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血压分类和分型
高血压的常见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淤交阻,气血逆乱所致。治疗时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肝阳上亢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
表现: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面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5.淤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6.冲任失调型
表现: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方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压是妇女更年期中的一个主要病证,二仙汤由壮阳与滋阴益精药合用,其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阴益精,濡养冲任,诸药合用,直达病所而获降压效果。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
以上是高血压病的几个常见中医证型,临床上要准确把握每个证型的辨证要点,治疗以代表方为主,随证加减,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服用西药降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者,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不仅能提高降压效果,而且还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所在。
●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
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灯心草、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
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丁香、藿香、佩兰、荷叶、砂仁、蔻仁等。
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
兼见腰膝酸软,可加用桑寄生、川续断、巴戟肉、鹿角胶等。
●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丹皮、杜仲、酸枣仁、臭梧桐、决明子、山楂等。编后:中医药在对高血压的症状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西药联合使用更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但与单用中药相比,西药降压作用更为有效、确切。因此,中药不能完全替代西药的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
● 高血压的穴位保健
百会穴,此处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可以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次做36圈。
足三里,可以拍击或按揉,位于足阳明胃经线上,此为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
涌泉穴,可按揉,位于足少阴肾经上,此为人身第二长寿穴。
合谷穴,可按摩,此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线上,为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可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劳宫穴,每日按摩。血压急剧上升时,可遍捏手掌心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从手掌各个部位起至每根指尖。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最后再每天揉捏后颈部肌肉,此处有数十个人体反应区,还可以把双手双耳每天揉搓数遍。另有一个反应区在第二掌骨,此为高血压应急穴位,在此处涂适量润肤油,然后从头穴往足穴推,两只手各推200次后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此法常用泻气,所以不能常用。
第二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型
两招牢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型
202_-04-29 19: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yxa babysandra 字体大小
-+ |一直以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都以其分型众多,标准繁复让人头疼。经常有站友提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型太难记忆,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轻松记住。
第八版妇产科教材中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子痫因临床表现以抽搐为主,较为特殊,比较好记。而剩下的四种类型则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技巧来掌握。
一、两个节点
如图 1 所示,「发现高血压孕周」和「蛋白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型的两个节点。通过孕周和蛋白尿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大体将这四个类型分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图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型的分型流程
二、关键词等式
虽然类型只有四种,但是名称拗口,不易记忆。那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20 周前出现血压升高的大部分都涉及「慢性」这一关键词,而凡是蛋白尿阳性的都与「子痫前期」有关,而阴性的都离不开「妊娠」和「高血压」。这样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判断分型的公式:
20周后+尿蛋白阴性=「妊娠」+「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 20周后+尿蛋白阳性= 子痫前期。
20周前+尿蛋白阴性=「慢性」+「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0周前+尿蛋白阳性=「慢性」+「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这样一来会不会就容易记了呢?!
不过其中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需要警惕:即妊娠期高血压在产后 12 周可恢复正常,所以产后方可诊断,若 20 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病持续到产后12周,则不能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而应该是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此外,除了以上几种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还有一种严重的并发症:HELLP 综合征,是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一旦发生则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
ACOG 202_ 版指南中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型也做出较大的改动。八版教材中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并未提及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的概念,但是根据202_版ACOG指南,认为妊娠期高血压为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情况,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一致。另外,ACOG版指南不再依赖是否有蛋白尿或者蛋白尿严重程度来诊断子痫前期,在没有蛋白尿的病例中,出现高血压同时伴有以下表现,仍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
(2)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参考值 2 倍以上);
(3)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大于 97.2 μmol/L 或为正常参考值 2 倍以上);
(4)肺水肿;
(5)新发生的脑功能或视觉障碍。
指南还建议将子痫前期分为无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和伴有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来代替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期分为“轻度”或“重度”并不科学,因为子痫前期是渐进的过程,“轻度子痫前期”只能代表诊断时的状态,如果继续妊娠,将转为重度子痫前期。
第三篇: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卒中的双重危险
我国作为卒中高发国,长期以来预防卒中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是导致我国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然而,由于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单纯控制血压往往无法达到预防卒中的理想效果。因此,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强调,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
H型高血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美国相近,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却远高于美国。近期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人群平均Hcy水平为15 μmol/L,约91%的男性和63%的女性血浆Hcy高于10 μmol/L,属于高Hcy血症。这类合并Hcy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被称为“H型高血压”。
此外,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在促进心血管事件发生中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约3倍,较正常人高出12~25倍。
H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的命名强调了高血压与高Hcy血症的双重危害,所以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当双管齐下。重要的是,构成H型高血压的2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若同时有效控制上述因素,就可能使我国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降压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预防卒中的效果也十分明确。我国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 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 mmHg,可使卒中风险降低36%。
降低Hcy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但对于长期服用叶酸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仍颇有争议。
心脏预后预防评价(HOPE)2研究作为其中样本量最大、观察期较长的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5522例年龄≥5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平均治疗5年后发现,叶酸组的平均Hcy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3.3 μmol/L。尽管两组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叶酸组卒中风险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25%。补充叶酸=预防卒中
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均提示,Hcy与脑血管病变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现阶段临床试验缺乏足够大样本量的情况下,应将叶酸预防卒中的疗效进行单独分析。我们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将业已发表的全部8项、涉及1.6万余例受试者的补充叶酸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总体上能显著降低18%的卒中风险,使无卒中病史者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根据人群特点及替代终点变化进行分层后发现,补充叶酸在预期获益人群中取得了显著的阳性结果,而对于其他人群则疗效不确定。
此外,补充叶酸的效果也因人群是否接受了食物叶酸强化而有差异,对于未接受食物叶酸强化的人群,补充叶酸可将卒中发生率降低25%,当血浆Hcy水平下降>20%时,该比例可降低23%,服用叶酸>3年可降低29%。上述证据表明,给予适当人群补充叶酸可作为卒中一级预防措施,通过显著降低 Hcy水平来减少卒中风险。最近发表的欧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已将该荟萃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证据来引用。我国预防卒中的新探索=叶酸+ACEI
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意服药或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如磁疗护腕等正规医疗器械产品;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一味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感觉不难受不吃药。他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和使用正规医疗器械,平稳降压。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H型高血压的饮食预防
在H型高血压早期,与传统高血压一样,首先提倡“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采用:“一、二、三、四、五”方案。即:
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重点是补钙和蛋白质。
二是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此量相当于主食6两,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三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重要的物质基础。每份高蛋白质食品相当于:1两瘦肉,2两豆腐,一个鸡蛋,半两黄豆,2两鸡鸭,2两鱼虾。
四是指粗细结合、甜咸适中,少量多餐、切忌过饱。
五是指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第四篇:HIV分型
HIV 分型
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以致于在全球流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株,通过血清学反应和核酸序列测定后的系统树分析,可对这些病毒株进行分型,HIV分型在HIV的分子流行病、诊断、临床和药物治疗及其疫苗研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一简单综述。
HIV在病毒分类中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组。由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其基因有很高的变异特征,1.高错误率的逆转录酶,其复制时,不能及时切除错误引入的核苷酸,约每个复制循环中就会发生一个错误使病毒复制时发生随机变异。2.病毒快速的复制,估计每天一个HIV感染者要产生并清除100亿个病毒颗粒。3.宿主的免疫选择作用,在宿主免疫压力作用下,使能激发宿主细胞或体液免疫的基因组的变异高于其他部位,如gp120 V3环高变区,4.不同病毒株DNA之间的基因重组。迄今为止,全球流行的HIV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可分为二型,HIV-1型和HIV-2型。在HIV-1型内,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又进一步分为三个组,M组(main即主要组)、O组(outline即外围组)和N组(new,or non-M,non-O新组或非M非O组),M组内又可分为A-J10个亚型。在HIV-1和HIV-2二型之间,其核苷酸序列只有45%的同源性。在HIV-1型内,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是20-35%、同一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是7-20%。O组是1990年从喀麦隆和加蓬分离到的,与M组其它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只有50%的同源性。N组是最近才从两名喀麦隆病人分离到的,在系统树上,既不属于M组,也不属于O组的一组新病毒,故称N组。
HIV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HIV分型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上标记,使我们能够据此去追踪HIV的传播和了解全球各地区HIV的分布特点。
HIV-1和HIV-2型虽然都起源于非洲,但HIV不同型,不同组甚至不同亚型在全球流行是不均一的。HIV-1的O组,N组和HIV-2型只局限在非洲某些局部地区流行。而HIV-1的M组病毒呈全球性流行。到目前为止,全球流行的绝大多数毒株是HIV-1M组中的A、C亚型毒株,接着是B亚型毒株,然后是A/E和A/G亚型重组毒株。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调查表明,在非洲几乎流行了HIV的所有亚型,但以A和C 亚型为主,同时,也正由于众多亚型的共流行,那里也是发生病毒重组最多的地方。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B亚型仍然是最常见的亚型,虽然M组的其它几个亚型、甚至O组病毒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有报道,但进一步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移民。在南美,B亚型占有优势,但C、F亚型也有流行。在阿根廷和巴西有B/F重组毒株的报道。在亚洲,好几种不同的HIV-1亚型流行于不同区域,在印度C亚型占主导,同时有A、B 亚型共流行和A/C亚型重组毒株的报道。在泰国则有二种独立的亚型流行,B亚型和E亚型(即A/E亚型重组毒株)。在我国主要以B、C和E亚型流行,但同时也A、F和HIV-2型的报道。
HIV亚型与传播和疾病进展。
HIV-1和HIV-2型在传播和疾病进展方面是显著不同的,HIV-2显示一种较低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并且较HIV-1有更长的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但在HIV-1型内各亚型之间,其传播与疾病进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仍然没有明确结论。一方面,有些报道显示各亚型之间在影响其传播和疾病进展有显著差异,例如,一项在塞内加尔妇女性服务人群中的前瞻性调查显示,感染了HIV-1A亚型的妇女比感染了HIV-1其它亚型的妇女进展为AIDS的可能性少八倍。另`一项在对肯尼亚HIV-1阳性怀孕妇女群体调查也显示,HIV-1C 亚型感染者比A或D亚型感染者有更高的病毒载量和较低的CD4细胞计数。而病毒载量和CD4计数是显示HIV疾病进展最重要的指标。另有报道认为,在感染C亚型的病人中大多缺乏辅助性受体CXCR4,而在B亚型感染者中,大多数具有这一受体,而具有这一辅助性受体被认为在临床上会有较快的疾病进展。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反,例如,在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B亚型和C亚型的HIV感染者其疾病进展是没有差异的。另一项在瑞典的研究也表明,A、B、C及D亚型的HIV感染者其疾病进展是没有差异的。在亚型是否对HIV的传播效率有影响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一方面,在泰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泰国的E亚型的性传播效率是美国B亚型的5倍,另一方面,Mastro和Shatter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提示在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上,各亚型之间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总而言之,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受病毒株,宿主和其它多方面因素影响,因人而异,要评价亚型之间在影响传播、疾病进展是否有差异是相当困难的。尽管如此,现在就得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或有区别都为时过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HIV亚型与血清学和核酸诊断
现在对HIV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血清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的HIV抗体进行初筛,再用免疫印迹实验进行确认,核酸检测作为一种补充,在诊断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和处于HIV抗体窗口期的感染者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各亚型的抗原决定簇部位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有一定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有报道表明,O组的HIV感染者血清与现有的HIV诊断试剂反应很弱出现很多假阴性结果,法国巴斯德研究所L.Montagnier也报道他们的一例1990年感染1992年死亡的O组HIV引起的艾滋病病例,正是由于用常规试剂难于检出而造成。虽然O亚型在最近几年通过向抗体检测初筛试剂和确认试剂中加入合成肽,HIV-1的O组可被检测出来,但其敏感性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因为HIV任何变异所造成的抗原结构细微改变都可能影响其敏感性。同时,由于现有的无论是血清学检测试剂还是核酸检测试剂都是以流行于欧美的B亚型病毒株为基础的,其对非B亚型毒株检测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证实,有研究报道表明,在抗体阳转期间,应用取自B亚型抗原的抗体检测初筛试剂盒可发现在检测非B亚型时敏感性较低。并且,目前所用的几种用于检测核酸的试剂盒,在检测非B亚型HIV-1感染者时,或者不能检测,或者不能正确定量病毒量。对HIV-2型和HIV-1的0组尚不能定量检测其病毒RNA。因此,提高现有检测试剂盒检测各亚型的敏感性和研制能定量检测HIV-2型和HIV-1型中的O组病毒的试剂盒应是当务之急。
HIV亚型与抗病毒治疗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和HIV在体内高频率复制,在感染者体内每天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不尽相同的子代病毒,有研究表明,在用同一药物或几种药物顺序治疗时均会在数周内产生抗一或抗几种药物的赖药株,赖药株甚至可以出现在未用药物治疗的病例中,当药物治疗开始时,这些赖药株便代替原先对药物的敏感株而成为优势株,同时,赖药株还可随着人群之间的传染而传播,从而导致在新HIV感染者体内就出现赖药物株,HIV不同亚型之间赖药型是否有差异有一些报道,有一项在体外的研究表明,HIV-1型O组以及HIV-2对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拟制剂具有天然抗性,Apetrei等人的一项研究就表明,F亚型对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拟制剂具有较其它亚型较低的敏感性,而G亚型较其它亚型对蛋白酶具有较低的敏感性,许多与抗蛋白酶拟制剂有关的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非B亚型的病人中。
HIV亚型与疫苗
不同的HIV-1亚型在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的高度变异致使其包膜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导致病毒对免疫攻击的敏感性改变使其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Henderson等人根据对百余种不同株型的HIV-1gp120的一级结构的分析发现,它的V3环36个氨基酸残基中,只有在环基底部的2个半胱氨酸的残基及附近的氨基酸残基和顶部的GPG保持不变,其它部分则变异很大。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分离得到HIV-1毒株间的gp160蛋白氨基酸序列有20%以上的变异率,不同亚型遗传及血清学上反应存在明显差异。1995年泰国发现2名HIV-1B亚型与E亚型合并感染者,这一发现提示,一种HIV毒株激发机体产生的抗病毒免疫不能保护机体免受其它毒株侵袭,事实上,基于B亚型的侯选疫苗的人体实验也发现其产生的抗血清很少能对其它亚型的HIV毒株有中和作用,细胞免疫方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也具有型特异性,因此,尽管有些证据表明存在亚型间的交叉中和抗体决定簇和交叉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但现有的任何候选疫苗是否能在接种者体内诱发这些交叉中和抗体的产生都还未得到肯定的证实,因此,用针对单一毒株或亚型的HIV疫苗期望能用于预防其它各种亚型的HIV-1感染是不现实的。
正是基于对HIV-1分型深入的研究,专家们建议设计研制包含HIV各类抗原决定簇的复合性疫苗是一个基本原则,所以理想的HIV疫苗应该是,保护被免疫的个体避免感染任何一种HIV亚型,也就是说,理想有效的疫苗不仅对HIV的一个亚型有效,最好在亚型之间有保护。
HIV的分型为HIV的分子流行病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但HIV感染的临床与治疗的反应性受病毒和宿主等多种因素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北京地坛医院临床艾滋病研究中心 姚均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张福杰 校
摘自 传染病信息, 202_,15(2):65-67
第五篇:垃圾分分类
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
三(7)熊佳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7)班的熊佳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
垃圾分类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类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如果任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破坏我们生活的美好环境。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将垃圾分类回收后再次变为资源。
不久前,经过对10位市民的调查,我发现人们基本上对垃圾分类都还有点了解,说明我们的垃圾分类宣传起到了作用;但只有一半的人有对垃圾分类的习惯,说明我们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还需加强执行力,养成更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人们对现在的垃圾桶并不是很满意,有些小区甚至没有分类的垃圾桶,车站、商业闹区包括公园广场的分类垃圾桶都还比较少。
因此,我们想要改善城市的环境,应该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市民对环境的意识很重要,要让市民普遍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次,回收垃圾的地方应选择更适合的位置,至少阴雨天不会因为雨水而垃圾到处都是,也不会造成人们因为垃圾桶过少而随意丢弃垃圾;第三,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如果我们做好了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就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减少占地,二、减少环境污染,三、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