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悟空传读后感
篇一:悟空传读后感
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时空交错,五百年爱与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这里彰显出无助与无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有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台,我们都是舞者,有时会梦想着具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随心所欲,但是《悟空传》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孙悟空,看到了唐僧师徒的迷茫与困惑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
何为真何为假?人的好坏由谁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说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说你是妖,你就是妖。何为妖怪?妖怪只有两种:一种是当年跟孙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孙悟空必须把它们都干掉,方能成佛;另一种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难,度过方能成佛。
为了达到目的,人必须去做取舍、选择,就像悟空,你在逍遥自在,一怒勾销生死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你也难逃如来手掌心,你必须杀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紧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难想象,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都难逃命运安排,何况你我?我们虽是独立的个体,但谁不是单位领导的棋子,在棋盘上由他人摆布。
记得爱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要得到快乐与自由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一基本规律,并学会区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内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说西游记是场悲剧,那么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长,我们只有短短几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欢喜是悲伤,全看自己,把握现在,在能掌控的空间实现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与喜 „„
篇二: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吧,在络小说中,它是炒得比较火的一部。在千禧年它成了铅字,出了印刷品。我不追赶时尚,在零四年我才拥有了它。一读便再难放手,我一读再读,已经读了十七次。《悟空传》给我的震撼大于任何一本我读过的书,也可能是我读的书太少的原故。但我认为它比安妮宝贝的作品要好看,虽然我也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安妮宝贝写的是压抑,今何在写的是人性。
前三次看的时候,我每看一次,便哭三次。我不是喜欢哭泣的人,看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我不曾流泪。当时全影院只有我一个人在微笑。同样是电影,看《大话西游》让我痛哭,全影院只有我一个人在流泪。我就是这么奇怪的人,这本书也许也是这样,大家看了也许在笑,而我却泣不成声。
我为天篷和阿月的爱情哭泣。天篷为了维护自己的爱人被打下凡尘,做了一只知道什么是猪的猪。他可以接受自己是猪,却不能以猪的面目去见阿月。我们呢?我何尝不是呢?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无法面对爱人。只有在午夜对着月光哭泣。
我为悟空哭泣,为悟空和紫霞的约定哭泣。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美猴王依然会恐惧,他怕,谁又不怕呢!他要站在云端的紫霞等他一起看晚霞,只为了这一句话,紫霞等了他几百年。只为这一句话,孙悟空被雷击成焦碳,被天狼,天鹰撕的体无完肤,他不肯死,他要见紫霞一面。紫霞不忍看悟空如此痛苦,说出了不喜欢他的话。他死了,心死了,可那具残骸手中紧握的,不肯放开的却是紫霞为他织的紫色披肩。当悟空再次从炼丹炉中复生,他这个有爱,有思想,有灵魂的悟空与另一个没有了自己,被金箍束缚住了真,善,爱的悟空决战的时候,又是因为紫霞的大喊的一声“不”,迟疑了,有爱的悟空被戴着金箍的悟空一棒打死。有爱者死,有爱必死。
我为小白龙和玄奘哭泣。为了爱人,只愿做一匹白马,被心爱的人骑着。她是幸福的,只要可以留在玄奘身边,做什么,以什么面目出现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还想牵着我一起走,就永远跟随你。玄奘怎不知小白龙的心思,可他不能爱,他要的是大爱,他为他的理想放弃了。他只执着于他的信念。
我并不想把一切作品都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可身为拉拉,我不能不想,不能不联系。天篷知道自己是猪。猪怎么可以去爱圣洁的仙女,怎么可以和仙女生活在一起?“她是那么的美丽高贵,我一个同志怎么能配得上她?我怎么可以去见她,怎么可以以同性的身份去爱她?怎么去告诉她我的爱呢?”如果你爱上过一个直人,你的心里是不是曾经这样的问过自己呢?同志在世人眼里何尝不是“异类”,何尝不是肮脏的“猪”?怎么办?不敢说啊!甚至不敢见上一面。那就对月哭泣吧。
你知道《悟空传》给天蓬和阿月怎样的一个结局吗?天火烧到阿月的裙角了,一只猪冲了进去,挡住了阿月。阿月先是一惊,便从后面抱住了天篷,抱住了那只猪,说“天篷„„你好„„你好”。他们笑着被大火吞没。
美猴王孙悟空,他不想在做妖王,他想做神仙,他想成正果,那他就放弃吧!放弃他的尊严,放弃他心中的爱,放弃他自由的灵魂,放弃所有的情感。做一个面无表情,冰冷的神仙吧。
你想结婚吗?你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吗?你想要家人的祝福吗?放弃吧!放弃你所爱着的同性爱人吧!放弃你心中的爱吧!嫁给一个异性,过着看似美满的婚后生活吧。可是你是要戴上你的金箍圈的,只是你的金箍是被一个你不爱的异性戴在了你的无名指上。它却同样是勒入你的骨头,勒入你的灵魂,这痛牵着你的血脉,你连想都不可以想,一想起你曾经有过的爱,你就会痛入骨髓,一刻也不得安宁。你撬不开它,你也掰不断它,因为它是你自己的束缚。知道孙悟空和紫霞的结局吗?孙悟空死了,紫霞托起他的尸体走向火焰,事后在火场里只找到了一根烧断了的金箍。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英雄!玄奘是个真英雄!玄奘是个超越悟空的英雄!为了理想敢于质疑成就了千年的理论;为了信念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和尚要诸佛都烟消云散!一个社会底层的人,要所有的伦理道德都滚一边去!以一个人的力量与满天的神仙为敌,不是英雄是什么?!结局是玄奘死了。金禅子散尽所有道行,从走西天路。但是他胜了,他证明了不是一切都可以掌控,一切都是可以改变。哈哈!想起一句话“别拿无知当传统,别用习惯当道德。”让传统和世俗见鬼去吧!
历尽千般劫,炼就不死心。只要人还有灵魂,只要人还有信念,还有理想,西天路就不会结束,路上就会有行者。
最后,我以用一位友对《悟空传》的评论收尾。“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上苍是不会给我的。如果让我一切从头来过„„我还是会做以前的同样选择,即使人生太凄婉,也有精彩的瞬间。只要爱过,恨过,想过,念过„„足矣!”
篇三:悟空传读后感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一部十年之前的作品,一部不朽的络文学作品,在奇特的文字、精巧的构思之下,全篇营造了一种梦幻般动人的诗意,在那些貌似荒诞的文字背后,郁结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无以述说的苍凉,不论是天蓬与月女神、小白龙与唐僧的纯真爱情,还是沙僧的愚昧和奴婢性格的嘲弄鞭挞,均浸透着一种关于命运、关于宗教的哲性思考,夹杂着英雄对命运的不屈反抗,全篇弥漫有浓郁的、成为英雄宿命的悲剧感。
作为一部西游类的作品,其中就难免会有对于佛教的讨论,而实际上,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佛教的直白的批判。
《悟空传》中主要提到的佛有两个个:如来和金蝉子。作为中国文化中佛教的领军人物,他给人的一向印象是慈悲、宽恕的化身。而在这本书中,他先是因为金蝉子不敬三宝与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不同而疏远他,导致金蝉子最终在凡间转世十世以求道。后又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并使孙悟空忘了自己的前身,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使其善与恶一分为二,使其变成了两个悟空,让他秩序的制约,听从玉帝的欺骗,欲图通过护唐僧、多杀妖、积功德来实现其理想。然而孙悟空不知道的是,当他完成玉帝交付的任务之日,就是自己被消灭之时。金蝉子,如来的二弟子,因为心中存惑,而如来的佛法又不能解释自己的疑惑,与如来在灵山的颂经大会上争论而被贬凡间。当金蝉子的十世转世玄奘说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话时,远在西方灵山的如来都感到了不安。在与迦叶的辩论中,他的“我为真义!”、“你既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既为你悟而笑,却忘了那天下万千笑不出之人!”的话语彰显了真正的正义和勇气,体现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别,也反衬了迦叶等人的伪善和自私。为了证明自己的道,那个白衣飘飘的金蝉子直视如来目光如电朗声道:“我要与你赌胜负!” 为此,如来专门把孙悟空等人交给他,并告诫诸神不得帮他们,()看他如何做。他必须老老实实地把几个徒弟管好,将他们带向目的地,才能使他们身上的诅咒得以解除。但是,他若这样做了,就意味着他的失败,意味着徒弟们的死亡;他要革命,要解放孙悟空等人,革命首先就会革到自己头上。正如如来所说:“他宁愿死,也不肯输。”的确,唐僧最终用自己的死将悟空等人引上了自我觉醒的道路。说来讽刺,如来如来,如实道来。可如实道来的金蝉子,他虽无惧,但他的十世转世玄奘,他的几个徒弟,甚至小白龙最终都因为他而落得个悲惨下场。
对于佛教,我认识不多,所知也仅仅是从这本书和上看到的点点。不论这些理解是否与佛教的教义相符,但我认为这两个人物对现实的影射是实实在在的。如来无疑是那些看似开明实则独断的领导者,而金蝉子则是理想的追寻者与抗争着。这两者的矛盾不论是在书中,抑或是现实中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西游记》主题的解读,从这点来看,《悟空传》是对《西游记》的追忆之作。
第二篇:悟空传读后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读《悟空传》有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从今何在所作的《悟空传》所出,出自玄奘之口。当时法明问玄奘,你想学什么,玄奘回曰:
我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的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众生皆可成龙,皆可成佛,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心中的桎梏,在不能束缚我的愿,要一切的欲念都消弭,要所有的拥有都放下。禅讲顿悟,一花,一叶,皆可明悟,皆能得自在。
何来佛?何处有佛?打破。何来有?何处是无?放下。无可无不可,无不可无可,玄奘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时刻压在自己的心上。这天下众生,不离贪、嗔、痴三昧,打破亦如何,放下又亦如何?我们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其无奈与悲伤跃然纸上。
《悟空传》可以说是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被无数读者所追捧。虽说是网络小说,但也已有不下于所谓名著的思想内涵。
读今何在的《悟空传》,就好像读到一个寂寞的灵魂在歌唱。一些玩世不恭,一份迷惘求索,伴着悟空对自由的追寻、对自我的拷问,咚咚的敲在我们心上。
悟空是这篇小说的主角,也是人物刻画最丰满的。今何在一改人们心中孙悟空神通盖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或许大圣就像哈姆雷特,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不同的。在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这孙悟空,我就在这,大略的讲讲他,其他人物就不一一赘述了。
系统化的去说孙悟空,太难。所以,还是截取一些段落详谈吧。1.“可我不行!我头上的紧箍一天不除,我就一天不觉得自由”
这一点,倒是和原著以及《大话西游》对“紧箍”的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处。孙悟空,渴望自由,这是他最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愿望。在任何有关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毕竟,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啊,从古至今都如此。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紧箍,束缚、羁绊。于是人们才会渴望追求自由、追寻自己喜爱的一切。
2.“是啊,他现在就像一只被驯服的狗,除了汪汪两声,什么风浪也作不了喽”
“阿月看着孙悟空的背影,不由道:„这个人好像。‟”(这里今何在没写出来。没错,不用猜疑,就是像狗)
是吧?是不是似曾相识?和《大话》里那句台词“他长得好像一条狗”相映成趣。为什么会说他像条狗?我上面也说到了。相信看过《大话》的、并且看懂《大话》的读者,读到这里一定会有感触。很巧妙的嫁接,也传达了同样的意思。今何在用心良苦啊。。
3.“孙悟空在林中走着,脚下是柔软的落叶与蔓草,他想了想,甩掉了他的鞋子,赤足才在湿漉漉的土地上......他一纵而去,扯去了身上的衣裳,赤身裸体在丛林里纵情叫跳起来。直到他累了躺在地下,觉得身体正在和草地融为一体” “为什么俺会这样?”他自言自语。“因为你本来就是只猴子啊”...
这一部分,今何在几乎说了将近半页纸。我不觉冗杂,反觉厉害。就好比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重篇幅的描写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很细,细到每一个点。读者就更能直观去了解这个人物的心态。而这里,今何在描写的就是一种孙悟空渴望“回归野性,回归自然”的美好意象。孙悟空,毕竟本性是只猴子。
4.“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道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道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
这是一个极为奢侈的梦想,几乎不可能。但却又是一个人人都想拥有的梦想,哪又仅此孙悟空呢?仍是关于自由,或许自由,本身就是个很奢侈的梦想。生活中,有太多身不由己。因此,自由也显得格外珍贵。
5.如来道:“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抱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它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如何,便是如何”
其实,只截取这一段是很不科学的。大家都知道,这一段是如来揭秘“真假孙悟空”的真相。真假悟空贯穿全文,若要全部挑出来,恐怕很有难度。不过笔者这里要说的,就是真假孙悟空。最初我本以为是像原著一样,六耳猕猴。但其实又不是。按《悟空传》里所述,并没有两个孙悟空,假的那个其实是欲望化出得实物。参照截取的这段“阴谋论”,就更能说通了。
不过,能否这样去理解呢:假孙悟空就是他年少轻狂时的具体形象化。他现在的坦然,与之前的狂傲,正好形成一个对立。从中,他又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这让我又想起《大话》里有一段至尊宝看到以前作为孙悟空的他与观音还有唐僧争辩时的虚幻场景。
至尊宝很不理解孙悟空为什么会如此叛逆和目中无人。而《悟空传》中,真悟空在假悟空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一切都很像。他也很不理解过去自己为什么会那样。
很相似吧?
我也会想,要是某一天,我突然见到一个从前的我,在他身上我会看到什么?在他和我之间,我又看到了什么? 不过归根结底,这也仅仅只是本人的大胆猜想。今何在当时的用意是否如此,果真不敢妄加定义。
6.“他败了,但他败了吗?他终于还是逃出了我的手掌。金蝉子,他胜了。”如来拿着那根断金箍沉吟着。
是的。孙悟空没有败。他赢了。他找到了他一直向往的东西。是的。他自由了,他挣脱了束缚,跨越了羁绊,找回了自我。
这天,终还是没有遮住孙悟空的眼。
文中以孙悟空为视角时,曾多次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又从哪来?”—— 名著《苏菲的世界》里一开篇就是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最基本,也最难回答。哲学家们终生的奋斗目标。
又比如,“天宫”—— 它似乎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之地,可偏偏它又是最束缚人的地方。这不像一片净土,反而更像个极权之地。
再比如,“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孙悟空接着说,“神仙原来是容不得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灵物的……” —— 妖,之所以为妖,是因为神仙管不了。仿佛就像世间被人嫌弃、遗忘的生物一样。好像与生俱来就被贴上了“邪恶、贪婪”的标签,由不得他们选择,也总不受世人的待见。仔细想了想,很多古代文学中经常会把世间分为神人妖三界,是在暗示当时那种深严的等级制度吗?“神”就是集大善者,“妖”就是集大恶者,凭什么?(汗,现在突然发觉小时候向往的“神界”就是中央集权的赤裸裸的代表啊有木有,幻灭。。。)
现在可以想象得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悟空传》。
感谢今何在曾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小说。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够早点读到。不过也庆幸自己现在才读。因为或许现在的自己,能感悟到更多。
《西游记》是一块非常值得开采的宝,因为它自身的那种神话色彩可以衍生出更多新鲜且新奇的故事。不过也因为如此,总有隐患,那就是未必总是能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不知以后,还能否有机会再读到有关这部作品的一些酣畅淋漓的小说了。
“当西游的历史并不存在,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
“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
“纷纷落叶飘向大地,白雪下种子沉睡,一朵花开了又迅速枯萎,在流转的光的阴影中,星图不断变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几百代的荣枯,总有一片片的迎风挺立,酷似它们的祖先。怎能忘了西游?…… ”
以上很多内容摘抄自豆瓣读书《永恒主题和一种众生相》
第三篇:悟空传读后感
读《悟空传》有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初识悟空是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真正的认识悟空却是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在这里,孙悟空被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虽然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悟空形象不同,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距离更近了一步,仅仅是因为在悟空的身上有了人性,有了和人类交流的共同语言。
据文中所写悟空其实当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早已死去,而后来的两个悟空都是他欲望化成的实物。一个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是那个谁都不怕的美猴王;另一个唯唯诺诺、一心向佛,是那个头戴禁锢的孙行者。一个打死唐僧,搅乱龙宫地府,手握紫色纱巾;一个忘记一切,被仙界所累,为摆脱俗物而困惑。哪一个是真正的悟空?而他们又都是真的,是齐天大圣灵魂中的两个侧面。一个是悟空的本性,对自由、理想有着不懈且不拘一格的追求,一个是被佛祖束缚住的悟空,在他的脑海中只有紧箍咒才能证明他的身份,已全然失去了自我。
他宁肯死,也不肯输!
死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也许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摆脱宿命。
输也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但如果输了理想、输了希望就彻底的失去了自我,并且永远也跳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怪圈。
喜爱悟空,因为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为他不去不服不输不弃。
悟空,也许你给我们的启示是悟不空吧!参不透人情,参不透事故,只因为五百年的光阴是一个骗局。但这已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欲望而拼搏,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这本身便是一个比所有神明都高贵的过程,足矣。
第四篇:《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11级工业工程1班
学号:2011509206
姓名:王丽伟
看完,我觉得有些一些东西的必要了。
首先说明:
文段有点长,要看的话可能会花费你一定的时间。有意者观之,无意者弃之。这怎么着也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拼凑成的,希望看到者不要见笑!多给与理解。
(一段题外话:)
对于这次作业,本来我是选好了一个题目要写的,叫《从网络文化看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觉得这个题目好,听起来就有一种大气的感觉。可是当我充满兴致的把这一行字写在纸上的时候,我看了几遍,又想了一下,然后我笑了。随即用手中的笔在那一行字上化了几条曲线。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题目我写不了!即使写出来也是烂字一篇篇。
粗眼一看,因为有“中国”二字,让我感觉凡事凡物只要沾上此二字,它的分量就会突然从只有一只蚂蚁的份量变到有一头大象的份量。即使很多时候蚂蚁是用石头做成的,而大象是用纸糊成的,但只要把大象往那一放,瞎子都能摸得出来。中国太大了,涉及到有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很多,深度太深,难度又太大,就连很多带着老花镜,头顶着一头白发沧桑的老人研究了一辈子中国社会的发展,到最后除了留下一些白纸黑字以外,恐怕还是会遗憾的说:中国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如今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她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未来总的发展趋势会是好的!我信,除了最后一句外,我什么都信!我信他研究不出一些什么的。
最后我又一次告诉自己,或者说是说服自己:中国太大了,问题很多,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多也不确定,我又不是什么圣人,更不是什么所谓的专家和教授,我没有那个能力去写什么有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这样的大话题。我只是远在祖国偏僻地区生活的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所能记录下来的应该是一些属于我的简单的生活想法,我所能期盼的当然会有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发展越来越好的一部分。但前提是,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首先应该是健康的,安定的,积极向上的!
于是我抛弃了原来那个原以为很好的题目,又在无意中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题目。
我觉得它好,以前我是不知道,所以没有资格说它好,可现在当我对它有了一点了解过后,虽然我到现在还不是很懂它,但我已经发现它是好的,而且在未来我相信,当我再一次次阅读完它之后,我会觉得它更好!
于是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就叫“读《悟空传》后感”,读起来有点像小学生写的作文的名字。老师以前说我写的作文连小学生写的都不如,他看不懂。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不会写作文的了,或许就是从小学毕业吧!
先感谢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本好书。尽管以前我对读网络小说不是很感兴趣甚至讨厌那些写那些繁长,无聊,不现实的以及看那些繁长,无聊,不现实小说的人。但是当我开 1
始阅读《悟空传》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会被书中的某些段落和话语而吸引住,停下来沉默片刻去思考。我之所以认为它好是因为让我觉得一本能让人停下来而去思考的书,它是由属于它的思想和智慧的,或许在某一个夜晚,当你把它捧在手里开始慢慢读那些静默的文字的时候,书里的那些人物和事物就会和你无师自通,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总之一句话,一本能够让你有所感,有所悟的书才是一本对你来说的好书。
从此,我也改变了自己对于小说的看法,尤其是网络小说的看法。就像改变喝酒不只有带来车祸而还有少喝可以保健的作用的看法一样,又如改变对悟空不只有刚烈的一面而还有温柔伤感的一面一样。我可以适量的读一些,但我不会大量的读。毕竟小说所描述的很多都是虚假的。我不喜欢虚假的东西,而是真实的!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
世界在不停的变化,或者说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变的事物。人也应该一样,试着尝试接受一些你不想或者是不敢接受的事物,相信你会从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我要开始接受唐僧——这个秃子!
小说里唐僧竟然会被悟空一棒子给打死了,这在开始看时就让我感到很诧异。我在想唐僧都死了,还取个什么经?!即使取到了经,那经又该让谁来念呢?猪八戒肯定不会,孙悟空也不太可能,那就只有沙和尚了,我想沙僧会念在死去师傅的份上念上几句,可如果遇到不认识的部分该怎么办,向谁请教?毕竟这世上拥有唐僧那样胸怀和智慧的人,三界恐怕也没有几个吧!大家要么小仙一个,要么凡人一个,要么小妖一个。都是跑腿的命,都是被生活着!罢了,即使经取回来也是没有人念的!再看看书名《悟空传》,当然是写悟空的了,那唐僧就应该是一个配角。有没有,早死或者晚死无外乎就是多几句对白的事情。再说,书中唐僧的话可谓是语出惊人,例如开始他对树精说的那句话:你那那么多废话,早死早投胎,我才不怕呢!这话让人听了身上都起鸡皮疙瘩。谁会相信这是唐僧所说的话呢?但说到头,《悟空传》里人物的话语都是这样的,一反常态,甚至会超出正常人的接受范围,但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相比《西游记》这样的古书,我信它会得到等多人的喜爱!
或许这是一种颠覆。颠覆不是对原著的一种污蔑,反而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展示原著的美!是对原著的一种赞美!至少我会这样觉得。
在我们常人的思维里,唐僧无疑是一个好人,平生做尽了好事,而且又有缘代表众生去西方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我们要承认唐僧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就是他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西天的路程,如果换成了别人,说不定早就中途辍学了,因为财,因为色!就像现在社会一样,这两样东西会是导致很多人走向不归之路的祸根!但是唐僧却把他们看的很淡很淡,很轻很轻。因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会无动于衷呢?他也是凡人呀,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的。想来想去,最终我只找到了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因为他有理想——为了天下苍生而学大乘佛法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小学的时候我们都懂得:理想是罗盘,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理想成了唐僧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支柱!而这理想不止唐僧有,悟空也有,他想每天都看着晚霞,想念着彩霞;八戒也有,他想每天都能看到夜空中中的星星,想念这嫦娥;沙僧也有,他想尽快的找到失去的每一片曾经属于他的完整碎片(琉璃盏碎片),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而且都在坚持着!
再看看生活在现在生活中的我们,很多人早已经把理想抛在了脑后,沉迷在迷乱,浮华的物质生活中。人只有自感堕落的份,而不应该怪罪命运的不公平。命运永远都是公平的。别为自己的失利找太多的借口。
有关于理想,还有很多的话题可说。但我只想说一点,那就是坚持,有理想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千万别半途而废。有些时候,能坚持下来就是一种胜利!
但我一直都不能理解的是唐僧不能就这样轻易地死去了,所以我也像悟空他们一样去找
唐僧到底“死哪里去了!”
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唐僧并没有“死在”哪里,他一直都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指引着我们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走下去。
“唐僧,你个秃子,让我们找的好辛苦,终于找到你了,赶紧给我们回去取经去!”我真想替悟空,八戒,还有沙僧以及所有失去理想的人说出这句话!
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吧!
其次,我要开始接受八戒和沙僧。
八戒对嫦娥很深情,而沙僧对琉璃盏很专情!
只是我不明白:两个人相爱有什么错吗?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到惩罚,让他们忍受着相思之苦。我也不明白:打碎你天庭一个琉璃盏怎么了?不就是一个破灯吗,有什么好值钱的吗?!那么小气的就把沙僧打下了凡间,还逼他在流沙河兴风作浪,杀害了一些不该杀害的性命。
我真的会为他们所受得罪而感到委屈!
这世间到底谁对谁错?难道非要听谁的不可吗?
看完小说过后,故事里八戒和沙僧的话语和动作似乎彻底颠覆了以前我对他们的印象。八戒也会有脆弱的一面,虽然他会笑很多次,每次笑的又那么的响亮。但他对嫦娥的情会是那么的深,他们也会有幸福的生活场景。
苦苦的等待嫦娥八十万年,虽不曾和她有过一句交谈,只是每每看着她清秀的脸庞和轻盈的身姿,便会觉得嫦娥是最美的,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人。当最后嫦娥一句温情的话语抛向八戒,当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用彼此的身体温暖彼此的心时,八戒一定会觉得这些年的等待都值得。此时的八戒是那样的美,就像一位穿着白色礼服的帅气小伙在那里静静地吻着她的新娘一样!画面定格成永远,真情回荡在三界。
可就是有些人听不到,就是有些人看不见。他们就是那些无情的神仙。我知道在他们的世界里,规则的存在是有必要的,而且在三界之内,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原则,这点就连妖在要吃唐僧的时候都要考虑是否要问一下孙悟空一样。我懂,大家也都懂。难道规则的出现不是为了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而是束缚,毁灭人的生活的吗?什么破天规,什么就不能允许神仙相爱!如果相爱也是一种错的话,那恐怕这世上就没有对的事情了!八戒的被贬以及嫦娥的被天庭冷落,会让人觉得,一切美好的事物在约束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但在书里他们还是在了一起,相比在《西游记》里的情节,小说里的情节会更让人欣慰。
作者写小说的目的在于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要唤醒人内心深处已有和未有的情感,以使人产生行动。
可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八戒“甜蜜生活”的一面,在书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八戒更是一个有耐心,懂得付出,有情有义的人,而不是一头好吃懒惰,贪恋女色的猪头!
说完了八戒,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位苦行僧——沙僧。沙僧,原为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的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外貌丑陋,但是个憨厚老实,忠心耿耿的人。这是老版《西游记》里沙僧所留给人的印象。但在小说里的沙僧似乎内心充满了仇恨,甚至会为了找到最后一片琉璃盏碎片而“生气”了。什么叫悲剧,鲁迅说得好: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摔碎在人们的面前看。还有最后一片就能赎回自己犯下得“罪过”,结束自己“痛苦的生活”,可就在最后一刻,琉璃盏再次破碎了。或许在那一刻我想沙僧的心也是碎了的吧!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呀!
沙僧是悲哀的,那盏琉璃盏也会是悲哀的!
如果沙僧也能像悟空那样,大闹天空一次,把心中全部的怨气和仇恨发泄出去,那么五
行山下是否又会多了一位新的主人呢?可惜沙僧毕竟是沙僧,不是悟空,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所以他一直都在委屈着!
“沙僧,如果你愿意,就用你的专情和耐心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吧!”我只能这样对你说了!
看看他们的生活,好好看看他们!他们不是妖,而是人呐!
他们所追求和所坚持的,就是普通人所追求和坚持的!
以前上初中学历史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在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会把:人人生而平等,公民自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放在最前面的位置。这么平凡的字眼,会有很重的份量吗?后来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小事和大事的时候,我才渐渐的懂得了“公平”的含义。我们有时候执意要把问题解决,看似在为难人的情况下,甚至会咄咄逼人,为的并不是最后能得到多少的赔偿,能挽回多少已经失去的面子,而是得到自己以及这个世道应该得到的公平!
他们所追求的或许就是这种公平,不管是八戒式的为了自己,还是唐僧式的为了苍生,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公平!而且他们也为此而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不管是一生还是几世,为了理想而追求,而坚持下去,就算死都值得,就算死也要死在路上!有了公平,三界才会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最后,我开始接受悟空!这个让人费解的家伙!
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是悟空,我会不会做出那些出格的事情。比如:一棍把自己的师傅给打死,而且抛尸荒野。答案是:我不会,我可以肯定的告诉自己:我不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道理我懂得。更何况,如果没有唐僧,他恐怕现在还压在五行山下。可问题在于,当他把悟空解救出来,重获自由之时,悟空却被无情的套了个紧箍咒。这无疑也是一间悲哀的事情。自由一直都在,只是不断的在别人手中交换着操纵权,就是没有悟空的份!
老实说,书中的悟空我并没有读懂多少,所以就没有敢轻易写些什么!他的内心很复杂,而复杂的东西我始终都写不了!所以只想对悟空说几句悄悄话。我知道猴子不听话,说了他也不一定想要听,但我还是想要说。
悟空,如果你不是一只石猴该多好!
那样你就会有爸爸,也会有妈妈,你生下来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喂养你,更会有人疼你!可惜你不是,你在大家的眼中就是一只妖猴。长得那么的丑,又不懂得尊重别人。虽然你拜师学艺,可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师傅是谁,虽然你的能耐很大,大闹天宫,夺得了“齐天大圣”的称号,可在背地里你就是一只妖猴就连你的师傅在生气骂你的时候,都会那样喊你!你说你活的多悲哀!
于是你拼命的去打妖怪,把所有的怨气和不公全都发泄在那些妖怪身上。我承认你很厉害,你的棒和你的拳都很厉害。可最后,你竟然把“自己”一帮给打死了。别人都在看你的笑话,笑你。只有天边的那一片片彩霞落下了眼泪!她将终日不会离去,一直守护着你。来世,你如真的做了一只猴子,她就会一直守护者你,永不离弃!
悟空,你一路走好!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一切都好!还有很多的话想对你说,只是我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了。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了,也不想写了!我不知道我的文段里是否出现了什么过激的词语,也不知道别人能否理解我在文段里所表达的一些什么。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就是我对《悟空传》部分或是全部的理解。就此搁笔吧,不写了!
这或许也就是艺术作品所能带给人的,会让你有无尽的想象。我算是体会到了!
第五篇: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初遇此书,是在高二——一个为青春奋斗的季节。封面上简单的画面还有那一段唯我独尊,气势磅礴的话深深吸引了我。“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心,都明白我意;要那众佛,都烟消云散。”于是我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书浅绿色的《悟空
传》,这是我第一次对一本小说产生如此深厚的兴趣。
高中读到此书,我看到的就是爱情和奋斗。这也是青春不可或缺的两
个话题。
爱情篇
悟空与紫霞
“你不觉得晚霞很美吗?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坚持向西走下去”对一个除去记忆的的猴子来说他什么都忘记了,唯一没有忘记的就是那晚霞,一个印在心里的东西是什么都除不去的抹不掉的。“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这是何等的专一,在悟空和紫霞的爱情世界里,在失忆与被软禁的两不沟通的情况下,那晚霞成了他们唯一的信物,唯一的交流方式。“我们将做这火的燃料”你不死我亦不生,此后永远在一起。
天篷与阿月
“天篷举起他的宽大的翅膀帮她遮挡风和杂尘,她一直做了八十万年,他就默默的在旁边守候了八十万年”,虽然她只关注她的沙堆,但他却很幸福。因为他相信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愿意,他无悔。
正如悟空和紫霞一样,猪八戒和阿月的爱情里也有那仅存的唯一的信物——挂在天空那皎洁的月。猪八戒被贬下凡尘时,阿月给了他一颗可以忘记一切的红的药丸,但沦为畜生的猪八戒在刚出生时嘴里吐出的就是那红色的药丸,从此他的夜晚不再孤寂,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到底是像悟空那样忘记好呢?还是像八戒那样永不忘记好呢?“月女神,她在天篷前就像个小女孩,要天篷挽着她的手,两个人在船上有说不完的话,一直向西飘去······”因为等待有了价值,因为有故事继续,所以还要继续等待,可是那些没有故事的等待还有谁会再次停留!“人生有花···直须折,莫使金樽···空对月”我不想他看到我是一头猪,女为悦己者容,可这头可爱的猪希望在自己心爱的人心里永远是最好的时候,有不舍,有不甘,但远远看着她幸福,不能拥有又何妨。“空对月”猪八戒,你爱的空无一切对得起月亮女神。而对于小白龙和唐僧的爱情,可以说只是一厢情愿,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他甘愿成为他的坐骑,代替他受苦,跟随他完成他的追求,默默无闻的就如猪八戒为阿月守护八十万年一样,都是看着在我的守护下,你
幸福,我就幸福。
奋斗篇
斗 战 胜
对于一个即将高考的我来说,悟空的奋斗,悟空的斗战胜给了我好多力量。“我的一生就是斗战胜,我不会输,不论他们设好什么样的结局——俺老孙去也”明知前方必定艰难无比,但为了信念他无畏前行。“我——不——会——输”这是一只猴子一生执着的信念,从生到死从
未变过,这也是他最后的呐喊。而我们呢?如来用金箍束住他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恶与恨,只要他还对生命抱有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能战胜自己,如来算到了一切却未算到“他宁愿死,也不认输”阵阵的战胜自己,战胜艰险需要的是好几倍的努力,我的世界没有认输,只有胜利,努力的光明正大的胜利。在那些惊慌的天神中有一只猴子,他无所畏惧,他狂笑着,他已不再是一只猴子,而是一个有灵魂的狂笑的悟空。
高考过后,结束了战斗,结束了喧嚣的同学聚会后,无聊之日重拾此书,这次我读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那就是压迫和反抗。反抗的两个典型就是唐僧和猪八戒。唐僧质疑如来的小乘佛法,如来的法无法解他心中的惑,他便要反抗,于世人认为对的而自己不懂的斗,他反抗,他走上西行之路。正如他的豪言壮语“我为如来,又有何惧”对于猪八戒,他不满于天庭的统治,为了阿月,他放下了一切,被贬下凡时,他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没有忘记阿月,每晚看月流泪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没有反抗的人物也有,在天帝与如来的压迫下,沙僧是个车头车尾的妥协者,他为了重组琉璃盏,连睡觉都抱着,毫无反抗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当所有的妥协逼到最后,当王母娘娘最后毫不在意的把琉璃盏丢在地上时,他爆发了,他疯狂了。妥协只会让他更加痛苦。而在这其中,孙悟空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第一次神妖大战,死了十万妖众,他成了弼马温孙悟空。第二次神妖大战死了百万妖众,他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使得他妥协了,为了花果山的重新发芽,他妥协了。他只想如小人物一般,“我想飞起时,那天也让开
路;我入海时,谁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他心中也有恐惧,所以此
时的他妥协了,但最后他
反抗,反抗了命运的安排,反抗了这样的压迫“原来像这样神仙管不了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妖”正因悟空不认输,他反抗了,作妖又何妨,因为我要斗战胜。他们反抗了命运的安排,而我们这些真正的凡人,又该如何呢?有时我们做的正是我们不想做的,不管为了什么,我们有时妥协了,我们没有反抗,因为我们为自己放抗后的结果的未知担心,担心反抗后偶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强
大的勇气,反抗谈何容易。
在大学念了一年,这一年的生活自己都觉得浑浑噩噩,突然觉得以前的乐观好像消失了很久,那种忧虑的笑不知何时已没有出现在嘴角,听到那句歌词,心里颇为心酸“当年的乐天派已死了很久”,在最后我就要谈论一下,我在悟空传中看到的最后二样东西,那就是人的本性和欲望“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冥顽须悟空”人生来的天性是最重要,可是人世上,人被各种欲望所把持,人的本性也渐渐失去。那只腰前系着一条草编的腰裙,赤着脚,满脸稚气的猴子没有
被欲望所羁绊,相反那个满脸狂傲凶顽,被金箍束缚住的猴子却被欲望折磨的痛不欲生。金蝉子看到了众生心中蒙憧,一片,爱欲痴缠,丢下不得,苦也由之,乐也从之,却抛不下一个欲字。他认为人清心忘欲,可生由空而生,而较之向空而去,不过是叫来者向来处去,苍生之于世间,如
落叶纷纷向大地,生生不息,本不用导,保持一份天性,一份本心便少痛少苦。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放下欲望谈何容易,随着年纪的增长,谁还在无忧无虑的笑,谁还为那个儿时的梦想而奋斗,谁还能保持那份天性,回归本心,回归天性,欲望让你丧失一切,让你变得无法想象。而不像那只松鼠一样,而我就是我,永远是我。在文章最后,摘录一段《悟空传》中的“何用歌”让我们找到那个最初的自己,最初的梦想以及最初的坚持,光明正大的走在路上。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
纤尘何用?万物其中。变化何用?道法自成。
面壁何用?不见滔滔。棒喝何用?一头大包。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从何而来?同在世上。齐乐而歌,行遍大道。
万里长城,总找不到,不如与我,相逢一笑。
芒鞋斗笠千年走,万古长空一朝游。
踏歌而行者,物我两忘间,自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