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艺改进方案
某厂生产工艺的调整与改进
http://www.feisuxsmf.net
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改进
随着炭化工业对煤沥青质量要求的提高,中温沥青已不能适应高强度和高密度的高档碳材料产品的生产,改质沥青以其高软化点(100~115℃)、甲苯不溶物含量高(28%~34%)、喹啉不溶物含量高(8%~14%)和结焦值高(< 54%)等优良性能替代了中温沥青,被广泛应用于炭素制品中作为粘结剂。
我厂202_年建成了1套15万t/a焦油加工装置及配套的5万t/a改质沥青生产装置。在设计和建设期间,考察了国内多家改质沥青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比,对传统改质沥青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经过3年多的生产运行,效果良好。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改质沥青大多采用2个或3个反应釜串联的常压连续热聚工艺。根据考察,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3号反应釜后沥青П形管的放散不畅通,易造成虹吸现象,导致釜内物料被抽空。
2)沥青П形管易堵,检修频繁。
3)改质后的高温沥青(约400℃)为泵后冷却,沥青液下泵在高温下运行,轴套易磨损变形,使用周期短。并且高温运行对泵的性能等级要求较高,大部分厂家采用价格昂贵的进口泵。改进措施
我厂改质沥青生产装置设计时采用高温热聚法,在保持工艺流程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的3釜串联工艺进行了改进,见图1。
图1 改进后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流程
1)取消了3号反应釜后的П形管,将3号反应釜由侧线进料、底部出料改为底部进料、侧线出料,在3号釜内侧线出口处增设了200mm高的T型放散管,这样保证了3号釜内液面高于侧线出口,使改质沥青可从侧线连续满管流出。2)将高温改质沥青冷却由传统的泵后冷却改为泵前冷却,从3号反应釜出来的改质沥青先自流入沥青冷却器冷却后再进入沥青中间地罐,然后由液下泵送入沥青高位槽。
3)由于高温沥青自流入沥青冷却器,我们将沥青冷却器设计成5组蛇管并联,单独运行,根据生产量的大小调节蛇管的使用数量,避免了因沥青量小、流速慢而导致冷却器蛇管的结焦。改进后工艺特点
1)改进后的工艺,由于取消了3号反应釜后的П形管,改为2、3号反应釜之间底部连通,沥青从3号反应釜侧线溢流,避免了釜被抽空的虹吸现象,同时也避免了频繁的拆除清通П形管。
2)改质后的高温沥青由泵后冷却改为泵前冷却,既消除了沥青中间槽高温下操作的不安全隐患,又使得液下泵由400℃高温下运行改为250℃下运行,降低了泵的检修频率和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且价格较低的国产泵即可满足要求。
3)改质沥青泵前冷却采用浸没式冷却器,根据投产以来的生产实践,在冬季可不加水直接空冷将沥青温度降到250℃左右,减少了水分蒸发,节约了水资源。问题与讨论
3年多的运行证明,改进后的改质沥青生产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符合改质沥青质量指标要求。但仍存在反应釜及沥青管线结焦的问题,生产1个月就需倒换反应釜进行检查。今后还需对改质沥青生产工艺进行完善。
第二篇:工艺改进流程
开始收集工艺改进信息(各部门提出的建议)对准备工艺改进的评审负责人:技术研发部经理 负责组织生产部、质量部、采购部对工艺改进的建议评审,评审改进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是否有潜在风险和控制措施,评审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主要工作内容:
1、电气外观改进;
2、电路改进;
3、控制程序改进;
4、结构改进;
5、软件功能改进;
6、改进测试负责部门及职责:质量部根据技术研发部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验证负责部门及职责:根据验证的结果和技术的实施的质量记录对工艺改进是否应用的评审,技术研发部部门经理组织质量部、生产部对工艺改进评审,Y工艺改进实施即改进与测试N工艺改进验证NY工艺改进的评审即应用评审Y技术研发部下发书面文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修改作业指导书、培训。投入使用结束
第三篇:工艺改进报告
车间工艺问题改进
绕线车间
层式线圈绕制过程中的问题:
1、撑条较少每方距离大于60mm时应使用假撑条将导线撑起以免线圈塌方,影响线圈性能。另外建议将每方撑条间距扩大至100mm左右,以节约成本。
2、层式线圈起头应采用布带斜拉,压在后面至少三匝线匝中且要求上下翻压布带。在油变层式线圈中更为重要
3、层式线圈中软端圈的固定:应与临近线匝采用“8”绑扎固定,特别是撑条上的第一层,由于电磁线与绝缘材料的弹性不同造成在端部形成的弧度不同,端圈不能完全的压在电磁线上。较厚的软端圈如果只采用简单的预埋几方布带拉紧会降低端绝缘的机械强度,而且线圈末端采用上述办法拉紧并不可靠。
4、层间绝缘
4.1、层间绝缘的存放:没有防尘防潮处理,鉴于线圈烘烤时没有采用变压法真空干燥,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潮,建议的绝缘材料上遮盖聚酯薄膜,即可防潮也可防尘。
4.2、层间绝缘的使用:由于绝缘材料宽度不够而引起的绝缘材料搭接问题,不应采用横向搭接的方式,应采取纵向搭接,横向搭接会导致局部外径过大,纵向搭接应避开相见位置。另外建议一般客户层间绝缘采用0.18mmTFT复合纸以降低成本。
5、饼式线圈
加强饼包扎有漏包现象,如梳型撑条处,以及铜排引出位置,另有包扎不平整,空腔较多问题。漏包会导致绝缘薄弱环节发击穿爬电的质量隐患,建议将加强饼位置槽口放大2mm,绕制线圈时将内径放大1mm以保证线圈加强绝缘时可以顺利包扎。
6、线圈绕制前后无尺寸及外观的检验:
1、绕制前线规、绝缘筒尺寸以及材料清洁问题的自检、专检,2、绕制后对线圈外径尺寸、轴向尺寸、外观的自检、专检,3、以及绕制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如绝缘包扎、尖角打磨、焊渣清理等。对以上问题存在失控状态。
7、H级绝缘线圈使用B级绝绝缘材料问题。
8、铁芯车间
铁芯纵剪去边应视毛刺情况,不应每卷都去边以减少损耗。
破好的条料存放时没有涂刷防锈液,导致较多产品铁芯表面锈迹严重,如果使用钢刷清理比较费时费工,不清理直接涂漆会造成产品运行过程中,铁芯表面漆层凸包,脱落 横剪过程:
横剪设备:启源600型全自动横剪线,通力半自动横剪线、简易横剪线、V冲各一台。
现在以上设备在白天共同承担了横剪任务,夜间停开,建议停开半自动及简易横剪线,全自动横剪线全天运行,提高全自动设备的使用效率,以降低工时成本。全自动横剪线每卷留下尾料用胶带与上一卷末端连接可以减少尾料的剩余。带有穿心孔的铁芯码制时应使用定位棒,每码制15-20mm厚敲齐一次,可以很好的将上下铁轭定位,添加宽座角尺调整立柱平面垂直度可以提高码制速度。
第四篇:亚克力台面裂缝修补工艺改进方案范文
亚克力台面裂纹修补工艺改进方案
江苏江阴吴天白
导言:亚克力台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使用中亚克力台面因多样性的原因会发生裂纹等缺陷。裂纹按形状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按深度可分为浅表型和裂透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裂纹,一旦发现必须及时维修,如不及时维修裂纹就可能延伸演变成裂缝导致台面断裂。寒舍厨房使用的就是亚克力台面,在使用若干年后发现台面的一个角上有一条很短的裂纹,这条裂纹产生的愿意可确定为施工时施工人员对切割自由边未进行光顺处理所致(图一)。经观察一段时日后这一短裂纹呈曲线向台面中间延伸,在裂纹有100mm长时鄙人联系维修人员上门进行维修,维修人员给出的方案是:用切割机沿着裂纹的两边切割两刀,形成一定宽度的槽口,用同样宽度的台面材料坎入其中并用胶水粘结,然后进行表面打磨处理,其缺点是切割是粉尘大、容易损坏柜体或墙砖(在台面的里口)、日久后在坎补处会有两条拼缝(关于台面拼缝暴露的问题有好多经销商都未能处理好,图三至图五是亲朋好友家中台面使用不久其拼缝裸露的照片)、对弯曲拱度大的裂缝坎补的宽度就大(费用当然也会大)
第五篇:电装工艺改进
电装工艺改进
我厂在八十年代研制生产的海鹰牌清纱器等纺织电子产品,海底牌 B超类医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印制板部件的装联工艺主要是采用手工操作方式。生产效率不高,装焊工艺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是产品各批次生产引起波动的因素之一。九十年代初,工厂为提高产品印制板部件装焊水平,购置了24工位回转式插件台,引进一台西德产波峰焊机,采用当时电装工艺普遍使用的“长插切脚二次焊”工艺(元器件长脚插入印制板、→一次波峰焊或浸焊→切脚→二次波蜂焊),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够合理,产品插件板往返搬运,工作效率低。切脚机是自制设备,操作不够安全。对尺寸较大的元器件板,由于基板变形及压紧装置等原因切脚不整齐,高度不容易控制,装焊质量、生产效率不理想。当时纺电大批量生产有2/3印制板电装靠外协完成生产成本高,外协电装质量更难控制。医电产品电装安排了较多人员。印制板部件成品的参数离散性较大。所以电装工艺成为影响产品大批量生产及提高质量的关键。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求民用产品不断提高质量而且尽可能降低成本。企业主管领导要求当时负责全厂工艺技术归口管理的科技处极好改进产品电装工艺及管理水平,使产品在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等质量方面提高一步,改进电装工艺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拿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用户,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串,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主管工艺的副总工程师组织工艺管理及工艺技术专业人员到几家工艺先进的企业调研后,参考外厂经验结合我厂产品特点,决定开展印制板部件电装“短插一次波峰焊”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元器件加工成短脚→插装上印制板→自动波峰焊)。此工艺方法实施后可改变我厂电装工艺面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提高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串,有利于开展规模生产,挖掘企业潜力,在不增加电装工人数的前提下将因工作量大而扩散外协电装印制板部件收回来,节约外协费用,且有利于改善生产现场管理,提高装焊生产线的综合管理水平。电装工艺改进是一项综合工程,列入九三年工艺技术措施计划主要项目。工作内容涉及到工厂多个部门,在工艺试验及应用过程中许多工作需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此由工厂科技处牵头成立QC小组,将有关部门的主要参与人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同一目标、统一认识,共同研究课题内容,订出实施计划,分工负责,开展工作,促进电装工艺上水平。为实现“短插一次波峰焊”工艺,必须要设计、工艺、工装、设备、检验、元器件配套、生产管理等各类专业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如下: 1 产品设计部门: 1.1产品印制板设计贯彻厂标准化室制订的Q/KF37-92企业标推文件。(设 计、工艺参数与该厂标 制订)。1.2印制板元器件排列成形垮距规范化,减少成形尺寸品种,便于机械化及模具操作加工。1.3按规范设计焊盘及孔径尺寸,印制板布线等符合标准及工艺要求,减少垮接线,按尺寸系列设计垮接线距。1.4对不同厂家生产外形尺寸有差异的同规格元器件,标明定点供应厂家,做到来料尺才一致,便于工艺生产成形安装。1.5按工艺及小批生产成功的产品,修改印制板等设计文件。2工艺部门产品工艺人员: 2.1提出“短插一次波峰焊”工艺实施计划初步意见,供领导参考。2.2配合设计师贯彻Q/KF37-92厂标,逐项进行工艺性审查,符合波峰焊工艺要求。2.3根据产品设计资料开展工艺设计,提出元器件预成形模具要求,对每一只元器件明确跨距,成形形式,及引线切脚长短尺寸。2.4 配合元器件预成形定点单位—华立公司,协作、制造元器件加工成形工装,负责技术问题的处理。2.5制订波峰焊的工艺规范:明确锡槽温度,助焊剂品种及浓度,传送带速度等。2.6按不同产品制订插件及波峰焊每个岗位的操作工序卡片. 3 元器件、垮接线预加工单位——华立公司: 3.1按各产品元器件成形设计工艺要求推备元器件成形工装模具。3.2抓好工作质量:元器件引线成形形状尺寸准确,外观不损坏,包装计数正确,交货不绝料,无废次品,可焊性等符合工艺要求。3.3组织生产、交货时间符合生产进度要求。4印制板外协制造及保管部门: 4.1抓好工作质量:图形符号符合设计文件,孔位不错钻漏钻,孔径符合工艺,RC等符号印字清晰,可焊性等符合要求。4.2组织生产、交货时间符合生产进度要求。4.3交货要求塑料密封包装。4.4库房保管要求通风干燥,控制保管贮存期为二个月,先进库先发货。5元器件供应、库存、保管部门: 5.1采购元器件品种、规格、性能、外形尺寸、可焊性等符合质量要求。5.2设计规定定点供应的元器件按要求选购,如有变化应事先通知有关设计工艺人员。5.3供应交货与生产批汰安排尽可能协调,入库元器件做到先进库先发货,控制贮存期为6 个月。5.4提高发货质量,规格品种正确不得料,数量不短缺。5.5库房保存要防氧化措施(通风干燥)6 动力设备部门: 6.1定期检查维修波峰焊机,确保正常工作。6.2制订波峰焊机操作规程和保养规则。6.3对波峰机上的易损件(发泡管等)及时提供备件,以便缩短维修停机时间。7质检部门: 7.1配合元器件订贷,要与供贷方签订6个月内可焊性好的保证协议,并做好进厂检验。7.2对上流水线的元器件质量(成形质量、可焊性、交货正确性等)进行检验,确保上线元器件符合质量要求。7.3对上线印制板质量进行检验,确保质量。7.4做好生产过程抽查及装焊成品质量检验。8工装制造部门: 8.1按样机及操作要求,设计制造10套焊接夹具(设备只带来4套夹具),满足生产线批量生产流转需要。8.2对夹具上的框架材料,结构形式,簧片材料进行工艺试验,使工装夹具在锡温高工作条件下反复使用的变形能满足使用质量要求。9 插件及焊接生产现场工作岗位: 9.1由线长按工艺要求抓好插件岗位,对操作工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质量要求加强责任性,增强工艺质量意识,确立“第一次就要把工作做好”的信念。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保证工艺质量。9.2波峰焊工作岗位要熟悉设备性能,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9.3根据工艺文件撑握好焊接工艺参数,定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锡槽温度,室内温度,传送带速度,倾斜角度,锡波宽度,助焊剂型号,助焊剂比重等。9.4做好设备的正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记录,内容包括:各加油点是否缺油,助焊剂发泡管是否有堵塞现象,各导轨面、传动件是否清洁、润滑、预热器温度是否正常、链条运行是否平稳、焊剂自动浓度调节仪工作是否正常、波峰锡泵工作是否正常、设备照明是否完好等。9.5工装夹具排放整齐,工作场地周围清洁,印制板配件装入工位器具。9.6做好开机时数、焊接数量和质量记录等。10科技处: 10.1深入现场及时做好各有关部门的技术协调工作。10.2抓好QC小组活动,不断总结经验。10.3促进、推动“短插一次波峰焊”工艺的推广应用,配合开展电装受控生产线建设,逐步实现流水线生产产品质量受控,提高工厂工艺管理,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综合水平。10.4及时组织技术评审,项目签定及推广应用,提出项目完成后的奖励建议等。为了使领导和参与工作人员更清楚,我们绘制了如何保证“短插一次波峰焊”成功要素分解图:(附后)我们先后对10多种批量生产的产品20多种印制板分别进行设计规范化→小批工艺试验→中批投产工艺试验→组织技术鉴定→完善设计工艺文件→进入工艺稳定的大批量生产。经过一年多努力,使工厂研制生产的民品及部分军品基本上全部实现“短插一次波峰焊”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电装工艺先进水平。按节能角度来测算:新工艺一台波峰焊机能完成的任务要等于老工艺二台波峰焊机的工作量,按一台机功率11KW计算,单班8小时作业,每年可节电2万多度,同时还节约大量焊锡,助焊剂等辅助材料。现工厂其它波峰焊机也都应用了这项新工艺,新工艺实施5年多来为企业产品质量提高、节能降耗、节约外协费用、降低制造成本作出了成绩,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生产销售量一年超过一年,为工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新工艺成功并推广应用于全厂各产品生产曾得到工厂奖励并列入工厂及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技术进步总结文件。又是企业节能降耗成绩显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