生8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
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
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
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
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
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
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
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
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
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
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第十一章:机会的均等和不等。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
本章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
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6课时
方程式的简单变形2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6.3实践与探索3课时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1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轴对称的认识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11.1可能还是确定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1课时 6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4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3课时
第四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华东师 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本学期带七年级两个班,共100人,其中男51人,女生4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第十一章:机会的均等和不等。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
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
本章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1课时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课时
方程式的简单变形
2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6.3
实践与探索
3课时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课时 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
实践与探索
8.1
认识不等式
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1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 轴对称的认识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11.1 可能还是确定
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6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第五篇:201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华东师大版)
2013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 1
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2月8日——3月15日
第七章3月16日——4月05日
第八章4月06日——4月20日
期中复习及考试4月21日——4月30日
第九章5月01日——5月15日
第十章5月16日——5月31日
第十一章6月1日——6月25
期末复式及考试6月26——7月5日
二〇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