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信》有感
读《信》有感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介绍我们读《信》,当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触,觉得这本书就是讲了罗文中尉坚持信念送密信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朴实无华,仅此而已,而今再次翻阅我却深有感触。
时光荏苒,我已不再是父母怀中撒娇的乖乖女,不再是漫步校园天真烂漫的学子,时间促我成长,社会教我为人,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如果说“服从命令”是中尉罗文的天职,那么我觉得“为民服务”就是我,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的天职。我从心底深处热爱我的职业,并以从事它为荣,中尉罗文接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命令之后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而我一直思考的是便是“怎样为民服务?”。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最为重要的,基层就应该深深的扎根在群众中,融入到群众中,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建起牢不可分的关系。基层窗口最不缺的就是和群众打交道,每天的工作就是为民服务,怎样为民服务呢?我觉得做到三点即可:爱心、贴心、尽心。这话可能很俗套,但凡是服务性行业的人都会说,但是真正做到却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
爱心是从是民政事业的必备条件。民政工作一直以“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它包括民间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老龄工作等内容。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民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其他职业不同,民政工作的对象大多数是属困难群体,这就决定了做好民政工作一定要有爱心。爱心让我们处在相同的高度,爱心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爱心促使我们更为热情的助人自助。
贴心是服务的精髓,贴心的服务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增添好感度,能够更好的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为你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便捷,进门一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缓解了服务对象初次来访的尴尬,建起了交流的桥梁;“请您稍等,我帮您查一下!”平复了服务对象焦急等待的心情,避免矛盾的发生;“不用谢,慢走”让服务对象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开,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带来的效用是无限大的,“舌头打个滚,不舍本”,这话虽势力但很实在。
尽心是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敬业精神的表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一事无成,作为窗口部门,我一直要求自己谨言慎行,自己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加强业务学习,政策学习。一次合心村的重残儿童顾宇的妈妈前来咨询,她听说政府会帮残疾人缴纳保险,不需要自己交钱,她想问问这个是不是真的,还有顾宇办理的困境儿童待遇是不是可以享受到20岁,知道了她的来意,我耐心的为她解答:“困境儿童的待遇是补差发放,顾宇已经享受了无固定收入重残待遇380元/月,困境儿童的补助标准是500元/月,所以现在顾宇领取的困境儿童补助是120元/月,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满18周岁就不可以享受困境儿童的待遇了,目前顾宇才17周岁,所以还在享受范围内。”到此我都很流畅的为她解答了,但是顾妈妈问的保险补助我是知道的,但是关于补助什么时候开始享受我却不知道,以往都是办理之后就可以享受政府补助了,但是顾宇是未成年我就不确定,所以我选择了给社保窗口专职人员打电话请教,“18周岁就可以办理材料,享受政府的补助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适当的提高缴费档次,那么等到领取年龄拿到的钱也会多一些。”顾宇妈妈说着感谢离开了,窗口也回归安静。首问负责,对于前来咨询的顾宇妈妈,我有责任为她解答,对于不在我业务范围内的政策解答,我有责任确保符合相关政策。
“爱心、贴心、尽心”坚持一时很简单,一直坚持很难,但是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
第二篇:读信客有感
读《信客》有感
天坛路小学 赵方方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总是有着一股力量,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在灵魂的挣扎中体味那独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这样,《信客》也是这样。
这是关于两代信客的故事,这是关于信任与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责任感,甚至是无奈放弃后的深深依恋——在交接信息时的细声慢气,在“逼着”年轻信客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后的唏嘘声里。我着实感动,我不禁要想,是什么让老信客愿意担当起这份琐屑和辛苦?这样的事,放在现代,实在是不可思议。也许,老信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丢失的人格。
令我心寒的是乡民的反应。老信客的善良仗义,饱受艰辛,曾经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宛若不曾发生。一生的信誉毁于一旦!
老信客失了信誉,懊悔莫及,带着自残后的手,独自到外乡看坟常信客的工作由年轻信客来继续。年轻信客的脚步就是他的脚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乡情。年轻的信客谨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训:要诚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坏了同乡的“好事”,被发了财而拈花惹草的同乡诬告为“私闯民宅的小偷”,将他扭送到巡捕房。这一系列的伤害和凶险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坟前郑重请求原谅,打算抽身而退。可笑的是,尝到失去的滋味的人们,这才想起他全部的好。后来还请他当教师,死了还有很多人来悼念。我不禁为老信客鸣不平,同样辛劳一生,这结局却是惨惨淡淡,是借着信客的光,顺便修修他的坟!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是全身而退,所以“赢得身前身后名”,另一个,是有了污点,从此被放逐,被打入无底深渊,直至被彻底遗忘。他只是个游走于两地的乡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后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后永存世人心中,光辉照耀大地。但我庆幸,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一种原生态的喜与怒,坚守与不舍。让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于历史的无奈和无奈背后的深沉。
第三篇:读《诚与信》有感
读《诚与信》有感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二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我们人生和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关系重大,下至人际交往,上至社会稳定、兴国安邦的大事。以诚为盏,以信为烛,让我们用诚信点燃一盏煦暖的心灯。
古人尤其看重诚信。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活算数,因此信誉很高,流传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美誉。足见诚信在古时人们心中的份量之重。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商鞅领秦孝公之名改革变法,可变法之初人心惶惶,各项改革措施都难以实施,于是他想出立木为信之法,树立威信,使变法迅速推向全国,最终使秦国强盛起来,为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相比之下,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失信于人,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因此,诚信之重,不仅关系到个人成败得失,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当今社会,充满诱惑,更需要诚实,坚守我们的人格,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我们每个人都应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有道是诚信是金。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诚信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
在诚信面前,有抵制得住诱惑的,也有见利忘义的。不讲诚信的人往往最后欺骗的是自己。《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必定会被人怀疑。世上假的东西很多,也许一时会蒙蔽不少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如果靠骗术来行事,最终只会让自己遭到惨败。所以做到诚实无欺是赢得众人之心的关键,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季布口中千金的诺言,是商鞅手中立信的直木,是曾子守诺杀猪的屠刀,是海尔张瑞敏砸碎劣质冰箱的铁锤。在人生的每一刻,请选择诚信,它能使生命更加厚重闪耀。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人生道路无限蔓延,前路坎坷,而路曲心直。让我们点起一盏心灯期待诚信,照亮脚下的康庄大道,让生命与诚信永远相依相偎。
第四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能有创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书看完,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这四句话。这本书是一部在全世界影响深远的精神宣言。故事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的美西战中,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军人罗文临危受命、排除万难,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联络信并顺利完成任务的传奇故事。
对这本享誉百年的书我就不再人云亦云地夸赞了,只说说,就这么一本小小的册子中,我这个无名的小柜员,看到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诚然,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罗文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忠诚、敬业、责任、坚持不懈等等。然而感触颇深的,还是这本书中蕴藏了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这就是我们支行一直在强调的执行力。危急关头,麦金利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交到罗文手中,罗文并没有问:“加西亚将军在哪里,我要怎样才可以找到他?”而是接过信,什么也没说便踏上了寻找加西亚的行程。试问各位,只要是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能够不问原因,就执行并认真细致地完成它,你能做到吗?我很诚实的回答,目前的我还暂未做到。这也正是我,需要攒足马力去跨越的距离。而如何提高执行力?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于思考,把握细节。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处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视细节会让你遭遇滑铁卢,注重细节自然可以祝你登顶。书中的罗文,在丛林行程即将结束的这一天,大家对周遭的环境都放松了警惕,他心细地发现他们中间多了一些穿着奇怪的人,经打探得知是西班牙逃犯,面对这种逃兵,他告诉大家要提高警觉,谁能保证他们下一刻不会再跑回去向西班牙军队报信,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正是他善于把握细节,才能使一切防患于未然。再拿自己每天吃着的“三元五早餐”来说,故事的主角其实是我们网点门口一对推着三轮卖早饭的年轻夫妇,因为方便,我们几个年轻懒鬼的固定早餐搭配就是豆浆油条茶叶蛋,合计三元五。第一次吃他们家,他给我的油条太老,我小声嘟囔:“我喜欢炸得嫩点的。”给了钱走掉。第二次再去,女主人就主动问道:“妹妹,还是油条、豆浆、茶叶蛋,油条要嫩点的对吧?”顿时觉得这路边的小摊生意不错,原来反应真够灵光!当天下班我便借此反思自己近段时间的工作,网点工作两个多月,总体情况差强人意,有做的好的地方,比如一天一位姓王的大伯来柜面激活健康卡,我当时想激活健康卡这个业务因为只能在商业银行办理,这就意味着通过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向很多前来激活健康卡但以前没在我行发生过业务的市民尽可能地宣传我行的定期存款、理财以及一系类金融产品,让市民意识到:哦,原来他们的利率上浮比其他行的高,原来他们的卡自助取款能免手续费……于是通过交流,我把电话号码留给了这位有意向存定期的大伯,运气还算好,这位大叔过了半个月时间,再次找上了门,即使只存了为数不多的两万元,对自己来讲也算是安慰了。当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有,这也源于看此书而引发的自我审视总结。记得书里讲到的堪称亚洲饭店之最的泰国东方饭店,几乎天天客满,原因是饭店要求服务员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名单并记下所有客人的用餐喜好,当你再次光临饭店时,不相识的服务员能准确地称呼你“王先生”还是“李小姐”时就不足为怪了。当时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在柜面工作,其实这种服务的体念是一脉相承的。我的一句:“您好,请问你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如果把服务对象换成具体的称呼,比如“王叔”或者 “李姐”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样的客服体念,是陌生与熟悉,疏远与亲近的一种关系.想到这里,我觉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有必要在细节上再多花功夫,而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发展都需要像罗文这样的“送信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作为绵商行年轻的一代,应该要有这种把责任扛肩上的意识,每一件普通的小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因为你不是你自己的,而单位集体却是你的。请记得,你是一个送信人!
第五篇:读送给加西亚的信有感
<<读送给加西亚的信有感>>
很早就很说过这个故事,但之前仅仅只领悟到很简单的思想,并没有太多的联想,此次重新了解这个故事,让我更多的领悟到更多的思想,并受到更多的思考和联想.根据阿尔伯特-哈伯德讲述,美西战争,美总统麦金莱必须立即与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取得联系,而没有人知道加西亚确切的位置,故阿瑟-瓦格纳向总统推荐了罗文,而罗文也不知道确切位置,但军人的天性让其没有其他借口,而是把信包好,放在胸前,开始了旅途,并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加西亚,并成功返回美国.一个军人的天职就是:不要问为什么,而是服从命令,然后去完成它.这个就是领悟到的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我重新了解这个故事时,我知道,一个故事的身后有着多种品质的相伴,才会有了这个完美的结果.多种品质,专注于目标,充分的知识,聪明灵敏,坚持不懈,相信信念,身体健康,沟通理解他人.成功,不单单是一句白话,这成功的背后有太多需要支撑他的品质,才会铸造成功,从在古巴的热带雨林中,罗文,助手和格瓦西奥,恰好与西班牙骑兵相遇,但高度警惕性的他们先行发现对方,并迅速敏捷的分散开准备战斗,这样一旦对方发现自己也不清楚是否中了埋伏而撤退.这是一个小插曲,但其中必然有罗文专注于目标和高度的警觉性.聪明灵敏和经验丰富.否认必然容易被发现,引起战斗,甚至导致古巴起义军的被动.全书有很多精彩的经历,每一个小小的插曲,之所以没有造成较大的失误,必然与罗文本身自身充分的知识和才智有很大关系,经历漫长的路途,必然也与其良好的身体和信念有关.罗文即使在快要达到巴西海岸的时候,也没有被高兴和前进中的欲望冲昏头脑,而依然是小心翼翼的和助手及格瓦西奥同进同停,听从格瓦西奥的建议:呆在原地,见机行动,以保安全.这和罗文沟通理解他人的品性必然相连.正如阿尔伯特-哈伯德说的一样:’’文明就是孜孜不倦的寻求这种人才的一段历程,这
种人的所有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世界强烈需要这种人,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太需要,太需要了.’’
这个时候,我也会反问自己,我是那个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