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妊娠高血压疾病126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对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12 例自然分娩中死胎2 例,84 例剖宫产中无死胎发生;产妇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发产后出血1 例。结论:应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危害的认识,做好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产前检查和临床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降低母婴的死亡率。【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症;临床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生率我国9.4%~10.4%,常发生于妊娠22周后妊娠妇女中,严重者可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1]。因此应当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最佳的方式来终止妊娠,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现就我院202_年6月~202_ 年6月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6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及妊娠结局,以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和母婴病死率,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_年3月~202_ 年3月住院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26例,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 版。孕周< 37周的56 例,孕周在37 周~42 周的40 例,年龄在20 岁~42岁,平均为26 岁。其中,初产妇有65 例,经产妇有31 例;单胎妊娠的89 例,双胎妊娠的7 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有12 例,疤痕子宫的有6例,羊水过少的有12例,胎儿发育迟缓的3 例,过期妊娠的2 例。1.2 并发症
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中,子痫7 例(占7.29%),先兆子痫10 例(占10.41%),合并胎盘早剥1 例(占1.04%),胎儿宫内窘迫5 例(占5.2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占1.04%),急性肾功能衰竭1 例(占1.04%),低蛋白血症 2 例(占2.08%),心衰 1 例(占1.04%)。1.3 治疗方法
按照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的原则,必要时采用利尿、适时地终止妊娠等措施。病室内应安静,保持孕产妇情绪稳定,保证休息和睡眠。取左侧卧位,利于子宫胎盘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解痉应首选硫酸镁。用药方案:肌内注射与静脉给药相结合。静脉给药:首次用药剂量为10%葡萄糖20ml 加25%硫酸镁20ml,静脉推注,时间为5~10min;继予5%葡萄糖500ml加25%硫酸镁60ml,静脉滴注,滴速1~2g/h。根据血压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用肌内注射,其用法为2%利多卡因2ml加25%硫酸镁20ml,臀肌注射,每日用量为20~25g,密切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及呼吸、膝腱反射、尿量的变化,警惕镁中毒。血压≥160/110mmHg的患者,应给予拉贝洛尔降压;应用速尿治疗全身性水肿;输入血浆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子痫抽搐者,在应用硫酸镁的同时,给予镇静药物,有效控制抽搐;颅内压升高者给予甘露醇等药物。对于经过积极治疗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稳定状态,有先兆子痫或伴有产科指征的患者,应适时终止妊娠。
1.4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监测
经上述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甚至出现并发症者,应当及时地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同时应注意不要延误终止妊娠的时间。本组观察的96 例患者,经有效的监测与治疗,无一例死亡。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2 结 果 7 例子痫患者均在抽搐控制以后立即行剖宫产术;先兆子痫患者10 例,胎儿监护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者5 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1 例,心衰者 1 例,胎盘早剥者1 例,原发性高血压者12 例,羊水过少者12 例,共49 例患者均在上述治疗的同时行剖宫产手术;15 例无严重并发症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行人工破膜后引产,破膜时发现羊水有I~III 度粪染,立即行剖宫产术;过期妊娠的2 例,疤痕子宫的有6 例,双胎妊娠的7 例,均进行剖宫产;8 例<37 周无并发症的先兆子痫中,剖宫产5 例,自然分娩3 例;9 例37+1~40 周无并发症的先兆子痫在严密监护下,均自然分娩。在12 例自然分娩中,死胎2 例。本组中剖宫产出现新生儿窒息者5 例,占5.21%,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窒息者18 例,占18.8%。3讨 论
3.1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因
到目前为止,妊高征的病因公认的是由于遗传缺陷所导致的母体免疫失衡,引起胎盘缺血缺氧;或是免疫病理反应产生的毒性因子,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痉挛而发病;病情发展,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大量的白蛋白遗漏,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外液体失衡,血液浓缩,使母体的重要脏器如心、脑、肺、肝、肾等缺血缺氧,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而低蛋白血症与死胎等,常常发生在妊娠20 周后,成为我国孕产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影响围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据有关文献报道,5%~7%的母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是由于重度妊高征所导致[2]。临床上处理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常常导致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临床疗效差,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风险增加[3]。本组资料显示,重度妊高征中发展为子痫者7.29%,并发胎儿宫内窘迫者5.21%,胎盘早剥1.04%,低于文献所道[4];本资料表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占5.21%,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占18.8%,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的窒息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中,剖宫产明显优于阴道分娩,可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和孕产妇的并发症,尤其对病情严重者,及时手术对抢救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5]。即使孕周小,但病情较严重也应当考虑剖宫产。
3.2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的注意事项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可发生孕产妇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综合症、宫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地进行降压、解痉、利尿,预防控制子痫的发作,适时剖宫产,极为重要。(1)一旦确定本病,首选用药为硫酸镁,配合降压、镇静、解痉、利尿等治疗,一般认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控制血压要求为收缩压140~160mmHg,舒张压90~100mmHg。(2)有内科合并症者,要在内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控制后适时的终止妊娠。(3)合并心衰者,首先用硝酸甘油,并适量给予利尿剂,改善心功能。(4)心率增快的患者,首选拉贝洛尔,本品降压时不会引起显著的反射性心动过速。(5)终止妊娠的时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及胎儿的并发症较多且重,因此,对足月妊娠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孕周小于37 周者,应进行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治疗;产前子痫发作,经临床治疗2~4h,应及早终止妊娠。自然分娩或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预防出血及子痫,并做好抢救准备。术中操作应轻柔、迅速,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液体出入量。3.3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加强围生期保健,特别是高危孕妇的系统管理,设法消除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的因素,提高自主防护的意识,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在以解痉、镇静、降压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治疗。适时采用剖宫产等措施终止妊娠,是抢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对保护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降低围生期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381 [2]李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2_,4(08):198 [3]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_,3(08):510 [4]芦胜群.重度妊高征 147 例终止妊娠时间及方式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_,23(1):22-23 [5]周晓莉,廖再成,袁雪蓉.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_,21(2):167-168
第二篇:妊娠高血压
主题:妊娠高血压
定义:指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
分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以及慢性高血压(前三种在孕妇无高血压病史的基础上发生)。
【病因】不清,学说比较多。【高危因素与发病机制】
高危: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初次产检BMI≥35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妊娠、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孕早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等。机制:不明。【病生】
对产妇的影响:
根本:全身小血管痉挛——小动脉痉挛导致官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内皮细胞损伤,蛋白等渗漏——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因缺血和缺氧而受到损害。脑:
• 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
• 脑水肿,充血局部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
• 昏迷、视物模糊失明、感觉迟钝、头疼
肾:
• 肾小球扩张20%,内皮细胞肿胀——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蛋白尿
•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量下降——血尿酸、肌酐浓度升高——少尿和肾功衰竭 肝:
肝功能异常,各种转氨酶升高; 门静脉周围坏死;
肝包膜下血肿形成,肝破裂; 血管、心脏:
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和射血阻力增加,低排高阻;心室功能处于高动力状态,内皮活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进入细胞间质。
最终: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心肌点状出血或坏死严重致心衰
内分泌及代谢:
对胎儿的影响:
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盘血管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胎盘功能下降——FGR、胎儿窘迫、胎盘早剥 ; 【临床表现及分类】
(1)妊娠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妊娠20周后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恢复正常; 尿蛋白
(一)。产后方可确诊,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2)子痫前期:
1)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
2)重度: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一个表现:1.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2.蛋白尿≥2.0g/24h或随机蛋白尿≥(++);3.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或其它脑神经症状;4.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等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5.肝脏功能异常:ALT或AST水平升高;6.肾脏功能异常:少尿(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或血肌酐>106μmol/L;7.低蛋白血症伴胸/腹水;8.心力衰竭、肺水肿;9.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呈持续性下降并低于100×109/L;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或血LDH升高;10.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
(3)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 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20周后出现蛋白尿≥0.3g/24h或随机尿蛋白≥(+); 或妊娠20周前有蛋白尿,20周后尿蛋白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
【诊断】
1.病史:注意询问高血压史,生产史,围绕妊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仔细询问病史; 2.确诊高血压:
3.尿蛋白:高危孕妇每次产前检查均应检查尿常规。可疑子痫前期者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查。蛋白尿:≥0.3g/24h或随机尿蛋白≥300mg/L或(+);
4.辅助检查:子痫前期除常规检查外还应行眼底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脏器超声、血气、心脏彩超及心功能,胎儿超声及脐、子宫血流,必要时头颅CT及MRI。【治疗】
治疗目的: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产期病率及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治疗基本原则: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1)妊娠期高血压:休息、镇静、监测母胎情况,酌情降压治疗
(2)子痫前期: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3)子痫:控制抽搐,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降压治疗为主,注意子痫前期的发生。(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同时兼顾慢性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治疗。
第三篇:妊娠高血压用药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一、定义及分类
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期血压≥140/90mmHg,或较妊娠前或妊娠早期(三月内)血压升高≥25/15mmHg。妊娠妇女高血压患病率各地报道不一,国外约5%~10%,我国曾报道为9.2%。对上海3所综合医院、5所妇产科专科医院10年间(1989-1998)的158 790例产妇的调查,妊娠高血压8852例,患病率5.57%;其中子痫114例,占1.29%。
目前有关妊娠高血压的分类不尽相同,国内分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指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其中:先兆子痫,又分为轻度先兆子痫:高血压、水肿并伴有蛋白尿;重度先兆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3克/24小时,可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障碍,甚至心衰及肺水肿等重症。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同时发生抽搐。妊娠高血压:仅有高血压,伴或不伴有水肿,但无蛋白尿。国外则分为: ①慢性高血压(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指发生在妊娠第20周之前或持续到产褥期后(分娩后6-8周)的高血压;②先兆子痫--子痫;③慢性高血压基础上并发先兆子痫;④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尤其近产褥期, 产后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慢性高血压一般经过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生先兆子痫或子痫。而各种原因引起的先兆子痫和子痫是妊娠高血压中导致产妇、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先兆子痫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可伴有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异常,如同时发生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称为HELLP综合征(syndrome of ha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low platelet count)。发展至严重阶段--子痫,则出现痉挛。而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多为轻、中度的高血压,这类病人以后多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
二、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
慢性高血压可为原发或继发原因,发病机制依其病因而不同。先兆子痫和子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缺血或内皮、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而先兆子痫或子痫时高血压发生机制则主要为体内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儿茶酚胺、加压素、血栓素等)产生增加,而扩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环素等)绝对或相对减少;同时也可能与血管对这些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高有关。
三、妊娠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1、降压治疗时机 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要顾及孕产妇及胎儿或新生儿双方的安全。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药物治疗的时机要权衡两者双方的利弊。由于伦理等多方面因素,迄今,妊娠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大规模、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不多。尽管一些权威机提供了的一些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的药物,但大都是借鉴动物实验间接资料或不全面的临床资料。因此,妊娠高血压的降压用药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临床医生应在治疗中严密观察,慎之又慎。
尽管认为慢性高血压以及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大都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期剥离、急性肾功衰竭、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因此,对于何时开始进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当血压140-179/90-109mmHg时,一般不需降压药物治疗,而且即便降压治疗,也不能改善围产期的结果。而事实上,过早的降压治疗虽可以降低孕妇的并发症,但增加了围产期胎儿的危险性。有研究者主张当舒张压(DBP)≥100mmHg或收缩压(SBP)>170mmHg或低于这一水平但伴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等,应开始药物降压始疗。
对于先兆子痫、子痫,一般主张DBP≥110mmHg应静脉降压治疗。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工作组则提出当DBP>105mmHg时开始应静脉降压。但无论血压水平如何,在妊娠早期(妊娠三个月内)使用降压药物对胎儿都有较大的风险。
2、用于妊娠高血压的口服降压药
(1)中枢性α阻滞剂:
甲基多巴(methyldopa)曾为妊娠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一些妊娠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多以此药作为对照。迄今,已有几项临床试验证明在妊娠三个月后使用甲基多巴降压有效,并且经长期(长达7年)随访,孕妇及胎儿是安全的。甲基多巴在脑干转化为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及甲基肾上腺素,激动中枢突触后膜α2受体,降低外周交感张力,使血压下降。其优点是增加肾血流,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妊娠患者。
常用量0.25~0.5g/次,2-3次/日。主要不良反应鼻塞、口干、嗜睡,头晕、肝功能异常。
可乐定(clonidine)其作用机理与甲基多巴相似。有报道可乐定用于妊娠早期可能引起胎儿异常,但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在妊娠12周以后用可乐定治疗是安全的。该药降压作用较好,尤其与其它类降压药合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对糖脂代谢无不利影响。常用量37.5 ~75ug/次,每日2-4次,一般每日不超0.6mg,国外报道最大剂量为1.2mg/日。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抑郁。
(2)兼有α1-β受体阻滞剂 :
拉贝洛尔(labetalol)是α1-受体竞争性阻滞剂,并具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拉贝洛尔的静脉用药已逐渐取代甲基多巴成为妊娠高血压重症的首选药物。但其口服制剂是否抑制胎儿生长,几个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尽一致。一般认为在妊娠中晚期使用对胎儿仍是比较安全。常用口服剂量50-150mg,2-3次/日,可用到最大剂量2400mg/日。副作用不多,眩晕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有关,大剂量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个别报道对肝脏有毒性。
(3)周围α阻滞剂:
哌唑嗪(prazosin)选择性突触后α1阻滞剂,扩张阻力和容量血管。其优点是促进改善异常的血脂代谢,对血糖无不良影响。当首次给药时易出现“首剂现象” 即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晕厥等。所以,首剂0.5mg,睡前服,以后逐渐增加剂量,常用剂量2-5mg,2-3次/日。不良反应除“首剂现象”外,有头痛、头晕、口干等。
酚苄胺(phenoxybenzamine)较强效的α受体阻滞剂,能够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常用剂量 10mg/次,2-3次/日。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鼻塞、头痛、口干等。
两种药物虽然均可用于妊娠高血压,但病例有限,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现主要适用于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的患者。
(4)单纯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hydralazine)直接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肾血流。静脉用药在国外作为妊娠重症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口服制剂主要用作二线药物,一般常与甲基多巴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很少单独用药。常用剂量25-50mg/次,3次/日,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200mg/日。该药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多,主要有心悸、头痛、鼻塞,可诱发心绞痛及加重心衰;长期大量服用有狼疮样改变,故已不作为普通高血压的常规降压治疗。
(5)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而降压。临床试验中,阿替洛尔用于妊娠三个月内的高血压患者,可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但未见发生严重的胎儿畸形。继而经12个月的随访后,婴儿体重及其它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对β受体阻滞剂中的其它药物,尚无妊娠早期治疗的资料。而在妊娠晚期应用美托洛尔, 氧烯洛尔, 吲哚洛尔,未见伴有胎儿异常。该类药物宜与甲基多巴或肼苯哒嗪联合应用。
阿替洛尔(atenolol)为长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12.5-100mg/日,分2次口服。应在妊娠12周以后用较为安全。
美托洛尔(metoprolol,倍他乐克)亦为12.5-100mg/日,分2次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肢端发冷。大剂量时对糖脂代谢有不利影响。由于抑制心肌收缩力,重度心衰忌用。尽管以上两种药均为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但哮喘病人仍需慎用。
(6)钙离子拮抗剂(CCB):
有关在妊娠早期(三个月内)使用CCB是否增加胎儿畸形危险性,目前仍有
争议。一项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妊娠三个月内使用硝苯地平(37例)、地尔硫卓(27例)和维拉帕米(76例)出现胎儿缺陷分别为5%、13.8%和1.3%。而在另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78例妊娠早期用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未增加胎儿异常的危险性。一些对照研究中,妊娠12周后使用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依拉地平治疗均比较安全。但也有人认为CCB抑制宫缩,分娩是不宜使用。同时CCB降压作用强,尤其短效CCB,在与硫酸镁合用时,因为后者影响钙依赖的兴奋-收缩偶联,可产生协同的降压及心脏抑制,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不良反应主要有面红、心悸、头痛、踝部水肿,并抑制分娩。
(7)利尿剂:
对于利尿剂是否能用于妊娠高血压,争议很大。有临床试验发现妊娠早期使用利尿剂,可以影响胎儿生长、引起血小板减少及有个别婴儿死亡病例报道,这些可能与容量缩减有关。但也有临床试验并不支持这一结论。认为利尿剂,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盐敏感型的“难治性”高血压及对单纯用扩血管药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很好疗效。而且在妊娠晚期,噻嗪类利尿剂作为第二、三线药物是安全的,但袢利尿剂(噻呋米)应避免使用,因其对胚胎有毒性作用。总之,对于利尿剂的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至少妊娠早期禁用这类药药。在妊娠晚期,若有用利尿剂强指证,如心衰、肺水肿或盐敏感的难治型高血压,仍可慎用噻嗪类利尿剂,但应小剂量。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国外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ACEI,发生胎儿异常者占7%;在妊娠16周后用ACEI发生肾功能衰竭占15%,羊水过少者占14%。这些严重不良反应与ACEI影响胎儿发育(包括肾脏、肺发育不全)、抑制胎儿生长及其持续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导致肾小管功能不全有关。因此,妊娠期绝对禁用ACEI。
(9)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BR):ARB与ACEI作用机制相近,尽管目前没有在妊娠期使用这类药物的临床资料,但应被列为妊娠禁用的降压药物。
3、用于妊娠高血压重症的静脉降压药物:
(1)拉贝洛尔(labetalol)如前所述,该药在国内已作为妊娠高血压的首选静脉降
第四篇:妊娠高血压护理常规
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
一. 定义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
二. 护理措施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卧位,保证睡眠,左侧卧位,避免平卧,目地是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循环。
3、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减少盐和脂肪。
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情愉快。
5、子痫前期的护理
① 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为重度,床旁需备急救用品(吸引器,开口器,舌钳,氧气装置)和药品(硫酸镁等降压药,安定针及常用抢救药品)。② 病情观察
⑴每2~4h测血压一次,如舒张压逐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如患者出血头痛,头昏,目眩等症状,则进入子痫前期,需立即检测血压并同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⑵根据病情适当控制食盐摄入(每天少于3G),每天或隔天测体重,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
⑶监测胎心,胎动和宫缩情况。
6子痫的护理 子痫为该病最严重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
① 抽搐时要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舌头以防舌后坠;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口腔粘液和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② 最好取头低侧卧位,防止误吸,还可避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③ 协助医生控制抽搐
硫酸镁为首选药,必要时用强的镇静剂。④ 专人守护,防止受伤。
⑤ 减少刺激,避免再次发生抽搐,置于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一切操作尽量轻柔切集中。
⑥ 严密监护,15~3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最好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肾衰,DIC,HELLP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⑦ 为终止妊娠做准备。
三 用药指导
1为保证休息首先用安定镇静,于午睡或晚睡前口服或肌注。2解痉首选硫酸镁,滴速以1G/h为宜,不超过2G/h,每日维持量为15~20g,认真观察毒副作用,如发生硫酸镁中毒。立即停药并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时间大于3分钟,必要时,每小时重复一次,直至呼吸,排尿和神经抑制状态恢复,但24h内不超过8次。
3降压药选用长效降压药,防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微量泵给予佩尔地平。用药期间做好静脉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3~5天更换一次,如发生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百多帮涂抹。
第五篇:妊娠高血压护理常规
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
【定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分为: 轻度: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 中度:BP≥140/90mmHg;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5g/24h; 有或无水肿重度:BP≥160/110 mmHg;尿蛋白++ — ++++;水肿严重;有自觉症状 【一般护理 】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卧位,保证睡眠,左侧卧位,避免平卧,目地是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循环。
3、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减少盐和脂肪。
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情愉快。
5、子痫前期的护理
① 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为重度,床旁需备急救用品(吸引器,开口器,舌钳,氧气装置)和药品(硫酸镁等降压药,安定针及常用抢救药品)。② 病情观察
⑴每2~4h测血压一次,如舒张压逐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如患者出血头痛,头昏,目眩等症状,则进入子痫前期,需立即检测血压并同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⑵根据病情适当控制食盐摄入(每天少于3G),每天或隔天测体重,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⑶监测胎心,胎动和宫缩情况。
6子痫的护理 子痫为该病最严重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
① 抽搐时要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舌头以防舌后坠;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口腔粘液和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② 最好取头低侧卧位,防止误吸,还可避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③ 协助医生控制抽搐 硫酸镁为首选药,必要时用强的镇静剂。④ 专人守护,防止受伤。
⑤ 减少刺激,避免再次发生抽搐,置于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一切操作尽量轻柔切集中。
⑥ 严密监护,15~3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最好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肾衰,DIC,HELLP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⑦ 为终止妊娠做准备。[用药指导] 1为保证休息首先用安定镇静,于午睡或晚睡前口服或肌注。
2解痉首选硫酸镁,滴速以1G/h为宜,不超过2G/h,每日维持量为15~20g,认真观察毒副作用,如发生硫酸镁中毒。立即停药并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时间大于3分钟,必要时,每小时重复一次,直至呼吸,排尿和神经抑制状态恢复,但24h内不超过8次。3降压药选用长效降压药,防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微量泵给予佩尔地平。用药期间做好静脉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3~5天更换一次,如发生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百多帮涂抹。【饮食护理】
注重饮食的科学化,尽量多食易消化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钙等元素。对食盐摄入严格控制,这是由于过多使用食盐会导致低钠血症,引起产后血液循环衰竭而降低食欲,使得母婴失去必要的营养元素,不利于母婴 体质的改善,对水肿明显者最好禁止食盐的摄入。【出院指导】
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应按医嘱定期随诊,保证合理营养,适当活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家务及婴儿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和会阴部清洁;2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保持良好心态,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