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规划构想(大全)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规划构想
202_-08-15
202_年,国务院做出了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批复。为了达成此战略目标,海淀区重新配置了空间要素,划分了“两核四区”的新空间结局,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包括苏家坨镇、温泉镇两镇京密引水渠以西,西北六环以外的范围,上庄镇上庄水库沿线,包含翠湖湿地、稻香湖公园的范围,四季青镇西北五环以外的范围以及香山街道,为海淀区的旅游休闲核心区域。本研究主要面向新的区域发展目标和需求,提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发展方向,给出规划战略设想。
从区域经济支撑、旅游吸引力、旅游消费潜力、产业运行质量、政策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区域旅游休闲竞争力,与其他北京城区相比,海淀西北部地区具有经济支撑好,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朴、皇、贵、高、智”,高端旅游休闲资源发达,高端人群生活、商务旅游休闲消费潜力巨大、政策支撑强等特点,同时,西北部地区目前的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产业配套较差,与全区的战略任务、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政策支撑、其他三区发展等方面都不匹配,是“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新四区格局中的一个短板,需要全面革新增长模式,谋求跨越式发展。
研究提出的发展战略思路包括:
——围绕一个战略,服务一个目标,构建一个大局。按照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要求,以建设世界城市核心区为目标,构建“两核四区”大局。——建设三个体系,推进五化。站在国际化视野,以大项目为载体,高标准建设海淀西北部地区高端化旅游休闲产品体系、都市型旅游休闲接待体系和融合型旅游休闲产业体系,促进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产业高效化。
——标志一个高度,打造一种模式。高端引领,建设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代表世界城市、世界高度,以旅游主导区域,以旅游服务产业,以旅游改善民生,打造海淀模式。
将西北部区域定位为:世界高端休闲旅游目的地。
其高端主要表现在:
——面向高端商务、政务、高知人群;
——集聚高端旅游产业、高端旅游业态、高端旅游产品、高端旅游接待设施、高端旅游人群、高端旅游管理集团、高端旅游人才,服务高端产业;
——创建世界城市生态和谐样板,并集中高端消费、集聚民生产业。第一,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形成一整套生态与产业互动的模式,建立海淀绿心区域;第二,建立旅游业与商业、商务充分对接的新型消费模态,融聚都市旅游新模式、新形式、新业态、新产品,服务海淀乃至世界居民的新兴旅游消费需求,以旅游拉动需求,构建海淀的消费新中心;第三,充分发挥旅游休闲业拉动就业的海绵效应,以旅游休闲业为龙头,集聚民生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本地安置,带动就业,藏富于民,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区域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产业提质倍增,生态指标显著超过海淀区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指标不低于海淀区的平均水平,大力解决区域内民生问题,民生产业集聚。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到202_年旅游休闲业总体收入翻番,设立产业运行质量相关指标体系,到202_年人均消费达202_元,旅游消费相当于海淀居民消费总量的15%。并在旅游口碑、旅游整体形象、产业能耗和产出效率上都达到高端化要求。围绕高级别景区构建30分钟产业服务圈,在高级别景区30分钟车程之内集聚高等级酒店、餐饮、娱乐休闲场所,形成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数与周边4、5星级酒店数达到50万人:1的配备,即一个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高等级景区,应在30分钟车程距离内配套至少1家高星级酒店。将住宿、旅游休闲娱乐等消费截留在景区周边范围内。
为了达成战略目标,西北部地区需要以大项目引领,构建空间大格局,研究按照用地条件,提出四大先导项目,并给出了项目面向市场、发展路径、模式、最终形态和开发实序。核心项目包括引入国际管理集团,全面整合西山资源形成的统一的西山休闲旅游区项目;以世界城市的远景形态—田园中的未来低密度城市为基本形式充分融入科技元素,打造科技与旅游休闲融合的样板的西山脚下未来城项目;按照深圳东部华侨城模式,定位于世界城市世界村,建立集多个开放式村落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度假公园、古迹观光、度假酒店、养生会所、高尔夫练习场于一体的,提供高端休闲度假服务的西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项目以及通过勘探资源、规划形态、招商引资、构建项目路径发展的温泉度假小镇项目。
以四大项目引导,西北部旅游区形成新的“一廊两弧四板块”空间结局,包括一条海淀旅游回廊(以京密引水渠海淀段上段和五环路构成的S型回廊为海淀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主要发展廊道)、两段旅游休闲弧(大西山风尚山水弧线、三山五园皇贵休憩弧线)和四大板块(乐活高地、世界村庄、闲憩湿地、人文城市)。
重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以形成高端产业配套。包括打造五大产业集群(西山高端休闲旅游业态集群、“三山五园”顶级酒店集群、香山顶级会所集群、温泉高端商务旅游产业集群、西埠头科技旅游产业集群),以及在旅游吸引物和保障体系上充分发挥海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打造一整套“智慧旅游体系”的设想。
最后,研究提出了规划的五大保障,包括产业政策保障、组织结构保障、投融资政策保障、用地保障和人才保障。
第一章 以大项目引领,构建空间大格局
一、构建“一廊两弧四板块”空间格局,服务海淀总体空间结构
总体布局
围绕海淀区“两核四区”的战略空间格局,以“一廊两弧四板块”结构布局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形成整体上以旅游休闲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区域,占据北京旅游休闲业服务链条高端,服务两心及其他三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一条海淀旅游回廊
以京密引水渠海淀段上段(串连苏家坨镇、温泉镇,交通上以温南路、黑龙潭路、颐阳路为主干)和五环路(串连青龙桥街道、香山街道和四季青街道)构成的S型回廊为海淀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主要发展廊道。
(二)两段旅游休闲弧
S型海淀旅游回廊由两段旅游休闲弧构成:
——大西山风尚山水弧线。即大西山休闲旅游区,以海淀旅游回廊上段为轴线,包括苏家坨镇、温泉镇及上庄镇一部分。该弧线以“海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为弧心,接受其辐射。
——三山五园皇贵休憩弧线。以海淀旅游回廊下段为轴线,包括青龙桥街道、香山街道和四季青街道,主要以“三山五园”为核心发展高端观光及休憩旅游,形成“风尚城市”板块。该弧线主要以“海淀区域自主创新核心”为弧心,接受其辐射。
一廊两弧
(三)四大重点旅游休闲板块
沿海淀旅游回廊,发展四大重点旅游休闲板块。
——乐活高地。面向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城市白领、小资等新群体市场,整合凤凰岭、阳台山、鹫峰旅游区,按照“适度开发”的要求,以“乐活高地”的概念,集聚乐活、户外、运动、健康四大元素,高端开发、统一管理,形成整合的西山休闲旅游区,打造世界城市旅游休闲高地。
——世界村庄。面向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一部分海外高端商务旅游、科技旅游市场,以西山为品牌和背景,以“世界城市世界村”为主题,以苏家坨、温泉镇浅山及平原地带为主要区域,以“西山脚下未来城”、“西山国际乡村俱乐部”、“温泉度假小镇”为重点项目,开发“世界村庄”旅游休闲板块。
——闲憩湿地。主要为上庄水库沿线,包含翠湖湿地和稻香湖公园,面向北清路沿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工作、居住人群市场,兼顾北京高端休闲市场,依托湿地、以原生态环境为环境,以慢节奏休憩接待体系及户外办公、商务场所为主要设施,发展“闲憩湿地”板块。
——人文城市。主要面向国际高端旅游市场,以三山五园及世界城市人文为核心,开发高端旅游接待设施,发展“人文城市”旅游休闲板块,展现世界城市风范。
二、发展四大先导项目,以大项目引导产品升级发展
(一)西山休闲旅游区
定位:乐活高地
选址:整合凤凰岭、阳台山、鹫峰形成的整体景区。
面向市场: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城市白领、小资等新群体市场。发展思路:引进国际管理集团,全面整合西山休闲旅游区,保护生态,适度开发,融聚乐活、户外、运动、健康四大元素,发展健康可持续的旅游休闲方式,构建旅游休闲高地。
开发时序建议:十二五时期。
主要构想:
——全面整合西山休闲旅游区。以大西山旅游道路为主轴线,构建整体景区,统一景区形象、景区名称、管理单位、内部旅游交通系统,建立统一门区及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整合旅游线路及产品;
——构建西山模式。以生态旅游、知识旅游、心灵旅游、健康旅游四大业态为核心,建立休闲旅游新业态的综合示范区,打造北京休闲旅游业态高地,构建西山模式。A 生态旅游。整合凤凰岭、阳台山、鹫峰相关线路及资源,参照国际纯正生态旅游模式,引入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服务、低碳旅游活动管理,发展可持续旅游,构建生态旅游新业态。
B知识旅游。面向高知群体,依托景区内重要文物古迹点,如魏太和造像、醇亲王墓、金刚石塔贝家花园、鹫峰山庄、古香道、北魏石佛遗址公园、七王坟与七王府等,面向高知群体,以知识为核心开发旅游项目及线路,发展知识旅游。
C心灵旅游。以龙泉寺、大觉寺、普照寺、明慧茶园等为基地,建立禅修区,开发一批小型养心会所,为游客提供养心之所,发展心灵旅游。
D健康旅游。以现凤凰岭景区北线为基地,建立西山户外运动俱乐部;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个拓展训练基地。
(二)西山脚下未来城
定位:未来田园城市
选址:苏家坨镇西埠头 面向市场:面向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一部分海外高端商务旅游、科技旅游市场。
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可用用地,按照未来低密度城市形态重新规划城镇,引入一系列高度融合科技手段项目,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以会展中心、顶级度假酒店群、商业街区和高端居住为主要内容的“西山脚下的未来城”。
开发时序建议:十二五时期开始着手,逐步推进。
主要构想:
——以西山为背景,以世界城市的远景形态—田园中的未来低密度城市为基本形式,充分将科技元素融入旅游休闲设施中,创设具有海淀特色的旅游休闲业态。
——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以会展中心、顶级度假酒店群、商业街区和高端居住为主要内容的“西山脚下的未来城”。
——体现海淀品味。突出高端化、精细化和艺术化,配备足够休闲生活区域,体现海淀品味。
——在整个区域建设上充分利用高科技,转化海淀区最新科技成果,突出体现高科技、高智能给休闲生活带来的舒适、享受和便捷。
(三)西山国际乡村俱乐部
定位:世界城市世界村
选址:苏家坨镇徐各庄、管家岭、七王坟、车耳营四村,特别利用好苏家坨68公顷用地。
面向市场:面向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一部分海外高端商务旅游、科技旅游市场,发展思路:充分参考东部华侨城运作模式,整合四村可用用地,构建整合的国际乡村俱乐部。
开发时序建议:十二五时期。
主要构想:
——定位于世界城市世界村,借鉴深圳东部华侨城形态和模式,基于世界城市北京的世界级村落与西山背景,建立集多个开放式村落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度假公园、古迹观光、主题度假酒店、养生会所、实景演出、高尔夫练习场于一体的,提供高端休闲度假服务的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
——整体交付给国际旅游管理集团开发管理,升级改造,综合配置,建立开敞型低密度布局的国际化村落形态。
——整合苏家坨镇徐各庄、管家岭、七王坟、车耳营四村,整体改造,摆脱传统乡村民俗旅游业态,建立四大开放式村落主题公园,包括西山国际茶村(徐各庄)、阿纳巴斯法国乡村风情俱乐部(管家岭)、香水园(七王坟村)、车耳营中国民俗村(车耳营)。——利用好68公顷用地,建立旅游小镇、度假公园、度假酒店、养生会所、“世界西山”实景演出场、高尔夫练习场等一系列高端休闲设施,配套国际乡村俱乐部。
(四)温泉度假小镇
定位:高端温泉度假小镇
选址:温泉镇
面向市场:面向国内高端休闲旅游及商务市场,包括一部分海外高端商务旅游、科技旅游市场。
发展思路:做好温泉勘探工作,依托温泉地热资源,开以商务会议、商务会所和院落式温泉度假村为核心,打造私密型高端休闲接待体系。
开发时序建议:十二五时期。主要构想:
——面向商务及高端休闲需求,以温泉镇为核心,开发温泉小镇。
——以小镇为载体,以商务会议、商务会所和院落式温泉度假村为核心,打造私密型高端休闲接待体系,与传统大型度假村型温泉度假形成差异,塑造高端链条,营造精制温泉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开发温泉资源,营造温泉文化。以小镇为单元,融入曹雪芹红楼文化等元素,整体营造新古典风格温泉文化氛围,创造低调奢华休闲氛围。
三、发展旅游项目集群,丰富西北部旅游区
由四大先导项目引领,集聚旅游项目,丰富“一廊两弧四板块”构架,构建海淀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其主要旅游项目见下表:
第二章 重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一、重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
从传统的景区景点业、酒店业和旅行社业三大板块构成的小旅游产业结构,发展成为符合海淀目前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海淀资源,整体考虑海淀产业结构特征、能够体现海淀优势,旅游业融入到整体产业结构中去的大旅游休闲产业结构。
(一)基础产业
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基础产业包括旅游业、文化休闲业和体育休闲业。
(二)延伸产业
延伸产业主要包括休闲农业、休闲商业和休闲地产业。
(三)支撑产业
支撑产业主要包括基础性支撑产业、动力性支撑产业和保障性支撑产业。
二、构建产业升级平台,优化产业环境
西北片区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和海淀区整体极富竞争性的科技资源、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资源为区域旅游业全面升级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要素平台。应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创先机制,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为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提供动力驱动系统。努力完善海淀区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营销系统、旅游信息系统,为西北部旅游跃升发展提供一个完整高效的服务支撑系统。
三、打造五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整体发展
(一)西山高端休闲旅游业态集群
在西山上下集聚各类休闲旅游业态,形成北京休闲旅游高地,构筑西山高端休闲旅游业态集群。
(二)“三山五园”顶级酒店集群
沿续安缦模式,继续围绕“三山五园”发展国际顶级酒店,形成顶级酒店集群。
(三)香山顶级会所集群
利用香山、植物园相关用地,并向南延伸至四季青街道,建设系列顶级休闲会所,连同香山饭店、香山金源商旅酒店等高星级酒店,形成面向北京地区的高级会所集群,同时完善周边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旅游配套设施。
(四)温泉高端商务旅游产业集群
在温泉镇,面向高端商务需求,以商务会议、商务会所和院落式温泉度假村为核心,布局商务旅游集群,立足海淀,服务全球。
(五)西埠头科技旅游产业集群 在西埠头“西山脚下未来城”项目,充分运用高科技元素,发展科技购物、高科技酒店、高科技城市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发展科技旅游集群。
四、引进国际旅游开发管理集团,推进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和旅游产业高效化
应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上,大胆引进国际顶尖旅游开发和管理集团,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模式,高起点、跨越式提升海淀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创建世界顶尖旅游休闲吸引物,对接国际高端市场,推进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和旅游市场的国际化,令旅游产业高效化发展。
五、创建投融资生态,令大企业和小企业共生发展
应创建投融资生态,在引入大项目、大投资的同时,引导小企业、小投资融入到大格局、大体系中来,在生态系统中弥补空缺,找到自身的位置。应着力防止大企业大投资对小企业小投资的挤出效应,构建生态系统,发展民生产业。
第三章 科技引领,推进智慧旅游
以科技创新和展示为核心,以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为主要载体,以“智能、平衡、生态、综合”为主题,构建智能旅游系统,创设平衡资源能源利用模式,搭建生态旅游模板、推进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在旅游休闲业内推进科技载体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建设海淀西北部“智慧旅游区”。
一、构建智能旅游系统
以智能、高效、便捷为宗旨,充分利用海淀区创新科技成果,如在软件与信息网络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方面的成果,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网络、新技术在旅游系统中的展示和应用,构建科技引领的吸引物系统、智能引导的旅游交通和导引系统,快速响应的旅游休闲服务系统、互联发展的旅游消费系统。
(一)科技引领的吸引物系统 ——科技旅游
利用小型展览博物馆、科技酒店、小型主题餐饮酒吧会所等多种途径,综合利用高科技元素,主题化吸引物,展览展示海淀最新科技成果,发展高科技引领的旅游吸引物系统,构建海淀科技休闲旅游品牌。
——虚拟旅游 利用虚拟技术,发展一套虚拟旅游网络,构建虚拟的“三山五园”、虚拟的“西山”、虚拟的“温泉小镇”,令游客和居民可足不出户地了解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大致情况,运用技术手段展示海淀科技创新中心形象,扩大高端旅游休闲业的示范效应。
(二)智能引导的绿色旅游交通体系和导引系统
——建立通达外部的交通网络,特别是进一步增加海淀北部区域交通与西北片旅游区的连通性,将引水渠两侧道路提升成辅路次干等级的快速路,尽可能采用平面立交形式,也可单侧单行;上庄路南段仍保持为主干等级,但保留提升快速条件,尽可能避免过境交通选择上庄路轴线;东北旺北路京包以东路段提升成主干;北清路保留提快速条件,保持主干;上庄路南段(北清路以南)保留提快速条件,保持主干。
——建立内部更通达的公交体系,发展旅游公交。
——设置北清路、京密引水渠沿线路、西山旅游大道三条示范性智能旅游通道,引领构建通过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整体智能路网,深入发展智能旅游交通系统和智能导引系统。
——打造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和绿色旅游交通出行体系
由零污染的轨道交通系统、低碳(以电和电磁为动力)的新型公交车系统、人性化的慢行系统(机非隔离,自成体系)、免费租赁的自行车系统、适合中青年群体的电动机动车租赁系统组成西北部旅游区的绿色交通体系主干。
(三)快速响应的旅游休闲服务系统
建设数字景区管理系统。在西山景区建设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在内的一整套数字景区管理系统,以快速响应,服务游客。
(四)互联发展的旅游消费系统
充分利用三网合一、物联网、云技术等,建立互联发展的旅游消费系统,令人的流动与服务合一。
二、创设平衡资源能源利用模式
采用低能耗、绿色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创建资源和环境的循环系统,创设平衡资源能源利用模式,建设低碳旅游区域。
三、搭建生态旅游模板
严格依照生态旅游规范,构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行为规范,搭建生态旅游模板。
四、推进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完善和谐的综合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应设立科技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体现科技绿色元素的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厕所系统,推广生态厕所,建设综合性旅游门户网站,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救援,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生态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 机制保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深入贯彻“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正式确立旅游休闲业在海淀区的产业地位,出台政策保障其发展。
二、加强组织协调,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产业统一管理和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组建海淀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委、环保局、农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委、文委、体育局等区内各行政管理部门合一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密切区域内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经济体制、不同行业的旅游相关单位的联系,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三、创新投融资政策
多方举措,推进旅游休闲业的投融资政策创新。
(一)积极创新旅游投融资政策,拓宽旅游发展投融资渠道,组建由区政府控股、社会和企业入股的旅游发展投资公司。
(二)建立民间旅游投融资制度,畅通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对旅游项目的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推动旅游项目资金投入的多元化。
(三)积极推进银旅合作。加强银行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银行金融机构对旅游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发展的担保力度。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鼓励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
(四)积极组建旅游发展基金会,多方筹措资金,包括政府原始基金、旅游企业捐助和其他特别基金。
四、留足旅游休闲用地
(一)保障重点旅游休闲项目用地,并为之做好配套旅游项目用地。重点保障西山休闲旅游区、西山脚下未来城、西山国际乡村俱乐部、温泉度假小镇四大引导项目的用地。
(二)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旅游,并制定利用存量土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税费减免措施和优惠政策。
(三)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园地、苗圃等农用地,发展面向现代城市需求的乡村俱乐部,实现“农业园区向城市服务区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农民从一产劳动者向三产服务者转变”。应充分利用农业旅游用地的复合性。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的置换,将新农村建设遗留的宅基地因地制宜转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对于设施农业、农村道路等用地可考虑与乡村俱乐部相关用地复合利用,一方面可作为农村基础用地,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四)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拓展旅游用地空间。对利用荒滩和荒地进行旅游开发的,可给予开发单位或个人50年土地使用期、土地出让金优惠等政策。
五、构建旅游人才高地
(一)面向构建“人才特区”要求,大力引进人才,培养和聚集一批世界级旅游休闲业领军人才,成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二)充分利用海淀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综合其科技和旅游管理人才优势,培育自身高端人才基地。
第二篇: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兴教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议书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1042113
3姓名:薛艳琴
目录
一、兴教寺概况
二、兴教寺现状(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四、解决方案
五、资源评价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七、发展战略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九、规划建议
一、兴教寺概况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也是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和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公元669年,因玄奘法师迁葬此处立塔建寺,肃宗赐额“兴教”,唐末因战乱被毁,至今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后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院依塬俯川,掩映在苍翠松柏林中,环境幽美,殿宇雄伟,走进山门,前有钟、鼓二楼。正面是大雄宝殿,西跨院是塔院,矗立着玄奘舍利塔和他的两个弟子园测、窥基三座砖砌方塔。东跨院是藏经院,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古代经书,其中尤以玄奘从西天取回的贝叶经被视为稀世珍品。
二、兴教寺现状
1.资源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藏经楼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墓地的照片和《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慈恩塔院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
2.保护利用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但由于时间长远、久经风雨、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殿房、藏经楼和塔院等都有不同的损坏,周围村民和相关部门对整个兴教寺的宣传和保护都不够,使得兴教寺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
三、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2.人才缺乏寺院景区的管理与其他景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特别的管理人才;
3.管理方法和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水平不高,许多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也运用得不理想;
4.交通问题未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市区内没有可以直达到寺院的专用旅游车,道路条件差,可进入性差;
5.环境保护不到位寺内没有垃圾处理站,景区门口即是垃圾焚烧场,影响景区形象,且不利于环保;
6.景区产品营销景区内无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对于寺院活动也没有很到位的宣传;
7.无特殊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市场。
四、解决方案
1.加强寺院管理机制建设,定制景区管理章程,注意整个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大力培养宗教景区管理人才,开放式吸引高素质人才;
3.从意识和制度上确立管理过程的程序性要求,增加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提高景区管理质量;
4.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改善道路可进入性,在道路上设置指示牌;
5.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和形象;
6.做好景区产品营销,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大力宣传寺内的歌宗教文化活动一吸引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7.设计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整合本地旅游产品市场。
五、资源评价
1.该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佛教文化价值,可以在兴教寺周边区域实施综合利用。
2.长安区是佛教文化大区,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的四大宗派祖庭都在长安,兴教寺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且为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重要的文物点,佛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它作为长安区佛教文化协会所在地,对于体验佛文明、感悟宗教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兴教寺地处秦岭北麓,风景优美、民风朴素、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以兴教寺景区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旅游、文化、商贸、园林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为一体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法相兴教,山韵休闲
七、发展战略
在现有基础上,应做好有短、中、长期规划的总体规划。建议短期规划为五年,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各为十年。
1.在短期内做到启动规划初期建设项目,建立兴教寺初期发展细部规划,提升、整治、引导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硬件设施以及周围诸如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积极发展。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应重新设计形象口号,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加强与周边其他旅游景区的整体包装和联合宣传、共享市场并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
2.中期时段过度较长,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重点突出“文化兴教,山韵休闲”的旅游形象口号宣传,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营销能力和效率,以拓展国内其他重要客源市场并吸引国外游客,重点推荐宗教文化和休闲康乐类的旅游产品
3.在长期发展规划里将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成西安、关中乃至全省宗教朝拜体验、休闲文化康乐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生态探究、文化体验、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康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形成具有民俗、会展、商务、节庆等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商一致的文化、生态、宗教、城市与旅游的综合协调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整体旅游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来陕的外国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宗教朝拜区、文化体验区、度假疗养区、民俗风情区、康乐娱乐区等,将自然与宗教、佛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旅游者带来特别的体验。空间布局:以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为格局的“一心两翼”式布局,纵向以钟鼓楼、大雄宝殿、卧佛殿等供奉佛家人物的殿堂为中心,两边三藏塔院和藏经楼为两翼。
九、规划建议
1.做好实地考察,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杜绝假丑恶文化现象;
2.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尽可能避免破坏居民生活;
3.规划开发不得以损坏当地环境为代价;
4.景区管理要统一、科学,用人要以才为准;
5、将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发展。
第三篇:旅游区规划
旅游片区开发规划
概述
旅游经济园区是指以园区的管理和发展特点来建设旅游景区的一种模式,既保持了旅游景区的性质,又具备园区的辐射、带动、示范功能。根据产业驱动作用大小不同,可把旅游经济园区建设途径分为旅游产业主导型和生态产业主导型两种。
◆旅游产业主导型
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开发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为手段,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区转变。
◆生态产业主导型
以当地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加工业,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园区转变。
旅游片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现有旅游片区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新的旅游片区的开发建设,旅游片区经营管理者都可能面临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
◆如何进行旅游片区定位?
◆如何塑造旅游片区的主题形象?
◆如何构建有效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如何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精准营销?
◆如何获取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如何构建旅游片区的专业服务系统?
◆如何确立旅游片区的规划结构?
旅游片区发展咨询服务
针对旅游片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供定位-规划-开发-招商-运营-营销策划的全流程服务,如下:
我们提供的咨询内容主要包括:
◆旅游片区开发定位和战略咨询
为旅游片区开发提供战略性谋划,系统探讨“总体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项目设计、开发模式、营销策略、运营策略”等关键问题,明确旅游片区的方向特色,谋求一二级联动开发效益,为旅游片区规划设计和开发运营提供指导。
◆旅游片区规划设计服务
绘制旅游片区的发展蓝图,提出“发展定位、功能结构、项目建设、产品组织、品牌策划、系统配套、行动计划”等内容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发展规划、建设规划、专项设计等旅游规划设计服务,保障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策划
针对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等项目,创新性研究“开发定位、主题品牌、客群定位、功能布局、产品组合、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等内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等,提供商业化操作战术与行动计划,提供旅游房地产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服务。
◆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策划
根据旅游片区规划设计方案和项目开发模式,结合地区经济特色、行业分布现状及产业链条,挖掘园区核心招商诉求,并找出最佳招商点,选择优质招商企业,并提供招商推介方案。
项目研究的理论模型
图 钻石定位模型
图 定位过程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
第四篇: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
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
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1315 100080
监察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5 100080
人事教育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6 100080
企业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0074 100080 登记注册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268 100080
食品安全综合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9 100080 广告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61 100080 经济检查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82 100080
消费者权益保护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612315 100080 法制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38 100080
合同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27 100080 市场监督管理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31 100080 私营个体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55029 100080 消费者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57505 100080 工商学会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626642 100080
食品质量监管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0215 100080 计划财务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56 100080 商标科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52 100080
信息档案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82692093 100080 执法队 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9号 62526067 100080
第五篇: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
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
海红字[202_]13号
关于开展202_年“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的通知
各街道、乡(镇)红十字会,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红十字会,区会学校工作委员会:
为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转达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对困难群众的关爱,根据北京市红十字会下发的《关于开展202_年“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的通知》(京红发[202_]163号)文件精神,海淀区红十字会将在202_年“两节”送温暖活动中进一步加大对我区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在行动”。
二、活动时间 202_年12月15日启动,202_年1月15日结束。
三、救助范围、形式、标准及分配计划
(一)救助范围:以贫困家庭为主,重点是因病致贫、无业无收入人员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家庭。
(二)救助形式:以发放救助金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须物质为主,具体活动形式以启动仪式和入户发放相结合。
(三)救助标准:标准救助金每户900元,救助物质每户1份(73元/份,由区会准备);博爱救助金部分由各单位根据区会分配计划在900至3000元范围内自行确定救助人数和救助标准,对因患大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竭、恶性肿瘤等)造成的特别困难家庭可适度提高救助标准(需提供二级甲等以上具备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初诊检查报告及病情诊断证明),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具体救助金额由各单位根据救助对象家庭困难程度提出救助建议,区红十字会执委会研究决定。
(四)分配计划:北太平庄街道、东升乡、西北旺镇等17个单位共计分配救助金742000元(其中:标准救助金300份270000元,博爱救助金472000元);清河街道、苏家坨镇等12个单位分配救助物质(米面油)450份,共计32850元。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合理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开展好202_年“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
2、请各单位于202_年1月7日前按所分配的指标,填好“博爱助困接受资助的贫困家庭推荐表”(附件二),并付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一并交至区红会业务部。
“海淀区红十字会博爱助困救助金发放凭证”(附件三)只报电子版。
3、及时总结,统计上报。各单位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和统计工作,及时将活动信息报送区会业务部。
附件一:202_年“两节”送温暖救助金及物质分配方案 附件二:北京市红十字会接受资助的贫困家庭推荐表 附件二:海淀区红十字会“博爱助困”救助金发放凭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联系人:沈玉平联系电话:88364232 电子邮箱:syp0604@163.com
主题词:红十字会 送温暖 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 202_年12月17日印发 共印30份