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0MPa路面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0MPa普通水上混泥土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指标:
1、水泥混凝土设计目标为5.0MPa普通混泥土。
2、要求水泥混凝土和易性好,坍落度:70~90mm。
3、工作性良好、无离析、无分层现象。
二、选用原材:
1、水泥:祁连山安多P.O 42.5水泥;
2、粗集料:K87+700碎石厂 ,5-10mm掺量20%,10-20mm掺量50%,19-31.5mm掺量30%,;
3、细集料:K87+700碎石厂,细度模数:2.5;
4、水:饮用水。
5、成都广都牌GK-3000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75%~1.5%。
三、设计依据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_)《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2_)《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2_)《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2_)《建筑用砂》(GB/T 14684-202_)《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_)
四、基准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1.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c
fc= fr /(1-1.04*Cv)+ t * s
fc=5.0/(1-1.04*0.08)+1.36*0.40
fc=6.0(MPa)f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fr—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MPa);fr=5.0 MPa;Cv—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查表取值为0.08;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已知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Cv=0.08;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fr=5.0 MPa, 则s= fr*Cv=0.40 MPa 2.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碎石混凝土: W/C=1.5684 /(fc+1.0097-0.3595*fs)=1.5684/(6.0+1.0097-0.3595*8.3)=0.39
由于设计文件无耐久性要求,根据经验取W/C=0.54 fs—水泥实测28d抗折强度(MPa),为8.3MPa 3.选用砂率Sp(%)依据砂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的种类,查表取值为:Sp%=35%;4.计算用水量Wo(Kg/m3)Wo=104.97+0.54*SL+11.27*C/W+0.61* Sp =104.97+0.309*80+11.27*2.564+0.61*35 =190 Kg/m3 Wo—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SL—坍落度(mm), 设计坍落度70-90mm,故取值80mm;Sp—砂率(%);C/W —灰水比,水灰比之倒数;W/C=0.54,所以C/W=1.85 考虑减水剂的减水率、粗、细集料的吸水率等综合因素,故取用水量W0=230 5.计算水泥用量Co(Kg/m3);
已知Wo=230 Kg/m3,W/C=0.49,则水泥用量
Co=Wo/(W/C)= 230/0.54 =429Kg/m3 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故取计算水泥用量429 Kg/m3。
6.砂石材料用量计算
按密度法计算,混凝土单位质量取值为:2400Kg/m3,m水泥+m水+m砂+m石=m砼
m砂/(m砂+m石)*100%=Sp% 已知m
3=429Kg/m水泥,Sp%=35%,m
3=230 Kg/m
m水
砼=2400Kg/m3, 求 m砂=609Kg/m3 m石=1132Kg/m3 验算:采用粗集料的振实密度(紧装堆积密度)ρ
gh
计算路面混凝土中碎石的填充体积,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形成较高的嵌挤力,得 m石/ρgh×100%=1132/1370×100%=82.6%,超过70%,符合要求.7.试验室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水=429:609:1132:230(Kg/m3)
=1:1.42:2.64:0.54 减水剂掺量为1.4% 试拌40L,制件试验28天强度值。
五、计算增加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1、选水灰比为0.49。
2、用水量保持不变取(mwa):mwa =230kg/m3
3、计算水泥用量(mco):mco = mwa / W/C=230÷0.49=469kg/m3
4、砂率不变,取βs为35%,假定砼容重为2400kg/m3
mS0=595kg/m3 mg0=1106kg/m3
5、每方增加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 mco =469kg;mwa =230kg mso =595kg;mgo =1106kg
6、计算外加剂的用量:m外 =469×1.4%=6.57kg
7、计算得到的每立方粉煤灰普通混凝土材料用量:
mc=469kg;mwa=230kg ms=595kg;mg=1106 kg mf=0kg; m外=6.57kg
8、试配拌合40L:
实测坍落度为110mm,容重为2390kg/m3。
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
10、制件,做28天抗折强度试验,验证强度值
六、计算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的配合比:
1、选水灰比为0.59。
2、用水量保持不变取(mwa):mwa =230kg/m3
3、计算水泥用量(mco):mco = mwa / W/C=230÷0.59=390kg/m3
4、砂率不变取βs为35%,假定砼容重为2400kg/m3 mS0=390kg/m3 mg0=1157kg/m3
5、每方增加水灰比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
mco =390kg;mwa =230kg mso =623kg;mgo =1157kg
6、计算外加剂的用量:m外 =390×1.4%=5.46kg
7、mc=390kg;mwa=230kg ms=623kg;mg=1157kg mf=0kg; m外=5.46kg
8、试拌合40L 实测坍落度为110mm,容重为2400kg/m3。
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
10、制件,做28天抗折强度试验,验证强度值
七、试配分析并确定:
1、根据计算出的三个水胶比,对其进行试拌并测试砼各项性能如上。
2、分析:从28天强度试验得到:水胶比0.36、0.39、0.43配合比28天强度都能足设计要求。0.43水胶比的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强度等工作性均符合设计目标要求,且强度有一定的富余量,故确定水胶比0.43配合比为混凝土为配合比,333、水胶比为0.43 的砼配合比实测表观密度为2440kg/m,假定表观密度2440kg/m。
(2440-2440)/2440=0%<2%,故该配合比不作调整。
综合以上所述:试验室认为水胶比为 0.43 的配合比为选定配合比。
C30普通混凝土
设计计算书(普通)
LHLM4
第二篇: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
验
报
告
(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 ×××××××××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 核 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2_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y=0.15。根据设计要求fr=4.5MPa: fc=[fr/(1-1.04C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W/C=1.5684/(fc+1.0097-0.3595×fs)=1.5684/(5.48+1.0097-0.359×8.0)=0.42耐久性校核。说凝土用于乡村公路路面,无机冰冻性要求,依据规范查表最大水灰比为0.48,按照强度计算水灰比结果符合耐久性要求,取水灰比W/C=0.42.灰水比C/W=2.38 3)确定砂率(βs)由砂的细度模数2.68、碎石,依据规范,取表中砂率中间值β=36%。4)确定单位用水量(m)依据规范小型机具施工出机坍落度要求为10-40(mm),摊铺坍落度0-20(mm)取20mm,灰水比C/W2.17砂率36%代入下式,计算用水量: mwo=104.97+0.309SL+11.27(C/W)+0.61Sp =104.97+0.309×20+11.27×2.38+0.61×36=160(kg/m3)依据规范最大单位用水量为150kg/m3,故取150kg/m3。(5)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将单位用水量150kg/m',灰水比C/W =2.38代人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mco=(C/W)×mwo=2.38x150=357(kg/m3)依据规范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290kg/m3,且计算结果满足面层混凝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大于400kg/m3的要求。
(6)计算粗集料用量(mgo)、细集料用量(mso)。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人方程组(5-35): mso/2701+mgo/2792=1-308/3100-150/1000-0.01x1 [mso/(mso+mgo)]x100=36 求解得:砂用量mso=735kg/m3 ,碎石用量mgo=1309kg/m3。验算:采用粗集料的振实密度mgo=1701kg/m3计算路面混凝土中碎石的填充体积,以确保混形成较高的嵌挤力,得
mgo/ρghx100% =1309/1701x100% =76.9%,超过70%,符合要求 由此确定路面混凝士“初步配合比”为: mco:mwo:mso:mgo=357:150:735:1309(kg/m3)6)路面混凝士的基准配合比设计:
按初步配合比试拌0.015m3拌合物用于坍落度试验为基准,采用体积法结果,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357x0.015=5.35(kg)细集料=735x0.015=11.03(kg)水=150x0.015=22.5(kg)粗集料=1309x0.015=19.63(kg)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后,进行坍落度试验,测得坍落度为80mm,满足设计坍落度70-90(mm)的要求。
4、设计配合比的确定:
1)强度检验:以计算水灰比0.42为基础,采用水灰比为0.40、0.42、0.44,基准用水量不变,仅改变水泥掺量。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合物,分别进行坍落度试验,发现混凝土工作性都满足要求。三组配合比分别成型,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按规定方法测定其抗弯拉强度,结果分别为:
0.40 抗弯拉强度8.6MPa 抗压强度44.8MPa 0.42 抗弯拉强度8.0MPa 抗压强度40.7.8MPa 0.44 抗弯拉强度7.0MPa 抗压强度37.5MPa 三组配合比均满足抗弯拉及抗压强度要求。考虑保证质量和经济适用的原则,所选定配合比为: mco:mwo:mso:mgo=357:150:735:1309
5、设计配合比密度修正:
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为pc=357+150+735+1309=2551kg/m3 实测表观密度pt=2485kg/m3,计算密度修正系数:&=pt/pc=0.98;计算值和实测值之差没有超过计算值的2%,故设计配合比无需修正。
最后确定试验室的设计配合比为:mco:mwo:mso:mgo=357:150:735:1309 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为1%,各种材料实际用量为: mco:mwo:mso:mgo=357:115:757:1322。
第三篇: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抗弯拉强度为指标的设计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按我国现行国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国标GBJ97-94)(报批稿)的规定,采用抗弯拉强度或抗压强度为指标的方法。这里介绍(国标GBJ97-94)(报批稿)规范推荐的抗弯拉强度为指标的经验公式法。
(一)设计要求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工作性,抗弯拉强度、耐久性(包括耐磨性)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二)设计步骤
1.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
(2)计算水灰比(w/c)
得到灰水比,然后换算为水灰比。
路面混凝土水灰比一般不小于0.40,不大于0.50。
(3)计算单位用水量(m wo)。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wo)。
(5)计算砂石材料单位用量(mso、mGo)。
2、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
(1)试拌:取施工现场实际材料,配制0.03m3混凝土拌和物。
(2)测定工作性:测定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
(3)调整配合比:如流动性不符合要求,应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减水泥用量;如粘聚性和保水性不符合要求,应调整砂率。
(4)提出基准配合比:调整后,提出一个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均符合要求的基准配合比。
3、强度测定,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1)制备抗弯拉强度试件:按基准配合比,增加和减少水灰比,再计算2组配合比,用3组配合比制备抗弯拉强度试件。
(2)抗弯拉强度测定:3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后,按标准方法测定其抗弯拉强度。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根据抗弯拉强度,确定符合工作性和强度要求,并最经济合理的实验室配合比(或称理论配合比)。
4。换算工地配合比
根据施工现场材料性质、砂石材料颗粒表面含水率,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换算,最后得出施工配合比。
第四篇:混凝土配合比202_-8-28
实习岗位:试验员日期:202_-8-28
周记内容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各种结构工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接到任务后,我与同事从基础着手,认真筛料,确保所选用的砂,碎石,大卵石,小卵石,满足级配要求,压碎值,含泥量等各项技术指标。
做好了准备工作,我和同事参照平配合比规范,设计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坍落度,在要求的范围内,着手试配。以30升为总量,按比例算出每种料的质量。我们的配合比设计本着经济性,耐久性,工作性为总要思路,在确保强度的前提下,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试验工程师请教,制定了多种方案。
在试配过程中,我遇见很多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造成所配制的混凝土出现离析,塌落度不在设计范围内,保水性,流动性,砂率过大或过小等问题。在认真听取了试验工程师的意见后,我开始修正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工作中我不怕累,不怕苦,多少次弄脏了衣服,手上磨出了茧子,在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上不解徘徊,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收获。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我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我懂得了如何求知,如何运用所学,还有与他人的合作。
按照配比我们做出了所需要的试块,等待7天和28天强度的出来,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第五篇:商品混凝土配合比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比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步骤,首先按照原始资料进行初步计算。得出“理论配合比”;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提出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然后根据基准配合比进行表观密度和强度的调整,确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试验室配合比”;最后根据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成“生产配合比”。
2.2 计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减水剂用量:mFDN0=(mc0+ mf0)×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100%=βs 得:细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则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1 : 2.80:4.21:0.26:0.021:0.62
3.3
根据规定,水灰比比基准水灰比减少0.03,则水灰比w/c=0.49
1、单位水泥用量
mc=mwo/w/c=168/0.49=343kg
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 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减水剂用量:mFDN1=(mc1+ mf1)×1.7%=6.11 kg。
3、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则有: 细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
则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1 : 2.55:3.99:0.26:0.021:0.59[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3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与确定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执行,确定的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7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2_)(J64-202_)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 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
fce——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 =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 mco=185.25/0.703=263.51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为0.703,粗骨料类型为:碎石,粗骨料粒径:20(mm),查上表,取合理砂率βs=34.5%;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
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细骨料用量(kg);
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w——水密度(kg/m3),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取α=1.00;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mgo=1290.38(kg),mso=679.67(kg)。
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264:680:1290:185 或重量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00:2.58:4.9:0.7。
C15: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
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80
水泥:310
砂子:645
石子:1225 配合比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水灰比:0.58
C20: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
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04
砂子:542
石子:1264 配合比为:0.47:1:1.342:3.129 砂率30%
水灰比:0.47
C25: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
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63
砂子:489
石子:1258 配合比为:0.41:1:1.056:1.717砂率28%
水灰比:0.41
C30: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
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500
砂子:479
石子:1231 配合比为:0.38:1:0.958:2.462 砂率28%
水灰比:0.38
这个数量仅供参考哦~还要根据你的材料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