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分析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试分析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摘 要:本文从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出发,结合林下经济的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探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有效措施,进而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同时,林下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增加农民或林业职工收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推动林、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67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把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作为载体,从而在其基础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主要包括有林下产业、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模式众多,主要介绍以下3种。林菌模式。林荫下的土地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十分适合菌类生长,因此,在林荫下的空地处种植食用菌类,诸如平菇、木耳、草菇等,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够发展经济;林禽模式。林下空间充足,在林下饲养家禽动物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林下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良好,且圈养放养都适用,因此,在林下养殖肉鸭、肉鸡、鹅、乌鸡等动物,既有利于增强林木的光合作用,养殖出来的动物肉质品质高、销量好,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林茶模式。在高大的林木下种植茶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林木能够改善茶叶的光照,并能阻碍大风,得益于林木的作用,使得茶叶的质量得以提高,进而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林下经济发展的益处
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林下经济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模式几乎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既发展林业,又发展经济,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又带动了林地经济发展,提高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中有一点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而作为高效循环的林下经济模式正符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点要求,因为林下经济既保护森林资源,又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及林业职工收入,充分诠释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含义,实现了林、农业的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模式下培养的各种经济产品,与林木相互作用,既有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发展,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林禽模式下的鸡、鸭、鹅肉质优良、鲜美,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为当地农民及林业职工带来丰厚利润,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林下经济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地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有效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强化合作、管理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较为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循环经济产业,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下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十分重视对林下经济的管理和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林业一家之力就能够完成的,还要结合农业和牧业等行业的力量,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并对合作事宜进行妥善管理。同时,还要对林下经济产业进行精确规划,做到把林下经济融入到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2.2 国家政策加大支持,加强领导
林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国家政策应对其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对林下经济产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贷款扶持政策,适当放宽林业职工和农户的贷款条件等。同时,农、林部门也要加强对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领导,要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系统、科学的预警机制,切实解决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等问题。
2.3 加大投入研发,不断创新
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支持科技研发,从而不断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产品的质量。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坚持做到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与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结论
我国林下经济及其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当地农民及林业职工的收入。因此,对于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的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完善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就要不断研究、创新,从实践中找到利于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才能够推动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涛养.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_(10).
第二篇: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适合我省发展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彭国营 周立林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促进林业进入良性循环,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民增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林下经济发展原则
发展林下经济要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作物应选不与林木发生剧烈的水分与养分竞争的品种,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做好树盘,尤其是播种多年生牧草,更应注意,应避免其根系与林木根系交叉,减少肥水竞争。种植作物要植株矮小,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与林木大量需水期最好能错开。种植作物与林木没有共同病虫害,比较耐阴和收获期较早等。发展养殖业时,所选动物应不啃食林木、不对林木造成伤害。
二、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1.林药模式
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半夏、柴胡、金银花等,幼林地还可种植白菊花、知母、丹参、射干、板兰根、生地等。2.林草模式
在幼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绿肥作物或牧草。3.林禽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50~100只,以多地块轮替放养为宜。4.林菌模式
利用林下遮阴空气湿度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菇、香菇、双孢菇等食用菌。5.林经模式
一般以种植绿豆、大豆、豌豆、花生、棉花、红薯等低杆小杂粮和经济作物为主。这些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又能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6.林蝉模式
即在郁闭的林下浅埋蝉卵枝条,2~3年后即可收获,不用再投成本,操作简单,省工省力。7.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发展林下经济,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向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单位:河北省青隆县八道河乡政府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林业局)
第三篇: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7] 鲁泽广.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202_(21):46.[8] 彭国营,周立林.适合我省发展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J].河北林业,202_(6):34.
第四篇:基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
基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思考,对林下经济的模式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林下发展对策,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考
随着如今我国提出了林、农、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地对策积极做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林下经济模式
1.林下种植。林下种植是广东地区最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其林下种植的品种包括药材、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牧草以及食用菌等等。(1)药材种植。一般情况下,广东地区的林下药材种植多选择一些喜阴凉的药材种类,例如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这些药材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容易管理,同时价格也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2)粮食种植。广东地区的林下粮食种植以绿豆、豌豆、花生等小杂粮为主,这些小杂粮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这些小杂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另外,这些小杂粮的种植还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3)经济作物种植。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包括油菜、棉花等,这些经济作物的根系都非常浅,一般不会出现与林木争夺水肥的情况,从而不会影响到林木的正常生长。同时,它们还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4)蔬菜种植。林下蔬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高的种植模式,但是它需要根据林间光照的强弱来进行选种。一般情况下,广东地区林下蔬菜种植的种类包括大蒜、菠菜、辣椒以及花菜等。(5)牧草种植。牧草的种植一般可以选择那些郁闭度比较高的林地,因为林木的生长对于牧草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些牧草长大之后可以收割用来喂养牛羊等牲畜。而且,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管理,因此其经济效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6)食用菌种植。在林下进行食用菌种植是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最好的方法,且食用菌具有喜阴凉的特性。林地内比较凉爽,且空气的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因此非常适合于食用菌的生长。另外,食用菌在采摘结束之后,其废料还可以作为林木生长的肥料。
2.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模式是最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其具有立体、生态等特点。目前,广东地区的林下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禽类以及牛、羊、兔等畜牧类。(1)禽类养殖。广东地区的林下禽类养殖一般以鸡、鸭、鹅等为主,这些家禽可以在林间进行活动并以林间的虫草为食,其粪便还可以作为林木生长的肥料;而林地的树荫起到了供氧、通风、降温的作用;同时,由于林地的空间宽广、环境卫生,因此十分有利于家禽疫病的防治。这样就使得林木与家禽之间形成了一个生物的循环,从而促进了林木与家禽的共同生长。(2)畜牧类养殖。广东地区的林下畜牧类养殖种类包括肉牛、肉羊、肉猪、肉兔等,林地由于受到树荫的遮挡,使得林地的温度非常适宜于家畜的生长;同时,林间的空地又为牛、羊等家畜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地;还有就是,林间的环境非常优越,适合于家畜的生长与繁育,并对于畜牧类疾病的防疫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这些家畜的粪便也给林木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养分。
3.林下产品加工。林下产品加工是广东地区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林下经济模式,其主要包括林下食品加工以及林下工艺品加工两种形式。(1)林下食品加工。广东地区的林下食品加工业,一般是将林下种植以及养殖蔬菜、食用菌以及禽蛋、肉类等加工成绿色食品,这些绿色食品的营养非常丰富,而且属于纯天然、无污染,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这种经济模式,一方面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它还使得我国的绿色食品比例逐渐增加。(2)工艺品加工。我国广东地区的桌椅等工艺品在国内外受到了非常大的欢迎,其中以广西最为著名。这些利用林木等加工而成的工艺品价值非常高,而且制作的工艺也是非常简单。这一方面促进了广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这些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4.森林旅游。近年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这种森林旅游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休养以及参与四个方面。另外,再加上现如今的农家乐,两者结合使得广东地区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样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二、林下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地区的很多林地都是建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林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因此,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加快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交通、通信、网络以及水电等。而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对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发动政府、种植户以及企业的共同出资、共同参与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2.建立示范基地。广东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在本地区选择一些基础设施完善、布局科学合理的林区建立示范基地,并且严格按照林下经济产业的标准来进行管理,从而起到引导本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竞争力的作用。
3.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基础是广大林木种植者,而地方龙头企业是林下经济产业的支柱,地方政府主要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扶持一些规模大、效益好以及诚信度高的地方林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这些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林业种植者收入的增加。
4.加大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林木种植户发放林下经济技术资料等,从而提高本地区林业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5.树立品牌意识和形象。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以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树立起其品牌意识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和形象需要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以及林业种植户共同联合起来才可以成功。其主要是通过地方林业龙头企业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的蔬菜、食用菌、肉类、林木等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并将其销往国内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
6.保持林下产品的生态特色。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最大特色就是其产品的有机、生态与绿色,这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健康食品。广东地区林下产品的生产,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实行,并加强产品的质量监督,从而做到林下产品的“零”安全隐患。
7.拓展新型营销渠道。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开拓新型的营销渠道。目前,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具有成本低、交易便捷等优势,从而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以及产品的销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提高一些贫穷农村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林下经济的产业形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做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市场化以及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神农架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2_(04).[2]杨定有.浅析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与森林防火关系[J].农业与技术.202_(35).
第五篇:林下产业规划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
方
案
中峪乡蔚村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方
案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方案
中峪乡蔚村位于沁源县县城西南端,全村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187户,657口人,总面积14862亩.耕地面积971.7亩,林地面积8738亩,全村无企业,属典型的纯农业村。当前我村的林下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产业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被动发展,缺少龙头带动和典型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生态林业,倡导低碳生活,成为愈来愈被社会所认知的关键词。发展林下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森林浙江的重要内容。鉴于我村林业用地日趋紧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将更加突出,对于发展林下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发展林下产业,建设森林浙江提出如下建议: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林业生态安全为前提,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林农增收、企业增效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整合 林业资源,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促进林业由单一营林向多目标复合经营转变,最大程度地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以林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开发用材林地、经济林地林下资源。
二是坚持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是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基地、专业市场。
四是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原则。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
三、发展模式
林下产业开发模式繁多,适宜在我村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大模式类型。
(一)林下种植型
根据间种内容可分为林药、林苗、林菜、林草、林菌5种模式。①林药复合模式。在马尾松、杉木、马褂木和木荷等林下栽培柴胡、桔梗、乌药、玄参、丹参、细辛等。②林苗复合模式。在马尾松林、湿地松林下种植杨桐;在落叶阔叶林下培育前期需 要适庇荫的青冈、木荷、红豆杉、香榧等苗木。③林菜复合模式。在马褂木、厚朴、枫香等落叶阔叶林下种植树参、马兰、紫萼、三脉紫菀、蒲公英、鸭儿芹等森林野菜。④林草复合模式。在保持水土、维护地力和改良土壤促进并提高立地生产力为目的,在山核桃、板栗、杨梅、油茶等经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等。⑤林菌复合模式。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和光照强度低等有利条件,栽培金针菇、平菇等。
(二)林下养殖型
根据养殖内容可分为林禽、林畜、林下特种养殖和生态链混养4种模式。①林禽复合模式。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②林畜复合模式。在林下活动空间较大的林地,养殖小黄牛、山羊、土猪等。③林下特种养殖模式。在林下适宜地段或区块,养殖野兔、梅花鹿、野猪、石蛙等特种动物。④生态链混养模式。按照不同动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林地条件及其林分结构,从生态学角度在林下进行鸡+兔混养、鸭+蚓混养等。
(三)林下休闲型
充分利用森林及其生态的多种功能,发挥森林氧吧与负氧离子较丰富的健康效能,以及森林纳凉避署等的生态效益,发展林下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农林业旅游等特色产业。
四、发展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把开发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成立林下产 业开发的领导组织,出台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引导林下产业深入发展。
二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科技运行。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及时总结成功范例,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一是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二是推进科技协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平台。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四是统筹规划,规模发展。根据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把林下产业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招商引资、森林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下种、养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林下产业类型的特点,努力探索和推广林木经营与林下产业开发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联结机制,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