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C30普通配合比

C30普通配合比



第一篇:C30普通配合比

C30普通混泥土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指标:

1、水泥混凝土设计目标为C30普通混泥土。

2、要求水泥混凝土和易性好,坍落度:110~150mm。

3、工作性良好、无离析、无分层现象。

二、选用原材:

1、水泥:祁连山P.042.5水泥;

2、粗集料:鸿丰阳山碎石厂5-16mm掺量40%,10-31.5mm掺量60%,;

3、细集料:永靖县黄河金盛砂厂,细度模数:2.4;

4、粉煤灰:兰州西固热电公司宏大牌粉煤灰F类Ⅱ级,取代水泥率为20%;

7、山西黄腾HT-HPC高效缓凝减水剂(水剂),掺量约1%,减水率为20%;

6、水:饮用水。

三、设计依据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_)《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2_)《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_)《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2_)《建筑用砂》(GB/T 14684-202_)《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_)

四、基准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1、计算试配强度:

由于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因此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取σ=5.0MPa 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根据规范查表αa=0.53 αb=0.2

w/c=0.53×42.5/(38.2+0.53×0.2×42.5)=0.53

根据桥规有关耐久性要求:水灰比宜小于0.40(温暖或严寒地区宜小于0.55,受微侵蚀影响的宜小于0.50),最小水泥用量宜大于300,故取

W/C=0.40

3、用水量确定,查表计算,考虑设计配合比坍落度为110~150mm、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减水剂的减水率、地材的需水量等因素,故用水量取W=168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co):mco = mwa / W/C=168÷0.40=420kg/m3

5、计算砂石料用量(mS0、mg0),根据桥规P33页,砂率宜采用0.35~0.45,取βs为41%,假定砼容重为2440kg/m3

mS0=(2440-420-168)×41%=759kg/m3 mg0=1093kg/m3

6、每方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 mco =420kg;mwa =168kg mso =759kg;mgo =1093kg

7、计算粉煤灰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1)选择粉煤灰取代水泥率(βc):βc =20%(2)计算粉煤灰混凝土水泥用量(C):mc=420×(1-20%)=336kg(3)计算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mf):mf =420×20%=84kg(4)计算外加剂的用量:m外 =420×1.0%=4.2kg

8、计算得到的每立方粉煤灰普通混凝土材料用量:

mc=336kg;mwa=168kg ms=759kg;mg=1093kg mf=84kg; m外=4.2kg

9、试拌合25L:

实测坍落度为 170 mm,容重为2430kg/m.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

12、制件,做7天、28天抗压强度试验,验证强度值

五、计算增加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1、选水灰比为0.37:

2、用水量保持不变取(mwa):mwa =168kg/m3

3、计算水泥用量(mco):mco = mwa / W/C=168÷0.37=454kg/m3

4、砂率不变取βs为41%,假定砼容重为2440kg/m3

mS0=745kg/m3 mg0=1073kg/m3

5、每方增加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 mco =454kg;mwa =168kg mso =745kg;mgo =1073kg

6、计算粉煤灰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1)选择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变(βc):βc =20%(2)计算水泥用量(C):mc=454×(1-20%)=363kg(3)计算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mf):mf =454×20%=91kg(4)计算外加剂的用量:m外 =454×1.2%=5.45kg

7、计算得到的每立方粉煤灰普通混凝土材料用量:

mc=363kg;mwa=168kg ms=745kg;mg=1073kg mf=91kg; m外=4.54kg

8、试拌合25L:

实测坍落度为160mm,容重为2440kg/m3.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

10、制件,做7天、28天抗压强度试验,验证强度值

六、计算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的配合比:

1、选水灰比为0.43。

2、用水量保持不变取(mwa):mwa =168kg/m3

3、计算水泥用量(mco):mco = mwa / W/C=168÷0.43=390kg/m3

4、砂率不变取βs为41%,假定砼容重为2440kg/m3

mS0=(2440-390-168)×41%=772kg/m3 mg0=1110kg/m3

5、每方增加水灰比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 mco =390kg;mwa =168kg mso =772kg;mgo =1110kg

6、(1)选择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变(βc):βc =20%(2)计算水泥用量(C):mc=390×(1-20%)=312kg(3)计算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mf):mf =390×20%=78kg(4)计算外加剂的用量:m外 =390×1.28%=4.68kg

7、计算得到的每立方粉煤灰普通混凝土材料用量:

mc=312kg;mwa=168kg ms=772kg;mg=1110kg mf=78kg; m外=3.9kg

8、试拌合25L: 实测坍落度为170mm,容重为2420kg/m3.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

9、制件,做7天、28天抗压强度试验,验证强度值

七、试配分析并确定:

1、根据计算出的三个水胶比,对其进行试拌并测试砼各项性能如上。

2、分析:从表1上可以看出水胶比0.40、0.43、0.37配合比28天强度都能足设计要求、且有富裕。但考虑到经济性要求,确定基准配合比0.43的水灰比的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3、水胶比为0.43 的砼配合比实测表观密度为2420kg/m3,假定表观密度2440kg/m3。

(2440-2420)/2440=-0.8%<2%,故该配合比不再作调整。

综合以上所述,为了保证砼质量和现场实际的需要,并且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试验室认为水胶比为 0.43 的配合比为选定配合比。

(以上配合比设计仅对来样负责,来样的真实性由监理负责)

深圳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兰永中心试验室

202_年9月26日

C30普通混凝土

设计计算书(普通)

LY06-1

兰州至永靖沿黄一级公路中心试验室

第二篇: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完成时间:202_年09月25日

设计编号:GHS1-0017

一、概述: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主要用于广东怀集至广西贺州高速公路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公路桥梁工程。使用部位为桥梁墩柱、台身、盖梁、护栏、涵洞盖板、搭板等。设计所用原材料均取自工地料场。

二、设计依据:

1、JGJ55—202_《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JTG E30—202_《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JTJ041—202_《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广贺高速公路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设计文件。

三、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0普通混凝土;

2、混凝土入模坍落度:140~160mm;

3、水灰比:0.40~0.55;最大水泥用量≤500 kg/m3;

4、砂率:30%~40%;

5、碎石针片状含量≤15%,最大粒径<37.5mm,含泥量≤1%;

6、砂含泥量≤3%;

四、设计步骤:

1、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选定

a、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螺牌P·O42.5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试验报告附后)

b、砂:南丰砂场中砂,细度模数MX=2.78,含泥量1.6%(试验报告附后);

c、石子:采用西莨石场碎石, 5~31.5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31.5mm,含泥量0.8%。(试验报告附后)d、水:河水。(试验报告附后)e、外加剂:采用山西远大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YD—1型缓凝减水剂(水剂,浓度为30%),最佳掺量经试验确定为水泥重量的2.0%,实际减水率18%。2、配合比设计:

a、基准配合比设计(001-1)

①试配强度:

fcu.0= fcu.k+1.645σ=30+1.645×5=38.2(MPa)②计算水灰比: W/C=aa·fce/(fcu0+aa·ab·fce)=0.46×42.5/(38.2+0.46×0.07×42.5)=0.49 即取

W/C=0.49;

③计算用水量: mw0按经验选取225kg/m3,掺缓凝减水剂2.0%,减水率18%,则 mw0=225×(1-18%)=184(kg/m3);

④计算水泥用量: mc= mw0÷W/C=184÷0.49=376(kg/m3)该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⑤计算砂率:βs0按经验选取38%;

⑥计算减水剂用量:mj=376×2.0%=7.52(kg/m3)⑦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376+ms0+mg0+184+7.52=242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ms0=704(kg/m3)

mg0=1148(kg/m3)⑧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76 : 704 : 1148 : 184

7.52

: 1.87 : 3.05 : 0.49 :

0.020 试拌15L,则各档材料用量为: 材料名称

试拌用量(kg)

校正用量(kg)

水泥

5.64 无

10.56 无

碎石

17.22 无

2.681 无

减水剂

0.1128 无

注:实际用水量从外加剂用量中折减70%的溶液水。

实测拌和物性能良好,出机坍落度165mm;30min后实测坍落度150mm;实测混凝土密度为:2430 kg/m3;计算密度=376+704+1148+184+7.52=2420 kg/m3; 则:∣2430-2420∣/2420=0.4%<2%; 根据JGJ55—202_《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计算值的比值不超过2%时,该配合比可不做调整。则基准配合比确定为(编号为001-1):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76 : 704 : 1148 : 184

7.52 1

: 1.87 : 3.05 : 0.49 :

0.020 水灰比W/C=0.49,砂率βs0=38%;

b、调整配合比(001-2)水灰比减少0.05,砂率减少1%,则 ①水灰比:W1/C1=W/C-0.05=0.49-0.05=0.44 ②砂率:βs1=38%-1%=37% ③用水量: mw0=184(kg/m3)

④计算水泥用量: mc= mw0÷W/C=184÷0.44=418(kg/m3)该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⑤计算减水剂用量:mj=418×2.0%=8.36(kg/m3)⑥计算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418+ms0+mg0+184+8.36=2420

37%=ms0/(ms0+mg0)×100% 解之得:ms0=670(kg/m3)

mg0=1140(kg/m3)⑦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418 : 670 : 1140 : 184

8.36

: 1.60 : 2.73 : 0.44 :

0.020

c、调整配合比(001-3)水灰比增加0.05,砂率增加1%,则 ①水灰比:W2/C2=W/C+0.05=0.49+0.05=0.54 ②砂率:βs2=38%+1%=39% ③用水量: mw2=184(kg/m3)④计算水泥用量: mc1= mw2÷W2/C2=184÷0.54=341(kg/m3)该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⑤计算减水剂用量:mj=341×2.0%=6.82(kg/m3)⑥计算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341+ms0+mg0+184+6.82=2420

39%=ms0/(ms0+mg0)×100% 解之得:ms0=736(kg/m3)

mg0=1152(kg/m3)⑦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41 : 736 : 1152 : 184

: 6.82

: 2.16 : 3.38 : 0.54 :

0.020 d、试拌校正(均按25L试拌,并已扣除外加剂中70%的溶液水)设计编号 材料名称

001—1

001—2

001—3

称量

实际用量

称量

实际用量

称量

实际用量

水泥(kg)

9.40 9.40

10.45

10.45 8.53 8.53

砂(kg)

17.60

17.60

16.75

16.75

18.40

18.40

碎石(kg)

28.70

28.70

28.75

28.75

28.80

28.80

水(kg)(kg)

4.468

4.468

4.454

4.454

4.481

4.481 减水剂(kg)

0.188

0.188

0.209

0.209

0.1705

0.1705

实测坍落度(mm)

165 150 170

实测混凝土密度(kg/m3)

2430

2415

2430

设计混凝土密度(kg/m3)

2420

2420

2420

根据JGJ55—202_《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计算值的比值不超过2%时,该配合比可不做调整。

六、确定理论配合比: 设计 编号

试配 强度(MPa)

水 灰 比

水泥 用量

(kg/m3)

坍 落 度

(mm)

配合比

7d 抗压 强度(MPa)

28d 抗压

强度(MPa)

001—1 38.2 0.49 376 165

376:704:1148:184:7.52 34.0 39.2

001—2 38.2 0.49 418 150

418:670:1140:184:8.36 38.4 43.6

001—3 38.2 0.49 341 170

341:736:1152:184:6.82 28.8 36.1

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强度:C30)强度C30每立方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砂:碎石:水:UEA膨胀剂

376 : 704 : 1148 : 184

:37.8~40kg

配合比: 1

: 1.87 : 3.05 : 0.49 :

0.1 水灰比W/C=0.49,砂率βs0=38%; 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强度:C40)强度C40每立方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水:砂:碎石: UEA膨胀剂 432 :168 :558 :1242

kg/m3 10 : 3.9 : 12.9 : 28.8:

37.6~39kg 1 : 0.39 :1.29 : 2.88 : 0.1 水灰比W/C=0.49,砂率βs0=38%;

注:灌缝前必须先扩深相邻附近处原切割缝 严格控制水灰比

材料要求:生活用水;中粗砂(含泥量不超3%);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有效外加剂。二〇一四年六月一日星期日

第三篇:普通混凝土通用配合比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强度等级不同,量也不同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 混凝土等级 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 N/mm2

水泥 砂 石 水 7天 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P.O

42.5(R)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 1 1.92 3.41 0.54

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 1 1.67 3.09 0.51

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 1 1.63 2.90 0.50

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 1 1.22 2.61 0.45

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 1 1.87 3.48 0.54

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 1 1.68 3.12 0.51

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 1 1.63 2.90 0.50

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 1 1.34 2.48 0.44

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 1 1.32 2.32 0.40

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 1 1.64 3.05 0.50

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 1 1.36 2.53 0.43

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 1 1.33 2.47 0.41

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各等级混凝土配比也可以通过掺加外加剂来调整。

第四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_》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2_》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0.60

250

280

300 0.55

280

300

300 0.50

320 ≤0.4

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

≤45

≤35

>0.40

≤40

≤30

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65

≤55

>0.40

≤55

≤45 钢渣粉

≤30

≤20 磷渣粉

≤30

≤20 硅灰

≤10

≤10

复合掺合料

≤0.40

≤60

≤50

>0.40

≤50

≤40

注:①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 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

≤3

5≤30

>0.40

≤25

≤20

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55

≤45

>0.40

≤45

≤35 钢渣粉

≤20

≤10 磷渣粉

≤20

≤10 硅灰

≤10

≤10

复合掺合料

≤0.40

≤50

≤40

>0.40

≤40

≤30

注:①粉煤灰应为Ⅰ级或Ⅱ级F类粉煤灰;

②在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表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

0.06

1.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

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

0.1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0.06

3.0.7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表 3.0.7 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

盐冻环境 40.0

4.5

5.0 25.0

5.0

5.5 20.0

5.5

6.0

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3.0.8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4.0.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0.1-1)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0.1-2)4.0.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

差σ应按下式计算:

(4.0.2)

式中,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

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

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4.0.2取值。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C20

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5.1 水胶比

5.1.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5.1.1-1)

式中 a、b——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程5.1.2的规定;

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强度(MPa),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当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根据3d胶砂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胶砂强度关系式推定fb值;

2.当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可按下式推算fb值:

(5.1.1-2)

式中 f、s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5.1.1选用;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表5.1.1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掺量(%)

种类

粉煤灰影响系数f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0

1.00

1.00 10

0.90~0.95

1.00 20

0.80~0.85

0.95~1.00 30

0.70~0.75

0.90~1.00 40

0.60~0.65

0.80~0.90 50

0.70~0.85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第五篇:环氧树脂配合比

环氧树脂配合比

水泥:砂:乙二胺:二丁酯:环氧树脂:=1: 5:0.15:0.11875:1 水泥:320Kg

砂:1600Kg

乙二胺:48Kg

二丁酯:38Kg

环氧树脂:320Kg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