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大全五篇)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大全五篇)



第一篇: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2_)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2_)

二、设计要求

1、设计砼强度等级:30Mpa;

2、设计砼坍落度要求:180-220mm

三、拟使用工程项目和部位

桥梁桩基

四、原材料技术要求

1、碎石产地:漳平南峰石料厂,粒径:5-31.5mm连续级配;

2、砂产地:漳州砂;中砂II区;

3、水泥厂家: 红狮水泥厂,品种标号:红狮水泥P.042.5级;

4、外加剂:TK-3高效减水剂(福州宏顺)

5、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五、配合比设计过程:

(一)初步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

1、计算配制强度fcu,o fcu,o≥fcu,k+1.645×δ =30+1.645×5 =38.2(Mpa)式中:fcu,k—砼设计强度

δ—强度标准差(δ=5)

2、计算水灰比W/C fce =rc×fce,g =1.0×42.5 =42.5(Mpa)w/c =(Aa×fce)/(fcu,o+Aa×Ab×fce)=(0.46×42.5)/(38.2+0.46×0.07×42.5)=0.494 式中: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

fce—水泥实际强度值

rc—水泥强度的富余系数,取1.0 水灰比取W/C=0.49

3、确定用水量mwa

通过查表4.0.1.2未掺加减水剂时,坍落度取190mm时用水量为:

205+25=230(kg/m3)。

TK-3减水率β=18%,计算掺入减水剂后的砼的用水量: mwa=mwo(1-β)=230×(1-0.18)=188(kg/m3)

4、确定水泥用量mco

mco= mwa/(w/c)=188/0.49=384(kg/m3)

5、确定砂率βs

根据水下砼的要求,取βs=41%

6、计算粗、细集料用量(采用质量法:假设砼的湿表观密度为2350kg/m3)

mso+ mgo+mco+ mwa=2350(kg/m3);mso/(mso+ mgo)=41% 计算得细集料重:mso=729(kg/m3)

粗集料重:mgo=1049(kg/m3)

7、确定外加剂用量(高效减水剂TK-3型)

减水剂用量:2.3%×mco =2.3%×384 =8.83(kg/m3)7-1,粉煤灰掺量 13% 得384×13% =50(kg/m3)

8、确定初步试验配合比:

(水泥+粉煤灰):水:砂:碎石:外加剂: =334+50:188:729:1049:8.83(kg/m3)

=1:0.49:1.90:2.73:0.23

试配配合比:试配比例 0.015 水泥 : 粉煤灰 : 水 : 砂 : 碎石 0-5 1-2 1-3: 外加剂 334 50 188 729 1049(314 524 211)8.83 5.01 0.75 1.77 10.935 4.71 7.86 3.165 0.13245

9、砼试配记录:

坍落度T= 容重: kg/m3 粘聚性: 保水性:

10,试配调整计划:

第二篇: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原材料

1、水泥:黄石华新水泥厂产堡垒牌P.O42.5水泥;

2、粉煤灰:阳逻电厂产Ⅰ级粉煤灰;

3、砂:巴河产Ⅱ区中砂;

4、碎石:侏儒檀居石料厂产5~16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40:60;

5、水:洁净水;

6、外加剂:上海三瑞化学有限公司产VIVID-500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9%。

二、技术要求

1、坍落度: 120±20mm

2、设计强度:C30

三、配合比设计(一)基准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 fce=30+1.645×5=38.2MPa

2、计算水胶比: 水泥强度的富裕系数考虑为1.05.W/C=0.46×42.5×1.05/(38.2+0.46×0.07×42.5×1.05)=0.52 取W/C=0.50

3、选取用水量: 根据减水剂的减水率,用水量取150 kg / m3.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胶凝材料用量为:150/0.50=300kg/m3.5、计算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

综合考虑验收标准要求和施工实际,粉煤灰掺量取为28%。则:

水泥用量C=300×(1-28%)=216 kg/m3 粉煤灰用量F=300×28%=84 kg/m3

6、选取砂率: 砂率取38%。

7、计算砂、石用量: 假定混凝土密度为2400 kg/m3 则:

216+84+S+G+150=2400

(1)S/(S+G)=38%

(2)综合(1)和(2),得 砂用量S=818kg/m3

石用量G=1040kg/m3,其中:5~16mm碎石416 kg/m3,16~31.5mm624 kg/m3

8、计算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掺量为0.9% 则外加剂用量为360×0.9%=3.24kg/m3 则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270:90:818:1040:162:3.24(二)水胶比下调0.04,为0.41 用水量为162kg/m3 则胶凝材料用量为395 kg/m3,水泥用量为296kg/m3,粉煤灰用量为99kg/m3。砂率为44%,则砂用量为802kg/m3,石用量为1021kg/m3,外加剂用量为3.555kg/m3 配合比为:

水泥: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296:99:802:1021:162:3.555(三)水胶比上浮0.04,为0.49 用水量为162 kg/m3 则胶凝材料用量为331 kg/m3,水泥用量为248kg/m3,粉煤灰用量为83kg/m3。砂率为45%,则砂用量为849kg/m3,石用量为1038kg/m3,外加剂用量为2.979 kg/m3 配合比为:

水泥: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248:83:849:1038:162:2.979

十、附件

(1)配合比选定报告;(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表;(3)混凝土碱含量、Cl-总含量计算书;(4)混凝土配合比抗压强度试验报告;(5)混凝土配合比抗裂性试验报告;(6)混凝土配合比电通量试验;(7)混凝土含气量试验;

(8)混凝土配合比泌水率试验报告;(9)原材料试验报告;

第三篇: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2_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2_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_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2_

二、设计要求及材料组成情况:

1、工程名称及用途:吴中大道东段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二标 桥梁工程

2、工程部位:钻孔灌注桩

3、设计强度:C30

4、设计坍落度:200±20mm

5、原材料规格及产地:(1水泥:采用溧阳南方P.O42.5级水泥,根据JTG E30-202_《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复试结果,该批水泥符合GB175-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2粉煤灰:采用苏州华望Ⅰ级灰。

(3砂:江西赣江中砂,根据JTG E42-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砂符合JTG/T F50-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为II区中砂。

(4碎石:浙江湖州采石场生产的5~25mm连续级配碎石,根据JTG E42-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碎石符合JTG/T F50-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5水:自来水。

(6外加剂:吴江博思通BST-9

三、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初步及基准配合比: ①确定砼试配强度f cu,o(MPa: f cu,o≥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取σ=5.0 ②确定水灰比w/c: w/c=αa×f b/(f cu,o+αa×αb×f ce ≈0.47

式中:αa取0.53 ,αb取0.2 ,f b=γfγc f ce,g =0.75×1.16×42.5≈37.0MPa ③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设计坍落度200±20mm: 根据所要求的砼坍落度、碎石最大粒径及经验选取用水量242kg 掺外加剂时用水量为242*(1-20%=194kg(减水率20% ④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 co(kg: m co=w/(w/c=194/0.47=413kg/m3 粉煤灰用量mf(kg: 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率20%,则m fo=413×20%=83kg 取代后水泥用量:m co =413-83=330kg

⑤外加剂用量:m no =413×1.44%=5.95kg(外加剂掺量1.44% ⑥确定砂率βs(%:

根据集料情况、水灰比及经验取βs=43% ⑦计算砂、石用量m so、m go(kg: 采用体积法计算: m co/ρc+ m fo/ρf +m so/ρs+m go/ρgo+m w/ρw+0.01α=1 α取1 ρc取3.10g/cm3 ρf取2.60g/cm3 m so/(m so+m go×100%= βs 得m so=768kg/m3m go=1018kg/m3 按计算材料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坍落度为210mm,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其基准配合比为: m co: m fo:m so:m go: m wo:m no =330:83:768:1018:194:5.95

2、检验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①检验强度

采用三个不同的水灰比,较上述基准配合比分别减少和增加0.05,即

三个水灰比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和物。砂率分别增减1%,用水量保持不变,分别测定其坍落度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分别为(1、(2、(3均属合格。(1、(w/c1=0.42 坍落度210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2、(w/c2=0.47坍落度215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3、(w/c3=0.52坍落度210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

三组配合比经拌制成型,标准养护后,按JTG E30-202_试验规程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列于下表: 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外加剂10.***94 5.421030.637.824002370 1.320.***94 5.9521533.944.123992370 1.33 0.42 370 92 732 1010 194 6.68 210 37.4 48.2 2405 2370 1.5 组别水灰 比w/c 28d 抗压强

度值MPa 坍落度mm 7d抗压强度值MPa 计算表观密度kg/m3实测表观密度 kg/m3 计算表观密

度与实测表观密度差值% 各 材 料 用 量 kg/m 3 根据以上条件拟采用配合比为: m co : m fo :m so :m go : m wo :m no =330:83:768:1018:194:5.95

第四篇: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2_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2_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_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2_

二、设计要求及材料组成情况:

1、工程名称及用途:吴中大道东段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二标

桥梁工程

2、工程部位:钻孔灌注桩

3、设计强度:C30

4、设计坍落度:200±20mm

5、原材料规格及产地:

(1)水泥:采用溧阳南方P.O42.5级水泥,根据JTG E30-202_《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复试结果,该批水泥符合GB175-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2)粉煤灰:采用苏州华望Ⅰ级灰。

(3)砂:江西赣江中砂,根据JTG E42-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砂符合JTG/T F50-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为II区中砂。(4)碎石:浙江湖州采石场生产的5~25mm连续级配碎石,根据JTG E42-202_《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碎石符合JTG/T F50-202_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5)水:自来水。

(6)外加剂:吴江博思通BST-9

三、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初步及基准配合比: ① 确定砼试配强度fcu,o(MPa):

fcu,o≥fcu,k+1.645σ=30+1.645×5.0≈38.2MPa

(取σ=5.0)② 确定水灰比w/c:

w/c=αa×fb/(fcu,o+αa×αb×fce)≈0.47 式中:αa取0.53,αb取0.2,fb=γfγcfce,g =0.75×1.16×42.5≈37.0MPa

③ 确定单位用水量mwo(设计坍落度200±20mm):

根据所要求的砼坍落度、碎石最大粒径及经验选取用水量242kg掺外加剂时用水量为242*(1-20%)=194kg(减水率20%)④ 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kg):

mco=w/(w/c)=194/0.47=413kg/m

3粉煤灰用量mf(kg):

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率20%,则mfo=413×20%=83kg 取代后水泥用量:mco =413-83=330kg ⑤ 外加剂用量:mno =413×1.44%=5.95kg(外加剂掺量1.44%)⑥ 确定砂率βs(%):

根据集料情况、水灰比及经验取βs=43% ⑦ 计算砂、石用量mso、mgo(kg): 采用体积法计算:

mco/ρc+ mfo/ρf +mso/ρs+mgo/ρ

go+mw/ρw+0.01α

=1 α取1

ρc取3.10g/cm3

ρf取2.60g/cm

3mso/(mso+mgo)×100%= βs

得mso=768kg/m3

mgo=1018kg/m3

按计算材料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坍落度为210mm,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其基准配合比为:

mco: mfo:mso:mgo: mwo:mno =330:83:768:1018:194:5.95

2、检验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① 检验强度

采用三个不同的水灰比,较上述基准配合比分别减少和增加0.05,即三个水灰比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和物。砂率分别增减1%,用水量保持不变,分别测定其坍落度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分别为(1)、(2)、(3)均属合格。(1)、(w/c)1=0.42 坍落度210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2)、(w/c)2=0.47坍落度215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3)、(w/c)3=0.52坍落度210mm、保水性:无、粘聚性:良好

三组配合比经拌制成型,标准养护后,按JTG E30-202_试验规程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列于下表:

各 材 料 用 量 kg/m3碎石10231018101028d抗计算表观密7d抗压计算表实测表观坍落度与实测表压强强度值观密度密度观密度差度值水外加剂度mmMPakg/m3kg/m3MPa值%1945.421030.637.8240023701.31941945.956.6821521033.937.444.148.***701.31.5组别123水灰比w/c水泥粉煤灰砂0.520.470.***92804768732根据以上条件拟采用配合比为:

mco: mfo:mso:mgo: mwo:mno =330:83:768:1018:194:5.95

第五篇:混凝土配合比202_-8-28

实习岗位:试验员日期:202_-8-28

周记内容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各种结构工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接到任务后,我与同事从基础着手,认真筛料,确保所选用的砂,碎石,大卵石,小卵石,满足级配要求,压碎值,含泥量等各项技术指标。

做好了准备工作,我和同事参照平配合比规范,设计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坍落度,在要求的范围内,着手试配。以30升为总量,按比例算出每种料的质量。我们的配合比设计本着经济性,耐久性,工作性为总要思路,在确保强度的前提下,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试验工程师请教,制定了多种方案。

在试配过程中,我遇见很多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造成所配制的混凝土出现离析,塌落度不在设计范围内,保水性,流动性,砂率过大或过小等问题。在认真听取了试验工程师的意见后,我开始修正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工作中我不怕累,不怕苦,多少次弄脏了衣服,手上磨出了茧子,在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上不解徘徊,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收获。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我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我懂得了如何求知,如何运用所学,还有与他人的合作。

按照配比我们做出了所需要的试块,等待7天和28天强度的出来,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