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青年人慎独[大全5篇]

青年人慎独[大全5篇]



第一篇:青年人慎独

青年人慎独

总书记在202_年6月20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讲到“党团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过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此项讲话主要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身,不要被外界所诱惑。

何为慎独呢?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任何有违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为。只有做到慎独,严以律己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自己,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

为什么要做到慎独呢?慎独是让人保持清醒上升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的发展建设的离不开党团干部,他们是国家建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党团时刻保持慎独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国家才能发展建设得更好。除此之位,我们青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慎独对我们来说也至关重要。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内在追求尚未完全确定,而外在得诱惑却比比皆是,如无法做到严以律己,则很容易在追梦得过程中迷失方向,忘记初衷,而一步步误入歧途,这如同政治上的贪腐,一时贪欲导致梦想的破碎。

对于青年人来说,小的一方面是如何充分利用工作间隙、休闲之余,不至于因沉迷于游戏、视频、小说等而忘却自己的目标,忘记生活的重点,最终碌碌无为度过一生,追悔莫及。大的方面是在追梦的路上,因无法做到慎独而被外界快速致富、美人享乐、致富捷径、歪门邪道吸引,分不清生活的真谛,为一时的享乐,放弃自己原本的理想,偏离目标的航向,纵然得到一时的幸运,却在更长的生命中饱受迷失空虚的痛苦,甚至因违法而毁去生命重要的时光。

慎独谈起来容易,但执行时却千难万难,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同样是党员其思想境界只保留在一般群众的水平,有人在其仕途的高峰落马,而有人却逐步向更高山顶攀爬,最终引领所有党员建设党。

那么,如何做到慎独呢? 个人认为,做到慎独首先要有个人信仰。这里得信仰不仅指得宗教信仰,而是指得一种精神寄托,能时刻给人无尽得动力。信仰就像人生得灯塔,照亮前进得方向。当具有个人信仰时,做任何事情能让人充满激情与动力,即使独自一人也不会觉得孤单。其次需要明确个人目标,.合理规划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生活目标就是指引个人前行的明灯,让人在黑夜里始终知晓前进的方向;达到目标的规划合理性则是鼓舞人不放弃,不迷失的重要手段,只有清晰合理的规划,才能让青年人既知道自己离目标的距离及现阶段达到的成就,同时也不会因离目标太远、太长时间未达到目标而丧失信心,转而偏离通往目标明灯的路。只有清晰明白自己的目标及规划到达目标方法的人,拥有智慧的人,才不至于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在青年时期保持慎独,能够达到目标,承担重任;成为干部后继续保持慎独,则能紧跟共产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慎独是避免为时间黑洞吞噬个人能力、个人光明梦想的法宝;保持慎独,坚守住本心,不断进步,到达梦想的彼岸。

第二篇:慎独

慎独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在无人注意的时候” “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这篇作文借话题向我们提出了灵魂的拷问。话题理解的关键是《辞海》中的解释“谨慎不苟”四个字,也就是说,即使在无人关注时,我们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高的,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

再往深层看,“慎独”其实是道德修养范畴的问题,强调自我审视,一旦法律失去作用时,“慎独”对人格操守的净化作用更为强大。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4、在无人的时候

5、慎始与慎终

6、为人“四慎”

7、慎独,检验修养的试金石

8、人在做,天在看

9、慎独助你成功

10、人前人后皆君子

11、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12、满城尽是电子眼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2_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小议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环节。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革命领袖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无数革命前辈,由于地下工作需要常常独立作战,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

慎独修养离不开在实践基础上的内省自省,离不开严格的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离不开经常的自我道德审视、评价和扬弃。

《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慎独,注意清理思想深处隐而不显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微小的事情暴露出来的错误观念.“千里之行,溃于蚁穴。”有许多劳教人员因为缺乏慎独意识,在某些“无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侥幸,做了不该做的事,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直到进了监狱才后悔不已。

同志们,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入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去向一座完美殿堂的不二法门。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毁灭自己。

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学业,以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共同把我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境界。

善“慎”者胜

“慎”,是个老话题,但对同志们来讲,始终是个必修的新课题。因为在我们身边,屡有官员因为不慎中招落马;因为在我们周围,还会有人因为不慎重蹈覆辙。因此,做人做事善“慎”,意义重大。

老子云:“百事之成,必在慎之。”下棋打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做人做事一步不慎,终身悔恨……可以说,“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和清醒。

既要“慎始”,也要“慎终”。考察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不难看出,他们参加工作之初,大都能“慎始”——兢兢业业工作、诚实本分做人,但随着资历的增长、职位的提高,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让腐朽落后的东西在头脑中占了上风,以至于在糖衣炮弹面前缴械投降,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大量案例警示我们,慎终如始,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心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这“七笔账”,“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才能“无败事”。当在胡思乱想时,心态要平静;面对诱惑时,头脑要冷静;行使职权时,手脚要干净。

既要“慎独”,也要“慎聚”。生活中,人们强调“慎独”比较多。其实,“慎聚”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告诉我们:与纯洁高尚者常聚,人会变得纯洁高尚;而与龌龊卑微者频聚,人就易变得龌龊卑微。与秉性端正的人相聚,人会变得积极向上;而与那些秉性不够端正的人聚几次,人可能就会逐渐“变形走样”。

因此,在强调“慎独”的同时,也要强调“慎聚”——不该聚的时候不聚,不该聚的地方不聚,不该聚的人不聚;聚时不该传的不传、不该信的不信、不该犯的规不犯。要多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多先进模范、专家学者聚,多与道德纯洁的人、情操高尚的人、能帮助自己的人聚,不与贪名逐利、沽名钓誉、阿谀谄媚、两面三刀、趋炎附势、心怀叵测、见利忘义等类型的人聚。

既要“慎著”,也要“慎微”。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在“大节”上还能清醒,但却被“行大事不拘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等思想迷失了方向。其实,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在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驱使下,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结果“小节”不保,“大节”丧失!

可见,人们在重视大节的锤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节的修养。要“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能以在小节上犯错误“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来放纵自己,真正做到大节不丧失、小节不缺失。

既要“慎险”,也要“慎平”。“险处”人们谨慎小心了就会安然无恙,而“平处”一旦麻痹松懈了也会出问题。正如《泾溪》诗所说的那样:“泾溪石险人兢慎,终日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面临“关键时刻”是一种考验,而风平浪静的环境更是一种长期的考验。

因此,每个人不仅在“险处”要时刻保持警觉意识,而且在事业上比较顺利的时候,也要头脑清醒。要从“平流无石处”想到“泾溪石险”,及时发现“潜流暗礁”,身在“平流无石处”,保持警钟常鸣。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历史、珍惜社会给予的荣誉,搞好“自我保健”。

既要“慎言”,也要“慎行”。《荀子》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作为正常公民,就是要遵守诺言,诚实守信,言必由衷,表里如一,不讲违心话;言必有据,讲有根有据的话、实事求是的话、能负责任的话、品德高尚的话、诚恳诚信的话,不讲空话、大话、假话、套话、泄气话、风凉话;言出必践,不说则已,说了就要做到。

总而言之,一时一域一事“慎”易,时时处处事事“慎”难。要坚守“慎”、践行“慎”,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人们,多比比那些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高低。《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刘向《说苑·敬慎》云: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心灵有序,天人合一。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表里如一,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慎独,这幽兰,即使地处深谷无人看见,也难以掩盖他的芳香。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无不凝聚人性的光辉。

在静夜里关照内心,是否还有贪欲,是否还有淫念,是否还自私自利,有违道德。慎独穿透内心,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水晶玻璃人。此时才是正真的你,而非彼时别人面前的那个他。

君子慎独,贵在严格自律,情操高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君子慎独,贵在做人做事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淡于富贵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四篇:慎独慎微

慎独慎微、廉洁自律

---学习薛小平先进事迹体会

昆仑燃气兰州公司董事长薛小平作为廉洁从业模范干部候选人,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干事。在其先进事迹学习材料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做事要“四慎”:一慎权,做到权为民所用;二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三慎欲,经得起各种诱惑;四慎独,加强自我监督。

《礼记.中庸》中孔子讲:“君子成慎乎其所不同者,恐惧乎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慎独慎微这既是党员干部一种重要的修养方法,也是思想情操的一种更高境界,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修养达到高度的自觉程度。做到慎独慎微,这既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要,也是立身之本。

我深知,作为保定中石油昆仑液化气有限公司经理,虽然只是众多分公司中的一员,但在这个公司里我们领导干部也是处于中心地位、公众人物,我们的举动和言行都影响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在公众场合,我们会做好表率,保持领导形象,但是,在自己认为员工看不到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言行有度、严格要求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修养和定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慎

独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严守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操守。按照习近平同志在202_年10月提出的“身下心下、多学多思、实干苦干、发扬团队精神、慎独慎微、淡泊名利”的“六点希望”,廉洁自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保定公司蒋巍)

第五篇:浅谈君子慎独

浅谈君子慎独

人生就应该活得风生水起,就应该有一种精神与信念让自己燃烧与沸腾。慎独是一种最好的体现方式。君子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

说起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雷锋叔叔用平凡的善举诠释了慎独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获奖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头脑要清醒,绝不能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写作。家乡为其修造故居。遭到了他的拒绝。香港教育界的传奇——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为创办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至5亿元。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慎独和谦虚的。他们慎始敬终。不遗余力,默默无闻却又积极有为。让我们相信慎独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慎独做出楷模。我们敬畏的不仅仅是他们做人所坚守的诚实与善良。更有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豪迈。他们已经站在了灵魂与智慧的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雄奇与伟岸。他们生命的质量对于世人总是充满着魅力与诱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鼓舞着人们正心诚意、身体力行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慎独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感受慎独这份情怀,人生的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我们都会在自我陶醉中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并且感受生命的恬然。只有具有慎独精神,才有宽容与礼让。才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是由于缺乏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有人用自己的灵魂和人格作抵押而求一劳永逸。却不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创造性的投资,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也正是由于没有慎独的境界。于是有了贪官污吏,有了以下嚣张的几句话:我爸爸是李刚。我是县委书记。更有了那不知廉耻的一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于是乎人前是人,背后是鬼。人前不说,背后乱说。搅得局面一团糟的现象应有尽有。慎独就是挂在我们头上的一面镜子,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要知道,张扬的日子永远不会有收获,让我们学会慎独。尽心尽力的实干,踏踏实实的奋斗。即便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也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