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警用信息地理平台参考方案2

警用信息地理平台参考方案2



第一篇:警用信息地理平台参考方案2

警用信息地理平台

概述

随着“金盾工程”的正式启动,公安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于以往的单一指挥调度来说,有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公安业务是不断增加的,除指挥中心对作战和巡逻指挥需要空间地理技术外,刑侦、治安、交通、消防、警卫、反恐等部门也需要将已建成的相关业务信息叠加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综合利用。

由于公安信息化业务数据都与空间位置有关系,人口分布、案件分布、警用基础设施管理、重点单位、报警地点、娱乐场所、道路交通等等,而且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管理社会的工作职责以及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需要大量使用地理信息技术。为进一步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此,构建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公安行业共享服务,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应用紧密融合,以提高公安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是公安部“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安部已颁布了十二个“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建设、应用和管理水平。建立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公安行业共享成为可能。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传统的数据库带入可视化空间中,弥补了公安机关当前常规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分析数据的局限性,综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所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强有力的可视化表达能力,使警务数据信息和空间信息融为一体,通过监控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和实时运行情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合理配置和调度资源,从而提高各警务部门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理能力的辅助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

PGIS搭建平台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简称为PGIS平台,是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PGIS平台由基础软硬件运行环境、地理信息库、PGIS平台软件构成。地理数据全局公用,共同维护。在PGIS平台上构建的各类应用统称为PGIS应用(图1、2)。

图1 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界面

图2 PGIS平台硬件部署图

MapGIS软件作为基础GIS软件,基于公安部下发的PGIS平台软件进行各地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并建立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构成PGIS平台,然后在此平台之上进行应用系统建设,组成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这样将展现的系统应用具有全国统一标准,达到全国统一规范的目的。

PGIS平台软件由“工具集+函数库+业务模板”组成,由公安部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开发下发。

三库建设则包含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数据库、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根据公安部颁布的标准进行建设。

PGIS平台特点

 利用“云计算”提高了IT资源利用率,并促进了空间网格计算能力。 采用SOA架构,更具可扩展性与开放性。 强大的兼容性,支持PGIS平台无缝对接。 二、三维GIS融合,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体验。 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多维展现空间地理信息。 综合警用信息资源,提供全方位行业解决方案。 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流程配置,统一协同作战。

PGIS平台各子系统主要功能

 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在Web页面上实现各警种业务数据和基层民警工作信息的采集分类,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核心。

 人口管理:运用“以图管房,以房管人,图属互动”的理念,通过指定楼栋房屋或门楼牌号码,或选择某个区域等地图查询功能进行人口管理。

 视频监控子系统:对视频监控点的查询定位,空间散点分布显示,实时视频信息播放和监控头云台控制,并标识一定范围内的视频监控设施的位置。

 110指挥中心协同作战:在指挥中心接收到警情后,可迅速在地图上定位,自动搜索离案发地点最近的各类信息,并分析出最佳的出警路径。

 GPS车辆管理子系统:实现对GPS警车的可视查询、实时定位、自动跟踪、目标监控管理、车辆调度、远程遥控、轨迹分析等功能。

 方预案管理子系统:通过警标符号,将预案形成方案形象的方式标注于空间图形上,模拟各种突发事件,采用合理调度方式,部署警力和装备。

 消防指挥子系统:消防指挥子系统,主要是处理和分析火灾报警信息,辅助相关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及时处理火灾警情等重大消防事故。

 智能交警指挥调度子系统:整合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模块、电子警察应用、交通疏

导等功能,实现隔离带、信号灯、电子警察、交通流检测器、交通事件检测器、交通监控设备、交通诱导屏等交通设施的可视化管理。

 武警信息管理子系统:针对武警所建设的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与地图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武警项目的查询、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功能。

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业务应用

公安共享服务解决方案基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整合与标准化统一建库,从而进行业务系统的构建,实现行业共享,并应用于行业各个方面。

数据采集管理

通过Web界面直接标注的方式,实现对警用公共地理图层数据进行采集更新(如门牌号、图像监控点、ATM机、警务亭等图层信息);结论性分类统计,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其他功能提供重要的地址匹配数据支持(图3、4)。

图3 B/S数据采集

图4 手持PDA数据采集

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

综合图层查询:对警用专题数据提供地图查询、属性查询、缓冲区查询等方式。统计分析:实现按照自定义的统计方式对选择的统计范围进行人口、案件等信息的统计功能,直观地在地图上展示,并提供下载和打印功能(图5)。

图5 统计分析

社区警务管理

人口管理:实现人口分类信息(常住、暂住、流动、房屋出租户等)的查询、定位及基于空间的统计分析(图6)。

案事件管理:根据案件的属性条件进行按事件的查询、定位及基于空间的统计分析(图7)。

巡逻管理:设定巡逻区域和路线,建立巡逻布控网(图8)。

图6 人口管理

图7 案事件管理

图8 巡逻布控

110指挥中心协同作战

定位方式多样化:支持固定电话、手机、路杆灯位、案发地址、固定报警点和报警设备等多种报警定位方式,在地图上实现案发报警位置定位的直观显示。

接警自动查询:通过案发位置信息,系统自动在地图上搜索设定区域内的案发周边警力、摄像头、重点单位、基础设施等信息分布情况,在地图中显示。

指挥调度:查询到案发地点周边区域的警员或者GPS警车,分配出警任务,使警员迅速赶往事发现场(图9)。

图9 110指挥中心协同作战系统中心

方预案管理

信息查询:在制定各类预案之前,在电子地图上可查询案发地周边的单位、警力等利于决策的综合信息,还可从专家库、预案库中查询类似案例的处置经验。

动态预案制作:利用警用标图库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标绘应急预案,生成救援物资的分布、救援人员的行进路线、人员的撤离路径等方案。

动态模拟推演:根据已制定好的部署预案,能对即将发生的战术和已经发生的战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模拟推演,以应对实战需要。

指挥调度:对手持PDA和GPS警车及时发送指令或者呼叫来进行调度。

预案归档:实现对警卫安保、消防等各类预案的分类存储和通过案事件的特征(案发时间、地点、种类、逃逸方向等)进行预案的智能快速提取与显示。

消防指挥调度

消防单位管理:查询区域内消防人员、车辆、物资等信息,并进行维护。重点消防保护单位管理:对重点单位如医院、娱乐场所等地物信息进行查询和信息管理,并可提供灭火战斗部署地图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指挥调度:接受到火灾报警信息后,可迅速在地图上定位,查询附近关联的消防信息,实时调用周边摄像头查看火势情况,进行调配消防警力。

灭火预案管理:针对各单位制定灭火预案,并存储以便随时调用。

消防预警统计分析:对消防案件的案发地点等详细信息统计,在地图上进行空间显示并生成各类统计图表,凸显案发数量多的区域,以便后期针对特定区域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措施和对策,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基于平安城市的GIS应用

在地图上分布显示城市各个管辖区的摄像头,点击摄像头图标即可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和历史录像回放(图10)。

图10 视频监控点实时播放

对智能分析设定好规则后的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若该摄像头中出现了违规行为就会报警,并且伴随着报警声音(图11)。

图11 视频图像监控点自动报警

查看历史摄像头报警信息并通过快照图片找到准确的报警信息(图12)。

图12 查找报警信息

三维GIS应用

支持重点单位、人口在三维场景中定位以及属性查询;实现二三维地图效果切换功能。

公安共享服务解决方案以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为支撑,剖析了传统安全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户的需求,并对这些问题和需求进行解决改进,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迅速辨别事故发生地点,指挥中心根据语音系统、电话号码或者移动电话等快速在地图上标绘事故地点;在进行快速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根据数据库和出事地点信息快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警情、警力、社保、安防信息以及交通和建筑分布状况;可以使随时查询并进行基于各种目标的专题分析。如:人口分布,犯罪发生地点,人口年龄分布,火灾多发区,火灾多发季等。

公安共享服务解决方案将随着政府信息化不断向前推进,进一步完善,为实现系统的更加安全、稳固而努力。

第二篇:警用大屏网格化巡逻监控平台

警用大屏

网格化巡逻监控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项目概述.........................................................................................4

背景.........................................................................................4 建设意义.................................................................................5 目标.........................................................................................6 项目任务.................................................................................7 总体结构.........................................................................................7 需求分析.........................................................................................8

设计原则.................................................................................8 技术路线...............................................................................10 PGIS平台架构...............................................................10 用户分析........................................................................10 性能需求........................................................................11 建设内容.......................................................................................13 系统综述...............................................................................13 系统特点...............................................................................14(1)一键可视化调度.................................................14(2)警力分布定位.....................................................14(3)警情发布.............................................................14(4)巡访区域和巡防路线管理和督察......................15(5)历史轨迹回放.....................................................15(6)警力资源管理.....................................................15

系统功能模块........................................................................15 分级显示模块................................................................16 态势分析模块................................................................18 巡逻调度模块................................................................24 显示模块........................................................................30 后台管理模块...............................................................................31 Gps管理功能........................................................................31 视频管理...............................................................................32 彩信管理...............................................................................32 3G管理..................................................................................32 大屏管理...............................................................................32 用户管理...............................................................................34

一、项目概述

1.背景

随着公安部金盾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国大多数地区已完成了“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的建设、350MHz集群系统通信网络建设、PGIS平台的建设,视频监控的建设,如何结合上述网络实现警员/车辆的全局、快速、有效的指挥调度和管理是目前各级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公安部门通讯设备的全面升级与公安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样重要,快速的协同作战能力与高效的指挥调度能力,是稳定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保障。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指挥中心的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而是否能准确掌握全局的安全局势,直观进行分配部署,是决策是否有效的关键。

“警用大屏网络化巡逻监控平台”为警方提供可视化的警力资源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管理控制的平台。该平台依托公安已建设的警用PGIS平台,整合成一张全局、直观的大图,将GPS卫星定位、3G无线、视频图像等叠加到监控平台,对巡逻警员、车辆在地图上进行实时监控,并直观立体的显示巡访警员当前所在位置、姓名、单位、终端个呼、组呼号码等信息,达到了警用地理信息、警力资源信息和无线语音调度资源共享,来实现警用大屏可视化监控控制和指挥调度的平台。

2.建设意义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正积极推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提高警务职能,借助GPS定位技术来实现对警力资源的动态综合管理。“警用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帮助各级公安机关对警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推进公安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是解决当前警力不足、财力支持有限问题的需要,是公安机关进行信息建设创新的需要。平台的管理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三基’工程建设,推动构建快速、高效的扁平化指挥体系。

一、推动网格化、动态化的巡务管理方式实现

该系统依托动态管理方式,可以在派出所辖区网格的基础上,细化巡区设置,将派出所辖区分为更合理巡区,实行网格化巡防。结合空间技术,将全区内的巡区、巡点和警务岗亭、卡点标注在空间地图上。结合定位技术,给每位上路民警配备定位手机,将所有上路民警的动态位置反映在地图警巡区内,警区警力巡防情况一目了然,方便局领导布巡布防,确保各警巡区始终保有高水平的见警率。

二、推动构建点击式、扁平化的调度指挥体系

可以改变传统的多级指挥模式为分局指挥中心直接指挥模式。依托此系统,将所有路面民警的具体位置和详细资料呈现在屏幕上,指挥中心能掌控全部警力动态。一发生警情,点击即可查出案事件发生地周围最近警员警力信息,指挥中心可将处警指令直接发送给路面一线民警,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指挥。

三、推动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可以改变路面巡逻民警的考勤考核方式,改变原先只重接警办案不重巡防的评价方法,逐渐强调路面民警的出巡率和见警率。同时,通过配备定位设备实时跟踪民警巡逻位置,客观地记录民警上班巡逻轨迹,用自动考勤方式代替被动人工考勤方式,为评价考核提供更真实的依据。改变巡务工作的监察手段和方式,实现越界、久坐等违规行为的自动规范管理。

总体来说,该平台能以实时掌控全区内的警巡状态为基础,以动态管理警巡工作为手段,助公安机关构建精确指挥、快速反应的扁平化指挥体系。

3.目标

随着信息可视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引入到警用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中,为公安各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可视化工具。利用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分析、查询大量数据信息并以直观的电子地图方式显示结果,将传统的数据库存带入到空间数据库中,弥补了传统业务系统中分析数据的局限性,使得指挥中心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统筹安排。

警用大屏网络化巡逻监控平台在警用地理信息应用软件的基础之上实现全局的指挥调度、日常管理、警视联动等功能。警用大屏网络化巡逻监控平台通过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结合大屏直观、全局的

强大显示功能,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对警力资源的综合管理,从而实现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

4.项目任务

(1)在市局或分局指挥中心建设可视化调度系统服务端,完成警力资源基础数据和GPS定位数据的存储和转发。

(2)运用现有的警用地理信息(PGIS)平台,实现警力和车辆的定位,丰富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的业务量和数据。

(3)利用移动的无线网络传输通道,将终端的GPS定位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器,并通过该通道下发指令和警情信息到终端。

(4)市局指挥中心建设可视化调度平台,统一分类管理全局的警力资源,实时监控当前的警力和车辆;分局和县级指挥中心建设分级可视化调度平台,管理分局或县局的警力和车辆。

(5)针对巡访警力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方案,做到随时都可调用历史记录查询。

该平台依托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为基础,将GPS卫星定位对讲机和现有的350MHz集群无线通讯系统,短信息通讯功能等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看得见,知道在哪里,听得清,随时可以呼叫”的“可视化”监控指挥调度功能。

二、总体结构

三、需求分析

1.设计原则

在“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开放性、兼容性、整体性、共享性、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系统建设将遵循一下原则:(1)先进性

在设计上同时考虑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处理系统升级带来的问题。

(2)实用性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交警勤务业务的需要,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及时发现并处理好交警勤务问题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3)标准性

本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业界标准,特别是要提供标准接口,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方便与其它系统的互联,能够适应今后系统升级或引进新技术。

(4)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系统设计中,进行各种方案的比较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同时,按照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设置严格的安全等级,确保系统安全。

(5)可扩展性

本系统采用组件式的开发模式,可实现模块化热插拔。需要时,可任意扩展系统结构。

(6)系统兼容性原则

在技术平台选型、数据定义与系统接口等方面与市局、省厅和公安部的相关系统兼容一致,保证数据的可交换性,业务流程可交互性。

(7)开放性原则

提供一个开放的、易于维护的、灵活的、易于扩展的、统一的标准数据接口,以达到和外单位系统的应用数据能够及时、安全、快速、高质量及无缝的进行数据交换。

(8)易用性原则

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得以维护性,设计上采用易于维护的系统平台,保证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应用系统界面友好,充分考虑录入人员特点,数据处理工作简单、方便、快捷、业务流程清晰,符合常规业务处理习惯,系统数据维护方便,备份及数据恢复快速简单。

(9)前瞻性原则

系统设计思想具有超前性,使系统能够与用户业务需求同步增长,使得系统规模在业务扩展的过程中不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并能够顺利、平稳的向更新的技术过渡。

(10)投资保护

充分利用用户现有资源,保护原有投资。

2.技术路线 PGIS平台架构

本系统是在公安部PGIS平台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将利用原有的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中间件产品以及其它应用支撑软件。

用户分析

系统用户包括分局领导各支队、各大队和中队:

支队勤务检查人员,监督检查整个支队的勤务状况,和下一周勤务岗位的制定。勤务检查人员平时上班时需要到各个辖区检查民警的

勤务,因此需要采用无线或脱机的方式使用系统,通过系统查询各个辖区的民警的当前位置信息,查询排班情况,以及各种交通资料信息。

大队:指挥调度员,负责该大队警情的指挥调度。

勤务检查员,负责监督检查该大队的勤务状况。

大队长,大队的最高领导。

政委,一个大队一个政委。

副大队长,一个大队有多个副大队长。

中队:中队长,中队的最高领导,一个中队只有一个中队长。

副中队长,一个中队有多个副中队长。

教导员,一个中队只有一个教导员或一个副教导员。

指挥调度员。

性能需求

安全性

系统具有完整的、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防止非法访问、越级访问和非法操作。

操作日志,提供安全日志的功能。灵活性

系统应提供灵活的参数设置,适应各种变动情况。

GIS标准化

系统建设遵循国家标准以及公安部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简洁实用性

系统界面和功能设计以人为本,简洁、易用,符合公安反应快、操作准确等实战要求的。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

警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运行在公安网内,且充分利用公安局现有网络安全体系,能充分保障系统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方面,系统沿用公安局现有的用户安全体系,严格划分用户权限,并采用了日志管理,能充分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

关联系统

警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关联系统主要包括:接处警系统、移动警务系统、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大屏显示系统。

为配合大队指挥室辅助处警,需要与现有的接处警系统管理。系统通过获取警情位置,搜索周边警力,完成点击指挥。

交警警力资源需要与移动警务系统实现接口。

GPS定位系统通过网闸接入到市局公安网内,交警局从市局获取。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在公安网内,通过接口调用视频图像。大屏显示系

统位于交警指挥中心,警力资源系统通过标准接口,将警力资源通过大屏进行展示。

项目边界及约束条件

本项目边界及约束条件主要有:警用定位GPS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来源稳定性及带宽。

警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警力分布,而警力分布是通过GIS与GPS接口,获取警员及警车的GPS数据,因此,GPS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直接影响到定位数据的准确率。而视频图像从交警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获取,最大的约束来源于网络的带宽。为保证图像播放流畅,最大限度的节省带宽资源,必须严格控制用户权限,避免大量用户调用视频,导致系统瓶颈,视频播放不流畅。

四、建设内容

1.系统综述

警用大屏监控管理系统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力监控、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网络监控的多种关键业务功能整合在一个终端设备上,真正实现了音视频业务的实时交互,满足用户高清晰可视监控调度管理的需求。同时,在多级指挥调度的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大屏幕的可视化功能,配以强大的图像与数据传输功能,更加直观、可靠的进行双向或多向指挥调度,还可同步察看特定的网络监控图像。

大屏监控管理系统能帮助实现了层级化管理的功能,通过运用工作流中间件,采用图形化方式将指挥管理层次中各部门的职能、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进行定义。借助管理层次的划分,有效界定各指挥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责权,通过流程定义和重组,有效协调各部门协同作战,提高系统效能。

2.系统特点

(1)一键可视化调度

通过在警用地理信息(PGIS)地图上的显示的警员、车辆、终端,一键操作调度警力,进行单呼、组呼、常规呼叫、公网GSM呼叫;或通过快捷调度界面的组呼键和软拨号键调度警力。

(2)警力分布定位

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上准确无误的显示警员、车辆、终端的具体位置和名称等相关信息,实时监控警员、车辆、设备,实时的在PGIS地图上自动更新其定位位置。

(3)警情发布

选择需要发送警情信息的警力,通过现有的GPRS通道,单发或群发警情信息和指令信息到终端上显示并查看。

(4)巡访区域和巡防路线管理和督察

预设巡访警力的巡访区域或巡访路线,当警力超出巡访区域后,警力的终端上和指挥中心PGIS地图上会及时告警提示该警力的越界信息;把巡访路线和实际的巡访轨迹进行比较,有效地监督警力是否在该巡访路线上巡逻。

(5)历史轨迹回放

可根据警员姓名、车牌号码、设备编号的查询条件,来查询所需时间段内的运行轨迹,在地图上显示并回放或全路径显示。

(6)警力资源管理

分类管理警员、车辆、终端,直观地见到警员、车辆、终端是否上线并定位,清晰的了解终端的分配使用情况。

3.系统功能模块

把接入公安网的全市GPS信号通过消息分发服务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主要功能包括:警力监控功能,实现对执勤警员、警用车辆等移动目标以图标形式显示当前位置、运动轨迹、相关信息,同一窗口内实现多个重要目标跟踪和一个目标的主跟踪;警力查询功能,按照一定查询条件,在一定范围查找相应的移动目标;历史数据回放功能,实现移动目标位置任意历史时间的查询、任意历史时段移动目标轨迹查询和回放、历史时间段序列分析等;自动标示实时警力

位置功能,根据报警定位或者用户指定地理位置,自动标示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警力情况,以便进行指挥调度;越界报警功能,对越出其巡逻控制范围的GPS巡逻车,系统给出报警提示,并记录相应信息,可以查看当前和历史越界的GPS车辆信息,并可回放该GPS车辆的越界轨迹。

在全局电子地图上对全局的警力分布、状态进行实时展示,根据GPS系统权限控制和分组设置向全局各个业务单位提供相应的定位信息以多种方式包括闪烁、声音、轨迹等进行可视化显示、并可实现考核、轨迹回放、越界报警等功能。

实时掌控巡逻车辆、民警等全局警力空间位置,监控警力投向分布和就近调度警力,达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和快速出警目标。

1)分级显示模块

辖区范围分级显示在原有显示功能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满足实现对辖区内执勤岗位的展示。根据用户的关注规模可以分别查看行政区、辖区和责任区的警力及监控情况。

实现对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及派出所等的快速地图辖区定位。辖区按照组织机构以目录树方式显示(行政区—警务管辖区—民警责任区),地图则快速把该单位的辖区范围显示出来。

当选中某个名称后,系统自动将该机构的辖区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并自动居中显示。

行政区

管辖区

责任区

2)态势分析模块

跟踪管理

监控系统平台将GPS、GIS、数据通讯、计算机管理等先进技术有效融合,针对公安部门及特种行业内部特殊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起一种采用GSM或集群、常规通信方式,通过中心控制台实时显示警用车辆(包括警车、警用摩托车、巡逻车)以及挂靠公安部门的特种运输车辆(如银行运钞车)等的运行路线、速度、位置等信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并随时掌握机动警力的布控情况及运行路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部署,提高公安人员更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全系统的路面警力部署,扩大管理监控面,挖掘警力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警力的能动性。实时定位追踪目标状态

信息,如实时经纬度、时间、速度、方向、所在地理位置等。设置实时路线跟踪后,车辆或民警的实时运行路线便显示在地图上,路线的起点以设置时所在的位置为起点。

警力监控查询

通过点击某个事发点,获取周遭区域的巡逻人员、巡逻车辆和警务室等警力情况,从而实现在线调度,调度区域大小可设置。

通过平台的显示地图可以很快的定位到报警人的地点,而且能够及时的掌握周围的警力,以及警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警情的大小来分布和指派警力,系统可实现多窗口监控、自动换图、道路匹配、去零漂等可视界面的调整;可实现多种跟踪和查询模式,使调度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查询某一地段的警力状况。

一发生警情,通过点击案发地即可查出案事件发生地周围指定距离比如50或500米范围内的警员警力信息,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语音方式精确呼叫这些警员,比如无线电和手机;同时,还可以将警情内容以文字形式直接发送给路面民警,实现点击式的精确指挥。

1、移动目标显示

以图标形式显示移动目标当前位置,连续轨迹显示。

2、实时警力分布

能够显示任意时刻、任意区域内的警力分布情况。

3、多个目标显示

可以在同一个GIS监控终端上显示多个GPS定位数据。

4、多窗口监控

可以动态增加、删除地图窗口,在不同窗口内监控不同的监控目标。

5、重点目标跟踪

可以在不同地图窗口内指定一个或多个重点跟踪目标,当目标移出地图显示范围,地图自动漫游。

6、目标信息显示

在电子地图上直接点击移动目标图标,可显示目标信息。显示所有移动目标的最新运行状态(经纬度、速度、时间、状态、监控属性等)和相关信息(身份号、网络编号、分组编号、车牌号、驾驶员、单位等)。

移动目标当前位置查询。指定区域移动目标位置、状态查询。当区域较大,或被监控目标过多时,以列表方式显示。

监控目标信息查询:具有模糊查询功能,可以按照不同的查询关键字(如:身份号、车牌号、单位等)快速查询相应目标的信息,并且可以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操作。

地理信息查询功能,如:道路、单位名称等。

历史轨迹查询

公安部门能够从系统监控端对入网的各类警用车辆进行实时性跟踪,显示、查询车辆的位置和轨迹。使之可以对警力的分布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为车辆调度、指挥提供直观的大屏可视界面。

巡逻民警的出勤轨迹会实时记录下来,系统可以回放查询民警在巡逻过程中的巡逻轨迹,可以查询某具体时刻所以的位置点。

1、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一个或多个移动目标的任意时间段内的历史运行数据,并在电子地图上重现运行情况。

2、提供目标信息模糊查询功能,可以快速的查询到需要回放的移动目标。

图GPS历史轨迹回放条件设定

图GPS历史轨迹回放

越界分析报警

设定相应的巡访区域,如巡访人员在规定的巡访时间内离开巡访区域,系统自动报警并记录该事件。

对越出其巡逻控制范围的GPS巡逻车与人员,系统给出报警提示,并记录相应信息;可以查看当前和历史越界的GPS车辆与人员信息,并可回放该车辆或人员的越界轨迹。

1、报警窗口

设有专门的报警窗口,有报警时自动切换到该窗口,显示报警目标详细信息,并以文字、声光形式提示操作人员。

2、越界报警

可以预先设定移动目标行驶区域,当目标驶出区域后系统自动报警,直到目标回到既定区域或用户取消报警为止。

监控中心设置越界报警区域;报警终端采集定位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向监控中心发送该定位信息;监控中心将该定位信息与设置的报警区域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判断该定位信息是否在该设置的报警区域内;如果越界,监控中心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向报警终端发送越界报警信息;该报警功能执行越界报警。能够对实际复杂地理区域环境实现高精度报警;解放了报警终端而将复杂的分析计算功能转移到监控中心上进行,实现高速计算。

GPS监控越界报警区域设定

图GPS越界报警信息提示

3)巡逻调度模块

对各警员责任区的进行巡逻路线、巡逻责任区、重点警卫场所、巡控预案、巡逻警力部署等。

主界面区分为四个区域:

· 树状列表区域(左上区):本区域显示分局、派出所以及巡区信息,若点击树上节点,地图自动定位相应位置;· 地图区域(右上区):该区域用于GIS地图操作,具备完善的地图操作功能;· 终端信息(左下区):此区域列出所有在线GPS终端的信息,信息包括:终端编号、终端名称、警员编号、警员姓名、联系方式、巡逻方式、终端上线信息,可组合排序;· 信息显示区域(右下区):信息显示窗口主要用于陈列一些关键系统操作信息,如系统启动、终端信息被修改等。

根据界面,主要功能演示如下。

1、轨迹回放

图3 巡逻督查轨迹图

图3中红色线条为预设轨迹,蓝色线条为实际轨迹,可以看出,该巡逻人员虽然在巡逻过程出现了短暂的偏离路线行为(图中黑圈所示部分),但是基本按照预设要求对必到点和路线进行了巡逻,参见上图。

巡逻路线

行动前或行动中,根据上级指示可将行动路线预先置入,以免在陌生地区、夜晚、雨雪天气中迷路。根据预设的路线,系统实时将当前所收到的GPS信息与其比较,当偏航时则发出警告。

态势标绘

实现警用标绘图创建、修改、删除、加载、存储。警用标绘图提供数据库和文件两种方式的存储,并和相应的底图建立关联保证标绘图加载到正确的底图上。

彩信调度

通过对历史轨迹的分析,将发现里程异常车辆,经过确认后,通过交警的短信平台,把告警信息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并将标绘出的正确区域的图形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上。

还可以将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截取后以彩信的形式发送至现场执勤与巡逻的民警手上。

视频调度

对关注的重点地区和场所的视频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主要功能包括:摄像头在地图上以图标形式显示所在位置及相关信息;提供摄像头位置的查询定位功能,可以对摄像头进行区域查询,模糊查询,周边查询,并且通过定位到某个摄像头,查看摄像头周边地理信息;提

供摄像头实时视频信息播放,通过在地图上点击摄像头直接调用视频监控接口,实时播放相应摄像头的视频信息,对摄像头的点击包括对单一摄像头、划定区域内摄像头群和随机组合摄像头群的点击,视频信息的播放根据点击的摄像头数量组合画面;提供自动标示视频监控设备位置功能,根据报警定位或者用户指定地理位置,自动标示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视频监控设备位置,以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最佳位置的视频图像;摄像头视频信息回放,根据用户指定的时间段和地理位置,自动回放当时的视频信息。

本系统采用MPEG-4/H.264 压缩技术,清晰度高,视音频传输时延小,实现了视音频实时传输功能。该系统集视音频指挥、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可视对讲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通信控制的中心端和用户终端双向选择通信,满足了视音频远程指挥调度的需求。

主要特点: 1)先进性:

采用基于E1专线的视频传输,传输时延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专线资源;采用先进的MPEG-4/H.264视频编码技术,压缩比例高,图像质量好; 符合普通自动电话的使用方式,能够实现视音频自动交换功能; 实现中心端和用户终端双向选择通信。

2)整合性:系统综合实现了视音频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可视对讲等功能;

3)兼容性:支持多种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

4)安全性:独有的多级别、多权限的指挥调度管理; 5)可设置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用户随时插入监控,便于查看现场数据;

6)实时性:支持用户多级别实时指挥调度; 7)多业务性:单一用户终端支持多项业务应用。3g调度

(1)车辆监控:根据警用车载终端上传的经度、纬度坐标在指挥中心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车辆运行的位置和运行状况,形成直观的运行轨迹,实现对正在执勤的警用车辆实时跟踪。

(2)报警受理:当车载终端遇到紧急情况、被盗、超速行驶、或超出巡逻区域时,车辆终端将向指挥中心上传报警信号,指挥中心将声光报警提醒值班员注意,同时在屏幕上闪烁显示报警车辆位置、ID号等信息。

(3)远程控制: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载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发动机熄火控制、锁车门控制等)。

(4)参数设置:通过中心监控终端,对入网车辆的车载终端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

(5)车辆点名:通过中心监控终端发送一个依次点名指令,让车载终端发回一个车辆当前位置和车辆运行状态数据。

(6)车辆跟踪:通过中心监控终端发送一个车辆跟踪指令,让车辆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发回车辆的位置和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

(7)多窗口监控:中心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删除监控窗口。每一个窗口监控不同的区域,监控不同的目标车辆。

(8)指挥调度:通过电子地图,中心能够随时了解车载终端所处的位置和现场的情况,一旦某地发生警情,就可以派遣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前去处警,提高警方的响应速度。

4)显示模块

二三维一体化技术是行业推出的新一代GIS技术,如今,它已成为SuperMap GIS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二三维一体化的应用不断深化,体系也日渐完善。同时,它将GIS中的二维空间数据与三维空间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下,打破了以前三维GIS系统相对于二维GIS系统在数据、功能、结构上需要另起炉灶的弊端。一套系统,就可以同时拥有二维和三维两种应用形式。无论是在二维地图,还是三维地图,用户都可以直接对地图数据进行操作,操作以可见即可得的方式组织,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二维图像显示

1)放大:用户通过单击地图显示区域或者任意拉框,即可实现数据范围的变化。用户划定一个矩形范围,或者单击地图显示窗口。将当前地图窗口放大到用户划定的范围,或者以单击点为中心放大2 倍,同时导航图窗口的显示范围保持一致

2)缩小:点击菜单中缩小,功能与放大功能相反。

3)平移:点击菜单中拖动地图,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地图区域,可以拖动地图

4)用户点击地图全图后,即可将全部数据显示到当前窗口。用户点击相应的工具条。将当前地图的显示范围更改为所有数据的最大范围,同时导航图窗口的显示范围保持一致

5)地图鹰眼(导航图):主地图的导航地图,2个地图可以联动显示

三维图像显示

多点透视的三维图更直观,生动,立体感强,接近于现实,场景显示效果逼真,系统界面直观友好、易于使用、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实现无缝叠加,以矢量地图作为操作平台,二维和三维地图能够实时切换,三维地图可以把每个社区具体到每座楼的人员信息,财产信息准确掌握,可以更准确的在三维地图上定位,可为警务信息提供更多的空间定位参考。

后台管理模块

Gps管理功能

GPS子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实现对移动目标的实时定位跟踪,指挥中心接收车辆位置和状态信息并在 GIS 地图上

显示车辆信息,定时刷新,同时,指挥中心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调度指令,辅助指挥中心进行车辆调度和管理。

视频管理

通过集成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及遥控等技术于一体,能对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道口等进行实时、全方位、全天候远程监视。此外,系统兼容各种通信传输方式,综合利用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处理及传输技术,具有超强稳定性,可与 GIS 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联动控制。

彩信管理 3G管理

(1)信息汇集功能:

各监控点数据:对车辆和交通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2)信息动态显示和监视功能:

对采集的各种数据在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可通过电子地图或监控计算机显示器进行静、动态显示,值班人员及管理人员随时能从电子地图上直接观看,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从监控主计算机上进行检测显示的实时状态,并且可灵活地进行图形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多窗口显示等,能快速地查取某运钞车的位置、道路交通状态及其它数据。

(3)视频监视功能:

中心视频监视在电子地图上用鼠标移动,当到达安装有视频监控的地点时,可以点击观看当前的视频。并能进行实时存储录像、回放、检索等功能,实现视频的二级监控。

(4)控制功能:

当某个区域的车载视频设备需要进行监控时,通过中心的远程控制信号就可以点击该区域地图上显示出的终端进行控制。

(5)移动功能:

系统图像处理终端只要在有无线GPRS/CDMA/3G网络的情况下,位置可以自由移动,并且可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和传送、定位。

(6)事故的救援、事件输入功能:

系统设置报警继电器跟随器,一旦有告警信息,将以声、光信号提示值班人员,系统可根据告警事件的性质、地点时间等进行自动或人工处理。系统并具有人工输入各种事件及存储功能。

(7)查询功能:

值班员可随时查询当前和历史数据,并且进行显示回放。(8)安全功能:

系统对不同层次和职责的人员,分别设置不同的操作使用权限,设置不同的操作口令和密码,防止越权存取和修改,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对值班员的操作进行存储、记录。

(9)双向语音对讲

大屏管理

可将 GIS 地图、案发地点、电视监控信息、灭火预案图以及现场采集传送的图像信息集中到指挥中心显示和处理。指挥中心任意一台PC、工作站和服务器都可以把大屏幕作为自己的虚拟屏。实现对GIS 地图、图像胶片、照片、电视信号、摄像机等多种图像信号进行投影放大播放。

用户管理

设置不同的角色,对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把用户归属到相应的角色中。针对用户的各种操作,实现了在各种操作基础上针对前端视频站的权限分配管理。

系统管理员负责创建该级别的网络用户,分配角色并进行密码维护。

各级系统管理员的初始帐户由上级系统管理员统一创建,初次登录时强制性修改本级系统管理员帐户密码。系统管理员有权变更本级系统管理员帐户密码。

第三篇:公司销售信息平台建立方案

公司销售信息平台方案(暂行)

1.目的建立营销中心内部信息传递的平台,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以便迅速抓住市场机会。

2.适用范围

公司营销中心。

3.权限

3.1营销总监全面把控营销信息平台的建立、应用;

3.2客服部负责具体信息的收集,传递,并对收集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3.2企划部负责信息的分类分析,并及时就有用信息进行处理确认,同时依据分析建立快速产品投放市场的准备;

3.3采供、储运部门负责产品投放市场的支持与配合;

4.内容与方法

4.1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市场信息的具体收集工作,对公司内部人员(业务员、大区经理、市场推广人员)要确定每周两次的信息收集,将收集的信息记录于《市场信息统计表》中,每天向企划部传递收集情况;

4.2客服人员每周向公司大客户打电话提供服务的同时,收集有关信息,填写于《市场信息统计表中》;

4.3产品企划部门根据信息收集情况,通过分析,随时与市场人员或客户确认其中有用的信息,并确认有效的市场需求,由销售人员通过沟通确认订单需求,同时企划部策划短平快类型的产品,以随时满足市场需要;

4.4产品企划部在实行产品企划同时,销售人员的订单、采供人员的采供准备、生产测试等工作同步进行,每一步各相关部门都必须依据固定要求按时完成;整个产品上市的步骤与时间节点设定由企划部确定(见《产品企划单》),由客服部追踪记录;

4.5客服部追踪所有的步骤工作,对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的相关部门提请公司考核部门作为单项重要事项进行考核;

4.6客服部门对每周的信息收集过程中,公司人员的配合程度、信息的针对性、细节要求要进行评价;每周将评价汇总至营销总监处,部门内部进行批评或表扬,并在月终提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的申请,由公司审批后执行;

4.7营销总监对信息平台的工作进行定期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调整;

附表

《市场信息统计单》

《产品企划单》

市场信息统计单

注:业务人员每周三、六下午沟通两次,重点客户每周随机沟通一次(最好趁发货联系时);

评价项由客服人员进行,对本公司人员是否配合、提供信息的针对性及细节进行评价,给出优、良、中、差定,并简单标注评语;

备注项是由企划部记录需要沟通确认有用信息并是否能够产生市场需求的简单记录,有用标注有用,能产生市场需求的标注有需求;其他的不填写;

产品企划单

注:产品企划单依据市场信息统计单种有需求的项目展开,企划部必须在产品企划最初确定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及节点(各部门沟通确认,并将信息确切工作信息传递至相关部门),并由客服部门追踪相关情况,对不能完成配合的情况进行记录(最后一栏)

第四篇: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方案 建设需求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系统集成平台的构建主要面向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为各种医疗应用提供统一的医疗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消除各种医疗应用系统与医疗数据中心的直接耦合性;另一个是为各种临床信息系统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基于系统集成模型,通过HL7和DICOM等标准通讯协议为各种医疗应用系统提供集成服务,确保各个临床信息系统在工作流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交互协作,从而以数字化的形式完成各项医疗业务。建设目标

系统间的整合、集成和扩展一直都是制约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不兼容,使得医院整体信息化步履维艰。通过建设一个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在IHE、DICOM、HL7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覆盖医疗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集成规范,开发基于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为遗留的、当前的以及将来的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且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工作流协同的平台。信息集成方法

信息集成方法有三,即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这三种集成方式各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应用集成指应用程序之间实时或异步交换信息和相互调用功能,可以采用HL7消息,Web Service,CORBA,EJB,DCOM,RPC等标准,采用消息中间件,BPM等中间件实现;数据集成是指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数据之间的映射变换,常采用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实现;界面集成含义是应用程序界面之间相互关联引用合成,采用技术包括ActiveX插件、Portlet、IFrame等。

协同应用从早期单纯的点对点接口方式,发展到现如今的集成平台方式。各种方式中:

 点对点接口方式的复杂性在于要和不同的系统建立1:N的接口,假定有N个系统相互之间需要建立接口,则接口数为 N*(N-1)/2。

 集成平台方式中,在N个系统需要进行应用协同的情况下,只需要开发N个适配器接口即可,减少了集成平台的系统负荷。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复杂性,我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设计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集成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集成。应用集成

和医技辅诊科室信息系统(如PACS/RIS、LIS、MUSE等)的信息集成,这种场景,信息交互的数据量不大,实时性要求不高,且各信息系统各专业厂商实现方式相差较大,采用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集成方式是最优选择。

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集成平台对外提供支持多种方式的集成服务:包括WebService服务、TCP监听服务、文件监测服务、FTP服务、SQL监控服务等方式。

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国内广泛采用的有一套集成规范,即: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IHE)规范。IHE规范未定义新的集成标准,而是采用了“标准协调”过程推动基于工业标准的医疗IT系统互操作性。在IHE中,消息传递采用的是HL7(2.x版本)标准,影像传递采用DICOM标准。本集成平台的集成严格参照该规范进行:信息集成平台在进行消息时采用HL72.4标准进行消息传递、在消息内部传递DICOM StudyUID,以满足后续DICOM图像应用时的需要。

临床信息集成用于对各临床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层面的集成事务处理。事务的定义参照IHE规范执行,消息的交互标准参照HL7 2.4标准执行。

集成平台内部引擎本身由Ensemble集成平台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开发而来,依托Ensemble本身对各种适配器的支持,集成平台对外能够提供多种接入服务方式:TCP、文件夹监听、FTP文件监听、自定义WebService、SQL监听等形式。以更多接入方式进行各种不同方式集成各业务系统。

集成流程以业务流程可视化、可编辑化对外提供工作流程的制定与使用。集成引擎基于标准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进行扩展应用,以描述交互应用。4.1 信息集成模块与示例

信息集成组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Business Service业务服务、Business Process业务处理、Business Operation业务操作,这几部分共同作用下,将集成事务与消息传递进行完成。其中,Business Service主要负责进行消息的监听与接收;Business Process负责全局的消息路由转发、事务流程处理、消息匹配映射等工作职责;Business Operation负责将转换完成、最原子化的一个操作,发送/调用信息集成的目标端。同时在三者相互作用下,消息的反馈准确的返回到Business Process,由Process来讲反馈消息控制返回到消息发送方。示意图如下(后续对该示例进行说明):

4.1.1 业务服务监听与接收

在当今医院中,存在各种各种的医疗业务系统,医疗业务系统的多样性,就将导致与其集成时,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如部分系统已实现TCP的发送传递;部分已实现文本输出等。集成平台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中转、适配角色,在接入方式的多样性成为必要条件。如前所述,在这方面,集成平台允许的接入方式有:TCP、FILE、FTP、SQL、SOAP(WebService)、HTTP、MAIL等多种方式与相应的适配器。

在多种方式的接入过程中,将不同来源的消息通过统一的出口转交给业务处理部分,由其进行路由住转发、消息匹配映射、业务流程处理等相关的工作。

在本示例中,EMRS通过WebService的服务监听(BS.WS.EMRWS)方式将消息内容传递进集成平台,在通过验证后,将该消息转发给了业务处理模块中的路由模块。

4.1.2 消息路由转发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电子病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HIS系统三者进行信息传递时,部分信息是需要三者之间交互的,而部分信息仅仅需要两者之间交互,这在消息转发路由时,需要有一定的控制,起到闸门的作用。如:HIS系统进行入院登记时,需要将病人的信息发送到电子病历系统与重症监护系统;而在重症监护系统采集到病人生命体征信息时,仅仅将此信息发送到电子病历系统即可。因此,在集成平台中,引入消息路由转发的相关模块就显得比较重要。

在本示例中,EMRCTLRouter这个消息路由者在接受到BS.WS.EMRWS的消息时,可能会转发至EMRPlaceOrder、EMROrderCA、BadMessageHandle三个相关的处理模块。而具体转发至何模块,由消息头定义中的相关信息具体定义。消息路由者起到解析与转发的作用。

4.1.3 事务业务流程处理

即时消息路由已经正确路由转发了消息到准确的端点,但是在对应的端点内,还会有一些业务流程需要进行处理。如在EMRS下达一个新的Order的时候,需要的一定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业务流程分支:如该病人为门诊病人或者住院病人,则有必要产生HL7 消息中的住院病人登记信息与门诊病人登记信息:ADTA01与ADTA04。

在本示例中,BPEMRPlaceOrder的内部业务流程如下,每一个结点代表着一次逻辑处理过程:

4.1.4 消息匹配映射

在一些情况下,消息的传递方并无必要产生HL7标准格式消息的情况下,如EMRS与集成平台为内部互调时,双方之间提供预定义的WebService的接口,以快速的开发与进行集成。此时便需要在WebService中定义的消息格式与标准HL7消息格式之间进行着匹配转换的工作。而该转换工作的处理调用是由事务业务流程处理模块来发起调用的。

4.1.5 终端消息发送

在进行正确的消息格式转换与业务逻辑处理,此时的消息已经成为一个符合终端系统需要的消息格式。在事务业务流程处理中,会将此消息投递给相应的终端系统。

在投递消息完成工,事务业务流程处理模块会进入等待反馈的状况,等待终端系统反馈一个应答消息,以表示该消息在终端系统中被准确的处理。事务处理模块收到该应答消息,并组织成发送端系统需要的消息格式,并作为应答系统,反馈至发送端系统。

4.2 集成事务处理流程规划

上述主要针对集成平台中各个模块作用于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下面将以IHE规范中医嘱下达方医嘱执行的完整业务流程为例,进行完整的集成事务流程描述。该流程反应了普遍的医嘱流程,多数院内的医嘱流程都可参照执行,为医院的信息系统集成方式提供良好的参考。本示例中,目标系统以PACS为例。上层应用程序新开申请单集成平台PACS住院病人:发送ADT^A01消息/门诊病人:发送ADT^A04消息响应ADT^A01消息/响应ADT^A04消息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NW)响应ORM^O01消息对检查申请进行安排后,发送SIU^S12消息响应SIU^S12消息查询申请安排情况开始检查时,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C Order Status=SC)响应ORM^O01消息检查完成后,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C Order Status=CM)响应ORM^O01消息有图像数据(图像匹配)后,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C Order Status=DA)响应ORM^O01消息发送DFT^P03消息响应DFT^P03消息通知收费系统进行收费查询申请检查信息报告完成后,发送ORU^R01消息(OBX.11=P,初步报告)响应ORM^O01消息查询申请检查报告报告审核后,发送ORU^R01消息(OBX.11=F,最终报告)响应ORM^O01消息查询申请检查报告

另外,在院内经常出现的是在IHE规范中描述的:执行者医嘱流程,即由医嘱执行者(PACS系统中,为检查科室)进行医嘱下达的过程并执行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PACS发送ORM^O01(control code=SN)消息时,消息中必须包含病人号(PID.3),也就是说病人已经挂过号。上层应用程序集成平台PACS急诊检查登录时,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N)发送响应ORR^O02消息(control code=NA)开始检查时,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C Order Status=SC)响应ORM^O01消息检查完成后,发送ORM^O01消息(control code=SC Order Status=CM)响应ORM^O01消息发送DFT^P03消息响应DFT^P03消息通知收费系统进行收费查询检查信息报告完成后,发送ORU^R01消息(OBX.11=P,初步报告)响应ORU^R01消息查询检查报告报告审核后,发送ORU^R01消息(OBX.11=F,最终报告)响应ORU^R01消息查询申请检查报告更新或合并病人信息发送ADT^A08消息,更新病人信息/发送ADT^A40消息,合并病人号响应ADT^A08消息/响应ADT^A40消息 数据集成

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日常医院的HIS库与ERMS库之间存在较多需要高频率、高性能要求的交互,如计价信息与药品库存等信息的实时共享等。针对这样的应用场景,我们采用了ETL工具(GoldenGate)在数据库底层进行的DB层同步方式。目前,医院已经存在比较完整的医疗信息系统,这些医疗信息是以JW1H系统为基础,增加医院自己的需求发展而来。ERMS电子病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产品,他有他自己完整一套的系统架构和数据中心结构,而在系统架构和数据中心结构上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和EMRS电子病历系统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现有系统和EMRS电子病历系统很难共用一个数据库。可另外一方面,EMRS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都是医院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即有自己工作的重点,又有相互联系和配合,只有相互无间的结合,才能快速、高效和正确地完成日常工作。应用EMRS电子病历系统之后,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就会变成传统意义上的HIS业务工作,如经济管理、人员管理和物资管理等,而EMRS电子病历系统主要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行为业务工作。

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医嘱业务举例,如EMRS电子病历系统下达、转抄和校对医嘱之后,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对应的业务操作,如医嘱摆药和医嘱收费操作等,这就需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同步数据信息,而涉及到同步的医疗业务往往涉及的医疗各个环节,如诊疗、药房、收费、人员管理等,因此需要信息同步的数据量会比较大,而同时为了不造成医疗业务的延迟和脱节,也需要很高的实时性。

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已不适宜采用基于集成平台的,通过消息交互的应用集成方式。消息集成方式,往往需要一个发起方和接受方,而发起方和接受方往往需要一些额外的支持,如发起方需要调用接受方提供的接口等,期间可能还涉及到一些负责的来回交互,最主要的是,消息集成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处理速度不是很快,因此,我们将通过数据集成的方式来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库集成工具采用Oracle GoldenGate。

医院涉及到需要数据同步的包括两个部分:HIS数据库和EMRS数据库。我们将采用GoldenGate实现HIS数据库数据和EMRS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双向同步。其基本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HIS数据库服务器GoldenGate双向复制PRIDE数据库服务器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HIS数据库上的相关数据变化通过GoldenGate实时同步到EMRS数据库,而发生在EMRS数据库上的相关数据变化通过GoldenGate也会实时同步到EMRS数据库。其中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同步的核心是GoldenGate,在HIS数据库和EMRS数据库上变化数据的捕获、传递和复制都是通过他来完成的。当EMRS数据库发生数据变化的时候,如EMRS下达、校对医嘱之后,此时运行在EMRS数据库服务器上的GoldenGate将捕获该功能业务对应的变化数据,并通过网络传递到HIS数据库,HIS数据库接收到这些变化数据之后,运行在HIS数据库服务器上的GoldenGate解析这些变化数据并应用到HIS数据库,此时如摆药程序就能看到相应的医嘱记录并进行摆药。反之HIS数据库上的变化数据也是经过上述过程应用到EMRS数据库。

通过GoldenGate我们可以很好地实现了HIS数据库和EMRS数据库的之间的独立和联系,使他们各尽其职,分工明确,一起很好地共同支撑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营。5.1 GoldenGate概述

Oracle GoldenGate软件是一种基于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软件,它议决剖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取得数据的增量改变,再将这些改变运用到目标数据库,从而完成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GoldenGate 能够在异构的IT基本结构(包括几乎一切常用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之间完成大量数据亚秒一级的及时复制,从而在能够在应急系统、在线报表、及时数据仓库供应、买卖跟踪、数据同步、集中/分发、容灾等多个场景下运用,而我们采用的场景是数据双向复制,GoldenGate双向复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如上所示,GoldenGate在实现数据同步的时候,主要涉及到三个重要进程:抽取进程、投递进程和应用进程。

1.抽取进程:就是上图Capture进程,该进程主要负责读取数据库对应的日志文件,将数据变化保存到队列文件中;

2.投递进程:也叫传输进程,该进程主要负责将源数据库中产生的变化的队列文件进过压缩和加密等方式,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数据库; 3.应用进程:也叫接纳进程,该进程主要负责将投递进程传递过来的源数据库的数据变化队列文件解析出来,并应用到目的数据库中。上述三个进程完成了从源数据库到目的数据库的单项同步,如果再加上从目的数据库到源数据库的相似的三个进程,就实现了源数据库和目的数据库之间的双向同步。

5.2 GoldenGate的特性

1.基于日志的实时数据复制:相比传统依赖数据库触发器和规则的方法来捕获数据变化,GoldenGate采用读取日志方式对源数据库影响小很多,速度也快很多。

如上图所示,GoldenGate是通过数据日志挖掘的方式实现的。2.事务完整性:GoldenGate只复制成功提交的事务,同时目标数据库按照源数据库的操作顺序,而且,可以中断可以自动恢复,这些保证了源和目标之间的事务完整性。

3.检查点机制保障数据无丢失:GoldenGate的抽取和复制进程使用检查点机制记录完成复制的位臵。对于抽取进程,其检查点记录当前已经抽取日志的位臵和写队列文件的位臵;对于投递进程,其检查点记录当前读取队列文件的位臵。

上图中,Capture、Pump和Devlivery将传递状态存储至checkpoint file确保其恢复性,检查点机制可以保证在系统、网络或GoldenGate进程故

障重启后数据无丢失。

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GoldenGate用应答机制传输交易数据,只有在得到确认消息后才认为数据传输完成,否则将自动重新传输数据,从而保证了抽取出的所有数据都能发送到目标端。数据传输过程中支持128位加密和数据压缩功能。界面集成

对于医学影像、心电图波形数据,临床医生的需求是,不仅能浏览图像和波形,还须有对其处理的要求,通常对应系统供应商提供了DICOM影像浏览器和心电图浏览器,这些浏览器提供相应的工具来处理、管理、传输和转换图像和波形。针对这种带专业处理功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应用程序,我们采用界面集成的方式,集成专业浏览器插件或应用程序。

针对这种方式的场景,EMRS系统将采用界面集成应用的方式集成数据综合浏览视图,在临床数据中心一节中已提到,该视图采用组件化方式进行开发,实质是各类专业浏览插件的容器,支持对各种医学影像(X-Ray、CT、MRI、超声、胃肠镜)、心电图、监护数据和麻醉监护数据等在内的多种医疗数据的综合阅览分析。

至于各专业浏览器插件内部的实现,可能又会采用应用集成的方式,但通常为了提高性能,和多媒体资料库中心采用直连的方式获取影像和波形。

以DICOM影像浏览器组件为例,其内部采用DICOM标准进行医学影像格式定义与交互传输。该模块以OCX控件的方式实现,同时提供给集成事务处理模块和医护工作站使用。EMRS医护工作站使用DICOM引擎主要实现从影像中心查询和获取影像等功能。6.1 DICOM影像应用流程规划

DICOM影像的显示流程如上图所示,主要由以下几步组成:

医护工作站通过调用DICOM引擎,设臵参数(Study UID或Study Type + Study ID,DICOM Server的IP、Port、AE)*,请求获取一个检查的影像;

DICOM引擎启动DICOM Query服务,获取检查影像数,事件通知医护工作站,医护工作站可以根据返回的影像数启动初始化进度条;

DICOM引擎启动DICOM Move服务,向影像中心请求影像; 影像中心启动DICOM Storage服务,向DICOM引擎发送影像;

DICOM引擎每接收到一个新文件,事件通知医护工作站,医护工作站可以在此事件的处理中打开并显示此文件,同时改变进度条位臵;

DICOM引擎接收到DICOM Move响应,表明文件获取已经结束,事件通知医护工作站。核心价值

通过建立集成信息平台,集成各类应用系统以及日常运营的业务,通过该平台整合医院内部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可以很好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医疗数据整合、业务整合与数据共享,快速实施应用程序节点部署以及各医疗子系统之间的协同通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中,比如HIS,LIS,RIS,OA等,传递和展现整个医疗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同时,集成信息平台为临床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通过信息标准、交换原则的制定,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数据在系统平台范围内自由、可靠、可信的交换。

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规避“点对点”式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并使得医院可以基于信息平台整体上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与管理,对内提高管理水平,对外以统一的方式接入区域卫生协同网络,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利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持续性发展,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避免信息化建设的大范围的推倒重来;另外,持续性发展还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实施和服务模式作支撑。

第五篇: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方案

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平台,逐步升级改造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路内、路外停车位,实时信息统一接入平台管理,实现市区内停车位信息的互联互通,市民可通过停车云平台了解市区内实时停车位信息。

加强停车场建设力度,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停车体系,增加停车泊位供应量,202_年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市民出行停车难和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

二、资金安排。

202_年全市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总投资约*亿元,均由社会资本投资。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月底前)。进行存量停车泊位摸底统计,全面摸清城区路内、路外公共停车位情况,梳理停车现状和建设需求,制定新增停车泊位建设计划,制定路内路外停车位智慧化改造方案,落实立体停车位选点。

(二)建设阶段(*—*月)。

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设置停车诱导屏、智能道闸、地磁感应、摄像头等,完成城区路内、路外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城区*个停车位建设工作。

(三)督查考核阶段(*月)。

重点开展督查考核。针对任务,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年终总结考核。

四、责任分工。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实施单位: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及相关停车场运营管理企业。配合单位:*区zf、*区zf,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市住建局负责*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诱导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和停车位建设方案,完成*个新增停车位建设任务。

2.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停车场用地政策实施,加强用地供给,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对停车场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停车场挪用、停车场闲置、私设停车场、私划停车位、乱停放、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或以租赁形式变相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等停车服务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依法处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施划市政道路公共停车泊位。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停车场收费监督管理。督促停车场经营者在显著位置设置标价牌,实行明码标价。严厉查处不执行zf定价政策、强行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不执行明码标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5.市财政局负责对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营进行政策、资金扶持,支持公共停车场项目健康运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停车工作的统筹指导,统筹协调推进方案的实施。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多方联动推进,层层抓好落实,推进民生工程有序实施,确保目标全面实施,当年见效。

(二)加强督查检查。

城市停车问题是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设智慧停车平台和公共停车位既是我市城市发展补短板,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住建局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智慧停车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按照计划顺利执行。

(三)加强项目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合理调度工期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和停车场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有效解决我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