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泄漏与核辐射危害
核泄漏与核辐射危害
北京时间202_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强震,随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爆炸起火泄漏放射性物质。这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使人们在1986 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之后,将目光又一次投向核辐射这个敏感的话题。
什么是核辐射呢?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除此以外,电磁波也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而人工辐射源则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核磁共振等、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
核辐射的危害又有哪些呢?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1986年,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爆炸释放出的辐射量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在核发电站附近,一个受到核辐射的池塘里,超过两米长的鲇鱼正在黄色的池水中游动,巨大的身躯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潜水艇。在距离切尔诺贝利80公里的莱司特维宁,有许多身患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先天残疾的孩子,当地三分之二的男子因为身体虚弱而被军队拒之门外。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仍有鱼儿漫游,但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子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树木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到现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在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700万人仍然接受某种形式的补偿。这些补偿可能是每月发放的生活津贴、大学优先录取、或者年度休假。在乌克兰,被认定为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而导致的永久性残疾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孩子)从1991年的200人增加到1997年的64500人和202_年的91219人,而辐射的影响是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然将年度预算的5%用于补偿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受害者。
据新近公布的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造成的后果远远低于之前的估计。尽管如此,很多专家仍指出,对于幸存者的救助要做的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核辐射的危害有多恐怖。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α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另据国外报道,大多数家庭居室中自然出现的放射性气体氡,如果与烟气混合,将会有致命的影响。氡是肺癌的一个致病因素。另外,装修居室用的花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氡,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经监测表明,室内氡气多在通风不良的地方积累,所以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使氡稀释,这是减少室内氡浓度的良好措施。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随矿床、所在地等天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必须对其进行监测。
谨防饮用水的核污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谨防饮用水受到核污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蔬菜。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中国矿泉水水源丰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据报道,通过有关部门监测,某些盲目开发的矿泉水水源中含氡的浓度过高,若长期饮用这种矿泉水就会危害身体。因此,各地有关执法和监督部门,要对矿泉水的开发项目要严加管理,不仅要严格控制商品矿泉水的卫生指标,还要重视它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U、Th、Ra、210Po和210Pb。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这些物质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
平时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禁止食用煤碳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
莫要长期佩戴金银首饰。佩戴金银首饰是人们,尤其是女士们美容化妆的重要生活内容。殊不知经常佩戴首饰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那就是容易患“首饰病”,即皮肤病。一般来讲,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掺入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这些首饰制品的材质成分更加复杂,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据报道,美国专家在检验了几千件首饰后发现,其中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严重地损害,如果长期佩戴,有可能诱发皮肤病或皮癌。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进行含放射性物质测定。
第二篇:核辐射危害
核辐射危害:肠胃最易受伤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如何防辐射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核辐射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原来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日本官方已经要求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撤离,这是为什么?
这栋设施中的一幢建筑周六发生了一次爆炸,其周边已经探测到辐射剂量的超标。
日本政府随后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控制局势,将这一事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有消息称这一核电站的另外两个机组核心可能有融化的危险,如果真是那样,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如果暴露在核辐射中,身体能立即感受到什么感觉吗?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相比之下,在癌症治疗中采用的放射性疗法使用的辐射剂量约为1~7戈雷,但都是高度可控的,其作用区域被严格限制在一块很小的病灶部位上。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进一步的辐射污染。随后应当使用肥皂水轻柔的擦拭皮肤,进行清洗。
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何种危害?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那么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不过人体拥有各种机制,阻止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新旧细胞替换机制。
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
前面提到的细胞对损伤的自动修复功能同样有可能导致癌变。在修复过程中一旦犯错,很有可能导致原始基因的更改。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不但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并且由于更改的是基因物质,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新生儿畸形或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大脑畸形,四肢畸形,生长缓慢以及严重的学习困难等。
面对辐射污染,儿童是否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那次事件中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会在甲状腺内发生累积,并最终造成严重损害。
日本政府该如何将事件对民众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曼彻斯特大学的理查德·威克福德(Richard Wakeford)是辐射暴露方面的专家。他说只要日本政府行动迅速果断,那么绝大部分民众可以免遭严重的健康影响。
他说,在那样的情况下,唯一有可能会受到较严重伤害的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以及紧急救援人员。因为这些人将不可避免的暴露于高剂量的辐射环境。
他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疏散该地区附近居民并确保居民不会实用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其中最危险的是放射性碘元素,因为它会混入天然碘,进入人体生物组织,并导致甲状腺癌。
作为预防措施,政府可以向周边居民发放碘片,人体在服用碘片之后会吸收足够多的碘元素,从而防止放射性的碘元素乘虚而入。
并且据我所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有很多海产品,本身有些海产品就是高含碘量的食品,因此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担心。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有无可比性?
格雷·托马斯(Gerry Thomas)教授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续影响方面的专家,他说:“看起来这次的事件不太可能演化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核电站的核心发生了大爆炸,这意味着有大量高剂量辐射散入大气中。”
托马斯教授还表示,尽管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当地出现了显著的甲状腺癌发病比例的上升,但是研究这些病例后,发现发病的多是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并且在事故发生时还是孩子。
第三篇:公卫:核泄漏和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公卫:核泄漏和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李连波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来源
(一)工业或医疗等领域使用的放射源丢失、失控等 放射源若管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放射事故。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55~1999年间全世界共发生因放射源导致的重大放射60192137事故76起,死亡46人。其中Co、Ir和Cs是放射源应用中威胁人身安全的最值得关注的三种核素。
(二)核电站事故 核电站事故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相对较轻,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这里的所说的“寿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核反应堆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
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核反应堆熔解后,还会释放出其他放射性核素,如铯-137。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
(三)核武器爆炸或核试验 核武器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冲击波又称为爆炸波或高压波,是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方式之一。冲击波及其伴随的强风使楼房等建筑物瞬间倒塌或物体崩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热辐射是指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一个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的热球。热球产生的热辐射足以点燃各种物质,发出的强光使人暂时或永久失明。核辐射可分为初始核辐射和剩余核辐射。引爆后第1分钟内所产生的核辐射称为初始核辐射,其后由于放射衰变产生的辐射称为剩余核辐射。
(四)核恐怖袭击 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主义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的罪恶目的,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实际使用能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装置(包括简陋的核爆炸装置和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或通过威慑(恐吓)袭击或实际袭击核设施(包括重大的放射源辐照设施)引起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显著数量人群的心理、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¾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
二、辐射危害
核泄漏或核事故时可以释放多种放射性物质。所谓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如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各种核反应可产生中子和γ射线。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钴-60、镍-63、硒-75、锑-124、碘-131、铯-137、镭-226、钚-238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员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影响分为分布在空气和体表时的外照射和吸入性内照射。β、γ、X射线和中子辐射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线主要是内照射。不同种类射线对人员损伤程度不同,在相同辐射剂量情况下,中子辐射损伤最重,γ射线次之,X射线轻于γ射线。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儿童,再次是成人。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胎儿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几率增多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除产生急性损伤效应外,还可能引起远期效应: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可能缩短寿命;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此外,核事故跟其他重大灾害一样,均可引起公众(或人群)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反应,轻者很快消失,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其后果可波及整个社会,导致重大损失。已有的经验证明,核辐射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引起人群心理焦虑、恐慌、紊乱及长期慢性应激,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
三、防护方法
主要介绍针对核泄漏的基本防护方法。
(一)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隐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②尽可能快速撤离: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③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二)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②控制人员进入污染区;③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如必须食用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④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可进行清扫、水洗、覆盖或刮去表层等。
(三)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②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可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的沾染;③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④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试题:
1.简述核泄漏与核辐射主要来源。
2.核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有哪些? 3.核泄漏早期一般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第四篇:核泄漏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a,b和y三种辐射形式。a辐射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a,b和y三种辐射形式。a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b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一处损坏的核电设施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则要危险得多。
研究辐射对公众健康影响的非营利组织“辐射与公共安全项目”(Radiation and Public Health Project)的执行理事曼加诺(Joseph Mangano)说,利用高温分裂铀的过程会产生一百多种新的化学物质。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核物理学家坎倍尔(Kirby Kemper)表示,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
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
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
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它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熔解中产生的最危险的释放物质通过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核反应堆的堆芯完全熔解,很多极度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如铀和其他重金属,将掉落到反应堆安全壳的底部,不会进入大气。而后需要专业的核危害处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释放出的颗粒状放射性化学物质,这些颗粒仅仅是沙粒大小的四分之一,它们包括碘-131、锶-90和铯-137。这些化学物质中的一些对人类极其危险,因为它们酷似人体天然所需的物质(如碘),并极易进入人体的组织。
美国环保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表示,只要条件合适,放射性的碘可以在空气和水中快速消散。但碘-131则不同,它的半衰期是八天,意味着它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完全消失。
美国环保局称,放射性的碘可通过摄入或吸入进入人体。它可能落在草上被牛食入,并最终通过牛奶进入人体,也可能落在带叶蔬菜上或聚集到海鱼和淡水鱼体内,被人食用。
锶-90的半衰期长达29.1年。在化学性质上它与钙相似,趋于进入人的骨骼和牙齿。
锶-90主要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摄入锶-90会导致骨癌(骨骼附近软组织的癌症)和白血病。
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出另一种危险物质铯-137。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人会通过食物和水将其摄入,或类似灰尘被人吸入。与其接触,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第五篇: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202_年3月11日的日本9级特大地震,短短四天内,已经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一号、二号和三号机组发生爆炸,四号机组发生火灾。位于一号反应堆附近方圆20公里的人员已经被疏散,上百民众已经被辐射,甚至参加地震救援的17名美国士兵也受到核辐射,放射性物质更随风飘到东京,造成东京放射性物质超标。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反应堆出现爆炸的话,核辐射物质将会随风向扩散到其它国家,朝鲜半岛、中国,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目前,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核辐射主要来源于核爆炸和核电站事故。核辐射主要包括:伽马射线、中子辐射、电离辐射以及剩余辐射。在核爆炸后最初发射的辐射以伽马射线及中子辐射为主,当人体直接接触到这些辐射后便会导致死亡。一般核爆炸后的辐射并不是在爆炸产生后一次性放射完,许多剩余辐射会在爆炸结束后很久依然存在于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剩余核辐射主要是放射性尘降物,这种辐射来源于核武器碎片、核裂变产物、以及核武器爆炸时受核污染的土壤。在裂变反应中,有超过300种裂变产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的时期,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才能减少到其初始的一半,如铯137半衰期为30年。
当核电站出现事故而造成泄漏后,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烟雾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如日本福岛核事故中,由于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而出现核泄漏,使得核电站周围20公里空气中出现放射性物质铯137、碘131和钚,这三种物质对人体都有着巨大的伤害。
而且,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甚至超过核爆炸,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放射性物质比广岛核爆炸多100倍以上。且因为广岛核爆炸是在空中爆炸,没有火球落在地面,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在地面爆炸,其污染的环境面积也远远大于广岛。切尔诺贝利附近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250万乌克兰人受到核辐射。
不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与人体接触到的放射性物质的强度有关。那么,究竟核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呢? 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当放射性物质形成的离子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细胞膜以及DNA。而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会开始大量的分裂细胞,如皮肤、肠道、脾脏、骨骼、淋巴,最终导致癌症及其它各种疾病。尽管,人体细胞在受到低强度辐射损害后会自我修复,但辐射超过一定数量,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当人体受到25雷姆(1雷姆相当于吸收1伦琴的辐射,辐射量按照伦琴/小时计算)辐射时,便可以到检测血液中的变化;
辐射量小于100雷姆时,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损害; 但如果辐射量超过100雷姆时,人体便会立刻出现一些疾病征兆:恶心、呕吐、头痛,身体内白细胞数量也会减少; 而超过300雷姆的辐射,就会造成头发掉落,体内也会受到明显的破坏,如神经细胞、消化道细胞会被损害,而白细胞会大量减少,人体免疫系统受到重大打击;此时,辐射还会制造大量血小板,使得血液凝固;
如果辐射量达到450雷姆,50%的人会死亡;
而所有暴露在800雷姆以上核辐射中的人会出现发热及腹泻症状,且没有任何治疗方法,这些人会在2—40天中死亡。
可见,核辐射与核爆炸具有同样的威力,其导致的后续灾难更为严重。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许多人并不是被炸弹炸死,而是由核辐射致死。如广岛市一个14岁的小男孩在核爆炸两天后开始发热和呕吐,9天后头发开始掉落,白细胞开始大量减少,17天后,开始不停的流鼻血,而核爆炸后21天,他在医院去世。
关于核辐射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原子能委员会遗传学家詹姆斯•奈尔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辐射中幸存的人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几率患癌症及其它疾病。事实上,在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许多幸存者罹患了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还有一些人精神出现异常。而受到辐射后的胎儿,许多在出生后便患有白血病,其中一个在核爆炸两天后出生的孩子18岁时死于白血病。而那些受到核辐射后怀孕的母亲,产下的婴儿也更容易畸形或患上各种疾病。
由于目前医学界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致命性的放射性疾病,医生只能为受到300雷姆辐射以上的人输血或者进行骨髓移植,但也不能保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在遇到核辐射时,一些简单的自救知识也很重要,请继续阅读下节,了解如何在核辐射中逃生? 如何在核辐射中逃生?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倒霉生在广岛、长崎、切尔诺贝利,而只是“幸运”的与某核电站比邻而居,那么,在一些核泄漏中,如此次日本福岛核泄漏,我们还是有许多机会逃出生天的。因此,了解一些应对核辐射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一旦出现核泄漏,我们要尽快撤离被辐射的地区。通常政府会告诉我们哪些区域已经被辐射,哪些区域是安全的。在撤离的时候选择上风区,因为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风吹到下风区,那样的撤离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遭受更多的辐射。
其次,假如出现如地震、道路倒塌而无法撤离的情况,应立马回到室内,关好门窗,以免放射性物质侵入室内。这时,穿一些严密厚实的衣服,戴上帽子与口罩,等到救援人员到来便立刻撤离。此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愈是慌乱便可能面临更多的危险,而且,我们的家人也希望看到一个坚强而勇敢的亲人。
第三,如果被放射性物质击中,或者放射性物质落在了身体上,切不可接触其他人,以免将放射性物质传给他人。要立刻把所有的衣服脱掉,尽快用香皂进行清洗,而自己也要快点洗澡。
第四,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小心接触到放射性物质,此时医院还在正常运转的话,立马去医院检查。正如上文所说,某种程度的辐射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所以不要担心。此外,如同此次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大量发放碘片给民众,以帮助他们应对辐射可能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我们在受到辐射后也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补充适量的碘,尤其儿童,甲状腺更容易受到辐射侵袭,父母要更加注意他们的身体检查,时时监测其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