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摘 要】目的:探究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0例,时间选取为202_年1月-202_年1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硫酸镁等常规解痉降压治疗,实验组则同时接受拉贝洛尔治疗,对比2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2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平均动脉压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可有效对其血压水平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
【关键词】拉贝洛尔;硫酸镁;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_)04-0-01
妊娠期高血压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患者的全身小?勇龇⑸?痉挛,使得其出现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的情况,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可出现子痫的情况[1],对患者以及围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加强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0例,时间选取为202_年1月-202_年1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20例。
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22岁-43岁,年龄均值为(28.86±3.26)岁,患者的孕周范围为24周-41周,孕周均值为(36.89±2.55)周,其中7例为经产妇,13例为初产妇。
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22岁-44岁,年龄均值为(28.76±3.22)岁,患者的孕周范围为25周-41周,孕周均值为(36.85±2.44)周,其中6例为经产妇,14例为初产妇。
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可积极对研究配合,2组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硫酸镁等常规解痉降压治疗,其治疗的基础是低流量吸氧、镇静,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监测其胎心、膝反射、尿量、脉率以及呼吸情况。将10ml硫酸镁(25%)加入至100ml葡萄糖溶液(5%)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于0.5h内滴完,此为首次冲击的剂量,之后给予患者60ml硫酸镁(25%)加入至1000ml葡萄糖溶液(5%)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天用药一次,以7d作为一个疗程。在实施用药的过程中,定时对患者血浆中相关镁离子的浓度进行监测,避免其出现镁过量中毒的情况。
实验组则同时接受拉贝洛尔治疗,将50mg盐酸拉贝洛尔加入至250ml葡萄糖溶液(5%)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每分钟1mg-4mg,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将25mg盐酸拉贝洛尔加入至20ml-40ml葡萄糖溶液(10%)中,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在10min内注射完毕。患者在用药结束后,应进行3h的平卧。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
2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平均动脉压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出现肾、肝、脑、心等器官受损的情况,若患者的胎盘、子宫内出现血流灌注不足时,则会导致其胎盘功能受到损害,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情况,对其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这样就会增加围生儿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因此,加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首选的治疗药物为硫酸镁,其可以对子痫的发生进行防控。硫酸镁可以对神经肌肉、血管连接处释放乙酸胆碱进行抑制,使得平滑肌、骨骼肌松弛,对血管扩张,将患者的小动脉痉挛解除,从而对患者脏器的血供进行改善[2]。同时,硫酸镁可以发挥体循环改善、中枢抑制的作用,但是其降压效果较慢,其治疗量与中毒量较为相似,因此,若用药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硫酸镁中毒的情况,甚至可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
拉贝洛尔同时具有β、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其可以将周围血管阻力以及血压水平降低,且不会降低患者的心搏出量以及心输出量,不会对患者的心律造成影响[3],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接受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实验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平均动脉压水平降低程度优于仅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应用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不仅可以更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且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符泽美,王爱丽,裴雄越等.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或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2_,27(14):2346-2348.王亚军.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_,37(10):1211-1214.喻云倩,张媛,李隆华等.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_,21(3):173-174.
第二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2_年1月~202_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临床症状重,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差、并发症多且严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胎盘早剥,加重孕妇临床症状,影响母婴预后,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预防胎盘早剥。[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临床特征;母婴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5%~10%,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死亡总数的10%~16%,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多种疾病,其中胎盘早剥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左右[2]。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此疾病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母婴生命[3]。本研究选取202_年1月~202_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及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_年1月~202_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16±2.52)岁;孕周28~40w,平均孕周(34.27±2.03)w;初产24例,经产22例。选取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发生胎盘早剥孕妇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7.96±2.41)岁;孕周28~41w,平均孕周(34.86±1.95)w;初产23例,经产23例。已排除脐带过短、多胎、子宫畸形及羊水过多等影响妊娠结局疾病的孕妇。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周期、产次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诊断标准
两组孕妇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胎盘母面出现陈旧紫黑色凝血块及血迹判定为胎盘早剥[4];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1.3 治疗方法
所有孕妇均给与常规治疗或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及病情发展进行最佳治疗。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症状,包括剖宫产率、早产率(分娩周数低于37w所占比例)、以及母婴结局,发生率越高代表治疗结局越差。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
观察组46例孕妇中38例采用剖宫产,所占比例82.61%、对照组46例孕妇中28例采用剖宫产,所占比例60.8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11例,发生率23.91%,对照组早产3例,早产率6.5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n(%)] 组别 对照组(n=46)
观察组(n=46)
χ2 P
2.2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47.83%)、新生儿死亡或死胎(23.91%)、胎儿生长受限(28.26%)、胎盘卒中(15.22%)、产妇凝血功能障碍(45.65%)、产后出血(89.13%)以及子宫切除(8.7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死亡率4.35%,对照组无1例产妇死亡,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母婴结局对比[n(%)] 组别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死亡或死胎
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卒中
产妇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产妇死亡
剖宫产 28(60.87)38(82.61)
5.36 0.02
早产 3(6.52)11(23.91)
5.39 0.02 对照组
1(2.17)0(0.00)5(10.87)0(0.00)1(2.17)3(6.52)0(0.00)0(0.00)
(n=46)观察组
22(47.83)11(23.91)13(28.26)7(15.22)21(45.65)41(89.13)4(8.70)2(4.35)
(n=46)
χ2 25.57 12.49 4.42 7.58 23.90 62.9 4.18 2.04 P 0.00 0.00 0.03 0.00 0.00 0.00 0.04 0.15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血压升高、水肿以及蛋白尿,严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昏迷、抽搐,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临床资料显示[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胎盘早剥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原因在于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得子宫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从而导致周围毛细血管坏死,甚至破裂出血,流出的血液在底蜕膜处积聚成血肿,最终诱发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一旦发生,会加重孕妇临床症状,导致新生儿死亡率、产妇出血率、产妇死亡率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比例显著上升。相关资料表明[6],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是预防胎盘早剥的最有效措施,若已经确定为胎盘早剥,应根据病情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终止妊娠。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82.61%)、早产率(23.91%)、新生儿窒息(47.83%)、新生儿死亡或死胎(23.91%)、胎儿生长受限(28.26%)、胎盘卒中(15.22%)、产妇凝血功能障碍(45.65%)、产后出血(89.13%)以及子宫切除(8.7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胎盘早剥,会加重孕妇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因此,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和治疗,预防胎盘早剥。参考文献
[1] 吴锦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2_, 32(26):82-83.[2] 马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2_,(7):537-538.[3] Cande V.Ananth, PhD, MPH, Morgan R.Peltier, PhD, Wendy L.Kinzler, MD, John C.Smulian, MD, MPH, Anthony M.Vintzileos, MD.Chronic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placental abruption: is the association modified by ischemic placental disease? [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_, 197(3):273.e1-273.e7.[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_, 47(12):957-958.[5] 许英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_,(16):58-58,60.[6] 杨国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_, 14(12):69.
第三篇: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2_年9月~202_年9月55例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治疗组。取55例孕早中期外院产检,孕晚期转入我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和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终止妊娠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数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孕周,增加胎儿出生体重,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终止妊娠;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_)05-0052-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生,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胎盘-子宫动脉重组障碍、炎症免疫过度激活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1]。由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机体有明显的血栓形成倾向,此种高凝状态导致脏器灌流量和功能下降,血压控制不佳,出现器官并发症,导致终止妊娠[2]。另外,由于胎盘灌注不足,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宫内缺氧发生率较高,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围产儿生命[3]。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以改善器官及胎盘血流灌注,减缓并发症发生,延长孕周,增加胎儿出生体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_年9月~202_年9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另回顾性分析孕晚期转入我院的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纳入标准: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治疗组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均为孕晚期在医院分娩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等;存在病毒感染者,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病毒者;双胎或者多胎妊娠者;非自然妊娠者;年龄≥38岁。其中治疗组的年龄22~38岁,平均(28.9±3.5)岁。收缩压:142~159 mmHg,平均(150±7)mmHg。舒张压92~107 mmHg,平均(98±5)mmHg。孕次:1~6次,平均(3±1)次。生育史:初产妇32例,经产妇23例;对照组的年龄22~37岁,平均(29.0±3.3)岁。收缩压:141~160 mmHg,平均(150±5)mmHg。舒张压93~109 mmHg,平均(98±4)mmHg。孕次:1~7次,平均(3±1)次。生育史:初产妇30例,经产妇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从妊娠3个月起,给予阿司匹林(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039,25 mg×片)75 mg/次,每天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1 mL:5000Axa?挝唬┢は伦⑸洌?剂量为5000 U/次,每天1次,持续治疗至预产期前1周。用药期间定期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等进行检查、监测。注意控制血小板计数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胎心监测,注意观察孕产妇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孕产妇和围生儿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2.1 两组终止妊娠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
治疗组终止妊娠孕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儿、剖宫产方面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4]。该类疾病治疗方式与发病孕周、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胎儿情况密切相关。因发病孕周小,采取终止妊娠易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且此类患者再次妊娠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也较高[5]。再加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越来越多高龄孕妇出现,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而这些均是高凝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予以规范管理,早期开始预防尤为重要[6]。故近年来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积极治疗,尽量延长孕周,才能降低母亲并发症,改善胎儿出生结局。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为胎盘释放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内皮素等组织因子等增加,导致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漏[7]。另外,血容量相对不足,血液浓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和可溶性内皮因子等多种组织因子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局部聚集形成微血栓。子痫前期的这些病理改变与高凝状态密切相关[8],也为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抗凝可以改善子痫前期的高凝状态。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环化酶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而破坏酶的活化中心,使酶失活,阻碍花生四烯酸衍变为TXA2,从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9]。低分子肝素是通过化学方法及酶将普通肝素裂解形成小分子肝素,它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断凝血连锁反应,抑制血小板凝聚并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而降低血液黏度,灭活血管紧张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并抑制由它们介导的血管收缩,降低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阻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0]。低分子肝素甚至在疏通微循环时,在维护心肝肾及胎盘等靶器官功能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11]。由此可知,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能够起到显著的抗凝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从理论上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发现,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环节不同,前者是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抑制环内过氧化物的生成,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后者通过阻断X因子的活化,阻止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因此二者联用可以增加抗凝疗效[12-13]。但必须更加严密地动态监测出凝血状态,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和肝功能等[14]。由此可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关研究通过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跟踪随访结果显示,采用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妊娠终止时间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妊娠终止时间明显延长,且前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证实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15]。本研究中治疗组妊娠终止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阿司匹林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够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而前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远低于后者,证实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本研究结论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再一次证实了阿司匹林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减少并发症,延长孕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玲.阿司匹林单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的比较[D].苏州大学,202_.[2] 熊薇.子痫前期抗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_,26(9):662-664.[3] 刘英光,崔银杰.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妊娠期易栓症疗效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_,25(4):439-441.[4] 张越.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202_.[5] Lehnertová K,Huml K,Pilka 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pregnancy of patient after kindey transplantation and knee osteosarcoma[J].Ceska Gynekol,202_,81(5):389-393.[6] ?_欢.阿司匹林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2_,27(7):145-146.[7] 申南,李光辉,张为远.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_,29(7):587-589.[8] 周晓,吴丽萍,邹华.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2_,23(5):563-565.[9] 韦秀燕,王素梅.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防治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_(9):844-847.[10] 张莉.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2_,34(36):7664-7664.[11] 刘力华,王忠,陈国斌.在妊娠期高血压中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子宫动脉阻力指数预测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_,15(2):283-285.[12] 郑少冰.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_,11(23):21-22.[13] 胡其英.硫酸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_,28(19):71-72.[14] 李育宜.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_,7(20):8-9.[15] Okunade KS,Okunola H,Oyeneyin L,et al.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obstetric performance of primigravidae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Lagos,Nigeria[J].Niger Med J,202_,57(5):303-306.(收稿日期:202_-11-06)
第四篇: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单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和氢氯噻嗪12.5 mg,1次/d;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 mg,1次/d。两组均用药8周,记录两组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效果特别明显,可作为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疾病,其中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达18.8%,所以合理应用降压药,控制好血压尤为重要,安全有效平稳地降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的危险性。笔者通过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与利尿剂氢氯噻嗪联合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202_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选取202_年1月~202_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71.2±4.1)岁;符合入选血压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舒张压<110 mm Hg,且收缩压<180 mm Hg的1、2 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患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2 治疗方法:70例患者治疗前停用一切降压药2周后,治疗开始,治疗组于每天早晨 6:00口服厄贝沙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50 mg加氢氯噻嗪(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2.5 mg,对照组同时口服厄贝沙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50 mg。服药第4周末疗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时将剂量加倍,总疗程8周。患者由固定医生使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方法测量,患者坐位休息至少 5 min 后,测右上肢血压 3 次,治疗前血压值采用停药2周时3次血压的平均值;治疗期间血压包括治疗期第 1、2、4、8 12周末未服用当天药物时所测量的压值,时间均在上午 8~10 时。心率测3次,取平均值。治疗期间禁用其他一切影响血压的药物,连续观察8周。治疗前及结束时检验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记录临床表现。
1.3 疗效判定: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85 mm Hg以下或下降 20 mm Hg以上;有效:坐位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 Hg,但降至85 mm Hg以下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高血压病程和血压分级统计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服药12周后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情况,均未发现肝、肾功能障碍及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出现头晕1 例,但患者能耐受,未停药,没有咳嗽病例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咳嗽,1 例头晕,未停药,自行好转。
此研究结果表明,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效果特别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当成是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首选药物。
讨论
我国202_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联合治疗方案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两种药物组成,两药联用可协同降压,厄贝沙坦是一种强效AT1受体阻滞剂,有降压和保护靶细胞的功能。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其作用原理是:厄贝沙坦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能够对高血压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机制和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利尿剂可减少血容量,最终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够激活(RAAS)系统,抵消降压作用,而厄贝沙坦可抑制RAAS系统。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疗效价格比高,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荆 珊,陈 捷.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_,33(7):618.[2] 陈永东,施德毅,周 鱼,等.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3例临床观察[J].内科,202_,4(1):44.[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_,32(12):106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