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一个清明节到了。
回望2024,令我记忆尤深的便是20_年10月24日,大学生救人三人溺亡事件。
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孩子的生命,一群“90”后的大学生不顾滔滔江水,手挽手结成人梯救人。最终,落水者终于得救了,但是其中三个大学生,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个“90后”大学生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事后,被授予了“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先进青年集体”称号,可是,逝去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他们随不像革命先烈一样壮烈牺牲。但是,他们的壮举绽放人性光辉,见义勇为英雄可敬!三个风华正茂的19岁生命就这么走了,他们只是一个大学生,他们今后的路就这么没了。他们走了,走的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他们走了,走的大义凛然却令人痛惜。
或许,当天那些漫天要价的打捞者,在清明节,你们的内心正在深深的忏悔,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的目前,轻轻的放上一束花。
这几年来,太多太多的英烈为了他人而无私的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又是一年清明节,却又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不强烈,却一直积在心头,挥之不去。
我没有扫墓的习惯,却时常喜欢坐在床边听风,听雨;或许这样,比较符合清明节忧伤的气氛吧;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的故事。正是因为那些英勇的烈士们,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换来了我们祖国的发达。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可以在舒适安静,没有战乱的环境中快乐安全地学习;或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艰辛与苦难,但至少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我们这些,就让我们在每年的清明节,共同寄托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吧!
今年的清明节,一改往日的“雨纷纷”,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好天气吧,路上行人也不再是“欲断魂”,我们怀着那一份哀思,寄给“远方”的先烈。
又是一年清明……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二
今天,我所有的朋友都失踪了。后来才知道,他们去“祭祖”、“拜山”。我恍然大悟,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幸的是,由于路途遥远,我无法回到家乡去悼念我祖父的坟墓,但我会以同样的虔诚来表达我的悲痛。亲爱的爷爷,你在那边还好吗?希望天堂没有痛苦,没有折磨。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前年的那一幕。父亲接到电话,说爷爷病重入院,我们都惊呆了,因为他在印象中爷爷身体很强壮,很健康,每天早出晚归,很努力,从来没听他说过什么不适。父亲到了老家,马上把爷爷转到了汕头的医院。那里的医生责怪道:“他的情况很严重。他显然很久以前就得了这种病。他为什么不早点发?现在他要马上送到广州的大医院。”爸爸就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和他的祖父一起逃跑了。但是最后广州的医生也没能回天堂。爷爷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祝愿,一辈子的辛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爸爸很后悔,总是责怪爷爷生前没有好好照顾他,让他无法安享晚年,去了天堂。爸爸总是说:“宁死不做好人,不做死不孝顺人。”。所以现在他经常带我回去看望我虚弱的奶奶。毕竟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亲人。
我觉得清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逝者,更在于善待生者。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那你知道2024清明节扫墓祭祀个人心得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4清明节扫墓祭祀个人心得感想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4月5日那天,我们四到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进行的扫墓活动。这一天,我们胸前戴着白花,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烈士们,我们这一代一代对你们的敬仰比天还高,比水还深,比火燃烧的还要烈……总之,对你们的敬仰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记得郑板桥曾经说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句话就正好形容了你们的那种精神。你们用鲜血哺乳了万物;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在无数的战役中,你们死伤无数,但是,你们却没有因为这样而背叛我们的祖国,你们为了祖国母亲和我们这一代一代做出了一切贡献,你们的伟大事迹将永世流传。
清明节期间,共胜小学围绕“清明时节、文明祭祀、争做文明小学生”这一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清明节前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革命传统教育。
3月25日,组织了规范的“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了有关教育。
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全校13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纷纷发表了祭奠感言、敬献鲜花、点燃红烛,表达了对先烈、先人、先贤、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3月26日,召开了一次《清明时节文明祭祀》的主题班会。此次班会由“美丽春天、清明来历和意义、文明祭祀、缅怀先人珍重现在”四个环节组成,班主任一方面围绕清明的来历、习俗、文化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号召同学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担当起文明祭祀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移风易俗,强化文明祭祀的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使学生认识到“祭扫公墓、敬献鲜花、植树寄哀思”等祭奠方式才是环保、健康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自清明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后,很多学生也要同家长一道去祭奠先人,为倡导文明祭扫理念,学校倡议学生带动家长用敬献鲜花、植树等方式取代传统“烧纸”等祭扫活动。在孩子的带动下,许多家长能够做到文明祭扫。近日开展“我向家长宣传护林防火小知识”活动,以提高学生及家长在清明节期间的防火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清明传统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踏青,踏进自然,融入社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放放风筝,放飞一份祝福,放飞一份希望。此项活动,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大家充分利用假期踏青、赏花、放风筝、参观,切实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学生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启迪,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暗下决心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学习,奋勇拼搏,在革命先烈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长。
清明—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想起“清明”这两个字,我的脑海中就浮现着革命先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情景。
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宁河区教育局严格按照《2024年“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方案》“清明节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要求,制定《2024年清明节期间宁河区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周密部署2024年清明节期间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祭扫,赋予传统节日教育以新时代内涵。
一、开展“纪念先人、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大手拉小手·认识清明节。全区各中小学校在清明节期间利用主题班团队会、板报、校园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让中小学生感受清明节中“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精神内涵、民族特性,继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芦台一中利用校园大屏,滚动连续播放视频,让广大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了解各地的清明节习俗,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纪念先人,传承传统文化,孝亲敬老的意识。芦台二中利用升旗仪式由刘德志副校长对全校师生作了“迎清明、祭先烈、破旧俗、树新风”的国旗下讲话,要求学生在清明节期间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做文明的使者,树新风的楷模。东魏甸小学通过“清明节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生态祭扫。
(二)小手拉大手·宣传生态祭扫。各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向家长宣传、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形式祭奠先人,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促进移风易俗。七里海镇冯庄小学在升旗仪式上对全体学生利用主题班队会、黑板报、橱窗等形式对清明节进行宣传教育;岳会小学开展演讲、手抄报、清明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落实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三)一起手拉手·陪家长去扫墓。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发起“陪家长去扫墓,感受孝亲敬老,传承良好家风”活动,让中小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对已逝亲人、祖先的怀念和对先贤的追思和崇敬,感受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深厚感情和豁达的生死观。
二、开张缅怀先烈——理想信念教育
倡导各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缅怀先烈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向师生倡议:纪念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冯台小学等学校通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精神”诗歌朗诵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东棘坨镇中学、史家庄小学发动全校师生借助中央“网上祭英烈”的互动平台,结合信息技术课等发动师生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寄托对革命烈士的哀思;七里海镇兴东小学利用美术课组织学生一起通过绘画来纪念先烈;岳龙小学开展以歌颂、描绘和放飞“纪念先人烈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皇姑庄小学开展清明朗诵比赛活动;赵庄中学、桥北一小、芦台六小、薄台小学、廉庄镇中学、大于小学组织学生到宁河区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扫烈士墓的主题活动;芦台一中利用校园大屏滚动播放纪录片《芳草萋萋忆英灵》,让广大师生了解了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雷锋、张思德、焦裕禄等伟大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对全体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过程中各中小学校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本着就近原则选择烈士纪念地。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出行过程中配备足够的干部教师进行护导,祭拜过程安全有序,效果明显。
同时,将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与“实践课堂”结合,立足缅怀先烈、继承传统、了解历史、教育后人的角度,精心设计祭扫烈士活动,把祭扫烈士活动提升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课堂”,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四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五
今天毕节革命烈士陵园隆重聚会,举行清明扫墓活动。此时此刻,当我们站在纪念碑面前的时候,我们悼念,我们品读,我们铭记。我们悼念无数为了中国人们解放和繁荣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品读革命志士的信仰、坚贞,崇高和不朽;铭记源远流长不屈的民族精神。
时间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来,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传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无谓和奉献精神万古长青。
面对这不眠的纪念碑!让我们永远记得去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真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他人带来快乐,这才是青年人学习英雄缅怀先烈的真谛!
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从增进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理想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举行隆重的清明的清扫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在瞻仰烈士的同时,汲取革命先烈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感人事迹,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一名荣幸的毕节学院学子,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积极而幸福的人生作准备,勇敢地为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蓄积力量,就是我们无悔的选择。让我们把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怀融入到爱校爱集体的具体行动中去吧,让小事洗礼我们的灵魂,让英烈见证我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六
如今秀丽的山河、安宁的盛世,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改变的是祭扫方式,不变的是对烈士的敬仰和追思!清明节期间,校党支部号召全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一、分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学习活动。
学生处组织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为先烈献花、留言,寄托青少年深深的哀思。各班按要求上交照片和文字留档。
二、积极开展“网络清明祭扫”主题团日、队日活动。
团委、少先队号召团员、少先队员向英雄学习,争先锋、做先锋!
组织团委干部、大队委干部,以“缅怀先烈、继承传统”为主题,开展“网络清明祭扫”主题团日、队日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之情!
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战胜利75周年、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事件,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致敬疫情中的“逆行英雄”,大力宣传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英勇献身烈士的感人事迹、重要贡献,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突显向英雄群体致敬的主题。
三、“致敬·2024清明祭英烈”网上活动。
我校党支部倡导全校师生员工践行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通过登录中华英烈网,点击“致敬·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专栏——献花——查看英烈事迹——扫墓——发表感言寄语(悼词需署名:学校+班级+姓名),抒发情怀,寄托哀思。通过线上活动,更大范围地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家情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缅怀先烈,铭记英雄,传承永恒的精神,向先烈致敬!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七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适时举行简朴、文明的祭奠仪式,一方面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另一方面借以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优良传统,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在梅州,文明低碳扫墓早已深入人心,网络祭扫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当前夺取战“疫”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清明祭扫亦应随“疫”而变,大力倡导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简约的祭扫方式正当时。这样做说到底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体现的是一种公共责任,也是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的创新实践。
经历这场疫情,“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今年的网络祭扫或许是权宜之计,但置身于现代社会,借力移动客户端、微信二维码、小程序等现代科技手段,网络祭扫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习俗。
让网络祭扫成为时尚,政策指导、保障机制应该主动为这种意愿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网络墓园与实体墓园要无缝对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便于将逝者生平、照片、友人纪念文章等上传到网络空间追思缅怀。只有把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位,并求得制度化的正解,才能持久地激活“互联网+祭扫”的动力。
当然,移风易俗有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改变过程,网络祭扫要渐成主流,既需要大张旗鼓、入脑入心地教育引导,更需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文明示范。心诚则灵,感恩抒怀,健康文明的祭扫,才是对先人的缅怀。
清明节的个人感想篇八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清明显得尤为特殊。为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尚,天星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工作人员、各社区为军服务保障员、辖区烈属代表开展“致敬·2024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并为辖区每座烈士墓敬献鲜花、擦拭和打扫墓碑。
活动中,大家在网络中学习英烈事迹材料,寄托对先烈深切的哀思和崇高的敬仰,通过“网上祭英烈”专栏,在留言区发表祭扫寄语,并在网上“鞠躬”和“献花”缅怀烈士丰功伟绩,追忆烈士之德。大家纷纷表示,用这种既文明又环保的方式来缅怀先烈,不仅是一次很好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对自身思想的一次洗礼。
通过此次活动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以网络敬献鲜花、思念寄语等文明低碳方式缅怀故人,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绿色清明、文明祭扫的新意识。让大家深深铭记,没有英烈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