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关于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基层行政机关党政协调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基层行政机关党政协调机制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基层行政机关党政协调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基层行政机关党政协调机制的几点思考

基层机关,特别是基层行政机关,既是党领导下的政府机关,必须也应该接受党的领导;又是政府的行政机构,直接行使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行政执法等权力,承担着大量具体的行政事务,其事务性、专业性不言而喻。从历史角度来看,过去,我国基层行政机关,一直实行党政一体化的领导机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党政一肩挑,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政“一肩挑”式的领导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基层行政机关工作的开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目前,基层行政机关领导机制逐渐由“一肩挑”式为主演变成“双轨”制为主,即机关行政一把手抓全面工作,负总责,机关党委(支部)书记抓党建的领导模式。从实践来看,这种“双轨”制领导模式与“一肩挑”式的领导模式有其优越之处。首先,这种模式减轻了“一肩挑”模式下,单位负责人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全面工作和行政性、事务性、专业性的工作。其次,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相关法律关于机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规定,可以使机关部门行政职能履行的领导责任更加集中。第三,专人负责党建工作的模式使机关部门党建工作的领导力量更加集中,便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创新式地开展党建工作。第四,这种模式可以形成有效 的权力制衡,在保证行政首长在充分独立行使行政职能的同时,加强了党组织对其权力行使和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的确“双轨制”领导机制的形成,既有利于机关部门更好地履行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又有利于机关部门党建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双轨制”的实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在党政协调方面,出现了将相不和,行政党建两张皮等现象,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从现实来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以个方面:

一是执行标准的缺乏导致人员配备的疑忌。一个机关部门,党的机关部门除外,究竟是实行“一肩挑”还是“双轨制”并没有相应的执行标准,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究竟哪些机关部门需要另配党组织的负责人,哪些机关部门不需要另配党组织负责人,如何配备等等随意性较大。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为了平衡人事调配,为了职数而配备的现象,因此,如果当事人思想境界再不高,那么,另配党组织负责人往往被曲解为权力分化,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党组织负责人而言,则产生赋闲心理,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二是双轨并行削弱了党建工作的力度。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双轨制”下,基层机关部门党组织负责人按照领导序列来说,是通俗意义上的“二把手”,实际是党建分管负责人,因此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与“一肩挑” 模式下相比,力度有所削弱。同时,按照行政机关的组织关系来说,各科室、各下属部门以业务工作为中心,在业务上只对行政首长负责,无形中也削弱了党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力。

三是工作创新不足导致行政与党建工作的脱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双轨制”的实行,许多基层机关部门实际上是行政工作一条线,党建工作一条线,人为地割裂了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系,加上部分机关部门党建工作创新不够,工作开展因循守旧,没有能够很好地将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有机融合,在客观上形成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四是沟通不善造成领导力量和精力的分散。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机关部门的党组织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沟通不善,协调不力,思想上不统一,工作上不配合,行动上有偏差,造成了各敲各的锣的现象,甚至将精力消耗在权力的争斗上,不利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些情况,要解决好基层行政机关党政协调机制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实行“双轨制”领导机制的执行标准。根据基层行政机关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设定明确的标准。依据规模大小来划分设定,在编在岗人数众多的实行“双轨制”领导机制,人数偏少的实行传统 的“一肩挑”领导机制;从工作性质划分设定,在工作职能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机关部门中实行“双轨制”;从组织结构划分设定,组织结构单一简单的实行“一肩挑”领导机制,组织结构层次复杂,下属单位众多的实行“双轨制”领导机制。通过合理科学的划分,因情依势,充分发挥“一肩挑”精简统一和“双轨制”分职专政的不同优势,减少在确定实行何种机制上的盲目性。在实行“双轨制”领导机制的机关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上,组织部门应严格把关,充分考察,审慎定夺,既要考虑到人事调配、工作需要,也要考虑到单位情况以及单位行政“一把手”与拟确定人选的匹配性。

二是加强“双轨制”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对于基层机关部门而言,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团体和一个严密的党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更加有利于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协同发展。因此要完善基层机关党政协调机制必须要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首先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机制建设,以扩大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知情权;搭建参与载体,提高党员参与权;拓宽党员监督途径,保障党员监督权等为重点,增强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开展工作,保证党组织自身的高效运转。其次要发挥科室、下属单位的节点作用,在党员发展上,重点对业务骨干、技术尖兵进行考察,对考察合格的,及时吸纳进党组织,同 时,注意在他们中培养党组织的干部,在具体行政工作推进中,彰显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建设上,特别是对层次关系复杂、下属单位众多的机关部门,在下属单位中不宜再采取“双轨制”领导机制,而应采取“一肩挑”的领导机制模式,保证党建工作的有力推进。

三是形成行政与党建工作的互动机制。首先要加强“双轨制”下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作为基层机关部门的行政首长掌握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物质、人员、工作开展、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关注与支持。在责任落实上加大力度,应将党建工作列入对行政机关首长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具体考核和对行政首长进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捆绑式”考核方法,并明确考核的标准和奖惩措施,强化行政首长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责任。在工作分工上更加明确,党组织负责人要对纪、组、宣、团、工、青、妇统揽负责,增强党建工作的协同性,同时,在机制上,要将政务民主公开与党务民主公开相结合,建立相关的制度,实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分工明确,良性互动。在工作开展上围绕中心,要围绕机关行政职能的履行,找准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将党建工作的务虚性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推动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党建工作的载体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与机关部门的职 能履行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在思想动员、宣传鼓劲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以职能履行带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保证职能履行,达到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努力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现象。

四是强化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的沟通协调。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关系,党组织负责人要摆正位臵,针对本单位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认清哪些是属于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哪些是属于行政首长职责范围的,防止用行政会代替党委会,或以党委会代替行政会,而形成人为的相互干扰。二要加强事前沟通,特别是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行政首长不能认为行政首长负责制等于行政负责人可以说了算,要通过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进行民主讨论和决策,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应对会议内容进行事先沟通,对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初步统一意见,避免会上有较大的意见分歧。三要加强过程沟通。党组织负责人要及时将党建工作的计划、动态及时向行政首长通报,同时,行政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既要大胆工作,敢于负责,不能遇事推诿,事无巨细都提到党委会上讨论,也要充分尊重党组织负责人,经常沟通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可采取单独交换,也可也在党政联席会上由行政各分管领导向党组织负责人汇报。四要加强总结沟通,应建立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阶段性总结通报沟通制度,对机关部门重大事项的实施情况或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应定期提交党 政联席会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统一思想,做出决策。

总之,妥善处理好基层行政机关行政和党建首长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既是机关部门开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需要,只有做到党政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机关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二篇:浅谈如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机制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局党委在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阶段,就把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在扎实做好机关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局属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督导检查的有效做法,我们深切体会到完善党建工作督导检查机制,是确保党

建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这里着重从如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的工作制度方面,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抓好责任目标和责任内容的分解落实,确立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的标准

我局现有基层党组织===个(包括==个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以及====名党员。我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有=个特点:一是数量较大。其中基层组织占了省直工委系统====个党组织的=/==;党员占了省直系统=====名党员的=/=。二是任务艰巨。==个法人单位全部处在生产第一线,配套改革的内容艰巨、生存发展的任务繁重、稳定队伍的责任重大。三是情况复杂。其中离退休党员====人,占到党员总数的==;流动分散党员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外地施工,还有少数党员在国外施工;不同党员群体差异明显。针对我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上述特点,要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搞好党建工作督导检查,首要是落实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责任内容。====年以来,根据省直工委的要求,我局党委着手制订《党建工作责任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几年来,通过《党建工作责任制》这种形式,对于明确工作职能、落实责任范围、严明奖惩纪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起到了规范作用。在制定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的过程中,我局有以下几点基本做法:一是坚持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每年制定党建工作责任目标之前,都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准确把握上级方针政策的同时,认真摸清吃透本局实际,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制定可行的工作目标,力求做到目标定位不过高也不过低,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同时按照阶段性临时性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补充工作目标。二是保证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我局实行局党委书记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基层党委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局党委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都摆在重要位置,每年都把党建工作纳入整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同时,召开全局党建工作会议。局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根据党建工作总体目标进行责任分解。结合不同岗位职务,把责任目标、责任内容加以细化,逐层分解到每一个责任人,并明确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

二、健全考核措施和工作体系,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的运行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日常督导检查制度。近年来,我局党委坚持党建工作报告和反馈制度,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工作目标履行情况,每半年或年终要分别写出专题报告;对阶段性工作部署和执行情况,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报告;要求党委办公室跟踪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分析全局性的日常工作履行情况,要做到每周向分管局领导汇报。局党委根据报告和请示情况,及时责成管理职能部门拿出意见,并予以落实。同时对于基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分类,通过简报进行交流、反馈、通报和督导。局党务工作部门,坚持严格的日常审查制度,保证对工作过程实施监控和指导。对于基层上报的后备干部人选、组织发展计划和落实政策方案等,能够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指导,做到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重点、控制速度、保证质量、防止偏差,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局党委成员还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谈话、谈心、打招呼、诫勉等制度,适时了解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告诫提醒,批评帮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局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办法,逐步使考核范围全覆盖、考核方式规范化,形成一套初步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在考核机构的设置上,我局党委设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领导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局党委办公室负责对全局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年终进行工作总结。二是在考核内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断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全面考核和衡量。局党委把各项党建工作目标的落实执行情况纳入责任考核体系,使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与干部考核、经营目标考核等结合进行。考核既要看党建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又要看经济指标完成和职工收入情况;既要看当前发展的实绩,又要看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既要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要看职工队伍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对领导班

子进行综合指标考核和处级干部考核。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区别工作性质,实行分类考核。局党委成员、基层党委委员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受党员的监督和评议。当然,我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目前还仅停留在定性的考核,党建工作目标还表现为共性目标,难以反映出岗位特点的个性目标

。通过学习和借鉴外部可取的经验,我们今后试图采取指数评定和目标管理的形式,把党建工作目标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使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实行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的效力

在开展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过程中,我局有关部门采取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党建工作责任人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特别是通过对党建工作考核结果加以正确运用,从而提高了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的效力。

第一,运用考核结果发挥激励和推动作用。一方面,根据责任考核得分情况,对完成责任目标的先进单位和优秀党务干部,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把责任考核情况作为党务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对执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行为,根据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比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履行责任制不积极,致使党建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受到上级党委通报批评的,要在民主生活会上做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工作软弱涣散的,要进行组织调整;对于本单位党员违纪案件增多,或对违法违纪问题知情不报、隐瞒敷衍的,给予责任人员党纪处分。对于在监督、检查责任制落实情况中,有重大失误和错误导向的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对于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业绩不突出、党员有违法违纪的,党组织和责任人年终不得各类先进的评比。在实施党的工作责任追究时,要实事求是,分清责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运用考核结果发挥调整和控制作用。对于考核结果,还有一个进行科学验证的问题。有时受多种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存在制定目标过高或过低现象,对此我们要进行综合评估,对今后的目标给予适度调整,确保党的干部责、权、能的统一。由于党建工作督导检查机制,是由各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从目标的制定、目标的考核到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每个环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扎实做好每一件工作,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才能实现促进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

第三篇: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决定了党员标准的可变性,在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生与死;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苦与乐;在现在的改革发展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得与失。面对权力、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考验,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队伍能否做到拒腐防变、公正廉洁。这个新时期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给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探索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笔者愿与司法战线的同仁,具体做党务工作的同志,共同为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

一、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的素质,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每个党员都工作、生活在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党组织的决议、主张、任务都要依靠每个党员去完成,特别是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中,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比如笔者所在的党支部,在岗干警26人,其中党员就有 人,这个绝对优势的比例说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现阶段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要在党组织的设置上有所创新。目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组织的设置都是党委、机关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总支书记 1 由党委书记担任,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都是各处室、大队负责人兼职。笔者认为,这种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的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其一,支部多、党员分散,堡垒作用不突出;其二,党组织设置的层次多,实际的工作内容少,党的组织作用不突出;其三,党组织的设置流于形式的多,确实开展组织活动的少,机制发挥不突出。对策一,除党委书记外,党委委员按照分工设置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对策二,改变形式上的机关党总支,由党委直接领导党支部。对策三,党小组按照内设机构设置,既便于开展组织活动,又不脱离实际业务工作。

第二,要在党员的管理教育上有所创新。现代社会呼唤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党员的管理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上,要学会由静态的制度管理向动态的机制创新转变,由外在的推动型管理向内在的自由型管理转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管理教育,通常还是通过制定大量的制度措施,以此来约束党员干警。从表面看,这是行之有效的,但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往往是被动的、静态的,党员只知道不该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主动干什么。所以,在党员的教育中要有“文化”味。要把“文化”上升为一种精神,放下“党员”这个包袱,做一个正常的人,工作得快乐,生活得开心,确实把宗旨融入灵魂,把信仰融入追求,把使命融入责任。在党员的管理中要有“人情”味,要给党员正常的交往空间,要给党员做人的“面子”,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体面些,党员也不例外。要让党员自觉的遵守党的纪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起到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要在党员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对党员的考核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形成良性的党建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台阶的关键。看一个党员先进不先进,优不优秀,不能仅仅停留在党章的规定上,要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针对党员的不同岗位明确切合实际的标准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对于一线管教干警,先进性体现在现场管理的科学、文明、规范上;对于综合岗位上的干警,先进性体现在服务上、保障上和管理上。这种带有岗位特征的考核标准内容,既给党员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又给党员设定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标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当好兼职党支部书记,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

现阶段,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书记都是由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这种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下,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兼职党支部书记抓业务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抓业务工作当主角,抓党建工作当配角。如何能使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做到共同提高,协调发展,这既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摆在兼职党支部书记面前的现实问题。要当好支部书记,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增强主角观念和首位意识。作为一名兼职党支部书记,当党组织把党务和业务两个担子交给你时,就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既是业务主管又是支部书记,在两个方面都处在主角地位。这时,要当仁不让地一肩双挑,强化自己在业务和党建工作中的主角意识,按照 3 主要角色抓好业务和党建两项工作,尤其不能把党建工作推给党支部的其他成员,更不允许在党建工作中当配角。这就要求支部书记时刻不忘双重职责,既要对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党建工作负责,前者属于工作职责,后者属于政治职责,这二者都是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实践证明,越是业务繁忙的部门党建工作的任务越重,越是业务繁忙的时候,越需要加强支部党建工作,绝对不能只是忙于业务而忽视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其次,要带头做好表率,真抓实干。兼职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应体现在业务和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也出生产力”的思想,养成务实、求实、落实的工作作风。有的业务部门,具体的业务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支部书记亲自去落实,因为干警都有各自的岗位目标,但抓党建工作却一定不能失去你这个中心,因为支部工作需要你计划组织,活动要靠你策划,党员的思想应由你去活化。所以,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中要身先士卒、真抓实干,不管对待哪一项工作,都要一办到底,绝不能表面应付,没有一股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很难做出成效的。

再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做到勇于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勇于开拓创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思想守旧、墨守成规的人,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业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如果不具备开拓创新精神,那只能是“一潭死水”,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开拓创新要注重实事求是,新方法、新举措都要立足本单位实际,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变;开拓创新要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别 4 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开拓创新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仅自己要带头创新,更要尊重广大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创造性,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敢于争先,做到“常规工作出亮点,重点工作突出特色”。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手段 司法行政机关具有政治性强,党员比例高的特点,抓好党建工作,对于更好的履行职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完善党建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抓到位。近几年来,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个别党员中,的确存在着悲观失望、妄自菲薄的情绪,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建工作薄弱所致。党建工作弱在哪里?就是党委的核心作用发挥的不好,抓党建的核心作用不强,甚至有个别的成员感到党建工作没什么抓,不知道怎么抓。笔者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党委不能把党建推给党支部,更不能依靠党支部,必须从党委自身抓起。要思想认识到位,强化对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要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重视;要工作指导到位,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抓,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务必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党建工作摆在与日常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打造主要领导亲自抓、5 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并建立一支专职稳定的工作队伍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开展到位。让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活跃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据笔者掌握,现阶段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着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好的问题,有的组织观念淡化,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上党课走过场,有的开展活动仅流于形式。因此,首先,党支部要真正担当起责任,起码要履行好党支部的义务,把党建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其次,要象对待业务工作那样对待党建工作,抓党建联系业务,抓业务不忘党建,让党建带动业务,让业务推动党建。最后,要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支部的辐射带动功能。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活动,要突破“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活动要有司法行政机关的特点,要展示司法系统干警的形象;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参与面广的党员活动,让广大基层民警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要注重与社会其他行业和系统的沟通联系,加强学习、吸取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党建内容丰富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搭建起来了,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工作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如我所组织民警到老山学习,重温党发展曲折和光辉的历程这一活动,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把党建工作落实到位。共产党员是党建工作的直接落实者、实践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善于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念”,认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低层 6 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在行使权利中把握住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清醒地看待名利,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要在生活作风中把握住自己,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在工作实践中把握自己,不能视工作纪律、法律原则为无物,要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你只有做到了这些基本的品行之后,才能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有更高境界的发挥,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建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尽管前进的步伐艰难,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繁重,但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实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四篇: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制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制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社区党总支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探索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途径,更好地推进社区科学发展。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成效

我社区现常住人口4200多人,流动人口82人,辖区共有党员32名,其中直管党员28名,在职党员4名。近年来,岱东社区党总支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推动街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不断完善。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加大了社区组织资源整合力度。

(二)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了由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党员议事会参与、居民代表听证、社区

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以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为重点的社区民主监督机制,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增强。理顺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三)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服务网络,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不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机制;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以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矛盾调处5级网络建设,社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社区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建新亮点纷呈。把载体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以创设新载体、选树新典型、打造新品牌为重点,广泛开展党建活动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先后创新设立了支部加协会、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特色分支部建设、文明楼院先进工程、邻里情、楼门文化等党建工作活动载体,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行社区党建网络化管理,加大了在驻

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实现了党的工作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以提高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大了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以“奉献社区、服务群众”为主题,以社区党员服务站为依托,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参加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几年来,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处理好“建党”与“党建”的关系。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建党”就是要建立党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使党员有归属感;“党建”就是要解决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问题,社区要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居民中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显性的具体实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春风化雨般地教育群众,在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起党的丰碑。二是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党组织开展工作过程中,党组织是主导,党员是主体;在党员服务群众过程中,党员是主导,群众是主体。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调动党员和群众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党建工作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将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核心,以实现居民利益、服务居民需求为根本,推动科学发展。其中主体是根本,主导是关键,党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活力。

二、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需要破解的问题。

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泰安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及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大量流动人口不断涌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增加并发展壮大,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二是社区组织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同时,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也大量涌现。社区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做好理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社区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复杂化。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变观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好各阶

层群众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基层民主发展趋势越来越显性化。随着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关心社区工作,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既要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功能,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又要改革和创新领导方式,增强领导力和执政力,保证社区民主自治在党的领导下,向着正确方向发展。需要破解的问题:一是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还较低,与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与新时期大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总之,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是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以社区建设为基础,同时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使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步入成熟、稳定、良性的运行轨道,提高党对社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这正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遵循纲要,我们认为社区党组织要提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指导、协调、服务的方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比较多的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为此,应从体制建设入手,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健全领导机制,进一步构建统筹协调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成立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社区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体系。

(二)完善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创新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构设置形式,提高其权威性和执行力。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作为本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职党员提升职务,要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在社区进行公示。

(三)健全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保障社区党建工作正常运行。要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突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录、选聘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社会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使街道党建及社会工作者成为令人向往、受人尊重的职业,增强社区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解决社区工作者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问题。

第五篇: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途径,更好地推进社区科学发展,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社区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不断完善。区委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由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分会,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加大了社区组织资源整合力度。

(二)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了由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党员议事会参与、居民代表听证、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以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为重点的社区民主监督机制,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增强。理顺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三)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以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为依托,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服务网络,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不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机制;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以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矛盾调处5级网络建设,社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社区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亮点纷呈。把载体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以创设新载体、选树新典型、打造新品牌为重点,广泛开展党建活动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先后创新设立了支部加协会、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特色支部建设、楼院先锋工程、芳邻节、邻里情俱乐部、村居共建、楼门文化等党建工作活动载体,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加大了在驻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实现了党的工作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以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和提高街道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大了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以“奉献社区、服务群众”为主题,以社区党员服务站为依托,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另外社区党建工作另外注意一下内容:

一是必须处理好“建党”与“党建”的关系。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建党”就是要建立组织体系,解决党员的归属问题,凡具备条件的地方就要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使党员有归属感; “党建”就是要解决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问题,社区要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居民中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于民的最好落实者。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显性的具体实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春风化雨般地教育群众,在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起党的丰碑。

二是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党组织开展工作过程中,党组织是主导,党员是主体;在党员服务群众过程中,党员是主导,群众是主体。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调动党员和群众做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党建工作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将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核心,以实现居民利益、服务居民需求为根本,推动科学发展。其中主体是根本,主导是关键,党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怀柔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活力。

三是必须处理好领导与保证的关系。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要强化党在领导社区发展、领导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促进和保障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党建与社建要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把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建设中,融合到搞好居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的活动之中,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之中,使党建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需要破解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四位一体”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怀柔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及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大量流动人口不断涌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增加并发展壮大,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泰山经济强区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社区组织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同时,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也大量涌现。社区内部组织正在由单纯的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二元组织结构向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多元组织结构并存转变。社区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3.社区利益群体与利益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职业和收入出现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群体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收入差距,出现了较富裕的阶层、中间阶层和生活困难群体。不同的群体其利益需求与利益表达截然不同。这对社区党组织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做好理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4.社区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复杂化。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变观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好各阶层群众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5.基层民主发展趋势越来越显性化。随着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关心社区工作,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既要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功能,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又要改革和创新领导方式,增强领导力和执政力,保证社区民主自治在党的领导下,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社区党组织在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还存着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还较低,与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社区党建工作者来源渠道不同,因此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与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虽然今年社区党组织换届时已有所改善,但还需进一步加强,采取措施从选任、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加以把握,并建立社区工作人才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与新时期大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虽然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但其协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参会率不足20%、派代表替会参与率不足60%,“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缺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动力,社区建设工作的“共驻共建共享”机制落实不到位。

三是社区党建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街道社区工作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社区规范化建设、社区工作者管理都制定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但鉴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党组织办公场地、活动场所不能满足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需要,软硬件建设没有与规范化社区建设同步进行,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落实。

四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落后于体制内党建工作,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相适应。党的工作覆盖面还需扩大,影响力还需加强。

三、创新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是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以社区建设为基础,同时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使街道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步入成熟、稳定、良性的运行轨道,保证城市社会运行秩序,提高党对社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这正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遵循纲要,我们认为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提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指导、协调、服务的方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比较多的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为此,应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着重在以下七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健全领导机制,进一步构建统筹协调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构建大党建格局,成立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社区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体系。社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要在工作上相协调、部署上相呼应、管理上相衔接、活动方式上相渗透、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确保社区党建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作为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社会工委落实、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完善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创新社区党委和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构设置形式,提高其权威性和执行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考核考评体系,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与自我评价相统一的原则,由街道党工委、所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对驻地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该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对驻地单位党组织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增强共建机制的驱动力。针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驻社区党员实行“双重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党员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作为本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职党员提升职务,要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在社区进行公示。

(三)健全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保障社区党建工作正常运行。要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突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录、选聘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社会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全面推行社区党总支部和社区居委员会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继续坚持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一肩挑”。

(四)完善社区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巩固社区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一是还好位,做到位随职变。将社区承担的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法律援助、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从社区工作中分离出来,统一纳入社区服务站,其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办公设施都由区政府安排到位,切实减轻社区的工作负荷和经费负担。社区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实行有偿化,由政府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的多少和工作量的大小,给予社区相应的补偿,保障社区经济利益,确保社区经费基本实现独立。

(五)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优化社区工作环境。一是加大社区阵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投入。严格执行社区干部新工资标准,按市要求做好社区干部工资补发工作。三是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研究制定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基础建设,通过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财源通畅不竭。

(六)建立有效引导激励机制,扩大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力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实现党组织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新成立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规模以下非公企业以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保证质量”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提高组建率。二是进一步创新方式,着力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按照“灵活、务实、多样”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结合“两新”组织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党组织战斗力转化为“两新”组织发展的动力。三是进一步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年终考评制度,实行“星”级评定和挂牌制度,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两新”组织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党的活动、接受党的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营造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舆论环境。社区党建工作要注重营造舆论氛围,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社会建设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宣传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和有形载体,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介绍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广泛性、经常性的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心中,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

拓宽渠道 公开选聘 在创新中探索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激励机制

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现状,大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探索公开选聘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岗位考评机制,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立足实情,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的关键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社区职能与任务较以往的居委会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党建工作日趋多样化,作为社区“领头雁”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既要应付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又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一系列的临时性任务,这就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业务素质、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对全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时,我们发现,尽管社区整合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区党组织书记作用的发挥不够明显。

一是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思路。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精力不足,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文化偏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区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低。虽然有的通过学习培训,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整体素质不高、视野不宽、思路不畅,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水平有限,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待遇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区工作条件艰苦,具体事务繁重,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不高,每月60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难以满足年轻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一些素质相对较高、工作能力相对较强的人才相继跳糟,待遇低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落实待遇,注重实绩,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为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队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区委在加强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培训的同时,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内动力,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上。

注重实绩,确保选聘公正。为确保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选聘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应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区委在制定选聘工作方案时,针对每批次选聘对象情况的变化,结合实际,注重工作实绩,使选聘结果达到预期目的。

三、乘势而上,激发活力,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工作开展后,区委在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的同时,有意识地让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给予充分的权利,在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其充分展示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平台。在区委的重视和扶持下,应聘上岗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 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社区矛盾较多的工作要具体帮助,每届党组织领导班子都要确定党组织委员联系党员和群众的分工,抓好党的建设工作。

二、支部委员要深入基层,按照支部分工联系点的安排,按照“五必访”制度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基层群众和党员中去,了解党建工作情况,听取党员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党员和群众提出的问题,抓好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党员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每一位支部委员定期在支委会上汇报联系党员的情况,互通情况、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四、支部要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要建立一个社区党员联系网络。社区党组织要掌握辖区内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分布和特长情况,摸查清楚,分门别类。在此基础上,在辖区内物色一批有能力、有热情、有党建工作经验的社区党员,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形成社区党员联系网络。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党员联系网络,及时了解社区内发生的重大事情和居民的思想动态。

五、党员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积极做群众工作,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良好的形象,帮助群众提高觉悟,坚定地走党所指引的道路;有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办国办: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制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推广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健全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引导党员参与民主实践,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民主健康发展。

坚持和发展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稳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各地要对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规定,引导居民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提名为候选人。探索社区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参加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方式方法,保障其民主政治权利。

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广社区党员或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按照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服务设施效益最优化的要求,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场所管理,方便居民群众使用。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推行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做法,密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有效运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66778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