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找撒哈拉沙漠 旅游与文化交流
寻找撒哈拉沙漠-的余晖------旅游与跨文化交流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是,我叫就想起了三毛的旅行事迹,再加上旅游老师散发的知性美更是令人想起三毛那飘逸的美丽。我想,人们旅游的目的就是释放压力亦或感受不一样的环境,旅游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享受。茫茫的戈壁,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我想是很多旅行家共同的追忆。旅游就意味着前往陌生的地点,感触不一样的文化,有时是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时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亦或不同国界的文化。感触就意味着感知,感知就会相互理解,相互理解就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当今世界,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隔阂,从而酿成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就是文化间的不理解。阿拉伯世界与犹太民族的仇恨就是典型的例子。旅游就能发挥让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作用,尽量减少彼此的误解,增进彼此的理解,这就是旅游,,一种能够增进彼此理解的文化交流活动。
撒哈拉沙漠的贫瘠未能够征服三毛,她与当地的民族打成一片,融入当地的社会,这不就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吗?我们中国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是兄弟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发,就会增加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从而增加彼此的了解,也许今天一个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小伙游览了新疆的雄伟的清真寺,明天就会有来自广西的壮族姑娘访问侗族的村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彼此的理解,而只有交流才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旅游自然而然就是一种绝佳的方式。多民族的国家的和谐来之不易,我们就应该珍惜,多多增强彼此的交流就会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尽可能的减少彼此的误解,从而达到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我想,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新加坡应该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境内有很多种族,华人群体、印度群体、以及来自日本乃至西方国家之间的人的和谐发展真是一个成功的典例,我想这其中与新加坡开放的国家政策分不开,新加坡每年都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也敞开胸怀接纳不同国家的移民,久而久之,新加坡就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而在这其中,旅游就会充当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旅游活动从某一方面就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织、碰撞与融合,可以说当今的世界的形成就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
这已经是一种共识。哪个国家封闭自己,哪个国家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一个封闭自己文化的国家就会固步自封,走向没落与贫穷。
你说旅游的作用大不大?这个世界因为缺乏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爆发了多次的战争,这个世界因为缺乏理解,还在上演着一次次的种族屠杀,这个世界因为缺乏理解,至今大同世界的构想只能是幻想,所以上帝创作了旅游,创作了这样一种文化之间增进交流的工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就折射了一种文化之间理解的重要性,而余先生的感悟从哪里来?从旅游中来。借助凤凰卫视这个平台,他游览了不同民族的风情,了解了不同的文化,所以对于文化肯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问,真正的学问是靠实践得来的
我们试着寻找撒哈拉沙漠的余晖,寻找三毛留下的痕迹,找到情感发泄的突破点。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说视野就决定你的胸襟,而你的胸襟最终决定你的命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的壮志就在其中。游览万千山水,造就了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在于领悟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很早之前就对不同国家的文化遗迹进行了记载与拯救,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就是对文化交流的一种重大的贡献。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决议中提倡旅游的重要性,提倡不同国界之间的旅游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亚历山大帝说他亲眼目睹的要比其他任何帝王思考的都要深刻,请相信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宽广,他的行动就有多远。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宽广的眼界的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行动者,真正缺乏的是思想者,《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就是一个在旅行中认知文化的,他来过中国,去过埃及,走访过印度,见证了各个文明的兴衰,也真正了解各个文明的精髓,他对东方文明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宽广的眼界造就了教授始终把整个世界的文明看做成一个整体,充分的肯定每一个文明的价值,我想这除了教授宽广的知识储备以外,离不开教授的旅行见解,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例子正是一个反应旅行能够促进文明之间交流的典型例子。
早在20世纪末期,世界已经俨然是一个地球村,我们已经谁也离不开谁,现代旅行业的发达以及航空业的发展已经使整个世界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海地地震,全球的救援队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海地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这其实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旅游使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只要这个国家是开放的,他就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就能够感受到文明交融的温暖。
我们试着寻找撒哈拉沙漠的余晖,更多的是寻找那样一种文明之间交流的精神,也许旅游的发展与壮大会让这个世界就像撒哈拉沙漠一样保持多样的形态以及不变的本质核心,我想这是文明的真正内涵,是每一个文明的真正最后归宿........
第二篇: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veling文化交流与旅游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veling文化交流与旅游
1.What does tourism benefit people? Well, people have got tried of the noise and crowd of urban life.So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even whole families go out for traveling.Traveling is not only a good way for people to relax and escape the pressure of daily routines, but it is also very educational.Many travelers return home with more than just memories of a good time.Meti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encourages the tourists to learn new languages and to try to build friendship.They would feel broad-minded(心胸开阔)and get relaxed.It can broaden their vision.It enables them to learn a lot about history and geography they cannot get from books.If they observe a people’s customs while traveling, they will lean the traditions and values of the people.(如果他们在旅游中观察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会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Moreover, with the frequent contact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different nations, the exchange of culture and science is bound to be promoted, possibly leading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The number of tourist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this is a useful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for China.The tourism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untry’s economy.In a word, tourism is beneficial to both our country and people.2.Could you name some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Let me see.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history,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ers appear to b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For example, when Chinese people meet each other, they often ask, “Where are you going?” or “Have you had meals?” They view these as some kinds of greeting.But these questions may puzzle westerners.For the first question, they may think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which is common greeting in China, but is viewed by Americans as intruding upon a personal privacy(侵犯个人隐私)。This misunderstanding will probably cause the communication to break down or make the speakers distrust each other.Another example, the difference is in conducting their wedding in western countries.Wedding ceremony is conducted in a church, while Chinese people hold it in hotels or at restaurants.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prefer banquet-oriented ceremony(东方宴会仪式)。The bride and bridegroom toast the guests(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酒)to show thanks for their attendance(光临)。
3.There are several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people like to celebrate in one way or another in a year.Can you name some Chinese festival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Chinese? As we all know, the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s are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阳节).Every body knows in China, among these festivals, the most important on to Chinese people is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just like the western Christmas.It is the time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et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ringing the old year out and ringing the new one in.And on the Eve, all the family members sit at the table and enjoy the delicious food.At the same time, we can watch the special Spring Festival programme on TV.The programme is always very good.It goes on till midnight.We also light fireworks.In one word, everywhere in China is full of festivity atmosphere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4.In order to travel pleasantly, people will do some preparations for it.What are the preparations for travel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Why? In order to travel pleasantly, people will do a lot of preparations for traveling.The preparation jobs include the follows: first, money;second, enough clothes;third, umbrella;forth, compass;fifth, camera;sixth, medicine, water, and so on.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is good health, because without good health, you couldn’t go traveling.5.Would you like to sum up the problems traveling may cause? All of us know a lot of advantages of traveling.But don’t forget its disadvantages.Let me put it in another way(换句话说),traveling may cause some problems.First, it is inconvenient to book the tickets sometimes.Second, you turn to be too exhausted with the buses and trains being overcrowded.Third, traveling costs much money and time.Finally, traveling may create pollution and destroy some beautiful scenic spots.Don’t you think so? 6.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our tourism? Our tourism is developing quickly, however, it still needs improvement.Here are my suggestions.First, the scenic spots should provide more typical souvenirs(纪念品)。Tourists, especially foreign visitors might want to see something special.They may be attracted by traditional handicrafts(手工艺品)。They would like to buy some as souvenirs to remember the trips.So handcraft-making would be a profitable business if improved.Second, develop some new tourist routes to meet different needs.Some people want to go to different places.Others want to go in a special way, such as cycling, boating, hiking, and driving.Some others want to go to famous universities.If we are not well prepared, we cannot make a good profit even with this good opportunity.
第三篇:第5章 旅游文化交流与冲突
第五章 旅游文化交流与冲突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含义,掌握如何面对旅游文化环境冲突与观念冲击。
【本章知识点】
一、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适应
二、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冲突
三、旅游文化的环境冲突
四、旅游文化的观念冲击
第一节
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适应
一、旅游的跨文化解读
二、旅游跨文化交往过程
1、文化体验(了解语言、服饰、风俗习惯、饮食等)
2、文化吸收(文化相互影响和传播)
3、文化认证(旅游者和东道主通过旅游确认自身文化,通过比较获得新的认识或改变)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冲突
一、旅游体验的真实性
1、旅游体验概念 P138
2、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图5.1)
二、从舞台真实性的角度研究
文化真实性与表演性作为两个变量,构建出一个研究模型来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舞台真实性进行研究。
三、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类型 ①客观真实性 ②结构真实性:
③后现代主义真实性: ④存在主义真实性:
四、景区规划管理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创造真实:
1、通过各种让游戏客感觉的方式来创造真实
2、通过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创造真实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环境冲突
一、旅游地的文化环境与商业环境的冲突
(一)冲突的原因
1、超负荷开发
2、管理不力,缺乏权威
3、立法滞后
(二)如何协调文化环境与商业环境的冲突
1、保护先于开发 ①立法保护
②遗产旅游地有国家统一管理 ③坚持功能区分原则
④对参与旅游的各方分别采取不同的规范措施
2、借鉴他国经验
二、旅游地的文化环境与居住环境的冲突
(一)冲突的表现
(二)如何缓解冲突
1、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保证旅游地居民的社会、经济利益;
2、加大当地居民在旅游业的参与度,对他们进行定期的遗产保护及相关旅游知识培训;
3、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文化古迹的保护利用。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观念冲击
一、旅游者在异文化环境中国内地文化冲击
例:大恩所著《十二亿火星人——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例:中国教授在日本感受的三次文化震撼
二、文化观念的冲击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突出特色
(二)保护原真
(三)化解不必要的文化冲击
第四篇: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我品“撒哈拉”
久闻三毛大名,可一直没看到她的作品,某天心血来潮,读了《撒哈拉的故事》,立觉视野开阔,看到了另一种境界。
《撒哈拉的故事》整本书语调俏皮、活泼,讲述了她在撒哈拉感受到的异域风情和她自己的人生故事。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自己也看过张爱玲的一些作品,爱玲的文字偏苦涩,尤以《沉檀香》最为突出,凄苦的描述让人感觉心如刀绞,备受煎熬。当然她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相比爱玲的书像苦药,三毛的书则会让你感觉如沐春风。
从这本书,我知道了三毛的沙漠生活,看到了另一种追求,另一种境界。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恶劣环境,水源奇缺、物质匮乏。还有那置于大坟场的破旧沙土房: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但是这一切难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头扎进去,甚至将生命中最神圣、最憧憬的婚礼也“搬”到了沙漠。
《白手起家》讲述他们在艰难的日子里,自己动手设计房子,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积极乐观地一步步建设着充满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还说“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引得人不禁赞美:“你把罗马建成了”,三毛自豪地回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东方女性,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与侠义的精神传播着现代文明。同时,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观看古老文明与沙漠旧俗,并生动地记录着她在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荒山之夜》和《悬壶济世》。《荒山之夜》中,二人去沙漠探险,却不料车险泥潭。看这一个故事的时候,我真是感到身临其境,被当时的紧张、恐惧的气氛所打动,也感染了三毛当时的那种恐惧心理,与她同急、同忧、同喜。《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异独特的方法,或是用中国药书上的老法子,给当地人治好了病。甚至有一次,三毛“改行”做牙医,用指甲油来补人牙齿,而且确实补得
那几个不肯去医院的病人牙齿都不痛了,足可以咬东西。这件事荷西知道后,“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又足以体现出了三毛聪慧调皮的性格.好一个调皮的三毛!
三毛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爱的哲学。无论这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爱人在,只要信念在,理解、信任、支持都在,那么就是开心的。她可以把沙漠的生活过的如此有生趣,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看得很欢喜,心里面的怨气,一下子消失殆尽。就连文字,也开始变得“三毛”起来。不知不觉的,就被她的那种情绪感染,微笑着跟她一起,过了一遍撒哈拉的日子。三毛独立、果敢、热情,又聪明能干,身上透出一种成熟女性的魅力,这些都让我为她着迷,决定像她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要努力实现自生价值,从不依附于人,活得潇洒、自在。我懂得了一种生活态度:要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就能经意或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
读了撒哈拉,立刻迷上三毛,我的生活又亮了一盏灯。
——余泳利
110140101
第五篇:《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跨越时空的爱恋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题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用他独具诗意的眼睛向后世描绘了大漠的壮美;远方,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撒哈拉,一块神奇的地方,是我心灵向往的远方。
黄沙,驼铃,落日,还有从远古吹来的辽远的风,时时触摸我因不安而战栗的灵魂,可我不能前行。还好,有书,让我从书中寻找我梦的远方。
三毛,一个我从内心景仰的女子,特立独行,敢想敢做。她以一个女子独有的坚强毅然决然的抛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带着对大沙漠无穷的眷恋,一头扎进这片对她充满诱惑的土地——撒哈拉沙漠。
美好的梦想被现实击碎: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恶劣环境,水源的奇缺、物质的匮乏;还有那置于大坟场的破旧沙土房: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都没有浇灭三毛心中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她和荷西一头扎进去,甚至将生命中最神圣、最憧憬的婚礼也“搬”到了沙漠。在艰难的日子里,她和荷西动手设计房子,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以燕子衔泥般的韧性,一步步建设着充满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说“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那是一中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孩子般的赞扬。路人不住赞叹:“你把罗马建成了!”三毛自豪地回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三毛,一个奇幻的女子。她眷恋这块土地,也把自己的爱播撒在这片土地之上。她用自己忧郁、细腻的笔触无声的诉说这片土地的落后、贫瘠,这片物质匮乏同时也是一片精神文明的荒漠。
三毛,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她见识了繁华世界的灯红酒绿,也忍受的了贫穷世界的愚昧狭隘。不同的是,她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帮助他人。在迂腐愚昧的部落——撒哈拉威人愚昧思想的统治下,三毛见识了那些宁愿病死也不去看医生的妇女,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医生是男人。她笑称自己是“非洲女巫”,为贫瘠土地上饱受病痛折磨的妇女送去药物,解除痛苦。三毛,以一个女人特有的细腻,向我们描述了那些远离文明的封建与文明中的智慧,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层次的文明的对比和碰撞。每读一篇,我都能感受到三毛心中那种难以言说的疼痛。经常被我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此时竟显得那么无力。
读三毛的文章,灵魂仿佛经历一次洗礼:真实、灵动、细腻……就如一首曲子,辽远悠长。待想要表达时,却恍然不知如何表达。《撒哈拉沙漠》是一部游记,也是三毛与荷西爱的见证,每到一处,她将芬芳的爱四处播撒,所过之处,余香袅袅。
三毛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让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苍凉的歌声响起,三毛,这个奇异的女子,以她芬芳的灵魂和博爱,穿越时空,向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